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编码:02100450 英文名称:Investigation Methods of Polymer materials
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教材:《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第二版)》汪昆华 罗传秋 周啸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课、高分子化学基础上,学习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为学好高分子专业其他的后续课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的实施方法,同时对高分子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做一些了解与掌握。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1 高聚物近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
1.2 高聚物近代仪器分析方法所用仪器简介
1.3 高聚物研究和分析
1.4 高聚物的表征
第二章 光谱分析
2.1 概述
2.2 紫外光谱
2.3 荧光光谱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2.4 红外光谱2.5 激光拉曼光谱简介
第三章 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3.1 核磁共振波谱3.2 1H-核磁共振波谱3.3 13C-核磁共振波谱
3.4 NMR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3.5 NMR的经验计算关系式3.6 电子顺磁共振谱
3.7 电子顺磁共振谱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与反气相色谱法 4.1色谱分离原理及其分类4.2 气相色谱仪简介4.3 色谱谱图解析4.4 定性与定量分析
4.5 微处理机在色谱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自学)4.6 反气相色谱法
4.7 气相色谱法与反气相色谱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章 高聚物的热解分析 5.1 高聚物热解分析的特点 5.2 高聚物热裂解的一般模式 5.3 有机质谱 5.4 有机质谱谱图解析 5.5 裂解气相色谱分析 5.6 PGC-MS联用技术
5.7 热解分析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第六章 热分析
6.1 热分析的定义与分类
6.2 差热分析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6.3 热重分析
6.4 DTA,DSC,TG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第七章 聚合物的热-力分析 7.1 概述
7.2 主要测试方法的原理与装置7.3 热-力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7.4 热-力分析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章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8.1 概述 8.2 凝胶色谱8.3 凝胶色谱的数据处理
8.4 凝胶色谱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8.5 场流分离技术(自学)
第九章 高分子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术 9.1 光学和电子光学基础
9.2 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其成像机制9.3 透射电镜用聚合物试祥的制备技术第十章 聚合物的扫描电子显微术 10.1 高能电子束与固体样品的相互作用 10.2 扫描电镜的结构
10.3 扫描电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本领 10.4 扫描电子显微像的衬度及其调节
第十一章 X射线衍射及其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讲授为主,结合实验。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了解高聚物近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象;了解高聚物近代仪器分析方法所用仪器;让学生初步了解高聚物研究和分析
第二章 光谱分析
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及仪器构造; 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激光拉曼光谱进行谱图解析,并能够对对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解决。
第三章 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了解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及仪器构造; 掌握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的使用方法; 学会核磁共振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进行谱图解析,并能够对对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解决。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与反气相色谱法
掌握色谱分离原理及气相色谱法与反气相色谱法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 高聚物的热解分析
掌握热解分析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 热分析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掌握差热分析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掌握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掌握热重分析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七章 聚合物的热-力分析
使学生掌握聚合物热-力分析的测试方法原理及方法;会应用热-力分析的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研究。
第八章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使学生掌握凝胶色谱测试原理及方法;学会应用凝胶色谱的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研究。
第九章 高分子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术
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其成像机制;学会透射电镜用聚合物试样的制备技术。第十章聚合物的扫描电子显微术
了解聚合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X射线衍射及其在聚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了解X射线衍射原理;熟悉X射线衍射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习题要求
阶段总结,重点内容课堂讨论,作业。
六、课程的实验内容与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所做的实验包括 实验一 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二 聚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 实验三 聚合物热分析技术 实验四 聚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实验五 聚合物透射电镜分析
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能更加深入的理解高分子材料的表征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原理、操作、分析规程。
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学会独立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七、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常铁军 刘喜军《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兴英等编《高分子科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张留成编《缩合聚合》化学工业出版社 潘祖仁编《自由基聚合》化学工业出版社 林尚安编《高分子化学》科学出版社
李青山《纺织纤维鉴别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夏笃祎 张肇熙编译《聚合物结构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董炎明《高分子实用材料剖析技术》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吴人洁《现代分析技术在高聚物中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制定人:张振琳审定人:李青山批准者:杨庆祥
2005年4月
第二篇: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要求
1.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
2.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内学时数为90学时。
函授进修
教 学 内 容
离职进修 业余进修
面授 自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第五章 调查法
第六章 观察法
第七章 实验法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第九章 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第十一章 研究的评价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式。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文字教材包括课程的专业系统知识内容、小结内容、作业内容、学习目标和标注配有录音带教材的说明符号。文字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无误、阐述清楚,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合成人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便于自学。
2.录音带教材
在电大多年声像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录音带教材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讲要点、讲方法、或解答疑难问题。
三、教学环节
1.录音课和网上辅导
录音课和网上辅导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辅助途径之一。录音课每章内容两学时(40’×2),网上辅导每月一次,每学期5次。
