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构编制监督监管工作经验材料
【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市阳谷县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四措并举,配套发力,“拧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发条,强化刚性约束,树立编制部门权威。
一、聚焦机构编制事项,精准开展跟踪问效。由监督检查科牵头,抽调相关科室业务精湛人员,成立专项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选取县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和中医药体制机制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农村宅基地职责调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管理职能落实,以及卫健、教育、应急、市场监管等领域机构编制职能流程再造情况等5类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导向突出、目标明晰。
二、严格实行台账管理,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和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台账,摸清底数,严格管理,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类推进各类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对发现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擅自设立机构、违规任命干部等严重情形列入问题台账,实行编号、销号跟踪管理。对部门的整改情况按月进行调度,督促整改措施落实。
三是注重宣传培训,强化干部素质提升。一方面,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培训宣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班、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编办大讲堂、机关干部上讲台、印发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资料等,强化机构编制政策解读和宣传培训,提升机构编制队伍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各种业务网站、机构编制公众号等多种宣传途径,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事项、参与机构编制监督。
四是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刚性约束。坚持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遵循,树立编制即法的意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规定,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与巡察、党委督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监督等工作的协同,形成监督检查强大合力,坚决查处各类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强化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将跟踪问效结果纳入年度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对机构编制执行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事项申请;
对严重问题及时移交纪委监委进行处理,切实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篇二】
为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县委编办以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精神为抓手,采取“宣传式”“联动式”“监控式”等多种监督形式,全力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为打造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是开展“宣传式”监督。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宣传。一方面组织业务骨干编印机构编制政策法规ppt课件讲义,通过工作调研、qq群、微信群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工作纪律、审批范围等工作宣传,引导部门领导干部和政工科长切实增强机构编制法制意识,强化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将机构编制政策和法规纳入编办党员干部日常学习与培训计划,通过开展专题讨论、“科长讲业务”专题党课等不同形式进行业务学习,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中央和省、市机构编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不断加强办内干部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方面的熟悉度,提升编办内部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
二是开展“联动式”监督。健全与组织、人社部门联动,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印发《关于开展机构编制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三家联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纪律,严防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发生。健全与纪检巡察部门的联动,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查办联合下发的《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县委巡查机构实践锻炼的意见的通知》,县委编办选派优秀干部全程参与巡视巡察,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融入纪检巡察工作,严肃查处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违纪违法问题。
三是开展“监控式”监督。加大网上实时监控力度,利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系统的月报校验预警功能,发挥“互联网+机构编制”的优势,实行机构编制监督信息月报送月检查制度,定期监控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运转等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将机构编制违纪违法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新泰市委编办狠抓纪律、抓监督、抓业务,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一、抓纪律,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机构改革动员,编印《新泰机构编制政策选编》,通过机构编制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分析,加强机构编制纪律宣传教育,明确改革要求和纪律红线。将机构编制纪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员学习,提高依法治编水平。
二、抓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协同配合,优化再造用编、入编、出编审批流程,有效预防违规超编进人和吃空饷问题。畅通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依托市机构编制网及市政府网与“12310”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
三、抓业务,强化刚性约束。注重日常监管,加强源头预防,依托实名制系统,通过实名制系统人员增减变化与数据校验调整,动态监测分析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结合巡查审计,组织自查自纠,强化结果运用,倒逼问题整改,坚持机构编制事项“一支笔”审批原则,有效遏制机构编制违规行为的发生。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发现问题下发督查通知,督促其限期整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第二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做法三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做法三
今年以来,X区委编办紧紧围绕省、市、区重点工作部署,自觉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相结合,规范管理和统筹用好机构编制,切实提升编制管理服务效能,为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夯实基础。
一是政策法规宣传到位。
通过会议交流、基层调研、办理机构编制事项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推动将《条例》纳入部门和街道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树立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报告制度,优化工作细则和办事流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指导和监管。
二是问题查摆整改到位。
对全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梳理汇总,科学研判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梳理查办经验。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开展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超规格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自行设置领导职务名称等问题自查自纠工作。认真办理各类信访件督办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是上下协调联动到位。
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人员调动前置空编预审规则,完善人员出入编审核制度,及时调整更新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区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和人员变动情况的实时掌握、动态监控。同时,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健全完善机构编制历史沿革和电子数据台账,做到“四清两对应”。
第三篇:编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亮点做法
编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亮点做法
一、建立《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台账》,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的全面监督。
