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全文5篇)

时间:2020-10-12 10: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第一篇: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3—6岁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地施展和发挥。3—6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的家长要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互相配合,为幼儿创设自主的、探索的游戏生活环境,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有一位学前教育专家曾提出: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的外延更大一些,它包含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种家园一体化的教育,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因此,对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园共育。如何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实践。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从理论上来说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二)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当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大增,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这意味着,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有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和策略就显得极其重要。(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中的经历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不适当的环境影响与教育作用,会导致幼儿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乃至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三、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

(一)教师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曾针对一例新入园儿童适应问题与家长开展多次咨询活动,逐步解决了幼儿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具体案例如下:1.基本情况本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入园出现不适应,极为害怕,行为孤僻,情绪焦虑的少数民族幼儿阿某。这位幼儿是独生女,父母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境较好,父母平时工作忙,入园前由保姆带至三岁,在家中保姆较严肃,性格内向,要求比较严格,很少带她外出和同伴游戏。阿某在家里是一个活泼外向,喜欢画画,看书,听故事,自尊心比较强,有时候比较倔强,而入园后表现出不合群、胆小、焦虑,整天抱着布娃娃,在集体活动中言语少,与老师交流时多用手势,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位幼儿出现的焦虑、交往问题和症状对其进行了4次心理咨询,并且以家庭治疗为辅助方式,通过分析幼儿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构建有效的同伴交往方式,减少焦虑情绪,后期该幼儿逐步适应了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2.具体指导过程(1)通过评估与分析诊断为学前儿童一般心理问题———入园焦虑、集体生活适应困难。(2)指导方法:为解决这位幼儿入园适应问题,消除焦虑、胆怯等行为,决定对其采用阳性强化法。(3)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及时沟通,教师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同时,从家长方面收集幼儿的表现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第二阶段:教师帮助幼儿母亲了解阳性强化法的方法:对于孩子给予关注、爱心与信任,对目标行为及时强化,多与孩子一起玩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培养良好交往习惯。一段对话:教师:“首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和孩子多谈谈在幼儿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多鼓励孩子高高兴兴去幼儿园,有一次不哭闹就及时进行奖励,如布娃娃、糖果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外出和同伴一起做游戏,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逐步培养良好交往习惯。”幼儿母亲:“我会按照这些建议去做,希望孩子能够有转变,喜欢去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第三阶段:教师了解阳性强化法的效果,了解幼儿的入园情绪是否有改变,是否愿意主动去幼儿园,同时,引导家长进一步巩固阳性强化法,进一步实施强化,并建议家长与幼儿园做好配合工作,帮助孩子进一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第四阶段:与家长进一步深入沟通幼儿近期的变化情况,建议逐渐过渡到间歇性强化,把强化内容扩展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并进一步巩固、加强。一段对话:教师:“您认为最近孩子去幼儿园的表现怎样?有变化吗?一周内不哭闹的天数是多少?”幼儿母亲:“最近去幼儿园哭闹现象减少了很多,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偶尔不愿去但是很快就能调整情绪,情绪比较稳定,变化很大。”最后,两个月后幼儿阿某入园出现的哭闹、焦虑、胆怯、情绪低落等种种不适应集体环境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下一步是要进一步巩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知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能尽快解决幼儿入园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二)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以疫情期间开展的家园共育工作为例,阐述如何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给人们包括儿童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发生过程中,幼儿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宅在家的时间比较长久,对于天真活泼的幼儿来说,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有的孩子就会表现得很焦躁,做什么事情也不会很专心的投入,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哭闹的现象,此时,对于幼儿心理方面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做好自身心理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力,如何帮助儿童调适烦躁焦虑缺乏耐心的心理状况,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必须要做的工作。(1)教师和家长要明确各自的角色。由于幼儿还没有入园,家长承担着家庭教育施教者的角色,老师是家长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家长共同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家长处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这样的角色定位。(2)教师要明确每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在特殊时期有些幼儿家长在家办公自己照顾孩子,有些幼儿家长父母双方都上班,由老人照顾孩子,有些幼儿是由保姆照看等,教师要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同时,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一日生活的安排,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了解以上各种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便于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3)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幼儿心理的支持与抚慰。教师注重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如幼儿是否有害怕、焦虑、情绪低落的现象等,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如:沉默寡言等,关注幼儿的生理表现,如入睡困难等,鼓励家长表达共情心理,给家长分享心理学家提出的科学育儿知识等,帮助幼儿缓解心理压力。如:建议父母细致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害怕什么,聊一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多给幼儿一些鼓励,慢慢引导幼儿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幼儿与老师、小伙伴等进行视频、语音交流,并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感受到来自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获得与其他孩子或成人成功交往的经验,同时提升了幼儿表达情感的能力。此外,给予充满爱意的拥抱可以让幼儿感觉安全,不再害怕和恐惧。(4)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亲子活动方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园在疫情期间运用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通过全面调查了解得知家长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十分重要,幼儿对有趣的亲子游戏十分感兴趣等,教师们依据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小、中、大班的亲子活动方案,包含了丰富的亲子游戏内容,如主题绘画、科学小游戏等,同时,有针对性地收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图片、绘本等推荐给家长,如:七步洗手法步骤视频图片,请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学习榜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例如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勤洗手,掌握打喷嚏的正确方法;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使每一位幼儿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身体不受侵害的重要健康生活方式。(5)引导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爱。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个别家庭环境存在问题的家长提出建议,引导家长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上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家长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更好地引导家长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1.

