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园林中野生花卉的运用论文
各类花卉资源在郑州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概况
1应用现状
调查发现,在郑州市现有绿地中作为地被花卉大量应用的种类只有红花酢浆草、白车轴草2种,占地被花卉总量的50%以上;少量应用的有鸢尾、葱兰、萱草、麦冬、美人蕉、菊花、玉簪、芍药等;而马蔺、常夏石竹、金鸡菊、二月兰、地黄、紫茉莉、虞美人、半枝莲、阔叶半枝莲、蓍草、蜀葵、花叶芦竹、射干、荷包牡丹、宿根天人菊、丛生福禄考、金叶过路黄、八宝景天、松塔景天、紫露草、大丽花、蛇莓、薄荷、紫花地丁、佛甲草、狼尾草、芒草、细叶苔草、吉祥草等只是在个别绿地中零星应用;五色苋、金鱼草、雏菊、羽衣甘蓝、金盏菊、翠菊、鸡冠花、彩叶草、地肤、香雪球、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美女樱、大花三色堇、百日草等多作为节日花坛应用。由调查结果可知,郑州市常见的地被花卉种类非常匮乏且缺乏地方特色;在新建的绿地中也在尝试应用一些新的花卉种类(品种),但多数表现一般,甚至有些已被淘汰,如常夏石竹、丛生福禄考等。而能很好体现地方特色,丰富城市园林景观的野生花卉只能在极个别的绿地中偶尔见到,且种类非常少,只有二月兰、紫花地丁、蛇莓、地黄、薄荷等几种。
2适宜郑州市开发利用的野生花卉
结合郑州气象条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5种[3-5]分布广、适应性强、抗性强、繁殖容易、观赏价值高且未在郑州园林绿地中应用的野生花卉,以期推广利用,丰富郑州市的园林景观(表1、图1)。
郑州市野生花卉在城市园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问题
(1)对野生花卉的认识存在误区。野生花卉的突出特点就是“野”,故许多人将野生花卉和杂草等同,认为其观赏价值不高,在城市园林中应用太“土”不能体现都市特点而弃之不用。如婆婆纳,在郑州园林中普遍作为杂草剔除,但其冬季低矮致密的绿色植株正好弥补北方园林冬季绿量不足的遗憾,如能合理应用将是良好的地被植物。
(2)对野生花卉的栽培技术研究不够。目前应用较多的花卉多数观赏价值高、繁育系数大、栽培管理容易、技术成熟,而大多数野生花卉无论是在繁育还是在栽培管理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技术,种苗紧缺,没有现成的用于绿化的大量野生花卉种苗,造成野生花卉应用较少的现状。如在郑州绿地中曾应用的地黄,因种苗紧缺,种植密度过大,地表大量裸露致使观赏价值不高。
(3)对野生花卉的应用研究不足。部分野生花卉经过恰当配置,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园林绿化美化效果。但因缺乏对野生花卉在植物配置方面的研究,很多野生花卉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即使利用,也没有达到其最佳的美化效果。以已经在郑州零星应用的二月兰为例,观赏价值非常高:早春可观花且花期长达2个月之久,夏秋冬可观叶且覆地效果好。但在5—6月茎叶枯黄、地表裸露,如能在植物配置方面多研究,在其观赏价值低的时期其他植物开花就可提高观赏价值,实现四季有景了。
2对策
首先,对郑州市野生花卉资源进行调查,对各种可以利用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归类统计,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合理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其次,加强对野生花卉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水平,确保所利用野生花卉资源的园林绿化效果[6]。其实,有些野生花卉如二月兰、牵牛花类、紫花地丁、红蓼等,不仅花朵鲜艳,且自播能力很强,栽培管理技术要求也不高,一次种植可多年观赏,可直接在园林中应用。再次,加强对野生花卉的应用研究,充分了解不同野生花卉的习性,在进行园林应用时,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四季有景[7],使郑州市的野生花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展现其最佳的园林美化效果。(本文作者:马晓、张俊叶、陈刚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第二篇:大青山野生花卉引种报告(二)
大青山野生花卉引种报告
(二)2005年开始,课题组全体技术人员历时两年对大青山野生植物分布范围、海拔、观赏效果及价值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青山野生植物不同生境野生植物的分布现状.经过3年的努力,已完成58种宿根花卉的引种栽培,筛选出32种观赏价值很高或较高的花卉,总结了栽培繁殖的技术经验,并对粗根老鹳草、细叶鸢尾、紫花地丁等20种较为突出的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栽培繁殖方法等做了系统研究在详细调查记载野生花卉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基础上,采取采种、播种育苗、整株带土移栽方法,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进行了室外露地栽培驯化试验,其中引种培育成功的野生花卉植物计有6种,详细观赏记载了引种栽培后的生长状况和成活率,对大青山地区野生花卉植物引种培育进行了有益尝试。根据本区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特征、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初步制订了地区性优势花卉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2005年开始, 从大青山的小井沟、黑牛沟、哈拉沁沟、红召、东乌素图整株带土移栽野生植物野罂粟、甘遂、披针叶黄华、地黄、紫花地丁、细叶鸢尾、漏斗叶绣线菊、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北方沙参、角蒿、委陵菜、铁线莲、狼毒、达呼里龙胆、瓣蕊唐松草、青杞、糙苏、地榆、歧花鸢尾、石竹、土三
