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化选矿厂景观设计研究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针对现代化选矿厂总平面布置,结合某选矿厂,分别对其总平面布置及其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厂区景观设计要点,旨在为有效优化选矿厂平面布置,满足景观设计要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化选矿厂;总平面布置优化;景观设计
在经济发展的促进下,我国工业水平大幅提升,当前的选矿厂尤其是大规模选矿厂都在利用先进设备与技术,生产系统因此实现自动化与数字化,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但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局势下,人们对于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实际要求日益提升,对于现代化选矿厂而言,其总平面布置除了要具备合理性,还要从环境结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为此,本文结合实例,对现代化选矿厂的总平面布置优化与景观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现代化选矿厂概况
某现代化选矿厂每年原矿处理量为750万t,其地表属于第四系覆盖,地势走向为北高南低,地面标高保持在30.10-43.50m范围内。矿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湿润,且四季分明,雨量较为充沛且相对集中,与其他地区相比无霜期明显较长。该选矿长所用原料主要为铁矿石,成品以铁精矿为主,产量在原料量的30%左右,为降低物资运输成本,厂址选定于提升井井口周边,在实际工作中可与井口的工业场地一并考虑。由于会受到赋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选矿厂与提升井井口的工业场地被限制在此矿区矿段间的一个较为狭长的地带。从整体上看,厂区倾向于东北向,南北方向上的长度为0.8km,东西方向上的宽度为0.4km。根据地形等实际条件,北侧是选矿厂区,南侧是工业场地,而工业场地的西侧是厂前区。现围绕该选矿厂实际情况,对其总平面布置优化与景观设计做如下分析。
2、总平面布置优化
2.1原始布置方案缺陷
(1)选矿厂的主要用地是在工业场地北端,这样能保证选矿厂与井下的矿石流向保持一致,有效缩短运输距离[1]。然而,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用地向东北侧倾斜,和场地之间留有一定角度,由主井中产出的矿石需经过转运站以后才可以正式进入到后续的中碎车间。此外,井塔楼虽然是选矿厂标志性建筑,但厂前区处于西南侧,场地与选矿厂的夹角严重影响了视觉美观。
(2)在工艺布置与地形条件制约下,厂区内未发现南北向的通道,仅存在环形的通行道路,车间无法进行及时的联系。
(3)选矿厂中存在很多皮带运输环节,平面布置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在这种生产条件下,用于投资和运输方面的费用也会显著增加。
(4)厂区内中碎和筛分车间以通廊的方式进行交错布置,占地面积在1.0hm2以上,不能满足节约用地方面的要求。
2.2优化布置方案
对于厂区的空间环境设计而言,总平面布置为重要基础。为创造和现代化更为适宜的良好空间环境,在初步设计过程中根据场地特征,在综合考虑自流的基础上,按照精细化设计理念,从各项设计细节入手实施深入剖析。首先,对和选矿厂直接相关的各项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对于井口的工业场地而言,其主要为井下工程提供服务与便利。由于地下采矿工作有一定复杂性,需要经过开采、运送与破碎之后提升到地表,采矿井口的实际位置决定了场地位置,而出车方向还与地标建筑布置有关,井口建筑位置也会因此得以确定[2]。在明确建筑位置的基础上,主厂区的总平面布置优化需要从生产工艺方面入手,处理之前提到的角度问题,调整选车车间内部,充分考虑井口位置、地形地势与厂区的外形,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二次调整厂房的布置类型,选矿厂和井口建筑的位置要保持一致,由主井产出的矿石经过皮带会运送至中碎车间,这样可直接省略皮带运输。此外,通过多方案对比,促使选矿工艺系统形成一个L型布置。主厂房南端设置为矿区控制中心可以为磨选主厂房提供服务,主要布设在西南侧、选矿综合楼布置在锅炉房北端。综合选矿厂井口运输方向与用地条件,通过对内外部布置的有效调整,对厂区的总体布局进行大幅优化。优化完成后的总布置很好的考虑了矿浆自流,只是个别产品筛分到粉矿仓由于地形要求,矿石要实施提升。
2.3竖向设计
对于厂区的竖向设计而言,通过有效的优化,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符合工艺流程方面的需求,井口的工业场地与选矿厂在总体上共分成3个台阶,核心附属设施布置充分考虑地形特点,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布置,降低用于建筑基础处理方面的成本,缩减土方量,缩短胶带和管线,并降低生产中的能量损失。此外,还要二次利用采矿弃石、弃土,对项目填方材料进行有效补充[3]。
2.4指标分析
该选矿厂的总平面布置在经过优化以后,厂区占地面积、建筑系数、道路与场地铺装面积、土石方量与绿化系数都出现明显变化。其中,厂区占地面积缩小1.57hm2,建筑系数提升1.77%,道路与场地铺装面积减小2010m2,土石方量减小2.22m2,绿化面积虽然保持不变,但由于占地面积减小,所以绿化系数提升0.72%。从以上数据上看,此次厂区总布置优化效果十分显著,为营造良好环境景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为后续的景观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3、景观设计
(1)办公区入口广场:在办公区的入口位置布置一个中心广场,将其作为办公区景观核心,打造良好的景观形象。广场借助植物等要素构成图案、庭院。另外,还要借助有效的设计方法确保景观可以在统一当中寻求一定变化,使用合理的园林手法打造雕塑和小品,以此对企业内涵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企业风貌。
(2)副入口广场:在厂区的副入口位置,将大体量建筑作为主要背景,采取简单且大气的方法将景观元素充分融入到厂区的建筑中,确保二者形成一体,同时辅以具有层次化特点的绿化格局,创造独特的副广场景观,体现企业形象与风貌。
(3)工业水体:厂区的南部设有一个储水池,容量为1600m2,中部设有三个直径为60m2的浓缩池,背部设有5个直径为29m2的澄清池,澄清池是整个水体景观的核心,在其周围还存在大面积绿地,配置有优美、茂盛的花草,为进一步烘托景观特性,还要在浓缩池等设施的周围种植草木,以此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4]。
(4)井塔:从整体上看,厂区的南侧设有3个井塔楼,其高度都在50m以上,相邻井塔楼之间相互呼应,组成一个系统的对景景观,彰显出现代化工业的强壮生命力。
4、结语
