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11-05 19:5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研究论文》。

第一篇:哈尔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研究论文

摘要:哈尔滨市松北区不仅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焦点地段,同时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对哈尔滨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就影响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地形坡度与排水条件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对松北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排水条件;场地适宜性评价

1场地稳定性分析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JJ57-94)附录C,将场地稳定性分为四类,稳定、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和不稳定。依据分类标准,松北区场地稳定性分析从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不良地质作用的危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1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区域地壳稳定性分级标准,工作区可分为稳定区和较稳定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尔滨是松北区活动性以稳定为主,局部地区为较不稳定,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和呼兰河流域一带。

1.2不良地质作用危险性

松北区南临松花江,东靠呼兰河,地貌单元主要为一级阶地。根据对松北区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松北区内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条件。现状条件下,松北区内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为活动断裂和砂土液化。(1)活动断裂:松北区是一个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区,很少有第四纪构造变形,亦无浅源强震发生。主要受呼兰河断裂的影响,该断裂位于松北区的东部,NNW向分布。未来100年内,目标区以及目标区内单条断裂发震概率较低,未来发生4.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2)砂土液化:本次假设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均为甲级的条件下,采用饱和土标准贯入锺击数来判别液化砂土。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震动液化指数变化范围较大,其数值介于0-24.66之间,液化分级存在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严重液化四级。其中严重液化区分布在哈尔滨蓄牧局奶牛场、松北镇吴镰刀村一带,呈圆点状,面积不大;中等液化区环绕在严重液化区周边,呈条带状,面积较大;轻微液化区面积最大,广泛分布于兴隆村、万宝镇、十二户村一带;余者为不液化区。若按乙级、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来评判,不液化区面积较现有评价结果大。

2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土的结构类型、承载力和压缩性往往反映了地基土土质的均匀程度及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地基均匀稳定性通过地基土结构类型、承载力和压缩模量三个方面来评价。

2.1土体结构

松北区地基土的结构类型多样,主要为多层结构,其次为双层结构,个别地段为单一非粘性土结构分区。双层结构分布于呼兰河西侧一级阶地之上,呈条带状。顶部为中厚层粘性土;多层结构主要分布于万宝镇与松北镇一带,顶部为中厚层粘性土。

2.2地基土承载力

松北区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普遍偏不高,粘性土多在130-150kPa之间,非粘性土层承载力一般在160-180kPa之间。松北区规划以中-低层建筑物为主,基础埋置深度或基础桩端持力层多小于35m。、本次调查评价工作对35m以上地基土承载力特征,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分区。

2.3压缩模量

土的压缩模量数值越小,土体的压缩性越高。另外如果同一岩土体在不同地点的压缩模量不尽相同,那么压缩模量值小的地段,基础沉降量会高于压缩模量数值高的地段。该地基之上的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表明该地基是不均匀的。对35m以上地基土压缩模量进行计算,同样采用加权平均值分区。结果表明,松北区地基土均为中等压缩性。

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地下水条件主要考虑地下水水位埋深情况和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影响。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条文进行评价,该区域地下水PH值一般在6.6-7.0之间,工作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的有弱腐蚀性。

4地形坡度与排水条件分析

地形条件决定了场地排水条件。本次研究主要考虑地表的坡度。根据工程建设场地的划分,把地形坡度小于20°的区域作为地形平坦区,地形坡度在20°-35°之间的作为地形起伏较大区域,而地形坡度超过35°的作为地形起伏大的区域。从松北区地面高程计算来看,坡降1‰-5‰,地势相对平坦,属场地地形平坦区。因此场地排水条件良好。

5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权值0.5)、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权值0.3)、水文条件(权值0.1)和地形排水条件(权值0.1),采用多因素叠加法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松北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可划分为工程建设适宜性Ⅰ、Ⅱ、Ⅲ三类分区.5.1工程建设适宜性Ⅰ区

