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共5则范文)

时间:2020-10-05 12: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共)》。

第一篇: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共)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

—— 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

摘要: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要保障农民工得到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探索,这不仅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种要求,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产生积极作用。本论文通过对在广州市地区打工的 100 余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试以实证的角度出发,全面调查了他们的医疗保障要求与现状,同时与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对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着实提高农民工保障以改善生活水平,本文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从政府责任的层面,通过相关理论工具,对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并提出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政策层次化管理、建立全民基本医疗账户等有效意见。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广州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medical insurance for migrant workers ——Taking migrant workers from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XXX

Abstract: The community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medical security for migrant workers.To ensure that migrant workers receive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they must constantly explore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This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but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more than 100 migrant workers working in the Guangzhou area,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medical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status quo, and combines with other people“s research results to China.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for migrant workers are analyzed.In order to let everyone know more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migrant workers” medical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protec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from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hrough relevant theoretical tools,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It also puts forward effective opinions on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migrant workers“ medical security polic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al basic medical accounts.Key words: Guangzhou, migrant workers, medical insurance

目 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1 1.3 研究意义.........................................................................................................................1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2 2 相关理论基础....................................................................................................................2 2.1 农民工的界定................................................................................................................2 2.2 医疗保障.........................................................................................................................2 2.3 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定义与特征.....................................................................................2 2.4 相关理论................................................................................................................3 2.4.1 社会公平..............................................................................................................3 2.4.2 社会保障..............................................................................................................4 3 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分析....................................................................1 3.1 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结果.............................................................1 3.1.1 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1 3.1.2 农民工健康状况..........................................................................................2 3.1.3 农民工就医状况..........................................................................................3 3.1.4 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情况..............................................................................4 3.2 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存在问题.....................................................................5 3.2.1 农民工存在着很多健康问题......................................................................5 3.2.2 农民工健康意识薄弱..................................................................................6 3.2.3 农民工的参保意识比较弱..........................................................................6 3.2.4 农民工支付医疗保险费用能力差..............................................................6 3.2.5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农民工平等获得医疗保障(未)

......................6 3.2.6 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缺陷..............................................................................7 3.2.7 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8 4 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问题解决路径............................................................8

4.1 强化农民工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8 4.2 加强政府职能,完善医疗保障体系.....................................................................8 4.3 增强教育、宣传与培训农民工的强度...............................................................10 5 结论..................................................................................................................................11 参考文献.............................................................................................................................16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医疗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难点。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也在随着时代日益进步,医疗卫生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投入少、个人负担重、医疗费用高等问题。频繁出现“治疗费用高、看病困难、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社会现象。近年来,在《2030 年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强调了,与健康问题关联密切医疗问题的重要性。《十三五规划纲要》于 2016 年 7 月颁布,明确指出要对公平性和适应流动性着力加强,确保可持续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1。1.2 研究目的广州市地区 2016 年常住 5720 万,且常住人口总量增长迅速,在广东,常住人口较快增长的关键原因在于,户籍人口规模庞大、跨省流动人口多。在广州市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 5072 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 20.1%。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着实提高农民工保障以改善生活水平。本文对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调查,从政府责任角度出发探探寻适合于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路径和机制。1.3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无论是从农民工本身的医疗卫生需求来说,还是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来看,广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发展现状的探索,既能够直接地反映广州市转型升级目标和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长远内涵,又符合广州市转型升级和统筹城乡发展内在要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以广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特点与概况作为为方向,研究广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发展现状,对于解析广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具有十分的重要参考价值 2。

(2)现实意义

江立华,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王义.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2):39-42.广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障发展现状的探索,能使得大家大幅度地加深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向政府提供有关管理农民工医疗保障的数据,相应地对医疗保障体系做出调整。使得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意识得以增强,并逐渐的强化其保险意识,推动生活水平的改善 1.4 研究思路与方 法

本文将立足实践,基于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理论、社会阶层分析学说等相关理论,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对当前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所面对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于此做出合理的判断。

本文借助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梳理和总结了有关文献,收集整理文献,进一步研究了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的实际状况。

并立足调查结果,结合实证研究深层次剖析问题。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主要是指在城区从事非农业行业达到6个月、户籍在农村但在城区生活、以非农业工作作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劳动者。农民工的性别多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的占比较高,且大多农民工都未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 2 2.2 医疗保障

医疗保险通常指的是基本医疗保险,是对劳务人员在疾病风险中承担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保险体系。用人单位和个人通过缴费方式设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保险人患病时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时,医疗保险机构对保险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力量凝聚到一起。患病社会成员除得到政府财政补贴外,还可以获得社会上的物质援助,医疗费用负担得以减轻,防止 “因病致贫”的现象出现 3。2.3 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定义与特征