对于现代化选矿厂而言,其总平面布置与各大生产要素的实际布局和提升环境质量同样关键,二者的有效结合是现代化工业的核心体现。其中,优美的环境能引导人们的创造能力,使人和自然环境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现代化工业对应的环境设计主要指的是在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必须的良好景观。基于选矿厂的优化设计,通过对绿化与景观等重点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实现效益统一目标,为促进选矿厂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成,姚俊元,景巍.某大型磁铁矿选矿厂设计优化实践[J].现代矿业,2016,10(06):286-287.[2]陈伟.重丘地区净水厂总平面布置优化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11(07):304-307.[3]袁葆琨,邵全瑜.关于现代大型浮选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兼谈选矿厂设计的现代趋向[J].国外金属矿选矿,2016,10(11):11-14.[4]黄敬军,倪嘉曾,宋云飞等.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金属矿山,2010,12(11):147-150.
第二篇:景观设计初步论文
营人和之景,观世界之恒
———关于景观专业的思索
从学两年之久,起初对于景观建筑学并不得知,而来到这个专业学习也纯属意料之外。但是通过这个课程的数节介绍后,第一次了解到自己的专业。景观建筑学究竟是什么,我们专业的起源,发展和意义,让我有了柳暗花明之感,但同时内心又有一种遗憾,遗憾关于自己专业的了解来的有些晚。在景观设计初步这本书上已经做了很多有关专业上的讲解,相信无论哪一位同学仔细的钻研品读都会有所心得。然而,课堂和书本上的知识是老师可以授予的,但是人生中还是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个人的能力确是有限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所拥有的职业就决定了他的社会属性,学有所用才是其中真谛。我想通过这篇论文表达的是:在当今这种社会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学好自己的专业,又如何坚持自己的秉性用心去做一位合格的设计师。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一点一直是炎黄子孙所推崇的,这就是“人情化”。往往充满人情化的故事总是能打动人心。古有孔雀南飞,今有感动中国,这种人情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体现在生活当中,同样在我们的设计当中。其实在设计当中,设计的材料、做法、构造可以改变,但是“以人为本”的宗旨却从未改变。古人老子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成功的设计,并不在于它起初的造型完美,而是在于,无论它是在整体还是细微都做到动人心弦。但是反观我们现在做的设计,又有哪些是做到这些
呢?
先来看看我们的专业的前景,前不久,北京林业大学的资深教授李雄在全国风景园林学会论坛上介绍了有关这个学科的最新情况,展示了风景园林(景观)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最新进展。李雄用专业语言介绍说,风景园林(景观)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户外空间环境、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是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水系、植物、场地容积、视景、交通、构筑物和居所等因素在内的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
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近430余所大学广泛设置了风景园林专业。自1998年以来,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点和专业点增长迅速。本科专业点年平均增长约14%,硕士专业点年平均增长约19%,博士专业点年平均增长约28%。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175个风景园林类本科专业点、25个“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86个科学硕士点、30个科学博士点。
谈到风景园林(景观)学科的作用时,李教授指出,这个学科在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休闲娱乐游憩地、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以及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大地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等领域均有主导或重要的支撑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本科生在校人数在3.5万人左右;自1993年以来,开设本科专业点的普通高校的数量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6.5%,约每5年翻一番。
令人欣喜的是,2006年3月,教育部恢复了在1998年撤销的风景
园林本科专业。从此,风景园林的相关专业学生,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都供不应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方向)以及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报考人数与招生数比例达9:1;学生数量与用人单位需求比例达1:6。
尽管如此,我国风景园林一线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仅占约3.5%,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10甚至1/20。他强调,在我国,高层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差距依然较大。
李教授说,风景园林学是承担历史使命、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增设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他同时提到,风景园林学科跻身一级学科,有机遇也有挑战。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社会服务等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风景园林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这使得促进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快速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平台均已成熟。
从个人利益来看,一个对日后从业供不应求的专业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是相当不错的择业选择。而从社会发展来讲,一个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专业也定会如日中天。但是面对如此大好景象的专业局势,为什么我们总还是会有迷茫之感呢?