2.自学
自学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途径,自学能力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由于本专业是以开放方式办学,自学的地位更为重要。除录音课中注意对自学进行辅导和介绍自学的有关知识技能外,学员自己应重视个人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养成。
3.课程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定义、概念、性质等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程序内容、操作、运用等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4.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同时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做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学员的本课程成绩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占3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概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2.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
3.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组成内容
4.了解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二、内容要点
1.教育科研的对象、特点和意义
2.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思路(认识论、因果论、、归纳和演绎方法、数理方法等)
3.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4.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类型
三、重点难点
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类型
第二章 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发现研究问题的意义和基本前提条件
2.掌握发现研究问题的思维策略
3.了解选择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研究课题的类型
4.了解选择课题的一般程序
5.掌握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6.了解假设的特征、功能和基本类型
7.掌握提出假设的方法和了解其评价标准
8.掌握论证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内容要点
1.发现研究问题的前提和策略
2.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
3.假设的提出和表述
4.研究课题的论证
三、重点难点
发现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提出假设的方法
第三章 教育科研的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明确目的和选择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它的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工具和材料、选择研究环境和步骤、选择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2.理解信度和效度的意义,掌握设计中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方法
3.了解取样设计的意义和原则,了解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会使用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
4.了解取样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和取样误差的计算方法
5.了解研究变量的基本类型和操作性定义的意义,会正确选择研究变量和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6.会撰写研究计划和申报书
二、内容要点
1.研究设计概述
2.研究标准、研究取样和研究指标的设计
3.研究变量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4.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的制定
三、重点难点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研究信度和研究效度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取样设计的一般程序和五种基本的取样方法,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和研究计划和申报书的制定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文献的类别、特点和文献查阅、搜集的原则与渠道
2.掌握文献阅读、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3.掌握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
4.了解内容分析的用途
5.掌握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二、内容要点
1.文献的类别和研究特点
2.文献的搜集和鉴别
3.文献的分析与综述
4.内容分析法的意义和用途
5.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三、重点难点
文献阅读和记录的原则、方法,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内容分析法的操作过程和模式
第五章 调查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调查方法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特征
2.了解调查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
3.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和问卷法实施的技术,4.了解访谈调查的一般程序和相关因素
5.了解访谈调查的设计方法,会用其操作技能技巧
6.了解测验的功能和类型,会编制测验和运用测验进行调查和评估
二、内容要点
1.教育调查方法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2.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与问卷法的实施技术
3.访谈调查的概念和类型
4.访谈调查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技术
5.测验的功能和类型
6.测验的编制、运用和评估
三、重点难点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访谈调查的设计和实施,测验的编制、运用和评估
第六章 观察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观察法的作用、特点和使用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2.掌握观察的主要策略方法
3.掌握设计通过观察法收集数据的方法
4.了解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总结、考察、预测)
二、内容要点
1.观察法概述
2.观察的策略
3.观察法的设计和实施
4.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
三、重点难点
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观察的主要策略,观察法与调查法在教育科研中的综合运用
第七章 实验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法的特点、类型、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了解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确定方法和实验类型的选择步骤方法
3.了解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了解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二、内容要点
1.实验研究概述
2.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3.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4.实验研究的评价(优点、局限性)
三、重点难点
实验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的选择确定方法和实验类型的选择,实验室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现场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第八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制作统计图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并能根据需要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3.会计算常用的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
4.能使用相关关系分析法进行变量分析
二、内容要求
1.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功能和基本内容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4.集中量(集中趋势)、差异量(离散程度)、相关量(一致程度)的计算
5.相关关系分析法
三、重点难点
统计分析的功能和基本内容,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相关量的计算和相关关系分析法
第九章 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23.会用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X检验、F检验)的方法
4.了解样本检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内容要求
1.统计推断的意义、内容和概念
2.参数的估计
3.假设检验
4.非参数统计
三、重点难点
2参数估计,假设检验(Z检验、T检验、X检验、F检验),非参数统计
第十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原则,掌握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
2.了解研究结果解释与理论建构的意义和因果分析的基本方法
3.了解研究报告撰写的意义和特点
4.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和行文格式要求
二、内容要点
1.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
2.研究结果解释的概括性和理论建构
3.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重点难点