方中书.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是医疗保障中重要的一环,是指地区或国家针对农民工医疗资源进行协调、募集和配置而形成的医疗保障体系。让农民工得到必要的治疗,同时又避免了要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问题,促进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等和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保障农民工医疗问题上得以体现。我国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具有独立的医疗费用与管理模式及医疗资源配置,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在:

2.3.1 地方性运营模式 我国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至今并没有在全国的范围内确定完善的、统一的、可以跨地区管理的体系,资金还在地方性援助阶段停留。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对整体医疗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整合,没有集中统筹与规划措施。除此之外,地方行政手段实行计划医疗的有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使用权依旧难以融合。也正是因为这样,医疗保障的不健全发展,不均衡的医疗保险制度及保障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民工医疗保障无法联系,人为资源的人才和优化配置的难以实现合理流动4。

2.3.2 资金来源渠道复杂 我国医疗保障具有复杂且独立的运行模式,表现为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多种模式同时保证,这与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除此之外,我国医疗保障按不同保险制度要求,对不同的对资金来源渠道得以确定:国家财政基本支出公费医疗资金,除了挂号费以外,所有费用负担都交给财政。并没有统一的渠道运行,这也使农民工医疗保障发展没有有效的政府指引。

2.4 相关理论 2.4.1 社会公平根据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理念指出,公平是正义的主要含义,但正义比公平相较而言,具有更为广泛的领域。社会公正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或者社会对社会成员的义务与权利合理分配,调节各种金钱和权力关系所遵循的规范。在社会制度中,社会正义以正确准则为前提,并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公平作为衡量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标准。公平是将正义具体化、现实化。而公正是理想化的公平。

石宏伟.我国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D].江苏大学,2017.2.4.2 社会保障 我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因社会成员自然和社会因素不能维持基本生活,为保障和帮助的措施和事业,从而国家和社会相应地采取行政、立法等措施。

完整的社会保障应将涵盖所有社会成员。当前,政府已逐步完善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但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做的还不到位。社会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上负有主要责任,在建设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应当发挥领导和促进作用。3 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为了研究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我们对广州市的外来打工人员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问卷 105 份,回收 104 份,其中有效问卷有 100 份。

在问卷制定之后,进行 了 调查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具体如下所示:

效度检验主要为专家效度检验,依照问卷调查法中的具体要求,笔者发放效度检验表 10 份,通过对研究与本课题相关内容的 10 位相关高层(7 位人事经理,3 位人事主管)咨询,了解 10 位相关高层对本问卷的问卷内容结构的评价,并进行检验,对检验表进行整理,得出问卷满足研究需求的结论。问卷效度评价表如下:

表 3-1 问卷效度评价表 效度评价 很高 高 一般 低 很低 人数 0 9 1 0 0

数据来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

可靠性系数是验证可靠性试验主要方式。如果信度系数位于 0.8 以上,说明问卷具有参考价值。为可靠性试验,借助“可靠性复试”的方法。随机在第一次问卷调查后 15 天抽取第一次调查对象中的 10 人进行问卷调查。复验结果得到 0.85 的相关系数,表明问卷具有参考价值。问卷测试内容具体如下:

表 3-2 问卷信度检验表

重测数 两次测量时间间隔 相关系数 问卷调查表 10 15 0.85

数据来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

3.1 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结果 3.1.1 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基于调查结果显示,外来农民工中青壮年男性居多,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阶段,农民工的流动情况以临近地区为主,跨省流动比较多,在工厂做工人的最多。在家庭情况中,夫妻一起、单身外出打工较多,小孩则普遍留驻原籍。

表 3-3 基本情况——性别

男 女 频数 65 35 频率 65% 35% 表 3-4 基本情况——教育年限 学历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大学以上 占比(%)19 47 17 7 2 2 在被调查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 25%,初中占 47%,高中及中专占 24%,大专以上占 4%。

表 3-5 基本情况——户口所在地

广西 安徽 河南 江西 山东 四川 其他 占比(%)13 21 5 6 19 22 表 3-6

基本情况——职业

建筑业 美容 餐饮 小商贩 个体户 工人 保安 维修 其他 占比(%)1 5 11 12 30 2 4 17.53 表 3-7 基本情况——家庭

是 否 配偶是否也在广州市工作 66% 34% 孩子是否也在广州市 13% 87%

3.1.2 农民工健康状况 表 3-8 健康情况认知及重视度 自身健康状况认知度 占比(%)

自身健康状况重视度 占比(%)

健康 75 很重视 73 一般 24 有时重视 21 差 1 不重视 7 表 3-9 健康情况——生病频率 时间段 是否生病 占比(%)在本地打工期间 是 54 否 46近两周 是 17 否 83近一年 是 46 否 54

3.1.3 农民工就医状况 表 3-10 体检及住院情况

选择 占比(%)