当代的大学生,无论学习的是建筑土木理工科也好,学习的是法律金融人文类别也好。往往在就读期间内心都会有一种压迫感,有一种不情愿。不得不承认,随着整个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的心态也不像曾经那样脚踏实地,安逸平和了,渐渐地出现的是浮躁、功利、拜金等等不
良的现象。而在这些不良心态的干扰下,我们的初衷产生了质变,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作业而作业,追求眼前的所在,而没有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意义何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觉得每天都在忙碌,奔波却又感觉一无所获。仔细想想,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社会下的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在十二年苦读之后选内心所向,为什么要来到远离自己家乡的大学学习?为的就是我们能学习我们真正自己内心最想要的东西,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执着一点点把不成形的梦想丰富实现,这就是我们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当然这过程中是漫长,迷茫而又艰辛的,会有人因为眼前的繁华景象而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会有人因为过程中的艰难阻碍而放弃了最初的梦想,最后人坚持初衷的,一直走下去的所剩无几,但是走到最后的人,却品尝到了其中最难得的属于成功的百种滋味。
“人生最可悲的不是物质贫穷,而是精神贫穷。”这是文学家高尔基的名言,不要被虚无和阻碍迷失了梦想,最后一无所求。每个人最初都还有一个美好而未成形的梦想,但是经历了梦想变成现实的漫长过程,面对种种现实种种社会的变迁,你是否还会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和想法去迎合现实。作为一个被社会寄予厚望的新一代设计师们,请时刻记得:顺应自己的心,洗净浮躁的魂,看清事情的本。让我们做到营人和之景,观世界之恒。
对于景观设计,这篇论文并不是终点,我们在学生时代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断丰富自己,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不断推进,我国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问题,是解决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快速进步,并实现持续化的发展,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优质服务。本文也就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经济行为的出现使的经济管理也随之而来,经济发展与管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进步。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经济管理手段也逐渐增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经济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转型。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概述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是企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经济管理现代化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也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使企业的资金运转率得到提升,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所谓经济管理现代化就是为了能够使社会经济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不断促进经济管理方式以及模式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变化发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实际需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经济管理也逐步朝着现代化、网络化以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体系是其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素,经济管理与现代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经济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管理思想和企业组织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组织。当前的经济管理思想认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思想,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思想,兼顾企业生产发展的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开始认识到企业的经济管理需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并满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管理活动需要与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等相适应,并不断完善管理组织。2.管理方式以及手段的现代化。企业开展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使经济指标能够归入到经济发展规律的活动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使得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方式逐渐得到更新,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能够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应高效实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等,科学、技术的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指挥与控制,使经济管理的时效性得到提升。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与这些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全面认识、综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经济管理专业化、民主化。企业效益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发挥到何种程度其实是受到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民主化决策影响的,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决策能够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能够对企业的各种意见、决策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国家民主政策作为依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作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明确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法律知识等,促进企业实现积极的发展与进步。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将企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放在重要位置,忽视经济管理的作用以及影响,这种做法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如果发生经济危机,企业的利润就会出现严重的下滑,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亏损现象严重,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阶段,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还存在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增加投资等方式创造经济效益,忽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长时间使用这种经济管理方式,企业无法与现代化的经济环境相融合,经济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地位,最终被淹没在其中。与此同时,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的组织方式也比较落后,这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中存在着交叉、重叠的问题,信息沟通不畅,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缺乏科学的依据,使得企业发展没有科学的决策作为支撑。同时,管理模式单一,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完善,对产品、市场以及工艺等重视不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此外,经济管理制度的形式化比较严重,企业分工不明确,工作效率低,管理组织缺乏较强的适应性。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也是影响经济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管理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努力与贡献,当前,人才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内容,企业如果没有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是很难实现持续的发展与进步。优秀的企业中都是要有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的,但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在经历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员工出现疲惫,出现了不思进取,工作缺乏积极性的现象,这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以及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
三、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要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遵照中国的实际国情,满足中国特色的发展需要,二就是要积极借鉴和参考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顺利实现。1.满足中国国情,凸显中国特色。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十分明显的特点,不同地区间的生产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就使得经济管理水平也存在不定差异,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到我国各种条件因素等的限制,经济发展以及管理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时,就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发展的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满足我国国情,并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模式。2.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长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我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与方法,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地借鉴和学习。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不能全部否定前人的经验,在学习和借鉴本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济管理经验和方式,实现本国与外国的有机结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和吸收,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顺利、高效实现。