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意义、内容、方法和原则),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
第十一章 研究的评价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评价的内容、方法
2.掌握对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3.了解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和评价
二、内容要点
1.研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研究报告的阅读与评价
3.研究的元分析
三、重点难点
评价的内容、方法,对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阅读和评价方法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建议
一、教学组织形式
面授辅导为辅,自学为主。自学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面授辅导用于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在适当时间组织的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习方法指导和重点讲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学习辅导,组织学员讨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供进行实践练习的环境,若条件不具备,至少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的介绍资料。
第三篇:《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副本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2018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赵瑞红
教学目的:社会调查是人们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研究社会调查的学问——社会调查学,则是一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即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其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调查知识;其二,使学生能够独立针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自选题、设计等准备事项,至实施、整理、分析等各环节的工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技能,学会防止和克服社会调查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误差;其三,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社会调查的自觉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主动学习钻研、调查研究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及社会调查
一、社会的定义和要素
二、人群共同体
三、社会结构
四、社会调查 第二节 社会调查学
一、社会调查学的概念
二、社会调查学的特点
三、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题:
1.简述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的要素。2.简述人群共同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3.什么是社会结构?
4.什么是社会调查?其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调查学?它有什么特点?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
二、古代社会调查的社会意义
三、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第二节近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
一、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近代社会调查的类型
三、近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四、社会调查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五、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调查
二、列宁与社会调查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特点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
一、解放前中国的社会调查
二、解放至1978年中国的社调查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及特点 思考题:
1.古代的社会调查有什么特点? 2.简述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背景? 3.近代社会调查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4.简述近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5.社会调查学产生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6.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主要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一、最高层次--方法论
二、中间层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最低层次—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及工具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一)主要任务
(二)调查课题
(三)初步探索、研究假设
(四)组建调查队伍
二、调查阶段
三、研究阶段
四、总结阶段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2.社会调查的程序包括哪些环节? 3.简述调查课题的类型。
4.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哪些原则? 5.组建调查队伍应考虑哪些结构? 第四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课时: 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指标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
二、社会指标的特点
三、社会指标的类型
四、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五、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测量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二、社会测量和自然科学测量的区别
三、社会测量的层次
四、主观社会指标的层次和测量 第三节 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案
一、调查指标
二、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的区别、联系
三、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四、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思考题:
1.简述社会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的区别与联系。3.简述平均指标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4.简述社会指标的常见类型。
5.简述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和类型。6.简述社会测量的概念。
7.举例说明社会测量包括哪些层次? 8.简述主观社会指标包括哪些层次? 9.业务处理练习:使用总加量表。
10.简述调查指标的概念,并说明它与社会指标的区别和联系。11.简述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12.简述调查方案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第五章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课时: 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分类
一、广义的社会调查和狭义的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第二节 普查
一、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普查应注意的问题
三、对普查的评价
第三节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一、重点调查
二、典型调查
三、个案调查 第四节 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分类
三、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2.简述普查的概念、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的概念、特点和适用场合。4.简述抽样调查的概念。
5.抽样推断有哪些组织形式?每种组织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各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
一、文献的概念
二、文献的分类
三、文献的检索 第二节 文献调查法
一、文献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文献调查的特点
三、文献分析 思考题:
1.简述文献的概念和分类。2.简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3.简述文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意义。4.简述文献分析的方法。
第七章 访谈法
课时: 3周,共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类型
一、访问调查法的概念
二、访问调查法的特点
三、访问调查法的类型
四、访员的条件
第二节 口头访问的过程和技巧
一、访前准备
(一)主持机构
(二)访员:
二、预备性谈话
三、正式提问(技巧和具体提问方法)
四、访问结束
五、对访谈法的评价 第三节 电话访谈法
一、电话访谈法产生的背景
二、电话访谈的特点
三、电话访谈的选样方法 第四节 集体访谈法
一、集体访谈法的概念
二、集体访谈的种类
三、集体访谈的几种具体方法
四、对集体访谈的评价
思考题:
1.简述访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简述口头访谈的过程。
3.口头访谈有哪些具体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形? 4.电话访谈有哪些特点?