主要位于呼兰河西岸与松花江北岸的部分地区,呈条带状分布。位于较稳定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浅,地表平坦,承载力特征值低,表层为薄层粘性土,下部为砂土,处于中等-严重液化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差,岩土工程问题多而复杂,仅适宜布置中、低层建筑物。由于该范围内存在液化砂土等,因此在工程勘察中,要对场地的液化问题进行判别。

5.2工程建设适宜性Ⅱ区

位于工作区西部的霍家窝棚、万宝镇、胡家街等地,面积大。地表较平坦,排水条件好,砂土液化等级为轻微或不液化,处于稳定区,承载力特征值较高,压缩模量中等,可以直接作为一般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m时,需要进行护坡,避免边坡失稳问题。

5.3工程建设适宜性Ⅲ区

主要位于工作区西北部的姜家村、匡家村、对青山镇一带,地貌单元为高平原或一级阶地。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埋藏深,对工程建筑影响小,是工程建设的良好地段。

参考文献:

[1]GJJ57-94,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2]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第二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1前言

结合安全管理机制对工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逆向保险激励机制,即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未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资金;如果发生事故,施工企业支付赔偿金。该机制促进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化施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与自动化水平。

2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内容

建设工程的主要特点包括: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施工工期较长、施工环境较差、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较多、各工序共同施工、涉及安全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现场料场的堆放较多等。这些特点都与工程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安全文明施工不仅仅涉及到安全设施方面、安全管理方面,而且还涉及到安全技术与现场的实际操作方面,这些都与工程安全紧密联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由领导带头实施,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对应的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方案;严抓安全组织、安全措施与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工作列入生产施工进度任务中,并且作为考核施工生产工作的主要依据。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安全文明施工的必要性,只有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重视起来,才能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和“爱生命,安全发展”的主要思想,才能保证工程的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各个方面得到有效保障。

3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3.1建立“以人为本”的全面管理体系

从过去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经验来看,主要关注对象是以安全管理和监督为中心来了解项目本身的安全情况,严重忽略了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缺乏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导致工程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全面管理体系,以施工人员为主体,通过人员对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研究,从而实施人、材、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中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就是人机交界面,人的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缘由,可见,推进“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尤为重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工作。

3.2全面实行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

由于建设工程的安全事故涉及到的要素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如果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仅会对施工人员、建设企业人员、施工企业人员,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甚至还会对整个建设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建设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严密,工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直接对建设物日后的投入使用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只有立足于多种角度,结合工程安全隐患的特征,才能及时发现建设工程的隐蔽性、复杂性的隐患,以便这些重大的安全隐患能及时解决。

3.3积极落实安全动态管理的理念

由于建设工程往往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其安全风险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风险变化除了性质、数量、种类在不停的变化外,安全风险程度也随着改变。因此,必须对工程安全风险和隐患实施动态管理理念,及时、全面的掌握工程安全。安全动态管理需要对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结合安全规则制度、安全风险监控制度、安全风险评价制度进行,将建设工程的每个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以便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4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制约机制,即工程监理、业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单位违法安全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其次还要加强安全奖励激励机制的创新,安全奖励机制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文化,是施工人员在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例下进行施工所应得的奖励,可促进施工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施工。最后,完善安全文化的活动激励机制,如开展安全演讲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辩论赛、安全图片识别赛等,从另一方面提高人员的安全知识,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使工程安全工作变得丰富多彩。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发现,安全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是保证人员安全、工程顺利完成、企业获得效益的主要环节,需要不断对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全面实施安全动态管理,促进建设工程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章连发,吴楚江,严眷民.做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建设工程,2012,22(05):55~59.

[2]易冰齐,简如意,平何明.建设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建材与工程,2014,06(10):102~112.

[3]王初升,顾业钟,倪景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创新与研究[J].现代化科技管理,2013,09(04):69~75.

[4]叶英俊,陈晓明,周大海.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与研究[J].中国城市建设,2009,06(11):14~18.

