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历史与现代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与现代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代码:012130200
1二、英文名:The Study of Modernization in Global History
三、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四、先修课: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五、学分:1分
六、学时:30学时
七:课程概述:
现代化研究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大课题。本课程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将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并以此进行整体研究。通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可以加强对现代化的总体认识。本课程介绍了现代化研究的起源、西方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学说,尤其是中国历史学者的理论观点,以此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从而掌握现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提高世界历史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并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八:教学目的:
开拓现代化的历史研究领域,深化现代化的历史内涵,提高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水平,适应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各国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因此,在教学中要宏扬爱国主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肩负起历史与社会责任。
九:教学方法: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知识结构,完成本课程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为主,避免教师“一言堂”,形成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掌握必要的教学研究技能。
3、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术动态,让学生处于学习与研究的前沿,激发研究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十: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现代化:全球发展新思维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对现代化研究的的整体认识,明确相关概念,具有历史学科的独特思维。教学重点:现代化内涵
教学难点:现代化与近代化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研究起源
战后世界变化西方现代化研究起源
二、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现代化与近代化现代化内涵
三、现代性与现代化
现代性的基本理念:理性与个人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工业革命与市场化现代化关键:政治民主与法制化现代化完成:社会理性化和世俗化
第二章 西方现代化理论流派
(4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西方现代化理论,提高分析批判能力
教学重点:当代理论流派及观点
教学难点:新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
一、原生现代化理论(20世纪前)
托克维尔马克斯·韦伯桑巴特
二、当代理论派
帕桑斯与美国现代化理论多斯桑托斯与依付理论
三、社会发展理论流派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理论亨廷顿:文明冲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理论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掌握中国特色的理论学说,并有所提高。教学重点:马克思的观点与修正观、中国历史学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
教学难点:一元多线发展观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与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的现代产生方式变化动力非西方化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列宁的探索与斯大林的失败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观
左翼流派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沃伦斯坦:世界体系伊万斯:依付理论罗布代尔:新资本主义论
四、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罗荣渠)
单线与多线发展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生产力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英国现代化模式——原生型、革命与改革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英国原生型模式的历史进程,革命与改革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工业文明。教学重点:英国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难点:农业革命的作用,英国文化的妥协精神。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传统:自由与议会 革命: 权力转移君主立宪制:新的政治原则议会改革与福利国
家:走向民主
二、现代化腾飞——工业革命
动力工业革命成果世界工厂农业革命的作用
三、英国现代化的完成——文化革命
清教革命政治学说自由主义绅士文化
第五章法国现代化模式——激进型、民主革命启动现代化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革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对自由民主有正确的理解与评价。教学重点:法国革命、人权与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
教学难点:革命与现代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法国传统
商业资本主义专制国家等级社会
二、激进型的政治突破——法国革命
法国革命的概述革命启动现代化民主革命制度建设的失落农民的作用
三、波澜不惊的经济——法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发展阶段经济变革的特点:渐进式。二元结构:传统与现代共存。非经济影响:政治与外在因素。意识形态:接受与对抗(法英经济关系)
四、思想文化——革命性变革
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民主自由博爱走向共和
第六章德国现代化模式——防卫性现代化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正确认识民族国家的作用,权力集团的影响。德国经济成功与民主失败。教学重点:国家统一与政治的失败,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教学难点:现代化主导因素。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前的状况
政治分裂普鲁士现代化的阻力
二、政治现代化启动:国家统一与政治失败
法国革命的冲击民族主义普鲁士改革1848年革命中的选择宪法冲突国家统一与1871年宪法政治失败
三、走向工业经济
关税同盟统一后的经济发展赶超性发展
四、现代化主导因素
外来力量的冲击防卫性(军事经济与军国主义)国家干预国家至上思想
第七章美国现代化模式——拓荒式现代化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美国现代化道路,对美国民主国家的正确认识。理解美国扩张的文化因素。
教学重点:联邦制国家,城市化、天定命运学说
教学难点:天定命运学说
教学内容
一、殖民地开拓
殖民地时期西进年代现代化基础
二、政治现代化——联邦制国家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走向民主国家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道路美国市场经济特点城市化
四、靖教文化与天定命运学说
清教文化天定命运扩张精神(走向世界)
第八章日本现代化道路——防卫型、赶超型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分析日本的特殊性、正确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现代化不是完全的西化。教学重点:幕蕃统治革命与改革二元经济与文化。
教学难点:日本封建制的特点、传统文化与文明开化。
教学内容
一、幕蕃统治(封建制特点)
德川幕府权力分裂锁国的特色
二、脱亚入欧——革命与改革
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大日本宪法多元精英政治体制三、二元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双重作用:原始积累与国家工厂国有与私有传统与现代依附与被依附(对列强与亚洲国家的二元性经济)自由与垄断开放与保护四、二元思想:传统文化与文明开化
