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论文(全文5篇)

时间:2019-10-26 11: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论文》。

第一篇: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河北省廊坊市燕郊产业集群为例,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尝试性地进行了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用空间基尼系数衡量产业集中度,用投入产出法衡量聚合度。集中度高并且聚合度也高的集群有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结论显示,燕郊产业大类中,集群度比较高的是新能源产业,集群度中等的是机械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医疗保健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关键词:产业集群,识别,集中度,集聚度

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识别理论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

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Porter)教授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关联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现在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综合多种定义可以概括出其主要特征为:相关产业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网络化的空间联系;集群内核心产业与辅助产业相互促进、学习、竞争与合作的经济功能联系。

由于上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集群内企业的集中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产业集群的聚合度,因此,没有集中度就没有聚合度,但是产业集群的集中度和聚合度又存在本质的区别,集中度仅仅反映了一种密度,而聚合度反映其内在的联系程度,所以有集中度不一定有聚合度。

(二)产业集群的辨识

1.集中度和聚合度。产业集群的辨认(identify)就是确定产业集群的存在与否及其内部产业、企业间的联系(张建华、张淑静,2006),它是科学地进行产业集群规划的前提。一般地,采用产业集群度指标辨认产业集群的存在与否及其发育程度。集群中在一定区域内企业(或者产业)的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及生产规模的集中程度被称之为集群的量(集群的集中度),集中度是表征主导产业的专业化程度,用来判别某产业集聚与否,集中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均匀度,所以可以通过分析不均匀度来体现集中度。目前集中度的测定模型主要有: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定性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观点法(expertopinion)。定量分析主要有区位商法、产业集中度指标法、基尼系数计算法、产业集中率(CR)法等。集群中成员之间相互的依赖程度(蔡宁、杨旭等,2002),反映了资源整合中协同效应的深度,即集群的“质”(集群的聚合度)。聚合度是指产业链的发育程度及相关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特征。集中度与聚合度相结合,才能判别某产业集群存在与否。因此,笔者的研究思路是先分析在某一特定区域中企业(或产业)的集中度情况,如果集中度很低就不再进行聚合度的分析,如果集中度比较高就再分析这一特定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联系状况——聚合度。

2.集中度的测量。笔者借鉴国内外有关专家用基尼系数法来研究燕郊产业集中度的现状与发展。洛伦茨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创造了洛伦茨曲线。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依据洛伦茨曲线,提出了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基尼系数。Keebleetc(1986)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测量行业在地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梁琦用基尼系数研究中国工业的区域集聚程度(梁琦,2003)。

克鲁格曼用空间基尼系数测定美国制造业集聚程度(SpatialGiniCoefficient),即比较某个地区某一产业的总产值占该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以及该地区全部产业产值占该经济体总产值的情况。其公式为:

G=(st-xt)2

其中,G为基尼系数,Si是i地区某产业产值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的比重,Xi是该地区全部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该方法的价值在于简便直观,系数越高(最大值为1),表明集中度越大,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

3.聚合度的测量。笔者认为对在一个具体区域集群内众多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可以借助于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I/O)进行,即对某个产业(在一定区域内)n个相关企业进行分析。考虑到集群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实物的交易,而且还包括知识、文化的学习和适应,所以对集群网络内部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也应该从生产系统(productionsystem)和知识系统(knowledgesystem)两个方面进行。

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可如以下矩阵表示:

上述矩阵中Xij表示第i个企业销售给j企业的产值,Yi表示第i个企业销售到区域外部的产值。Xi企业的总销售价值为:Xi=(Xi1+Xi2+…+Xin)+Y1。其中Xi1+Xi2+…+Xin为Xi企业的中间需求(集群内的需求)。考虑到投入-产出的物质和非物质关系,在具体分析中,同时应该建立关于知识和学习方面的相似模型。

计算整个系统(集群)物质交易和非物质关系(学习等)的两个不关联度。企业i与区域内其他企业的不关联度为:K=Yi/Xi,整个区域内系统的不关联度为:。考虑到集群内各个企业活动对于整个集群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对a进行修正为A,A=K,Wi为企业i在整个集群内交易所占的比重。但是对于非物质关系(学习等)的不关联度的度量可以不加修正直接使用参数a。

4.计算整个系统(集群)的“集群度”。整个系统的集群度(C)可定义为:。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通过对某一产业集群的企业通过普查或者抽样调查进行。参考Bergman和Feser的研究,设A取值为0.75,0.5和0.25,分别表示低集群度、中集群度和高集群度,那么相对应的集群度(C)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5-0.57,0.57-0.67,0.67-0.77,0.77-1。这四个取值范围分别表示集群现象不明显,集群现象中等,集群现象较强和集群现象非常强。

如果忽略集群空间的特征,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联系:生产联系和知识联系。所以可以对生产交易以及知识和学习方面的集群度大小进行组合分析。

