第一篇:词汇与语境研究的论文
摘 要:语境意义包括语言语境意义、情景语境意义、文化语境意义、社会文化意义、联想意义等。同时,词义还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词汇教学不能脱离于他们的使用环境,即语境。拟就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言语境意义;情景语境意义;文化语境意义;社会文化意义;联想意义引言
词汇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丰富的语境意义。一般来说,语境意义包括语言语境意义,情景语境意义;文化语境意义,社会文化意义,联想意义等。同时,词义还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词汇教学不能脱离于他们的使用环境,即语境。本文拟就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语境与词义的基本关系
Geffrey Leech 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话语意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于一个词准确透彻的理解是依赖语境的帮助来实现的。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简单的说,话语语境是指字、词、句、段等的前后可帮助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是语篇指产生的环境。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根植的民族里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伦敦学派的核心人物物弗斯接受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理论,他指出:情景语境不仅包括说出来的话,而且还包括说话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的姿势,所有参与交谈的人以及这些人所处的那一部分环境。关于语境与词义的关系,Firth说:“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他认为在任何语言中,一定的词总是结伴出现。他所讲的“结伴”关系,就是狭义上的语言语境。“结伴”可以是搭配关系,前后文以及词与词之间的语境联系。一个词的准确意义在这种语境(结伴)关系中充分体现出来。语言学家Linda Taylor也说:“只能在词与词的相互联系中来理解掌握词义”。英语语言学家D。A。Cruse说的更透彻:“事实上,我们可以再深刻一点,大胆的说,一个词的词义是由该词的语境联系而构成的”。情景意义
情景意义就是词汇或短语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产生的语用意义。概念意义从情景中产生,是从许多情景意义中提取的,同时又独立于具体的情景意义。孤立的一词一句会有若干所指或解释,在交际中就靠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其所指或涵义。正如英国哲学家Wittgenstein 所说:“The meaning of a word is in its usage in the language”。
请注意以下句中kill的词义。
(1)The lion didn’t leave his kill until he had satisfied his hunger。
(狮子吃饱了后才离开猎物。)
(2)My feet are killing me。(我的脚很痛。)
(3)That frost killed the flowers。(霜冻死了鲜花。)
(4)He killed the bottle。(他喝完了那瓶酒。)
(5)That joke killed me。(那笑话是我笑破肚皮。)
Kill 的基本意义是“杀死”。但在上面的例句中,都不能解释为“杀死”,且语义各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字典的编辑就是收集词的语境意义。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语境意义是不可能全部收入任何一部字典的。从这一角度来讲,词的准确意义只有靠语言环境来确定。请看下面的一组句子。
(1)I had a hand in drafting the contract。
我参与了合同的起草。
(2)Give me a hand with this desk,will you?
帮我办一下这张桌子好吗?