七、披针叶黄华、小红菊、紫菀、达呼里黄芪、粗根老鹳草、线叶菊、蒙古莸、香青兰、飞燕草、细叶婆婆纳等,由于野生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差异,成活率差异较大.从植被地带讲,大青山正好处于半干旱的典型草原地带内,平均海拔1100-1200米,因而选择立地条件背风向阳地,沙质壤土,依3×5m作畦,依采集地及采集时间分片栽植,以自然灌溉为主,极度干旱时适度补水,选择较耐干旱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品种.野生种子的采收
大致可分三类宿存种子、成熟迸裂、普通,成熟迸裂如紫花地丁粗根老鹳草成熟后种子弹射而出,弹射距离可达4-5米,采种困难;糙苏、线叶菊第二年春仍可采到前年宿存种子;2006年种子采收记录如下
1.时间:八月二十六日
地点:黑牛沟
种子:角蒿、委陵菜、铁线莲、毛地黄地榆等
2.时间:九月十四日
地点:小井沟、哈拉沁沟、种子:石竹、线叶菊、铁线莲三种、糙苏、地榆、葱属三种、达呼里龙胆等
3.时间:十月十三日
地点:小井沟
种子:歧花鸢尾、石竹、飞燕草小红菊、紫菀、达呼里龙胆等 共计50个品种,166.91克。2007年种子采收记录如下
1.时间:八月四日
地点:西乌素图村
种子:细叶鸢尾散落种子450粒,柳川鱼
2.地点:引种地
种子:葱属一种
九月十日
飞燕草、七月八日
石竹、八月
地榆、八月二十七日
瓣蕊唐松草、八月二十七日
紫花地丁、四月下至五月底 2008年种子采收记录如下
1.时间:四月下至五月底
地点:引种地
种子:紫花地丁、2.时间:六月下旬
地点:引种地
种子:粗根老鹳草
3.时间:四月四日
地点:引种地
种子:线叶菊、㈡.野生与栽培条件下的差异
品种
株高及株型(cm)花期及单株着花数
野生条件 引种栽培 野生条件 引种栽培 地榆
高40-50厘米, 株形紧密
50-60厘米不可浇大水,否则株形松散 6月下旬-9月 6-8月 紫花地丁
株形矮小,高6-8厘米左右,早春常于荒草被下开花 株形矮小, 四月底-5月开花,单株着花3-6朵厘米左右 早春3月底-4月开花,单株着花5-8朵 粗根老鹳草
株形松散,径冠30厘米左右
株形丰满, 半圆形覆地,径冠40厘米左右 5-6月开花 5-6月开花 线叶菊: 株高30-40厘米左右
株高30-40厘米左右,叶色翠绿 7月开花,头状花序黄色 7月开花,头状花序黄色 瓣蕊唐松草
植株易倒伏
石竹 直立性好 直立性差
单株同时着花3-4朵 单株同时着花15-45朵 翠雀 直立性好 直立性差
花期长 狼毒 株形紧密 株形松散
花色鲜艳,花头齐 1.㈢采种及播种
在详细调查记载野生花卉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基础上,科学合理制订采种计划,按计划实施完成采种工作,在野外引进野生观赏植物苗木进行引种驯化试验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温室与陆地播种实验,分栽定植部分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2007紫花地丁物候期观察记录
房屋南墙下(平原)平原
山地(枯草层下)始花期 3月27日 4月中旬 4月27日 盛花期
4月4-14日 4月下旬
采种期 5月初 5月上旬
紫花地丁果实15-20天成熟即开裂,因此,盛花期后15天开始观察果实状态。未成熟时,果实头部向下;待果实头部向上仰起,立即采收。采收的种实应以报纸覆盖,否则,种子亦会弹射而出,最远可达3-4米。
紫花地丁播种繁殖易,温度15-25℃,5-7天发芽。二.歧花鸢尾(Iris dichotoma Pall.)鸢尾科、鸢尾属
播种方式及发芽率
播种日期 播种平均温度 发芽日期 发芽率 温室 4月3日 9-35℃ 4月19日 16.8%
露地(沙藏)5月9日 8-17℃ 5月29日 14.5% 露地 5月9日 8-17℃ 6月2日 13.8%
2006年10月13日小井沟自然采收,种子品质较差,饱满子籽偏少,造成发芽率低。歧花鸢尾播种无须沙藏,可采用温室播种,60天后移栽,成苗率高。播种苗当年可开花。歧花鸢尾引种苗经2005-2006年越冬实验证实,无须防护,可露地越冬。
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inn)蔷薇科、地榆属
由于花果期长,花被宿存,观察种子成熟困难,造成采收的种子成熟度低、杂质多,发牙试验表明,未经消毒处理的种子,18-20℃潮湿条件下,2天外种皮霉变率100%。2007年春播发芽率仅为8.2%。温室播种10天发芽,幼苗不耐移栽,夏季移栽成苗率极低仅为20-30%。5月8日露地播种,15日出苗,资料表明,秋季进行分栽,可大大提高成苗率。播种苗当年不开花,第二年开花。引种栽培试验证明,地榆栽培管理中不能浇大水,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影响观赏效果。
四.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毛茛科、唐松草属多年。
瓣蕊唐松草花后 1至1个半月种子成熟,大青山小井沟、黑牛沟8月底至9月中旬进行种子采收,第二年4月初温室内播种,10天左右出苗,6月上旬移出室外定植。小苗耐移栽,成苗率较高。
五.青杞(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茄科、茄属
果实为红色浆果8-9月成熟,采集果实后,将浆果挤出种子,洗净阴干.第二年春四月温室内播种,6-7天出苗,一月后移栽室外.小苗耐移栽,成苗率可达70%.播种苗当年可开花.六.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inn)石竹科、石竹属
种子8-10月陆续成熟,分期采收.第二年春四月温室内播种5-7天出苗, 耐移栽.播种苗当年可开花.一年生播种苗单株着花3-4朵,多年生苗单株着花最多时40-50朵 七.委陵菜、08早春气温偏低,三月十七日开始返青,是最早返青植物之一。温室播种七天出苗,六十天后小苗移栽,成活率可达60-70%。播种苗当年不开花,第二年六月中旬开花,八月底九月种子成熟。八.粗根老鹳草
野生种子极难采收,种子成熟后,弹射而出,可达4-5米。栽培条件下4月8日发叶,5月18日首花,花期20天,6月20日种子尖端发黑,应立即采收,否则,收不到种子。粗根老鹳草株形丰满,盛花期单株着花数百朵,是优良春花地被。九.糙苏
种子宿存,易采收,播种8-10天出苗。播种苗当年不开花,第二年五月下旬开花,抽葶至开花须一个月。
第三篇:上甘岭林业局野生花卉引种试验工作总结
上甘岭林业局
野生花卉引种试验工作总结
野生花卉是构成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研究和培育花卉新品种的重要种源和进行园林绿化的优秀材料。2008年以来,上甘岭林业局为了响应市委关于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工作,在溪水苗圃进行了几种本地区的野生花卉驯化工作,现把两年来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引种驯化品种
引种训化品种有:鸢尾、石竹、黄花
二、开展情况:
种子采集:2008年以来,上甘岭生产营林科一班人,在科长李爱军的带领下,利用上山检查造林、抚育及秋整地工作之机,采集了鸢尾、石竹种子,挖掘了黄花萱草幼苗。主要操作技术:鸢尾栽培技术