你一年内是否住过院 是 5 否 95 你能否主动体检 能 16 不能 84 表 3-11 如果你住过院,你生的哪种病 类型 肠胃炎 外伤 肾结石 其他 慢性病 占比(%)60 3 27 6 表 3-12 在你打工过程中,在支出中是否有医疗支出的计划

是 否 占比(%)81 表 3-13 如果生病会采取的措施 行为 是去医院看病 休息 去药店买药 其他 占比(%)

7 58 3 表 3-14 一般会选择到哪里看病

市级医院 二级或镇医院 社区卫生站 私人诊所 社会医疗机构 其他 占比(%)34 6 39 5 2 表 3-15 影响你看病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

经济因素 服务态度 医疗质量 就诊距离 其他 占比(%)

2 26 15 4 表 3-13 不去看病/未住院的原因

经济因素 没时间 不严重 其他 不去看病原因% 44 11 40 5 不住院原因% 79 15 2 4 表 3-17 如果医疗费用超过自身经济能力,你会选择?

回老家治疗 放弃治疗 借钱继续治疗 向政府求助 占比(%)

2 32 2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医疗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农民工进城打工,主要是为了生计养家,其次才在如休闲、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有所需求。

3.1.4 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情况

表 3-18 对医保的了解和参加意愿

选择 占比(%)

你是否听说过医疗保险 是 70 否 30 其他

你是否原意参加医保 是 71 否 29 表 3-19 你现在的医疗保险情况(多选)

本市基本医保 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 没有任何保险 其他 占比(%)22 11 16 30 5 表 3-20 你原意参加那哪种保险(多选)

本地城市基本医保 工伤保险 商业保险 农村合作医疗 没有任何保险 占比(%)

43 6 32 1 表 3-21 你认为政府对外来民工的医疗服务应做哪些努力?(多选)

建议 人次 看不起病、价格高、要求降低收费 31 要求政府重视、加大医保投入 23 要求提高质量、改善环境、方便就医 28 对政策不清楚、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2 要求公平、和本地人同等待遇、不歧视 21 无所谓、没想过、没有意见 5 加强体检投入 16 其他 6 调查结果显示,了解医保的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意愿还是较高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限于经济情况,他们能拿出的费用是较低的,没有任何保险的居多。

3.2 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存在问题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和文献报道相结合,可以得出结论,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3.2.1 农民工存在着很多健康问题

相对于年轻力壮的人群来说显然有些偏高。虽然农民工多数是青壮年,但由于劳动繁重,生活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导致患病频率高。通过各项对农民工医疗的调查,其结果和本次调查结果一致。3.2.2 农民工健康意识薄弱

由于农民工主要以青年为主,从个体健康角度看,农民工的身体条件良好。经研究表明,75%的人认为自己健康,24%的人认为自己健康一般,只有 1%的人认为自己不健康。然而,农民工的健康意识却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好。经研究表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患病人数占到了 54%,在过去一年患病的人数占有 46%。结果表明,虽然农民工主要以青年为主,但由于劳动繁重,生活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导致生病频率高,半数以上的农民工需要医疗保障。

3.2.3 农民工的参保意识比较弱 农民工思想单纯,较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农民工的参保缴费意识较弱主要只因为对市场经济的风险缺乏认识。根据调查报告可看出在众多调查者中,就参加“本地城市基本医保”这一项的人只有 15%,没有购买任何保险的占 30%。因为农民工大部分工作流动性大,对未来并没有合理地规划,农民工不能积极参保。其次,农民工认为参保的成本高,费用多,与其用来投资保险不如放在自己身上更踏实。

3.2.4 农民工支付医疗保险费用能力差 在生病的城市农民工中,有 58%的人会选择去药店买药而不是就医,选择就医的人中也有 39%的人会选择去价格比较低的诊所就医。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农民工没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去购买医疗保险,所以才造成了参保率低下的结果。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在需要治病的时候,通常会尽力把医疗费用降到自己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可见,经济条件是限制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最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参保的出钱数额与经济收入是成正相关的,收入越少,则在医疗保险中投入的资金也越少。农民工较低下的经济来源与当今大城市生活的高消费是互相矛盾的,这一矛盾给农民工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压力,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大多数的农民工在生活中都很节俭,即使这样他们的积蓄也是很少的。农民工的经济水平普遍低下,这极大地降低了其参保的积极性,目前的医保费用远超出了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农民工也并非不想参保,前提是要能支付得起医疗保险的费用。因此,政府能够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推出更加惠民的政策是所有农民工的共同心愿。

3.2.5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农民工平等获得医疗保障(未)

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民工对政府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希望能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平等的待遇。二元户籍制度即是将户口划分成了城市户口以及农村户口两大部分,政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制度体系。然而这些制度的建立却给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农民工常常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农民工各个方面的社会保障都会受到限制。最近几年,我国正在试图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然而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无论是住房还是医疗、教育等一些列社会保障制度都是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农民工追求平等待遇的路程还很艰难。