5.电话访谈有哪些选样方法?
6.什么是集体访谈?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7.简述集体访谈的具体方法。8.对口头访谈作简要评价。9.对集体访谈作简要评价。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实地观察法的概念
二、实地观察法的特点
三、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四、对实地观察法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实地观察法的实施
一、实地观察法实施的一般原则
二、实地观察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地观察法实施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控制 思考题:
1.简述实地观察法的概念、特点。2.简述实地观察法的类型。
3.实地观察法实施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4.实地观察法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 问卷法
课时: 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卷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问卷法的概念
二、问卷法的特点
三、问卷法的种类
四、对问卷法的评价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二、问卷中的前言、指导语、结语
三、问卷中问题的种类和表述原则
四、问卷中问题的回答方式
五、问卷中问题答案的编码和登录 思考题:
1.简述问卷法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问卷一般包括哪些构成部分? 3.问卷中的问题可分为哪些类型?
4.问卷中问题的表述应遵循哪些原则? 5.举例说明问卷中问题的回答方式有哪些?
6.业务处理练习:问卷中问题答案的编码和登录。
第十章 实验调查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实验调查法的概念
二、实验调查法的特点
三、实验调查法的种类
四、对实验调查法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实验调查法的设计
一、实验调查法的基本程序
二、实验调查的不同设计 思考题:
1.简述实验调查法的概念、特点。2.简述实验调查法的类型。
3.实验调查法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第十一章 思维加工
课时: 1周,共3课时 本节不分节讲述。教学内容
一、思维加工的概念
二、比较法和分类法
三、分析法和综合法
四、抽象和具体
五、证明和反驳
六、矛盾分析法
七、质量分析法
八、因果分析法
九、系统分析法
十、结构—功能分析法
思考题:
1.简述思维加工的概念。2.简述比较法和分类法。3.简述抽象和具体。4.简述证明和反驳。5.简述矛盾分析法。6.简述质量分析法。7.简述因果分析法。8.简述系统分析法。
9.简述结构—功能分析法。
第十二章 社会调查报告与工作总结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类型
一、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特点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一、标题
二、前言
三、主体
四、结论与讨论
五、简介
六、后记
七、附录部分
八、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工作总结
一、评估社会调查报告的意义和原则
二、评估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方法
三、社会调查工作的总结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社会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可以怎样安排? 4.简述社会调查工作的总结。参考书目
[1] 水延凯 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3版。[2] 水延凯 等编著,《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3] 袁方 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2版 [4] 程建平,韩文甫,薛峰 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同步配套题解》,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徐经泽 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10次印刷 [6] 风笑天 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7] 风笑天 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8] 宋林飞 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1次印刷 [9]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 主编,《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
[10] 彭发祥,刘守恒 主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3月第2次印刷
[11] 马文峰 主编,《社科文献检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2版 [12] 朱建亮,毛润政 编著,《文科文献检索》(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3版 [13] 风笑天 著,《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2版 [14](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邢晓辉,李永光 译,《调查手册》(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李大伟 译,《如何设计调查研究》(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黄卫斌 译,《如何设计调查问题》(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黄卫斌 译,《如何抽样》(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杨晓泉 译,《如何管理、分析和解读调查数据》(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黄清 译,《如何报告调查结果》(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15](美)马克.S.