1、采种
单花鸢尾采种选择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质优良的植株上进行。在8月中下旬果实与花茎泛黄白进行采集,采集后阴干,待果实自然开裂脱落后搜集种子,除去杂质、瘪种,在低温相对比较干燥条件下保存备用。
2、播种
秋播:我区在8月中下旬采收后露地直接播种,翌春发芽,经过春检每平方米出苗平均40株。
播种方式为条播,播幅宽15cm间距10cm,播种量1.5-2公斤/亩,播种镇压,覆土厚度为0.5-0.8cm,镇压后覆盖苇帘。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并及时除草,当苗木出土30%左右,适时撤除苇帘。
3、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绝不可积水,雨季应加强排水。施肥以根外追施氮液肥为主。
(2)中耕除草
幼苗期中耕宜浅不宜深,随苗龄的增加,中耕加深。春苗出土前进行一次浅松土,出苗后再适时浅锄3~4次,可达到除草防旱的双重目的。对未除净的杂草及时人工拔除即可。
(3)遮阴、培土、防寒
在入秋上冻前适时进行根基培土,不仅可防止幼苗冻害,还可以有效预防由于冻拔害造成的苗木损失。石竹栽培技术:
1、采种:7——9月采种,阴干开裂去除杂物得到纯净的种子。
2、播种:我区采取秋播,种子水浸24小时后控干,均匀播在已作好的苗床上。采用撒播,播后镇压一次,使种子与床土密结,用细河沙覆土,覆土厚度超过种子直径的2——3
倍。浇透水,覆上苇帘。
3、分株繁殖:5月上旬,把整个植株挖起,然后分成数丛,剪去三分之一须根,每穴1丛,株行距为20——40CM,培土,浇水。
4、田间管理:浇水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新栽植株,第一遍定根水必须要浇好,栽后每二天浇一次水。到6——7月,花败后进行修剪,保留8——9CM左右高。9月再修剪一次,高度留5CM左右,任其自然露天越冬。黄花萱草栽培技术:
黄花上甘岭采取移植驯化方式,成活率比较好。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育苗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技术还不成熟。鸢尾成活率不够高。
2、建议抽出专业技术人员,予以资金支持,保障驯化研究工作持之以恒。
第四篇:野生动植物论文
野生植物的食用或药用价值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了人们首要关心的问题,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医药在医疗、保健等领域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野生药用资源的日益减少,造成全国经常使用的500余种药材每年有20%短缺:而且药材市场上供应的主要栽培品种也面临品质退化、农药污染、种子带病等问题。
传统中医药学是祖国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医中药在我国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西医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人民的健康。,随着各国经济和人类医药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兴起了回归自然、崇尚使用天然药物的热潮,对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然而人们对天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律的认识相对迟缓,或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以致对一些资源野生植物和动物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挖、捕杀,加上不适当的开垦荒地、过度放牧和其它的资源管理上的原因,造成一些野生药用动植物丧失了合适的生长环境和正常的繁育能力,不少野生种类的蕴藏量急剧减少,直至濒临灭绝。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短缺和品质问题已成为中医药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如果资源短缺的现状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中医药就可能走入恶性发展的怪圈。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药用动植物资源,尤其是那些濒危物种。
近些年来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量剧增,仅出口十年间就翻了三番,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据统计,中草药的对外贸易已发展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400种,1999年中医药出口额6.15亿美元中,中草药出口为3.32亿美元,占64%,其中低加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材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但这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出口实在不值得。
丰厚的经济利益也为资源的枯竭埋下了隐患。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认识不足和经济利益的趋使,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收,加之违反自然规律的不适当垦殖和其它一些原因,使一些药用植物丧生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1988 年,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编写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一书,收录保护物种388种,药用的约102种,其中属于常用中药的33种。2000版的药典中有26种植物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中。