(3)We need three more hands。
我们还需要三个人手。
(4)We had a bad hand in the game。
他拿了一手烂牌。
如果一个学生离开了具体的上下文,死死记住hand就是“手”,“手”即是hand,很难理解上述各句。离开了语境,一个单词只是一种符号,与其他任何的单词并无多大区别。学生应该懂得一个词只有与上下文相联系,才有其生动的意义,词语的含义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东西,它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语言学家甚至就认为,each word when used in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充分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间词义交叉,词义不对等以及词汇的语境和语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词汇。社会文化意义
文化语境意义是一种广义上的语境意义。Wilkins指出:“词汇的学习涉及词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文化及民族特点自然会由词汇反映出来,这首先表现在它给词汇涂上一层文化色彩。对词汇联想意义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3个方面来说明。
(1)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词汇的联想意义或相同或相似。比如,百兽之中,狐狸生性狡猾,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2)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词汇的联想意义各不相。英语文化在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同一词在不同文化境中产生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引起的情感也往往因文化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3)某一文化语境中特有的词汇联想意义,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可能空缺。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汇在一种文化语境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语境中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既不产生任何联想,初相联想意义空缺。
竹子(bamboo)这种植物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史文人墨客赏竹、咏竹、画竹。竹也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高风亮节的性格象征。但bamboo在英语里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同样,一些词汇在英美文化语境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语文化语境中是空缺的。例如,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得人”;eggplant(茄子)是个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字眼,是对“黑人”的蔑称;daffodil(黄水仙)是“春天”、“欢乐”的象征。
许多词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仅仅了解词的字典上的含义而不了解其文化语境涵义,就很难正确使用和理解这些词。词义的变化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及其词义的变化最为显著。这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忘,借用外来词和旧词添新义。在现代英语中,nice是个褒义词,跟good,fine同义,但在过去,nice曾是“愚蠢的”“傻里傻气”的意思。coffin这词来自希腊语,一向指“棺材”,随着原子能科学研究发展,现在coffin可以用来指运送放射性物质的重屏容器。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义的变化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发生的,而是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词义不仅在形成过程中与客观世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社会和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化,词汇原有的概念意义往往被削弱,甚至消亡。陆国强教授将这种变化前和变化后的词义分别称为原始意义(primary meaning),派生意义(derivative meaning)。陆教授认为,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分化的现象,有的词原始词义逐渐消失,为派生意所代替。如harvest一词原指“秋天”,但该词义逐渐消失,现只用其转义“收割”或“收成”。
