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色彩设计对影片审美风格的影响论文
一、色彩设计与影片风格的唯美倾向
色彩除了有符号性以外,还有着饰美性。在电影进入彩色时代之后,色彩设计就与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浓郁、鲜明、新颖的色彩设计能极大地增强影片的观赏性,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帮助观众进行心理宣泄。在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下,色彩设计甚至能具备一种现代造型性,形式的重要性被放置在了与内容相当甚至是超越内容的位置上,这是对传统电影的一种超越,这也正是为何一些在色彩上不断探索创新的导演被认为是一种奇异美学文体的缔造者的原因。一言以蔽之,色彩设计对于奠定一部电影的格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姜文酝酿了7年之久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为例,整部电影色彩饱满而复杂,可以说是以色言情,情在色中,整体上画面因具备一种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而带着明显的唯美倾向。在影片的结尾中,周韵所饰演的女主人公疯妈原本是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到部队寻找丈夫,然而不仅得知了丈夫已经不光彩地去世,甚至还知道了他曾背叛了二人的婚姻。这本是一个黯淡的故事,然而影片的结尾部分是疯妈和唐妻的回忆,在遭受巨大的刺激后疯妈神志不清,而在下放到小山村之后唐妻也早已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在回忆之中,两个女人记得的却是橙色的朝阳以及冲天而上的红色篝火,正是在这个沙漠中的狂欢之夜,唐妻与老唐结合。疯妈原本是在火车上悲惨地生下儿子,但是她却回忆自己是在茫茫戈壁中不可能出现的花丛之中产子的,花丛极为绚烂,衬托得婴儿十分白净纯洁。整部影片在视觉表现性上体现出了姜文特有的美学倾向,带给了观众一种审美愉悦,并且电影流露出的浓重的唯美风格带有荡人心扉的力量,对于影片探讨人性欲望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色彩设计与影片场景的搭配原则
色彩的设计是电影的制作人与观众之间进行对话的一个桥梁,也是管窥电影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窗口。场景是电影空间造型的一个基本单位,无论是自然景观抑或人工环境都离不开色彩的参与。在塑造和变换场景之时,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内容理应遵循一定的搭配原则,从而不仅使得影片的场景设计合情合理,贴近剧本所设定的背景,同时也能够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整个剧情的发展,为观众传达出审美的信息。以曾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美术指导提名之作,麦兆辉与庄文强根据麦家的谍战小说《暗算》改编的电影《听风者》为例,影片尽管带有谍战悬疑色彩,但影片中最大的矛盾却是三个人物之间一条隐匿的感情线,而由于这场情感纠葛发生在政局动荡,地下组织暗藏杀机的年代,主要人物的身份又是必须无私且无畏的革命者,因此这段感情是压抑而含蓄的,导演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通过色彩设计来调动观众的情感,让这段纠结的感情以及主人公甘愿为理想和信仰而牺牲的信念在不知不觉间渗入观众的心理世界。影片在场景的设计上堪称上乘之作,其中色彩搭配的准确和细致就为影片的场景设计,使得影片的影像语言的说服力要大大地超过了对白的音声。以周迅饰演的张学宁带领着梁朝伟饰演的何兵走入701部队的一幕为例,导演选择了以幽深的、白雾弥漫的白桦林为主的外景。在以监听敌台为主要任务的701,由于截获情报干系重大,工作人员必须抑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全力地投入工作之中并严格地对工作进行保密,人与人之间既需要密切的合作与陪伴,同时又很难有温情发展的空间。而何兵仅仅是一个耳力过人的盲人,在影片的开始,他似乎因为残疾而游离于时代和阶级的矛盾之外,混迹于繁华的十里洋场。但是在张学宁的争取之下,他跨越了这片白桦林,从而也就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在场景转移,人物进入封闭的701厂房空间后,他们将永无释放个人情感的机会。在这一场景之中,张学宁与何兵都身穿深色洋装,张学宁的深色风衣笔挺修身,既显示了人物的干练,也暗示了她对情感的压抑,何兵手持一把黑色雨伞,由张学宁牵着其前行。人物的服饰与深褐色的,布满落叶的地面以及黑色的树干融为一体,在白色的浓雾之中二人的身影尤为显眼。浓雾显示了701的神秘与与世隔绝,与何兵原本习惯的繁华的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配合林立的树木塑造出了一种危机四伏之感。树林作为外景能够提供给观众一种幽暗寂静之感,与张学宁不同,何兵未来的任务就是独处于寂静之中侦听电台,沉闷、枯燥且并非毫无风险,偏青灰的冷色调烘托出一种谍战工作的冷酷,为影片的最后何兵误听而导致张学宁的死亡这一残忍的结局埋下了伏笔。而在影片的另一个表现酒店中敌我交锋的场景时,导演却有意将场景的色彩搭配设置为暖色调,张学宁身穿红色长裙,在灯火辉煌的金色大厅之中迅速将一个交际花形象凸显了出来。
三、色彩设计与影片人物的程式定型
在心理学上,人脑具有自动地、创造性地产生意象这一机能,当人的主观情感与外在的审美客体相结合之时,就可以产生心理图像,也即是中国古典美学所强调的意象。尽管每个人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精神情感不尽相同,但是色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具备一定的客观性,是完全可以被人脑所反映的。而人类在生理构造与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共性,这就使得大多数的人对于色彩的感受有着趋于相同的判断。在电影尚未产生,戏剧戏曲发轫之际,这种对于色彩共性的感受就已存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定型,色彩在人物的塑造上更是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以少女形象为例,在以往的传统戏曲与舞台剧中,多采用红色元素来凸显少女的美好、年少与活泼(如红衣,红头绳等)。这是有生理学依据的,红色能够刺激人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促使人加速心脏的跳动与血液的流动,从而感到身体更有活力。张艺谋尤其重视对视觉美感体验的推广,其电影中人物造型的塑造是其电影整体视觉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色彩饱和度极高的《我的父亲母亲》之中,张艺谋就刻画了了“我母亲”招娣年轻时美好而纯真,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形象。在影片之中,招娣的主要造型分别是粉红色与大红色棉袄,由于故事背景设置在冬季,故而招娣还使用了醒目的大红围巾,而“我父亲”送给招娣的发夹也是红色的。