3.2.6 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缺陷

(1)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障的缺失。调查表明:在调查的外来民工中,在思想上同意参加城市基本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的人占分别占到了 50%与 43%的比例,然而实际情况确是,最终投保的人分别只有 15%和 22%,有 16%的人选择农村合作医疗,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购买任何医疗保险。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发现农民工的参保率低下,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落差是非常大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还存在一些漏洞,不能有效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2)医疗保障制度缺乏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

社会中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许多农民工处于医疗保险制度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两不顾”的尴尬境地。导致农民工参保率低下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医疗保障制度未能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衔接工作。目前,许多农民工都处于流动的状态,然而这两大制度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就医的地点通常都会受到合作医疗制度的限制,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更是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一大批农民工纷纷涌进城市,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没有长期定所的,常常处于流入、流出的状态,将要在哪座城市长期打拼这都是不确定的,若是流动地区的医疗制度不能实现高效合理的衔接,那么对于外来农民工来说就无法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

(3)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医保政策和办法不够完善。农民工来大城市打拼,大多都是干的一些脏活、累活甚至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所以经常会面临意外受伤的风险,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工伤事故。在调查过程中,其中有将近60%的农民工都受的外伤,住院的也大多是因为外伤。农民工在工作中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更糟糕的是,他们即使受到工伤也要自己承担医药费等相关事务,用人单位表现的十分冷酷,不仅不为农民工的工伤事故负责,有的甚至以身体有伤、缺乏劳动力的原由解雇农民工。

3.2.7 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据调查结果显示,根本不了解医疗保险以及不愿意参保的人分别占到了 30%与29%的比例,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这一数据着实让人出乎意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的制度还存在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开展一些有关医疗保障宣传的活动。广州市外来农民工社会医疗保障问题解决路径 4.1 强化农民工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农民工的普遍重视,所以他们对于卫生需求也很大,但由于不能高效的利用卫生服务,所以使得农民工的医疗卫生不能被很好的保障,由于农民工的身份还没有被改变,他们希望政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他们想要拥有和城市市民一样被对待的权利。我们应该给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然而事实上却是我们的卫生服务和资源并没有公平合理的分配给他们。

从上可知,对于如何实现农民工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公平的关键是城市基本保险。作为人民权益的代表,政府要首先担起这个责任。政府对于身处弱势的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打破长期的“城乡分割”的传统思想,使公民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和人权观,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公民的待遇。社会制度的改革应使他们拥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和权利,使社会对农民工不再存在歧视,同时给予相应的法律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保障从社会角度来说可以体现社会的公正性,同时也是政府的责任所在。提供国民待遇给公民是政府的义务,只有改变城乡分割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宪法给出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机会均等原则,给予农民工享受城市公民的待遇和权利,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公正性。

4.2 加强政府职能,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对于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政府担负着农民工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重要责任。社会保障应该把所有公民列入保障范围,政府是关键的责任主体。让农民工群体拥有和城市公民相同的社会保障,从长久来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是有利的。同样也是社会公正性要求的体现,更是全部公民参与到各类社会保障的根本。提高农民工加入医疗保险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制度改革的方式。建设统一的医疗保险体系,这也是农民工医疗保障无人管的解决方法之一。

(2)合理设计制度,形成不同层次和形式医疗保障。根据调查显示,在当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下,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意向以及缴纳费用的能力与制度之间仍有差距。社会制度的设计要把所有公民的参保意向和缴费能力考虑在内,同时应考虑与合作医疗的联系对接。在确保所有公民参保后,应把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所有社会民众作为关键点来抓。在怎么设计不同层次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上,推荐选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方法原则,一步一步健全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与制度。处理好农民工医疗保障参保率低、缴费能力低等存在的问题。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需要将农民工和城市公民分成不同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要适用于不同阶级的人群,同样在处理农民工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上的问题上也要采取适用不同阶级的解决方法和制度,农民工的缴费能力取决于他们的收入,而由于他们的收入低,所以缴费能力不高,这意味着参保缴费不能太多,应采取低缴费,高覆盖的方式。

(3)对医疗基金征收进行改革,将医疗保障资金进行分层规划。医疗资金的筹集能够很好的处理农民工参保意向低,缴费能力不足的问题。当下政府、单位以及个人是负责医疗资金筹集的负责主体。单位被强制要求按照工资的比例的给职工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费。而农民工由于劳务关系的不规范,没有相应的制约制度,一些企业为了减少社会保障费用,降低劳动成本,选用农民工工作,甚至一些国有企业也存在这种现象。政府部门因其不规范的劳务关系,很难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4)在医疗保障体系中将合作医疗收入其中。合作医疗保险不应再以家庭为单位,应使其成为以个人为单位的医疗保险。在确保全民参与到医疗保险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合作医疗将不再是必要的,而以个人为单位的医疗保险将会成为最终的参保方式,这对人员的流动性也是十分有利。