四、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1.管理理念发生变化。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落后的管理理念逐步被淘汰,新的管理认识正在出现与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变化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经济管理理念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被放到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提高了对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应用到经济管理中,使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显现。2.人性化的管理思维。企业经济发展中,经济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过分注重速度和经济效益,忽视人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在生产工作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心理、生理的把握,并全面分析和研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以及民主化管理方式,管理者需要掌握沟通技巧,在与员工的沟通过程中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保证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民主化的管理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对传统经济发展中的缺陷进行弥补,使工作人员更好的投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3.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在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并以此进行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企业需要对经济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明确在新形势下,怎样明确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结构的优化,使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体系真正发挥出作用和效果。在企业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体系建设中,不仅要尊重政府部门的规定,还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二者的切合点,从而促进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水平以及效果的顺利实现。4.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呈现金字塔形状的,自上而下传达命令,管理职能作为权威的基础,管理原则也是保证权威的手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是管理与服从的关系,个人需要服从集体,下级要服从上级,这种组织结构中严重制约了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在企业管理中应注重员工的参与,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员工自我管理的网络组织,也就是要努力激发员工中能够自我控制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构上分散但是由于技术以及信息的原因又密切联系,反应速度能力快,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比较强的组织形式,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这种组织形式呈现出扁平状。5.注重团队协作。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团队协作所创造出的价值永远是巨大的,因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鼓励和支持团队协作,充分发挥管理者和实施者的优势作用,促进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发展目标。利用任务将团队凝聚在一起,并保证团队人员之间的平等,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任务中,贡献自己的知识与价值,使企业的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和意识的培养,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并能够促进其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6.将客户作为管理的核心。以往的经济管理中,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技术和生产者。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竞争的不断强化,经济管理应朝着客户为核心的形式转变。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消费者的需要成为市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形成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需要企业组织努力创造价值,最终实现其发展目的。在此过程中,企业以及组织之间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当前社会以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性增强,很难再有企业长生不衰的现象,这就使得消费者成为企业组织的核心内容,以消费者为导向,实现价值的创造。
五、结语
现阶段,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努力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认识和重视,明确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实际情况,改掉存在的问题,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积极、科学的手段和措施促进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袁杰.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湖南社会科学,2014,06:186-188.[2]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3]吕茜文,李永戈,周润青.基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101.[4]袁立蓉.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15:196.[5]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6]杨志学.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32-33.[7]秦东,刘富荣,王柳.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04:26+59.[8]王力伟.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0:59-60.[9]王静.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新趋势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249.
第四篇:中国现代化论文
对中国现代化的一点思考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中国现代化的阶段划分进行了描述及理论介绍,同时就笔者自己掌握的文献资料从探讨我国现代化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对我国现代化存在的不足与现状提出了一些观点与看法,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与构想。党的十七大提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这一主题的核心就是发展,现代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必经阶段。党的十六大也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加大对我国现代化的研究力度是当前的趋势与重点。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内涵,体制,理性,小政府、大社会,公民素养
一、定义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的涵义又是什么呢?笔者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及文献,找到了如下几种定义。第一种认为所谓中国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近代化;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还有的观点认为现代化(近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其过程就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及思想科学化、理性化。吴增基等人认为社会现代化是指一种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上述的定义有的是国内通行历史教科书的观点及一些主流公认的定义,比较具有权威性。笔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些笔者认为比较完整的关于现代化的解释。
“首先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它有四层含义。第一、社会现代化是社会领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它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转型,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根本转变,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二、社会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18到21世纪的400年里面,世界社会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22世纪还有新的发展。第三、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国际竞赛,它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追赶达到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内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第四、社会现代化有国际、国内,相对和绝对两层概念。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因为社会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人认为所谓的社会就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一个大概念,无所不包,而我们研究的社会特指社会领域,是小社会,它包括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12个分领域。在国家现代化里面,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都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没有经济现代化,没有社会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同时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而社会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社会现代化、人的全面现代化是我们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提高全民族、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
笔者认为这一阐释更加具体与全面,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解释。
二、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关于现代化的内容,吴增基等人认为现代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组织功能的现代化、社会生活空间城市化、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发达等。吴增基等人的观点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所以其关于现代化的定义非常具体与全面且注重社会性,而官方历史教科书的解释则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及思想科学化、理性化,即工业、农业、国防及科学的现代化。既然现代化的内涵如此丰富,那发展现代化的具体意义体现在哪里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最大的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承担着多重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必然战略。
三、中国现代化的阶段与进程