首先,红色彰显的是招娣的年轻和活泼,尽管在电影中的年代招娣及村里的人生活得并不富裕,但是在表现年轻的招娣时,整个影片的情感基调是欢快而优美的。红色的服饰能够衬托得女主人公如朝花般灿烂动人,这也是父亲在人群中第一眼就看到了母亲并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其次,红色表现的是招娣对爱的执著和敢爱敢恨的个性。父亲与母亲的结合有着知识文化背景和政治因素的阻碍,然而这并没有打消招娣的热情。影片中或是将一身红衣的招娣置于黄色的原野之中,或是将其置于皑皑白雪里,成为唯一醒目的人物,都是为了突出母亲招娣对父亲的深情。为了在还原农村本相的同时又对母亲的这份回忆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张艺谋还加入了黄色的窗纸,红色剪纸,红布等道具来对人物形象塑造进行辅助,既有世俗化,又有对现实的陌生化,从整体上表现了一段如梦如幻又真诚浪漫的爱情故事。毫无疑问,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对人类在终极意义层面上的关怀,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牺牲电影的娱乐性和对视觉形式的追求。色彩设计是在电影的视觉营造之中最为突出的元素之一,在当前这一消费时代(甚至可以说是视觉时代),优秀的电影制作人应当在创作中主动发挥色彩的表意作用,让其为导演对自身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而服务,色彩对于电影内涵的承载度和表现方式也依然值得电影人继续进行探索。
作者:金卓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论文-对设计色彩的思考
当代艺术专业设计色彩教学的新探索
摘要: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设计色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本文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设计色彩教学进行了重新解读与探索,以期拓宽并丰富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准则等教学理念。前言
中国艺术院校美术教学中,对色彩这门课程的教学一直是以水粉、色粉、油画等为材料,以客观对象为尺度,以印象派绘画理论为观察方法进行写生训练,师承关系绵延将近一个世纪,一代代艺术的莘莘学子,由学生变为老师,又把这种教学思路传承至今天。一 设计色彩产生的必然性及要求
我们的社会制度,乃至教育教学方式,总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及民众审美对设计作品的要求不再单纯停留在能用能住的温饱阶段,而是越来越注重它的美观性和谐性。这就对设计工作者,其实是成为设计者之前的人——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大学老师的教学思路、方式方法也要适时而变。作为设计色彩教学,对中国大学教育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所以我们除参考借鉴,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民众审美需要制定我们的教学大纲。
设计色彩教学从形态上讲,是从形态表象到内部结构,从立体到平面,再发展到立体的形态表现,从自然形态最终过渡到抽象形态;从思维上讲,是从常规世界发展到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
情思维到理性思维的结合;从表现上讲,是从色彩写生研究到多种手段的创作。对一个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对客观形态的多角度解构能够产生新的造型能力;同样对形式要素的主动运用,对画面的构成秩序,骨架结构、节奏韵律的灵敏感觉也十分重要;对色彩冷暖及色彩表情(对观者的视觉心理影响)的认识在设计中是尤为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思维的灵活性、艺术敏感性的养成、重视对画面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最为重要的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特经验的激发,最终使他们能够掌握视觉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抛弃常规,脱离因袭,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世界里作出自己理智与情感的明确决断。二 教学中的基本思路及训练目的
第一阶段 理解、拓展色域阶段。
1、牛顿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发现了光的成因,并揭示了光色原理。光从小缝引进暗室,通过三棱镜后,在映幕上显现出一条彩带,从红开始为橙、黄、绿、青、蓝、紫,这种现象称作光的分解或光谱。同时要对光源色、固有色、物体色进行认识。
2、色彩的空间混合,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在一定空间距离内,呈现视觉上的混合效果。同样的颜料通过空间混合所达到的效果要比直接混合的效果明艳、活泼、生动。
3、对色彩属性的认识,(即明度、纯度、色相)在概述了解色彩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就要与传统意义上的色彩理论有所区别,它的出发点更注重的是在设计中的应用,即实用过程中的取舍及人的生理心理的反应,这样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 加深对色彩与人的心理关系的认识。不同波长色彩的光
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比如: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软硬感、前进和后退感、色彩的大小感、华丽和质朴感、活泼与庄重感、兴奋与沉静感等。色彩还能产生心理联想。从心理学上看,联想是知觉的产物,它不仅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还能同时影响到其他的感觉器官,如听觉、味觉、触觉。为了加强学生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宽这个课题,进行作业练习,比如音乐与色彩、触觉与色彩、味觉嗅觉与色彩、表情与色彩(喜怒哀乐)、季节与色彩(春夏秋冬)、时间与色彩(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等。在这一阶段的讲授训练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明确色彩感受,在今后的设计中可以较主动的利用色彩为设计主题服务。