河北燕郊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

(一)河北燕郊产业集群发展规模状况

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东面,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县级市),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的直线距离约为30公里。燕郊西北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南距天津港120公里,东距秦皇岛港260公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10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截止到2010年初,河北燕郊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4.7亿元,同比增长30.7%,增速比河北廊坊市经济增速高出1.5倍。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正日益成为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和主导力量。以汉王系列产品、高亮度LED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汽车配件产业引入了1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产业集群迅速壮大。以华为北方产业基地、中兴产业基地、京东方廊坊信息产业基地为代表。

(二)河北燕郊产业集群集中度的测量

基尼系数是一个从宏观上反映每个行业在区域范围内分布集中还是分散的度量指标,可以根据其计算结果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河北燕郊产业布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此,本文计算了河北燕郊产品销售收入前7个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从中选取比较典型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

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医疗保健产业(见表1),并以此作为衡量行业集聚程度的依据。

从表1可知,河北燕郊各大行业中,基尼系数最大的是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尼系数在0.55以上,处于较高聚集状态。其次是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基尼系数在0.54以上,河北燕郊各行业中,基尼系数最小的是医疗保健业,基尼系数只有0.394,说明该行业分布比较均衡。这些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居前三位的占全行业的比例在27%以下。按照基尼系数的衡量标准,55.7%的行业集聚程度较高,29.6%的行业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三)河北燕郊产业集群集群度的衡量

选择这7个大类行业中,基尼系数在0.54-0.77之间的有4大产业。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79份。调查时间为2011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个集群(暂且称作集群)进行生产联系以及知识和学习方面的调查(见表2和表3)。根据计算结果并参考C的取值范围和所界定的标准可知,从生产联系的角度来看,新材料集群(C=0.718)和新能源产业集群集群度(C=0.714)是比较强的,电子信息产业(C=0.703)和机械制造产业(0.692)居其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C=0.641)和软件及服务外包(0.599)集群现象中等,医疗保健产业(C=0.531)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群。

从知识学习和技术转移的角度来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C=0.697)和新能源产业集群(C=0.671)比较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C=0.658)和软件及服务外包业(C=0.652)居其次,但是医疗产业(C=0.531)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集群,生物医药集群(C=0.609)的集群度也不明显。

结论

综上所述,河北燕郊产业集群的集群度总体不高。新能源产业集群无论在生产联系上还是技术方面,集群度相对比较高;医疗保健产业目前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对于集群度较高的集群,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加强扶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要加强社会资本(信任和创新网络)的建设以及知识学习和交流;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在保持知识交流的基础上,要通过核心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集群内部生产系统的合作程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廊坊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燕郊产业集群实施区域品牌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023092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

2.蔡宁,杨旭等.协作与竞争行为和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关联机理[J].经济管理,2002(18)

3.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9)

4.DavidP.Angel.StudyingGlobalEco-nomicChange.2002(78)

第二篇: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2009-10-13 17:37:15

集群;一种是政府行政色彩浓厚的产业集群,主要是政府出土地出政策,吸引相关企业落户,也称为嵌入型产业集群;一种是地区自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有点类似于衍生型产业集群。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学者也将两者合并称为嵌入型或衍生型产业集群。通常来说,开始时纯粹的由政府出土地出政策,吸引相关企业落户,随着产业集群通过发展,会逐渐向衍生型产业集群演变。

(1)湖北省的原生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初的形成是利用和提升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例如德国的Soligen的刀具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木材资源和水利资源;意大利的Carrara的石制品业得益于当地丰富和高品质的大理石矿产。湖北省的原生型产业集群主要是县域型和小城镇的产业集群。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5年3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北省县域已有80多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业集群,例如,仙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大冶成为全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鹤峰成为全国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通城成为国内最大的涂附磨具生产基地和第二大云母生产基地。随州市三里岗香菇产业集群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并且成为中国香菇出口第一镇。蔡甸索河镇有劳保手套和五金制锅两个产业集群,生产的劳保手套和铁锅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0%和汉正街市场的100%。湖北这些以自发为主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依赖资源优势或者当地的特定劳动技能,但是,这种原始的产业集群优势往往会因为技术创新和资源的转移而弱化或者消失。从2001年开始,全国的百强县市评比中,湖北省一届不如一届。在第一届中,湖北有仙桃、潜江、襄阳、枣阳、宜昌和天门六个县入选。第二届中有仙桃、枣阳入选;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只有仙桃入选,而且第四届评选结果显示,仙桃下滑至97位;第五届和2006年的第六届评选结果中,湖北省没有一个县市入选,而刚刚发布的2006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名单中,湖北省也没有一个小城镇入选。

总的来说,湖北省的原生型产业集群力量较弱,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对经济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2)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湖北省的嵌入型产业集群通常带有很浓重的政府导向色彩,通常是以某个大型企业为中心构建,湖北的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就属于此种类型。东风汽车公司1969年成立之初以二汽的身份选址在湖北的山城十堰,1984年在湖北襄樊基地规划总面积1.2万亩,迄今已经建设一个集整车生产、配件服务、汽车试验等配套设施完备的的汽车工业基地,都是政府力量主导。政府试图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中心,打造一个汽车整车和配件制造的嵌入型产业集群。事实证明,这种政府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并不理想,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出于市场的选择,还是将总部地址迁往武汉。十堰、襄樊作为中国较早发展的以汽车整车与配件制造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太过于依赖总公司,竞争力不强。东风神龙汽车公司的零部件采购不得不舍近求远,40%的零部件供应商选择在上海、江苏和浙江一带;仅有30%的零部件采购来自武汉及周边城市。调查显示,湖北省的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多数是重复的简单再生产,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地区内企业相互竞争,没有形成互补优势,导致东风集团不得不向湖北省外采购。