据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中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山人参、黑节草、小勾儿茶、凹叶厚朴等30多种药材因野生资源量稀少,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而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以野生甘草为例,50年代我国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200万吨,但自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等原因,仅1985―1987年间,全国甘草分布面积减少一半,野生蕴藏量减少了三分之一。许多地方野生甘草的覆盖度从90%以上降到零星分布。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许多中医药专家已经开始了对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据初步统计,几十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 30种:在46种常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有天麻、黄芪、明党参、北沙参等12种植物经过系统的研究,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但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没有使野生资源的破坏完全停止,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随着物种的分布区域和面积的继续缩小,种质资源的大量流失将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有可能象当归等一些著名的、有长期栽培历史的药材一样,难以找到野生资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栽培植物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保护好野外物种,则不能根本解决药用植物的濒危问题。
“传统中医药是国粹,也是优势产业”,而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丰富的药用资源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了这些资源,中医药就成了无米之炊,何谈优势和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深入人心,殊不知中国也是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被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使中国的许多物种己变成濒危物种(endangered species)和渐危物种(threatened species)。我国高等植物中濒危物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数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有156种,约为其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不少为药用物种。因此,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医药本身发展的需要。中医药的发展必须改变长期以来靠直接利用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
我国拥有的经济物种非常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地利用这些动植物。
2.1.3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可以归纳到如下几方面:
野生动植物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巨大作用;
人类生活难免与其它物种扯上关系。所有人不论身处何方,都极其倚重天然资源;
野生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
野生动植物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野生物种里存在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基因,其中包括食用、药用和工农业原料。
科学家相信全球至少有八万种可食植物。其中大米、大豆、小麦和粟米等30种植物便构成我们营养来源的90%。大米更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要食粮。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不同的食用动植物,可惜人类并没有加以善用。现代农业趋向使用单
一、高产和开发成熟的物种。全球过半人口使用野生动植物研制的药物治疗疾病。以中国为例,入药的动植物物种超过10,000种;在亚马逊河西北流域的人则采用2,000多个物种入药。西方医药的情况也不相伯仲,美国约有四分之一的处方药物含有萃取自植物的活性成分。阿司匹林和其它多种合成药物最初的原料也是源自野生植物。
2.3.2 加强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大势所趋
2.3.2.1 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如前所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药用动植物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保护。
在人类上千万年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野生生物一直是人类生存的伙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祖先提供衣食,也在人类的健康和治疗疾病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和潜在价值,目前所知的药用价值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对药用资源过度利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将会对全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若干年后人类所遭遇的某一疾病正需要依赖这些物种来治疗,而它们却已经灭绝了。