第三阶段 色彩的归纳。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色彩从自然到装饰的整合过程。所谓的色彩的装饰效果,并不完全是对比强烈的原色与间色。装饰色彩不受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限制,不光以光色现象作为色彩配合的准则,可根据一定的需要强调色块组合的和谐,构成夸张变化的效果,并强调色调的抒情性、生动性、新奇感与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绘画色彩写生与归纳色彩写生的联系与区别(在观察方法上、在思维方式上、在表现形式上等)。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同时使色彩在整理与新搭配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表现力与传达功能,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设计色彩的功能和意义。
第四阶段 解构色彩。我们所说的解构色彩,其思路是对所选定色彩对象的原色格局进行打散重组,增减整合后再创作,对原图的色调,面积形态重新加以调整和分配,抓住原作中典型的色彩的个体或部件的特征并抽取出来,按设计者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有形式美感的概括,归纳和重构。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1)归纳重构,在遵照原始图片整体色彩结构的基础上,将复杂的画面概括成几何图形,同时对其色彩进行整合取舍,是最为直接的重构组合形式。(2)创意重构是以原始图片为依据,通过想像和发挥,找出图片与设计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观的相似性。主要是为了培养设计者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在课题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脱离写生,采用对自然色彩的解构,或对大师作品,民俗作品的解构,这样可以更直接的汲取优秀作品的营养。三 色彩在生活中的语言认知
人们有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才能生活,而色彩是交流的工具之一。通过色彩的心理效果的应用,可以把信息更为强烈地传达给对方,这种色彩的运用是超出语言文字的,通常我们不会使一种色彩,而是通过几种色彩的搭配加以表现。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组合,而不是单个色彩。虽然个体色彩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心理暗示,但对于色彩印象转化成色彩语言的过程,色彩组合的说服力较强,传达的准确性更高,实际应用的范围更广。色彩可以通过联想形象来表达,形象表达是各种形象特有的特征,色彩是视觉语言,是为了形成形象而被使用,通过色彩表现抽象形象。在做设计色彩前,我
们要知道“为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色彩本身是无色、无味、无声的,色彩的固有属性决定了色彩信息的传达只能依赖于视觉对它的准确把握,通过可视化的形式被人们认知,色彩通过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使人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和视觉联想,在人的大脑中经过与已有经验、知识和色彩概念的对照、分析、综合,进而与所传达的视觉情感信息达成共识,引起共鸣。
结语
设计色彩并不以抽象、具象为界,写实色彩也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审美范畴中,而代之以当代独有的哲学、文化、审美心理的反应。它的扩展性反映在题材、情感和审美上,反映在形式与形体的创造上,也反映于媒介语言与手段的延伸发展中。新的视觉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会物质形态的改变,艺术设计观念与技巧的变化,总会给色彩的概念带来冲击,也给未来留下了不可确定性,所以新的色彩的疆域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第三篇:《娱乐节目对新闻报道风格的影响》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2009年新闻业务培训班材料
娱乐节目对新闻报道风格的影响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密苏里新闻学院
决策委员会的委员弗里兹·克罗普博士
非常感谢大家在周六的下午参加这样的讲座,大家也可以说牺牲了休息的时间,我觉得非常地高兴。今天下午我觉得有这样一个题目,就是美国的娱乐节目,娱乐的频道对新闻的播出,对新闻内容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融合。一会儿我有一些阐述性的东西要阐述,另外还要给大家播放一些例子,但是都是以美国的内容为主的。当我差不多讲完的时候,也希望大家看看有没有你们的观点和问题,我讲课的时候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今天下午我的主题发言也讲到,对密苏里新闻学院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方面,一是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老师专家走进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另外与此同时,也从我们国家的很多同行中获取经验。我们在讲到新闻和娱乐的时候,我觉得对它们下一个定义很困难,但是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有如此多的交织和融合。我们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问题。
美国的文化充满了对娱乐对明星的崇拜,几乎被娱乐和明星所包围,这是美国文化的特点。美国人对小甜甜布兰妮,对她的关注要比对国际新闻的关注更多。美国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美国新闻的播出,内容的趋势,大家可以发现,新闻的价值观或者新闻的播出方式,从以前固有的像cnn那种标题式的方式,慢慢地离去,已经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新闻主持人本身也变得越来越明星化。其实新闻跟我们收视率的关系,收视率跟经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经营会使我们的台在经济方面做到非常强大。所以有关明星和娱乐方面的新闻主持人,有助于使新闻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们更加爱看。
拿昨天的新闻举例,昨天在纽约一起疑似的恐怖主义活动,同时也有有关甲型n1h1流感的情况,同时也有戛纳电影节的情况。然而我们知道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大面积的报道却是有关戛纳电影节的情况。
