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创新补助刺激企业自主R&D投资
政府创新补助刺激企业自主 D R&D 投资
摘 要:为研究政府创新补助是否能有效激励企业自主R&D 投资,基于 2008—2016 年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借助匹配方法,运用偏差修正匹配估计量,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测度了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 投资的效果。研究发现:创新补助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当期的自主 R&D投資有完全挤出效应;对中小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时滞。
关键词:自主 R&D 投资;政府补助;匹配法;误差修正匹配估计量
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然而,与创新活动有关的正外部性问题导致市场失灵,造成创新活动的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差距,使企业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 R&D)投资偏离社会最优。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支持解决这一困扰,财政支持是刺激 R&D的主要工具,其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 R&D 成本,增加企业 R&D 投资。财政支持包括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本文主要关注政府补助对企业 R&D 行为的影响。补助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政府补助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且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额大于补助金额,即私人研发支出额增加,此时,政府补助刺激企业研发;二是政府补助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是研发投入的增加额小于补助金额,即私人研发支出额减少,此时,政府补助对研发有部分挤出效应;三是政府补助不会增加企业总研发支出,此时,政府补助对研发有完全挤出效应。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运用偏差修正匹配估计量,主要回答: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 投资金额和企业自主 R&D 投资强度的影响是怎样的?是刺激还是挤出?这样的影响是否有异质性?对不同规模和不同资质认定的企业的影响是否不同?这样的影响是否存在时滞效应?这几个问题既是对同类研究的拓展,同时也是理解政府政策效应所需回答的核心问题,为实施的政府政策是否对企业 R&D 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提供依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失灵的针对性,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本文主要评估政府创新补助政策效果,可能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将使用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并使用偏差修正估计量减少因不精确匹配造成的偏差。第二,研究补助异质性时根据国家对企业资质认
定分组,首次研究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对现有文献进行有益补充。第三,同时考虑补助的时滞效应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大量的经济资源和时间投入以获取专业技术,而这种投资行为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企业 R&D 投资不足。政府期望通过直接补助刺激企业研发活动。理论界认为,政府补助通过以下机制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第一,政府补助的研发额外性(R&D Additionality),即政府补助使得企业获得直接的资金支持,缓解企业研发资金短缺的困局,降低融资成本,但补助不是越多越好,政府创新补助规模过大,使创新投资的边际资金成本和边际破产概率增大,不利于企业创新,且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政府补助可能会挤出自主研发投资。
第 二,政 府 补 助 的 行 为 额 外 性(Behavioural Additionality),即创新补助对外部投资者的信号传递机制。Feldman & Kelley 认为获得研发补助的企业意味着获得政府认可,传递出有创新能力的信号,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但因为不可避免的“寻租行为”易导致因政府补助造成资源错配和企业竞争行为扭曲。
但对于政府补助效果的实证研究,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结论。部分学者认为政府补助刺激企业 R&D 投资,如Hu 基于海淀区高技术企业数据,认为政府补助能有效刺激企业研发;朱平芳和徐伟民利用上海大型工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上海市政府的补助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R&D 投入具有积极效果;Liu et al.利用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刺激企业 R&D 投资。此外,也有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政府补助挤出企业 R&D投资,如 Wallsten 基于美国工商业企业数据认为政府补助挤出了企业研发投资。结论的矛盾是因为计量方法的多样性和不同国家补助计划的差异性,更重要的原因是内生性问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补助和企业研发投资这一对关系往往会相互影响。并且,政府补助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根据企业的某些特征(如企业的规模,企业上一期的研发投资情况等)决定是否补助。对于这种政府选择可能导致的选择性偏误,早期的研究通常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Hechman 两阶段法、DID方法来处理,而近年的研究则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研究政府补助对企业 R&D 投资的平均因果效应。Bérubé et al.基于加拿大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 PSM 法研究政府补助的效果。马嘉楠等用 PSM 法,以上海张江高科
技园区企业为样本,得出财政科技补贴刺激企业 R&D 投资的结论。但是,这一方法也存在缺陷,Chabé-Ferret认为匹配法导致偏差,低估平均因果效应,本文运用Abadie和 Imbens 提出的偏差修正匹配估计量减少这种偏差。