第三篇: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

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为了城市建设、工业和民用建筑、铁路、道路、近海港口、输电及管线工程、水利与水工建筑、采矿与地下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综合治理,工程勘察通过对地形、地质及水文等要素的测绘、勘探、测试及综合评定,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设所需的基础资料。它是基本建设的首要环节。搞好工程勘察,特别是前期勘察,可以对建设场地做出详细论证,保证工程的合理进行,促使工程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 研究各种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有直接影响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如岩土滑移、活动断裂、地震液化、地面侵蚀、岩溶塌陷及各种复杂地基土等,以及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采空塌陷、边坡挖填失稳、地面沉降等),提出工程建设的方案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地质技术参数并对有关技术经济指标作出评价(见工程地质勘察)。著名的工程地质学与土力学家K.泰尔扎吉早在40年代就倡导将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结合为一体。70年代后,由于工程建设对勘察、设计、施工各环节在相互配合上的要求更高,国际上已形成了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与岩体力学三门学科为基础的岩土工程科学技术体制,显著提高了传统工程地质技术的深度与广度。中国一些勘察单位已开始推行这种技术体制。工程地质学本身也随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发展了一些新的学科,例如地震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等。

鄯善原油储备库二期工程全面勘察

2009-2-12

1月27日和29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时,新疆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的31名勘察队员,踏上了去鄯善原油商业储备库进行勘察作业的征程。

鄯善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工程,也是新疆油田公司在外部市场上的第一个EPC总承包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12月19日投产运行。受中国石油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油田勘察设计院又承担了鄯善原油商业储备库二期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为了确保在1月20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的展开,油田勘察设计院已经在1月中旬完成了现场土方平衡的设计工作。第一批勘察队员于1月28日进驻现场,拉开了二期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的帷幕。

1月29日,现场挖填方整平清理工作全面展开,勘察队员不仅要克服早晚10余摄氏度的温差,还要接受大风沙尘天气的考验。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正在顺利向预定的目标推进,预计,2月20日完成全部外业勘察工作。

第四篇: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

导语:再就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法制背景才能顺利进行。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再就业工程研究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确立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目标模式

确立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目标模式,就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把在岗与下岗、就业与再就业统统纳入到法治轨道上来,以达到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安定在岗人员,预防下岗失业;改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社会保险,扩大社会保障;同时搞好再就业工程的执法司法工作,加大对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监督力度,使再就业工程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确立这样一个目标模式,目的在于保障下岗人员的合法权益,达到安定社会扩大就业,实现法治。这个目标模式包括三个方面。

1.安定在岗人员,预防下岗失业,这是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目标模式的前提。国家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障在岗位人员的合法权益,例如,以立法方式确认在岗人员的聘用条件、方式、程序方面的权利义务;确认职工就业后的各方面权益,特别是加强在岗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在岗位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预防下岗。

2.改善就业机制,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这是推进再就业工程中法律目标模式的核心。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再就业工程的探讨仍限于政策研究和实践处理上,对这方面的法律对策研究仍很不足。特别是对再就业工程中如何通过法律处理政府与“关、停、并、转”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与下岗职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等。确立这样一个目标模式,就是要依法明确政府、企业、职工三者在再就业过程中的责、权、利。

3.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这是推进再就业工程法律目标模式的保障。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必须关注那些因不具备重新上岗能力的失业人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医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这是保持社会安定的重要一环。这个目标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更谈不上社会安定与实现法治了。

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模式是内在统一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再就业工程都无法顺利实施。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几点进行深入探讨。

(1)直接目标。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是确立这个法律目标模式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解决下岗职工的重新择业和上岗,不能仅靠政策手段,应该依据法律,依法办事,切实以法律为武器保障下岗职工在重新择业过程中的权益。

(2)关键环节。以法律方式确立的再就业工程的目标模式,应力求解决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本文认为,为使再就业工程纳入法治轨道,关键是明确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的权利义务,以法律来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样才能达到“抓标治本、标本兼治”的目的。