我们去过的很多电视台,和新闻频道一样,都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报道,我们在找新闻素材方面,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大家都觉得节奏很紧张。在人们想到做不间断新闻报道的时候,人们就想把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加大。这仅仅是一个角度,另外一个角度是更重要的,我们把一些比较普通的内容,我们给它寓于更多内容量上的加大,和播出时间的加大。我们在美国加大娱乐的量,同时使娱乐对新闻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年轻人他们喜欢有关娱乐方面的新闻,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肯定的说美国的年轻人他们是喜欢娱乐新闻的。美国的年轻人长期有一种传统,他们对于社会的情况,他们抱着不在乎的态度,而对明星他们却非常感兴趣,被他们所吸引。更加使人觉得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年轻人对娱乐节目的爱好,产生了一种驱使力,使得美国的新闻朝着迎合年轻受众的方向去发展。美国著名的mtv频道,在世界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们已经日益成为网络式的大的电视台,以他们的形式把新闻和娱乐相结合。实际上,mtv在发展他们的播出方式当中,在采集他们的新闻内容当中,他们甚至为美国其他的新闻单位,新闻电视台,为他们的播出方式和内容采集方式作出了值得拷贝的典范。
我们回过头来看,在美国的电视新闻领域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像mtv这样度身定制,针对某些特殊的受众的特别节目。另外,我们说直播的本身也充满了很多娱乐的含义,这跟主持人的风格也有关系。所以现在在英语里,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词,也就是把资讯、新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称之为为infotainment,这个使得美国早间的新闻除了英语新闻之外,有很多新闻的脱口秀节目,同时在早上起到一种垄断的地位,同时在晚间新闻里也占到了垄断的地位。在娱乐的过程当中,它的这种标准,甚至影响到了美国电视新闻,影响到了对政治新闻相关的报道和覆盖。在报道政治新闻和政治人物的时候,美国电视新闻不光是报道他们严肃的一面,而是试图去找一些活动当中,性格当中有娱乐元素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美国政治新闻中,对美国大选的报道称之为赛马,走马灯式的,给它这么一个本身就具有娱乐意义的名称。我们拿奥巴马跟麦凯恩来举例,一会儿奥巴马在这个州获胜,一会儿麦凯恩在那个州获胜,他们就像两匹战马一样参加竞选。批评家也指出,这种电视新闻,这种赛马式的报道,会对人们政府解决某些问题
的能力,对政府的信任度产生一定的疑问。
我们刚才说的娱乐对新闻的影响,我们讲了一些基本的情况,我们会有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主要强调,怎么把infotainment的意思说清楚。我们一会儿就举一些例子,看看新闻报道里有哪些娱乐的元素,或者它是一半一半,或者它是用娱乐的方式来播新闻,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讲到美国的电视新闻,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最近二十年来,美国电视新闻政治方面的内容越来越趋于党派之间的竞争,你争我斗的现象更加地明显。媒体的批评家们批评有一些电视台,根据背后的党派倾向来对某一些政治家的政治观点和他们的派别,来进行不公正的,带有偏见的报道。我们说这种新闻报道充满娱乐意味的现象,不仅在电视上出现这样的现象,在电台、广播里也有这样的现象,进一步促使了在新闻播出里面跟脱口秀紧密相连,或者说使新闻报道更加趋于谈话的方式,用谈话的方式来播出。有一个节目叫做《今晚娱乐》在美国非常地流行,在这个节目里面,就把娱乐的元素和传统新闻播出的技巧和方式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一下三分钟的片段。
(短片)
这个新闻里就讲到哪个明星怀孕了,谁离婚了这样的八卦的内容,自从娱乐的元素和传统的新闻播出方式的结合,虽然这是一个八卦新闻,甚至把它当成是突发新闻来处理,这里面我们说它是新闻,实际上它充其量只是一个明星到底是怀孕了还是没怀孕,只不过是这样的八卦而已。这里是说她怀孕的消息不想过早地透露,不想失去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下面这些是有关于某些人离婚的消息。大家可以看到,et电视台的处理把这个处理成为新闻,如果说价值的话,无非就是某位明星是真怀孕还是假怀孕,哪些人结婚,哪些人离婚而已。我们看到屏幕上左边这一位是米歇尔,是美国的电视明星,右边这位是nba马刺队的球星安东尼。我们提到,mtv在上个世纪八十时代只不过是对一些碟片进行介绍,这些年来,它越来越infotainment,就是新闻和娱乐的结合,有了mtv的新闻,无非就讲到谁跟谁约会类似这样的一些花边新闻。大家不妨注意一下,主持人穿着的方式和主持节目的说话方式和他周围的背景,和我们通常的报道方式和背景有
什么不同。
(短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首先播了一个新片上映的消息,《变形金刚》上映的消息,还播了一些《变形金刚》的一些制作,大家可以看到b2轰炸机的情况,还有前副总统戈尔的儿子的情况,最后是有关于《哈利波特》的主角参加首映式的情况。我们互动一下,请大家指出来,这种新闻的播出方式,包括主持人的形势举止和我们通常新闻的背景、神态有什么样的不同。我曾经读过一个大学老师的文章,大学老师在跟学生提问的时候,要等八秒钟,希望大家能够参与互动,我不想等。我看着在座的同时,但是有的同时不看我。
与会者:我觉得这不是在演播间,是在幕后的操作台,她的着装也比较随便一点,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
您说得对,不管是穿着很休闲,还有她讲话的方式,一些肢体的语言,辅助的语言,比如我们播正经新闻的时候,我们都是正襟危坐的,不怎么动,因为动了别人觉得你不庄重。至于是不是在直播间里面,我们先不说,一会儿我们看一下就知道了。感谢你的回答,你没有让我等更多的时间。刚才是一种方式,我们同时都看到,是一种比较休闲的方式,说的是两个人的婚礼动用了23人来服务,现在用一种新闻列表的方式来播出新闻。mtv的这档新闻在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新闻环节,是采取倒数的方式,从最不重要的新闻开始播。这也是mtv的一个例子。(短片)
这个歌可能有人听过,这里充分利用了倒计时这样的方式和相关的列表和画面。大家听过这首歌吗?我也没有听过,我认为自己的岁数是在mtv的目标之外的。刚才讲的是mtv,讲的是infotainment娱乐新闻的情况。下面我们看看美国主流的新闻电视台的播出方式,以cnn的主题新闻为例。cnn的标题新闻是针对一些人,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他们在运动当中,采用一种主题新闻的方式来让他们获得比较多的信息量。一般十五分钟是一个轮回,这里面有新闻、有体育,还有天气情况,十五分钟更新一次。这里就针对一些生活节奏比较快的人,他们早上一起来就很容易看到十五分钟的新闻提要,然后他们就赶赴飞机场了。但是
标题新闻的播出方式这几年有了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它在模仿《今晚娱乐》和mtv的做法、播出方式和内容。这里两条新闻实际上是用模仿的方式,至于模仿什么方式一会儿再讲,一个是有关于《变形金刚》上映第一天的票房就是2470万,另一个就是《欲望城市》从电视剧上了大屏幕,以及它首映的情况。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通过cnn的片段,和《今晚娱乐》和mtv的播出方式有没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之处?