保护野生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野生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资源是包括中医药界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
中医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必须充分肯定其重要地位,并努力使其发扬光大,不能因为国际社会的某些不理解而有所放弃,但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忽略这些来自外部的声音。应当看到,中医药自身地位的稳固和对外发展都离不开药用资源的保护,而忽略保护的恶果也正在逐一体现出来。4.5 开展保护意识教育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除了森林的大面积消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量急剧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这又与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密切相关。目前公众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应当加大保护宣传的力度,不断提高人们
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使珍惜和保护资源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对于中医医师和研究人员,则更应当注重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除了在开方和研究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外,也应当澄清和纠正民间的一些不合理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使用野生动物的偏方和观念,提倡科学就医。
从盗猎分子到中医药资源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从深山密林到繁华的都市,保护意识教育的目标和范围非常广泛,任务也十分艰巨。但只有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都得到提高,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看待中医药,保护中医药资源,才能最终使它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坛的奇葩。
2.3.2.3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4.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4.1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
4.1.1 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指在植物原有的生态环境下就地保存与繁殖野生植物。自然保护虽然是近代才有的概念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中,比较著名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边陲地区,山体总面积约有8,000平方公里。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保持完整的原始森林景观状况。植被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布规律。这里拥有丰富的温带生物种源,被誉为温带森林的瑰宝,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生态系统自然综合体。长白山是世界上同纬度高山地带中生物种最丰富的地区,植物资源多达 2,380种,现有国家保护植物24种,药用植物有1,004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4种,属国家三级保护的有15种。
4.1.2 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即在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保存和繁育植物种质材料。迁地保存包括两类保存方法:一类是以保存野生植物为主的植物园、树木园或种质圃:另一类是保存栽培物种质资源的种子库
除了植物园以外,种子库也是迁地保护的方法之一。
第五篇:花卉文化论文
中国花卉文化研究综述
XXX大学XXX指导老师XXXX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深入,面对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卉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别。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对花草树木有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几千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花卉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和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被不断地注入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不断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在精神层面上,花卉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人生态度;在物质层面上,花卉文化积淀了劳动人民几千年的辛劳和智慧力量,留下了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和花卉品种,记录了前人在这片领域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中国的花卉文化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目录
