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认知及接受程度。方法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认知及接受程度。结果74.8%的学生能接受虚拟实验教学方法,66.7%的学生对学校配备的虚拟实验设备满意,60.5%的学生喜欢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77.5%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操作方法简便;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依次为:方便查找病变特征、操作简便、不用担心切片损坏、节约时间、无毒无刺激。结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能接受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并认为其具有很多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关键词:高职;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原因、发生机制以及病变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它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的开放式网络化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以往高校主要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即使用显微镜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但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将虚拟实验教学方法与病理学教学结合起来的技术应用而生,它便是虚拟实验室。目前,已有学者探讨将虚拟实验室应用于很多领域,但大多数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对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认知及接受程度的报道并不多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
1.2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看法、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以及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由学生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剔除不完整问卷5份,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1.3统计方法
由两人进行数据录入、检查和纠错,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学生对虚拟实验设备及教学方法的看法(见表1)
2.2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见表2)
2.3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见表3)
3结论
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方面,74.8%的学生能接受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对虚拟实验设备配备是否满意方面,66.7%的学生表示满意;在虚拟实验操作方法是否简便方面,77.5%的学生认为此种操作方法简便;在观察病变特征时,50.3%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教学方法更方便;60.5%的学生喜欢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依次为:方便查找病变特征、操作简便、不用担心切片损坏、节约时间、无毒无刺激。
4讨论
病理学是医学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长期以来,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实验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选用的病理切片虽然病变位置大体上类似,但是不同切片的形态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精力查找病变位置、特征,而目前许多学生显微镜操作技术不过关,这就增加了病理学实验教学难度。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是将数字化切片库安装到学生所使用的电脑上,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控制学生电脑,将病理切片图片上传到学生电脑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切片图片。同时,统一标记出明显病变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病变位置及特征,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对虚拟实验设备配备满意,而且认为这种实验操作方法简便,方便观察病变位置及特征,还具有不用担心切片损坏等优点。但调查也发现,60.5%的学生喜欢将传统和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见,在以后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除使用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外,还应适当地使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只有将虚拟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满足高职学生需求。
作者:李杏杏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然而,高校所培养的大量人才却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造成现实中高职人才短缺、岗位空闲与大量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在家现象并存。原因在于很多高职毕业生难以胜任具体工作岗位,其实践技能难以达到实际工作要求。要培养出适应社会、达到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关键环节之一是对传统教法的创新。本文拟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与创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专门人才实践性
与其他层次的学历教育相区别,高职教育更强调“实践”以及“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性。忽视其实践性,高职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而教学方法改革无疑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并加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一、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探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应该是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所必需的人力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对高职层次各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目前,高职教育现状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还不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高校所培养的大量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高职毕业生上岗后往往适应期长,优势不明显,甚至不能胜任,从而导致了现实中高职人才短缺、岗位空闲与大量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在家并存的现象。
目前,已有一些省份为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通过“召回培训制度”、“双证书”制度等途径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使其适应现实岗位要求。但笔者认为,从长远考虑,应在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一次合格率”上做更大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间的矛盾,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就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形式中真正体现素质培养,达到实践性要求,从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缓解人才供求关系矛盾,笔者认为,关键环节之一是对传统教法的创新。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秉承科学的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辩证地扬弃和不断创新,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更多实践能力强的栋梁。
二、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考试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束缚,高职教育不能完全从旧有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摆脱纯理论讲授方式的禁锢,教学方法仍然很大程度上因循旧有套路,考试形式也不能真正起到检验实际能力的作用,使得高职教育与其他层次学历教育相混淆甚至没有区别,不能突出现实对高职教学专门人才的实践性要求。具体说来,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就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又由于教师依赖教材教参,过分偏重理论讲授,学期末考核时也更多侧重理论考核。这样的教学方法,经常会出现知识陈旧、教与学脱节、重理论讲授而轻视甚至忽略实践教学的现象,致使学生兴趣不高、积极性差,不善于独立思考、与人交流,不主动发现问题和深入分析,没有深层次地消化、吸收为自身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那些浅层的记忆也因日久而不断模糊,使本来就有限的学习效果又打折扣。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实质是“教师中心论”和“教材中心论”在作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切实改变以往教师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探索灵活多样、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思考和行为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从而彻底改观高职教育教学效果,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要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实践性,将已有的好方法做细、做精并不断创新,例如:研讨式教学和竞赛式教学等的熟练运用乃至有机结合,全面训练实践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研讨式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值得深挖效能并推而广之的教法之一,在实践中已初步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学生经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撰写讲稿、组内发言、交流启发以及班内小组发言、集体讨论研究等环节之后,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也都有机会表达见解。
另一种探索是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竞赛式教学。竞赛式教学带有比赛性质,其形式所承载和推动的是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可供选择的具体竞赛形式有演讲、辩论、情景模拟、技能操作、团队训练、实地调查等。其运行过程,首先,围绕要巩固和转化的知识设计竞赛主题和具体形式;其次,确定比赛规则;再次,安排各组参赛人员及顺序;第四,进行比赛;第五,总结点评,向获胜方祝贺并颁奖激励。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参与裁判、参谋或点评。
以上探索和尝试,将学生置于相对自由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各异性,以其自主学习为中心,极大调动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富于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理解、记忆潜力被激发,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精神得到加强,应变和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可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学和动手能力,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教学效果显著。