利维特(Mark S.Litwin)著,周佳,高鹏 译,《问卷调查心理测验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16](美)琳达.B.鲍克(Linda B.Bourque), 伊夫.P.菲尔德(Eve P.Fieder)著,郭江山 译,《如何实施电话调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美)琳达.B.鲍克(Linda B.Bourque), 伊夫.P.菲尔德(Eve P.Fieder)著,李大伟 译,《自填问卷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7](美)萨拜因.黙腾斯.奥伊什(Sabine Metens Oish)著,张仪 译,《如何实施面访调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8] 王建平主编,《幽黙与逻辑智慧》,三联书店出版,1992年第1版 [19] 李裕德 主编,《趣味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0] 张巨青,刘文君 主编,《逻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执笔人:赵瑞红 2009年9月
第四篇:“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管理学研究方法学)
(2008年3月)
共4篇18章
序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第1章 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Overview
第1节 什么是管理学研究方法
第2节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和内容
第3节 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第4节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5节 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第一篇 制定研究计划 Research Design and Planning
明确研究问题、目标、途径、方法,规划研究资源、条件、过程,对整体研究活动和过程做出科学计划和安排或做好研究设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第2章 问题的提出Problems and Issues Arousing i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heory
第1节 科学问题的特征
第2节 研究问题的来源
第3节 质疑、需求和愿望
第4节 问题的沉淀和筛选
第5节 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结果
第3章 研究问题的界定 Problems Refining and Definitio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 问题的初步调研
第2节 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
第3节 研究内容、范围与边界
第4节 变量的测量与分析
第5节 提出研究假设 Developing and Formulating Hypothesis
第6节 抽样方法与抽样方案
第4章 研究规划 Research Preparation, Resource and its Planning
第1节 研究内容、规模与方法
第2节 研究条件
第3节 研究基础
第4节 研究资源
第5节 研究计划
#第5章 设计研究方案
第1节 研究方案的性质和特点
第2节 研究方案的类型
第3节 研究方案的结构及设计
第4节 研究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5节 研究方案的评估标准 第二篇 收集研究资料 Data Collecting and Preparation
按确定好的研究计划、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运用确定好的步骤、手段和方法,收集、核实、整理研究资料。
第6章 文献法 Literature Collection
第1节 文献的类型
第2节 收集文献的方法
第3节 二手资料和二次文献
第4节 二手数据性质与收集
第5节 特殊文献的收集
第6节 文献资料的甄别与管理
第7章 观察法 Observation / Observational Study
第1节 观察法的特点
第2节 观察的种类和方法
第3节 特殊观察问题
第4节 观察力的培养
第5节 观察资料的可靠性
第8章 访谈法 Interview / Interviewing Study
第1节 访谈法的特点
第2节 谈法的种类和方法
第3节 特殊访谈问题
第4节 访谈资料的有效性
第9章 问卷法 Questionnaire Survey / Questionnaire, Scale and Survey
第1节 问卷法的特点
第2节 问卷的类型和结构
第3节 问卷编制的过程和方法
第4节 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第5节 管理测量与测验
第6节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10章 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第1节 实验研究的特点
第2节 实验研究的类型
第3节 实验设计和变量控制
第4节 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第11章 案例研究 Case Study
第1节 案例研究的特点和种类
第2节 案例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3节 案例研究资料的审查和核实
第4节 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篇 分析研究资料 Data Analyzing and Interpretation
对收集、核实、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用有效方法予以检验和验证,揭示问题的科学实质。
第12章 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ing
第1节资料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2节假设检验的过程
第3节假设检验的方法
第13章 文献分析 Literature Analysis
第1节 文献资料的印证
第2节 文献资料的引伸
第3节 内容分析
第4节 系统性文献资料与元分析
第5节 文献分析的优势和不足
第14章 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第1节 统计分析的特点和方法
第2节 描述统计
第3节推断统计
第4节 两变量分析
第5节 多变量分析
第6节 模型分析
第15章 理论分析 Theoretical Analysis
第1节 理论分析的特点和作用
第2节 理论分析过程
第3节 理论分析方法
第4节 理论分析能力的表现和培养
第16章 对策研究与经验研究 Countermeasures Study and Experiences Study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 对策研究与经验研究的意义