一、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3
二、花卉文化的形态............................3
1、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3
2、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4
三、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6
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中国花卉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之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氛围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陶器、陶片上有植物枝叶类团。而在距今5000-6000年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多有花瓣、叶片样纹饰。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先民们就对花卉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出现了用作装饰的倾向。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花卉文化在此时也达到了第一次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诗经》中,就有很多以花卉草木为题材的诗歌,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花卉文化的最早形式。《诗经》中描绘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已经将花卉用于社交礼仪甚至传达爱情了。秦汉时期开始多种花卉开始被用于建造帝王宫苑,而这标志着中国的花卉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自此之后,花卉就已经与中国的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渗透到了各个文化领域之中。
花卉文化的形态
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花卉可以作为食品,我国花馔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远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有食花的习惯,屈原《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唐宋时期,食花之风更是盛行于皇室,宋代林洪著花馔专注《山家清供》问世后,花馔逐渐传入民间,至今长盛不衰。可以使用的花卉有很多,目前常用的就有五十多种。花卉菜肴如今已成为很多地方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美食,如广东的“菊花龙凤”、“菊花鲈鱼”、“芋花烧茄子”,上海的“玉兰鱼片”、“桂花栗子”、“菊花糕”,山东的“茉莉鸡脯”、“桂花丸子”等都是各大菜系的名菜。花卉不仅可以用于制作美味的菜肴,还可以制作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使花卉美食更具有普及性。而花卉也是制作药茶和保健茶的良好原料。
花卉也可用于美容养生、保健等领域,香花疗法已在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插花艺术更是花卉文化物质属性的体现。中国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花卉题材作品也是非常多的,如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中以花卉为题材的剪纸艺术作品极为广泛。还有古代建筑中花卉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故宫中的地板、家具、柱子、床的雕刻等往往都是很精致的花卉纹样。
服装是花文化最基本的载体,自神农、皇帝时代确定礼仪制度以来,花饰就成了衣服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也作为彰显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花样”已成为各种布料的个性标志,特别是丝绸的花样,有时甚至超过原料、颜色,成为其市场价值中最重要的衡量因素,由此派生出的刺绣工艺也因此繁盛。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所以扬名中外,古代南北水陆“丝绸之路”之所以兴旺发达,也许均得益于花卉良多。
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
花卉在士大夫文化中的内涵
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国有无数文人骚客为花卉草木而倾倒,创作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这些精彩的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这就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也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其中又可分为以下的方面:
1、花卉得名源于古诗词
古人爱花、种花、颂花,从形态、习性、功效、寓意等不同的方面来描述各类花卉,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苏轼《赠刘景文》一诗中写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在万花凋零之际仍凌霜开放,因此得名“傲霜”。
2、古诗词因花得名