反思中国的现代化,最早可以推论到洋务运动时期。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现代化共经历过起步阶段(1840-1895)、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划分是从现代化发展程度与速度上来区分的。如王思斌等认为,参照罗荣渠等人的分析,中国的现代化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即从洋务运动经维新变法到立宪运动,大约半个世纪;第二个阶段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革命;第三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9年改革开放;第四阶段是从1979年迄今。这一观点比较成熟,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及官方的认可。
四、中国现代化的现状及反思
从上述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定义及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化的核心是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等等。发展是一个褒义词,代表着文明与进步。我们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大大扩大了发展的内涵。
当今,研究中国现代化已成为很多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而这一研究又由于得到国家的极高的关注度,因而现在关于现代化的研究观点、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可谓硕果累累。可以说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我们已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理论非常成熟。可是,反思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很多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西方国家都没有遇到的问题在我国不断涌现,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现代化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的现代化程度到底有多高,以下是摘自网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国社会距离现代化有多远?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对大量数据、图表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中国等61个国家仍然属于社会欠发达国家。根据城市化、平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等指标计算的社会水平综合年代差,2001年中国与英国、美国、德国、瑞典和法国5国的差距超过80年。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差距略小于经济现代化。研究者发现,根据人均GDP、农业劳动力比重等指标计算的经济水平综合年代差,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差距超过100年。
2003年中国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为73分,排世界109个国家的第57位;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为28分,排名第59位;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为25分,排名第60位。中国社会水平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非常明显。
“2003年的中国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大约为城市化的中期。中国社会现代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说。
在反映社会现代化水平的90个指标中,中国有人口增长率、死亡率、抚养比、小学入学率、青年识字率、失业率等8个指标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当,平均预期寿命等17个指标与世界中等水平大体相当,其他指标的国际差距较大。在过去50年里,多数时期中国社会现代化快于经济现代化。
专家预计,按照1980年至2003年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测算,中国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大约需要15年。
研究同时发现,2003年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排名世界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挪威、瑞典、美国、丹麦、英国、芬兰、日本、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根据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分组,挪威等20个国家属于社会发达国家,西班牙等33个国家属于社会中等发达国家,泰国等17个国家属于社会初等发达国家。
从以上的报告中我们可以对比其他的亚洲国家,我国当今的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实际上,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在学者们的论文著作与研究里都发现过也提到过,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因而不可避免地走了很多本可避免的弯路,当然这另一方面也和学者们的研究偏于理论化,注重于解释及描述对比性研究,很少提出比较有效的针对措施或解决方案及建议有关。其次,国家大的政策上对于经济现代化的片面关注导致了其他方面现代化发展的失调,结果又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整体的健康发展。第三,笔者认为中国的体制改革没有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体制上的缺陷导致效率的极度低下,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社会不公与社会矛盾的加剧等众多的社会问题。如果体制改革不实行,不进行体制现代化,现代化的速度与质量将会大打折扣。第四,笔者认为我国现代化的关键还是人的现代化,可是我国的公民素质、创新能力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GDP的不断增高而相应地提高。只有国人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所需的素质,形成一种理性的社会风气与氛围,改变传统文化中的以人情关系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及思维习性,如此方能从根本上向社会的现代化迈进。
五、感悟与思考
在这里笔者就自己对于中国当前现代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几个角度作出了一些反思与思考。
1、学者的研究偏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转变成生产力和实施的规划的比率较低。
关于学者们的研究不被关注的问题,这一点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较少,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但笔者结合日常的观察及自己的思考认为,这一点除了政府机构应加强反思以外,还有就是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使自己的研究更加贴近地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且要注意与政府机构等互相配合,为政府的规划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及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相关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的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及程度较低,笔者认为这一点值得政府及我们学者的深入思考。
2、政府的大政方针及规划的偏向性过大,导致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
笔者认为政府这些年的发展规划过分偏向于经济的发展,即对于经济指标、GDP等数字的追求,而忽视了社会、民生、公共福利、公共事业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国家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时就提出了六个统筹的思想——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可见这一问题近几年也逐渐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但是,地方政府的发展观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善,从近几年各地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于地区发展存在的巨大误解对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恶化。改变地方各级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及地区不科学的发展模式就显得很重要了,这方面的尝试就需要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调查,在掌握了充分的地区实际资料后通过科学分析摸索出适合地方发展的能使社会得到整体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这一点需要我们政府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政府改变以往的观念,加深对于科学发展观、对现代化、对长远规划及地区规划的理解,而不再是以往的拍脑袋决策,正如毛主席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当地的各种实际情况调查了解清楚后,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及制定科学的规划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加快地区现代化进程。
3、体制的滞后制约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笔者认为体制上的改革没有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反过来又严重阻碍了整体的发展。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发挥依赖于部分功能的发挥,但整体的功能并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部分的构成结构对于整体功能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实行城乡两元发展模式,通过把农村变为原料供应地和“剥削”农村形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来发展城市与工业化。而当前我们已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建设,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市场经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其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及我国因此取得巨大成就已有目共睹,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最大的一点就是体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及观念的深入人心,还需要相关配套设施的提供。因而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正常进行,体制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尽管我国在体制改革上亦有所进步,但是由于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太多甚至关系到国本,因而国家的体制改革这一动作就比较保守与滞后了。然而,近几年的社会现状昭示了实行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人民群众对于这一点的呼唤与要求的呼声不断高涨。
为什么当前社会充斥着对富人的仇恨或憎恨,人们对于商人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几千年前的“无商不奸”的状态?很多人认为这是由改革开放时领导人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福”的政策及政府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的中国当前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的。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尽管有这方面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尽管香港的经济很发达,但是其社会贫富悬殊也是相当大的,但为什么就很少听说香港有仇富的现象或极端事情发生呢?这时因为在香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大家在社会上生存时是站在基本相同的起跑线上,只要你勤奋努力有能力你就可以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而我们的社会则不是如此,很多人富起来不是靠努力而是靠投机靠关系靠手中的公权或权钱权色交易,因而导致了人们及社会舆论对于富人的这一看法与观点。我们且不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一言以蔽之:体制的弊端!
