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解读《他们》中女性成长历程论文
论文关键词:《他们》 莫琳女性 成长历程
论文摘要:奥茨小说《他们》展现了美国底层妇女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所承受的物质缺乏及男性暴力威胁的双重折磨;揭示了以莫琳为代表的底层妇女,不圃于命运,勇于追寻自我、寻求美好生活的成长历程。
《他们》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奥茨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向我们展现了美国底层人民,尤其是妇女在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悲惨生活,她们时刻受到来自男权社会的暴力威胁。但是在在暴力的主旋律下也回响着女性由被动到主动、由屈服到抗争,不断追寻自我、寻求美好生活的成长历程。小说的女主人公莫琳就是其中的代表女性。
一、屈从沉默的莫琳
莫琳的母亲洛雷塔是一个完全被男人统治的女人。在饱受精神和肉体双重压迫下,洛雷塔除了偶尔的抱怨与愤怒外没有更深层的抗争。“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正是这种对命运的屈从态度最终将她塑造成一个浅薄庸俗、麻木不仁,对生活失去任何理想和追求的女人。在这个世界里诞生的女儿莫琳面对着与母亲相同的命运:贫困的折磨、暴力的威胁。莫琳胆小、警惕,永远扮演牺牲品的角色。父亲虽然对莫琳没有体罚责骂,但是他所代表的男性暴力的世界却时时威胁着莫琳,成为她挥之不去的阴影。莫琳的这种感受正体现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精神上的压抑。梦魔般的世界使她感到恐俱,只有读小说时莫琳才感到从噩梦中醒来。
二、洞悉金钱奥秘
表面沉默的莫琳内心却极其渴望摆脱贫困与男性暴力的威胁。父亲的去世使她“感到自由”,但是男权社会的统治又怎会如此轻易的消解。继父的到来使莫琳对暴力的恐惧成为现实。莫琳在半夜醒来,“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她必须出逃。她必须弄到钱.”莫琳洞悉了金钱的奥秘。在这个一切皆可成为商品的社会,金钱就意味着尊严与自由,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财富才能被社会所接纳。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首先要在经济上寻求独立。波伏娃在谈到妇女的解放时说:“每个女公民都有选举权;但这些公民自由如果不与经济自由相伴随,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莫琳对金钱的认识与追求意味着她在追寻自我的道路上踏出了第一步。
莫琳想到社会上找个工作,但是父母不允许,因为家里有一堆家务等着她去做。莫琳就像“房中的天使”,只有“每天都牺牲她自己”。“好女孩”是社会给莫琳的定位,她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当意识到这正是使她沉默被动的根源时,她开始背离甚至反叛这种信仰。十四岁的莫琳出卖自己的肉体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想摆脱母亲命运的莫琳却成为母亲生活模式的翻版。但洛雷塔出卖自己仅仅是因为钱,而莫琳却是想靠金钱的魔力获取自我。相同的经历不能等而待之,后者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已经具备积极的女性意识。
金钱对于莫琳来说己超越了它世俗的意义。莫琳贪婪地攒钱,却从未想过用这些钱做些什么。她最大的乐趣就是独自与钱呆在一起,触摸它们,感受钱的神秘力量。在她心目中,她出卖肉体挣来的钱是与她喜爱的文学相联系,与对自由的幻想和逃避的幻想相联系的。她把钱藏在一本名为《新世界诗人》的书中。她的钱神奇地赋予她只有在小说中才能感到的秩序与真实。金钱成为一种富有魔力的东西,即使是很小的一笔数目,也可以使人对自己的生存拥有一定掌控权。既然金钱赋予男人统治世界的权力,也会赋予她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保护她免受暴力的侵害。然而莫琳为了躲避有形的暴力,却身不由己地屈从于另一种无形的暴力,即父权文化利用金钱对女性身体的奴役。因此,莫琳虽然开始寻求自我与独立,但只是一种消极的抗争,她过分沉迷于对金钱魔力的幻想。
莫琳积攒的“财富”和赚钱的方式终究败露,她也因此遭到继父的毒打。金钱给予她的只是不堪一击的幻想,现实生活中的她连掌握自己财富的能力也没有。波伏娃认为“在父权制社会里,女人是父亲的财产。”对于莫琳的继父来说,他要巩固他的父权地位,最基本的意味着要控制那些被他视为所有物的女性身体。
三、梦想的寻求
挨打一昏迷一贪吃一变胖,奥茨笔下的女性正是通过这样一种怪诞的方式表示她们对男性暴力的憎恨与反抗。莫琳长期精神恍惚的状态把传统妇女的被动状态推向了极限:像个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只是吃和睡。虽然精神恍惚,但莫琳在潜意识里对自由的渴望却更加强烈。她感觉自己的灵魂“流到了另外一个身躯,那个逃往它处的自由身躯里一‘她’就像势不可挡的洪水,要冲决堤岸,自由奔泻。这强烈的意志驱使莫琳再度醒来,用新的命运去尘封不堪回首的过去。