湖北是产钢大省,拥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材研发和生产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但是钢铁产品的后加工企业薄弱,湖北所谓的钢结构产业集群都是从原来的钢铁企业剥离,依赖性过强,竞争力薄弱。湖北的钢铁企业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纵向没有构成完整的链条,横向不能“成群”,产业发展缺乏“邻里效应”。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中,钢铁生产上游企业产品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与现有的钢铁生产能力不配套,如矿石不够、辅助材料不够;钢铁生产与用钢产业的需求不对称,如湖北汽车产业生产能力强,但其需要的型板、型材却多

产自外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湖北市场钢结构项目订单中约有六成被外地企业拿走。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没有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的小企业习惯于依赖大企业而缺乏竞争力。

(3)湖北省衍生型产业集群。与前两种形态的产业集群相比,湖北省衍生型产业集群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一种集群形态。依托已有的自发形成的人力或者产业优势,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入户,并争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了该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典型的衍生型产业集群,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50平方公里

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知名光电子生产企业包括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烽火公司、NEC日电公司、武汉邮科院、华工激光公司、楚天激光公司、团结激光公司、NEC移动通信公司、武汉精伦电子公司等。该地区光电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武汉市政府的引导是分不开的。长飞光纤光缆公司1987年在做选址决策时,武汉市政府及时将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并将该公司门前的路命名为长飞路。在当时,武汉市政府的意识还是比较超前的。

在传统产业中,武汉市东西湖区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和已有的物流集散地优势,积极建设武汉国际物流园,该园还在建设过程中,就吸引了美国普洛斯公司,该公司于2006年2月20日与东西湖区政府签约,合作将其打造成华中最大物流集散地,必将促进武汉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这种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推动当地已有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做法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

二、提升湖北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湖北的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2006年10月湖北省经委出台了“关于促进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指导制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训、指导产业集群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与协调、支持产业集群开拓市场、加强煤电运的管理与协调、加强产业集群的监测、加强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领导共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非常全面,有较强的指导性,不过具体操作中,还需要结合湖北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湖北省原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资源的有限性和可以取代性决定了原生型产业集群必须把握并且找寻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提升自我。湖北省是我国农业核心生产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农产品结构上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制造业、水产加工业。以德国的Soligen的刀具业为例,当电力代替了水力、在锻造上煤代替了木材、高质量的钢铁更容易获取后,Soligen的自然优势逐渐消失,但是,该地区把握住刀具制造的关键性的专业知识,借助品牌效应,终于保住了刀具制造的王牌地区称号。湖北省原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关键在于推进科技进步,让地区集群产业与时俱进,另外,还需要配合地区性品牌的强势推广。例如京山大米、三里岗香菇采用地区性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关键在于遵循市场机制,这两种产业集群是湖北省第二、三产业的主导力量。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湖北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有着较好的教育资源基础,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不够,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省政府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深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由重投入、重规模转变为重知识、重创新,由拼成本、拼有形资源转变为拼智力,开发无形资源,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新商机。另外,地区政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别

是针对地区性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增强地区内产业集群的互补性和科技含量。只有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推动当地已有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Coleman,J.S.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3]Malmberg,A.Spatial Clustering,Local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J].Geografiska Annaler 1996,78B/2:85-97.[4]Brown,S.L.and Eisenhardt,K.M.Product Develop-ment: Past Research,Present Findings,and Future Direction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20/2:78-343.[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孙祖荣,施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产力研究,2006,(7).[7]马鸣萧,王林雪,易芳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8]吴翔阳.产业集群优势与“以群引外”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9).[9]涂人猛.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J].决策与信息,2005,(8).[10]毛汉英.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途径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05,(10).[11]赵凌云.深化省情认识,提升湖北发展层次[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第三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集群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式

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在此期间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先进产业制造基地,有力的支撑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产业集群能够产生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更好的供应、销售市场和渠道。企业更容易获得熟练劳动力、技术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由于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产业集群能够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大大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同时,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建立区域性品牌,使企业获得区域营销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浙江产业集群现有82个县形成了产业集群,全省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601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吸纳就业人数800万人;襄阳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2010实现产值1570亿元,力争到2015年,襄阳汽车产业集群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2010年签约的中国教育装备产业新城(专业教育装备产业集群),项目运营5年后,将形成超过200亿的年销售生产总值,创利税24.5亿,财税收入5亿。实现超万人的就业,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超过5万人。

