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意见(样例5)

时间:2020-10-06 13:0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意见》。

第一篇:市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甘政办发〔2017〕160号)精神,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我市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根据社会领域需求倒逼扩大有效供给的新形势,着力解决社会领域投资放宽准入不彻底、扶持政策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充分挖掘社会领域投资潜力,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努力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质量水平,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在政府切实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同时,把非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交给市场;

坚持“放管服”改革方向,注重调动社会力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吸引各类投资进入社会领域,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二、切实放宽行业准入

(一)医疗卫生领域。

1.积极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个体诊所等,并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学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等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前提下,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结果互认和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等资源共享。完善医疗机构管理规定,优化和调整医疗机构类别、设置医疗机构的申请人、建筑设计审查、执业许可证制作等规定,推进电子证照制度。(市卫计委)

2.鼓励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业务合作的有效形式和具体途径。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培养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鼓励具备医疗机构管理经验的社会力量通过医院管理集团等多种形式,在明确责权关系的前提下,参与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市卫计委)

(二)教育领域。

放宽办学准入条件。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将发展民办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整体规划,积极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只要是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以及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的领域,政府不得限制。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对民办学校(含其他民办教育机构)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市教育局)

(三)养老领域。

1.降低准入门槛。对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立的服务网点中,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予以登记注册,并进一步推进企业住所登记改革,不断释放场地资源。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境外投资者举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其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境内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改革养老机构建设运营体制。制定促进政府投资设立的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相关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以及整合改造闲置资源发展养老服务工作办法。加快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国有企业培训医疗机构等改建的养老设施开展公建民营,享受社会办养老机构同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政府投资兴办的公办养老机构实现“管办分离”。改革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方式,鼓励实行服务外包。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的特困供养对象及其他困难老年人,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改制后的公办养老机构或社会办养老机构供养。(市民政局)

(四)文化领域。

1.拓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推进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公布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通过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类文化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引导社会力量以投资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项目资助、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通过委托或招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市文广新局)

2.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市场主体和平台。鼓励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艺院团等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和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探索大遗址保护单位控制地带开发利用政策。(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体育领域。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运营,探索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运营管理模式,不断推进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市场化,逐步实现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规范赛事举办条件,落实省上出台的体育赛事举办流程,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提高赛事、活动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降低赛事和活动成本。(市体育局)

三、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

(一)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化社会领域ppp模式创新,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特许经营、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和设施建设运营。在社会领域打造2-3个ppp示范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案例,助推更多社会领域ppp项目落地实施。(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拓展社会领域金融模式。落实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政策,支持社会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债融资。有序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加强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运用推广。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积极推广绿色票据、资产支持票据、供应链融资票据等创新型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政府金融办、市发改委、嘉峪关银监分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科学有效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等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社会领域。根据发展需要,依法设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社会领域企业依法设立投资公司。(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合理拓展信贷融资渠道。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灵活运用排污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预期收益权等进行抵质押贷款。鼓励通过银行贷款,为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一揽子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发展大型成套设备金融租赁等非信贷融资方式。推动社会领域企业用收益权、应收账款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质押的其他财产权利进行质押贷款。探索通过设立行业风险补偿金等市场化增信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扩大社会领域相关产业信贷规模。(市政府金融办、嘉峪关银监分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积极引导并鼓励金融机构与社会领域企业融资对接。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统一公开的项目金融资金对接信息共享机制,为社会领域企业提供更具时效性、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融资服务。利用财政性资金提供贴息、补助或奖励。探索允许营利性的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机构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财产进行抵押融资。(市政府金融办、嘉峪关银监分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国土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进社会领域企业市场化运作。发挥行业协会、开发区、孵化器的沟通桥梁作用,加强与资本市场对接,引导社会领域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持续加大拟上市公司培育力度,积极支持相关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督促引导中介机构充分利用地方政府鼓励政策,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鼓励中小微企业挂牌。(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嘉峪关银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

(一)将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要适当向上述领域倾斜,有序适度扩大用地供给。(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依法落实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非公立医疗、教育等机构享有与公立医院、学校用水电气热等同价政策,落实民办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用水电气热与工业同价政策,落实大众健身休闲企业用水电气热价格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政策,落实社会领域各项收费优惠政策。(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发展