两年过后,莫琳终于破茧而出。蜕去臃肿外壳的莫琳也将少女时的被动、沉默和幻想一并蜕去。新生的莫琳积极地面对现实,以一种更加现实可行的方式去实现自由的梦想。为了找到一份体的工作,她先是完成了中断的高中学业,而后又在夜校学习写作。女性写作被女性主义者赋予深意。西苏认为:“只有通过写作,通过出自妇女并且面向妇女的写作,通过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统治的言论的挑战,妇女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学习写作使莫琳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在给“奥茨女士”的信中,她打破以往的沉默,吐露自己的心声。那个被吓怕了的爱幻想的女孩己经不见了,读者在信中看到的是一个勇于面对现实、敢怒敢言,甚至是有一丝冷酷的莫琳。莫琳向“奥茨女士”质问说:“为什么你对我们说那些书的重要性胜过生命呢?那些书并没有我的生命那么重要。”莫琳开始尊重自我,并将生命植根于自己的生活。以前的经历使她认识到文学不能拯救她,即使现实生活再混乱也比小说更有价值。莫琳在信中冷漠地描述了她要逃离底层的计划,她打算嫁给一个大学讲师。“我将去爱一个人。…我需要他,我希望他跟我结婚。我将使这件事情得以实现,并且开始我的生活。”这一系列“我”字和采用主动语态的句子充分体现了莫琳现在的主动性。她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她把生活视为力量的斗争。
莫琳编织谎言成功引诱了那个大学讲师。她结婚了,搬到郊外,成为中产阶级中的一员。当城里发生大骚乱时,她母亲的房子被烧了,她的哥哥成了杀人犯,只有她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莫琳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达到了目的。虽然是一种冷冰冰的胜利,但莫琳至少给了环境自己力所能及的回击。
四、梦想的延续
婚姻给予了莫琳金钱与地位,使她摆脱了贫困与暴力的威胁。此时的莫琳应该感到满足,但是当她反观内心时却发现“空空如也,一无所得”赢得婚姻的莫琳并没有赢得自我,她还是需要一个男人来给她定位,那就是做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
虽然奥茨没有继续讲述莫琳婚后的生活,但是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1963)中揭示的事实预测了莫琳的命运:“妇女被禁锢在家里…处处被动,…在这个男人的世界上,她得完全依附于男人的保护,她永远也不可能成长起来。”莫琳以为已摆脱了贫困和男性暴力的威胁,可不知不觉中又陷入另一种无形的暴力。她的“牢靠”生活是以放弃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独立人格为代价的。莫琳的成长经历反射出女性只有在实现了经济和人格上的完全独立才能真正求得主体意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第二篇:成长历程
观《成长教育》有感
人不能苦一辈子,但需要苦一阵子,不想苦一阵子的人也许会苦一辈子,人生亦是如此,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很多苦难与烦恼,有些人坦然面对,奋力拼搏,最终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的喜悦,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敢面对,总想为成功找捷径,不想付出,就想收获成功的喜悦,往往都一败涂地,就算找到捷径,却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本片的主人公亦是如此,在捷径面前抵不住诱惑,总想着走捷径,到最后来,只是被捷径的假象所蒙骗,错过了重要的考试,也令她的老师和校长伤心。而他的父母,也是被捷径面前的金龟婿所迷惑,不加劝阻女儿,导致最后的悲剧。
在历史的长河里,又有几人能通过捷径而有所成就,这些走捷径的人,又有几人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自豪。宋濂少时家贫嗜学,历尽艰辛,终于学业有成;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被排挤、嘲笑、打击中不绝望不沉沦,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海伦·凯勒,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少女,以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成长之路是蜿蜒的,成长之路是崎岖的,成长之路是坎坷的.漫漫人生路,只有夹带着坚强,手持坚定信念, 方能“直挂云帆济沧海”。正由于生命里程中有困境,我们变得更坚强;正由于成长道路上无捷径,我们走得更坚实。
成长道路上没用捷径,当你走过一个困境后,回首一望,就会发现你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一定要说出成长道路上的“捷径”,那就是---勇于面对困境,将成长中的困境当作自己进步的阶梯。
倘若,在成长的道路上真有捷径,也许会有许多人选择去走,因为这个捷径会让自己很快就站在成功的边缘,从而节省了中间许多的环节,何乐而不为呢?然而,你可曾想过,这个靠着捷径就迎来的成功,或许根本就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因为你没有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你不曾体会这条通往成功路上旅途的风景,由此,你也不会懂得珍惜这份成功的来之不易。只有脚踏实地的走过来,你才会发现这个旅途的艰辛,等你靠着自己的努力迎接到成功的时候,在回首看看自己走过来的路,你会发现原来人生会是如此的精彩!!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才是真正的捷径。