菊花与刀的传统文明开化传统与现代:二元思想的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军国主义
第九章第三世界现代化历程(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对第三世界现代化道路有总体认识,了解非经济因素特别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模式的新动向
教学重点:国家的作用、拉丁美洲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权威政治与经济增长
教学内容
一、启动的历史条件
第三世界传统结构外部环境人口背景文化背景启运的外部条件第三世界
进入现代化的特点
二、国家在变革中的正面与负面作用
民族独立国家与主权权威政治与经济增长民族主义与工业化战略过度干预与官僚腐败
三、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类型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动态发展战略
三、拉丁美洲现代化
进入世界体系依附经济考迪略主义权威主义民众主义拉美问题:新出路继续依附。
第十章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3学时,讨论2学时,共5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以世界眼光分析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从反帝反封“两个过程的理论分析走向多种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认识,从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对中国启蒙运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中国文化在现代化中的重建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艰难变革、转型时期的文化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学内容
一、艰难变革
鸦片战争的悲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共和时期的趋势与挫折
二、转型时期的文化
图强中体西用西化启蒙运动的反思
三、社会力量的分化与整合统治派改革派新权威主义
四、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
十二、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要教材: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年
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教学参考书:
L.S.Stavrianos: The World since 1500—A Global HistoryPrentice-Hall 1971
Cardoso,E.H.and Faletto.E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Richard Rosecrance: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Basic Books 1986
Richard Mackenney:The city—state 1500—1700Macmilan 1989
Giddens,Anthony: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 Polity 1990
Giddens,Anthony,Beck:RefexiveModermization: Politics, 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Mary Beth Norton:A People and a Nation—A History of the Unitde States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8
Dennis L.Dresang and James.Gosling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n States and CommunitiesAllyn and Bacon 1999
John T.Rourk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world stageMcGraw-Hill/Dushkin 2001
Mark Kishlansky and Patrick Geary:Civlization in the West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Inc 2001
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现代化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6年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7年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3年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塞格雷拉主编《全球化与世界体系》(汉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
罗荣渠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崛起: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觉非:《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的启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张宝宇:《巴西现代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林被甸:《拉丁美洲国家的早期工业化》,《现代化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变迁》,学林出版社,2003年
厉以林:《资本主义兴起》,商务印书馆,2003年
执笔人:李方正2005年2月
审定人:邓晓2005年4月
院负责人:冀伯祥2005年4月
第二篇:物权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物权法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李仁玉)
本课程参考资料:
一、法律法规
1.外国法律:
1、《法国民法典》;
2、《德国民法典》;
3、《意大利民法典》;
4、《俄罗斯民法典》;
5、《韩国民法典》(1968)
2.中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大陆:
1、《物权法》;
2、《物业服务合同解释》;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解释》;
4、《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规定》;
5、《民法通则》;
6、《合同法》;
7、《婚姻法》;
8、《婚姻法司法解释》(一、二、三);
9、《农村土地承包法》;
10、《土地管理法》;
11、《房地产管理法》 台湾地区:《民法》
二、著作
1、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
4、郑玉波:《民法物权》,台湾三民书局1977年版
5、梁慧星:《物权法立法理由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王利明:《物权法立法理由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9、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崔建远:《准物权研究》(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2年
11、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修订5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
13、王利明:《物权法研究》(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14、尹田:《物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三、期刊
《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学杂志》。
授课方式
以法条为中心,根据法条提出问题,要求课下认真准备,课上积极讨论。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查阅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要求手写完成)
1.评自然资源(矿藏、水流、海域、风能、太阳能、野生动植物等)为国家所有的正当性,字数不少于3000字;
2.采用问题式或评论式的形式,运用法学方法(历史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适用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分析《物权法》第108条,字数不少于3000字;
3.物权法学习心得,字数不少于3000字。
考试方式及题型
考试为书面闭卷考试,题型为法条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
第一讲绪论(本讲计4小时)
一、物权法的理论思考
(一)新与旧
(二)公与私
(三)自由与秩序
(四)效率与安全
(五)利己与利他
二、物权法原则
三、物权公示原则四、一物一权原则
五、物权特定化原则
六、物权与债权区分原则
第二讲 物权法总论(本讲计8小时)
1、不动产登记的模式有哪些?