(5)完善特殊项目的医疗保障体制。工伤保险的保障制度是农民工最迫切需要的。农民工在工作中可能会遭受不同种类和程度的意外伤害,此类事件,直接影响到了农民工的生存和能否再劳动的问题,严重的工伤不仅仅是影响农民工的劳动,甚至会导致他们走到极度贫困的地步。农民工工伤险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基本,最先制定,也是因为工伤产生了太多的各类纠纷事件。考虑到当下农民工的缴纳保险费用的能力,在个人账户被建设完成后,应将大病治疗和工伤保障作为关键问题来解决。政府要满足社会需求,必须给出公民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例如全社会的医疗保险就是一个包括了所有公民的一个公共产品。政府在现在这个经济紧张的阶段,为了让公民的需求得到满足,也应该给出其他的准公共产品。如建立特殊病症项目(如艾滋、乙肝、肺结核等)的医疗保障制度,设立救助保障制度、孕妇老人专项医疗保障等 4.3 增强教育、宣传与培训农民工的强度

(1)政府应该将教导和培训农民工放在工作的首位,将他们的素质水平进行全方面的提升,给农民工更多接受教育和技术训练的机会。在农民工涌入地区和离开地区的政府组织应该对农民工给予政策和财物力量的支持,让农民工可以参与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补助相关教育组织,减少他们的教育费用,让更多的农民工花费更少的资金来学习更多的技能。

(2)对农民工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居住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缺乏健康知识的储蓄量,对于保持健康的意识也非常的底下。所以,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健康卫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面相农民工的健康宣传教育,从而提升农民工的健康意识,让他们有意的注重自己的健康卫生。

(3)全面引导农民工的政策教育活动,让他们对政府设定的相关政策保护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加入政策保护制度的热情。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雇佣农民工的企业公司在发布有关农民工的保障政策时,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解释,仅仅将制度进行发布,并不关心有没有人理解和使用,缺乏呼吁农民工加入政策保护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所以基于这种现象,各个政府在制定农民工社保制度时需要将这些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再发布相关保障制度时还需要做好宣传,让农民工更加认识到以及拥有的权利,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情。5 结论 本篇文章在论证时结合实际情况,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民工的医保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找出了现在国内存在的农民工医保问题。虽然现在的农民工对医保的需求非常的急切,可是在我国现在的医保政策的限制无法保护农民工的医保权利,这导致了大多数农民工的健康和生命得不到保护。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对农民工医保制度的制定并不完善。其中的核心问题有七点:第一,农民工的身体健康问题非常多;第二,农民工缺乏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第三,农民工对于医疗保障了解不足,缺乏使用医保意识;第四,农民工没有承担医保费用的能力;第五,在城市和乡村这种二元的社会体系阻碍了农民工享受医保平等的权利;第六,我国的医保政策还存在问题;第七,我国对医保制度的宣传传播能力不足。农民工对于健康保护和治疗的需求高于城市人口,可是却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他们的去求,所以很多农民工都有着缺少医疗保护的问题。所以有关政府更加需要激发和引导我国居民的公民观和人权观,废除传统的城乡分别管理的制度,让农民工和城市人口拥有相同的待遇和服务。本文针对上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了以下三个解决方法:第一,全面加强政府保护农民工医保权利的工作。规划和建设全国人民的医保制度,推进城市人民和农民工拥有平等的社保权利工作,充分展现全体公民的社保权利。这让全体公民自主或者强制参与社保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对政府的有关职能进行完善和增强,对现在的医保制度进行补充和健全。对全国公民设定相同的社保账户,并保证账户不受地域的限制,在建立相关制度时,在不同阶段的医保制度中补充有关农民工的医保制度。

针对各个阶层的医疗需要设定不同层级的社保制度,在建立了保护农民工的基础医疗需求的水平上也需要制定不同等级的外来人口的需要,将“低缴费率、高覆盖率”定为设立制度的核心理念。制定多样化的保险产品,让农民工有更多的选择。需要将以家庭为主的医保转变成个人为主的医保制度;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对农民工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参与医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他们参与医保的意识和积极性。最终达到全体公民自主参保的结果。参考文献 [1]江立华,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洛克.政府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何怀宏.公平的正义[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4]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6]郑红肋,陆百甫,走出二元结构:农民工市民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安应民,构建均衡发展机制: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8]熊吉峰,农民工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大学出版化社,2010 [9]本书编写组,十八大以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尹生.促进农民工参加城镇医保刻不容缓[N].中国审计报,2017-12-25(006).[11]杨利春.迁移影响农村劳动力健康吗?[N].中国人口报,2018-03-14(003).[12]张太宇.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4.[13]石宏伟.我国城乡二元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D].江苏大学,2017.[14]方中书.新生代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15]王义.农民工医疗保险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02):39-42.[16]邢花,王小成,王媛媛,李佳颖.完善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A].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 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6.[17]阴玥,阴澍宇.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思考[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2.[18]吴海波.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农民工医疗保障机制探讨(下)[N].中国保险报,2011-09-21(006).[19]鲁静婷,童莹,秦立建.中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8):67-69.[20]程博立.社会福利政策视角下的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探析 [J].经贸实践,2017(20):100.[21]路雅文.中国乡—城人口迁移的驱动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9.[22]胡志雨.农民工健康保障政策的供给研究[D].安徽大学,2018.

