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交大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第 第 1
页(共 共 10
页)课程:_ __ __ 大学物理实验_ ___实ﻩ 实 验 日 日
期 期 :014
年
月
30日 日 专业班号______ 组别__ 无___
交 报 告 日 期 :
:12 年月
日 姓 姓
名 名___ 学号______
报 告 退 发 :
(订正、重做)
同 同 组 者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 ___
教师审批签字:
:
实验名称:
超声波测声速 一、实验目得: 1、了解超声波得产生、发射、与接收方法;
2、用驻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二、实验仪器:
SV—DH 系列声速测试仪,示波器,声速测试仪信号源。
三、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与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得输出频率就就是声波频率。声波得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与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就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1、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得平面波经前方得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就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振幅最大得各点称为波腹,其对应位置:
振幅最小得各点称为波节,其对应位置: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得位置 Xn、Xn—1 即可得波长。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 S1 发出得超声波到达接收器 S2,所以在同一时刻 S1与 S2 处得波有一相位差:。因为 x 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π。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得波长。
四、实验内容 1.接线
2.调整仪器 (1)示波器得使用与调整 使用示波器时候,请先调整好示波器得聚焦。然后鼠标单击示波器得输入信号得接口,把信号输入示波器.接着调节通道 1,2 得幅度微调,扫描信号得时基微
调。最后选择合适得垂直方式选择开关,触发源选择开关,内触发源选择开关,Auto—Norm-X-Y 开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需要观察得信号波形。输入信道得信号就是由实验线路得连接决定得。
(2)信号发生器得调整 根据实验得要求调整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大概在 35KHz 左右,幅度为 5V得一个正弦信号。由于本实验测声速得方法需要通过换能器(压电陶瓷)共振把电信号转为声信号,然后再转为电信号进行得,所以在开始测量前需要调节信号得频率为换能器得共振频率。在寻找共振频率时,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得微调旋钮,观察示波器上信号幅度就是否为最大来逐步寻找得。
(3)超声速测定仪得使用 在超声速测定仪中,左边得换能器就是固定得,右边得换能器就是与游标卡尺得滑动部分连接在一起得。这样,左右换能器间得距离就可以通过游标卡尺来测量出来,在上图得下半部分就是一个放大得游标卡尺得读数图。
3。实验内容
寻找到超声波得频率(就就是换能器得共振频率)后,只要测量到信号得波长就可以求得声速。我们采用驻波法与相位比较法来测量信号波长:
(1)驻波法
信号发生器产生得信号通过超声速测定仪后,会在两个换能器件之间产生驻波。改变换能器之间得距离(移动右边得换能器)时,在接收端(把声信号转为电信号得换能器)得信号振幅会相应改变。当换能器之间得距离为信号波长得一半时,接受端信号振幅为最大值。
实验中调节示波器得垂直方式选择开关,触发源选择开关,内触发源选择开关,Auto-Norm-X-Y开关,使屏幕上显示出接受端信号,图见前面“调整仪器”中“示波器得使用与调整”部分。然后,一边移动右边换能器,一边观察示波器上得信号幅度。当信号幅度为最大值时,通过放大得游标卡尺读出此时换能器间得距离。两个相邻得信号幅度最大时换能器间得距离差就就是波长得一半。
(2)相位比较法
由于两个换能器间有距离,这样在两个换能器处得信号有一相位差。当换能器间距离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改变 2p。
实验中调节示波器得垂直方式选择开关,触发源选择开关,内触发源选择开关,Auto-Norm-X-Y 开关,使屏幕上显示出两个换能器端信号产生得李撒如图(见图11).然后,一边移动右边换能器,一边观察示波器上得李撒如图。当观察到两
个信号得相位差改变 2 时,通过放大得游标卡尺读出此时换能器间得距离.五、注意事项:
1.确保换能器 S1 与 S2 端面得平行。
2。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 f0 保持一致.六、实验经过及数据记录: (1)驻波法测声速
连线如图
调节各仪器到如下图所示状态(所示波峰峰值最大):
读数:3、98mm
; 再调节声速测试仪,使所示波峰峰值重新达到最大
读数:9、28mm
; :示所下如录记,据数组多出读,推类此以ﻫ14、36mm
19、54mm
24、88mm
29、98mm
35、28mm
40、42mm
45、66mm
50、74mm
55、94mm
61、12mm
66、36mm
71、56mm
76、82mm
81、98mm
87、14mm
92、34mm
97、66mm
102、76mm
108、04mm
113、12mm
(2)相位比较法
连线如图
调节各仪器到如下图所示状态:
读数:9、20mm
; 再调节声速测试仪,使所示波型与前一次相同:
读数:19、62mm
; 以此类推,读出多组数据,记录如下:
30、00mm
40、42mm
50、82mm
61、18mm
71、62mm
82、00mm
92、42mm
102、82mm
113、18mm
123、58mm
七、数据处理: (1)驻波法
(3、98mm—9、28mm-14、36mm—19、54mm-24、88mm—29、98mm-35、28mm—40、42mm—45、66mm-50、74mm-55、94mm+61、12mm+66、36mm+71、56mm+76、82mm+81、98mm+87、14mm+92、34mm+97、66mm +102、76mm+108、04mm +113、12mm)/
121=5、20mm
(2)相位比较法
(9、20mm-19、62mm—30、00mm-40、42mm-50、82mm-61、18mm+71、62mm+82、00mm +92、42mm+102、82mm+113、18mm +123、58mm)
/36= 10、40mm
八、实验总结(包括误差分析、结论、建议等)
结论:通过超声波之间得干涉,可以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到声速得值。
误差分析:
(设室温为 25摄氏度。)
百分误差)/346、28=5、11% 误差可能得原因:
1、在实验进行得过程中,每次依照所示波调节声速测试仪时,都只能靠肉眼察,所以无法准确调到适当位置,存在较大误差。
2、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得波形可能不就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精确,导致最后所测声速偏大。
建议:多做几次,求平均值。
九、思考题 1.固定距离,改变频率,以求声速.就是否可行?