[2]evaessa著,王玲艳,张凤,刘昊,译.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36-282.

第二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摘要:作为幼儿完善人格的组成部分以及幼儿精神和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幼儿的心理健康得到保障之后,他们才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幼儿心理不健康,对幼儿的发展就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会造成幼儿人格方面的障碍或者心理方面的疾病。因此,为了培养幼儿使其具备一个和谐的人格同时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以及成因和表现,寻求科学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这是个陌生的领域,但它当中国所涉及的许多知识却关系着我们整个民族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相较于西方我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因此就需要我们自己去不断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学科。而对于其中幼儿期来说,它是关乎整个教育系统的初级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步点,对孩子的认知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绝大部分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却只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投以极大的热情,却不重视甚至是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值得所有人注意的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的孩子才能在智力上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保证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心理健康内容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人健康的两个组成部分。当论及幼儿的心理健康这个名词短语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提及它的概念。所谓的心理健康指的就是一个人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和社会达到的一种和谐相处的情形。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正常、心情愉快、行为统一、人际关系良好、适应能力超强。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他们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及愿望得以实现之后,社会化和情绪化方面所面表现出的一种良好的状况。好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幼儿情绪愉快,对自己满意,能很好的适应周边环境,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施展。幼儿时期的心理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此阶段会影响以后孩子性格的形成,也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以及对未来的态度上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我们要为幼儿构建一个温馨和安全的心理环境。

岁数越小的孩子在心理环境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关心的基础上接纳并且尊重孩子。老师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要。与此同时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同样的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

当环境引导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取得经验时,他们会发现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学习,这就是现代教育经典理论之一。孩子们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里,更有助于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通过活动认识了解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学会与他人交往,形成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所以,老师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以便他们增进交往的同时抒发情感,使孩子们具有安全感。

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孩子情绪的稳定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也要给孩子们一些实际的锻炼机会,让孩子们能够独自去完成那些力所能及和简单的任务,给他们抒发自我情感的地方。对他们的决定不予干涉,鼓励支持他们去做一些他们能做的事,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感同身受,从而使自我的评价水平提高。总而言之,老师要能够找出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让他们增强自信,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如果我们不只是在一些活动场区设立亲子区、聊天室等,还开展一些诸如“孩子,你最棒”、“妈妈,相信我”等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活动,那么对于帮助孩子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有很大益处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2、在特定的活动日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日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在选择游戏的主题、情节的发展以及角色等过程中都能够了解到如何很好的与同伴相处,对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意识以及开朗性格的形成都是有利的。在有些具有较强规则的游戏里,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对待挫折,如何与困难对抗,这些方式方法都能够很好的促进孩子们品质和意志的发展。