政治体制的改革,法律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医疗的改革,政府机构的改革,监督体制的改革等等,对体制的改革已成为了共识,这一点就需要国家领导人尤其是中央政府能否有这样的魄力与能力,大刀阔斧又小心翼翼地进行体制改革,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改革的顺利实现。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可以向清末洋务派的领袖李鸿章学习,尽管其行为本质是在旨在维护封建统治和官僚阶级利益,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洋务运动着实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李鸿章作为汉官,掌握了满清朝廷的诸多大权,虽不是权倾朝野可也是国家的支柱大臣,他搞洋务运动办海军办近代企业修铁路建轮船招商局等等对内需要运用各种手腕来平衡慈禧太后、顽固派大臣、满清贵族、洋务派的利益关系及面对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对外则要与各虎视眈眈中国企图瓜分中国的列强周旋,结果硬是在有着几千年封建统治传统与深受保守势力与思想控制的中国开展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较大规模的实务运动,从而开始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且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洋务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起点,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的。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若干特征,使古老的中国终于向开放和现代化迈进了一步。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阶梯。”虽然最后这一运动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但是这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笔者因此认为,中央政府应在加强自己的权威的同时,可以效仿李鸿章的政治手腕,充分利用各种利益集团及势力间的矛盾及舆论的支持来推动体制改革的进行。
4、理性思维的缺乏与理性社会的未形成,公民素养偏低等制约了现代化的深层次发展。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现代化的关键还是人的现代化,然而我国公民基本素养的水平这么多年却没有多少显著提高。公民现代素养的高低,对于社会的整体现代化起着理念与价值观指导的作用。当人们开始理性地思
考身边的人和事及用理性思维来判断或从事自己的工作及理性地看待社会时,很多社会问题将会避免,社会的凝聚力与整合程度也会增强,这样方能高效地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当前我们提倡的主流基本价值观并没有真正被理解与接纳,人民大众需要重塑自己的价值观。然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受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或理性的现代社会。人们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熟人社会关系社会而非在认识到自己状况的原因后寻求该对此事负责的政府机构或相关的社会组织求助;人们犯错误或犯事后想到的不是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或使危害降到最小,而是思考怎样去逃避责任是否能通过熟人社会关系社会寻找特权庇护等等。
当然这一定程度上和我们的法制不健全及市民社会不发达有很大原因。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应负较大的责任。当前政府在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然而也一样缺乏落实,政府对于人民的控制已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政府组织的内在缺陷无法兼顾很多区域,因而在控制人民的同时却没有为人民的生活提供相应的福利与帮助及各项权利的实现,结果引发众多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本该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自治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等直接成为了政府控制人民维稳的一级行政机构。
大社会的服务较之于政府更为全面,具有公民互助性质与自愿性,更容易使人们增强归属感与尊严感,同时也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市民社会的形成能为公民提供较好的利益诉讼途径与增强抗风险性,同时亦能促进公民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互助意识等现代化素养的培养与形成,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理性化与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保障作为弱势个体的公民权利的实现。
笔者认为建设一个理性的现代社会的主要途径有:
一、教育,即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权利意识,这是核心;
二、政府要践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配套体制,推动市民社会的建设,即鼓励各种自愿互助或维权等形式或性质的公民组织的成立与建设,通过完善各种民间组织从而替代政府的社会功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在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指导同时需要学者们的积极研究与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在实现公民现代化的基础上,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现代化。
六、小结
当前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不可胜数,这一研究题目涵盖的范围也是相当的广,而且也会随着世界及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而不断变化。同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在这里只是就自己所掌握的一点资料与情况对我国现代化从很宽泛的角度作出的一点看法与思考,很不成熟同时也可能存在很多错误,望各位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 吴增基,吴鹏森.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 作者不详,洋务运动与中国现代化.《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3期.