答:可行。
在距离 l 一定时,均匀地改变频率,使所示波峰峰值达到最大亦可得声速。
2。各种气体中得声速就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同.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气体声速,不同得气体具有不同得分子量与气体密度,声波得传播速度不同.
第二篇: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良导体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
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评分
教师签名
实验简介:
在测量热导率的实验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稳态法,即在保持被测样品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测量热流,然后求出热导率,这种方法实验条件要求严格不易测准.而动态法就将难于测准的热学量的测量转变为容易测准的长度测量,从而显著降低测量误差.
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热波法测量铜、铝等良导体的热导率。简化问题,令热量沿一维传播,周边隔热,如图1所示。根据热传导定律,单位时间内流过某垂直于传播方向上面积A的热量,即热流为为截面积,文中TxptkATx(1),其中K为待测材料的热导率,A是温度对坐标x的梯度,负号表示热量流动方向与温度变化
qtqtTx22方向相反.dt时间内通过面积A流入的热量dq=[()x()xdx]dtkAdxdt
若没有其他热量来源或损耗,据能量守恒定律,dt时间内流入面积A的热量等于温度升高需要的热量。dq=(cAdxTt)dt,其中C,ρ分别为材料的比热容与密度。所以任一时刻棒元热TtkTx22平衡方程为Cdxdx(2)由此可得热流方程
Tt=D
Tx22(3)其中D=
kC称为热扩散系数.式(3)的解将把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示出来,具体形式取决于边界条件,若令热端的温度按简谐变化,即T=T0Tmsint(4)其中Tm是热端最高温度,为热端温度变化的角频率。另一端用冷水冷却,保持恒定低温,则式(3)的解也就是棒中各点的温度为2DT=T0xTmexsin(t2Dx)(5), 其中T0是直流成分,是线性成分的斜率,从式(5)中可以看出:
1)热端(x=0)处温度按简谐方式变化时,这种变化将以衰减波的形式在棒内向冷端传播,称为热波.
2)热波波速:V=2D(6)3)热波波长:22D(7)因此在热端温度变化的角频率已知的情况下,只要测出波速或波长就可以计算出 D.然后再由D=2kC2计算出材料的热导率K.本实验采用.式(6)可得V22kC则k=VC4fVC4T(8)其中,f、T分别为热端温度按简谐变化的频率和周期.实现上述测量的关键是:1)热量在样品中一维传播.2)热端温度按简谐变化.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结构框图见图2(a),该仪器包括样品单元,控制单元和记录单元三大部分.实际仪器由两种工作方式:手动和程控.他们都含样品单元和控制单元,不同的只是记录单元.前者用高精度x-y记录仪,后者用微机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数据的采集、记录和绘图,仪器主机由用绝热材料紧裹侧表面的园棒状样品(实验取铜和铝两种样品)、热电偶列阵(传感器)、实现边界条件的脉动热源及冷却装置组成。
实验操作:
1. 打开水源,从出水口观察流量,要求水流稳定。2. 打开电源开关,主机进入工作状态。3. “程控”工作方式。
实验数据:
铜样品:铜的比热C:385
K 密度:8.92×103 Kg/m3
铝样品:铝的比热C:906J/KgK 密度:2.702×103Kg/m3
思考题:
1.如果想知道某一时刻t时材料棒上的热波,即T~t曲线,将如何做?请画出大概形状。答:观察测量状态显示中的运行时间,到待测时间,恩下操作栏中的暂停键即可得到某时刻材料棒上的热波。
2.为什么较后面测量点的T~t曲线振幅越来越小?