(一)推进社会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科学规划建设社会领域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在准入、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落实全省试验区建设政策。建设综合养老服务基地,在全省形成河西走廊养老服务产业带。积极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医疗、养老等产业互相融合,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文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互联网+”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行动。学习其他省市“互联网+”发展经验,推动大数据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引导整合线上线下企业资源要素,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变革和效能提高。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健康养老、智慧旅游、健身休闲等平台。(市网信办、市工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局、市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科学规划社会领域相关产业发展。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医疗器械、药品、康复辅助器具、体育运动装备、文化装备、教学装备等制造业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一)加强规划引导。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总纲,统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管理规划,编制社会领域各行业规划,发挥规划对调控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合理配置资金等要素。到2020年,按照每千人常住人口不低于1.15张床位标准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社会办养老床位数占比不低于50%。(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教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好全省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机构设置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实施细则,依法明确各项审批的条件、程序和时限,提高部门内各环节审批效率,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实现审批进程可查询。加强协作配合,并联范围内的审批事项不得互为前置。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率,接受社会监督。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民办机构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文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积极宣传社会资本投入相关产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提升社会认可度。(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文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二篇:发展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活力

发展社会组织 激发社会活力

陈光金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对于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方式和组织机制发生了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单位组织管理社会生活的模式日益失去存在的条件,新的社会组织快速发展起来。按照有关规范界定,我国社会组织主要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组成。2007年,全国有各类社会组织共计38.7万多个,到2012年增至49.9万多个。这些社会组织活跃于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激发社会活力、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的作用,为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客观地说,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得还不充分,水平不够高。在一些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每十万人口拥有的社会组织成百上千,而我国2012年每十万人口拥有的注册登记社会组织不到38个。对照起来,差距显著,但也表明我国社会组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源困境。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社会组织尤其是民间社会组织都严重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撑,难以有效开展活动。二是人才困境。从制度上看,社会组织的人才管理和待遇管理都缺乏规范,许多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待遇较低。

解决好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改革社会管理体制,从而加快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首先,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凡是社会组织能够办理和提供的社会事务和社会服务,尽可能以适当方式由各种社会组织承担,打破政府对公共事务大包大揽的格局,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其次,在社会组织规范上有新突破。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尽快从注重入口管理转移到注重过程监管,坚持分类指导、有序发展,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第三,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上有新突破。探索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不同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第四,打破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某些垄断现象。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转移公共资源时应引进竞争机制,减少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干预,在完善政府监管的同时强化社会监督,从而保证各种资源在社会组织之间合理有效配置。第五,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按照新的理念加快社会组织立法,在社会组织准入、社会组织行为、社会组织治理、社会组织人才待遇、社会组织资源获取以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和社会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法律规范,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第三篇:实施竞聘上岗 激发队伍活力(定稿)

实施竞聘上岗 激发队伍活力

葛石镇教办主任 王根银

尊敬的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局领导给予我这样一个汇报葛石教育工作的机会,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实施竞聘上岗,激发队伍活力》,主要从实施竞聘上岗的起因、做法和成效三方面汇报一下近年来我镇实施竞聘上岗工作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起 因

我镇竞聘上岗工作始于2009年。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原十八中撤并后,教师分流困难,再加上由于历史原因,全镇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需求。

一是校际师资配置失衡。全镇青年教师主要集中在了镇驻地学校和离县城较近的学校,特别是夏庄完小,成了照顾关系的、进城的缓冲地带,造成这些学校教师人员富余。而偏远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年龄比例失调,学科结构失衡,小学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不能正常开设,教师不足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完全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是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一线青年教师和一些平时埋头苦干的教师得不到重视,教与不教一样、教好与教不好一 样,直接导致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当时,全镇各种情况不上班的近百人。

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在获得镇党委政府充分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立足优化全镇教师资源配置,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工作积极性,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健全奖惩激励机制为抓手,全面启动了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当时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让不上班的上班,让不干事的干事,让干不好的干好。

做 法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个符合葛石实际的竞聘上岗工作模式。简而言之,其核心理念是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其典型做法是按岗竞聘、责权统一,其关键举措是配套改革、制度保障,其基本流程是三步十环、稳妥推进,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以竞聘上岗解决教师岗位问题,以制度创新解决教师思想问题”。