需要指出的是,采取偏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需要其他环节的衔接与配合。例如:各种教法往往需遵循适当标准(例如参照个体气质类型)事先建立相对稳定的分组,使每组都成为具有整体效能的团队,成员间优势互补;再如,应配以相应的操作化、实用性强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教与学中自觉提高职业能力,并保证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并不断尝试,最终打破僵局,实现高职教育的新突破。在实践和认识的交替上升中寻求精良的教学方法,探索教育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高教探索》,2000.1。
[3]郭俊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陕西教育》(教学),2005.10。
[4]韩庆样、张军:《能力改变命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5]万碧波等:《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变探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09。
第三篇:高职病理学复习题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高职病理学复习题
高职病理学习题集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名词解释
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缩小称为萎缩。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等的过程。
再生:机体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缺损由邻近健康的同种细胞修复。
填空题 坏死的类型可分为 凝固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按再生的能力不同,将人体细胞分为稳定细胞、不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3.骨折愈合的过程分为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与再塑。
4.淤血的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
5.适应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6.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有营养不良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
7.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8.肉芽组织的功能有填补缺损的组织、抗感染、机化。
9.器官、组织的萎缩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的缩小或细胞数目减少。小儿麻痹症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缩属去神经性萎缩;骨折长期固定后的患肢部分肌萎缩属失用性萎缩;肾盂积水引起的肾实质萎缩属压迫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萎缩。
10. 玻璃样变性常见的类型有血管壁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
11.判断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常表现为核固缩,核破裂
和
核溶解。
12.坏死的结局有 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13. 坏死组织变为灰白色,质地比较坚实的凝固体,称为
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因酶性消化分解而变为液态,称为
液化性坏死。
14. 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
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15. 干性坏疽好发于
四肢末端,病变部位呈
黑褐 色,其血流的特点是 动脉阻塞,静脉通畅。
16.永久性细胞有骨骼肌细胞,神经元细胞,心肌细胞。
17.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8.化生分为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单项选择题
1当尿路阻塞时,尿液在肾盂中潴留,引起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变薄,称为(C)
A:变性B:肥大C:萎缩D:增生E:化生
2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或正常物质的增多称为(C)A:代偿B:适应C:变性D:坏死E:凋亡
3脂肪变性是指(C)
A:脂肪细胞内出现了脂肪滴B:组织内出现了脂肪细胞 C:正常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的细胞质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D:脂肪组织中脂滴增多
E 器官内出现了脂肪细胞
4局部组织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C)A:变质B:变性C:坏死D:死亡E:萎缩
5血管壁的玻璃样变常发生于(A)
A:细动脉B:小动脉C:大动脉D:小静脉E:大静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下列哪项改变是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D)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器D:细胞核E:细胞间质
7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D)
A:病变部位不同B:病变范围不同C:病变性质不同D:有无腐败菌感染E:病变程度不同 8干性坏疽多发生于(A)A:肢端B:肺C:肾D:脾E:肝
9..下列各项无再生功能的是(B)
A神经纤维 B 神经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原始间叶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
10..完全再生是(A)
A同种细胞的修复 B邻近细胞的修复 C纤维性修复 D手术修复 E瘢痕修复
11.坏死组织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为(B)A 纤维化 B机化 C钙化 D分化 E再生
1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B)
A:脾、肾、肺B:心、肝、肾C:心、肺、脾D:肝、肾、脾E: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肾、肺、脾 .
13下列不属于化生的情况是(C)
A 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
B胃黏膜上皮变为肠型上皮 C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
D纤维组织变为骨组织 E结缔组织软骨化
14.不属于适应性反应的是(D)
A 高血压时左心室肥大 B脑动脉硬化所致脑萎缩 C支气管上皮鳞状上皮化生
D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E宫颈鳞状上皮化生
15.凋亡是细胞的D A.液化性坏死
B.干酪性坏死
C.脂肪坏死
D.程序性坏死
E.凝固性坏死
16.下列哪项病变不可能机化
D A.坏死组织
B.血栓
C.异物
D.萎缩
E.炎性渗出物
17.细胞坏死在形态学上的主要标志是
B
A.细胞核增大
B.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C.细胞浆红染 D.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细胞内出现异物
E.核浆比例增大
18.脑组织的坏死属于
C A.凝固性坏死
B.干酪样坏死
C.液化性坏死
D.固缩性坏死
E.坏疽
19.最严重的组织损伤是
D 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坏死
E.黏液样变性
20.下列哪项不是失活组织的特点
B A.外观无光泽,较混浊
B.局部温度增高,血管有搏动
C.失去正常组织弹性
D.失去正常感觉
E.失去正常的运动功能
21.下列哪项不属于萎缩
B A.重症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脑体积缩小B.空洞型肾结核时变薄的肾实质 C.老年人的心脏
D.小儿麻痹症的下肢肌肉
E.恶病质时的肢体
22,下列哪项不是化生
B A.食管由柱状上皮取代了正常的鳞状上皮
B.胃粘膜中出现了胰腺组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膀胱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D.外伤的骨骼肌中出现骨组织
E.胆囊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23.下列各组织中,哪种组织细胞再生能力最强?
A A.皮肤表皮
B.软骨细胞
C.心肌细胞
D.神经细胞
E.骨骼肌细胞
24.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可化生为
E A.鳞状上皮
B.移行上皮
C.软骨
D.骨
E.肠上皮
25. 风湿病出现的坏死为
D A.干酪样坏死
B.坏疽
C.液化性坏死
D.纤维素样坏死
E.固缩性坏死
26.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B A.骨骼肌
B.脂肪组织
C.心肌
D.肝实质
E.脑组织
27.下列哪种变化不属于脂肪变性
D A.肾近曲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B.肝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C.心肌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D.脂肪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E.心肌细胞脂肪浸润 有关坏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坏疽是一种坏死
B.坏疽易见于肝脏
C.坏疽局部颜色变黑
D.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E.坏疽发生在与外界相同的脏器
29.下列哪一项不是化生
B A.由柱状上皮取代了食管的鳞状上皮
B.胃粘膜中出现了胰腺组织
C.膀胱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D.胆囊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E.支气管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30.结核球的形成是干酪样坏死物被(C)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排出
E.吸收
31.“静脉石”的形成是静脉内的血栓发生了(B)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机化
B.钙化
C.包裹
D.排出
E.吸收
32.肉芽组织中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C)
A.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炎细胞
D.细胞外基质
E.肌成纤维细胞
四 多项选择题
1.能引起肝细胞脂肪变的原因是(ABCDE)A 高脂饮食 B大量饮酒 C中毒 D营养不良 E缺氧
2.属于萎缩的是(AC)
A 老年妇女的子宫缩小 B正常发育儿童的心脏小于成人 C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痴呆 D青春期后胸腺退变缩小 E不孕妇女的幼稚子宫
3.干性坏疽发生地条件是(ABD)
A 动脉血流阻断 B静脉血流通畅 C创伤部位较深 D腐败菌感染 E静脉淤血
4.一期愈合的条件是(ABC)
A组织破坏少 B边缘整齐、对合紧密 C无感染及异物存留 D有大量肉芽组织填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5.失活组织的特点是
ABCDE A.无光泽
B.无弹性
C.局部无血管搏动
D.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E.切开后无新鲜血液流出
6.一期愈合 ABCD A.组织缺损少
B.创缘整齐无感染
C.创面能严密对合 D.愈合时间短 E.瘢痕形成大
简答题
1.简述骨折愈合的过程
答 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与再塑。
2.简述坏死的类型和结局。
答:坏死的类型:①凝固性坏死 ②液化性坏死 ③纤维素样坏死 ④坏疽
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③机化与包裹④钙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化生的定义以及常见的类型
答: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常见的化生类型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
4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区别
答: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常无感染,瘢痕少;
二期愈合:组织缺损多,创缘不齐,对合不严,常有感染,瘢痕多;
问答题
1.列出局部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⒈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脑AS→脑萎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⒉失用性萎缩:肢体骨折→骨骼肌萎缩