(3)操作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模式,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特别是当前再就业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的法律不健全;执法,司法环境较差;法律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再就业过程中法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把法律目标模式贯彻到具体的再就业过程中去。

二、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框架构想

1.加强岗位安定立法

国家必须尽快出台与《劳动法》相适应的有关实施细则、实施条例,制定《职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在岗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国家应积极改善劳动设施,劳动条件,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改善国有企业不景气的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

2.加强就业安置立法

国家目前虽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实施再就业工程报告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用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但其规定都属于政策性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应尽快出台《就业法》,具体规定政府、企业、失业人员的权利义务,规定在就业方面的原则、制度、条件、程序等;国家也应建立健全对因企业拒绝就业而受损害的失业人员以一定的救济制度,包括对无法重新就业人员的安置等等,如推行《下岗职工安置法》;国家目前虽通过《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对职工就业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对下岗人员的再培训的方面无法律明文规定,应立法解决这一问题。

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

因职工下岗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生活、医疗、子女教育,老人赡养方面的困难,国家必须通过立法维护下岗人员及其家庭的必要权益,政府应以一定的法律法规形式为下岗人员重新择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如税收,工商登记、信贷、劳动人事管理、场地设施使用等措施的优惠,国家最好通过《再就业职工保障法》具体规定上述内容。

在再就业问题上,政府和企业必须联起手来,共同承担起安置下岗工人的责任。政府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去解决企业所无法解决的市场外部问题,如为企业吸纳下岗人员提供优惠政策。这是在立法过程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

三、推进再就业工程的法律配套机制

再就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法制背景才能顺利进行,完善再就业工程的法律配套机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过法律的手段,促进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和优化结构。我国目前的各种企业法、《公司法》、《破产法》等仅从宏观上规定了企业在资产重组和优化结构方面的规定,特别是在因此而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操作性差。例如下岗职工可以凭借原有股权在企业合并、分立后继续分取红利或剩余财产等。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制建设。应尽快出台《劳动力市场法》,运用法律形式确认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需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劳动力中介组织,以法律形式确认和规范其运作方式,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法治基础上与世界接轨。

再次,加强劳务输出方面的法制建设。我国在劳务输出方面,传统方式特点是层次多,手续繁,审管严,由单一的官办机构输出劳动力。国家必须通过立法解决在劳务输出方面制度的单一性,建立一套全国范围的劳动力输出系统,对国际劳务输出规定相应的制度、原则、办法、程序,并通过法律形式赋予省、市、县以一定的劳务输出自主权,以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

总之,在推进我国再就业工程的法律对策问题上,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在强制性规范上做到内容明确,程序合理,标准清晰,也要尽量限制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第五篇:反腐倡廉论文-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

工程建设领域拒腐防变工作机制探索

关键词:工程建设领域 反腐倡廉 措施办法

内容提要:探索工程建设在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已成为探索源头防腐工作的新课题。着眼于工程建设领域,着力于深化制度改革和创新,有效地拓展了源头防腐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重要性

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多发易发,历来是滋生腐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成为当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领域。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不仅仅影响一个工程的质量,还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败预防工作犹为重要,反腐败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监管工程过程中开展工作的第一条防线,也是工程建设监管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败预防工作。

二、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方法亟待创新。随着反腐败形势的变化,部分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新问题,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确保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不断创新。2.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成果还需巩固。存在一定程序的制度不规范、管理不及时等问题,治理成果还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工程建设领域防腐败的成果亟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3、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制度缺陷急需纠正。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类管理制度来看,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漏洞。与监督制度配套的保障及落实的法规常常不能及时出台,导致落实规定无从入手。

4、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合力亟待加强。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很大程度影响了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腐败工作的合力。