“三步十环”作为基本的工作流程,第一步为制定科学合理方案,包含四个环节,即充分酝酿、拟定草案,集体研究、修改草案,征集意见、完善草案,教代会表决、形成方案。第二步为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包括三个环节,即学习方案、填报意向,双向选择、层层竞聘,严格把关、合格上岗。第三步为强化岗位监督管理,也包含三个环节,即签订聘约、明确责权,强化考勤、转变作风,考核问责、保持动力。下面,我就大体以这一基本工作流程为纲,逐一介绍一下我镇实施竞聘上岗工作的点滴做法。

一、坚持超前谋划,以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为竞聘上岗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夯实基础

(一)抓好四个环节,制定可行实施方案

竞聘上岗工作能否实施好,首先要看能否制定出完善的实施方案,能否把竞聘上岗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程序方法、关键措施贯彻到方案中去。因此,每年暑假放假前,我们就着手安排新学年教师聘任工作,坚持超前谋划,提前部署,力争将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实。

一是充分酝酿,拟定草案。每年方案的制定,我们都以落实教育局人事工作安排为基本切入点,例如在2013年暑假的核编定岗中,除对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和成教中心进行定岗定编、调整人员外,我们依据我镇实际,提出了核编定岗“两步走”的意见,即第一步是按教育局要求对三个中心和教办定编定岗,并让三个中心面向全镇聘任教师;第二步,组织其他小学幼儿园开展聘任工作,让三个中心和教办教研室富余人员与各学校原有人员一道,按照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原则重新竞聘上岗。事实证明,通过“两步走”,促进了干部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使全镇教师资源管理由静止的“水库”变成了运动的“河流”,为各学校带去源头活水、增强了队伍活力。其中,皋山完小、北庄完小、沙卜完小、黑石小学等较偏远学校通过聘任教师得以补充,大幅度改变了原有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二是集体研究,修改草案。开展竞聘上岗,要让校长园长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让其选优配强班子,选好配好师资队伍。因此,制定《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时,要充分听取校长、园长们的意见。为此,我们总是在竞聘草案形成后,适时召开由全体校长及独立园园长参加的专题研讨会议,对方案中的竞聘岗位、竞聘程序、操作方法等进行认真讨论,集思广益,完善草案。同时,我们也把集体研讨的过程当作前期集中培训的过程和营造舆论的过程,让校长园长们熟知方案内容,掌握竞聘工作流程,确保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是征求意见,完善草案。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事关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审慎的态度是充分尊重一线教职工参与方案制定的权利,向他们广泛征集意见。我们将讨论后的方案草案通过平台下发至各学校、幼儿园,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并由各学校收集整理本单位教职工意见上报镇教办。镇教办吸收采纳其中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草案。

四是教代会表决,形成正式方案。方案草案形成后,还有关键一步要做,那就是召开全镇教职工代表大会,就竞聘方案进行表决,并当场公布表决结果。

(二)做好方案解读,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教师学习讨论表决的过程,也是心理接受的过程。我镇每年最终定稿的竞聘方案,都坚持了“两大基本原则”,具有“三大鲜明特点”。对于方案我们通过不同渠道不遗余力的进行宣传吹风,让老师们提前了解方案,正确理解方案制定的真正意图,为方案落地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先定岗位,按岗竞聘”,即要求各学校根据岗位设置数和工作需要,按照教学岗和辅助岗两类分别设定若干个工作岗位,并分别编定岗位序号。每一个岗位都明确相应的工作任务,教学岗一般包括所任教的年级(班级)、学科、课时;辅助岗一般是指某功能室管理或宿舍管理、门卫值班等工作。一般情况下,要求教师竞聘选岗按照“1+X”方式进行,即在选定一个教学岗的同时,另外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辅助岗位,并规定教学岗周工作量低于教学8课时的人员不视为教学人员,只选择辅助岗的视为教辅人员。岗位设定后向全体教职工公布,以供参聘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能力填报岗位意向,参加竞聘。二是“先聘岗位,后聘职务”,即必须先参聘学校的基础岗位后,方可竞聘学校领导干部。在原单位落聘的干部,从落聘之日起其职务自动解除。如:在2013年的竞聘中,21中三个副校级干部因落聘被分流到小学,职务自动免除。