⒊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肾压迫性萎缩
⒋去神经性萎缩:脊髓灰质炎→相应肌肉、骨骼萎缩
2. 阐述肉芽组织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⒈概念:主要由新鲜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少量炎细胞组成。
⒉结构特点: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
⒊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③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3.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的区别是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原因
单纯动脉阻塞
动脉阻塞伴有淤血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外观特点
干硬黑色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
湿润肿胀 暗绿灰黑色,与周围组织分
界不清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臭味
无或轻
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 无或轻
严重
4.肉芽组织的作用有:
答:抗感染及保护创面,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⒈淤血:由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
器官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管腔的现
象。
梗死: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而发生的坏死。
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某些成分析出、聚集或凝固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填空题
1.病理性充血又可分为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
2.血栓对机体的影响有出血、心瓣膜病变、阻塞血管、栓塞。
3.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多少,可分为出血性梗死 和 贫血性梗死。
4.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5.引起淤血的主要原因有
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受压
和
心衰。
6.梗死的原因有 血管管腔阻塞,动脉痉挛,和 血管受压闭塞。
7. 梗死灶的形状决定于该器官的 血管分布,肾梗死灶呈 锥形,肠梗死呈 节段状,心肌梗死呈 地图状。
8.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所出现的形态改变称为(坏死),由动脉阻塞所致的局部组织死亡称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很多,特别是教学方法滞后,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现状
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旅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旅游教学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等现象。很多院校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是要求学生熟练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通过等级考试? 还是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授人以渔? 目前的现状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学生非常习惯于教师对知识定论式的讲授,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未必都能听得进去。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的教育一定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迅速提高我国旅游教学水平,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还原真实的职业情景,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加深职业体验。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全程指导、跟踪、管理、监督,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
2.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师主体”转变为“培养技能、学生主体”。
3.一体化原则。按照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原则,教学中不存在完整的、单独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补充“适度、够用” 的知识,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角色互换法。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大部分的专业课和某些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针对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课堂形式上的主导,教师则是幕后总导演。
2.情景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在现有的校内教学中模拟规定情景,将学生与教师置身于虚拟情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使学生面对相关画面进行景点、景区讲解;同时,学校与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教学现场置换到真实的旅游工作环境中,按职业标准,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或专家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调动自身潜能。
3.项目教学法。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先由教师按职业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给学生个人或小组,以规定时间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师生在教学中充分互动,通过反复的教与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与理论的接受者,而是在一步步的思索探究、主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当然,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4.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对有关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讨论加以解答,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学到的知识深刻难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生动的、典型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把学生引到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上来,让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发展去想象,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1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
1、心脏褐色萎缩
2、脑萎缩
3、肾萎缩(肾盂积水)
4、心肌肥大
5、脂肪肝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
8、脑液化性坏死
9、足干性坏疽
10、脾被膜玻璃样变
病理切片目录: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3、肝细胞脂肪变性
4、细动脉玻璃样变
5、脾被膜玻璃样变
6、肉芽组织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尤以额叶为明显。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肾萎缩(肾盂积水):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 萎缩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
4.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色,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豆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9.足干性坏疽:标本为外科截除之肢体,足趾、足背、足底均坏死,皮肤呈黑褐色,坏死区干燥、皮肤皱缩,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
10.脾包膜玻璃样变:脾脏体积增大(由于慢性淤血),部分被膜明显增厚、呈灰白色。切面显示增厚的被膜呈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似在局部涂上一层糖衣,俗称“糖衣脾”。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透亮、淡染,重度水肿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degeneration)。
2.肾曲管上皮细胞水肿
肾曲管上皮(主要是近曲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胞质内布满淡伊红色的细颗粒,部分胞质已破溃脱落入曲管腔,细胞核的结构仍清晰。3.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多数圆形空泡,其边界清楚(该空泡为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形成。如用冰冻切片,用脂溶性染料染色可使之着色),空泡大小不等。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至一边。血窦明显受压。上述变化以小叶中央区为甚。4.细动脉玻璃样变
脾细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5.脾包膜玻璃样变
增厚的脾包膜系由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组成,它们互相融合,呈均匀一致的无结构的毛玻璃样结构,其中残存极少量纤维细胞。6.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组成。浅表部分毛细血管,方向与表面垂直,组织结构疏松,其中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深部之肉芽组织排列渐趋紧密,细胞及毛细血管腔缩小、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增多。
实验2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所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2、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并联系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3、掌握栓塞和梗死的形态特点、发生发展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4、了解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相互关系。
大体标本目录:
1、肝淤血(槟榔肝)
2、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
3、脾淤血
4、心瓣膜赘生物
5、心脏混合血栓
6、脑出血
7、心肌梗死
8、脾贫血性梗死
9、肠出血性梗死
病理切片目录:
1、慢性肝淤血
2、慢性肺淤血
3、混合血栓
4、机化血栓
5、心肌梗死
6、肺出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肝淤血(槟榔肝):肝的冠状切面,表面光滑,包膜紧张,肝体积较肿大。切面可见均匀而弥漫分布的紫红色小点(肝小叶的中央区),它的周围呈灰黄色(小叶的边缘区),部分区域的紫红色小点相互融合,形成红黄相间的条索状结构,极似槟榔(一种中药材)的切面,故称肝淤血为槟榔肝。肝静脉扩张。
2、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肺的冠状切面,见表面胸膜大致菲薄、透明,并暴露出其下黑色的斑点及铁锈色的斑点(是什么?).肺组织切面呈均匀的淡棕黄色,并有散在的铁锈色斑点,肺组织较坚实(为什么?)。
3、脾淤血: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包膜增厚,切面见脾组织呈暗红色、灰白色条纹(即脾小梁)增多,并可见散在的铁锈色细小颗粒,脾小体不易看到
4、心瓣膜赘生物: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三尖瓣)上见单行排列、直径1~2mm大小的灰白色疣状赘生物,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所在之瓣膜可正常或有不同类型的病变(赘生物的本质是什么?)