第三篇:在希望中守候他们的成长
在希望中守候他们的成长
凯里八小杨胜珍
一见到我,程校长就说 :“杨胜珍,今年小学升初中的质量监测,你所教的班级均分为85.25,全市第一。祝贺你。我代表学校,代表家长谢谢你。”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应该谢谢我的学生。有付出,才有收获。2001年我被评为州级优秀教师;2003、2008、2010、201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7年全国汉语拼音教学设计二等奖;2009年州级优质课一等奖„„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家长和学生们的话让我回味。
每一颗心灵都需用抚慰。这是从2011年毕业的余红福身上我得到的感悟。余红福,一个曾经在别的学校读过两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我该怎么帮助他呢?余红福的学习成绩真的非常差。我不能让余红福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下。于是,对他我多了几分关注。作文课上,他也可以一展风采——介绍他捉螃蟹的高招,说说他炒的拿手好菜;科学课上他也可以大显身手——大声介绍同学们不认识的昆虫;校运会上他更是得意洋洋——双摇跳又是第一名。放学路上,我会悄悄告诉他作业可以少做一些,多读书;周末了,我会和他一起去看看父亲如何工作,我会和他一起做家务。我们的热情感染了他那位有些贪玩的母亲,她竟主动来学校和老师沟通,说:“老师,我要和你合作。”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了,余红福妈妈竟拿铅笔先做一遍,然后让余红福口头做一遍,最后余红福用钢笔描一遍。小升初了,余红福竟然考了68分,这是他少有的成绩呀!领取通知书那天,余红福说“杨老师,长大了我开的士,看到你就请你上车,不收你的钱。”如果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抚慰那一颗颗脆弱的心灵,让每一个小孩有自尊的长大,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人、成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天,我遇到了2005年就已经毕业了的龙辉的妈妈,她握着我的手说:“杨老师,龙辉高考考了528分。都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就是开启龙辉学习之门的钥匙。”6年前,那个不爱说话的龙辉一直非常崇拜我,只要我推销一本好书,他马上第一个去买;只要他的父母一争吵,他就会马上打求助电话给我„„高考了,思想有了波动。机会来了,我的儿子正上初二,青春期有些叛逆。于是我打电话给龙辉,向龙辉诉苦,请他帮帮我。第二天晚上,龙辉就给我儿子发了短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借着儿子出现的问题,请龙辉出谋划策。终于有一天,龙辉给我发了短信:杨老师,你和我妈妈一样,真不容易。我们会加油的!从龙辉的身上,我深深地认识到:有些事不必那么直接,绕个弯又如何呢?因为总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而今2011年9月,我担任八小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那个被父母托送在亲戚家中的石宏森,好动、好斗。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我该怎样面对他?是像警察那样时刻盯紧,或是像教官那样没完没了地训斥呢?为了石宏森,我下定决心:多一点期待,多一点爱。其效果会如何呢?我只想说:让我们在希望中守候他们长大。
2011年9月20日
第四篇:中国空军成长历程
中国空军成长历程
1951年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伍竹迪.伍竹迪,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1951年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伍竹迪。
1952年3月8日,进行飞行表演前,新中国第一批14位女飞行员在北京西郊机场合影。
前排左起依次为:邱以群、万婉玲、戚木木、王坚、武秀梅、周映芝、周真明。
后排左起依次为:陈志英、施丽霞、伍竹迪、秦桂芳、何月娟、黄碧云、阮荷珍。
新中国女飞行员
1952年,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们在首都西郊机场举行“三八”起飞典礼。6架由中国妇女驾驶的里-2型运输机,从容不迫地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图为“三八”起飞典礼现场。
起 飞
1952年3月8日,朱德总司令(后排右四)、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后排右一)、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后排左一)在北京看飞行表演后和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合影。