2、不动产登记在我国如何设计,由谁负责?其利弊如何?
3、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如何定性比较适合我国?
4、不动产登记错误责任机制如何设计?
5、预告登记意义是什么
6、预告登记的效力是否适用于预告登记之前已经存在的抵押权?
7、预告登记与2002年最高法的批复关系如何?
8、比较《物权法》第15条和第23条的关系?
9、交付的物权法效力和合同法上效力区别如何?
10、《物权法》第24条:善意第三人指谁?(限于物权人还是包括债权人)
11、《物权法》第24条与第106条的关系?
12、第24条与合同法司法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关特殊动产转让的关系?
13、第25条:“依法占有”是何含义?
14、第26条:“指示交付”适用范围?
15、指示之后未经受让人同意撤销该指示,重新进行指示,占有人依照后一指示履行对前一受让人责任如何?
16、第27条:“占有改定”适用范围?
17、占有改定与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区别如何?
第三讲 所有权制度研究(本讲计8小时)
1、《物权法》第28条的合理性评判?
2、对第29条的理解
3、第30条的意义
第32条到第38条:
4、物权请求权和债权请求权在物权保护上的关系?
5、返还原物请求权即物权的追及效力的适用限制?、6、所有权的权能为什么是4个?对其进行评判?
7、物权法第41条的意义
8、《物权法》第50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意义
9、第52条:基础设施归国家所有的意义
10、第55条的意义
11、第60条的意义
12、第66条的意义
13、第70条:为什么叫“业主”而非“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业主”内涵指什么?
14、第71条:业主专有部分权利,其行使受哪些限制?
15、第72条:业主区分所有权的共有权性质如何?权利主体是谁?
共有权与商业经营权如何区别?共有权的权利客体是什么?
75条——82条
16、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的管理权来源于哪里?理论基础是什么?
17、管理权主体是谁?性质如何?
18、业主委员会应否成为民事主体和诉讼主体?
19、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关系如何?
20、第83条规定的意义
21、第83条与第七章相邻关系的区别在哪里?
第93条到105条
22、共有与所有、总有制度的区别?
23、在按份共有情况下共有人的行为效力如何?共有人的权利有哪些且如何行使?
24、共有物产生的费用、债务如何承担?
25、合伙共有的性质是什么?其与传统的共有有何区别?
26、共同共有制度意义何在?共同共有有哪些类型?共同共有人的权利、行为、义务、责任承担有何规则?
27、夫妻共同共有的意义?基础是什么?
28、遗产分割之前的共同共有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讲 所有权取得特别方式研究(本讲计8小时)
第106条
1、善意取得的的标准认定?
2、以合理价格转让如何理解?
3、观念交付善意取得的认定和限制?
4、特殊动产善意取得的要求?
5、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
6、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的关系
7、其他物权善意取得的认定
第107条:
8、我们国家遗失物可以追回,如何区分孳息和使用收益?各自规则如何?
9、如何区分必要费用和有益费用?各自规则如何?
10、向第三人追回,受让人指谁?规则有何区别?
11、两年的法律性质?阻断了物权追及效力,依据是什么?