第二篇:广州外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解决对策

广州外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解决对策

张宜

摘要:随着广东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地域经济被打破,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广东。这些数量不断增多的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却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然而,外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医疗保障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广东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制度现状、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以及外来人口的基本结构等方面,揭示了广东外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现状和主要问题,并以“公正、公平”为价值导向,提出完善外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的对策建议,对广东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广东;外来农民工;社会保障;医疗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广东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流动的目的地,广东是全国吸纳外来工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跨县区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超过2300万人,约占全国的1/4;其中本省600多万人,外省1700万人;农民工约占75%。外来工已成为我省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和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民工的比例更是占大部分。外来农民工是广东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下,完善广东外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将成为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维护广东的社会稳定与公平、构建广东和谐社会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广东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1.1社会保障支出状况及分析

1.1.1广东省社会保障总体支出状况及分析

1 广东省2001-2005年社会保障支出如表1-1所示:

表1-1 广东省2001-2005年社会保障支出表 社会保障分项支出(万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养老保险 1344255 1620084 1972110 2335215 2799381 医疗保险 178414 356784 573139 765123 933241

失业保险

工伤生育保险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178904 252053 304539 336839 417445

社会保障补助 197211 299266 377824 370069 435836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亿元)216.81 280.43 346.18 410.7 470.2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元)286.6 366.6 448.2 526.3 595.3

102052 65182 118501 79043 1320008 109940 124691 121690 145017 13522 2001-2005年广东省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人均社会保障逐年增加,且增度加快。2001-2005年广东省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由2001年216.81亿元增加到2005的470.2亿元,5年增长216.1%,年均增长43.4%。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由2001年的216.81元增加到2005年595.3元,5年增长207.7%,年均增长41.5%,社会保障总支出和人均保障支出都呈高速增长状态,且增长比例基本同步,表明广东省社会保障总支出和人均保障支出增长率都在高速递增状态。广东省对社会保障支出增加,隐性表明近年来群众对社会保障需求在增大。

医疗保险居重要地位。细分各个分项保障支出增长可知:医疗保险在2001-2005年间,总增达到523.1%,比同期各类保险高。由此可知,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自实施以来,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维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大意义。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1.2广东省城市和农村的医疗保障状况分析

截至到2006年12月,广东全省城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21.1万人,比上年增长15.4%;全省共有123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048.07万人,比上年增长24.3%。但据全省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城市42%、农村38%的群众患病后未到医疗机构就诊,城乡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而未住院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的比例为29%,在广东,城市为56%,农村为75%,)。

2 2 广东省外来人口的基本结构、职业特征和生活状况

2.1广东省外来人口的基本结构

目前,我国平均外出时间大于6个月的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27亿,其中78%为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近5年来,全国城市农民工数量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增,仅2003年上半年,全国就有900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俗话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广东成为外贸大省、经济大省,更成为外来人口大省。自20世纪80年代出,外来工进入广东成一股潮流,到了90年代已成为珠三角众多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主要劳动力。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广东全省户籍人口7473万,加上外来人口,全省人口为8633万;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52万,占全省人口的55%;其中属劳动力人口的(15岁—64岁)为6030万。专家分析,外来工占广东全省劳动力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广东的就业岗位中,平均每三个就业岗位就有一个属于外来工的。

2.2广东外来人口的生活状况

外来人口的生活状况与城市居民比较而言,是处于贫困状态。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可以由下表2-1表示。从表中比较可知:外来人口属于城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收入来源、住房条件、就业行业、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要劣于城市居民。

