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信息技术兴趣
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呢?一、注重导入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艺术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该要十分重视创设愉快和谐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悬念式导入法:在上课前,充分备好课,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悬念,正如小说写到精彩处突然停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听众十分想知道下文。如,在教学用 LOGO 动画——画风车一课时,教师现成把风车转动起来,就学生回想起自己喜欢玩的风车,然后问,我们能不能用风车的运动做成动画呢?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课堂一下活跃起来了,未开始讲授新课内容就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还有“范例式导入法”,“比较式导入法”,“复习式导入法”,“猜谜语式导入法”,“歌谣式导入法”等导入方式,总来说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深入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能够趣味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如果教材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创设趣味化教学。如,语言的趣味化:小学生的年级大概都在 10 岁左右,其实教材本身很多内容都已经考虑到这点,在教材的语气中已经带有一些趣味性及通俗易懂的话语,会让孩子爱读书。如很多具有趣味性课题,“网上邻居”、“金山画王”等等,在教材中已含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只要教师在语言生动点,学生就会被吸引。再如内容趣味化:小学生都在 10 岁左右,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教材中安排了在电脑上画画,利用电脑的先进性,能快速地画出色彩纷呈的图画来,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用电脑听音乐,放电影,感悟电脑的神奇。这些内容在信息技术中,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材本身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具有符合孩子学生的趣味性,教师应该要好好利用它,使学生喜欢本门课程。三、教学方法要体现趣味性小学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而编写的。小学生实行主动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如果他们的兴趣越高,那么学习的动力就会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而且,能否能培养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他们的一生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本身的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第二篇:浅析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兴趣
浅析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兴趣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现在小学也相应的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一方面使它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课堂无效或是低效的教学现象。另一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或是兴趣还只停留在上网娱乐游戏的层次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调节课程内容;(二)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三)学科整合,展示信息技术的独特;(四)恰当评价,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培养改善
为了应对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在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一名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加有责任将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比较低,学生真正掌握的信息技术也很少。有不少学生只会一些简单的文档录入、开关机。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上网娱乐上,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只不过是给自己娱乐提供了一个机会,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没有兴趣,这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句老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我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的有了一些教学效果。
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我进行的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些尝试。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调节教学内容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对于单纯的书本电脑知识不太喜欢。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怎么输入文本,怎样进行排版。那么肯定会有不少学生对这样的教学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有些平时在家有过经验的学生根本就不听,这样的教学效率就非常的低。
那么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学习word文本输入的基本技术。在这部分的知识掌握之后,我会留一个小任务给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散文或者诗歌,将它录入word文档中。将它进行排版、美化,制作成一幅作品。那么在完成作品将进行选评,好的作品老师将把它打印出来贴到公告栏里让其他同学欣赏。即便是小学生,好胜心也是很强的。通过这种类似于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而且,学生也乐于尝试,即使选不上,用心完成的作品自己都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学生在比赛中学得知识,在知识中求得快乐!这样能够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内在动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学生将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上课时就会认真地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编辑声音》这一课时,首先播放几组进过特效处理的声音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不仅可以录制声音还可以通过软件将我们的声音进行变化处理成很多有趣的声音。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对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2、多种学习方法融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那么学习方法的选择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学习方法融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可以给学生下达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先通过自学,遇到困难开动脑筋思考,并不是一定都要借助老师的力量才能学到东西。偶尔拓展一下自己的思维可以自行掌握很多东西。教师也应该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疑难解答,学生巩固,更好的掌握知识。
(2)小组协助合作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那么有时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互相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基础稍微薄弱的同学,大家一起进步。对于疑
难,共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那么学生通过小组协助合作,不仅能够一起学习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3)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专业名词,例如“路径”、“计算机病毒”、“信息高速公路”等,这些词很专业,而且学生有时候根本就是不懂。那么在进行这些词的讲解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解是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教师在上课时将生活实践中的实例进行比喻用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很快的理解相关知识,这样就会提高学习效率。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不能总是平平板板的讲解,而是要能够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
三、课程整合,感受信息技术课程的独特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那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很好的整合。例如可以举行诗朗诵比赛,但是这个比赛与平时的朗诵比赛不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录音软件如:cool edit等将自己朗诵的内容录入,再进行去噪调音的各种处理声音的操作,最后配上背景音乐。将成果进行展示欣赏,让学生体会成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恰当评价、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表扬鼓励使人不断成长进步,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吝惜表扬鼓励,不要认为表扬会使学生骄傲自满。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尝到成功的滋味会成为他们往后学习的动力。那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就不会降低反而会提升,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在现今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成为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的学生。那么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 周小山 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 解月光 多媒体技术应用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吴敏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4] 2000年11月14日 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5]《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总纲》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在中小学生当中,却出现了“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乃至于家长“闻网色变”。因此,改变这一局面,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成了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信息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一、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课,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