与会者:内容差不多吧,没有主持人。
你没有注意到先播了《变形金刚》和《欲望城市》,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吗? 与会者:应该是把重要性给倒过来了。我还有一个问题问一下,刚才说到了mtv的倒计时地播放新闻,我想知道,用什么的标准,把什么样的娱乐新闻放在最后一条?他们判断娱乐新闻最有价值或者最有娱乐性的标准是什么?
问题提得很好。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从一个非常不经意的角度来说,没有人关注到底第一条新闻不重要还是最后一条新闻最重要。实际上mtv当它对于它的新碟或者新影片倒数的时候,他们是有投票的,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段打出一个投票的链接,再一个就是说,人们不在意什么样的新闻排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就是用一种卖关子形式,你听了第十二个,无非就想听第二个是什么,所以就把你留住,让你别走开,无非是这样的留住观众注意力的方式。在这里我们还注意到,它的共性是男性都是很潇洒、很帅的,女性都是很漂亮的,用的方式来吸引受众。另外下面的字幕用得比较好,这里有道·琼斯指数,还有一些八卦的简明新闻,上面第一条则是新闻的副标题,这就是cnn与et、与mtv的不同之处,是有浓重的新闻趋向,下面的这些相关的字幕图标在et和mtv都是没有的。我们再来看看cnn,是美国典型的新闻频道的代表,cnn另外一档节目叫做《情景屋》,在这档节目里面,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的方式来展示那些有政治色彩的新闻,我们来看一下。
(短片)
大家可以看到,在无线上网刚刚投放市场的时候,一下子就卖了几十万台无线上网手机。同时就引起了无线手机黑客们的关注,他们用锤子和螺丝刀把这个
手机敲开,看看无线上网是什么样的构造。还有一个画面是两个画面重叠在一起,一个画面是几个人喋喋不休在说话,下一个画面就是白宫的镜头,这里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在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里衔接是有一定的趣味性的,一个是对无线手机的黑客的做法,再一个就是对长舌妇这样的人,这里是一个调查,在一定的时间里面进行统计,是男人说话多还是女人多,大家都知道,白宫是美国首脑所在的机构,每天有很多政治性的谈话在进行当中,在进程中把这两个场景串成一串。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刚才居然有人想用锤子把无线手机砸开,这个画面是受众发过来的手机照片,这里又增加了另一层娱乐新闻的含义在里面。刚才已经说了,中间有一段节目故意没放出来,根据调查,到底是男人说话多,还是女人说话多,先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回答没有标准的回答,只不过想知道在座的诸位你们是怎么看的。首先觉得男人谈话多比女人多的请举手;有多少人认为女人比男人谈话多请举手。十个人当中有七个人是认为女人说话多,而三个人认为男人说话多。那在美国公认是女性比男人说话多。
(短片)
这里可以看到播报的内容是今天非常热,而且会很危险,从早上的时候华氏已经达到了91度,而最高的温度会达到华氏111度。我们曾经讲过主持人一定要给人一种公正的形象,也就是说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节目的时候一定要很公正,而且对新闻的意见一般是不参与的,但是这里的主持人已经成为了新闻的一部分。我们大家对帕丽斯·希尔顿都很熟悉,熟悉的请举手。听说过希尔顿的请举手。不知道她不是一种耻辱,不知道她是正常的。希尔顿她是一个明星,她刚生下来就是明星,她不用工作、不用劳动,因为他们家族拥有希尔顿连锁酒店,她之所以成为了好莱坞的明星,就是因为她整天在好莱坞吃喝玩乐,大家都知道她了。那我们正儿八经的新闻记者可能就会说,对她肯定不报道,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他们报道她,就是因为希尔顿一些特殊的行为举止方式,而且希尔顿频频地触犯法律。
(短片)
大家看到这里模拟法庭对希尔顿的宣判,判希尔顿入监狱56天,这里用戏
剧化的方式描述希尔顿的情况,等到她出狱的时候,又动用了直升飞机进行了现场直播。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依然用了倒计时的方式,这是微软和全国广播公司的合作台nbc,这里每天都对头五条新闻进行倒数,就把希尔顿放在头五条当中。实际上这是一种幽默的方式,刚才用主持人的话来说,希尔顿是一个故意使自己表现得像虐待狂的人物,照理说主持人是公正播报新闻的人,不应该对相关的人物和事情加入自己的评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希尔顿当时在美国各个大台都成了新闻,本身就可以说明娱乐对美国新闻的影响,在这里福克斯又对两个主持人设计了辩论的环节,当然是故意的辩论,因为福克斯新闻本身是比较保守的,居然这样保守的新闻台也把这个当成大事,刚才说的微软nbc则是比较自由的电视台。
(短片)
在这里似乎电视台对希尔顿的情况进行了过度的报道,这两个主持人之间的争论的焦点是在对希尔顿的判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符合了法律的什么方面,两个人的意见不同,这也是故意设置的,也是福克斯新闻频道常用的方法。这里我把后面讲到希尔顿出狱的时候动用直升机的报道略去了,因为我对这个新闻比较感冒。我们看看下个片段,然后再来讨论。大家仔细看。
(短片)
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这是发洪水,街道被淹了,记者在做一个实况的直播,在现场跟主持人连线,她在划船。
与会者:刚才一个人走过去,说明水一点都不深,也许是故意设置这样的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吧。
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报道的出错,这个地方是主持人拿他们开涮,因为他们不让主持人去深的地方划,所以她在这么浅的地方划,这实际上是出了一个纰漏,这也是故意安排,让大台播新闻的时候,增加了娱乐的因素里面。美国全国性的大台都在使早间新闻的播出慢慢地往生活的方向过渡,这个是叫《今天秀》,是nbc的早间新闻。
(短片)
实际上就我们刚才所说的,早间新闻一开始突发新闻不多,在正常的情况下,慢慢朝着软新闻的方向过渡,几个台早上都是这么做的,cbs、nbc他们都是这么做的。那晚间新闻也有这样的情况,这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凯蒂他本来是abc的主持人,后来他跳槽到了cbs去了,人们说他把使新闻软化的习惯带到了cbs,但是凯蒂本身已经成为了明星式的人物了。
(短片)
刚才我们也问了大家,亚利桑那大学对四百个学生进行了调查,数学生一天内所说的单词,女性是16000多个单词,而男性是15000多个单词,中间的差距是几百个,从统计学上讲,几百个单词是没有重要意义的,它是故意这么说,就产生一种娱乐的效果。你说女性比男性饶舌,但是在统计学上也不过多几百个单词而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几百个单词不具有统计学的重要性,那你有什么新闻可说呢?就没有什么新闻意义,就如同我们刚才请大家举手也没有什么意义而言,这就跟凯蒂使新闻软化的评论相吻合。这里面我们还要说,把政治新闻和娱乐新闻相结合,使政治新闻娱乐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先问大家一下,大家认为这个新闻是严肃新闻还是一个花边新闻?(短片)
对于同样一个新闻可以看看另外一个台是怎么报的。这里说的是戈尔的儿子被南加州的警方抓住了,戈尔的儿子是24岁,在开车的时候被警察逼停,发现他在车里抽大麻,然后戈尔就出面说这个事件是他们家庭内部的事务,那新闻记者就把它报道出来,这个事情到底是你家庭内部的事务还是已经触犯了法律。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福克斯做的好像很热闹,请出了两位专家来对这个事情来进行评论,换句话说这件事情本身值得不值得做。
(短片)
他们这种持续不断地争辩下去,到底对戈尔儿子的逮捕公平不公平呢,就这样争论下去,下面我们再给大家播一个片段。在娱乐里面也出现了一些性的话题,甚至跟政治事务结合在一起,这里又产生更强的娱乐因素。这里我们有两个吸引人的因素,一个是政治,一个是性方面的问题。
(短片)
大家可以看到,刚才是有关洛杉矶的市长安东尼奥和一位电视台女主持人的暧昧关系,而这个关系导致了市长和他妻子的离婚,出现了这样的丑闻,甚至还有一个调查,有47%的人认为这样的丑闻不会影响到市长领导全市的能力,有43%的觉得会有影响,有9%觉得这个负面事件会对市长产生积极的意义,有1%的人说不知道。实际上我是大学老师,我也是很需要做科研的,也做过相关的定量分析、统计分析,这里对500人进行了调查,这里有47%的人说没有什么影响,43%的人说有负面影响,实际上47%和43%的差距并不是太大,这里就产生了在娱乐新闻中赛马式的,总统竞争式的、故意的一些报道。我们说9%的人,也就是500人的9%是45人,这些人说有这个事会更加有利于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今天总结了一下,美国的新闻机构,他们正在通过种种方式,使他们的新闻报道里有相应的娱乐元素,为的是吸引受众。到底在电视新闻里,我们要加入多少娱乐的影响或者娱乐的元素,或者说在什么程度下是少了还是太过了,这是值得讨论的。时间差不多了,我留下一点提问的时间,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与会者:我想问一下,刚才看到最后一个新闻里有一个调查,如果作为一个电视台或者一个电视的机构,是如何实现对新闻事件观点的调查,是否说这种调查是通过专业的机构来做,还是由自己来做,这种调查的范围是如何定的?