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把日常教学活动中潜在的东西发掘出来,同时根据孩子们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特点,使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师在对活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集合自己的经验和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使心理目标和某领域目标能够有机交融。

心理健康在平时生活里也可以实施。日常活动的一系列因素,诸如随机、分散、渗透性强等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比如说,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及师生关系让孩子感到安全;生活中孩子学到如何自理,这些都对孩子独立意志的培养是有帮助的;对少数孩子在平时生活里展现出的心理问题,老师要在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帮助。总的来说,要解决幼儿心理问题就必须立足于常规,从幼儿的心理特点上入手。

3、健康的心理需要孩子的自信作支撑。

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孩子如果不自信,那么他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都会显得消极悲观,在和成年人以及同伴们相处的时候也会觉得非常的困难,甚至会有产生恐惧和逃避的感觉。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就需要幼儿老师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要学会巧妙的使用积极心理给幼儿以暗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们会对使他们高兴的事情做出高兴的反馈,对使他们难过的事情做出难过的反馈。这一定律在幼儿那里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很容易看出在各式各样的教育性数学的活动中,多数时候都是那些优秀的孩子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积极发言,表现自己的优势面。相反,还有些孩子则经常是默默无闻,他们甘愿在这一活动中充当陪衬。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都有着被欣赏和关注的倾向。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活动里仔细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哪怕细微的优点,并对他们进行鼓励,让孩子在老师的夸奖中找到自信的源泉。

其次,要让孩子们养成成功的习惯。在进行幼儿的教学活动中,成功比失败显得更加的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为了使

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自信心,我们需要对孩子因材施教。比如说,对能力不大高的孩子制定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它。由于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自己一定做不好等诸如此类的念头,这样当然自信心也就没法建立,并且还会造成他们不愿或者说不敢再尝试与努力。这样就会不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努力越是做不好,也就越发不相信自己。对于这种状况的孩子,要有意的把活动难度降到他们适宜的程度,让他们轻松的完成任务,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增强自己的信心。

4、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判定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把尺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所以对孩子行为的培养就显得至为重要。孩子在幼儿的初期之时是没有认知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此时此刻就需要用榜样的力量来对其进行正确以及适当的引导。老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对孩子们作出的一系列好事作出肯定与表扬,使得这一行为得到强化,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益的,增强他们做好事的信心。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带孩子们去野游,培养他们乐观活泼、积极健康、开朗大方的性格特征,这种方式也有助于他们以后作出合适并且正确的行为。

5、幼儿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一个优质的教师团队才能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朝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才能使这个专业性的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所以就需要提高幼儿老师的专业素质。幼儿老师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把握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技能与方法,尽力提升自我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在幼儿心理教育工作中得到运用。幼儿与老师相处不好或者说是不融洽,很可能就会造成孩子心理健康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对于幼儿老师来说,多肯定、多关心、多表扬孩子,多给他们一些自由能够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幼儿老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受影响。老师整天都和孩子们呆在一起,他的言行举止以及情绪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所以,作为一名幼儿老师,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加强心理方面的卫生保健,不断提升自己心理素质,尽力避免吧自己的坏情绪带到工作中,尽量让孩子们受到好的影响。