就业行业 收入来源 住房 医疗 子女教育

表2-1 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基本生活比较

城市居民 城市外来人口

多在国企、机关、事业单位 多在私企或自我雇佣 制度性工资和单位福利 市场性工资、无单位福利 福利分房或在住房补贴情况下

租用商品房或公有住房

购买商品房 公费医疗 自费 义务教育 交赞助费

调查发现,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他们的劳动强度高,收入低,工作环境、职业安全、居住条件、饮食卫生均较差,健康知识相对缺乏,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有资料表明,2003年广州市近1万例肺结核病人中,外来人员几乎占了一半。由于缺乏适宜的医疗保障以及收入不高,流动人口的就医率低,3 患传染性疾病后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在病情严重后,又有相当比例的人会选择返回户籍所在地治疗,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大规模、跨地域传播。而从表2可知,城市外来人口的医疗费用都是自费的,其医疗保障效度极其低下。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吴明领衔做过一项名为《北京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课题,2004年结题。报告指出,外来农村流动人口对医院服务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当地居民,11%的人患病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5%的人患病后采取自我医疗,因为花费较低;24%的人患病后虽去就医,但其中48%的人利用基层卫生机构或私人诊所提供的服务,只有在疾病严重时,才会去高层级医疗机构。在应该住院治疗者中,有30%的人放弃住院,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住院费用,也有23%的住院者因而选择返回户籍所在地或其他地区治疗。缺乏适宜的医疗保障,是影响外来流动人口利用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广东省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原因与对策建议

3.1广东省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原因

3.1.1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低

广东省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主要原因一是财政支付较低,广东省经济2001-2005年GDP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总量2005年比2001年增幅达185.8%,由2001年12039亿元到2005年22366亿元。保障支出总量由2001年的216.8亿元增加2005年的407.2亿元,增幅1.88倍,但财政转移总额支付5年间只增长25%,远远落后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就是说人们还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所有只有加大财政对保障力度的投入,才可能提高保障水平。3.1.2经济总额增加和社会保障支出投入增加的比重不平衡

经济成果没有普惠与民,广东省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带来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必须加大对医疗保障资金的投入,把经济增长的成果和民生福利、发展相结合。

3.1.3医疗保障的人数比例仍偏低

4 我省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偏低。截至2007年6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1896万人,占我省城镇人口的45.7%。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省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率不算高。截至2007年4月,广东省农民参合率达到83%,但与江苏(92%)、浙江(86.9%)等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筹资水平、报销标准也不算高,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3.2对策建议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覆盖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大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确实越来越重视医疗保障建设工作,但相关的政策措施的施行力度还不够。政府应首先致力于医疗保障项目的完善,方能确保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3.2.1强化政府的责任和主导作用,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全省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卫生站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要突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落实好欠发达地区村卫生站财政补助政策;各级财政保障乡镇卫生院经费,省财政要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按核定编制补贴经费。

3.2.2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即时补偿制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额度

针对现在农民出院后再报销、手续麻烦的问题,农村合作医疗要改变现行补偿方式,实行即时补偿制度,直接支付医院的治疗费用,农民出院时只需交个人支付的那一部分费用。开展即时补偿的地方,市、县、镇要统一部署,统一程序,统一标准,加强督导。针对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度不高的问题,要全面实行分档筹资、分档补偿制度。要合理确定大病范围,将大额费用的慢性病、地方病、精神门诊和计划生育住院分娩、白内障手术纳入大病统筹补偿。3.2.3加快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

建立针对外来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针对外来工的大病医疗费用部分社会统筹的机制。对于长期在广东工作的外来工,应该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其中雇主负责社会统筹部分,个人及雇主缴费的小部分进入劳动者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用于一般医疗,不足部分,只要未超过一

5 定比例,仍由个人负担。对于流动性较强的外来工,可借鉴北京的做法,即外来工不建立个人账户,不计缴费年限,缴费当期享受相关待遇。

建立覆盖所有外来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外来工所从事的多为脏、累、重、险工作,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发生职业伤害事故的几率会非常大。因此,很有必要建立针对外来工工伤保险制度以保证一旦出现职业伤害事故外来工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一制度应该覆盖所有外来工,并由政府强制执行。3.2.4建立严格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监管体系

为了解决保证广东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得到落实,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多主体的严格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障监督体系。具体说来,这一监督体系应该包括:

政府监管。现行的社会保障政府监管部门,主要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民政局组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主要管理监督范围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工作;而民政局的主要负责社会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的管理监督工作。

专职经济部门监管。社会保障的专职经济部门监管包括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好坏。为此。必须加强各级政府财政机关的财政监督,监督内容包括:预算监督、缴费监督和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应做到监督内容全面深刻、监督结果公正,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稳健运行提供保证。

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社会保障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群众组织,借助舆论的作用及其影响,对社会保障管理进行监督。完善社会监督就要健全举报制度,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劳动部分和政法机关,应建立外来工维权的“绿色通道”。当侵犯外来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投诉到这些部门时,应当做到及时立案、及时查处、迅速执行,依法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组 《广东外来工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课题研究报告》

6 http://,2006。[3] 欣华 《广东流动人口破2000万——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位》,2004。[4] 王培安 《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行政管理改革,2010。[5] 王燕萍,何建华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2006,28(2)。[6]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2006。[7]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2006。

[8] 王彪等 《广东省外来人口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南方人口,2009,24(3)。