二、产业集群转型机制

产业集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发展和壮大的,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对区域经济的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竞争与协作。产业集群必须保持集群持续的竞争优势。持续的创新使得集群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力。促进创新实现的机制是竞争与协作,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与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因为,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和经济的创新与扩展,有效地结合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优势,产生集群效应,即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高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使分工更专业、更精细,使成本降得更低、技术创新节奏更快,形成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

三、如何实现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1、完善投融资机制

产业集群要发展,集群内的企业必然要进行投融资。政府应积极制定政策,改善投融资机制。首先,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尽量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其次,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集群的产业发展基金,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再次,应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为企业服务,加强金融机构同企业之间的沟通。最后,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集群内的各种项目建设,推进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发展,建立完善风脸投资服务体系和投资机制。

2、塑造学习型产业集群

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一个企业组织要想生存,必须具备不断寻求新的战略对策以及迅速变革和创新的能力。地方政府可以运用舆论的力量,大力宣传、引导集群形成学习型的文

化氛围,构建一个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系统,使集群内的企业不断地吸收和创造最新的知识,从而企业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进而集群也成为一个大型的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推动集群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

3、发挥行业协会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协会是集群内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产业集群内的协会对实现集群内企业与政府的高效沟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协会是产业集群内外企业价值链联结的纽带,通过协会向集群外的企业介绍集群内企业现有情况,集群内企业的优势资源,集群的软硬环境以及集群内企业 未来的发展战略。协会促进产业集群内部资源共享,协会就如同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表现为协会为其内部的企业制定统一的行业规则,信息沟通机制,项目研发机制,为集群内的企业产品提供着共享的营销资源。

4、协调企业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经济效率、独特的企业战略和企业所在产业集群为其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的便利条件,而这3个方面彼此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企业的战略就是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市场定位。在一个产业集群中包含有主导性产业 与支持性产业,所谓主导性产业是指产业集群中的基础性产业,在产业集群的价值链中联结上、下游产业的中间环节,是产业集群中最为重要的产业群。支持性产业是指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料、中间配套产品以及物流、销售等产业部门。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中的企业与支 持性产业中的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不同的,两者只有形成互补才能使集群内企业的合作与分工更有成效。

5、进行区域营销,创建区域品牌,帮助集群开拓市场

地方政府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努力为企业疏通市场渠道,扩大集群在国际和全国的知名度,引导和帮助集群开拓市场。政府可以建立专业化的产品交易市场,牵头举办产品博览会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会,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宣传,邀请各路媒体对集群进行报道,知名人士为产业集群担任顾问等。

6、坚持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强创新力量

集群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产品升级与多样化。就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做后盾,即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除了便于创新的集群效应之外,地方产业集群本身应该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平台基础上,主动地与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在产品开发、技术改进、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所突破。现在有些企业开始将自己的研究部建立到省会城市,可以就近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但这种做法要考虑产品特性。当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知识的溢出效应,技术外部性会影响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根据外部经济性理论,需要给开发出新产品的企业一定的补助来弥补外部性。

7、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并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

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在竞争中融合发展。要努力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此,首先产业集群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发、建设行业性研发中心、质检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可在技改贴息、科技创新补助、项目融资、股票上市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其次要搞好集群内产业协作与分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及中间品生产、成品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终端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8、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孵化器

孵化器的本质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人才、设备和场所等所有相关服务,使创业者只要带来创意就可梦想成真。产业集群是最好的孵化器,它可以使创意到梦想成真的成本降至最

低。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工业园区的构建者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即培育孵化器。为此,前期要完善硬环境。产业集群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政府应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大力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产业发展基本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对产业发展拉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还需要完善软环境建设,即集群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信用担保、信息收集、经营管理、市场调查、国际贸易、职工培训、质量检查等。这些服务机构既是企业的帮手,也能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篇: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

摘要: 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区域品牌发展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品牌建设理解简单化, 使得许多地区产业品牌建设出现混乱、缓慢的现象。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品牌的概念与内涵做了相关界定;其次,研究了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互动关系;最后,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当前的区域品牌建设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相关建议。

Abstract: Developing regional brand based on the industry clusters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recent years.However, building brand without full understanding makes the process become slow and confused.Firstly, the article give a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regional brand;then, doing a study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gional brand;Finall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gional brand building and proposing some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to build a regional brand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Key words: zhejiang;industry clusters;regional brand

关键词浙江 产业集群 区域品牌

一、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概念及内涵

产业集群是指以大量产业关联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集聚某一地域为标志,关联企业(供应商、成品商、客商)和相关支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规制管理机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1]。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是随着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品牌。它一般是指特定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所累积的产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声誉[2]。它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区域特性,一般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对其他区域具有排他性。二是产业特色,具有浓厚的产业底蕴,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品牌效应,集群内的产业、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大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是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关系

(一)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区域品牌提供了基础。

由于历史偶然或者政府主导,会吸引一些产业内相关企业在区域内集中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区域范围内集中于特定产业生产过程的企业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区域内企业获得了广泛的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企业的成本普遍下降,可以利用其数量、价格、样式等多种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最终,区域将成为某些产品主要的供应地,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形成区域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即形成区域产业品牌。