词义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词义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词汇教学应该是动态的,不能忽视词的使用环境。语境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应将词汇置于社会语境中来教。词汇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许多使用的空间,即语境,因为词汇来源于生活。教师应使课堂社会化和语境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词汇的生活中的使用环境移到课堂上来。二是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语境。教材蕴含的语境也是来自于社会,因为教材本身也是源于生活的。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自英美作家的作品,多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背景,里面的许多词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遇到这类词汇一定要结合其文化语境来进行教学,既要讲词汇的表面意思,也要讲词汇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含义及用法。
(2)英语词汇浩如烟海,而学生的词汇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语境信息来准确地理解生词的词义。在一定的语境中生词与其他词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语义关系。生词的词义隐含在语境中,语境以不同的方式揭示生词的词义。
(3)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其社会交际功能,因而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语言交际不可能在真空里进行,它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场合里。所以,语言和语境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语境里,使他们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本质上说,词汇教学应当是从语境到语境的教学。学生从具体的上下文中领悟一个词,最终能将这一词置于新的语境中去。教师不仅应将词语与其语境联系起来,还应当创造新的、丰富有趣的语境,帮助学生领悟一个词语的涵义。结语
词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唯一的,它往往随着上下文、环境、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动态的词汇教学法,将词语和具体的语境相联系,不仅要讲词的基本意义,还应重视词的语用意义,即语境意义。教师应充分运用语境理论与语境知识来丰富词汇教学方法,尽量创造丰富有趣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领悟词汇的意义,鼓励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词语正确的放置到新的语境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3。
[3]@王建华。语境层级与语义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2)。
[4]@张雯。英汉词义的差异与翻译[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二篇:语境问题研究-论文
语境问题研究
摘要:语境成为各学科中越来越重要的概念之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语境作为一个概念,常常被诉求为分析策略的一部分,在多学科下具有普遍性特征,还有本质的、一般适用性基本原理,也就是哪里有人诉求于语境,哪里就有人提出普遍的、本质的、一般适用性原理,强调更广泛的应用规则和普遍性。鉴于以上语境特征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会提升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语境,语境是如何被定义和选择,和被谁定义和选择?那么,语境作为当代社会科学重要的分析工具,定是国内外学者必然关注的焦点。关键词:困境;相对主义;普遍主义
语境成为各学科中越来越重要的概念之一,“语境概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社会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在有说明和解释的地方,就会有语境概念的使用”[1]。那么我们就会提升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语境,语境是如何被定义和选择,和被谁定义和选择?语境作为当代社会科学重要的分析工具,定是国内外学者必然关注的焦点。本文更深入、细致地分析语境的本质问题,对语境的概念进行拓展性研究。
一
关于词语“语境”
从单词“语境”的词源看,“语境”是拉丁语动词“texere”的派生词,意思是“去编织”。相关的拉丁动词“contexere”含有“织到一起”,“交织在一起”“连接在一起”或“去构造”。因此把词或句子编织在一起,以及字面上的构造,把论述的支离部分连接或粘合在一起,这是以前的意义。更现代的意义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段落或文本的前或后并决定其意义的部分。另外,比喻性的用法,把它称为“道德语境”“大楼语境”等等,或者它们暗示着某种联系或者关系,比如,与某事物相关的环境或联系。
语境用法的历史表明一种转向,这种转向是关于在演讲或写作中从构成语言意义扩充(伸展)的行为到理解语言意义伸展的条件和决定其意义的术语的转向。它首先表示的是构成行为,把语言的每个部分组成有意义的言语或完成的文本,然后它开始感知意义是由于语言的伸展的条件,且的的确确这些条件是如何感知语境。从描述连接的行为到这个术语特指已经联接在一起形成的这些条件。下面一个相似的在社会人类学中语境概念的意义将被看到。对于许多社会人类学家来说,文化的观念成为主要的语境,不过,文化的概念已经从包含友人们所说、所做、所想的观念转向为人们所说、所做、所想的语境的说明。