近年来研究的另一个趋势是在评估补助效果时考虑企业异质性的类型并且关注补助的时滞效应。关于企业异质性,它包括企业的规模、企业技术能力、产业技术类别、企业所有权性质等。Lach 使用以色列公司的面板数据,发现补助使小公司的研发支出增加,对大公司的研发支出影响不显着。Lee 利用六个国家的公司级数据,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自主研发对技术能力较低的公司有刺激效应。Dai 和 Cheng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按企业规模和高低技术产业分组,发现政府补助与自主研发呈现倒 U 形关系。康志勇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在滞后第 4 期达到最大,并且发现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按国家对企业的资质认定分组研究补助效果的文献较少,本文的研究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文章的研究问题,本文提出如下的研究假设:
假设 1:政府创新补助刺激企业自主 R&D 投资金额和企业自主 R&D 投资强度。
如上述理论分析可知,政府创新补助研发额外性和行为额外性可能会刺激企业自主研发的投入,但由于企业的道德风险和寻租行为导致的扭曲,其对自主研发可能存在挤出效应,于是,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 2:
政府创新补助挤出企业自主 R&D 投资金额和企业自主 R&D 投资强度。
企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其企业从收到补助款到开始研发也需要时间,因此,提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 3:
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 行为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
中小规模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信号传递机制效果可能不同,大规模企业比中小规模企业更易获得资金支持。且
相比于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即使未获得政府补助,其自主研发行为受资金约束的可能性比较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道德风险 “骗补”倾向也有一定差异。于是,提出第四个假设:
假设 4:政府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 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二 上市非金融企业的 R&D 投资和政府创新补助现状
本文使用了 2008—2016 年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删除了异常数据、缺失数据,共 16376 个观察值,2587 家企业,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和 wind 数据库,其中对政府补助去噪音,借鉴李万福等的做法,筛选出政府创新补助。不同规模企业 R&D 投资和创新补助的情况如表 1 所示,进行 R&D 投资的企业数量和比例并没有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在适度规模(1000—2000 人),进行R&D 投资的企业占比最多。企业规模最小时(少于 500人),進行 R&D 投资的企业占比最少。在获得创新补助方面,也是呈现出类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最大规模企业的 R&D 投资和获得创新补助占比仍然远高于最小规模企业。进行 R&D 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和获得创新补
助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均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进行 R&D 投资并更易获得创新补助。
表 2 描述了不同规模和资质企业的 R&D 投资强度和投资额情况。从表 2 左半部分可见,首先,获得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R&D投资强度和总R&D投资强度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小。平均而言,总 R&D 投资强度从最小规模企业的 6.15%下降到最大规模企业的 2.44%,自主 R&D 投资强度从 5.94%下降到 2.35%。其次,获补助企业的总 R&D投资强度与自主 R&D 投资强度的差距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缩小,平均为 0.12%,在大于 2000 名员工的企业中差距更小,只有 0.09%。再次,获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R&D 投资强度显著高于未获创新补助的企业。最后,获得创新补助企业与未获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强度的差距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缩小,企业规模最小时,差距为 3.76%,企业规模最大时的差距缩小为 1.09%。这表明可能规模越小的企业越依赖创新补助进行 R&D 投资活动。获得创新补助的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强度显著高于未获得创新补助的同类企业,差距为 1.86%。而获得创新补助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 R&D 投资强度只是略高于未获补助的同类企业。
表 2 右半部分汇报了不同规模和资质企业的 R&D 投资额的情况,首先,获得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额和总 R&D 投资额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其次,获补助企业的总R&D投资额与自主R&D投资额的差距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差距为 0.47 万元,在最大规模企业(大于 5000 人)中差距最大,达到 1.62 万元。再次,获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额显著高于未获创新补助的企业。最后,获得创新补助企业与未获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的差距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这可能是创新补助对规模越大的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额刺激效果越强,也可能政府倾向于补助研发投资较多的公司。获得创新补助的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强度显著高于未获得创新补助的同类企业,差距分别为 3.77 万元和 3.71 万元。
三 估计方法
本文用匹配法来评估创新补助的有效性,关注的是获得创新补助企业的自主R&D投资额(及自主R&D投资强度)是否高于未获补助公司。匹配法广泛应用于政策评估,估计值基于项目参与者(即处理组)与非参与者(即对照组、控制组)。假设 Ti 是虚拟变量,企业 i 获得创新补