他们自己不做调查,是用相关的公司来做调查的。你说的范围是统计学上的原理问题,至于什么样的问题一般就有一个量,达到这个量使你统计出来的结果,就产生统计学上的重要性,如果500人就可以达到统计学上的重要性的时候,就不会去找600个人、800个人、1000个人,因为你调查的范围越高,你的成本越大,所以这个范围是这样来确定的。
与会者:我想问一下,中间有一段记者的报道,就是女记者在划船,用一些比较夸张的手法来报道突发性的新闻,这种作秀的方式来报道新闻你赞同吗?如果你赞同的话,那什么样的尺度是我们记者可以把握的。
这个问题应该是我提出来的问题才对。洪水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比如像我们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我想对于
这个问题的话,如果想去开玩笑的话,一定不能够混淆严肃新闻和开玩笑这样的界线,至于说能不能开现场的玩笑,后方的主持人和前方的记者连线的时候能开什么样的玩笑,一定要试情况而定。但实际上这个事件本身大家都看见了,虽然街道被淹了,但是人们依然可以行走,说明这个洪水本身不是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一些玩笑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洪水跟卡特里娜飓风事件是两码事。如果说当这个洪水有很多生命的丧失,有很多财产的破坏,而且水又很危险的话,那就肯定不能开这样的玩笑了,那就更加要体现很多人互相帮助的场景和镜头。
第四篇:光对色彩绘画的影响
光对色彩绘画的影响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实验二小
陈焕庭
主要内容:
光在绘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中,物体的明暗、色彩关系都是通过光的作用而呈现出来的。在色彩绘画中,由于光的作用,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即光源)呈现出来的色彩感觉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下,同一物体的不同的部分,由于受光的角度、强弱的不同,所产生的色彩关系也有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
绘画
光
色彩
固有色
光源色
环境色
正文 :
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不知人们在陶醉的同时,是否会想到,之所以有这样绚丽的色彩,它首先应该归功于光的作用。如果没有光那就无从谈起色彩,所以光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我们手拿苹果从山洞口向黑暗深处走去时,你会发现苹果的颜色(即色彩)越来越暗淡。完全黑暗时,苹果的香味能闻到,形体能摸到,但色彩却看不到了。这说明:苹果乃至于宇宙万物的色彩都是光给予的,无光则无色。
光在绘画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绘画中,物体的明暗、色彩关系都是通过光的作用而呈现出来的。在色彩绘画中,由于光的作用,而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同一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即光源)呈现出来的色彩感觉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环境下,同一物体的不同的部分,由于受光的角度、强弱的不同,所产生的色彩关系也有相应的变化。如:一表面很光滑的蓝色瓷瓶,在红色灯光的照射下,瓷瓶就不一定是兰色的。如果换成其他颜色的灯光,那又有所变化。即使在同一灯光下,看瓷瓶的各个部分色彩也不同。直接受光部位和背光部位就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色彩绘画中光对色彩的影响是很大的。
色彩不仅是绘画蒴造形象和表现空间距离以及光感、质感的手段,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手段。绘画色彩主要是通过对比、调和与色彩的运用发挥色彩的功能和感染力。我们眼睛之所以能看到自然界各种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色彩,是由于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而给了我们辩别丰富世界的机会。如果在漆黑的被里,则什么颜色也无从辨别清楚,所以认识色彩应该先从光开始。
光的来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光,一种是人造光,象灯光等。一般讲,色彩学上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彩和光的物理现象。物理学的解释:太阳光谱的可见部分中含有红、黄、橙、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光,这七种色光的每一种颜色都是逐渐地、非常和谐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在色彩学上我们把这种颜色定为标准色,而这七种色光,是反映一切物体的色彩的科学依据。这一发现促使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印象派画家。这一派画家们根据法国科学家乔夫勒尔关于光和色的原理,提出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观察宇宙、描绘宇宙的方法,开始追求光和色的变化。一改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概念化的中褐色调子,使欧洲油画面貌焕然一新。莫奈的《印象日出》和《花园里的妇女》这两件作品就显得尤为突出。该派对欧洲油画艺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贡献,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光的照射,自然中的物体才呈现出各种颜色,其原因就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不同的物体,受光后的反射强弱各不相同。任何一个物体他必然吸收一部分色光,反射一部分色光,这种反射出来的色光即是我们肉眼所见的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同时由于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最后呈现在人眼里的色相也有相应的变化。即使是在同一环境下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的色相也是不同的。所以,影响物体色彩关系变化的因素有三个: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这三个因素不是均等的在起作用,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处于不同的主次地位。如在阴天固有色明显,在夕阳或条件光的作用下,光源色起主导作用。在光滑的物体上环境色的作用就十分明显。例如,红旗的颜色是红色,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个红旗的“红”,是由于太阳光中其它六个色光(橙、黄、绿、青、蓝、紫)基本都被红布所吸收,而把“赤 ”(也就是“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但红旗在飘动时当其反射红光时,由于物体表面高低起伏,光照上去自然就有强弱的差别,以及光源色的冷暖和环境色影响,也会反射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只不过是这些色光被红光所支配,不能十分明显地呈现罢了。可见飘动着的的红旗色彩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我们在绘画中表现红旗的时候就不能单一的用红颜色来表现。一般说来,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对于色光就吸收得多,反射的少。如木板、陶罐、棉布等。反之,质地光滑的物体对色光吸收的少,反射较强,固有色就减弱。如瓷器和金属。综上所说,物体的固有色是在光照的作用下而呈现。不同质地的物体,受光后反射与吸收不同波长的色光也是不同的。因此就构成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大自然风光。