“三大鲜明特点”,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始终把教师看作最重要的资源要素,让教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人与岗之间的最佳结合。近年来,我们开展竞聘上岗工作的宗旨是鲜明的、目标是明确的,可以说,“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以师资现代化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是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二是始终坚持学校的主体地位。竞聘工作成败,关键在校长。我们给予了校长充分的自主权,学校无论是领导干部的换与不换,还是普通教师的聘与不 聘,决定权都在学校。例如:今年的竞聘实施方案中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留任或新聘就是这样规定的,“任期满三年的副校长,由所在学校校长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留职,任期一年。考核不合格或已不能胜任工作者,其职务由学校报请教办予以免除,所缺岗位由镇教办依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在全镇范围内公开竞聘产生。”方案中的这一规定,无疑可以倒逼学校干部转变观念,抛弃因循守旧思想,摒弃一劳永逸的传统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且,每年一聘新产生的管理团队,也必然能够较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学校管理工作要求。三是始终坚持流动的适度、合理。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形成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学科结构的教师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大面积的流动,必然会影响学校文化底蕴和传统优势的传承。实行干部教师竞聘上岗目的,一方面是给予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适时分流富余教师,更重要的是可以惊醒和鞭策不上进、不称职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镇竞聘上岗工作始终坚持“大稳小调”的工作思路,在方案中明确要求“各单位对教师的竞聘要尽量保持原有教师队伍的稳定,新聘教师队伍中原有教师人数原则上不得低于编制数的三分之二,缺额部分可以在全镇范围竞聘”

二、突出公开公正,以令人信服的竞聘过程,为做好新一学年工作理顺关系凝聚力量

(一)周密部署,稳妥推进,做好干部教师竞聘上岗 公开、公正、公平、择优是竞聘上岗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决定竞聘工作成败、保证大局稳定的关键所在。作为聘任工作的主体,各学校必须严格落实这一工作原则。同时,充分发挥镇教办在整个竞聘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也尤为重要。以今年暑假的竞聘上岗工作为例:

8月18日,在全镇暑期全员培训班开班前夕,我们就在镇中心小学召开了由全体校长及独立园园长参加的竞聘上岗工作启动和专项培训会议。会上,组织全体校长、园长深入学习了《葛石镇干部教师竞聘上岗实施方案》,让他们明确了竞聘上岗工作的程序步骤、注意事项及时间安排,向他们反复强调了竞聘过程透明、公平、公开、公正的重大意义。全镇各学校根据方案规定的程序步骤和时间节点,启动了本单位的竞聘上岗工作。

一是学习方案,填报意向。8月20日—22日,各单位均按照教办会议要求,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由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集体学习《葛石镇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葛石镇干部教师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明确告知每位教职工竞聘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任何人都有选择学校、选择岗位的权利,既可以在原单位参加竞聘,也可以选择到新的单位参加竞聘。同时,公布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和岗位安排,明确各岗位职务的任职条件和职责任务,以供各参聘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能力填报工作岗位意向书。

二是双向选择,层层竞聘。8月22日—25日,学校根 据本校岗位设置方案和教职工个人意向,层层组织竞聘。各学校首先成立由教办包校人员和校长、书记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聘任委员会。在报名参与本校岗位聘任的教师中,择优选聘学校中层干部,拟聘干部人选报教办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由校长组织各中层部门负责人聘任教师和教辅人员。

竞聘过程中,各学校按照竞聘实施方案要求,将跨校竞聘的人员名单上报镇教办以便统一调配,同时通知本学校未聘任人员,联系其他学校,到未满岗的学校参加竞聘。

聘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偏远学校的教师聘任问题。校长们各出奇招,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我镇偏远学校沙卜完小,把关心教师生活放在第一位,针对年轻教师多家住宁阳的实际,出台政策,吸引人才:如为教师解决交通和生活等问题,以安心、温馨、舒心的工作环境和真诚、真情、真心很好的留住了老师。几年来,不仅新分配到该校的青年教师能留得住、干得好,而且在几次全镇竞聘上岗活动中还成了中心学校教师分流的主要接受方,彻底改变了该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可见,一所学校能不能留住教师,还要看校长有没有足够的魅力。我们常说:竞聘上岗考验的是学校校长的魅力。

有问题就必须解决。8月25日上午,为解决个别学校竞聘中留不住人的问题,确保全镇竞聘工作稳妥推进,我们再次组织召开校长、园长会议,对竞聘工作进行调度,帮助未满岗学校分析原因,并安排存在未聘教师的学校与未满岗学校进行对接。会后,缺岗较多的学校校长改变了工作策略,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工作措施。我镇皋山完小青年教师黄蓉为照顾孩子方便,已经到离县城较近的夏庄完小报名竞聘了,又被皋山完小校长亲自上门三顾茅庐做工作请了回来。