助,则 Ti=1,否则 Ti=0。获得补助企业 i 的自主 R&D 投资额记为 Yi(1),同样的企业,如果它未获得创新补助,其自主 R&D 投资额记为 Yi(0),如果两种结果可以被同时观察到,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 i 自主 R&D 投资额的影响为 Yi(1)-Yi(0)。总体的平均效果为 E[Yi(1)-Yi(0)]。对应的样本平均效果为(1/N)∑Ni=1[Yi(1)-Yi(0)],其中 N 为企业数量。此外,我们可以将样本(N)分为获得补助企业(N1)和未获补助企业(N0)两组,N=N1+N0。获得补助企业的总体和样本平均补助效果分别为E[(Y(1)-Y(0))|T=1]和(1/N1)∑Ni|Ti=1[Yi(1)-Yi(0)]。相似的,未获补助企业的总体和样本平均效果分别为 E[(Y(1)-Y(0))|T=0]和(1/N0)∑Ni|Ti=0[Yi(1)-Yi(0)]。
上述方法是建立在 Yi(1)和 Yi(0)可以同时观察到,但这种情况往往无法实现:同一个公司不可能同时处于接受补助和未接受补助两种状态,其在接受补助时的自主R&D 投资额和没有接受补助时的是不能同时被观察到的。因此,为了衡量补助效果,我们需要估计反事实。
如果政府创新补助是随机分配的,我们可以将补助对自主 R&D 投资的影响估计为获得补助企业与未获得补助企业的平均自主 R&D 投资额(强度)之差。然而,大部分
情况补助并非随机分配,如高新技术企业更易获得补助(表 2)。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同时观察到的结果可以用特征相似企业的结果的平均值来近似,即用在处理前协变量 X 相似的企业的结果近似。为了确保匹配估计量是处理效果的一致估计量,需要满足两个假设条件:
(1)不可知性:在协变量 X 的条件下结果 Y(0)和 Y(1)与处理变量 T 无关,即
E[Y(0)|T=1,X=x]=E[Y(0)|T=0,X=x][JY,4](1)
E[Y(1)|T=1,X=x]=E[Y(1)|T=0,X=x][JY,4](2)
(2)重叠:在协变量 X=x 的条件下,获得补助的概率取值范围在[0,1],c
假设(1)意味着,在给定 X 的条件下,政府补助是随机分配的,可以将处理组和控制组的结果差异归因于创新补助,因此,合理选择协变量 X 至关重要,X 应提供足够的信息,它应该包括决定补助可能性的变量,或者直接包括补助概率,此外,Abadie 强调了引入滞后的结果变量的必要性。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如果 X 包含一些连续变量,则不可能找到两个具有完全相同特征的公司。当匹配不精确时,多维协变量的标准匹配会导致相当大的偏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使用 Abadie 和 Imbens 提出的偏差矫正匹配估计量来减少这种偏差,对每一个企业 i,标准最近邻匹配估计量在对照组中寻找最相似企业,即根据协变量 X 寻找最相似企业,估计观察不到的结果变量。用 SATT表示估计的创新补助对获得补助企业的效果:
在下面的部分,我们详细介绍协变量 X,并展示主要结果。
四 实证分析
借鉴 González 和 Pazó的研究,在匹配过程中使用的控制变量分为以下几个变量:第一是估计的获得补助的概率,即倾向得分值,这是大多数做匹配的文章选择的标准变量。其次是滯后的结果变量,即滞后的自主 R&D 强度。衡量了研发活动的持续性。第三是滞后的补助虚拟变量,以考虑补助的持续性。另外,对于每个企业,在两个规模(员工少于 2000 名和多于 2000 名的企业)和两种认定属性(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未被认定为高
新技术企业两组)内精确匹配,确保最相似的企业在同一范围内匹配。
本文首先运用 Logit 模型估计创新补助的概率;其次讨论关于不同样本不同分组创新补助的效果。
(一)获得补助的概率
本文运用 Logit 模型估计获得创新补助的概率,因变量是创新补助的虚拟变量。自变量包括可能影响创新可能性的企业特征:首先,包括滞后的创新补助的虚拟变量,这一变量衡量了政府创新补助的持久性;其次,包括滞后的自主R&D投资强度,衡量企业自主R&D投资的持续性,它可能会影响政府创新补助的决定。第三,包括企业特征变量,如企业总资产增长率、资本负债率、企业年龄、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规模、企业总资产、企业是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虚拟变量,这些变量可能与企业是否申请创新补助有关,也可能会影响是否能获得补助的结果。最后包括时间的虚拟变量、行业的虚拟变量、企业性质的虚拟变量、企业所在地区的虚拟变量。表 3 呈现了各变量的具体说明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4 给出了 Logit 模型估计结果,从估计系数的正负号可以看出,创新补助的持久性是显著的,且补助更加倾向于前一期有 R&D 投资的企业、存在时间越久的企业、规模越大的企业、资产增长率越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负债率越高的企业获得创新补助的可能性越小。但总资产越多,盈利能力越强并不意味着企业获得补助的可能性越大。我们的目标是得到倾向得分值。借鉴 Lian 等人的做法,使用两个标准判定 Logit 模型拟合好坏,伪 R2以及 ROC 曲线下面积 AUC。AUC 大于 0.8 可以被视为模型设定得很好。表 4 所示的模型中,伪 R2 为 0.26,AUC为 0.828,大于 0.8,模型设定合适。
(二)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
本文运用一阶最近邻匹配,评估匹配质量的方法是比较变量的分布,图 1 和图 2 显示了匹配前接受创新补助的概率(倾向得分值)和滞后一期自主 R&D 投资强度的核密度函数图;图 3 和图 4 显示了匹配后接受创新补助的概率和滞后一期自主 R&D 投资强度的核密度函数图。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在匹配之前,控制组的补助概率(倾向得分值)集中在 0.2 之前,而处理组的补助概率分布比
较均匀;滞后的自主 R&D 投资强度略有差别。如图 3 和图4 所示,匹配之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倾向得分值和滞后的自主 R&D 投资强度都极为相似。
(三)政府创新补助的效果
本文研究政府补助对研发活动的效果,样本既包括 R&D企业也包括非 R&D 企业。表 5 显示,总体而言,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 投资强度是显著负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 R&D 强度的负效应最强,但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从数量上来看,获得创新补助的自主 R&D投资强度比未获得补助企业低 0.0021。而这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第一,获得创新补助的企业由于不断进行创新活动有了研发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显著高于未获补助企业;第二,获得创新补助的企业自主 R&D 投资少于未获创新补助的企业,也就是政府补助挤出了自主研发投资。表 5 进一步显示,创新补助对总R&D 投资强度的影响为负。从数量上来看,获得创新补助的高新技术企业比未获补助的同类企业低 0.0021,在90%置信水平下显著。
同时,本文研究了创新补助对企业 R&D 投资金额的影响。
