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的电梯设计论文
1971年联合国组织提出了无障碍设计,这是设计领域的全新主张。无障碍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人类有关的公共空间环境、各类建筑设施以及各类设备的设计与生产,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以及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配套能够及时应对、满足生理缺陷和功能衰退者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爱与关怀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切实保障人类能够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更加人性化,无障碍环境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为了确保残疾人等行动不便者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城市建筑中的电梯,《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第7.4.2条款规定:在设有电梯的居住建筑中,单元式居住建筑至少设置一部无障碍电梯;通廊式居住建筑在解决无障碍通道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设置一部或多部无障碍电梯。无故障电梯应能够适合乘轮椅者、有视力障碍者或架床可进入和使用。安装在公共建筑中的电梯,必须是无障碍电梯。
1无障碍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和营造一个环境,该环境能够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安全的空间,并能够方便地使用周围的设备,创造一个平等的环境,提供便利的服务。无障碍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设计理念,它包括了建筑、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环境、标识、网络信息、城市规划和产品等方面的内容,它解决了现实生活中极具代表的实际问题,为残疾人或是行动不方便的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对象包括不同的群体,然后再根据对象确定设计原则及设计要求,最终设计出与之相对应的产品、辅助装置和空间等。
2无障碍电梯的设计
2.1无障碍电梯的设计原则
无障碍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环境中的障碍,便于各类人群使用,把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设计目的运用到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中,形成无障碍电梯的设计原则,具体原则如下所述:
2.1.1安全性原则:在确保操作安全性的基础上,设计能有效地避免因错误或粗心操作而可能造成的伤害,这就必须要使电梯的尺寸和空间更加合理。例如能够使轮椅灵活转向的空间尺度。
2.1.2适用性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和舒适的操作是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达到人、电梯和环境的和谐相处,重要的信息能够多途径表不出现,譬如超载报警提不,到达层站时的语音和颜色提不等。要有针对特殊群体的特殊设计,例如凹形选层按钮设计,能够省力地按下。
2.1.3易用性原则:无障碍电梯能够让使用者可以简单容易地使用电梯。电梯设计要素的排列必须要遵循人体工程学和视觉特性的要求等;依据信息的重要性程度,依次向使用者提供信息,例如电梯的选层按钮、开关按钮等应进行明显的分隔,以引起使用者的注意。
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使用者能够接触到的部分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电梯候梯厅和电梯轿厢两部分。对于只设有人、货两用电梯时,应考虑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电梯的情况。无障碍电梯的设置是解决医疗建筑竖向交通无障碍化的关键,在新建筑中使用的电梯一定要设计到位,至少要保证有一部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电梯的设计要考虑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之间的协调作用,辅助功能是在保证电梯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才考虑设计的,而且辅助功能的增加不应成为基本功能的负担或是影响。总而言之,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要素,要协调统一,这主要包括造型、色彩、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等各要素。
2.2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电梯轿厢的设计
物质功能的主要载体是结构,产品物质的功能是通过结构的诸多集合而实现的,电梯轿厢结构通常是方形的,对于无障碍电梯,轿厢尺寸的设计要更加合理。电梯轿厢各组成部分的设计,需要考虑各部件位置按钮排列方式和高度等要素,控制按钮和选层按钮应清晰可见,与墙壁或其他装饰物等应有明显的区别。电梯形态要素分析,与使用安全性、审美等有很大的关联,处理好形态要素与功能的关系,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便利,如采用圆形或圆角形按钮,按钮的接触面积要大、用力要小、操作便利。
无障碍电梯的轿厢设计要求如下:电梯门开启后的净宽不应小于0.80m;轿厢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轿厢正面和侧面的扶手应设置在离轿厢底高0.80~0.85m处;轿厢侧面设置的带盲文的选层按钮,应设置在离轿底0.90~1.10m高的地方;轿厢正面在离轿底高0.90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轿厢上、下运行及到站应有清晰显不和报层音响。
2.3电梯候梯厅的无障碍设计
电梯候梯厅的设计对象应包括任何使用电梯的人,不仅要考虑到健全的人,而且还要考虑残疾人等身体不方便的人,因此电梯候梯厅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如下:候梯厅深度大于或等于1.80m;按钮高度0.90~1.10m;对于无障碍电梯而言,具体的要求主要是候梯厅的入口净宽度均应在0.8m以上,以方便轮椅进入;显不与音响能清晰显示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及电梯抵达音响;每层电梯口应安装楼层标志,电梯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3无障碍电梯的使用及无障碍标识
政府机关与主要公共建筑的无障碍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服务台、电梯、公共厕所或专用厕所、轮椅席、客房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应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已经对无障碍电梯有明确的规定:要使用无障碍标志牌。
4结语
本文结合无障碍设计规范,对建筑物中的电梯的无障碍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电梯无障碍设计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要求,从而使电梯能够更好地为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方便的人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未来电梯无障碍电梯设计的发展将充分利用太阳能、热能、风能和电磁能等能源,把人性化设计理念运用在产品设计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的原则和思路运用于无障碍电梯的设计中,在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怀,真正意义上实现无障碍化设计。