术语的修饰的意义使得周围的具体对象或现象的条件观念有所发展。这些条件又能被看作关于描述性的元素的组成部分,正如在大楼和自然背景之间;或被看作是所考虑对象的意义的一些决定。在最广意义上,修饰性语境的意义暗含着以某种或其他方式所思考的一套普遍联系被建构为所讨论的相关的对象或事物。联系暗含着分离,一些事物通过语境联系到对象的同时另外也隐含着没有联系或分离。实际上一些语境可能被认为是相关的,另外一些可能是无关的。如果事物能放置在语境中,他们也一定隐含着脱离语境。没有考虑进来的、看作是无关的或没联系的能够以相关的定义或语境被引入所描述的图像中。[2] 当代的更宽广的语境修饰性的意义与其他隐喻联系起来。包围对象的语境具有宽泛的同义词,正如环境、周围、框架、背景。语境是我们围绕试图理解的现象和为它的适当理解提供资源的框架。因此,语境概念包含了两个并列的基本存在(entity):聚焦的现象和现象嵌入其中的环境。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隐喻意义上描述语境:语境作为一个框架包含了要被理解并且成为附有意义的现象。语境作为环境,作为背景,作为一种看法或作为要理解占据中心位置的现象的舞台。在定义语境和为什么这样定义时,我们有这样多的困难,其理由是,当我们谈论它时,我们采取隐喻的描述,是不难掌握它的。现象的效果和意义与陈述的效果和意义一样,是通过它的理解建构起来的。当试图理解一个陈述、行为或对象的意义时,我们把它放到我们努力去理解的各种语境中。精确地描述构成相关语境的要素和画出语境的界限的困难,来自于这样的事实,即,语境的详细说明是对它本身解释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意义是语境依赖的,就好像语境是意义依赖的一样。
二
语境的哲学视野
语境问题太难,语境作为一个概念,常常被诉求为分析策略的一部分,这是普遍主义者、形式主义者、或其他普遍的立场。这些方法倾向于不是强调局部的唯一的特殊性,而是强调更广泛的应用规则和普遍性。沙夫斯坦(Scharfstein)强调语境主义和其他相对主义形式之间的联系:“语境的依赖是有限制的相对主义的一种,而相对主义从哲学上讲是很难限制的”。哪里有人诉求于语境,哪·里就有人提出普遍、本质、一般适用性的基本原理。Scharfstein举了类似的例子,提出作为两种哲学形式,语境主义作为相对主义的一种类型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普遍主义。他争辩道,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是同样必不可少的和相互必需的,因为对于概念的对比,类似于“绝对”取决于相对的概念,这是根据他们作为绝对的意义,相反依然,相对概念取决于“绝对。”语境的困境是坚持语境主义导致了极端的相对性,不仅仅是极端的相对主义的结果,而且是极端的个体主义:
通过赋予实物更稳固的语境…….我们增长了对他们个体性的认知并且使他们更唯一。通过语境特征的极端限制,实物应该成为彻底的唯一。
或者:
对语境的强调倾向于使每件事和个别的与其他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了重要的引人注意的概念,就是每个人和每件事是绝对个别的。[2]
相对主义不像语境论,它激励着大量的哲学的讨论,这导致了人类学家们进入高阶哲学争论的漩涡中。对于语境主义的声称没有像相对主义那么强烈,语境学家Geertz 得不到支持,毫不犹豫地站在相对主义者的立场,攻击他的对立者——反相对主义。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完全避开了连续的实体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是独立于我们或一些理解的方案。就“对我真实”这个层次的相对主义而言,一些评论者主张“很少有人推荐,以致其人数……真的令人惊讶”。极端认识论的相对主义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而且还有相对主义作为真理的地位问题。以不是很极端的形式“相对主义的修辞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因为需要感念性的框架来说明实体”,不必否定存在着要被理解的实体。详述的相对主义简单地成为一种我们熟悉的特殊的语境主义。具体详述的相对主义是特殊的语境主义[2]。
不过,无论是哪种色调的语境论者必须面对在实践的社会世界的哲学方法和特殊哲学家的问题。所有一般的声明由人们随时随地提出,这些声明以特殊的语言提出。他们的声明没有提出“教育的自由和日常的习惯模式”。哲学家争辩道,工作在由他本人和其他人经验形成的特殊的语境内,我们应该读他或她的工作像读诗一样,他或她的工作像个人经验的表达,或作家真正经历过的事情。反语境论者视觉试图剪断语境这个链条;但是他们的声明从来不可能离开经验、实践、历史和知识社会学。
结论
语境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整体系统,任何一个语境要素的独立存在都是无意义的,要素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作为语言学的分析工具,对语境的依赖性又反映了其在哲学上的用途。由多个语言学家提出的语言学特性的语境特征,比如框架、行为环境、情景以外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性的结构等,这些特性在人类学中也有所体现。又如在社会学中,语境可能是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宗教的和生态学的,它们可能是交互的、系统的、历史的。同样,语境的困境也被认为是语境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困境。语境的困境是坚持语境论导致了极端的相对性,在这里暗含着它的哲学意义,不仅仅是极端的相对主义的结果,而且是极端的个体主义。在社会学中,我们通过语境来探讨每种文化和社会的独特和唯一,将会导致一种相对主义,等等。这些语境的本质问题需要更被清楚地、深层次地认识到,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才能帮助我们理解想要理解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杜建国.语境与意向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 Dilley Roy.The Problem of Context[M].1999, Berghahn Books.