从创新补助对自主 R&D 投资的影响值来看,只有中小规模企业对应的是正值,其他均为负值;从创新补助对总R&D 投资的影响来看,对小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值为正,对大规模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值为负。这表明,对所有企业而言,创新补助部分挤出企业自主 R&D 投资;从分组样本看,其对小规模企业自主 R&D投资有刺激作用,部分挤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 R&D 投资,完全挤出大规模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从显著性来看,对非高新技术企业自主 R&D 投资的负向影响在 90%置信水平下显著,其他均不显著。
(四)进一步研究
上述研究表明,创新补助对当期企业 R&D 投资额的效果和诱导效应均不显著,接下来验证是否创新补助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有时滞效应。
表 6 显示了创新补助对企业 R&D 投资的滞后效果,共列示了滞后 7 期的结果。平均而言,创新补助对自主 R&D投资额和总 R&D 投资额滞后 4 期的正效应显著。分样本来看,对中小规模企业而言,创新补助对 R&D 投资额滞后 1 期和 2 期有显著正效应;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创新
补助对 R&D 投资额滞后 6 期有显著正效应;而创新补助对大规模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滞后影响不显著。
我们的理解是,中小规模企业因为本身规模较小,难以承受研发失败的风险,更加需要政府创新补助资金启动研发,创新补助对于中小规模企业来说相当于“雪中送炭”;而大規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均 R&D 投资在没有政府补助时就较多(表 2),或许已经接近或达到社会最优,且大规模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强,创新补助对于大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相当于“锦上添花”,以至于政府创新补助对大规模企业的效果并不显著,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正效应滞后 6 期。
六 结 论
本文以 2008—2016 年上市非金融 2587 家企业 16376 个观测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匹配模型处理政府补助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 投资的影响效果。
本文发现:第一,总体而言,创新补助对企业自主 R&D投资强度有显著负效应,但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强度负效应不显著。第二,创新补助完全挤出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第三,创新补助对自主 R&D 投资存在滞后效应,对中小规模企业的滞后 1、2期自主 R&D 投资有显著刺激作用,对大规模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无滞后影响。
本研究得出两个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创新补助更偏向于高新技术企业有一定的合理性(表 2),因为创新补助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有完全挤出效应,而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刺激效应。其次,相对于大规模企业,政府补助更加倾向于中小规模企业同样合理(表 1)。因为创新补助对大规模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影响不显著,而对中小规模企业的自主 R&D 投资有刺激效应。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第一,政府应创造资源公正分配的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资源扭曲配置导致政府政策效果不明显的状况;第二,政府应公开披露创新补助的信息,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减少寻租等暗箱操作行为,同时也加强企业间公平竞争;第三,政府应在实施补助前充分了解调查企业,避免出现企业“骗补”行为;第四,政府在保持公正透明的前提下可以扩大企业创新的补助的覆盖面。
从研究的进展来说,本文只是研究了政府是否补助这一二元变量,没有涉及政府补助的金额对企业自主 R&D 投资的影响,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二篇: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意见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区府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数字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以增加财政引导投入为重点,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1、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区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例。设立*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从20*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一定三年。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优秀科技人才,为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2、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区设立投资机构,经批准成立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公司,投资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导向项目的资金,三年内累计超过其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总额70%的,所得税的区留存部分全额补贴创业投资机构(暂定三年)。
二、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科研成果或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委托开发),合作的项目经认定后,可按照所支付的引进(合作)费用的20%给予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单项产品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其所缴纳的所得税区内留存部分,财政给予50%的补贴(暂定三年)。
4、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经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给予50万元补助,省级研发中心给予30万元补助。