古人吟诗作画多以花卉为题,许多诗句因为描写花卉、贴近生活、朗朗上口,最终才得以流传。如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古代文人以花抒情,托物言志 花卉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文人更易触景生情,因此许多诗篇中的花卉都拥有了诗人自己的生命,被赋予了更多的或忧、或喜、或爱、或憎的情感。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除诗词以外,以花卉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以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为例,剧中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石榴花等多种花卉。而在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塑造的文学形象。
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中出现花卉意象最多、意蕴最为丰厚,它最大限度地发觉了这些花卉中积淀的文化内涵,也尽可能地融入了时代特质,实现了花卉意蕴的沉淀与超越。据多位红学家考察求证,“红楼”并非色红之楼,实为“花红之楼”,大观园中的几乎每一位女性,都有一个与她们的性格相匹配的花作为灵魂内核和性格特色。园中的每一个爱情故事、宴会、诗会,园内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失误,都无不与花卉紧密相连,把《红楼梦》中写花、颂花、论花、咏花的文字罗列出来,就会得到一部中华花卉文化的百科全书。
花文化蕴含的人文内涵,花在中国诗词中往往是人格化的具象,是寄托理想、情趣、追求的载体,其表现出的主观感受并非毫无根源,而是建立在花卉的形色香等客观存在的基础至上。以白居易诗词中的花为例,白诗词中的花意象灵韵独具,似能解语,这也是花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体现。
花卉自古便是中国画上“最有力的中心题材”,中国的花卉画均早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魏晋直至唐朝,花卉画有了极大的发展。宋代更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文人画的兴起更是密切了花卉画和人类心灵的关系。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以清代的“扬州八怪”为代表。近现代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其中最著名的如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都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花卉画。
中国文人在对花卉草木的审美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借助花卉表达出来,人品和花格的相互渗透,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这种被融进诗意和故事的“人化”“情化”“心化”了的花卉又给人们带来更为丰富更为崇高的美感,熏陶感染着人们的意识,使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趣变得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从而是花卉从它的客观自然属性的美凝聚升华到与主观相统一的自然意态之美,甚至推动着中国精神文化的提升。
花卉在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俗与花卉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人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将花卉人格化,再加上花卉自身已有的实际用途和特质,便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嫁、丧事、人际交往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民俗。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其中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在百花盛开的春天,人们会到郊外游玩,观花赏景、娱乐游玩,称之为“踏青”,姑娘们会剪五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端午节时,人们将可以作为药材的花卉加工制作,装在想囊中系在腰间,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也可以驱除蚊虫和体味。端午也有“斗百草”的习俗,即在这一天到郊外踏青时,采集各种花草标本然后进行比赛,看谁采集的品种多、花草奇。中秋节是桂花相继开放的时节,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还要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花卉食物,追寻“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优美传说。花会在中国也非常盛行,每年春天都是花卉的盛行时节,人们的花卉上表演西区、杂技以及其他众多民间的节目,甚至有的花会就是一个博览会。南宋一带词宗辛弃疾所写《青玉案·元夕》词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就是对宋代都市举行元宵花灯会盛景的描述。此类花会中,最著名者当如开封花卉、洛阳花会、成都花会等。以今天的眼光看,我国古代的花市、花会,都是爱花的中国人民历代创设的大大大小小的“花博会”,可以算作现代花博会的滥觞。如今各地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花市也是非常引人注目,在各地举行的花市中,广州的迎春花市最负盛名,此外各地的特色花卉也格外丰富多彩,如洛阳的牡丹花会、扬州的万花会、重庆的万花赛花会、藏族的看花节等。
我国花卉象征中的吉祥寓意,体现着我国民众独特的幸福观,有着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的“花语”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花卉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1、桂花与民俗文化