第三篇:依托语境的词汇教学实践研究
依托语境的词汇教学实践研究
2010.12 FLTS
常万里
依托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当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对语境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创设的语境与教学主题关联性差;一节课中的语境多而杂,缺乏主题语境;学生运用语境学习词汇的策略缺乏相应的指导等。
现行教材的编写多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在特定语境中让学生感知和学习新的语言知识。采用“观察——探索——巩固——运用”词汇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语境中的语言现象探索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并配以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终达到学生能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的目的。
一.创设词汇教学的语境应考虑的四个原则
1. 相关性
语境的设计必须和目标词汇关联性强,注重情境与当堂课主题的契合度
2.适度性
阐释性
真实性
二.依托语境进行词汇教学需要注意的四个关键点
1.从单元角度研究和分析教材,站在语篇的高度,从语篇入手,在语篇中结束(常万里,2010)
2.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关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手段,如演讲、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编练习或试卷、辩论、社会实践和调查、师生互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
3.注重课堂示范,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师要创设各种语境呈现词汇、巩固词汇、运用词汇并检测词汇学习效果,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侯敏华,林周婧,2009)
4.设计多样的词汇练习,促使学生对所学词汇产生认知深度。加强词汇运用层面的练习设计,如会话、英汉互译、补全句子或半开放式写作等。
2012.06《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研讨课中词汇处理的反思》李露霞
阅读课中有效处理词汇、实现与文章阅读的合理结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言知识分析
复习为主的词汇,这类词汇教学是通过阅读前的热身问答、阅读中的提问和阅读后的小组报告增加复现率,进行相应的词汇复习。第二类是以理解和运用为主的词汇,第一次接触的词汇,可能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可以在阅读前通过转述法(Paraphrase)、图片直观法、语境设置等引导学生理解词汇,阅读中通过语境体会词汇,阅读后让学生通过运用掌握词汇。第三类是以教授构词法为目标的词汇,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构词法,并适当进行拓展。
第四篇:论高中词汇教学的语境输入论文
新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词汇加大了难度,学生在学习词汇时常感到枯燥和厌倦,缺乏兴趣去快乐主动地学习。为了使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词汇真正被学生理解运用,我在教学上进行了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的尝试,探索了在语境中进行教学要遵循的一些规律: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
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而不是将所有词汇安排在同一个时机讲解,也不是随意的将词汇安排在不同的时机讲解。应当首先挑选出适合在文中教学的词汇。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单元的整体目标,把握它的中心脉络,分析课文,在设计阅读教学和其他部分的教学时,找出生词出现的语境,对生词的教学时机做出判断。如果课文为生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语境,是可以被用来作为猜测词义的语境,并且该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该词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可以考虑在文中教学。
二、输入情境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境策略
高中学生对语境已经产生了朦胧的认识,程度高的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并在运用词汇时考虑语境。但是我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口语表达中,特别是英语交际中,各种程度的学生经常不能够得体的使用词汇。这种词汇使用不得体的现象同学生欠缺语境方面的知识和语境意识相关。交际环节可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留心观察学生语言使用不得体的错误,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来,引起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得体性的重视,同时向学生介绍语境、语用的相关理论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语言不得体的错误进行适时纠正。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语境。给语言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语境,创设紧密围绕本单元的话题的语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词汇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所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赋予了词汇存在的意义,是词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割离了语言知识同社会文化知识,将重要的词语搭配视为词汇教学的重点,将一些同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列为非重点词汇,讲授时多是领读、蜻蜓点水,因此学生也忽略这方面的词汇。针对这些词汇,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或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好的记忆词汇,理解词义。比如出现在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词ivory(象牙),是课文中罗列的一些制作艺术品的材料,教师如果在单元开始时讲授这个单词,可以补充和它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中常见的说法ivorytower(象牙塔),直译过来的“象牙塔”也频繁出现在汉语文章中,一些学生熟悉它的意义,因此可以提问学生“Whatisivorytower?”或者“Whatisusuallycomparedtoivorytower?”如果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Whyiscollegecomparedtoivorytower?Dotheyhavesomethingincommon?”,刚刚讲授过的单词表中这个单词之前的一些形容词如“rare”和“valuable”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此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巩固生词的机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Usetheadjectiveswejustlearned。”(可以用我们刚学过的形容词)。通过思考ivory和college的特征,学生对单词ivory进行了较高程度的加工,有助于记忆,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
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学生一直赶着教学的节奏,却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只停留在浅表面上,读、拼写,抄写例句并思考。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创设语境来运用词汇,使得学生对词汇的思维加工程度较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中来,提供学生更多的运用词汇的机会,如造句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叙述故事或表演对话。在文中进行词汇教学时,对可猜测的词汇,不要直接讲解其意义和用法,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测词义的线索,如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构词特点、近反义词等的提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了更深程度的加工,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
五、引导学生成为扩充词汇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针对教材上的词汇的教学已经占用了英语教学的大量时间,同时教材上的词汇量已经给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学习负担,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宜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扩充大量的课外词汇。考虑到很多程度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和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或英语视听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宽泛的材料如体育英语、旅游英语、商业英语等或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这些渠道例如英文报纸、杂志、网络和电影等来积累词汇,根据个人爱好和学习的程度学习总结词汇或其他知识用法,教师可以安排课下时间或课上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定期对其检查。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学生既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又扩展了视野,增加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英语词汇学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中准确地运用词汇,所以给学生创造语境,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是提高词汇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式学习的切入点之一,学生在这种方式中,会发现原来英语可以这样学!