1952年3月8日,朱德、萧华、刘亚楼、邓颖超、等在北京看飞行表演后和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合影。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1951年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秦桂芳。
中国第一位女机长秦桂芳。
秦桂芳(右)和最要好的战友伍竹迪。
无论是飞行技术、航行经验、应变能力以及才智胆识,秦桂芳都是女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秦桂芳(左二)和战友们在交谈。
飞机,牵系着秦桂芳一生的事业,也承载着她的青春、梦想和对生活的热情。
秦桂芳和中国第五代女飞行员在一起。
建国初期的人民空军女飞行员.1958年,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李秀云(左)和潘隽如(中)沈美珍在交谈飞行体会。柴寿儒、沈美珍、李秀云、朱加珍、潘隽如组成的空军滑翔队,参加了1959年的全国运动会。徐建中 摄.全国女子滑翔第一名―柴寿儒。(刊1959年第五期《新体育》封面。).1959年 《空投点》(左起第二人是第二批女飞行员、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诸惠芬)。
防空军二等功臣、雷达技师陆平中尉正在检修雷达部件。
防空军高级防空学校雷达教员、先进工作者蒋泽廉中尉是一位深受学员爱戴的女教员。
防空军唐旦中校巡视雷达站。
防空军中的女少尉。
空军第二批女飞行员李秀云。(1958年)。
专机机长苗晓红
万婉玲.王坚.邱以群.阮荷珍.何月娟.陈志英
武秀梅.周真明
周映芝
施丽霞.戚木木
黄碧云
文革期间的女空军
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在少年宫.选自:沉默的麻雀
1956年5月26日,北京—拉萨航空线试航成功。
飞行学员在排练自编舞蹈“翱翔蓝天”。(1956年)
1957年6月12日,空军高射炮兵部队在广东汕头地区上空击伤美海军AD型攻击机1架,击落F-84型飞机2架。
图为该部指战员听到警报以后迅速进入阵地的情形。
1958年2月3日,空军高射炮兵某团三连在福建龙田地区上空用2发炮弹击落RF-84型飞机1架。这是连长李国臣正在指挥连队射击训练。
1958年2月15日、4月23日,空军高射炮兵某团二连在福建沿海围头地区上空分别击落F-84型飞机各1架。该连在5个月的机动作战中“九战七捷”取得击落敌机2架、击伤5架的战果。
“九战七捷”的二连连长杨国珍在阵地指挥训练
守卫南京长江大桥的高炮部队
被空军授予“8.2战斗神炮连”荣誉称号的二连全体官兵合影
1958年 《阵地上的春天》。
1958年5月,空军通讯学校在西安成立
1958年7月29日,空军某师以“三比零”的战果取得入闽作战的首次胜利。这是参加空战的4名飞行员。左起:赵德安、高长吉、黄振洪、张以林热烈欢庆“三比零”空战胜利。
1958年《张文逸和宋中文研究战术》(张文逸在上海外佘山击落一架美制p4m-iq电子侦察机)
击落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张乃军,空军战斗英雄、烈士杜凤瑞
1959年5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8师在广东恩平地区击落台湾当局空军B-17G型电子侦察机的空中作战。
1959年《为虎添翼》
1960年《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1960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960年《歼击机拦截大型机演习》
1960年《万里长空舞东风》。
960年《感谢地勤同志的辛勤劳动》《空军报》评为红旗稿.1960年《维护工作月月红》
1960年 《炸弹》 第四届江苏影展
1960年《捕捉目标》
1960年《务歼入侵之敌》。
1960年《嘹亮的革命歌声》
1960年 《鸡毛飞上天》(空军气象兵,苦练出成果)
1960年《判读》
1960年《夜战》。
1960年《中修不进厂》 反映“大跃进”年代的事。
1961年 《滚轮》解放军艺术影展.1961年11月6日,空军高射炮兵某团和探照灯兵某团七、八连及沈阳军区陆军高炮部队在大连城子疃地区上空击落P-2V型电子侦察机1架。这是一次夜间灯炮密切协同作战的成功战例。图为敌机残骸。
读《毛泽东选集》的空军飞行员
提高警惕,实战演练。.童年梦
老照片:小军和小兵
当年曾经驾驶轰炸机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进行过汇报表演的耿希春在部队身穿飞行员服的留影。
耿希春(中)和战友在轰炸机前留影。
耿希春(左)和机械师一起检查轰炸机。
1961年《苦功练出真本事的列兵黄承安》
1962年《高空拦截》.1962年《抢救跳伞飞行员演习》
1963年《英雄战胜东海浪》。
1963年《弹满舱,油满箱》
1963年 《第一代高空飞行员》 米格-21F-13型.蔡云翔与常乾坤
蔡云翔,1945年10月,蔡云翔一行5人受党中央委派,从延安出发与东北民主联军共同筹建航空学校。
1946年3月1日组建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蔡云翔出任教育长。1946年6月,蔡云翔驾双发高体机在执行东北局运输任务时,因飞机失事壮烈牺牲,时年35岁。常乾坤,1946年3月1日,在通化正式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称东北老航校。常乾坤为副校长。
东北老航校——建场初期
建设中的东北老航校
初创时期的东北老航校——用马车拉运飞机和航材转场
东北老航校——学员和老乡换飞机轱辘.东北老航校——飞机用牛、马车转场
东北老航校——飞机轮胎的使用方法