第二篇:创新环保理念设计论文 - 2003
探讨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中含盐量的优化处理
第五组(刘阳 李诗宣 欧阳璐 王瑞琦 李芙 杜凯璐)
2015年7月 字数:3119
目录
摘要..................................................................................................................................................3
餐厨垃圾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善加利用不仅能节约资源,而且会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3
餐厨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方式...........................................................................................................3
1.1餐厨垃圾的现状.................................................................................................................3 1.2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3 干式厌氧发酵处理餐厨垃圾中的最佳含盐量...............................................................................4 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中的含盐量的处理方式...........................................................................5
3.1水洗-脱水预处理...............................................................................................................5
3.1.1水洗脱盐..................................................................................................................5 3.1.2离心脱水..................................................................................................................6 3.2离子沉淀法处理.................................................................................................................6 结论..................................................................................................................................................6
参考文献...........................................................................................................................................7
探讨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中含盐量的优化处理
摘要:
餐厨垃圾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善加利用不仅能节约资源,而且会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我们以餐厨垃圾干式发酵为基础,采用水洗-脱水预处理和离子沉淀处理方法对其含盐量进行优化处理,以便得到更多的有利资源。
餐厨垃圾的现状及处理方式 1.1餐厨垃圾的现状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种,包括家庭、学校、食堂及餐饮行业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和食用残余。其主要成分包括淀粉类食物、植物纤维、动物蛋白和脂肪类等有机物,具有含水率高,油脂、盐份含量高,易腐烂发臭,不利于普通垃圾车运输等特点。
由此可知,餐厨垃圾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餐厨垃圾在存放、收集、转运及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其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较高,极易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发臭和滋生蚊蝇等,极大地污染了周围环境。
1.2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
通过较适宜的方式处理餐厨垃圾可以使得其发挥最大效益,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当下运用较为广泛的是粉碎直排、填埋、固态发酵、好氧堆肥、提取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生物发酵制氢技术等方式。
其中,干式厌氧发酵技术是指以总固态质量分数在20%-40%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的一种工艺。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因其基建成本低,需水量小,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产生的沼渣,滤液可作为土壤的添加剂或肥料等优势,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逐渐成为我国处理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及生产新能源的重要选择,所以运用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是一个更优选择。目前对餐厨垃圾进行中温(35℃)厌氧发酵的研究较多,高温55℃发酵因受限于热源而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厌氧发酵是生态上比较合理、经济上比较可行的处理方法,所以本文中的实验运用中温(35℃)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
干式厌氧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细菌。其生存的适宜环境为PH在4-8内,盐浓度为0-6%范围内,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在此条件下,乳酸细菌能够发挥最大效益,使得餐厨垃圾得到最大利用。本文正是基于此条件展开探讨。
干式厌氧发酵处理餐厨垃圾中的最佳含盐量