四、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要求人才不仅拥有优良的智力水平,更要求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与心理。但是对于现如今的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家长们更加关注的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学习成绩,对于他们在人格方面的培养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倒不是那么在意,这本身就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三岁至六岁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他们将来对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不仅这样,因为幼儿时期年龄比较小,对自我的认知不可能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更加说不上纠正以及治疗。这就要求幼儿园以及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能够对他们施以援手。所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对他们进行辅导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 杨冬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策略和反思[J].科技信息,2008,(19):633-633.[2] 刘婷.幼儿心理安全需要及其满足策略[J].文教资料,2008,(31):133-135.[3] 姚本先,邢贯荣,高英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5):45-47.[4] 赵世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7):179-180.[5] 顾联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2):205.[6] 韩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考试周刊,2010,(1):215-216.[7] 张凡.试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学周刊C版,2010,(10):85.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产业纷纷出现,很多都是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产业,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的主要趋势了。自媒体的出现更是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自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高校教育中,高校教育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是重要的部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自己和高校教育都有重要意义,自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开辟新的路径。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路径

自媒体是一种交流技术平台,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自媒体途径来传递和发布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发布的信息可以和大众分享。有些使用者的内心你真实想法是不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在自媒体平台上可以充分地发泄出来,数据显示,使用自媒体最多的就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业余生活的丰富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实现。但是,网络的使用必然是利弊相伴的,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明显的,高效必须要构建自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自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个性十足,人格彰显。

在心理学上,把人格类型进行分类,认为人类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层面,其中,本我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我,在行为实践中遵循快乐原则,追求个体生物性需要;

自我个性是在社会行为处事中遵循现实的原则,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注重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

超我的个性是一种理想状态,在自我个性和社会行为中表现出偏向理想性的趋势,与他人的交往和对于自己从事的活动追求尽善尽美,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表现的性格也是不同的。当代大学生的很多群体都是拥有多种的人格,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其特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特征,使得大学生可以用匿名的方式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交流,平时同学眼中的那个他,在自媒体平台上所展现出来的可能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把很多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有时候更是肆意妄为的表达,这不是好的发展趋势,反而会起到助推个性发展的负面作用。同时,也削弱了部分大学生规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高度依赖网络,缺少现实人际交往。

在我国的现在的社会中,尤其是高校校园中,走在路上,几乎都是满屏的低头族,一人一部手机,就是最现实的大学生生活现状,在自媒体平台上,在虚拟的世界中,大学生可以完全不受自

身家庭和能力、周围环境的干扰,即使是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够优越,他们仍然可以自由、自信的发表言论,与人交流,大大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求。所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了,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了。缺少现实的人际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性格培养的明显短板了,自媒体的使用的却可以拓展人际交往范围,还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快速获取信息资源。虽然网络人际交往的优势很有多,也符合大学生所需,但是,不可避免的缺陷就是会降低大学生现实交往的能力和欲望,很多的学生完全沉迷网络世界,最后就是失去社交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大学生该有的人格。

(三)受网络影响大,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自媒体的优势是自由,任何的人都可以对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不受束缚,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各种新闻资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家都可以平等、开放的获取,很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其生活的重心不再是对学业的学习,而是用更多的业余生活来丰富自己的状态。其中,自媒体信息传播可以大大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参与舆论的心理需要,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可以说是体现在每个方面,在网络世界,学生们逐渐地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事件几乎没有自己的看法,完全受到网络评语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的必要性

(一)自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媒体中,例如,报纸、电视、电台等,人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新闻信息,但是并不能自由的平等的发表言论,参与到媒体事件中,自媒体的出现完全弥补了这些不足,自媒体传播行为具有显著的个体化、自主性、圈群化等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对于不和他人进行现实交流的想法都可以发表出来,在自媒体平台,他们可以是一个新的、自主的个体,分享个人生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的特点,明确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将烦恼、困惑、难言之隐等自如地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大大的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二)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学时期,是学生的心理和价值观由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所以,高校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好的人格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进行专业提升的同时用更加健康的心理来为自己的生活增加色彩。如果学生拥有不健康的人格,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表