5、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区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对租用研发用房的,其租金三年内给予20%-30%的财政补贴;对购买土地自建研发用房的,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格供给,并给予土地出让价格20%-30%的补贴。以上补贴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执行。
三、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6、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对被认定为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级30万元、省级1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经复核后重新获得的不再奖励)。
7、鼓励企业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并实施产业化,对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其单项产品年新增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8、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设立区创新型企业奖,对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另行制订。
9、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实施企业创品牌引导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技术领先的行业小巨人,实行创品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江苏著名商标和江苏名牌产品的企业,按市政府奖励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10、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对经国家权威机构发布认定为“全国500强”和“行业百强”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对获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江苏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四、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为重点,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11、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博士后进站工作,企业每建立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且运行正常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补助经费20万元。
12、加大对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每两年区组织评选10名“突出贡献奖”和10名“技术创新奖”,分别奖励3万元和2万元。
13、鼓励企业的科技人员积极申报科技成果,对获得国家、省、市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成员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另行制订。
14、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净所得”。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软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个人在本区第一次购买商品房和汽车,可享受财政专项补助。在区科技研发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等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可税前扣除个人应交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五、以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自主创新服务体系
15、加快建设科技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载体的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落实、成果转化、投融资、申报科技计划等多项优质服务,采取举办培训、讲座、信息发布会、网络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府、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的无缝对接。
16、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对符合入驻条件的创业企业提供优惠的创业条件和良好的创业服务;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留学归国人员、博士及博士后进入孵化器创办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经认定后给予10-20万元的创业资助,创业企业所开发的项目可优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六、有关说明
本政策由*区科技局负责解释,并制订具体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三篇: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目录
第一章 创新的资金投入
综述
云海金属:科技项目助力企业融资发展
康尼机电:政府资金支持成就“中国轨道交通第一门”
万达锅炉:减免税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创新
熔盛重工:多方位融资打造世界级造船航母
天合光能:借助资本之力实现快速发展
康辉医疗:风险投资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先声药业:战略融资做大做强药品市场
道及天软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企业发展之难
大全集团:合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第二章 创新的资源配置
综述
亨通集团:多层次开发体系推进技术创新
华钛化学:多方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中圣高科:面向市场整合创新资源
常牵中心:多方位配置创新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中丹集团:依托高校资源实现技术升级
东大能源:校企联盟确保企业持续创新
丹阳合金: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万力机械:建立技术联盟聚集创新要素