当今时代,信息能力已成为人才在信息社会中得以生存竞争的基本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游戏、qq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但喜欢运用信息技术课来学习的学生却为数不多。“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如果我们究其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这一局面,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信息技术课虽然已定为必修课,除毕业班以外,七、八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不在考试的范围内,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除了用电脑来玩玩游戏、聊聊天之外,根本就不知道学电脑用来做些什么的。因此,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会玩电脑,但不会用电脑”的现象。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
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的主动,心情变的愉快,注意力变的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的敏锐,想象力变的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七年级刚开始让学生进行打字练习,在学生看来是最枯燥乏味的事,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选取金山打字通软件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让学生利用其中的“吃苹果”和“打地鼠”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目标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结合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并熟悉了键盘。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善用比喻,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合理切切的比喻,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愤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引进信息技术课堂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让好多教师感到很是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就能化繁杂为简洁,化沉闷为轻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㈢、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信息技术的学生,可以组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开阔眼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是:利用学学习过的WORD来编排班报、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班级网站等。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
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了,就可以运用到我们所学的任何一门学科中去,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各科中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起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和其他教学相比,有几方面更能发挥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优势,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解决了动力不足或动力缺乏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就几乎解决了一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在解决这个难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优势,传统的理科教学是运用语言的描述、文字的说明和实验的演示以及枯燥的运算来完成的,语言的描述具有不确定性、可信度低、变动性大的特点,文字的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的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微观现象难以描述,枯燥的运算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克服了这些缺点,将实验的模拟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物理教师用POWERPOINT设计演示文稿进行教学时,学生反映:“一看模拟过程,不用教师讲就明白了。”物理教师说:“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剧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课堂注意力明显提高;二是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
较积极;三是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以上种种为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了有利条件。
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发现式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师在讲授化学课时,利用自制课件可以生动地模拟实验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不受次要因素干扰的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可以切入任何一个实验步骤进行观摩与分析,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这种课堂设计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高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如数学课上,教师在讲授《三角形》概念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让锐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互转化,教师演示完这一变化过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发现的现象,并描述出它们的概念。结果发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概念,节省了教师讲述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
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如:生物教师在讲解《循环系统》时,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循环系统的构成及路径,以往的做法是“看挂图说明”,但在静止的画面上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利用三维动画能清晰模拟出动态过程,这样就化难为易,使平时需要二至三课时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堂课就轻松地完成了,既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也减轻了学生“学”的负担,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了必要的保证。
另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组合使用,让声、形、像、色等不断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媒体内容贴近或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节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增强记忆时效,提高学习的期望值。教师要善于把教学目标分解,化大为小、分步到位,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靠近所要实现的目标,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并在探究中有所创新,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总体目标。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让其充满活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生命力。
运用信息技术
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清区五峰中学
董少华
2012年11月
第四篇:信息技术论文: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信息技术论文:培养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摘要]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在高考中不占重要地位。因此,学生在该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能和其他学科相比。这就造成该科的“学习无用论”,因而致使很多学生在该科的认知态度上表现为不求甚解,进而不感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圆满完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兴趣 学生
统计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递增,不少学生可能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由小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与热情的高涨转变为递减,到高中时,这种现象最为明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像电脑一样冷漠、消极,只是在机械地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这里面不能排除为实现高考重任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但也不能排除我们上课采用方法的不当。
针对这种不利的施教情况,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进而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进行学情分析:
1.客观原因。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而言,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的农村,不仅家里没有微机,即使学校配备的硬件资源完全到位,也会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和维修技术的滞后,导致微机出现问题后难以解决,最终全部瘫痪;或由于配备时间已经很长,软硬件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只为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运行不了信息技术课程里所涉及到的软件而难以继续使用。