现出一些过激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其结果不仅仅是伤害学生自己,可能还会影响他人,所以,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行为是进行其他学习行为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的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进行资源共享,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对于自己人际交往的需要,在自媒体平台上都可以实现,逐渐的,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认知,面对网络的不良诱惑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这样的现状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开展起来有难度,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内容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的有趣性与有效性。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自媒体平台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了,其专业学习和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培养都是被网络方式影响的。但是,大学生自己通过自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和养成的行为习惯、认知能力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网络的诱惑,大学上的心理健康发展可能会存在偏差,所以,健康心里的形成仍然依赖于高校教师的教育。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要针对自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例如,高校中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展网上心理测评,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消

除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维护能力。

(二)利用自媒体,关注大学生心理动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每个学上的心理动态都可以被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自媒体平台中的微信、qq空间、微博等平台是使用量做多的,在这些平台上,大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兴趣、思想、情感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就是学生心理的表现,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针对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班级心理委员要定期通过同学的社交平台掌握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对于潜在的不健康心理或者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疏导,严重者报告给老师,避免酿成大祸。

(三)充分运用自媒体,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自媒体的优势源于网络的使用,网络的便捷可以为高校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为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工作。例如,可以建立校园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期发送推文;

学校可以以专业为单位组织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心理话题讨论,充分利用自媒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媒体平台的应用都是当今社会的焦点,两者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结合起来,相互推动工作的进行。为了让自媒体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行为,高校要优化网络资源,打造高校自媒体平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和各种竞争带来的压力,少年儿童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说谎、自私、任性、焦虑、抑郁、耐挫力差、攻击性强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挠。因此,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在促进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保证学生和谐健康地成长。

一、优化教师素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学生可以怀疑父母,质疑朋友,但很少有人否认教师。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不仅仅是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我们教师的奉献精神和人文素养吸引和教育了学生,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教师的人格魅力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到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要认真学习,广采博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内涵,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而且可以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时能引经据典,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启迪;二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既能因材施教,激活每一个学生努力向上的内在动力,又能以长者的风度,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的言行,以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他们愿意把老师当作朋友,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这样,我们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教育的主动地位,让一些潜在的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处理好学生日常心理问题,解除学生心理疑难,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走进学生心灵,用教师的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现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似乎越来越感到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有的很自私,有的攻击性强,有的一会儿张狂,一会儿又郁郁寡欢„„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呢?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睛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扰乱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除了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关心他们的考试分数以外,对孩子又了解多少又关怀多少呢?他们缺少的是正确的引导,是内心深处的爱抚与慰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教师要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关怀爱护入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今年,我到一个班上去顶替语文教学,开始由于不熟悉,课堂上面对众多举手的学生,我只能照着花名册点名字。一次,当我点到卢宇飞这个名字时,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很奇怪,在同学们目光集中的地方,我看到一个男孩子低着头慢吞吞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面对我的提问,他除了茫然地看了我一眼以外,就再也没有抬起头来。这时,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是我们班上最笨的学生,我们老师从来就不喊他回答问题。”听了这话,我的心一阵颤栗,再看看这个孩子,头低得更很了,我只好先让他坐下来。下课后,我找到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情况,老师们普遍反映,他大脑迟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单元测试从没有及格过,平时下课也很少出去玩,大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并且说和他差不多笨的还有两个同学。

最让我感到寒心的,是在下一次的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认为自己是笨孩子的请把手举起来,话音刚落,我竟然看见三只小手从深埋着的头颅的旁边颤巍巍地举了起来。我的心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人莫过于心死,这几个孩子不但老师同学们把他们看作另类,就连他们自己也从心里承认了自己的愚笨。面对这种情景,我激动地告诉大家:“孩子们,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美丑、优劣之分,你们都是那样聪明漂亮,成绩不好,是因为前面有些知识没有掌握好,并不是自己愚笨的原因。”这时,我瞥见刚刚举手的三个孩子有的悄悄地抬起了头。于是,我便逐个走到他们的身旁,拍拍他们的肩膀,摸摸他们的头说:“人,要想让别人瞧得起自己,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要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在以后的课间时间,我尽量地和他们在一起,及时帮助和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并且想办法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让他们逐步地树立信心。面对从未得到过的表扬,三个孩子脸上开始挂上了笑容,学习成绩也慢慢地有了提高。