不同含盐量对餐厨垃圾的干式厌氧发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倘若想要使餐厨垃圾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则必须使其含盐量满足发酵的最佳状态。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含盐量时餐厨垃圾中温干式厌氧发酵累积产气量都呈现快速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但含盐量不同的条件下产出的最大气体量是不同的。当含盐量为1%时,在第2天达到第1个产气高峰248ml,随后便开始下降,在第18天的时候出现第2个产气高峰186ml;餐厨垃圾含盐量为2%时,在第1天达到第1个产气高峰248ml,随后迅速下降,在第18天达到第2个产气高峰145ml;餐厨垃圾含盐量为3%时,在第2天出现第1个产气高峰200ml,在第17天出现第2个产气高峰159ml;餐厨垃圾含盐量为4%时,在第1天达到第1个产气高峰116ml,在第18天出现第2个产气高峰125ml;餐厨垃圾含盐量为5%时,在第3、25天分别达产气高峰85、72ml,产气高峰较低而落后。
在研究中,通过对比上述数据发现,当餐厨垃圾含盐量为含盐量为0时,其产出气体所需时间最短,累计产出的气体量最低(约463ml);当其含盐量变为1%时,产气量有所增加,累计产出气体的量比前一情况多(约617ml);当含盐量增加到2%时,产气量有明显增加,产出气体量较之前均有增加(约786ml);当含盐量继续增加至3%时,其累积产气量达到最大值(1244ml);当含盐量继续增加的时候,累积产气量呈现出了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得出相应结论:当含盐量为3%时,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所得累积产气量最多。在累计产生的所有气体中,主要包括甲烷、氢气等等可利用资源,是利用餐厨垃圾发酵所得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大致可以通过累积产气量的不同来判断餐厨垃圾的利用效益高低的不同情况。显然,当含盐量为3%时,累积产气量最多,此时对餐厨垃圾的中温干式发酵过程处于最适宜的含盐量条件下。
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中的含盐量的处理方式 3.1水洗-脱水预处理
由于各地区餐饮习惯不同,其所产生的餐厨垃圾的含盐量也有所不同。北方或中原地方餐厨垃圾含盐量往往较高,此时,这种情况下餐厨垃圾高含盐量使得堆肥产品品质不高,不仅抑制微生物活性,降低堆肥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土壤酸化和损害作物根部,长期使用还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我们通过水洗预处理的方式降低餐厨垃圾的含盐量,对水洗法降低餐厨垃圾含盐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后续离心脱水工艺的最优化条件进行了探索。
3.1.1水洗脱盐
水洗是通过加水对餐厨垃圾盐分进行稀释和淡化的过程。但是由于水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水,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对水量、搅拌时间、温度的控制使其避免这样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研究表明,选取m(水)/m(餐厨垃圾)=2为最佳用水量,不仅除盐效果较为理想,产生的废水总量也比较小。既可以保证干式发酵处于最佳状态,也可以使二次污染(废水)最小。搅拌时间对餐厨垃圾除盐率影响不大,大多维持在85%左右。但是搅拌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搅拌时间过长部分大分子难溶有机物开始水解,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溶解于水中,因此搅拌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研究表明,温度能够提高盐的溶解度,但是温度过高会造成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增大。因此在常温下进行处理即可。而且因为温度会加快油脂、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的水解,大量游离态油脂处理成可溶态油脂,导致垃圾本身的油脂含量降低,所以水溶液的有机物增加较快。3.1.2离心脱水
经过脱盐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含水率过高不利于生物的生长,会降低生物对氧气的接触率,产生恶臭的问题。因此采用离心脱水技术,通过控制离心时间和转速来降低含水率。
通过水洗预处理的方式降低餐厨垃圾的含盐量,使其达到较佳含盐量,产生较多的沼气量,实现餐厨垃圾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离子沉淀法处理
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氯化钠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有抑制作用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量与培养液中氯化钠含量有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用离子沉淀法将氯离子沉淀使含盐量降低。
拟加入硝酸银溶液与氯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离心处理即可除去氯离子,从而降低含盐量。但是考虑到银离子对乳酸菌的生存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对餐厨垃圾干式发酵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银离子产生的影响与含盐量产生的影响无法准确比较和估计,所以尚不能判断此方法能否产生较好的效益,因此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探究。
结论
对餐厨垃圾的优化处理既应该考虑到餐厨垃圾的利用效率,还要考虑的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做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虽然第二种处理方式材料易得且操作简单,不会产生太大污染,但是尚不成熟。所以第一种方式是现在普遍采用的处理方式,接下来应该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以便获得更完善的方式,使餐厨垃圾得到更好的利用,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做出更好的贡献。参考文献
1.马磊,王梦男,等.矿物材料预处理对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277-2283 2.李荣平.餐厨垃圾特性及其厌氧消化性能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0,28(1):76-80.3.陶冶平.氯化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6).4.吴满昌.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干式厌氧处理技术探讨【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5,21(4):187-191 5.王延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特性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9):1677-1682 6.成杰民.改性纳米黑碳应用于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问题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7-13.7.汪群惠.餐厨垃圾的资源化技术【J】.现代化工,2004,24(7):56-59
第三篇:办学理念论文
传承西迁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就是要回答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共同解决了学校的终极问题:学校是什么?