第2节 对策研究方法
第3节 经验研究方法
第4节 对策研究与经验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篇 报告研究结果 Reporting or Presenting Results and Findings
以书面语言报告研究中的发现、结果和尚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交流和发表,实现研究的价值。
#第17章 撰写研究报告
第1节 研究报告的作用和特点
第2节 研究报告的类型和结构
第3节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第4节 研究报告的交流和发表 第18章 撰写学术论文 Academy Paper Writing
第1节 学术论文的特点
第2节 学术论文的类型和结构
第3节 学术论文的撰写要求
第4节 学术论文的交流和发表
附1:参考资料(References)及获取渠道
一、参考书目
(一)参考书目
1.孙国强主编.管理研究方法 [专著] = Methodology of management research.上海 :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7,367页;24cm
2.贾怀勤.管理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264pp.3.许正良编著.管理研究方法(吉林大学研究生立项教材).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数:476
4.李怀祖编著.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研究生教学用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推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数:34
55.[美]尤玛•赛卡瑞安(Uma Sekaran)著,祝道松、林家五译.企业研究方法(工商管理
优秀教材译丛.管理学系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页数:33
46.[美]保罗•D 利迪(Paul D Leedy),珍妮•埃利斯•奥姆罗德(Jeanne Ellis Ormrod)著.实用
研究方法论:计划与设计(Practical Research: Plannign and Design)(第7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专业通用教材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页数:347
7.[美]唐纳德•R•库珀(Donald R.Cooper),帕梅拉•S•欣德勒(Pamela S.Schindler)
著.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商业研究方法)(8e).McGraw-Hil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英文第8版
8.[英]马克•桑德斯等著,杨晓燕主译.研究方法教程(管理学专业学生用书).中国商务
出版社,2004年
9.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高等学校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页数:81
210.袁方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7月第1版,页数:4
5311.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1年3月第1版,页数:382
以及其他各种有关企业、商业、社会、市场、消费、心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书籍。
(一)文章和学位论文 包括公开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会议交流论文、网络文章,以及学士、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
二、获取渠道
(一)数据库及网络
1、http://lib.gzu.edu.cn(贵州大学图书馆)(特别是斜体字数据库:
CNKI全文数据库(有期刊全文,硕博士论文,报刊全文,会议论文等)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
万方数据库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
中国企业与产品数据库
http://(超星图书馆)
中国高等教育E图网(用户名xnebook 密码xnebook)
EBSCO全文数据库
Elsevier SDOS数据库
金报兴图全文年鉴库(用户名 gzdxtsg 密码gzdxtsg)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用户名gzdx 密码gzdx)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国研网全文数据库(用户名gzulib 密码gzulib)
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
2、一般网上资料
(二)校图书馆书籍及期刊
(三)图书市场购买
附2:“管理学研究方法”篇章体系结构图
“管理学研究方法”篇章体系结构图
第五篇: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传播学研究方法》是介绍传播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课程,针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共20学时。通过该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及几种主要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方法体系、研究过程;掌握一种传播学研究方法,建立系统的思维体系,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教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下),杨国枢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
五、教学内容
专题一 绪论
知识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性质与类别、概率与取样
专题二 测量程序与工具
知识点:测量的基础、信度与效度、量度化方法、问卷设计、测验的编制、态度量表的建立
专题三 搜集资料的方法
知识点:调查访问法、语义分析法
专题四 资料分析
知识点:内容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专题五 研究报告撰写
知识点:研究报告撰写步骤、导言、方法、结果、讨论、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六、考核方式
各小组形成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