5、心脏混合血栓:血栓位于左心房内,表面干燥、粗糙、无光泽,易碎,灰白中夹杂少数暗红色区
6、脑出血:大脑冠状切面近内囊区可见暗红色区(固定后呈灰黑色)出血区,质软、脆;可破入侧脑室。(多由何种疾病引起?)
7、心肌梗死:左心室前壁可见灰白、灰黄色病灶,质较硬、干燥、无光泽;梗死灶不规则,呈地图状。试问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8、脾贫血性梗死:脾的切面,包膜下可见一个或多个灰白色楔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尖端指向脾门,质致密,变灶四周围以出血带。其余部位的脾组织呈现淤血性变化。
9、肠出血性梗死:小肠一段。病变处肠壁肿胀、增厚,呈暗红或黑褐色,浆膜面干燥而粗糙,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粘膜皱襞肿胀、无光泽,部分区域粘膜表层已脱落,部分粘膜皱襞间有灰白色物覆盖。病变区与正常肠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肝淤血 congestion of the liver
肝小叶结构尚存,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血窦扩张,充满红细胞,肝细胞索因受压而变细,甚至消失。有的肝小叶中央之淤血区扩展而与附近小叶的淤血区互相连接。小叶周围区域的肝细胞索完整,肝细胞有些正常,有些脂肪变,血窦不扩大。
2、慢性肺淤血 chronic pulmonary congestion of the lung 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含心衰细胞或含铁血黄素;部分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部分肺泡壁内可见红染的胶原纤维束(硬化)。
3、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us
低倍镜下见伊红色小梁状条纹和浅红色区相交织。伊红色小梁由许多已崩解而凝集成颗粒状的血小板所组成,其边缘处有许多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血小板小梁之间的浅红色部分为纤维蛋白构成的细网状结构,其中网罗着许多红细胞。
4、机化血栓 organized thrombus
低倍镜下见血管的腔已消失,为淡伊红色富于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所替代(机化)。高倍镜下见管腔中的结缔组织中有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部分区域尚有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腔隙,有的表面已有血管内皮细胞覆盖。腔内可见红细胞(再通)。部分切片尚可见小部分未机化的血栓残存。
5、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梗死灶由肉芽组织取代,并形成瘢痕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
6、肺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of the lung
肉眼观察,切片中一部分组织疏松呈紫红色,另一部分组织致密呈暗红色(梗死区),紫红色区内,肺泡结构清楚、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有许多红、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在暗红色梗死区内见肺泡结构不清,肺泡上皮细胞核消失,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部分血管尚保存。所有的肺泡腔全为血细胞所充满。在梗死区边缘可见多量白细胞呈不规则分布,其中多数为中性粒细胞和一些淋巴细胞。
实验3 第4章 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各类炎症的形态特点
2、掌握各种炎症细胞的镜下特点。
大体标本目录: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
2、支气管假膜
3、肠管假膜
4、流行性出血性(肾)
5、蜂窝织性阑尾炎
6、肝脓肿
7、鼻炎性息肉
8、肠黏膜炎性息肉
9、宫颈炎性息肉
10、慢性扁桃体炎
11、肺炎性假瘤
病理切片目录:
1、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3、宫颈炎性息肉
大体标本观察指导:
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绒毛心):心包壁层已被剪去,心外膜(脏层)表面粗糙,覆以一层灰黄色渗出物,呈破絮状或条索状,分布大致均匀,似毛巾的表面。
2、支气管假膜:与气管、支气管剥离,呈灰白色
3、肠管假膜:从肠管剥离的灰白色、污秽的膜样物,由纤维素性渗出物、坏死的黏膜上皮和细菌等凝固形成。
4、出血性炎(流行性出血热——肾):肾体积增大,髓质呈暗红色,髓放线条纹消失;皮质因贫血呈苍白色,皮、髓质对照分明;肾盂黏膜有不同程度出血,严重者波及整个肾盏。
5、蜂窝织性阑尾炎:阑尾增粗(为什么?),浆膜面失去光泽,附着灰白或淡黄色脓苔,粗糙、污秽,小静脉因显著淤血而清晰可见。横断面上:管壁增厚,管腔扩张或狭小,腔内含黄白色脓液或被粪石堵塞。
6、肝脓肿:在肝的切面可见一较大脓腔,近于圆形,腔内脓液在制作标本时流失;脓肿壁为较厚的灰白色纤维结缔组织。另见多个早期小脓肿。
7、鼻炎性息肉:标本取自于鼻腔,椭圆形,灰白色,表面光滑,略呈半透明状,质地细嫩,软、脆,似鲜荔枝样。
8、肠黏膜炎性息肉:肠黏膜多发性息肉,突出于黏膜表面
9、宫颈炎性息肉 :宫颈管内见突出于表面的增生性肿物,根部带蒂。
10、肺炎性假瘤:肺组织切面见灰白色肿物,分界清楚,由炎性增生所致,并非真性肿瘤。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蜂窝织性阑尾炎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此为阑尾的横切面,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充血,结构疏松,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布弥漫。腔内积有纤维蛋白性脓性渗出物,部分区域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粘膜下部分区域结构疏松明显,可见伊红均质的水肿液积集,浆膜表面附有少量纤维蛋白及脓细胞。
2、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心外膜(有脂肪组织和血管)被纤维素及炎性渗出物取代;纤维素为红染的细网状或片状物质。
3.炎性息肉(宫颈或鼻)inflammatory polyp
肉眼见组织呈瓜子形,较窄的一端有蒂。镜下除蒂部外,组织四周均有被覆上皮覆盖(鳞状或柱状,后者部分区域有增生),间质较疏松(为什么?),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及少量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尤其以顶端为明显。蒂部组织较致密,有较大血管。
思考题:
1.根据标本和切片所见,如何从病理形态上诊断炎症病变。
2.分别从病变的形态和后果比较:
(1)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及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2)脓肿及蜂窝织炎;
(3)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
实验4 第5章 肿瘤
目的要求:
1、熟悉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和转移途经。
2、掌握肿瘤的组织结构、异型性及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3、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4、熟悉常见肿瘤的一般形态特点、生长方式。
5、掌握癌与肉瘤的主要形态学区别。