12、通过公开场所购买遗失物、支付费用,我国为何不确定这种情况下的善意取得?依
据是什么?
13、遗失物要求追回,受损害要求损害赔偿,如何区分不当得利之债和侵权行为之债?第108条:
14、108条的意义是什么?
15、为什么规定是消灭?是不是仅限于善意取得?传来取得适不适用?只针对所有权?
包不包括其他物权?
第113条:
16、6个月的法律性质?
17、区分主从物的物权法、债权法意义?如何区分?
第五讲 抵押权制度研究(本讲计4小时)
1、抵押权制度设置的意义?其与质权、留置权、所有权保留的、信托等担保方式的比较?
2、我国物权法在担保物的种类设计上,与外国法相比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3、特殊动产抵押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该善意第三人是否包含债权人?理论依据何在?
4、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有何意义?房地一体与房地分离在我国立法体系中有何体现?
5、抵押权是否使用善意取得?其依据何在?意义何在?
6、浮动抵押确定的意义?浮动抵押的渊源及其在我国制度设计中的区别?
7、财团抵押与浮动抵押的区别?我国应否设立财团抵押制度?
8、最高额抵押制度设立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物权法》204条的规定?
9、动产让与制度在我国有无确立的意义?
10、抵押合同、质押合同是属于物权合同还是属于债权合同?其区分意义何在?
第三篇: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世界近代史
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 72
讲课学时: 64
讨论学时: 4
习题学时: 4
学分: 4
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课程简介
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
第一章 16世纪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中国和日本
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第二章 17世纪到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国家
第三节 欧洲启蒙运动
第四节 17到18世纪中叶的东方诸国
第五节 西欧列强的海外扩张及其后果
教学重点:第一,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法国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封建专制制度;第三,明末清初的中国、日本;第四,西欧殖民扩张的两重性。教学难点:分析东西方社会差距形成的原因。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两大内容:一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即革命的“前夜",西方国家处于上升曲线;二是东方及欧洲以外地区国家的衰落,即下降曲线。掌握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增强奋发图强和爱国意识。达到既知“西”又知“中”之目的。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76——1849)
第一节 美国革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分析比较美国、法国、拉美和欧洲革命的共同特点及不同之处,总结出各个革命的性质、特点、成果和局限性。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了解并分析比较美、法、拉美、欧洲革命的特点及异同,总结各个革命的性质、特点、成果和局限性;达到深入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目的。
第四章 工业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节 工业革命的扩散及其影响
第三节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重点: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二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教学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在西欧北美主要国家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了解和认识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增长历史哲学意识;使学生达到全面认识历史发展动因的目的。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节 欧美的民族民主运动、改革运动
第二节 自由主义思潮
第三节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节资本主义入侵下的亚非拉诸国
教学重点:一是德国统一运动、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二是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难点:学术界尚未定论的重大问题,应向学生解释清楚。尽量利用最新科研成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全球大发展时期;掌握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增强世界一体化
意识。
第六章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的整体化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第二节1 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欧洲的殖民帝国和亚非拉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第四节 世界的整体化
教学重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整体世界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垄断的评价。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的原因;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力争达到对资本主义有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 倒幕运动 启蒙运动 拿破仑 俾斯麦 克伦威尔 林肯 萨拉托加战役 克里米亚战争 三十年战争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常识》 《门罗宣言》 明治维新 列宁主义 修正主义 开明专制 西进运动
简答题:
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有哪些?(4分)
2、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是什么?(4分)
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5分)
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分)
5、巴黎公社实行的革命措施是什么?(5分)
6、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是什么?(5分)
7、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的变化有哪些?(5分)
9、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5分)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性资本主义市场的特点是什么?(5分)列举题(15分)
1、列举德意志统-过程中三次王朝战争的时间及名称(3分)
2、列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艺术家及作品(6分)
3、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及其代表人物(6分)
4、意大利统-的三次王朝战争(3分)
5、帝国主义的特征(5分)
6、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5分)
思考讨论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5分)
2、试比较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15分)
3、试比较俄日两国废除封建制,走向资本主义的异同(15分)
4、论述英国在近代史前期成为世界最强大帝国的原因,而它在近代后期衰落的原因又是什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式:世界近代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辅导答疑为辅。同时适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实例教学法为主。
八、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环节 讲课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绪论 4 4
第一章 4 4
第二章 10 10
第三章 20 4 24
第四章 8 8
第五章 12 4 16
第六章 6 6
合计 64 4 4 72
九、考核方式
专题作业与期终闭卷考试相结合十、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参考书
(1)《世界近代史教程》,彭树智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3)《新编剑桥世界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4)《资本主义史》,(法)米歇尔?博德著,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
(5)《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版。