东北老航校——07号机检查修理
东北老航校——用酒精代替汽油做燃料获得成功,解决了飞行训练的急需。
东北老航校——人工给飞机打气
东北老航校部分中、日建设者合影.试航康定成功纪念。
1950年4月15日,空运队谢派芬机组驾驶8003号C-46运输机,突破“空中禁区”,首次试航康定空投成功,及时向攻克康定的先遣部队进行了空投补给支援。
1950年4月22日,空军第一个雷达营在南京成立。图为我军第一部雷达.。
1950年7月26日,中国空降兵部队的前身——空军陆战第一旅在上海组成.热烈欢迎青年学生参加人民空军建设.中国空军第一任司令员,空军上将刘亚楼。
抗美援朝时期朱德同志与解放军空军合影
志愿军空军装备的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
米格-15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的,是苏联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空军用拉-11型活塞式歼击机击落击伤美空军F-86型喷气式战斗机7架.志愿军空军机群。志愿军空军的米格-15机群
1951年1月29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次击落美国空军飞机的志愿军空4师第10团28大队大队长李汉.。
八师二十二团二大队六中队全体,沈阳于洪屯 1951年11月
米格-15击落F-86“佩刀”
美国空军F86残骸
志愿军空军某团二大队中队长孙生禄,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击落击伤敌机7架,1952年12月2日英勇牺牲。
后被追认为一级战斗英雄、立特等功。
孙生禄,1928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飞行中队共击落击伤美国空军飞机12架,他个人击落6架、击伤1架,被誉为“空中突击手”。1952年12月3日空战中,我12架战鹰与数倍于我的敌机搏斗。激战中,孙生禄被10架敌机围攻。弹药打光了,他驾驶受伤的飞机朝敌机撞去,壮烈牺牲,年仅24岁。1951年12月2日,志愿军空军某师第一次全师飞机起飞作战,某团三大队副大队长赵宝桐击落美空军F-86型飞机2架。在抗美援朝作战中,赵宝桐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荣获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立特等功.志愿军空军某团一大队大队长刘玉堤,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共击落击伤敌机8架,荣获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立特等功.抗美援朝时的刘玉堤和他的03号战鹰.志愿军空军某团一大队大队长王海,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共击落击伤敌机9架,荣获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立特等功。志愿军空军某团一大队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共击落击伤敌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1952年2月10日,志愿军空军某团三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在僚机飞行员单子玉的积极配合下,一举击毙美国“空中英雄”乔治.阿.戴维斯。张积慧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击落敌机4架,荣获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哈罗德·费席尔上尉的韩德彩。
战斗英雄韩德彩
战斗英雄李永泰.英雄飞行员焦景文
“二级战斗英雄”杨振玉
范万章烈士
范万章烈士
范万章,1927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先后击落美军飞机5架,击伤1架。
1952年8月8日,空战结束后,大队飞机编队返航。这时,4架敌机从云中窜出,偷偷地咬上编队。范万章发现敌机,来不及报告就单机冲入敌机群,一人迎战3架敌机,从万米高空打到千米低空,最后壮烈牺牲。临终前,地面指挥所听到他断断续续的报告:“01,我是08,我不行了……”
在东北老航校期间,后排右4为牟敦康。
志愿军一等功臣牟敦康,革命烈士。
1950年初,空4旅飞行员牟敦康。
抗美援朝时期的牟敦康
抗美援朝时期的牟敦康
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蒋道平
志愿军飞行员蒋道平。
志愿军飞行员蒋道平
蒋道平在北京中山公园作报告.志愿军空军十五师四十五团一大队部分人员合影
航空兵15师45团一大队二中队,左起飞行员闫清水、副大队长李世英、长机宋义春(1956年国土防空空战中牺牲在浙江温州)、飞行员蒋道平。
李世英中队一组照片,(李世英,宋义春,闫清水、蒋道平)
李世英中队一组照片,(李世英,宋义春,闫清水、蒋道平)
李世英中队一组照片,(李世英,宋义春,闫清水、蒋道平)
李世英中队一组照片,(李世英,宋义春,闫清水、蒋道平)李世英中队一组照片,(李世英,宋义春,闫清水、蒋道平)
英武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王天保
1952年12月,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高月明率领9架图-2飞机轰炸大、小和岛,空军授予“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的荣誉称号。高月明机组全体人员。