6、熟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形态特征。
大体标本目录:
1、皮肤乳头状瘤(乳头状)
2、阴茎鳞形细胞癌(菜花状)
3、结肠多发性腺瘤(息肉状)
4、手指黄色纤维瘤(蕈状)
5、脂 肪 瘤(分叶状)
6、甲状腺腺瘤(结节状)
7、胃癌、大肠癌(溃疡状)
8、子宫平滑肌瘤(球形)
9、肺转移性癌(血道转移)
10、肝转移性胃癌(血道转移)
11、纤维瘤
12、海绵状血管瘤
13、纤维肉瘤
1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5、脂肪肉瘤
16、骨肉瘤
17、畸胎瘤
病理切片目录:
1、肿瘤细胞异型性(横纹肌肉瘤)
2、淋巴结转移癌
3、大肠腺瘤 33#
4、大肠腺癌 34#
5、皮肤高分化鳞癌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皮肤乳头状瘤:肿瘤突出于皮肤表面,呈外生乳头状生长,无浸润现象。
2、阴茎鳞形细胞癌:阴茎头部被灰红色菜花状肿块取代,切面见肿瘤呈乳头状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的标本可见肿瘤侵及、破坏尿道及海绵体。
3、息肉状肠腺瘤:肿瘤位于肠黏膜面,向肠腔内呈外生性生长,形成息肉状或乳头状突起,根部有蒂与黏膜相连,无浸润现象。呈乳头或绒毛状者易癌变。
4、手指黄色纤维瘤:肿瘤位于手指背面,外生性生长,呈蕈状,无浸润现象。
5、脂肪瘤:肿瘤呈扁圆形或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黄色,质地柔软有油腻感(似正常脂肪组织);切面见瘤组织内有纤细之纤维组织间隔。
6、甲状腺腺瘤:肿瘤呈球形或结节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地均匀,常并发出血、囊性变。
7、胃癌、大肠癌(溃疡状):胃(肠)黏膜面有一大溃疡(直径常>2cm);溃疡外形不规则或呈皿状、火山口状;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及坏死。
8、子宫平滑肌瘤(球形):标本可见正常子宫结构,在子宫肌壁间、黏膜下或浆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球形结节,境界清楚,质韧;切面灰白色,可见旋涡状或编织状条纹,肿瘤无包膜,周围正常平滑肌组织可呈受压状改变。平滑肌瘤可伴有黏液变性或红色变性等。
9、肺转移性癌(血道转移):肺表面及切面有多个散在分布的球形肿瘤结节,分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成。
10、肝转移性胃癌(血道转移):肝脏切面见多个球形结节,分界清楚。肿瘤中央可有坏死出血,靠近包膜之肿瘤结节中央可见“癌脐”。
11、纤维瘤:肿瘤呈球形或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可见编织状的条纹,质地硬韧。
12、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呈紫红色(固定标本为暗褐色),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质地软。切面见大小不等的薄壁血管腔隙,内含血液(血凝块),其间有薄的间隔,状似海绵。
13、纤维肉瘤:肿瘤呈结节状,可有假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或棕黄色,质韧,也可呈鱼肉状,质地柔软,常可继发出血、坏死。
1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多呈结节状,无包膜,切面灰白或灰黄色,鱼肉状。
15、脂肪肉瘤:肿瘤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可有薄层不完整包膜;分化较好者切面呈黄色,似脂肪组织;分化较差者可呈黏液样或鱼肉样改变;生长于腹膜后时肿瘤体积较大。
16、骨肉瘤:骨骺端呈梭形膨大,骨髓腔及骨骺端有广泛的灰白色肿瘤组织,骨髓腔破坏或消失而代之以瘤组织。肿瘤侵犯破坏骨皮质,骨外膜被掀起并形成新生骨,可见肿瘤上下两端的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新生骨内有许多新生骨小梁和小血管与骨表面垂直呈放射状;骨肉瘤组织中肿瘤性骨质杂以黄白色,质坚硬。
17、畸胎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残基中潜在生殖细胞的肿瘤,往往含有二个或二个以上胚层的多种瘤组织成分。常见于卵巢和睾丸,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面多呈单房囊状,囊壁上常有一结节状隆起,结节内有多种瘤组织成分。囊内有皮脂、毛发、骨、软骨、黏液、浆液、牙齿等。可分为良性、恶性,良性者多为囊性,各种组织基本分化成熟,故称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性者多为实性,含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组织,又称为未成熟实性畸胎瘤。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横纹肌肉瘤)30# 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较多的瘤巨细胞(单核或多核);形状不一致,畸形怪状;胞质嗜碱性增强;瘤细胞核:1)大,大小不一,可出现巨核;2)数目不一,单核、双核或多核;3)形状不一,出现畸形怪状;4)染色不一,核染色深,深浅不一,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常堆积于核膜下,使核膜增厚;5)核分裂像增多,病理性核分裂常见,常呈不对称性、多极性及顿挫性。(核分裂的标志:染色质浓集,着色更深;核膜消失,边缘不光滑)核/浆比例增大。
2、淋巴结转移性癌 39#(1)大部分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代之大量肿瘤组织;(2)肿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癌巢),其间有纤维间质;(3)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
(4)部分癌巢中央有坏死,呈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3、大肠腺瘤 33#(1)肿瘤的实质为大小、形状不一的增生腺体,排列不规则,腺体间为纤维血管组织(肿瘤间质),其内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2)瘤细胞似正常细胞或稍大,无恶性特征:1)腺上皮细胞基本上是单层排列;2)有很多黏液分泌细胞,核位于基底部,胞浆上方有黏液分泌空泡,呈杯状,似正常杯状细胞;(3)核/浆比例基本正常;
(4)核和整个瘤细胞的排列整齐,核分裂像少。
4、大肠腺癌 34#(1)癌细胞排列成腺体状(每个腺体均为一个癌巢),但腺体(癌巢)染色深,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和肌层。(2)癌细胞排列成多层,异型性明显;(3)核排列方向紊乱(极性消失),不一定在基底部;(4)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增大;(5)核分裂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6)无杯状细胞。
5、皮肤高分化鳞癌
见大小形状不一的癌巢(肿瘤实质),边界清楚,癌巢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肿瘤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癌巢由分化较好的似鳞状细胞的癌细胞构成,癌细胞层次分明,最外周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其内主要细胞成分是棘层细胞,有的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棘层细胞逐渐变薄、变梭,细胞成熟并产生角化物,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角化珠,其内可见紫兰色钙盐沉积。
思考题:
1、如何从形态上区别肿瘤的良恶性?