(6)《法国革命史》,米涅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旧制度与大革命》,(法)托克维尔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8)《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9)《拿破仑时代》(中译本),乔治?勒费弗尔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0)《美国史纲》,黄绍湘著,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11)《英国工业革命史》,林举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2)《日本近代史》,万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3)《英国史》,蒋孟引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一卷),何宝骥、李应柴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长编》(第二卷),胡瑾、闵宝利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非洲通史》(近代卷),艾周昌、郑家馨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7)《拉丁美洲史稿》(上、下、),李春辉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8)《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李春辉等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大纲制订人:史晓红 大纲审定人:
制订日期:2007-3-1
第四篇: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要求
1.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
2.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内学时数为90学时。
函授进修
教 学 内 容
离职进修 业余进修
面授 自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第五章 调查法
第六章 观察法
第七章 实验法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 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十一章 研究的评价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式。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文字教材包括课程的专业系统知识内容、小结内容、作业内容、学习目标和标注配有录音带教材的说明符号。文字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无误、阐述清楚,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合成人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便于自学。
2.录音带教材
在电大多年声像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录音带教材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三、教学环节
1.录音课和网上辅导
录音课和网上辅导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辅助途径之一。录音课每章内容两学时(40’×2),网上辅导每月一次,每学期5次。
2.自学
自学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途径,自学能力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由于本专业是以开放方式办学,自学的地位更为重要。除录音课中注意对自学进行辅导和介绍自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外,学员自己应重视个人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养成。
3.课程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概念、性质等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程序内容、操作、运用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4.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同时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做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学员的本课程成绩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2.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
3.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组成内容
4.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内容要点
1.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2.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思路(认识论、因果论、、归纳和演绎方法、数理方法等)
3.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4.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类型
三、重点难点
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类型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发现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基本前提条件
2.掌握发现研究问题的思维策略
3.了解选择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研究课题的类型
4.了解选择课题的一般程序
5.掌握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6.了解假设的特征、功能和基本类型
7.掌握提出假设的方法和了解其评价标准
8.掌握论证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发现研究问题的前提和策略
2.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3.假设的提出和表述
4.研究课题的论证
三、重点难点
发现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提出假设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明确目的和选择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它的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工具和材料、选择研究环境和步骤、选择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2.理解信度和效度的意义,掌握设计中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方法
3.了解取样设计的意义和原则,了解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会使用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
4.了解取样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和取样误差的计算方法
5.了解研究变量的基本类型和操作性定义的意义,会正确选择研究变量和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6.会撰写研究计划和申报书
二、内容要点
1.研究设计概述
2.研究标准、研究取样和研究指标的设计
3.研究变量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4.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的制定
三、重点难点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研究信度和研究效度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和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和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的制定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文献的类别、特点和文献查阅、搜集的原则与渠道
2.掌握文献阅读、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3.掌握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
4.了解内容分析的用途
5.掌握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二、内容要点
1.文献的类别和研究特点
2.文献的搜集和鉴别
3.文献的分析与综述
4.内容分析法的意义和用途
5.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三、重点难点
文献阅读和记录的原则、方法,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第五章 调查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调查方法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特征
2.了解调查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3.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和问卷法实施的技术,4.了解访谈调查的一般程序和相关因素
5.了解访谈调查的设计方法,会用其操作技能技巧