中复连众:购买外国公司实现创新跨越 第三章 创新的组织管理
综述
常发集团:思想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华光锅炉:依靠战略规划实现突破
红太阳集团:管理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莱斯公司:用知识产权战略支撑企业创新
双登集团:制度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南纤公司:精益管理追求卓越
远东电缆:人力资源管理塑造电缆巨擘
华润微电子:国企合并重组实现双赢发展
联创科技:企业股权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第四章 创新的人才支撑
综述
尚德太阳能:一个高端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紫芯集成电路:政府人才计划成就海归人才创业
兴荣高科:海归英才的创业之路
南瑞继保:院士创业中的人才创新
江苏建科院:从技术专家到企业家
亿晶光电:引进人才团队提升创新能力
东飞马佐里: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精科公司:本土化人才战略
沙钢集团:以人为本创造人才发展新机制 第五章 创新的产品开发
综述
中远川崎:从引进技术到自主设计制造
戚墅堰所: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
徐工重型:走高端产品自主研发路线
永中科技:应用新技术打入高端产品市场
南瑞集团:依靠原始创新确立竞争优势
扬子江药业:明确创新战略构建研发体系
常林股份:高位嫁接引进技术实现产品提档升级
华晨华通:以信息技术提升创新能力
宝胜集团:企业技术标准化塑造核心竞争力
上上电缆:注重特色产品开发专心打造上上精品
恒瑞医药:持之以恒专注特色新药产品创制
苏中药业:中药产品振兴民族产业
恒力集团:立足高端产品打造世界级产业基地
联环药业:深度开发产品不断创造利润
安邦电化:把优势产品做精做强
科林环保:技术协作实现产品创新
神马电力:围绕行业难题实施产品创新 第六章 创新的市场导向
综述
鹰游纺机:立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
南传集团:紧跟产业政策创新高端产品
扬农化工:节能减排促企业可持续发展 聚隆科技:瞄准政策求发展企业社会两收益
飞船公司: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企业创新
江山制药:市场差异化战略引领营销创新
克胜集团:运用组合营销战略赢得市场
金石机械:拓展国际市场营销一流产品
一汽锡柴:产品升级换代抢占市场
阳光集团:市场创新的阶段性演进 第七章 创新的文化建设 综述
金钛软件:打造产品化软件品牌
波司登公司:品牌战略创新发展之路
雨润集团:自主品牌建设铸就民族食品巨擘
好孩子集团: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榜样
红豆集团:文化建设推动品牌建设
豪森药业:学习型企业建设奠定创新发展基础
双良集团:以诚为本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法尔胜:以人为本的企业创新文化
正大天晴: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中核苏阀:高质量标准造就“免验品牌 第八章 创新的其他类型
综述
中材科技:整合创新资源探索院所转制新模式
江苏交科院:“变轨”中的观念变迁
梦兰集团: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
太湖锅炉:乡镇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
海四达电源:产品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心跳:文化管理制胜之道
目录
上篇 让企业文化浮出水面
第一章 在那里——如影随形的企业文化 一、一切尽在不言中——企业文化的涟漪
饺子和比萨
吃饭和买书
二、云在青天水在瓶——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基本功与企业文化
正史乎戏说乎
三、画猫画虎难画骨——企业文化长什么样子
双S立方体模型
丹尼森的组织文化模型
查尔斯·汉迪的“神论”模式
巴塞的“情境文化”理论
养成教育与企业惯例
第二章 从哪来——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宏观层面四要素
唐骏的“转会费”与社会形态
《世界是平的》与技术水平
偶像与公众的价值取向
结婚典礼与传统文化
二、中观层面四要素
状元楼与行业特点
“青岛现象”与地域文化
杭州雪耻与市场环境
为农民工讨工钱与劳动力供求
三、微观层面四要素
成也CEO败也CEO 分粥的故事与组织结构
职业人的“标签”与产品特性
柜台上的水果糖与竞争
第三章 到哪去——企业文化的价值
一、大败局与文化基因的缺失
使命感的模糊与愿景的虚空
诚信理念的缺失
经营管理理念的摇摆
人才理念的混乱
二、共同凝视前方——企业文化的功效
导航灯与导向力
许三多与凝聚力
雨中的步伐与约束力
一位老先生的故事与激励力
三、踏上心跳的节拍——文化的“指挥棒”效应
百万大军与寿险营销文化
“八大体系”打造太平文化
四、潜能无限——文化凝铸核心竞争力
武林高手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非诚勿扰》与冯剧的核心竞争力
张瑞敏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吗? 中篇 让企业文化成为管理的作战地图 第四章 庙算——文化管理的战略规划
一、寻根溯源——企业文化的“修渠说”
大禹治水与文化管理之“渠”
家庭财务制度与“文化链条”
理念——企业文化管理的着力点
二、回到原点——文化管理的重新定位
海尔“十三条”与中国企业管理的阶段论
幸福指数与文化管理的难点
Z理论与文化管理的原点
三、打持久战——文化管理发展纲要
人生三问与企业三问
《华为基本法》与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四、组织保障——文化管理的运行模式
“三湾改编”与文化管理的组织先行
在流程中推行文化管理
第五章 路线——文化管理的构建与路径
一、轴心——理念体系的提炼与推行
水知道答案——信念的力量
德益中慧与理念体系的提炼
星巴克的“使命评议”与理念的推行
海尔的故事与文化理念
二、延展——企业的行为规范与制度
董事长司机的工资与员工行为规范
随地吐痰与企业制度
三、物化——企业文化外显的设计
企业LoGo 建筑及办公室设置 第六章 行动——文化管理的“两大”行动
一、文以化人——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
电影的好人、坏人与“人性假设”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演变
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
二、文以赢人——市场营销的文化“因子”
玉的灵性与产品的高情感
卖保险与产品销售的三个层次
喝可乐还是喝品牌
三、见证过程——海尔文化实践素描
第一步:组织先行、硬件保证
第二步:平台、制度保证
第三步:领导层精神营养的不断滋补
第四步:持续文化活动的洗礼
第五步:案例法——工作实践中锤炼
第六步: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变革 下篇 让企业文化操练起来
第七章 传播——领导者是第一文化力
一、言传身教——高层领导的导向作用
人肉搜索与领导者的言传
范跑跑之跑与领导者的身教
二、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的内部传播
“挑战尖峰泰国逐梦”与会议传播
“橙色动力计划”与培训传播
“老俞风采”与媒介传播
楼梯彩色标语与环境传播