2、体表的肿瘤如何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初步确定它是良性还是恶性?
3、良性和恶性肿瘤对机体危害各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肿瘤转移?常见肿瘤转移的方式有哪些?
5、转移性肿瘤与原发性肿瘤形态上有何异同?
6、认识肿瘤转移的规律有什么实践意义?
实验5 第14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发生发展及其后果。
2、掌握高血压病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后果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点,在不同脏器所引起的后果及其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大体标本目录:
1、二尖瓣狭窄
2、主动脉粥样硬化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高血压性心脏病
5、原发性固缩肾
6、高血压脑出血
病理切片目录: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风湿性心肌炎
3、原发性高血压肾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瓣膜增厚、变硬、变形,无弹性;有的标本二尖瓣相互粘连,二尖瓣口缩小呈鱼口状或裂隙状,而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室萎缩。
2、主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内膜见散在分布的黄色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平坦或微隆起;有的标本内膜上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蜡滴状突起的斑块(纤维斑块);有时内膜上散在大小不等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见斑块表面覆以纤维帽,深层有多量黄色粥糜样物(粥样斑块),粥样斑块常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形成粥瘤样溃疡或有钙盐沉着。
3、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呈大小、粗细不等,管壁增厚变硬,透过外膜隐约可见管壁内散在分布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粥样斑块,动脉外观呈节段性或串珠状变化。
4、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左心室肌壁明显增厚达2cm,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大,称向心性肥大;(如左心腔明显扩张,左心室肌壁明显变薄,乳头肌和肉柱变细,称为离心性肥大)。
5、原发性固缩肾: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约50g~100g,(正常120g~140g),质地变硬,表面见均匀弥漫的细颗粒状突起;切面皮质变薄,≤2mm(正常3mm~5mm),皮髓质交界处的肾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呈鱼口状哆开。
6、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囊处(为什么此处易出血?)见一出血病灶呈暗红色或灰褐色(固定后呈黑色),血液可破入侧脑室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41# 内膜凸起部分为增厚的内膜。呈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即纤维帽);纤维帽的深部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其中有较多呈针状空隙的胆固醇结晶(粥样病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中膜萎缩。2. 风湿性心肌炎 40# 心肌间质内血管附近可见成堆细胞构成的梭形病灶,即风湿小体或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风湿小体中央可见少量红染无结构、呈碎片状的纤维素样坏死物,附近有成团的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风湿细胞大,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或纵切面呈毛虫状。风湿细胞可为单核或多核。3. 原发性高血压肾 43# 一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其相应的肾小管萎缩、消失,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一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入球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
实验6 第15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并了解两种肺炎的异同。
2、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熟悉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硅肺、肺癌、鼻咽癌的病变特点。大体标本目录:
1、大叶性肺炎
2、小叶性肺炎
3、肺气肿
4、支气管扩张
5、中央型肺癌
6、周围型肺癌
病理切片目录:
1、大叶性肺炎(灰肝期)
2、小叶性肺炎
3、硅肺
4、肺癌
5、肺气肿
6、鼻咽癌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切面实性、灰白、干燥、颗粒状,表面黏附有灰白色渗出物。
2、小叶性肺炎:肺切面散在灰黄色实变病灶,边界不清,似“梅花”斑状,以下叶背侧多见;病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0cm左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病灶中央常见一至两个扩张的细支气管断面。
3、肺气肿:气肿肺呈弥漫性膨大,边缘钝圆,色苍白,比重变轻;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压痕不易消退;切面呈蜂窝状,部分可见直径超过1cm的大泡(大泡性肺气肿)。
4、支气管扩张症:肺切面可见部分支气管呈圆柱或囊状扩张,延伸至肺膜下;扩张的支气管壁增厚、灰白色,管腔可见脓性分泌物。
5、中央型肺癌:肺门部可见一灰白色肿块,与主(叶)支气管关系密切,形状不规则,支气管壁被癌组织侵犯破坏,肿瘤与肺组织分界不清;切面 灰白色、干燥、质脆。
6、周围型肺癌:肺叶周边部近胸膜处见单个结节或球形肿块,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肿瘤直径2cm~8cm,灰白色,边界较清楚,无包膜。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低倍镜:肺组织结构存在,肺泡腔内见炎性渗出物;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高倍镜:肺泡腔内渗出物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红染细网状的纤维蛋白,有的纤维蛋白通过肺泡间孔相连;部分肺泡腔内纤维蛋白溶解,中性粒细胞变性,有单核细胞渗出;肺泡腔内渗出物较多者,肺泡壁变窄,其内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态,而渗出物少或溶解者,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并见扩张。2.小叶性肺炎
低倍镜:肺组织内可见弥漫散在的灶性病变,病灶间肺泡腔代偿性扩张;病变中心细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物,管壁充血,炎细胞浸润,其周围肺泡腔内可见炎性水肿和渗出物。高倍镜:病变细支气管壁的纤毛柱状上皮脱落,管腔内、管壁及周围肺泡腔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纤维蛋白及个别单核细胞;部分病灶已超过细支气管所属小叶范围;病灶间肺泡腔扩张,有多少不等的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3.硅肺
低倍镜:肺组织中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红染的圆形病灶,大部分间质已纤维化,有较多棕黑色的碳末沉着。
高倍镜:圆形病灶为硅结节。主要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红染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似“洋葱皮”样结构;间质纤维化明显。4.肺癌
鳞癌:肺组织内可见许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癌巢,部分癌巢中央有大片坏死;癌细胞有明显异型性,癌细胞间可见少量细胞间桥,部分癌巢内有少量角化物;间质有出血、炎细胞浸润。
小细胞癌(燕麦细胞癌):癌细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质少,核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深染,有的癌细胞一端稍尖,形如燕麦。5.肺气肿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均膨胀扩大;肺泡间隔变窄,部分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互相融合成较大囊腔;肺泡壁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
6.鼻咽癌(泡状核细胞癌)
肿瘤呈巢状,大部分细胞大,胞质较多,染色淡,核大而圆或椭圆形,呈泡状,核仁明显。少数细胞较小,染色深,或呈梭形。间质内纤维组织丰富。癌巢及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此型过去称淋巴上皮癌)。
实验7
第16章 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合并症。
2、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4、熟悉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肉眼形态,了解其组织学类型。