(二)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的有形载体。

区域品牌是区域产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作用的发挥必然要受到有形资产的制约。区域产业品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树立了区域产业的形象,确立了区域产业的地位,影响外部市场对区域产业的认识,但这并不意味区域品牌能够脱离产业集群独立存在。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市场占有率是区域品牌最初形成的基础,没有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区域品牌则不可能形成;同时区域品牌形成后,它能否不断扩大影响力,更依赖于区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3]因此,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品牌的有形资产主体,它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区域品牌作用的发挥。

(三)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

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区域品牌也会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3]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其影响力将促使与区域产业相关的更多企业向区域内聚集,同时大量的资金、丰裕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及时的市场信息等要素也会源源不断涌入区域,这些条件为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发展现状与问题

浙江省产业集群最先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台地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通过逐步辐射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并于90 代末遍及全省,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块状经济模式。目前全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区块有600 多个,其中100 亿元以上的37 个,10 亿元以上的285 个,产业集群区的产值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3。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蓬勃发展,一些品牌已经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嵊州领带、余姚模具、上虞裕下伞具、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大唐袜业、温州打火机、温州鞋业、柳市电器等。

目前,浙江省各地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培育和建立品牌,对于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推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竞争力不强、规模偏小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我省众多产业集群与品牌提升的步伐。具体如下:

在浙江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集群内企业区域品牌意识仍不强,品牌观念不足。在浙江不少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仍是以贴牌生产为主,自主品牌较少,产品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各产业集群地区普遍遇到发展瓶颈,造成产业集群的品牌缺失。

(二)品牌管理缺失

由于区域品牌的公共性,集群内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产品品牌宣传。虽然各地政府、协会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展会,也举办了各类展会,但从长远的区域品牌建设过程来看,如果没有一个负责区域品牌建设的管理部门,这些国字号区域品牌称号将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和管理。

(三)品牌产品同质化

产品同质化是指当地产品结构变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和增强结构高度相似的趋势。[4]在区域内众多生产企业依托当地品牌进行生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数目众多的企业在有限空间内高度集中,产品同质化加剧了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面临有限的市场容量,集群内部企业往往竞相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这些行为最终损害品牌形象,并使之逐步走向没落。

(四)品牌保护力度弱

品牌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难以用有效的手段阻止其他主体使用这一品牌。这样以来,就不能控制该品牌的使用者数量。非竞争性是指品牌被更多的主体使用时,在短期内不会影响其效用。[4]这一属性导致许多品牌使用者仅仅利用品牌价值,而不会对其价值进行保护和创新。这两个属性是区域品牌的内在特性,如果不借助外在的力量对其加以有效控制;就会使得品牌价值贬值。

(五)品牌国际知名度缺乏

浙江许多产业集聚,总产量上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都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现有的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还不够强,这样的结果是往往沦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基地,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很难开拓新兴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四、浙江产业集群与品牌发展的对策

针对浙江产业集聚品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解决。品牌发展是一项从内到外各主体分工配合的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积极建设发展产业集群与品牌。

通过宣传教育,培养锻炼一批有创造性、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提高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品牌意识,在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直至名牌产业的同时,塑造一支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并使他们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合作的文化氛围,形成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强烈意识[5]。采用形式多样、创新与实效并重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将有效的品牌传播资源与产业集群区域优势相融合,围绕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来进行诉求,保证产品包装、平面形象、终端道具的一致性,保证空中、地面的统一诉求,有效实施品牌传播。

(二)制定产业标准

品牌标准应当是以国际化为立足点,以产品质量、原材料管理、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形象标识和人员培训的全面标准化为技术性支撑,以历史文化为重要内涵的。[5]制定品牌标准时可以是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具体抓、名牌企业挑大梁。该品牌可以共享,并得到法律保护,进行市场化运作则以品牌经营为核心,以授权使用、有偿使用为主要交易方式来推进实施。在推动标准的工作上,政府不能缺位。浙江省各地政府在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方面,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和内部激励,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基础设施保障。

(三)建立总部经济

建立一个服务于整个企业集群的总部经济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工艺设计中心与信息平台,是公共性的省级综合性工程中心。[5]大的企业可在里面设工作站,而政府是其主要支持者。它有三项职能:一是加强对工艺和设计技术的研究,建立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设计、制定和定期修改各种相关标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逐步国际化;二是帮助中小企业节省大量研究开发费用,增强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加入集群的凝聚力;三是搭建国际交流、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并做好动态信息发布,定期举办一些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和人员培训活动。通过“总部经济中心”,可使区域内的企业最低成本地共享工艺改进和信息交流等。

(四)加强品牌保护

在品牌发展过程,政府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管理者,它的任务是负责对品牌的商标注册、价值评估和建立对品牌所有权的分配、补偿与利益约束机制,让“所有者”归位。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时,不宜轻易干扰市场和竞争,而应从公共资源(包括软环境)的供给上加强市场的力量,要寻找制约企业品牌发展的体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因素,着力加以改进,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设法解决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完善维护品牌的政策、法规,严厉查处假冒伪劣