第五篇:语境中的词汇教学
语境中的英语词汇教学 安晓凤
甘肃省古浪县民权初级中学 2010.12.20 目录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二)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完全按照课本教单词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4.孤立教学词汇
第三章: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境的理解
(二)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1.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
2.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语体意义
3.利用文化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语境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利用实物和图片创设语境
(二)利用身体语言创设语境
(三)利用比较创设语境
(四)利用语言描述创设语境 第五章:结语
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也是英语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 1976)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Harmer 1990)。由此可见,词汇是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长期以来,词汇教学一般被置于“发音、拼法、词性、意义”的框架中,很多情况下忽视了词存在的特定语言环境,孤立地教词,以致造成学生的词汇学习因缺乏语境意识而思维简单,学习中缺乏积极的联想,只靠机械性地将英语单词与中文意思一一对应记忆。学生在头脑中混乱地大量堆积词汇,却未能掌握正确应用单词的方法,造成实际能力较低的现象。英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很强的语言,词义对语境的依赖性强。功能语言学家主张把词义用法和整个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将单词在语境中定位,赋
予单词活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第二章: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词汇教学方法陈旧,效率很低。本章主要谈论的是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目前常用的词汇学习法有简单的音、形、意讲解法,构词法、分类法、循环记忆法等,这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单词的记忆都起到了作用。但这些词汇记忆法只是向学生呆板枯燥地灌输词汇知识,要求学生朗读生词表,评出生词,提供对应的汉语释义,继而进行繁琐的讲解。这种教法让老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不仅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英汉词语存在一对一的的对应关系。而且将词汇教学孤立于语境之外,致使学生接受的是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没有深入到词汇内部,词汇的记忆是孤立的、二维的、机械的和缺乏意象。当语境发生变化,词义和句义随之变化,学生就难以理解,而且学了词汇不会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差,总是没有明显的进步。显然,就目前在英语词汇教学上我们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原本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理解、思考、猜测、归纳和总结的词汇或规律,都由老师完成了。教师只注意到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完全按照课本教单词
在课堂教学中只教课本上出现的单词,没有联系学生生活,适度地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适当扩大一点课外的相关内容、适当的引申,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让学得好的同学多学一点。
3.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单词、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听和记笔记为主,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缺乏具体运用的过程,学习的知识没有被及时地消化。这种单
一、被动的教与学方式,教学活动和练习比较少,而且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造成恶性循环。
4.孤立教学词汇
孤立地教词汇,不注意单词使用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在教单词时,经常是一个单词一个意义讲解,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并非都与汉语单词相对应,很多单词在各种搭配或语境中有较多的不同意义与用法。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由于受英汉词典释义的影响,往往对很多词的使用范围产生误解。例如His mother went last year.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他母亲去年去了某地”和“他母亲去年死了”。如果语境明确,或者了解实情,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不同语言的词义范围问题,不要轻易地为英汉词典上的释义所迷惑。所以有时虽然学生记住了一个单词的某一个意义或用法,换了一个语境或上下文,又不知所措了。很多单词好像学过,却不知其义,因此词汇学习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拦路虎。
第三章: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境的理解
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他看来,语言是人们的行为的方式,语言与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语言不能独立于语境而存在。语境与语言的密切关系,语境对理解语言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起一定的解释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制约性。语境理论使词汇教学结合语境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将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性语(Extra-linguistic context/Context of situation).语言性语境指一个词与所存在的其他的词、短语和句子所构成的环境,包括一个段落、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又称狭义语境,小语境或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涵盖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整个文化背景,又称广义语境或大语境。
(二)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利奇所说 “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No context ,no text。”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利用语境,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各种意义。
1.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是词义的核心,它直接地、明确地表示所指对象,概念意义事实上就是词典中列出的词的意义(汪榕培,卢晓娟,1997)。词的概念意义一旦固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英语中一词多义的词非常多,有的词在词典里有好几个义项,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岐义。例如: She can't bear children.她是不能“忍受”孩子还是不能“生育”孩子?