5、了解克隆病的病理变化。
大体标本目录:
1、胃溃疡
2、门脉性肝硬化
3、食管癌
4、胃癌
5、大肠癌
6、原发性肝癌
病理切片目录:
1、胃溃疡
2、门脉性肝硬化
3、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4、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5、肝细胞性肝癌
6、克隆病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胃溃疡:胃小弯近幽门处黏膜面有一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病灶,直径在2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溃疡较深,底部平坦而干净。周围黏膜皱襞自溃疡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2、门脉性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呈小结节状,结节大小比较一致,直径<0.5cm,最大不超过 1.0cm,呈灰白色;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纤维组织包绕,纤维间隔较窄,宽窄比较一致。
3、食管癌:(1)髓质型:食管壁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切面癌组织呈灰白色,质地较软似脑髓,表面可有浅表溃疡形成。
(2)蕈伞型:肿瘤为卵圆型扁平肿块,如蘑菇状突入食管腔。
(3)溃疡型:肿瘤溃疡形成,溃疡外形不整,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深达肌层。(4)缩窄型:癌组织沿食管壁内浸润生长,常累及食管全周,形成明显的环形狭窄,黏膜皱襞消失;食管壁增厚变硬,癌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4、胃癌:(1)息肉型:癌组织向黏膜表面呈息肉状突入胃腔内,癌组织呈灰白色,质脆。(2)溃疡型:胃黏膜面有一大溃疡)直径常>2cm);溃疡外形不规则或呈皿状、火山口状;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出血及坏死。
(3)浸润型:癌组织向胃壁内局限或弥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胃壁增厚变硬,当弥漫浸润时,胃腔变小,黏膜皱襞大部分消失,胃壁增厚变硬,胃的形状似皮革袋状,称“革囊胃”。
5、大肠癌:(1)隆起型:肿瘤向肠腔内突出,呈菜花状或息肉状,灰白,质脆,可有出血坏死。
(2)溃疡型:肿块表面有明显溃疡形成,外观似火山口状,中央有坏死;边缘呈围堤状隆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侵袭型: 癌组织向肠壁弥漫浸润性生长,常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增厚;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管周径缩小,形成环状狭窄。
(4)胶样型: 癌组织沿肠壁浸润性生长,并向肠腔内突出;肿瘤外观及切面呈灰白、半透明、胶冻状。
6、原发性肝癌:(1)巨块型:肿瘤为一圆形实体肿块;瘤组织质软、脆,常有出血坏死;瘤体周边常有多个散在的小的卫星状瘤结节。
(2)多结节型:瘤结节多个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有的可融合成较大的瘤结节;被膜下的瘤结节向表面隆起,有时可见出血。
(3)弥漫型:癌组织在肝内弥漫性生长,无明显结节形成,常伴有肝硬化。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胃溃疡切片中央有一漏斗形缺损即为溃疡,两侧为正常胃组织;溃疡底部从上至下由四层结构组成:
(1)炎性渗出层:主要由纤维素网及中性粒细胞组成;(2)坏死层:为深红色、颗粒状无结构的坏死物质;
(3)肉芽组织层:为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其间有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
(4)疤痕层:为大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
2、门脉性肝硬化
(1)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2)假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有肝细胞再生(肝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大,深染,可有双核);部分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3)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中央静脉;(4)部分假小叶内可见门管区结构;(5)假小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纤维间隔); 纤维间隔内见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
3、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广泛变性,以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为主(为何种变性?);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见散在的点状坏死;部分肝细胞有嗜酸性变,有时可见嗜酸性小体。门管区及肝小叶内点状坏死处可见炎细胞浸润。
点状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 点状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
4、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广泛坏死,结构破坏消失,残留肝小叶的轮廓支架及少许零星的肝细胞和小胆管(汇管区附近)。坏死区内有多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吞噬细胞碎片和脂褐素的吞噬细胞。汇管区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5.肝细胞性肝癌
癌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着色红(若分化差可呈嗜碱性),核圆形,大小不等,染色深,核仁明显可见,有时形成瘤巨细胞,核分裂相可见。癌细胞排列成索状或片状,结构紊乱,癌细胞索之间为丰富的血窦,纤维间质少,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与出血。癌肿边缘的肝组织受压萎缩,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肿瘤组织以外的肝组织有肝硬化改变。
实验8 第17章 泌尿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肾细胞癌、膀胱癌的病变特点及组织学类型。
大体标本目录:
1、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盂肾炎
4、肾细胞癌
5、膀胱移行细胞癌
6、肾母细胞瘤
病理切片目录: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3、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肾盂肾炎
5、肾透明细胞癌
6、膀胱移行细胞癌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肾弥漫性增大,颜色苍白(为什么?),切面皮质增厚,纹理模糊。
2、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细颗粒肾):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坚实,表面高低不平,呈颗粒状。切面见皮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条纹模糊,个别小动脉口哆开,管壁增厚,肾盂周围的脂肪组织增多。
3、慢性肾盂肾炎:表面: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切面:可见皮髓界限较模糊、肾乳头萎缩,肾盂肾盏因瘢痕收缩而变形,肾盂黏膜增厚、粗糙。
4、肾细胞癌:肿瘤位于肾的一极,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3cm-15cm;切面:分界清楚有假包膜,呈红、黄、灰、白等相间的多色性改变(因出血、坏死、钙化)。
5、肾母细胞瘤:通常为单侧,约5%-10%为双侧,肿瘤多呈巨大球形,有时占据大部分腹腔,肿瘤界限清楚,压迫周围肾组织可形成假包膜。切面:质地不一和颜色多样化(本瘤特点)。部分呈灰白色,质硬;部分呈黏液样,质软;部分呈鱼肉状,似肉瘤;部分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并常有钙化、大片出血和液化性坏死区;有时形成囊腔。有时肿瘤穿破肾脏被膜而侵犯肾周围组织。
6、膀胱移行细胞癌:位于膀胱侧壁或三角区,分化好者,体积较小,乳头明显,有的呈息肉状、有蒂;分化差者,体积大,呈菜花、溃疡或斑块状,宽基无蒂,有出血、坏死或继发感染。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70# 肾小球:病变广泛,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系膜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这两种细胞光镜下不易区别),伴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管腔狭小甚至闭塞,肾球囊变窄;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细胞水肿,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细胞管型; 间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慢性硬化肾小球肾炎 71#(1)部分肾小球不同程度纤维化,最终变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小体,相应的肾小管萎缩以至消失,萎缩区域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取代,入球小动脉玻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另一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相应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其中可见较多红染、均质的蛋白管型;