截止到8月28日,我镇2014—2015学年教师聘任工作顺利结束。全镇各学校共有13名青年骨干教师走上各学校中层管理岗位,共有46名教师实现合理流动,各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我镇的聘任实施方案中本来是设计了“落聘培训”这一环节的,方案规定,“截止到8月28日,落聘人员仍未被学校聘任的,参加由镇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学习班,测试合格者,由教办安排到不满岗的学校工作。”应该说,这一环节的安排是必要的。但由于我们前期周密安排、组织得力,特别是竞聘上岗政策传达到位、教师学习透彻,最终未出现落聘教师,“强化培训,合格上岗”这一环节得以省略。

(二)大胆创新,勇于改革,重新选聘兼职教研员 今年,在稳步做好干部教师竞聘上岗工作的同时,我镇还启动了“兼职教研员”制度改革,对学科兼职教研员进行了重新选聘。

去年暑假,根据县教育局要求,我镇精简整合了镇教研室,由教办副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只保留两位副主任承担主要工作,其他原有学科教研员优先聘任为兼职教研员,到中心小学承担三分之二的教学工作量,兼顾做好学科教研工作。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各学科兼职教研员集中在中心小学,各类教研活动较多,不仅对中心小 学的正常教学秩序有一定影响,而且对其他学校的带动也不够。

针对这一困局,我镇研究出台《葛石镇2014——2015学教研室兼职教研员聘任与管理办法》。办法立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兼职教研员在学科教学上的示范引领与指导管理作用,实施在完全小学分散设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制度,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规模分设到全镇6处完小中,中心教研组长兼任学科教研员。各学校根据本校的优势学科及教师专长,申报本校所设中心教研组的学科与兼职教研员的人选。教办根据申报情况,择优确定各学校中心教研组学科设置与人选。这项工作启动后,各学校积极申报,纷纷推出本校优势学科和骨干教师参与中心教研组竞选。经过教办最终评选确认,有四处完小分别设立了两个中心教研组,两处完小分别设立了一个中心教研组,年轻骨干教师周丽娜、张品等一批教学新秀走上学科教研员岗位,为全镇学科教研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样既解决了由于兼职教研员集中在中心小学集体活动时对中心小学的影响,又通过中心教研组的设立实现了各学校的优势互补、相互带动。

三、强化岗位管理,以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为全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益保驾护航

完成竞聘,实现人人上岗、人人有岗,只是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始终重视从强化岗位管理入手,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以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引导广大干部教师切实转变工 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一)三项配套措施,促进教师履职尽责

一是签订聘约,明确责权。聘约管理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聘约内容详细约定聘任岗位职责、聘任年限、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条件、双方的权力和义务、违反聘约责任及聘任双方协商的其他条件。为此,我镇规定无论是学校干部教师的聘任,还是教研室兼职教研员的聘任,组织他们正式上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需要签订聘约。聘约一式三份,一份于开学一周内上交镇教办备案,一份学校存档备用,另一份由教师本人留存,目的是让每位教职工明确责权,特别是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加强考勤,转变作风。上岗理当爱岗,但说白了还是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少不了机制的激励。任何单位的管理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我们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在制定新学年干部教师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对2009年配套出台制定的《葛石镇教育系统考勤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新考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请假审批权限,强调了考勤与工资挂钩,做到“日清周公示月兑现”,具体做法是要求学校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加强对教职工的出勤管理,做好考勤记录,每周公示一次全体教职工出勤情况并上报镇教办。镇教办每月统计汇总一次全镇教职工的出勤情况,通过平台向全镇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与教职工本人的工资挂钩,当月兑现。2009年制度出台前全镇不上班人员近百 人,通过严格考勤制度现在我镇因各种原因不能上班的教师不足30人。

三是定期述职,考核评价。我们还坚持实施了岗位目标分级管理考核制度,每学年至少两次组织全镇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开展述职和民主测评活动。校级干部的述职和民主测评工作由教办组织实施并聘请教育局相关领导参加,学校中层干部教师述职和民主测评由学校组织实施。我们要求全体干部教师将述职的过程当作梳理前期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通过述职向教办或学校汇报一学期来履行岗位职责、开展教育教学、实现目标等方面的情况,并阐述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打算。教办及各学校根据民主测评结果,结合工作考评方案,分别对干部教师进行综合评定。