三、形象工程——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宣形象定位
大珠小珠落玉盘——全面外宣策略
第八章 淬火——员工的文化锤炼
一、改造土壤——学习型组织创建
月饼模子与新人培训
榜样的力量与学习机制
二、案例剖析——在感受中反复强化
打卡机坏了和50元“快乐基金” 复杂的冰箱就一定质量损失高
导盲游戏与创新提案
三、文而化之——从沟通无限开始
口号的力量
春晚与企业仪式
黑话与企业内部语言
“爱国者象棋”与企业活动 第九章 更新——在颠覆惯例中前行
一、定期检视——文化也会成为最大障碍
体制改变之后
企业发展之后
时代发展之后
二、调整轨迹——不忘企业长青的北斗星
北斗星与核心价值观
“留一手”与亚文化现象
文化与战略的互动
三、凤凰涅磐——文化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动力
商鞅变法与变革的土壤
“一支铅笔的规划”与变革策略
颠覆才能赢 结论 未来的补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代顿-哈德森公司:哲学观手册 附录2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大纲 附录3 《青岛朗进集团员工内部行为规范》
附录4 我在推进太平文化管理实践中的做法——太平人寿山东威海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巧龙先生访谈录 后记 一块砖头与它的精神
第四篇:企业自主创新事迹材料
x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事迹
x公司是x地区最大的电子显示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等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企业,是一家集高端彩色电视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并致力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大功率晶体管封装及芯片研发等光电子、微电子、北斗卫星导航民用终端设备研制与生产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x市的龙头企业、x市电子机电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
x公司经过近x的发展,已建立了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和规范的生产、技术及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自主创新和吸收引进,创佳公司在信息化水平建设、工业设计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x公司通过多方吸纳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与x院、x大学等高等院校及国内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投入大量研发基金强化企业自身的科技实力,研发出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发体系,并建立了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公司每年在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都超过了上公司销售总额的5%以上。持续的科研、培养经费的投入,为公司的研发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x公司在成立初期就建立了研发中心,中心负责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设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承担了‚x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y‛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z‛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项目,先后研发出N个等高科技产品,积极施行项目成果产业转化,取得了良好的产业化效果。从X年开始,公司先后被认定为‚x高新技术企业‛、‚x创新型企业‛、‚ 广x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x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x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x数字视听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x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x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建立了数条国内、国际先进的高端彩电和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线,对x电子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并代表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了壮大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x电子公司正着手实施‚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终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半导体照明LED功率芯片产业化项目‛,生产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终端、半导体照明LED功率芯片,开始规划建设‚x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x公司拥有先进的半导体生产线和检测试验设备,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劲的管理、研发队伍,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终端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半导体照明LED功率芯片产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和LED照明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同时,实施这些项目,能进一步促进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增强x省一些企业在电子信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和战略产品,推动信息产业走向高端,促进x省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省向强省转变,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x公司将整合x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利用自身的经营优势和销售、回收网络优势,强化自主创新,稳步发展,使企业更上一个新台阶,为电子机电产业发展以及x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实现‚?‛的长远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企业自主创新活动