(2)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3)间质小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纤维化呈洋葱皮样,管腔变窄。
3、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72#(1)大部分肾小球囊内可见新月体或环状体,由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形成,其内含有渗出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等成分;细胞性新月体可最终转变为纤维性新月体;
(2)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与增生的“新月体”互相黏连,毛细血管丛可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球囊闭塞;
(3)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内可见管型;
(4)肾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灶性炎细胞浸润。
4、慢性肾盂肾炎 73#(1)肾盂黏膜增厚,细胞层次增多,黏膜下水肿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症,间质明显纤维化,有多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时有淋巴滤泡形成;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并可有小脓肿形成;
(3)肾小管坏死、萎缩,少数肾小管扩张有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部分肾小管内可见白细胞管型;
(4)肾小球:晚期病变波及肾小球,表现为肾球囊周围纤维化,最终包绕肾小球使其纤维化、玻璃样变性。
5、肾透明细胞癌
癌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多角形,轮廓清楚;胞质丰富,因富含糖原和脂质在HE染色时呈清亮透明状;胞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边缘;纤维间质少,但血管丰富,常有坏死、出血等继发改变。
6、膀胱移行细胞癌
I级:呈乳头状结构,被覆上皮层次增多,排列紊乱,癌细胞及其核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像;癌组织较少向深部浸润。
III级:无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呈紊乱的巢状或团块状排列;癌细胞分化极低,完全失去移行细胞的特点,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像多见;癌组织深部浸润及周围组织器官侵袭。
思考题:
1、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有哪些?
2、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与病理上有些什么特点?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有什么不同。
第19章 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归、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征及其发展、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及其病变特征。
2、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脑、乙脑、血吸虫病的病变特征,熟悉其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的病变特征。大体标本目录:
1、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2、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4、干酪样肺炎
5、肺结核球
6、肾结核
7、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8、流行性出血热(肾)
9、细菌性痢疾 病理切片目录:
1、肺结核
2、肠伤寒
3、流行性脑膜炎
4、流行性乙型脑炎
5、细菌性痢疾
大体标本观察要点:
1、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即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1)原发灶:肺中部(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肺膜处,直径约1cm-1.5cm,圆形,灰黄色。(2)原发灶内结核杆菌沿淋巴管蔓延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X片可见)
(3)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切面灰黄,严重时多个淋巴结肿大甚至相互融合。
2、粟粒性肺结核:肺表面和切面可见大量散在、均匀分布、大小一致、境界清楚、灰白带黄、圆形的粟粒大小的结节状病灶。
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可见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空洞内壁有干酪样坏死物,外层为较厚的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空洞附近肺组织显著的纤维组织增生,胸膜增厚。
4、干酪样肺炎:肺切面散在分布大小不
一、灰黄色的不规则形干酪样坏死灶,根据病变大小有小叶性、大叶性干酪样肺炎之分,肉眼形态与细菌性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相似;大叶性干酪样肺炎的病变肺叶肿大,切面呈黄色干酪样,坏死物液化排出后可形成急性空洞;小叶性干酪样肺炎的病灶弥散分布于一叶肺,大小比较一致,色灰黄。
5、结核球:肺内可见一个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病灶直径2cm-5cm,一般位于肺上叶;病灶往往呈分层结构,形似洋葱皮样。
6、肾结核:肾体积增大,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肾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干酪样坏死灶,部分坏死物液化破溃入肾盂、肾盏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空洞内可见干酪样坏死物。
7、肠伤寒
髓样肿胀期:肠黏膜淋巴组织肿胀,形成椭圆形(集合淋巴小结)或圆形(孤立淋巴小结)隆起,突出于黏膜表面,形成脑回样结构。
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心发生坏死,坏死物质凝结成灰白干燥的痂皮,因坏死的边缘部分仍呈髓样肿胀状态,固可呈围堤状隆起。
溃疡期:坏死物脱落后,形成与原来淋巴组织大小形态一致的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整齐,椭圆形者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愈合后一般不引起肠管狭窄。
8、流行性出血热(肾):肾体积增大,髓质呈暗红色,髓放线条纹消失;皮质因贫血呈苍白色,皮髓质对照分明;肾盂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严重者可波及到整个肾盏。
9、细菌性痢疾:(肠管)假膜呈灰白或灰黄色,似“糠皮”样;假膜主要由纤维素、坏死的肠黏膜、细菌、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等构成。
病理切片观察要点:
1、肺结核
肺组织中有散在的结节状病灶,即结核结节;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质),一个或多个郎罕巨细胞,周围为环形或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外层为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围绕。郎罕巨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淡红染,多核,排列在细胞的边缘呈花环状、马蹄形或密集于胞体一侧;类上皮细胞胞质丰富、淡红染,细胞界限不清,有分枝与邻近细胞相连,胞核似“冬瓜”、“黄瓜”样,染色质细。
2、肠伤寒
肠黏膜层内淋巴小结中有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即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寒小结;伤寒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核位于中央或偏欲胞体一侧;胞质内常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坏死细胞碎片。
3、流行性脑膜炎
见蛛网膜下腔增宽,有大量脓性渗出物积聚;渗出物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血管扩张充血;脑实质变化不明显。流行性乙型脑炎
(1)脑实质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加宽,脑组织水肿,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肿胀、胞质内空泡形成,核偏位,另可见噬神经细胞现象及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3)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筛状软化灶,呈圆形,界清。
(4)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5、细菌性痢疾
整个肠黏膜有假膜覆盖,黏膜上皮及腺体大片消失;假膜主要由纤维素、坏死的肠黏膜、细菌、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等构成,部分有脱落;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有明显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