色彩一方面依赖光而呈现,同时色彩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比如,我们画一幅静物画,你的色彩笔触、色彩关系没能表现出物体的形体结构,该转过去的没有转过去、该突出的没有突出、中间调子的颜色画在了亮部,主颜色到处冲突,这样的色彩再好也没有表现出物体本身的形状、色彩以及它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也不可能好。色彩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形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同样的光源照在不同的形体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素描关系,不同的素描关系就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冷暖关系、不同的明暗关系。同时不同的光源也就有不同的色彩关系。色彩的明暗关系依附于素描的明暗层次。这两大关系就是我们整个绘画中的核心内容。前者是素描,后者是色彩。前者可以摆脱后者单独表现,而后者觉,不能摆脱前者单独行之。我们在绘画中观察物体的色彩时一是要具象的观察强调物体的固有色,而将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排除不顾,确定形体的色彩基调。然后再抽象的将物体所处环境的光源色、环境色综合起来观察,再现物体的条件色来描绘它的形体。这样表现出来的物体它的色彩就相当丰富了。一幅色彩丰富的色彩画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就比物体本身有了更多的看点。正如人们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综上所说,在色彩绘画中光对色彩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在我们在绘画时认真观察物体的固有色,又要有意的去思考分析它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将理论渗透到实际中去多画多练,逐渐总结经验,来表现物象生动丰富的色彩关系。
第五篇:设计风格及包豪斯对其教育的影响和贡献
论“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及包豪斯对其教育的影响和贡献
所谓的”现代主义“风格,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及与此相对应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是一种与现代建筑形体最接近的室内构成手法。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使产品批量化、模数化。建筑设计作风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设计的倾向,为了便于机械化施工,为了与现代工业产品造型作风协调,简单的矩形、三角形、圆形的室内空间在世界各地出现,有人称之为”国际式“。用这种手法来处理室内空间,构造简单,空间结构清晰,有一种”机器美“的意味。但由于这种风格过于强调几何的形式和简洁,空间效果有时显得太冷静,缺少”人情味“。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到广泛的批讦,但它具有关注功能问题等合理的内核,使它一直影响着不少室内设计师。
这种设计手法可视为对”现代主义“风格倾向的反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出现丁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并逐渐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强调室内空间的表现性和个性,强调设计中应当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执意追求地方特色或者在室内空间中再现有典型性的历史场景,并十分注重利用非工业化材料和非标准化构件来构成个性鲜明的室内空间。这一风格的设计常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或断裂的拱券等,或将古典建筑的构件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室内环境。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不能仅仅以所见到的视觉形象来讦价。这些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P.JOhnsOn)、M.格里夫斯(M.Graves)等。这并不是一种限定很明确的设计风格,一般泛指在设计上倡导”回归自然“,在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归自然、结合自然,才能使人们的身心取得平衡。为达到室内环境中的自然效果,在设计上多采用天然木材、石料、藤竹、织物等材料,尤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
追求室内空间朴素的自然风格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很值得研究的创作手法。现代设计运动搞了近百年。工业产品遍及世界市场,讲究”机器美“的艺术效果有时太冷漠,讲究室内空间”戏剧性“效果有时也流于俗套。现代人既想挣脱机器生产所带来的单调的生活模式,又离不开便宜而又适用的现代工业产品,于是,易与现代室内空间结合的,更单纯、更朴实的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等便成了设计师们追慕的目标。所谓朴素的自然风格并不是以牺牲现代技术成果,现代人生活环境舒适度为前提的。它是现代工业产品、工业材料与原始、自然材料的结合,是现代构造技术与粗犷的构成手法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造就了接近自然、宜于人们生存的室内生活环境。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讲究技术美的表现也是一种颇有生气、不同凡响的设计手法。人类生活在探索太空奥秘,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工作的时代,民众与室内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强。现代的运载工具为人们了解周围的世界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视点与更宽阔的角度。人们受其影响就会对室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设计要求。太空飞行舱、新技术实验室中设备、管道、电缆、金属部件的暴露风格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思维。
室内设计中的”高技风格“主要受到建筑设计中的”高技风格(十ch tech)“的影响,以崇尚现代技术与机械为其美学特征,设计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的成就,并在建筑与室内环境中加以表现。这一风格的典型实例为法国巴黎的蓬皮杜展览中心及香港的中国银行楼等。在这些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以暴露建筑的梁板、网架等结构部件及风管、线缆等设备和管线,强调工艺技术为特征。
除了在与技术有关的室内空间里充分体现一种技术的神秘感之外,在一般公共建筑中电缆、风管、结构部件(尤其是金属结构)都被涂上漂亮的颜色,并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室内设计师运用这种手法既表现人类的求知欲,又表现这种求知的能力,所谓”时代感"是这类室内空间的主要特色。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一所艺术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学院。包豪斯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设计师、艺术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用“包豪斯”来命名有两层意思:第一,狭义地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作是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的联系;第二,广义地讲,“建筑之地”作为“大厦”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各种艺术设计力量围绕建造“大厦”这项共同任务联合起来,通过艺术手段来塑造完整的、符合人性的环境。可见,从其命名的意义来看,包豪斯的思想、宗旨就已经显而易见了。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虽然仅仅在14年时间,但它却对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包豪斯的历史贡献体现在它的艺术设计思想、一系列的艺术设计实践和它所开创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等方面。