6.了解测验的功能和类型,会编制测验和运用测验进行调查和评估
二、内容要点
1.教育调查方法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2.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与问卷法的实施技术
3.访谈调查的概念和类型
4.访谈调查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
5.测验的功能和类型
6.测验的编制、运用和评估
三、重点难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访谈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测验的编制、运用和评估
第六章 观察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观察法的作用、特点和使用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2.掌握观察的主要策略方法
3.掌握设计通过观察法收集数据的方法
4.了解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总结、考察、预测)
二、内容要点
1.观察法概述
2.观察的策略
3.观察法的设计和实施
4.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
三、重点难点
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观察的主要策略,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
第七章 实验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法的特点、类型、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了解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确定方法和实验类型的选择步骤方法
3.了解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了解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二、内容要点
1.实验研究概述
2.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3.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4.实验研究的评价(优点、局限性)
三、重点难点
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确定方法和实验类型的选择,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制作统计图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并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3.会计算常用的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
4.能使用相关关系分析法进行变量分析
二、内容要求
1.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功能和基本内容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4.集中量(集中趋势)、差异量(离散程度)、相关量(一致程度)的计算
5.相关关系分析法
三、重点难点
统计分析的功能和基本内容,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相关量的计算和相关关系分析法
第九章 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23.会用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X检验、F检验)的方法
4.了解样本检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内容要求
1.统计推断的意义、内容和概念
2.参数的估计
3.假设检验
4.非参数统计
三、重点难点
2参数估计,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X检验、F检验),非参数统计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原则,掌握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
2.了解研究结果解释与理论建构的意义和因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研究报告撰写的意义和特点
4.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和行文格式要求
二、内容要点
1.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
2.研究结果解释的概括性和理论建构
3.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重点难点
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第十一章 研究的评价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评价的内容、方法
2.掌握对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3.了解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和评价
二、内容要点
1.研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研究报告的阅读与评价
3.研究的元分析
三、重点难点
评价的内容、方法,对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建议
一、教学组织形式
面授辅导为辅,自学为主。自学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面授辅导用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在适当时间组织的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方法指导和重点讲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学习辅导,组织学员讨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供进行实践练习的环境,若条件不具备,至少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资料。
第五篇:论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论语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一)中文名称:《论语研究》
(二)英文名称:Study of Confucian Analects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学 分:2学分
三、开课学期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要求:考查
五、课程概述
《论语研究》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选修课,是一门传统文化普及课。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原文的阅读,引导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态度认识孔子,解读孔子的思想,以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此外,本课程还力图使学生增强独立人格意识,对中国的传统和未来有理性的思考。
六、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儒学产生的历史背景(4学时)
1、了解周代社会的礼乐制度。
2、了解鲁国的历史及传统。
3、掌握礼崩乐坏背景下孔子对恢复周礼坚持的内在原因。
(二)孔子的生平(10学时)
1、了解孔子的先世及孔子的出生。
2、了解作为一个凡人的孔子及其游说诸侯的种种遭遇。
3、理解孔子作为一个凡人的喜怒哀乐与其思想形成之关系。
4、掌握孔子由凡而圣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论语》的成书及其与六经之关系(4学时)
1、了解《论语》的成书。
2、理解《论语》与六经的关系。
3、掌握六经为孔子思想传承的主要文本。
(四)《论语》思想专题解读之政治论(6学时)
1、了解孔子先富后教、礼刑并用、“道之以德”、举贤人等观点的基本内容。
2、理解孔子上述观点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现实意义。
(五)《论语》思想专题解读之人生论(4学时)
1、了解孔子论“仁”、“礼”、“义”、“利”等一些基本的观点。
2、了解孔子对君子人格养成的认识。
3、理解孔子人生论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
(六)《论语》思想专题解读之教育论(4学时)
1、了解孔子对教学目的和内容、教学态度和方法的认识。
2、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当年教育发展的现实重要意义。
(七)儒学的演变及其现代意义(4学时)
1、了解儒学在先秦、两汉、唐宋等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2、理解先秦原始儒学与两汉经学的关系。
3、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新儒学等。
4、掌握儒学的现代意义。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1、《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2005年
2、《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二)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1、《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中华书局,1996年
2、《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2005年
3、《论语今读》,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