2.主观原因。首先,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并且缺乏信息技术教学良性发展的研究型教师;其次,还包括因缺编而不能开足课时,造成学生上课只是为了好玩、而缺乏按部就班传授知识的一般步骤,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完小学走完初中,加上城乡差别所导致学习上的不平衡。因此,就造成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断层和初中与高中信息技术的脱节,再兼不可撼动的高考终极目标,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没把信息技术当回事,不想学、不感兴趣各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中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将来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学习时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态度,继而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过的都精彩,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值得留恋科目。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重新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理念:
1.利用有关高中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新闻激发兴趣
不管是高一新生,还是高二高三的老生,上课后及时通报当时社会上在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的优秀高中生的新闻。例如,今年3月,一名16岁的高二学生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初级职称专业考试,不仅过了关,而且还闯进了全国前50名。
2.向学生明确告知本科的重要性
(1)学科的发展性。包括cpu的摩尔定律在内的、一定时间内硬件的更新也促使软件的不断更新。本学科你已经具有的知识有些已经过时,现在要学的,将来也会过时,因此必须掌握现有的基本知识才能在将来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
(2)学科的技术应用性。本学科技术性涵盖一定的理论知识,不管是维修还是使用,在未来我们就业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伴随我们一生。它的实用性在于:大至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小至我们的个人简历,身边无处不在的应用例子足以证明本学科已成为无可争议的必学科目。
(3)学科的工具性。本学科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覆盖的地方搜索到你只要想得出来的难题,解决你当时的困惑。在这个虚拟的知识世界里,你可以学到你感兴趣的任何知识,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你当时不清楚的词汇。学科的工具性已大大超出我们见到的一般纸板类工具书。因此,从现在 起,你必须拥有一定的基础应用知识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认识到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同时,把握全局教学观念,让学生有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消除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为学生未来奠基。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充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的:
(1)让学生认识硬件。将一台正在使用的教师机断电后,拔出键盘鼠标,侧盖打开,将里面的硬盘、内存、cpu、电源、主板等硬件一个个拆下,告诉学生:能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世界的东西竟然是由这几个很简单的东西构成,我们自己也会装机。
(2)每节有连续课时的第一节课或新授课,创设好情境。情境创设的好坏,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好的情境创设是本节课成功的第一步。例如,我们要讲ppt时,告诉学生:有朋友委托我做一个名片,这节课请同学们帮我给他设计一下,要求„„如此这般,学生很愿意为之奋斗,顺利地完成后面的教学环节。
(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活动初始阶段,教师就应该把教学要完成的任务明确无误的告诉学生,并且将大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使每一教学阶段小问题的解决都能包含在大的任务当中。用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领和维持学
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注重小组合作。在设计、完成分解后的小任务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正确演示来跟进完成任务,还可以设计出一系列操作问题(即误操作)来让学生识别、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和相互合作中保持学习的兴趣。
(4)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实践示范功能。我们利用自己的软硬件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进行教学,很好地解决教师的操作示范问题。这种新型的、直观的、可视化的教学模式,相当于手把手式的教学。在这种直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才能真正理解,动手操作起来的学生不再感到困惑,每节课下来都有小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篇: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以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大容量、更准确、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关键词] 运用 信息化技术 激发兴趣 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学校现代化教育资源匮乏,传统语文教学当中“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即使有少数学生能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也往往因知识不全面或不深入而发展后续力不足。
近两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已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而对于新奇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刻不容缓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上。怎样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到专业知识技能呢?我认为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为语文教学创设了情景,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而且学生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上课气氛活跃了,老师的课顿时也变的精彩起来。
例如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只能让使学生被动接受,兴趣不浓,而多媒体教学则有声、有色、有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轻松有趣。低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直观的东西更喜欢、更容易接受一些,这也是在课改理念中所体现的。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出示一个故事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精力集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欲望也高涨起来。比如,我在教授秋天的雨”一课时,在课的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一张雨景的动画图片,再配上优雅的乐曲,让学生感受雨带给大家的凉爽。如果光凭老师用嘴来说会显得太空洞,其效果那是不可言喻的。
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以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大容量、更准确、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如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同学们对月球的奥秘了解甚少,要想创作出神秘的月球,就要到月球上去看一看。这就必须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皎洁的月光、美丽的传说、神秘的月球、人类登月球、月球上的奇异景色图片……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月球世界,而产生新奇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探索热情,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欲望及兴趣。其实,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课堂,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需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也使我更加认识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将会对整个语文教学产生影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
1、运用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信息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可以把课文中的语言符号和教师的口头表达以鲜明的视听形象再现,能够极大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主动求知。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会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如在教学《春日》这首古诗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形象、具体的资料,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感染力强的特点,能使学生拓宽视野,使课堂生动活泼,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
目前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还处于初级阶段,硬件设备不够完善,师生(特别是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学校大多担任班主任等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家庭负担往往也比较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制作多媒体课件势必不堪重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倒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我们应该增强现代教育教学意识,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扬长避短,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