关于规划,汉朝以来就有月宫桂树之说。《太平御览》记载:“月中有桂树”,进而有吴刚在月中伐桂的传说。古人讲科举考中比作月中折桂、蟾宫折桂,作为成语至今仍在使用。月亮和桂花的传说还演化出中秋赏桂、饮桂花酒的习俗
2、菊花与民俗文化
重阳节的菊花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叫“菊节”、“菊花节”,其与菊花相关的民俗有赏菊、簪菊、饮菊花酒、食菊糕等。古人认为菊花是辟邪之物,而在《神农本草经》中菊花更被列为百草上品,强调其药用价值,追求长寿成仙的道教更认为菊花是可以食之不老的仙品。
3、牡丹与民俗文化
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有牡丹抗旨未发,被贬往洛阳。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折服的品性蒸鱼中华民族的气节相吻合。牡丹的国色天香更寓意着富贵吉祥。
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水平上的满足,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时尚。花卉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陶冶人们精神情操的重要载体,其独特价值已经成为美化、绿化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花卉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涉及到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取向、爱国情结和抗争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要做好文化传承、避免经济全球化及旅游活动等对文化的冲击,就要发掘并做好花卉文化内涵的宣扬工作。应包含以下方面:
1、依托传统名花做好民俗文化内涵的深挖
网络时代的快捷与便利冲击着多彩的民俗文化,比如情人节的玫瑰、母亲节的康乃馨、圣诞节的圣诞树等,众多西方民俗文化的象征花卉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中秋的桂花、重阳的菊花以及梅花、水仙等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传统名花却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淡化,目前已经少有人知道我国传统的母亲花是萱草,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被同化的现象,同时失去本国民俗文化的底蕴,也失去民俗文化创新的根本,因此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加强对包含内在民俗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花卉进行宣传,组织专题展会等。
2、适时适地发掘宣扬花卉文化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谐富足,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类花卉以其魅力的姿态、丰富的寓意和营造的浪漫氛围而成为首选,这就为宣扬花卉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各地区、各民族应结合自身优势,适时组织各类花展、花节,大力宣传花卉的特性、含义及应用功能,加深普通群众对花卉的了解,从而喜爱、宣扬花卉文化。子啊机关、学校、社区等举办专题讲座,使花卉文化贴近大众,以花卉文化的熏陶使中国文化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在公园、绿地等放置介绍挂牌,除介绍植物本身特性外,还应加强文化内涵方面的宣传,以中国诗词体现花卉精神、助人们怡情养性。
花卉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花卉产业应把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定为第一目标,开展对花文化的深入研究、整理发掘对花卉产业化有帮助的花文化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之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激发人们对它们的热爱与需求。
花文化的普及程度影响着花卉消费市场的大小和花卉消费的种类,花文化具有传统性和相对稳定性。血脉相承的中国人对于中华花文化的理解有天然的默契。我们应该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的花文化;宣扬我国花卉文化,弘扬我们民族健康、独特的神韵和情趣,赋予花卉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为花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花卉是美好与和平的象征,中国传统花文化的精髓就是重视花卉对人情操的陶冶,弘扬中国花文化对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会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弘扬中华花文化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体系,促使花卉栽培大国向花卉生产和贸易大国转变,使花卉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实现其子啊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我国的花文化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玉兰.花卉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刘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1)
3、周武忠.中国花卉文化[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
4、岳海云.中国传统花卉艺术漫谈[J].美术大观,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