三、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预防腐败工作的对策

1、加强党对工程建设领域反腐败预防工作的领导。腐败的存在导致社会不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导致社会不和谐。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担负着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领导责任。党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首先必须搞好自身建设,尤其是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样才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不断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增强党的凝聚力,使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工程建设监管过程中只有要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出现腐败现象,如招投标过程中串标、施工过程中非法分包转包、监理工作形同虚设。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加强工程建设中的源头管理,特别是招投标工作。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在监管方面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依法组建评标专家,建立专家抽取保密体系。二是实行分离评标,杜绝招标单位恶意诱导专家评委打人情分、倾向分等行为。三是取消招标人标底,一律实行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四是采用规范评标办法,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规范的施工招标文件和统一的综合评标法或合理低价法。五是建立标准化建交中心,设立专门的开标室和两间独立的评标室,增加全程监控设备,对开评标过程进行全过程录音、录像。六是认真落实招标信息公开与中标结果公示制度,通过统一的发布平台增加招投标过程监督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其次,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坚持集中治理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相关各环节、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与信息共享,将建设前期、施工总分包、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监督、合同备案管理、工程造价、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安全等内容联合起来,在各主管部门间建立统一、整体的联合管理框架,形成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监督全面的监管体系。建立全市范围建设领域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将全市内全部在施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作为管理重点,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将其建设前期、过程控制、现场管理等具体情况全部纳入执法检查与考核范畴。通过搭建这一统一规范的企业考核平台,推进了建设领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仅提升了行政管理效率,更是将对企业的日常化管理、阶段化管理统筹考虑,着力解决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中的标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管责任、建设质量低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3、创新思路,拓宽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渠道。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工作重在预防和治本。工作重点要向预防腐败的重大制度建设和落实上转移。一是坚持推行工程建设“廉政合同”制度。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与各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廉政共保责任书,以遏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商业贿赂行为,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确保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是推行工程建设纪检监察跟踪制度。对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管理情况,对参建各方廉政责任落实情况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整改。三是积极推行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建立工程建设公开档案,扩大建档范围,丰富档案内容。做好不良行为记录工作,发现不良行为,记入档案,并立即采取惩罚措施,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源头监管。四是工程建设公开制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等形式,公开工程进度,扩大公开,杜绝“暗箱操作”。

4、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同时发挥人民群众及媒体的监督作用。任何权力都有潜在的扩张性、侵犯性和腐蚀性,脱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专制与腐败。要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注重说服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各种经济犯罪现象消灭在萌芽中。建立领导干部廉洁档案,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廉政行为。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述职报告、思想汇报、群众测评、考核等,为干部的任免提供可靠依据。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和项目效益监督。在横向对比中,发现问题,督促广大干部职工清正廉洁,做好本职工作。建立便捷直达的举报投诉体系,拓宽信息来源,重视信息收集,防微杜渐,凝聚智慧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XXXX XX XX

参考资料:XXXXXXXXXXXXX

下载哈尔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研究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的研究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工程学习心得(中级)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学院张怡 建设工程专业2012年学习体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尤......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宜性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宜性研究 昌邑二园陈畅 一、调查目的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

    建设工程监理论文

    工程监理论文 【摘 要】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重要工程的质量甚至对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会产生巨大影响。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是委托性、咨询......

    《工程建设法规》论文

    浅谈《建筑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1998年《建筑法》的实施,保证了国家从法律上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的管理。实施10多年来,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市场的交易行为,维护了建......

    工程建设监理论文

    浅谈房屋建筑渗漏的原因与防治 【摘要】渗漏是房屋建筑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中主要质量通病之一。本文通过工作经验与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房屋建筑各种渗漏的出现原......

    研究三信工程文化建设论文

    一、农村信用社“三信工程”建设中若干关系1、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信用社在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面对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

    哈尔滨地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哈尔滨地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为加强哈尔滨地铁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维护市容整洁,使文明施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依据国家、省及......

    渭南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渭南市人民政府令 第四号 《渭南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一日第十二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 一九九六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