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含挂牌名称)、主要历史沿革、机构规格、机构类别、经费形式、行政/事业/工勤编制数、内设/下设机构名称及个数、领导职务名称及个数等内容纳入台账管理,详实记录了各部门单位全部机构编制事项。机构编制事项发生变化时,台账同X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同步更新,实现了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配置情况的全面监督,同时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日常管理提供有力数据依据,为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机构编制问题监测台账》,强化对机构编制问题整改的重点管理。
将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过程中发现的日常管理不规范及注意事项等问题一并纳入监测台账,进行重点管理,督促整改落实。强化问题整改与审批联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作为机构编制事项审批、用编进人许可核发、领导职数核准的前置条件,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受理机构编制事项申请。
三、建立《机构编制事项执行台账》,强化对机构编制事项执行的全程跟踪。
将机构编制批复事项及执行情况纳入台账管理范围,根据批复事项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定期监测X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X省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系统的更新维护情况并记录在账。结合机构编制批复事项内容适时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客观评价机构编制专门文件的执行效果,强化了对机构编制事项执行情况的全面跟踪,推动了机构编制决策事项的贯彻落实。
第四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自查报告
市编委办:
今年以来,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中编办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编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认真贯彻文件要求,确实把《通知》、《条例》精神落到实处,我县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辖13个乡镇,45个党政群机关, 251个事业单位(不含乡镇小学)。目前全县行政编制1143名,其中县直机关行政编制400名(不含自定编制),实有人员712人,超编312名;乡镇机关行政编制404名,实有318人,空编86名;政法专项编制339名,实有373人,超编34名;乡镇事业站所编制。
提出审核意见或建议,提交编委会研究,凡涉及到副科级以上机构的,还要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并报市编办审批,最后发文。总之,凡涉及机构编制的问题,编办都要至始至终参与其中,决不允许违反程序甚至避开机构编制部门的现象发生。
二是严控到位。对有政策依据,确需增加机构编制的,也从严控制。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尽量不设,能合并的尽量合并,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不增加编制数,尽量从职能弱化部门调剂。如人劳局想成立劳动监察大队,尽管有上级业务部门的政策依据,但由于依据不足,一直没有批准;社保局、就业局因工作需要,要增加编制,都是从一些职能弱化部门调剂。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严格执行“凡进必考,有空编方进”的政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聘制度,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切实把住人员进入关。
三是撤并到位。对一些职能弱化的部门和单位,能撤的撤,该并的并。经费性质能自收自支的就不搞差拨,能差拨的就不搞全拨。对机关自定编制目前已经经县编委会研究,目前正在清理之中,争取尽快将机关自定编制全部撤销,超编人员5年内逐步消化。由于对机构编制从严控制,我县除县直行政单位超编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县直事业单位都有空编。
三、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并核拨经费,社会保障部门才能办理有关社会保障手续。
二是严格执行核编准调制度。所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都必须先由编办审核编制,在有空编并经编办开具核编准调通知单后,组织、人事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站所公开招聘人员,必须在本乡镇有空编且在全县乡镇整体不超编的情况下,才新增人员。县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须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在县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情况下,才申报招录计划。
三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对擅自增设机构,财政部门不纳入政府预算;对超编的人员,财政部门不安排经费;对涉及人员经费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部门以编制数为依据。
四、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设立“12130”举报电话,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举报。
二是坚持对吃“空饷”现象进行清理。
第五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中央编办、监察部日前颁布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
各级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监察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应当互相支持,协作配合。
第五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
(一)国务院所属的行政机构;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构;
(三)事业单位。
第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地方各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情况;
(五)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七)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八)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
(九)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公开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
第八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组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自查自纠,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九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订方案;
(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
(三)发出通知;
(四)组织实施;
(五)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
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
第十条 实施机构编制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第十二条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辩。
第十三条 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责成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应当进行督办;必要时,可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查核件,应当在60日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监察机关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五)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越权限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设立、撤并各类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性质的;
(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或者编制、职数配备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
(三)擅自设立、撤并机构以及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名称、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的;
(四)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领导干部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六)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七)统计信息失实或者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数据的;
(八)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有本条第(三)、(五)、(六)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机构限额审批机构,超越权限提高机构规格、加挂机构牌子、变更机构性质或者名称的;
(二)超编制限额审批编制,或者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编制的;
(三)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监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情况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机制。
第二十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信息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信息来源,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信息网络。
第二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察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