答:高次谐波随距离快速衰减,所以较后面测量点的的T~t曲线振幅越来越小。
第三篇: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空气比热容测定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号:车辆11
姓名:刘娟娟
学号:2110105001
第四篇:西南交大模电实验仿真波形
闭环反馈放大电路
开环负反馈放大电路
温度控制器
无滞后比较器 Vref=0
Vref=1V
方波 三角波发生器
低频压控振荡器
Vt=12v,二极管反向
第五篇:仿真实验报告
仿真软件实验
实验名称:基于电渗流的微通道门进样的数值模拟
实验日期:2013.9.4一、实验目的1、对建模及仿真技术初步了解
2、学习并掌握Comsol Multiphysics的使用方法
3、了解电渗进样原理并进行数值模拟
4、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多场耦合模型,加深对多耦合场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
实验室计算机,Comsol Multiphysics 3.5a软件。
三、实验步骤
1、建立多物理场操作平台
打开软件,模型导航窗口,“新增”菜单栏,点击“多物理场”,依次新增:“微机电系统模块/微流/斯 托 克 斯 流(mmglf)”
“ACDC模块/静态,电/传导介质DC(emdc)”
“微 机 电 系 统 模 块/微流/电动流(chekf)”
2、建立求解域
工作界面绘制矩形,参数设置:宽度6e-5,高度3e-6,中心(0,0)。复制该矩形,旋转90°。两矩形取联集,消除内部边界。5和9两端点取圆角,半径1e-6。求解域建立完毕。
3、网格划分
菜单栏,网格,自由网格参数,通常网格尺寸,最大单元尺寸:4e-7。
4、设置求解域参数
求解域模式中,斯托克斯流和传导介质物理场下参数无需改动,电动流物理场下,D各向同性,扩散系数1e-8,迁移率2e-11,x速度u,y速度v,势
能V。
5、设置边界条件
mmglf—入口1和7边界“进口/层流流进/0.00005”
出口5和12边界“出口/压力,粘滞应力/0”;
emdc—入口1和7边界“电位能/10V”
出口5和12边界“接地”
其余边界“电绝缘”;
chekf—入口1“浓度/1”,7“浓度/0”
出口5和12“通量/向内通量-nmflux_c_chekf”
其余边界“绝缘/对称”。
6、样品预置
(1)求解器参数默认为稳态求解器,不用修改。
(2)求解器管理器设置求解模式:初始值/初始值表达式,点变量值不可解和线
性化/从初始值使用设定。
(3)首先求解流体,对斯托克斯流求解,观察求解结果,用速度场表示。
(4)再求解电场,改变求解模式,点变量值不可解和线性化/当前解,对传导介
质DC求解,观察求解结果,用电位能表示。
(5)再求解电动流,不改变求解模式,观察求解结果,用电动流浓度表示。
7、样品上样
(1)改变emdc进口,边界7电位能由10改为3。对传导介质DC求解,结果用
电位能表示。
(2)改变chekf进口,7边界改为“通量/向内通量-nmflux_c_chekf”
;求解域
中x速度和y速度改为0去除载流作用;求解器设置改为瞬态求解器,时间改为“0:0.00001:0.00001”。求解模式全部使用当前解,对电动流求解,结果用浓度表示。
再求两次解,完成上样。
8、分离样品
(1)改变chefk进口,7边界“浓度/0”,1边界“浓度/-nmflux_c_chekf”。
(2)改变cmdc进口,7边界“电位能/10”,1边界“电位能/3”。
(3)重新求解电场。求解模式为初始值表达式和当前解,对传到介质DC求解,结果用电位能表示。
(4)样品分离求解。求解模式全部为当前解,对电动流求解,结果用浓度表示。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在本次试验中,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严格正确,而且参数的把握也一定要
到位,只有对每一步的设置做到精确无误,才能保证最后的实验结果。我在样品上样时一直未能获得良好的上样结果,发现对瞬态求解器的时间比例进行修改,可以获得良好上样结果,同时,在样品分离改变chefk左进口浓度时发现修改数值导致结果错误,遂未修改浓度,得到了正确结果。因此,一定要在实验时对参数正确设置。
通过对仿真实验课程的学习,及本次试验,我体会到仿真技术对于实验的帮助非常巨大,使得实验室进行的许多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直接完成,节省了资源消耗,并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本课程的学习也让我了解到了仿真及建模技术的要领。我也基本掌握了Comsol Multiphysics
这款软件,我相信在今后我会将我对本课程的学习运用到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