(二)两大创新举措,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今年年初,我们按照县教育局工作部署,把2014年是确定为“教学质量提升年”,提出了“突出一个中心,强化两个转变,把握三个重点,实现四个提高”的工作思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力争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加快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和由规范发展向品牌发展的转变;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教育装备使用,三是学校特色打造;实现四个提高:一是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

应该说,通过竞聘上岗我们进一步实现了全镇教师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基本素质提 升,特别是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校际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是签订目标责任状,启动校长问责机制。

抓教学关键在校长。为给校长压担子,我们研究决定与全镇各学校校长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除明确对规范办学、课程开设、安全管理等常规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外,重点就各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目标进行定位。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提出按照分层要求、稳步提升的原则,以现有成绩为基础,为各学校划定教学质量发展目标底线。明确了六条目标考核的“一票否决”情形,其中的第一条就是:教学质量未达到规定目标的。

我们反复对全体校长强调,问责是责权统一的必然要求,签订责任书就意味着启动了问责机制。即在规定时限内,教学质量未达到既定目标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一律实行问责,取消单位及校长评先评优资格;成绩出现下滑的,对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同时,提醒校长,如果觉得责任状所定目标确实无法完成,可以拒签。当然,哪位校长不签,按照责权统一原则,也就意味着哪位校长自动辞职。在给予校长充分考虑时间的基础上,我镇召开了目标责任状签订会上。会上全体校长一一上台做了表态发言,特别是明确表示“将坚持不懈抓好教学工作,全力以赴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学成绩出现下滑的,将引咎辞职。”责任状的签订无疑夯实了校长的责任,明确了学校的目标方向,促使各学校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重视教学工作管理,努力提高教 育教学成绩。

二是推行质量积分制,激发教师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老师。但需要明确的是,什么样的导向引领,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观念,诞生什么样的质量水平。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亟待解决的是导向问题,让想干事、想发展的教师看到希望,让慵懒散教师感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危机。

如何突破困局?毫无疑问,必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让每一位教职工看到镇教办下大力气抓教学、提质量的决心和信心,必须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此,我们除抓好常规外,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教师的质量意识,我们设立“教学优胜奖”颁发给在全镇、全县统考中高于本年级学科平均分的教师,并将“教学优胜奖”作为教师评优树先、晋升职称的门槛。分别于两次期末质量检测工作结束后,大张旗鼓地对获得“教学优胜奖”的教师进行隆重表彰,并在会上反复强调了“教学优胜奖”将作为教师评优树先、晋升职称的基本资格。今年暑假,在第五届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推荐工作中,对未取得“教学优胜奖”的人员进行了一票否决。推荐人选本来教育局分配8人的指标,最终我镇只上报了5人。多人因教学质量被否决。此举在极大的震动了对教学成绩漠不关心甚至不愿在一线教课的老师。在新学年的教师竞聘上岗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抢聘统考学科岗位的喜人场面。甚至是多年未在一线任教的教师,也要求到一线教课了。为更好发挥教学质量评价对撬动教师资源潜力的杠杆作用,今年竞聘上岗工作结束后,我们又对“教学优胜奖”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出台了《葛石镇教学质量积分制度》。新积分制度,明确划定了奖项参评人员的范围,对原“教学优胜奖”进行了细化,重新分为“教学达标奖”、“教学优胜奖”与“教学标兵”三个层次。

其中,“教学达标奖”为基础奖项,以县镇统一组织的教学质量监测成绩、艺体活动获奖情况和镇教办组织的幼儿园各类考核作为评选依据,规定任教中小学统考科目的教师在县镇抽考或期末统考中,考试成绩高于全镇或全县同年级同学科平均分的颁发“教学达标奖”。

新的“教学优胜奖”为激励性奖项,要获得这一奖项必须符合“教学达标奖”获奖条件,且本人任教的年级学科考试成绩超过相应平均分10分。

“教学标兵”则是最高奖项,只有累计荣获6个“教学优胜奖”的教师,第六个奖项才直接授予“教学标兵”称号。“教学达标奖”、“教学优胜奖”我们每学期颁发一次,教学成绩一直特别优秀、每学期均获得“教学优胜奖”的教师,也得至少需要努力三年才能拿到一个“教学标兵”。实话实说,这个奖项能够取得是相当不容易的。