产品,约束企业“搭便车”行为,防止集群内成员企业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环境,保护品牌声誉不受损害,保障品牌长久存在,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发挥中介功能

中介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服务机构等)也应在品牌建设中发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浙江省各地行业协会和商会应加强品牌的营销工作,注重市场信息收集,开展市场调查、技术培训、交流市场信息,提供商务、技术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打破各种市场壁垒,维护行业利益。同时,行业协会、商会要开展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制定实施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导企业的竞争和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竞争,在促进本地企业发展的同时增强集群的国际品牌力。专业服务机构可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市场开拓等服务来加快企业的成长,通过提供筹融资服务、创业辅导来培育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六)深化地方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区域品牌的所有者,应统筹建立基础标准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国际标准, 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从自发创牌到自觉创牌的转变。应鼓励产业资源整合,以龙头企业为支柱,整合产业链条,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提高其国际竞争力。[5]在国际化进程愈演愈烈的时期,要给予品牌企业在财政和税收等各方面的倾斜和支持,对于开发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其贷款利率,还可以用风险投资、持股资助等方式助其拓展海外市,为区域核心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在品牌创建活动过程中整合适应国际准则的跨国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以及公关文化活动等。在品牌设计、商标注册过程中,把品牌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基本要素整合为国际化形象语言,传达品牌理念,实现与国际公众有效的心理沟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能够扩大浙江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通过顶级品牌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浙江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丽辉,比楠,李阳,等.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2):40-49

[2]陈小文,《产业集群的品牌战略:打造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J].工业技术经济,2006(09):12-14

[3]涂山峰,曹休宁.《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05(12):111-115

[4] 吕群智.论浙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构建[J].中国市场,2008,(15):45-47

[5] 周丽梅.浙江省区域品牌发展模式与经验总结[J].商场现代化,2007,(19):23-25

第五篇: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品牌战略与产业集群

——南安水暖城的发展的思考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化、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去年初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新世纪福建发展的战略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凝聚成为推进福建新跨越的共识,产业是经济区发展的支撑点,这个经济区内的一系列产业变革正在迅速规划和启动。近年来,福建省产业集群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区。据初步统计,目前福建已初步形成大小产业集群约60个,福州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工程机械、泉州泉港石化、晋江鞋业、石狮纺织服装、南安水暖、惠安石雕、德化工艺陶瓷、福安电机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在全国显现较高知名度,大大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目前福建全省经贸战线正在按照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快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加强规划引导,营造集聚环境,构建公共平台,培育龙头企业,塑造区域品牌。其中,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福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活动。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市、名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过程中,我的家乡南安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几年来,南安以构建全国性专业市场为依托,实施项目带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已形成建材、粮油、家私、水暖、花卉五大专业市场和与之互动的五大产业。仑苍镇的“中国水暖城”、官桥镇的“中国粮食城”、水头镇的“中国石材城”和正在建设的“环球家具城”,正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拉动力,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水暖城位于南安市仑苍镇,回到家乡后,我看到了这样一幕令人振奋的建设场面,两年多前还是坟墓遍地的大埔山,正被开发成福建水暖专业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而与之一路之隔的“中国水暖城”专业市场,成片欧式建筑群拔地而起,即将投用。眼见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在深受振奋的同时,也对这一建设的过程做了一番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

一.南安市水暖行业现状:

南安是一个农业大县,不过在南安仑苍和英都一带,却是山地连绵,土地贫瘠。80年代,一批仑苍人,面对贫瘠的土地,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他们最终放弃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经济,转向家族手工业经营模式,并从此走上了一条中国水暖名牌之路。仑苍镇,此地一个独特的现象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脱胎于本行业的推销员。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这个镇的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苍镇一路上,路牌广告林立,多是些省外的水暖企业,近一点的有浙江、广东的,或是湖南、湖北,远一点甚至西安、新疆,似乎全国的阀门、卫浴洁具企业都来了。今年我国评出的首批水暖业7个“中国名牌”中,南安市就占了4个——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辉煌水暖集团有限公司的陶瓷片密封水嘴产品。目前南安初步形成铸造、机加工、抛光、电镀、装配五大产业链上、下配套的水暖产业集群,共有水暖器材(阀门)生产企业502家,年产值30多亿元,年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目前南安水暖洁具的营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十五”期间初步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南安仑苍“福建省水暖专业工业区”,是全国水暖卫浴产业第一个按产品的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等进行的异地分设功能园的专业工业区,分设为高新技术园、辉煌工业园、美宇工业园等三个功能园和一个专业市场中国水暖城。在该工业区内,以中宇集团、申鹭达等龙头企业为中心

连片发展,已初步形成集铸造、机械加工、电镀、抛光、装配专业化的五金水暖产业链。而在“十一五”规划的蓝图中,它将继续发展,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磁场,吸引更多企业继续加速集聚,成为拉动南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过程:

技术这一生产力在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26号,我们的报道说到了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许多人在惊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其实,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南安人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名牌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凭借“陶瓷片密封水嘴”这项技术标准勇夺中国名牌,走向自己的名牌之路。在刚刚发展的阶段,南安市的水暖民营企业星罗棋布,鱼龙混杂。经过一阶段的磨和,南安人意识到应该把发展区域品牌列入议事日程。经过20多年市场洗礼,逐渐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些集群内部,龙头企业、产业链、相关支撑机构形成众星拱月型结构,名牌效应与集群效应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名牌战略是产业集聚的黏合剂,南安市水暖业的名牌企业,成为产业集群内的核心主体、产业集聚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

三.南安市水暖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南安市水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具备了建设专业产品区的良好基础,但目前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离建设水暖专业产品区尚有很大距离,体现如下:

1、产业政策仍然不够明确。水暖产业是我市发展较早的传统产业,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我市还没有出台明确、具体和适用的产业发展政策,没有编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具体目标,产业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进行,缺乏政府的全面规划和有效引导,使该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优势不再明显和突出。

2、产业分布仍然不够密集。专业产品区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相关或同类型的众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其最大优势就是基础设施、资源、信息和人才共享,企业在“扎堆”中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并不断延长产业链,形成较强的整体竞争能力。但目前我市水暖行业企业分布仍然较为分散,产业密集度不高,不少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搞“小而全”,缺乏合作意识和意愿,没有形成以专业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机制,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3、产业链条仍然不够完整。产业链条能否不断延伸决定了集群的持续发展能力。尽管水暖行业产值不断增长,但产业链仍然不长,表现在各中小企业一拥而上,受短期利益驱动,重模仿轻开发,很少设立产品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生产的产品都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中下游制造环节,缺乏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大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关系弱,缺节少链,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了生产能力部分外流;水暖主要原材料铜合金全部依靠国内外进口,容易受市场的影响。

4、产业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尽管仑苍镇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但是基本上都是规模大小不一的纯粹产品生产性企业,为专业产品区建设提供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还没有相应发展起来,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服务、市场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等水平和层次仍然较低。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处于弱势,导致产品更新缓慢,产品档次不高。

四.南安市水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加快水暖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发挥现有和潜在的各种优势,正视并着重解决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快水暖专业产品区建设,有五个方面值得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1、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集群主要是在市场的作用下自发形成和发展的。但目前我市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还基本处于政府拉动型,政府适时、适度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引导,对于专业产品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制定分期发展目标,注重统筹全面发展,坚持循环经济理念。

2、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任何经济发展形式都需要一个空间、需要一个载体。建设中国水暖专业产品区,必须克服长期以来因缺乏引导而形成的企业各自为政、产业分布凌乱等缺点,完成空间或者载体的转换。

一是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在功能分工上,严格按照工艺流程、生产特点、环保差异,分设发展高新技术园、美宇集控园和辉煌集控园,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和产业链条。在开发模式上,突破政府行为,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逐步实现工业园区建设主体的“三个转变”,即工业园区的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工业园区投入由财政投入为主向企业投入为主转变,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在发展重点上,突出特色,强调分工,注重环保。

二是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在发展定位上,中国水暖城要按照建设全国一流水暖阀门城和影响亚太、辐射全球的目标规划设计。在发展重点上,当前要加快一期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国内外著名专业市场的发展经验,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优惠措施,加大市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市场发展繁荣。在发展方式上,推进市场的管理、结构、体制、交易和形象创新,向法制化、特色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优质化方向转变。在发展举措上,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办好产品展洽会、贸洽会等,力争建成全国性的水暖产品展示窗口。在发展思路上,借鉴我市发展建材产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依托水暖优势产业和主要生产基地,建设好水暖城专业市场,使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壮大产业、基地规模,产业、基地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市场繁荣,形成互为条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缺少大型国际知名水暖企业的现状,在重点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的同时,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高级五金水暖企业沟通与联系,力争在3-5年内引进一家在我市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寻找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扶持发展水暖配套装备,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我市建立水暖原料资源集散基地。

3、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和方向是不同的。当前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创新性突破来寻求水暖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是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二是突破产业链条的局限,三是突破企业结构的局限,通过扶强扶优,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完善产业集群的企业组织结构。

4、着力打造产业支撑体系。要以专业产业区为依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支援性的服务产业。加强创新扶持体系建设,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5、全力营造产业发展氛围。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能够极大地促进行业内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产生,能够保证集群内企业保持正当的竞争,能够不断吸引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是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群体,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鼓励建立水暖产品研发中心。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将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九大支撑体系,其中“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产业集群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力支撑。在我省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南安市水暖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

第一,产业集聚度高的地方容易造就名牌产品。众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后,自然会产生外部经济性与内部经济性,使企业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领袖型”企业的诞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而“领袖型”企业的增多,又大大促进企业名牌产品的问世。第二,名牌产品可以成为吸引产业集聚的磁场。产业集群造就了名牌产品,反过来,名牌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企业向它集聚。名牌产品与产业集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名牌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支撑平台,起着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功能,水暖洁具已经成为南安的一张名片。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以名牌来促产业,以产业集群来造名牌,迎接属于福建人的新的春天。

附录参考文献:《在“海西”工作品牌框架内进一步做好福建品牌工作》湘竹

《 南安水暖业的名牌之路》

《 产业集群: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社会调查访谈附录:

04级日语2班吴玉梅090400616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对与此相关的7人进行了访谈,现附上部分访谈整理。

一.福建省南安市新华水暖建材厂工作人员小吴

问:你们厂的重要经营对象与经营模式是什么?