高月明在心爱的战机前
这是制作的宣传画时作为蓝本的高月明的照片
当年根据高月明的照片制作的宣传画
1950年12月21日,方子翼师长率空4师10团28大队进驻安东,为抗美援朝作准备。
1950年12月,志愿军空4师第10团第28大队飞行员合影。10名飞行员(分别是李汉、李宪钢、赵明、张洪清、孙悦昆、宋亚民、褚福田、吴奇、赵志才、魏梦云)。
后勤人员在抢修野战机场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机场路口竖起“胜利保障在地面,胜利表现在空中”标语牌。
机务人员抢修飞机.1953年5月,空军首届教学模型展览,毛主席曾两次深夜来展览会,细看展览心系人民空军。
建国初期的空军.空军第七航空学校第一任校长魏坚和林弥一郎(右)
我国仿制雅克—18制造的“初教5”
叶剑英元帅(左一)、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中)观看歼教-1试飞.1953年《飞》
1954年9月27日,空军政治学校在洛阳成立。
1954年11月1日,空军开始轰炸浙东沿海敌占岛屿。军械人员给飞机装炸弹。
1954年7月~1955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協同陸、海軍解放一江山島等島嶼的作戰行動。
1955年1月10日轰炸停泊于上大陈岛港湾内的蒋匪军舰。空军某师副师长张伟良率领轰炸机群,首先击中敌“中权”号坦克登陆舰舰首,张伟良(左二)荣获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1954年《山洞中之雷达指挥室》(厦门前线)。
气象人员汇报天气情况
朱德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观看航空表演。(一九五五年)。
1955年1月18日,陆、海、空三军军参战部队向一江山岛发起进攻。参战的轰炸机,即将升空作战。
敌占一江山岛被炸中时的情形
这是高射炮兵某团对窜扰大陆的飞机进行射击时的情景(图片均由空军政治部提供)
在淅江衢县击落的蒋军入侵飞机 1954年
第五篇:雷锋成长历程
歌咏雷锋同志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人人都记得毛泽东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位解放军的普通战士,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全国人民的好榜样,他身上的魅力不仅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
■不满7岁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一条由儿童团长、政府公务员、农场拖拉机手、工人到解放军汽车兵的道路
■身高、体重均不符合征兵条件,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被破例批准入伍;牺牲后抚顺市近10万普通市民自发护送他的灵柩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父亲在湖南农民运动中当过自卫队长,后遭国民党和日寇毒打致死。母亲张元潢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被好心的六叔奶奶收养。幼年雷锋上附近蛇形山砍柴时,被地主婆用刀在左手背上连砍三刀。所以,他从小对黑暗社会充满仇恨。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武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
雷锋入伍后,他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伍后表现突出,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雷锋学习”的专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雷锋晋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职。两天后,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普通市民自发地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很多人泣不成声。
■雷锋成了英模之后有些人不服气。卸车时,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让他扛。雷锋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却心平气和:“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别人干得更出色。”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雷锋精神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风貌,教育影响了几代人。
几十年来,每逢3月,人们就以学雷锋的具体行动纪念他。在极“左”时期,有人将雷锋神化;商品经济时期,又有人竭力将他贬低。但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美好的事物,雷锋不仅仅属于一代人,他的精神已穿越了时空。