河南中天电气装备集团自主创新情况
汇 报 材 料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中天电气集团创建于2008年,是一家综合性电气装备、电气材料及军用复合材料制造生产企业,电气装备主要覆盖矿用变压器、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干式电抗器、非包封敞开型干式变压器、美欧式箱式变电站、环网柜及高低压开关柜等产品,中天集团下属有河南中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许绝电工绝缘材料有限公司、许昌许绝伊尔伊希电气材料有限公司、许昌市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团公司总占地面积328亩,现有职工628人。集团公司前身为许昌电器总厂,是国家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国防科工委重点配套企业,现拥有30余项国家专利,并承担国家火炬项目和多项省市重点科技项目,获得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和许昌市2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公司经过近几年的风雨历练,现已发展壮大成国内电力行业的主导生产企业,生产规模河南省第一,变压器系列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绝缘材料产品大量出口,全国行业前三名,产值逐年递增。
二、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1%,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级职称,从事产品研发的人员54人。每年研发费用投入额占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2010年共
投入2000多万元。为适应电气市场的新形势,将主业多样化、经营多角化,以技术创新占领市场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技术创新、市场开发和项目开发的力度,为适应激励竞争的市场,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投入1亿多元用于生产设备更新。先后购置、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和精密的调试设备。公司组建有许昌市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科技大楼。拥有研发和试验设备仪器20多套,价值1000多万元。
公司采取积极措施,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关心和爱护人才,千方百计调动积极性。一是积极与大专院校联系,引进人才。公司每年接收上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对公司紧缺人才,实行高薪聘请;二是通过学历教育,定向委培形式,大力培养人才,打造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公司同河南轻工业学院、许昌学院等院校合作,先后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设立技术骨干津贴。开展了评选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实行重奖;四是从生活上关心大学生,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公司先后建起了专家楼,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技术与人才基础;五是定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使他们开阔眼界,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自觉适应企业转型需要,积极“充电”开展知识更新,全公司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天电气自创建以来,不仅重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也极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已经建立了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装备技术、著作权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体系,在国内电气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21项,并有1项发明专利申请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处于审查阶段,已形成涵盖绝缘材料、电气系统、制造过程的专利体系,公司授权专利及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均位居行业领先位置。
三、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建设
1、实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 鼓励发明创造
公司的品牌战略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牌获得市场认同,不仅仅是需做好单个产品的研发,还需做好产品性价比考核---市场定位研究---用户服务方案解决。
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利用知识产权提高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研究开发高档产品,与用户密切合作,知识产权共享。
鼓励发明创造:以人为本,强调法人与个人发明创造,平等共享关系,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到产品中去。
2、企业的技术标准、质量保证、品牌建设体系方面
公司以市场与客户为中心,以目视管理、6S管理、生产制造的标准化为实施支柱,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2001安全管理
及UL认证,形成了覆盖全公司所有部门和人员,持续改善的管理体系。
3、财务核算体系
强调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应当与公司的发展阶段匹配,进行每半的财务核算体系总结,检讨现行财务核算体系的优势与欠缺,以此为依据,调整财务核算体系,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服务。
四、存在问题及困难
中天公司积极进取,技术创新近年有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发展困难。
存在资金较为紧缺、用户关系紧密度需要加强的问题,希望对中天公司所从事的高压电气产业,资金方面多支持,政策有所趋斜,人才方面多给予输送扶持,产品用户方面“多铺路多搭桥”。
河南中天电气装备集团
201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