第五篇:教育现代化论文
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二○○七年十月八日
昆山市周市中心校位于素有昆山市后花园之称的周市镇。学校创建于公元1907年,1996年易地新建。学校占地29783M2,建筑面积4544.9M2,现有15个教学班。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教育常规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转变教育观念,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努力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和管理水平,坚持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2005年创建成“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管理水平渐上台阶,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昆山市文明单位”、“昆山市德育先进学校”、“昆山市优秀教科室”、“昆山市优秀教导处”、“昆山市达标家长学校”、“昆山市先进基层工会”、“苏州市小学自然实验室标准合格学校”、“苏州市贯彻两个条例合格学校”、“昆山市优秀卫生室”、“江苏省绿化标准单位”、“昆山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我校始终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教育现代化统领全局,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校园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1.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
昆山市周市小学于1996年搬入新校址,目前已基本完成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原校园占地面积19676M2,生均29.2M2;校舍建筑面积4544.9M2,生均6.21M2。今年又征地10107M2,在建综合实验楼3100平方米校园面积、校舍面积、运动场、各类设施均达到或超过省现代化教育《标准》。学校绿化覆盖率达省标,校园环境清新优美,学校有比较齐全的校园管理符合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措施扎实,校园管理有成效。
2.净化校园,重视学校卫生工作。
学校有卫生室,配齐了必要的卫生设备,配备了一名兼职保健人员。根据学校卫生工作计划,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建好学生健康卡。学校制订了常见病、传染病防治计划,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卫生制度,认真填写好学校卫生档案,学生近视率、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学校有保洁专管人员,制订了卫生保洁管理制度。重视卫生教育,建立了卫生包干、检查、评比制度,具体落实到各班卫生检查员及各班主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内清洁、无杂草,墙壁无污迹,门窗无尘埃,地面无纸屑、烟蒂。厕所流水冲刷,每天有专人打扫,做到清洁卫生,无臭味。
3.绿化校园,建设优美育人环境。
学校绿化面积6881M2,绿化率达35%,生均绿化面积为9.4M2,达到江苏省绿化标准,校园内花草树木将校园装点得清新美丽。学校有《绿化管理制度》,学生能自觉爱护花草树木,整个校园四季常青常绿,景色怡人,为师生营造优美的教育环境。
4.文化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环境布置朴实美观,内容丰富,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处景点都能感染人。校门口的灯箱上,展示我们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等,走廊墙壁上悬挂名人名言、警句,张贴着宣传标语,绿化区内设立标语牌,教室内班级学习园地、雏鹰展翅定期更新,校园宣传画廊定期更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学生于无声处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改善硬件,力求设施设备现代化。
学校重视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教师的办公条件,更新了学生课桌椅和教师办公设施,教师办公室也全部安装了电话。目前,学校接入光纤宽带,建成班班通校园网,拥有微机室、多功能教室、语音室、自然实验室、仪器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少先队队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配置电脑76台;图书16000册,生均图书22册。
学校建成200M的环形跑道、篮排球场,各类教育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图书按省《标准》Ⅱ配备,重视加强器材管理,充分利用并发挥其功效,同时做好各室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6.后勤保障,倡导优质服务意识。
学校重视对食堂的管理,食堂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加强对后勤服务人员的管理,倡导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总务处定期对食堂进行考核评估,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做到无任何责任事故,师生满意。
学校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把好食品采购、验收关。制订了采购、验收、用膳等相关制度。师生用膳做到有序、安静、文明。
7.校园安保,确保实现平安校园环境。
学校健全了安全保卫方面的组织,制订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安全保卫人员齐全,并配备红外监控设备,学校消防设施齐全,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生安全,实现平安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教师管理,提高师资素质。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制订好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计划,安排好每月的政治学习内容,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开展政治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学校有明确的师德督查考核细则,致力营造团结向上、务实创新的工作氛围。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无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2.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着力创建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制定了转化后进生的工作计划,能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能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各班建立了帮教后进生的档案资料,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任课教师能通过谈心、家校联系等多种形式,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3.遵章守纪,努力提高教师的表率作用。
依据《学校章程》,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教职工出勤、工作量和精神文明列入月考核内容。教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认真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和会议。
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教师在校一日常规,要求教师“爱生、敬业、开拓、创新”,并每月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衣着得体,仪态端庄,在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谈吐文明,为人师表。
4.明确职责,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机构设置合理,班子配备年轻化。学校有团结民主,开拓创新、业务全面、凝聚力强、治校有方的领导班子。学校各职能部门有完善的岗位职责,岗位分工明确,并能遵照
执行。同时,各职能部门能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通力协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学校有明确的教风,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工作做到“六认真”,教职员工岗位责任明确,同事之间团结和睦,充分发挥了整体效益。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7.8%。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73.3%。中高级职称人数占58%。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现有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名,昆山市教学能手3名,昆山市教坛新秀5名。多名青年教师在市会教中获一、二、三等奖。
5.加强进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和业务进修,内容明确,措施扎实,并作为考核项目列入教师考核。全体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青年教师均能通过职称计算机和职称英语的考核,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73
.3%,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切实提高教学基本功。