雷锋被人们称为共产主义战士,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他的价值,在于他把自己火热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常说:“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他干一行爱一行,入伍时由于身小臂力弱,投手榴弹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悄悄地出去练习,终于在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
雷锋成了英模之后有些人不服气。卸车时,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让他扛。雷锋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却心平气和地说:“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别人干得更出色。”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感动。
■他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便有一句话流传开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教唱歌、办墙报样样都行,参加战士演出队,因湖南口音太重影响演出效果,主动提出换下自己
■毛泽东看过《雷锋日记》后,称赞“此人懂些哲学”
有关雷锋做好事的故事多少年来脍炙人口,他的名字成了做好事的象征。有一次,雷锋因腹疼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本溪路小学的大楼正施工,便推起一辆小车帮着运砖。当市二建公司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时,部队领导才知道这件好事。雷锋是孤儿又是单身汉,在工厂有工资,入伍时有200元的积蓄。后来,他把100元钱捐献给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雷锋入伍当年每月有6元钱的津贴,全用于做好事。自己的袜子补了又补,平时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从1961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换车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车票和钱丢了,就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在部队里,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帮助同班战友乔安山认字、学算术;为小周病重的父亲写信寄钱;为小韩缝补棉裤。每逢年节,雷锋想到服务和运输部门最忙,便叫上同班战友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孩子们学雷锋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后非议。不少同学不解,问雷锋为什么做好事这么难?雷锋朴实地说:“做好事就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对人民有益,就应该坚持做下去。”
《雷锋日记》当年曾印刷过数千万本,里面的许多警句教育了全国几代人。毛泽东看过也称赞“此人懂些哲学”。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苦孩子能有这样的思想和文字水平,关键在于他多年刻苦学习。在湖南团山湖农场时,雷锋学习写诗;在鞍钢时,他努力学习毛泽东著作。在部队里,他是汽车兵,平时很难抽出时间。于是,雷锋就把书装在随身的挎包里,只要车一停,他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主人公保尔的话,他都能背出来。他曾说过:“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除了政治学习外,他还积极钻研驾驶技术。部队缺少教练车,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并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
雷锋性格开朗活跃,教唱歌、办墙报样样都行。他参加战士演出队,起早贪黑背台词。但因湖南口音太重,影响演出效果,他就主动提出换下自己,集中精力为演出做后勤。
雷锋生前就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在沈阳军区是模范人物,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经常出现在报纸、电台等媒体上。在荣誉面前,他始终谦虚谨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
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8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右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沈阳202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