针对这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作为老师不是给他们施加压力,强迫他们花更多的时间把学习成绩赶上去,而是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帮他们树立自信心。相信,只要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也会露出灿烂的微笑,给你一个灿烂的回报。

可见,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爱去暖化他们冷漠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三、搭设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净化心灵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不能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规划,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门课程,甚至寄希望于开展一两次活动,请一位心理资深教育专家举行一两次讲座。殊不知,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绝不是每周上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听一两次讲座就能实现的。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教上,而应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融入生活,在实践中让他们得到心灵的熏陶,在参与中引导他们合理释放自己,进而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行。近年来,我们注重搭设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陶情、益智、健体的同时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是突出主题活动。我们依据学生年段特点,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月重大节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月一个教育主题。如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展“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主题教育,要求学生为母亲送上一份礼物,从今天开始培养自觉做力所能及家务事的好习惯。活动期间,既有宣传教育,又有行

为成果展示,使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得到具体体现。二是活跃课间活动。学生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释放自己心理的最佳时间。我们一是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或几个同学选择一样课间有益的活动器材,参与一种有意的活动,如有的学生准备的跳绳,有的学生准备的呼拉圈,有的准备的羽毛球等等,学生在课间充分地利用这些器材,三人一组五人一伙地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在课间与学生共同参与娱乐活动,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有益的活动,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三是建立学校、班级两级课间活动引导机制,学校文明导行岗坚持课间挂牌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不良行为给予引导纠正,班级设立的文明导行员、安全保护员、卫生保洁员,坚持对本班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三是发展特长活动。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就会减少心理的压抑感,甚至避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我们鼓励学生每人都要有一样兴趣特长。一是坚持在每周二下午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培训活动,如“书法、绘画、器乐、球类”等,做到指导规范,效果明显;二是定期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展示竞赛活动;三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选择参加一项兴趣特长参加培训。用健康有益的爱好,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四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们在银纺公司、交警大队、消防大队、车桥公司、南河电厂、防疫站和赵湾中心小学等地建立了七个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到我县最边远最贫困的山区小学——赵湾中心小学去体验生活,和那里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让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独生子女们,亲身感受到大山里孩子生活的艰辛,学习的勤奋。学生们不仅在体验中培养了战胜困难的耐挫力,而且山区孩子的贫困艰难生活也震撼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自愿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群体,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

四、整合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们注重整合学校、家长、社会教育资源,让家长素质的提高,社会民众的关注与学校教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近年来,我们一是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全员培训,让他们了解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接受新的教育子女方法,构建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明确自己在子女教育成长中的地位,从而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架设教师与家长沟通,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通过“老师家长月交流卡”,设立“教师网络信箱”、“校长信箱”、开展“学期征求家长意见”活动,广泛地与家长接触,让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及在社会上的系列表现,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使教育不留空档,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始终在有效地监控之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滋生。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孩子。当前,由于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开放性,给传统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孤儿等特殊群体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一方面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采取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等多种办法,引导和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社区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使他们在物质上得到必要的满足,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慰籍,让他们在同一蓝天下共享快乐,健康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作出最大的努力。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一)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题目,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

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受到尊重关系到他的心理健康,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心灵更加敏感脆弱,也需要受到尊重。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些学生只有被人接受,才能接受自己,如果教师不尊重他,他也感觉不到自尊,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更要注意言传身教。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心理学的模仿,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现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学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分清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四.改变刻板的教学风格,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心理学认为,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所以,让教学变得更灵活、生动、富有色彩、制造动态效果,加点创意,营造让学生感兴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希望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哪种人?