早在包豪斯建立之初,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宣言》中,就明确强调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思想、宗旨就是要使艺术与设计达到新的统一。而这个新的统一,实质上是建立“一幢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结合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之屹立在云霄高处”,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艺术与手工艺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包豪斯强调艺术设计的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艺术设计的自然属性,以及艺术设计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等思想、精神,深深地凝结在其设计的产品体系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了“与传统学院教育不同的‘双规教育学制’,即由一名形体师傅和一名技术师傅同时从艺术与技术两方面教授学生,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实际制作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创造力”的教育精神。就其倡导的“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精神来说,包豪斯继承了莫里斯以来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思想,而又把其发展到了更加理性的高度,并在实践中具体运用,这不仅使包豪斯成为欧洲现代艺术设计的集大成者,而且影响到整个20世纪,乃至当代的世界艺术、艺术设计。
包豪斯开创的一整套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史无前例的,它对20世纪,乃至当代世界
艺术设计教育的深刻影响也是不言而喻。包豪斯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的称号,当之无愧。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思想、精神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对绘画、雕塑、电影、摄影、新闻出版等纯艺术、实用艺术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包豪斯的出现,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它是现代建筑史、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包豪斯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
包豪斯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和准则,使现代设计思想更趋于系统化、规范化。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化的设计原则,使现代设 计对产品功能的物质载体重新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载体,使载体多功能化,对材料、造型、使用环境等诸要素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包豪斯的发展是坎坷的、短 暂的,但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吸收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同时,应该结合现实中具体的问题,将科学探索精神及现代审美意识与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
包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国际主义艺术风格也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国际化的过程。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从莫里斯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始,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酝酿,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成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高峰,以包豪斯为象征符号。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到来,全球化、工业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越来越多的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相关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豪斯作为第一所专业设计院校,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对时代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同时,包豪斯独创的教育体系为当时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各类专业设计人才,并对当今社会的设计教育有很大的启迪和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同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交流日趋频繁。设计在生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外观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生产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
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贡献 :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败艺术教育的个人藩篱,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用以打破艺术教育早成的漫不经心的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础上的新的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以上几个要点,已经将教学的中心从比较个人的艺术型教育体系转移到理工型体系的方向上来了。
(4)把设计一向流于“创作外型”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问题”上去,因而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5)在比利时设计家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种工作室,如金、木、陶瓷、纺织、摄影等。团结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与设计家介入到设计中来,将设计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6)打破了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1920年包豪斯重要教员、色彩专家约伊腾创立预科,在此以前是没有所谓基础课之说。同时创造了结合大工业生产的方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有了结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尽管包豪斯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包豪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制和对现代设计的卓越贡献。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