首先,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校长的办学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1)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2)在此基础上,使学校的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第二,树立办学理念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
第三,树立办学理念是校长的职业成长需要。作为校长,应该经常思考: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去实现办学目标?校长有了这种思考,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而有了这样的自觉的校长,就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个人也可能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因此办学理念是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组合而成的复合体。
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要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1)政策理论基础。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3)借鉴外校经验。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校长的思路,丰富校长的思想,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并且更充实。(4)体现时代精神。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把“传承西迁精神,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有着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锡伯族的西迁,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它与一般的民族迁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那是在十八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于伊犁设立“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管辖新疆。然而统一后的西部边疆广褒土地出现了无兵防守的真空,统一面临得而复失,乾隆皇帝痛下决心,下令调迁英勇善战并懂得农业生产技术的锡伯军人前往屯垦戍边。
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了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前锡伯族家人生离死别的集会辞行;有了西行万里漫漫迁徙路上5000余人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的艰苦卓绝和感天动地;有了前后一年多时间在这条路上出生的400多锡伯族婴儿以及这些婴儿们生生不息的后代;有了锡伯人历时六年徒手开凿百公里河道引来伊犁河水使伊犁河南岸的茫茫荒原变成万倾良田的察布查尔大渠的滚滚清波;还有了伊犁河畔锡伯族美丽女人素花为族人安全随抢婚的草原民族苏丹汗王西去的不归之路和大漠上传唱至今的《素花之歌》的悲凉和凄婉„„
先辈们的不朽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他们的英勇顽强,执着勇敢就是孩子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展现方式。
第四篇:法治理念论文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和法院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精髓,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
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它的科学内涵包括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五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现代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同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又有着独特的属性和优势,突出表现在“五性”上。一是方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法治理念,它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法治理念。现实中,确有人受西方国家价值观念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鼓吹“三权分立”,质疑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主张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我们认为,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是没有国界或地域的,有其自身的共性,如民主选举产生的权力机构;以宪法和其他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的民主制度;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公民的民主权利制度等等。这些共性是人类法治进步的共同成果,可以借鉴和吸取,不能妄加否认或批判。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法治理念的树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法治理念之树在中国土地扎根、发育、开花、结果的内在要求,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东方大国和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包括法治理念建设)是无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的,例如“三权分立”、“大陪审团制度”等等,而只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模式和途径。当前要注意那些以西方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审判制度和司法制度的思潮,要注意一些不顾实际的进行一些诉讼制度改革和宣扬西方诉讼观念的倾向,防止审判工作和司法改革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命题的提出,使我们在司法意识领域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它我们能深刻认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及审判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能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审判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社会主义审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阶段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来的重要命题,它与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法治的模式、法制观念、司法改革、农村法治建设等相互联系,尤其与我党依法治国方略交相辉映,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司法意识形态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应该看到,正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法治建设所必需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尚比较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普遍不高,特别是传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仍具有强大的运行惯性,这一切都决定了法治理念建设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努力、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这就决定着我国的法治之路漫长而艰难。此外,对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国来说,社会政治的稳定无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这也要求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应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前进,不能超越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提出不切实际的任务和要求,包括法治文化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理念建设都应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克服现行司法体制中不利因素,又要培育与现行司法体制相适应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两者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法治文化的逐步培养和发育,而法治文化又为法律制度的有效运作提供相应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理念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从法律制度入手,真正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尤其是法治理念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对人们的法治思想观念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大力弘扬法律至上的思想、公平与正义的理念等等,消除各种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违背的观念意识。为此,一要肃清传统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二要铸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一致的法治文化体系;三要培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信仰、法律情感,建构优化的法治心理。
三是大局性。
服务大局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又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院工作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广大法官必须担负的神圣职
责,也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就当前而言,审判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基层法院在服务大局中,一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紧扣中心工作,立足审判实际,找准保障大局的结合点、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司法保障作用;二要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依法惩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
秩序的犯罪,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有序竞争和公平交易,依法快审快结快执与经济发展大局密切相关的案件,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三要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工作前移、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强化职能,力保平安,对农村的各类纠纷要及时平息,各种矛盾要有效化解,使人民群众权利受到尊重、利益有所保障、纠纷可以诉求。四要提高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弘扬和谐本位的法律文化,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公正司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畅通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司法渠道,善于运用法律和司法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是宗旨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设中,“一心为民”是根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揭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本质要求,它与“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一心为民”是检验审判工作法律和社会效果的新尺度,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时代要求,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具体实践。因此,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我们不应脱离这一宗旨,要始终不渝地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
五是廉洁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中,我们必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就司法工作人员而言,廉洁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司法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保证,为此,我们认为要不断强化法官的素质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司法公正与廉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具体行动。
第五篇:法治理念论文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实践执法为民思想,推动政法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日益开放,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政法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政法机关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树立和落实崇尚法治、平等保护、司法文明、程序正义等现代法治理念,推动执法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各项执法工作健康深入发展。同时,将执法为民、保障人权等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代法治理念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使执法工作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更加符合法治建设的规律,确保检察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执法,从人民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办案,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个案件;坚决克服执法中的特权思想和霸道作风。
其次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政法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思考和部署,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充分发挥法律职能,积极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有序的法治社会做出贡献。
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政法机关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
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同时,执法为民也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
一切为了人民是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内涵,也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法机关要立足本职,恪尽职守,严密防控打击违法犯罪,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
走群众路线,首先必须正确处理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政法机关机构建设,保障政法机关有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坚持专群结合,集中体现在强基固本,大力加强政法机关的基层基础工作上。其次,政法干警走群众路线,要学会做群众工作,特别是要学会做群体性事件等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
要树立人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时高效处理有关案件和事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政法机关也要切实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政法干警要严格遵守有关保障人权的法律规定,在执法活动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护人权。
对政法机关来说,只有坚定地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并在工作、生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经受住金钱、权力、人情和各种利益的考验和诱惑,确保清正廉洁,使自己真正配得上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和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