He is drawing a cart
他是在“拉”车还是“画”车?
但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分别扩展成:
She can't bear children if they are noisy.(忍受)
He is drawing a cart on the paper.(画)
通过提供上下文,这些词的意思就一清二楚了。之所以岐义消除,就是语境在起作用。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注意提供足量的上下文语境,使学生养成在语境中掌握词的概念意义的良好习惯。
2.利用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语体意义。
语体是适应题旨和语境的需要为实现交际功能而形成的语言运用体式。不同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的外部环境或场合的意义。在英语中有些词的概念意义相同,却在具体的语境下不能置换,下面以利奇(Leech)的两个典型句子为例:
They chucked a stone at the cops, and then did a bunk with the loot.(他们把一块石头朝警察扔去,然后带着钱溜掉了。)After casting a stone at the police, they absconded with the money.(他们向警察投掷一石,然后携款潜逃。)
在上面的两个例句里,第一句可能是两个作案者后来谈论其作案情况时说的话,所以比较随便,用到了cop, chuck, loot, bunk 这些口语词语甚至俚语。而第二句中,很可能是警长在向上司汇报案情,所以用词正式,如 cast, police, abscond, money.由此可见,言语交际的对象、场合的不同影响着词汇的选择。通过语境让学生了解词汇的语体意义,也有利于掌握近义词。
3.利用文化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
很多词汇,不仅有其本意,还有其文化意义,只了解词汇的本意,不了解其文化意义,就无法真正了解词句的某些真实意义。正如胡文仲先生曾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仲,1994)。英汉两个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等使得英汉民族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角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汉语中的“力大如牛”在英语里却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在以前英国经常用马来拉车犁地,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还比如,在中国人心目中,东风象征着春天、温暖之意,东风报春;而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着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却喜欢西风,因为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因此有所谓“西风报春”之说。
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词汇的文化内涵,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章:语境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应避免孤立的记忆单词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其次在没有任何语言环境下记忆单词往往就忽略了单词的实际运用。语境中的词汇教学从词汇的语义、应用方面让学生充分掌握词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精心创设真实有趣的语境,(一)利用实物图片创设语境
借助实物和图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老师是选择实物还是图片,要根据具体的单词来选用。比如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2的内容时可以准备夹克衫、尺子、钥匙、地图、钢笔、橙子等实物,让学生们观看这些实物并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练习,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回答了It is...后再提问What color is it?让学生把生活学习用品和颜色联系起来,建立对应关系,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方便用实物的用实物,不方便使用实物的用图画,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3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如老虎、熊猫、长颈鹿等,然后可以做对话练习如What's this?/Do you like it?/Why?来巩固学习本单元要学习的有关动物的词汇和一些用来形容动物的形容词。
(二)利用身体语言创设语境
《Go for it》教材中的部分词汇,尤其是一些动词,一时很难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借助其他教具又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动作来完成。例如在教学《Go for it》的词汇turn on, turn off时可以做开关教室里的灯。再如在教学across和through这两个介词的区别时,就用手和笔做一个笔从手背上过去的动作,示意across,另一个笔从指缝中穿过的动作,示意through。当然身体语言还包括微笑传递,眼神接触,手势语言,耸肩表意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恰到好处的耸肩和手势都可以创设一个极其宽松的教学情境,这些无声的语言会感染和鼓励学生,给他们信心、力量已经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利用比较创设情境 在同义词、反义词、同根词、近形词和近音词(包括同音词)之间总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不防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语境的创设,以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在这里还是借助高、矮、胖、瘦之间的关系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比较大头爸爸和小头儿子(多媒体画面),请用所给词的反义词填空。