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2002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此,在具体执行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总是受到排斥,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事实一再表明,满足合理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受到压抑,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人的心态和行为就有可能趋向极端化,甚至铤而走险。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或罪错行为,绝大多数都与合理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有关。学校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敢策建立起来的正规的、完善的教育系统。因而,就满足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言,所提供的机会和方式是最具合理性、方向性、教育性和权威性的,是任何家庭和其他社会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为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自觉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共同的需要,又要注意个体间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及满足的正常途径能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接受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必须充分注意。

2.提供指导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比如新人学的小学生,由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学校的小学生,随之而来的是主导性活动的变化,由先前的做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主要活动的变化,家庭与社会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要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要写作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已成为必须履行的社会义务。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所有学童来说都会遇到对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问题。再比如高年级小学生,面对青春期的提前到来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也有心理准备问题、心理适应问题,所有这些共性的问题都需要教师或其他人员有计划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否则就会遇到困难,就可能出现困扰,不利于身心健康。个别指导主要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对个别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帮助,针对个别小学生存在的某些消极的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问题,如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或人格上的某些弱点所给予的帮助、所进行的调整等均属个别指导。

3.及时调治

我们知道,学校是全方位、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小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不可能都用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无论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多么重视,工作多么细致,效果如何显著,也不可能使所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总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和辅导员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由此可见,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重点不在于治疗而在于识别,要能及时发现,以保证及时有效地得到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3)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五篇: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对我国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最近几年,在许多大中城市,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逐渐成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中小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既是家庭、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学校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最直接、最有力的地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刻不容缓。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竟争,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身边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他们的父辈多,据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

2、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时,动口则骂,动手就打。因此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再加上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良好形势下,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我们正步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过渡期内,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快速适应并不容易,特别是心理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对此可能更加无所适从。在小学生中频繁发生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或轻生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所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是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各地中小学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总的来说,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有:

首先,力度依然不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过分的看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升学率,而牺牲了学生本该重点予以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形式单一,课程化倾向严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然十分重要而且必要,但是若简单的以为心理课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确是极其谬误的。可是这却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所持的想法。他们认为单纯的通过课程就可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很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目标不够科学。很多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分数作为教育目标,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

正是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其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观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在小学教育实践中,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仅重点加强其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还要加强其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第二、发挥教学团队优势,形成合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机能的增强具有最广泛、最恒常、最潜移默化的功能、作用和影响。在“全面渗透”的所有途径中,“学科渗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本身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而且因为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每堂课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一位老师自觉承担的义务,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竞相开放。让祖国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当然,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能有效去除心理健康课的“人为痕迹”,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增强了学科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于一支素质强硬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培训,从培训教师入手,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组织相关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适合儿童的特点。名称可以童趣化。并且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员,为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和人员。

第四、开设班团心理辅导活动课,发挥团体育人功能。

心理辅导是以班级或小组活动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具有实现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的双重功能。班主任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班主任的设计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于每次班团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要心中有数。作为团体教育、辅导的最佳方式,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主题班团会的团体育人优势作用,在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定期开展学习心理指导、人际交往指导、等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第五、学校与家长共同配合,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主编 叶一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讲义)》 第五章 57页及第六章 81页

下载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策略 转贴自:宁波市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针对广大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主要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5篇]

    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 李军内容摘要: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恋爱发生问题等心理误......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自当班主任以来,我利用舞蹈和音乐创编出适合小学生心理状态和情境的心理剧,每一次的编排首先要把主题把握准确,利用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我校属于农村高完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校面临的压力巨大、肩上的责任非常沉重。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因此,学......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作为小学科目二“学生指导”模块中的知识内容,“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块的命题比较有规律,中公讲师现在为广大考生总结如下。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模块......

    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