积分制度规定,“教学达标奖”、“教学优胜奖”、“教学标兵”是教师评优树先与职称聘任的重要依据,“教学达标奖”每个计1分,“教学优胜奖”每个计2分,“教学标兵”每个计4分,5年为一个积分周期。而且“教学达标奖”和 最初设立的“教学优胜奖”一样,是教师评优树先、晋升职称的门槛,如果教师未取得“教学达标奖”,就不能参与当的评优树先和职称评聘。

总之,本学年新制定的《教学质量积分制度》,适用范围涵盖了全镇所有学校、幼儿园一线教师,评选办法紧密结合了学校工作实际,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的任课教师,评选条件更细、更具有可操作性。制度一经公布就受到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充分认可,更让通过竞聘上岗走上新的岗位的广大干部教师明确了奋斗目标、找到了努力方向。

成 效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成功实施竞聘上岗,首先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工作原则,同时还必须同步推进制度改革,以竞聘上岗解决教师岗位问题,以制度创新解决教师思想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五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推进教师竞聘上岗工作的同时,同步修改完善了岗位目标考核、教职工考勤等制度20余件次,出台了中心教研组选聘、教学质量积分等制度5件,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五年来共推动青年骨干教师33人走上教学管理岗位,实现了教育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各学校领导班子谋划发展和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镇各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五年来共推动干部教师镇域内合理有序流动160余人次,实现了全镇教师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并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 教师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全镇上下抓教学提质量蔚然成风,在今年的教育局抽考中,我镇有两处完小位于全县前十名,效果初步显现。

以上就是我镇推进干部教师竞聘上岗的点滴做法。当然,我们所做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在坐的各位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提出宝贵建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法治中国应激发社会活力

法治中国应激发社会活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基层自治的良性互动,是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一道必答题。

“治理”二字有两层含义。《吕氏春秋》中讲,“治国无法则乱”,强调的是“治”,即统治、治乱:“理”则强调整理、条理,即根据社会自身的机理实现自我管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须将“治”与“理”有效结合起来,充分重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自我治理与政府治理之间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在渐进式的反馈和调整过程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认识社会、对社会没有足够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追求,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善治”。根据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研究,如果社会整合缺失,社会将陷入“沉睡”状态,而如果社会整合过度,社会将进入“亢奋”状态。前者表现为对所有问题都漠不关心的疲软态度,容易导致政府的冒进管制,终将进退失据;后者则呈现对所有问题都精力过剩的激进状态,抱怨、争胜、失序并存。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往往在“沉睡”和“亢奋”之间游移不定,一些极端事件暴露出社会治理方式远未成熟。因此,养育成熟的现代社会,使之具备一种清醒的审慎,进而走向一个文明、理性、诉诸法治的现代社会,才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根本途径。通过鼓励和支持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基层自治的良性互动,在此过程中,要全程贯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设公民自我治理机会和平台,使公民不断感受到自身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权力和责任的均衡。现代社会首先是一个文明社会,公民既要懂得自我治理,还要对国家权力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当前,法治中国建设应当在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更多回应公民关切。

事实证明,强化社会力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支撑作用。有效的国家治理和成熟的社会发育相结合,在功能上互相补充,成为当今许多国家向往的理想治理类型。治理良好的国家以拥有一个强大而有效的政府为标志,是一个制度健全、职能适中、经济富裕、社会凝聚力强、国际影响力大、文化教育发达的法治国家;而一个成熟的社会,则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系统化的社会组织为标志,是一个自主化程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的法治社会。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法治是共同特征,制度是基本保证,“两强互动”是根本原理。

培育壮大社会组织,提升其服务社会能力,是增加社会发展活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要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拓宽社会组织依法参政议政的渠道。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复杂多变、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法治社会,必须重视激发社会活力,在实践中提炼总结社会自我运行生态、机制与技术,适时上升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心得

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学习心得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和矛盾增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及省委政府的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参加了本次公务员培训后,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结合本次学习,下面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

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仅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高屋建瓴的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社会发展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社会建设和管理,必须以此作为指导思想,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管理,必须严格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抓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灵魂,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求各级机关

关注和改善民生。

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实施民生工程,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举措。

三、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就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必须加快从传统的“经济管理为主”向“社会管理为主”转变,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从实施全面管理的全能政府变为实施公共管理的有限政府,使公共管理职能得以强化。要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大社会各界参与,构筑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活力,要需要坚持社会共同参与。

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不断扩大参与度,提高协同化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格局,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对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来说,只有社会管理得到了创新,社会才会有序、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新突破,激发社会活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快速发展!

下载市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意见(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实施意见(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