答:我们厂主要生产水龙头、厨房龙头、脸盆龙头、浴缸龙头、ABS塑料龙头、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延时阀、地漏等等,挺多的品种啊,我们的材料都是很好的,外型设计上都很漂亮,同时我们很注重产品品质、而且因为价格比较实在,所以很受建筑商、代理商、批发商和贸易商的欢迎。目前很多产品都已经被广泛用于宾馆酒店、楼寓、住宅等,这也是我们很欣慰的一件事啊!我们的经营模式应该算生产型的吧。

二.“腾辉”卫浴洁具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黄先生

问:贵公司的经营销售服务怎样?

答:我公司生产设备精良,检测设备先进,手段完善,并拥有整套的设计开发技术,更值得骄傲的是公司还具备有一批经培训合格素质高的营销、策划人员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销售服务体系。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特约经销处,专职的售后服务人员,立足变化的市场,面向未来,提供更完善的质量保证及更到位的服务。

问:贵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答:公司始终秉着“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的同时,并时刻格守”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一切活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已任的服务宗旨,处处为顾客着想。问:你们厂的企业类型与主要市场,年营业额为多少?

答:企业类型的话应该是私营独资企业吧,现在主要市场是大陆,东亚,东南亚,中东,年营业额可以为人民币 300 万元/年50 人,但我们的年出口额可以达到人民币 200 万元-300 万元。

三.南安市旭达水暖设备厂技术研发处员工李先生

问:你们公司实行怎样的方针理念?

答:公司自创建以来,我们每一个员工都牢记“以品质为根本,以信誉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以服务赢上帝”的方针,不断努力,开发,希望能为公司,也为自己多生产好产品。问:你们公司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吗?

答: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雄厚的技术力量,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制造,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程序,现在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目标是节能与绿色环保。

四.南安市中宇集团的员工张先生

问:中宇集团的创业历程是怎样的?

答:应该说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是说修修补补的那种。刚开始没几个人,店也没店,都是用手工做出来的。一天可能都做不了几个。整个就是靠用麻袋,麻袋一袋袋背出去一个个卖。早年就是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公司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2600多名员工的大型名牌企业。

五:南安市辉煌水暖老员工老王

问:南安市的水暖业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您对次是怎么看的?

答:很可笑,我们做了20年水暖,还被人称为是一个新生产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名牌的影响力。以前的水暖工厂都是一些小作坊、“地下工厂,小企业,还未形成产业集群,更不用说名牌了,是处于一种初生的阶段。

六:南安市仑苍镇黄镇长

问:仑仓镇的水暖发展环境怎样?

答:仑苍镇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4万多人口中有近2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搞水暖供销,全国70%以上的水暖阀门产品都由仑苍人负责销售。现在仑苍镇的水暖业形成了铸造、抛光、电镀、装配、开发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问:中国水暖城的发展目前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式?

答:中国水暖城中,中国十大阀门制造企业就有9家入驻,4家中国陶瓷卫浴协会副会长单位首批抢摊入驻,目前大部分商铺已全面开业,繁荣景象开始显现。在“十一五”期间,它将继续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的交易平台”作用。

问:南安的水暖业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品牌发展过程?

答: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力和完善的生产技术,南安水暖企业一开始都只能进行简单的贴牌生产。就是到了现在,各地销售的TOTO、美标等世界名牌水暖产品,还可以看到“南安制造”的身影。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意识到,只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有长远的发展啊。

七:申鹭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先生

问:有人说南安没有轰轰烈烈的广告轰炸,也没有无数明星的形象代言,那您认为南安水暖到底是如何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呢?

答:我想南安水暖业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和品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南安水暖人选择了以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多年来,南安水暖企业先后创出了“自控重力浇铸机”、“新型热铸造技术”等上百项国内领先的专利技术,并且在水暖产品的节水、环保领域有独特创新。在技术领域上的不断努力,最终使南安水暖企业能够占有一地之位啊,这期间也是很不容易啊。

问:您看好南安市水暖业的发展前景吗?

答:虽然我们现在成功了,但是压力也很大啊!只要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还有政府的正确引导与鼓励,相信南安市的水暖业一定会走得更好的。

下载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论文(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产业集群的识别与选择研究论文(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专题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吴勤堂●耦合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上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

    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陕西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作者:王芹摘要:随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条件的逐步形成,陕西省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加快......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 论文(5篇材料)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 论文 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 摘要:介绍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特点与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了农产品地......

    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5篇

    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 东北地区并不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缺少的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之所以非常必要,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集......

    壮大区域品牌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