学校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大部分教师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上课,并能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
6.民主管理,形成健全有效监督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代会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实行了校长负责、党支部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做到校务公开,监督机制健全。
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有《内部体制改革方案》,每月从精神文明、出勤、工作量、班主任工作四个方面对教职员工进行考核,并有配套的考核办法,有考核及奖金发放意见,实施效果良好。
三、强化德育工作,优化学生管理。
1.德育为首,各学科教育重视德育渗学校认真实施小学德育大纲和《少先队教育纲要》,制订好实施纲要的规划和德育工作计划,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学校有明确的学风,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根据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好少先队大队委竞选工作,办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等活动,有具体要求,有措施,有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教职员工有明确的德育责任区,各科教学均能渗透德育。学校有昆山市德育“十一五”立项课题,制定了实施省《小学生素质基本要求》的细则,加强教育,持之以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活动丰富,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学校制定了学生开展劳动、科技、实践活动等计划,活动做到目标、组织、内容、器材和指导老师五落实。能经常性进行各类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书刊、歌曲、录像等影响。
3.社区共建,动员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成立了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制定了社区教育计划,聘请校外辅导员经常性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实行家访日制度,班主任、任课教师能经常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老师认真做好家访记录,家校合力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强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认真执行《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达标锻炼及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测试,学生达标率为98%以上。认真上好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定期开展广播操比赛,学生做操队伍整齐、精神饱满、动作规范。学校成立了学生田径队、男子篮球队,训练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积极参加昆山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于每年秋季举行学生田径运动会,平时注重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5.注重安全,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开展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提出了学生骑车、行走、用餐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了校园安全制度,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多年来无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四、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科学制订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拟定了近、中期的办学目标。学校有明确的校风建设要求,并能认真实施,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规定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安排好作息时间,上好每一堂课。学校认真落实《昆山市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各科教学能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教学和考核。教导处有检查、落实和指导措施,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关于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优良率达90%以上。
2.强化素质教育,培育特色教学。
学校制订了教学“六认真”工作要求,明确了钻研教材、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批改等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导处有检查有落实,有指导有措施,教师课堂教学优良率达90%以上。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课程设置的执行、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在校活动总量、作业时间和考试次数都有具体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下午第三节课后组织兴趣小组活动。
学校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围绕素质教育这一中心,以科学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手;学校的航模队多年获奖,创新大赛、七巧板大赛均获佳绩,新开设的机器人项目,在省比赛中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苏州市二、三等奖各1人,初现了科学教学的特色。
3.加强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学校现有苏州市级立项课题,课题组认真制订实验方案,及时开题,并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教师人人参与子课题研究,总结科研成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活动,一批教师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市、省、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或参加各级论文评比获奖。
各教研组有计划开展教科研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磨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论文评比等活动,举行精品课展示和各类竞赛研讨活动,开展校际联谊教研活动,坚持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规范学籍管理,全面落实学校认真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试行)》的要求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全力做好贫困学生、病残学生的入学工作,努力吸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就读,学生学习档案齐全,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
五、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
1.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总务处制定了后勤岗位的职责规范,教育后勤人员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努力提供优质服务,所有后勤人员能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尽心尽职,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服务,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2.严肃纪律,规范收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学校切实按照上级规定向学生收费。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课本费簿册费实行多退少不补。
学校做到有计划地合理使用经费,实行校务公开,并能严格遵守财务审批审核制度,按章管好财物,执行物品保管、领用、赔偿制度。
3.妥善管理,责任到人,用好管理好学校财产。
学校制订了教学资料、用品使用责任制。校产能分类造册,档案完备,教学用品使用保护的责任落实到部门、个人。易耗用品及时添置,保证教学需要。
学校制订校产检查维修的规定,总务处、教技室定期对校产进行检查、评估,发现损坏及时修理,各类教学设备完全完好,师生都有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六、加强资料管理,发挥服务作用。
学校建立了教师业务、学校基本设备、文书等各类档案,教育教学资料由教导处负责归档,教学科研资料由教科室负责归档,德育方面资料由德育处负责归档,校产档案由总务处负责归档,文书资料由人秘负责归档。学校建立了档案室,规章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学校注重收集教育教学资料,定期进行分析研究,评估教育教学质量情况,根据反馈信息,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教学中的效能。
综上所述,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