1.The father is very_________(short).And he is fat and __________(light).2.The son is_______(taller)than Yao.And he is________(fatter)and________(heavier).这两个小题就是从所给信息中辨别、理解所学词汇并体会其用法,它们的语境是很清晰的,学生一看题目要求和所给信息,练习巩固词汇的目的很容易达到。类似的考查题目还可以设计成单项选择题,或首字母填空等。总之一个原则:设计的问题要合理,语境要充分体现出要考查的词汇之间的关联。
(四)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设置语言情景--“词不离句”。顾名思义,就是把词汇教学融入到句子学习之中,以句子为载体,在完整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词汇的意义。这也可以作为实物与图画情景的延伸环节。例如:在“What does he look like?”话题中,呈现了词汇look like, hair,face leg,long,short,yellow,white,black,tall,short,fat, thin, heavy, light,之后,用句型设置这样的情景:--What does he look like?--He is fat and heavy./He is thin and light.假如配以相应的名人、影星的图片、视频和简笔画,不用任何的解释,关于描述长相的词汇都表达得十分明确了。也可以用Riddle创设语言情景来进行词汇教学。比如教学bike时让学生猜谜语: I have a very useful thing.It has two wheels, but it can run with them, 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talk, and it helps me go to school and go home on time every day.What is it? 这种谜语情景趣味性强,激趣作用相当明显。
词汇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这个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教学的质量问题,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让我们的学生轻松的掌握词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离不开语言情景,因此,外语作为我们的第二外语,本身就缺乏语言习得环境就更需要情境设置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应该借助实物、图像等各种手段合理设置语境,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机会。同时把要学的语法、词法知识等内容及语言技巧融会于语言情景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NUNAN(1999)曾说:“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语言的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学习的语言。即使语言学生已经能背诵语法的规则,仍然不一定能在实际使用时正确地运用。”学习者能理解一项语法规则与他们是否能内化并运用这项规则并不是一回事。学习者实际上需要的是不仅有在不同情景的及不同语境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他们还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然而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使语法成了空洞的死的条条框框。情境教学已成为教学方法的主流。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法教学力求情境化。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学在向学生介绍抽象的语法现象时,不同的学生头脑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自己就给该语法项目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较真实的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第五章:结语
语言的价值在于交际,交际的功能决定了话语与语境的密切关系。多数词具有不止一个意义,离开了语境,其意义往往是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里,词语才有鲜活的、确切的、完整的意义。因此研究语境对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意识到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呈现词汇,在语境中讲授词汇,加强操练,使学生能掌握这一方法,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作为学生,要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将课堂学习的这一套路用于实践,避免孤立地死记硬背单词,将单词放在句子、段落、文化等具体的语境中记忆,这样不但了解了词义,而且掌握了词的用法。只有这样学习积累的词才有生命力,才能在交际中派上用场,实现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永生.语境的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汪溶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章彩云.情景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5]赵庆兰.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方法谈.[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2)
[6]梅梦寒.有效语境与英语教学.[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6)
[7]曲江波.浅谈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