第三篇:外来农民工问题调查

龙岗区外来农民工问题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进入城市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本人于2011年9月2日至9月17日对龙岗区的横岗外来农民工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全市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4.8万人,其中,从外省输入到我市城镇就业的有6.8万人,由本省外市输入到我市城镇就业的有3.5万人,从本市农村进城务工的14.5万人,基本情况如下:

本市农民工主要以青壮年为主体,从性别构成上看,以男性为主,女性农民工约为9.4万人,仅占农民工总数的37.9%。分布在建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加工制造等行业,从事简单劳动或苦脏累险差工作的人数较多,工种多达50余个。文化及技能水平整体偏低,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在加上缺乏一定的技能水平,这就使得他们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处于一个很不利的地位。收入水平是决定农民工在生活状况如何的最基本因素,我市农民工务工收入呈上升趋势,月收入绝大多数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上。参加医疗保险约4.5万人,占18%;参加工伤保险的约6.2万人,占25%;参加失业保险的约2.73万人,占11%;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约6.7万人,占27%。

二、农民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技能培训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普遍重视不够,特别是缺少时间短、见效快的务工技能培训,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加上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培训要求高、时间长、补贴少,使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得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二)侵害合法权益现象突出。目前农民工工作超时问题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加班现象普遍存在,职工工资水平明显偏低。由于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工作的力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并不十分突出。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险意识,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比较注重眼前利益,参保积极性不高,加上部分企业法律意识不强,认为农村劳动者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是导致农村农民工参保率低主要原因。

三、解决农民工工作建议

(一)完善农民工工作机制,确保农民工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一是成立相关专业工作组。主要有农民工培训工作组、法律服务与维权工作组、宣传工作组等。二是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专业工作组联系会议,落实工作计划,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督查落实。制定下发工作意见和明确成员单位职责的文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与各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将农民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二)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战略,不断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定期举办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力争每年帮助3-5万外来劳动力在本市就业。

(三)完善农民工维权综合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格监督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实施及时调整发布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二是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全力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三

年行动计划,力争在两年内实现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三是强化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四是健全完善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机制。探索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企业、社区设立劳动争议仲裁特别庭,建立高效、便捷的农民工维权响应机制。

(四)大力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努力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一是建立农民工专项社会保险制度。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着力提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参保积极性,制定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和待遇异地转移和接续办法。二是积极实施新型的农村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低保户参加医疗保险政策。三是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第四篇: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分析

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分析

文章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存在的群体,为我国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意识方面的限制和国家政策,法律制度保障的缺少使得他们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现

状,通过分析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关系;农民工社会保险;公共管理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中国国务院研究4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外出农民工已达到1亿万人;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达2 亿人。农民工目前已占第二产业劳动力的58 % ,商业和餐饮业的53 % ,加工制造业的68 % ,建筑业的80 % ,他们已成为支撑我国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然而由于受到城乡的“二元结构”和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长期处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灰色地带,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更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不到10 %,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大连的农民工参保率也只有20 %左右。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民工将自己的青壮年时光奉献给了城市,然而他们却没有像城镇劳动者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存在巨大风险。农民工作为社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养老问题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农民工养老问题因此备受关注。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通知,提出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2,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与看法。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现状

2.1 相关法规不完善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只有地方性和政策性规定,在全国性的立法中则没有对此作出相应的明确法规保障。除此之外,现行立法中, 在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规定方面也存在差别。

2.2 社会保险关系续接困难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管理被分割在多个统筹单位,多为县市级统筹内运行,且各统筹单位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甚至一些地方为了减轻负担,还设置“障碍”使社保关系无法转移。

2.3 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国家是明确要求劳资双方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但在实际中,大量用人单位在农民工法律意识缺乏的情况下没有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因事先没有明确契约,造成了农民工的利益严重受损,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根本无从谈起。

2.4 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过重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有综合社会保险模式和统帐结合模式。综合社会保险模式中,以上海市和成都市为主要实施地域,该地区以上月平均工资的60 %为缴费基数。在缴费比率上,上海市定为缴费基数的12.5%(全部由用人单位负担);成都市的企业缴费比率为14.5 %。在统账结合模式下,北京以上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为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率为19 %;福建以职工月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单位缴费为18 %;青岛用人单位以本单位农民工总人数与当地上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60 %之积为基数,单位缴费为20 %;浙江企业按照全

部职工工资总额作为单位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比率不低于12 %。由此可见,如此缴费比率对于企业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较重的成本负担3。在上面分析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多分布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较小,其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成本的节约,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过高的养老保险费使企业丧失这一优势。所以雇主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养老保险费用的缴纳也是一种理性的行为选择。

2.5 社会保险项目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至少应该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这四大模块,但基于它们各自的功能差异,在实际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安排。在城市务工期间,农民工所从事的较多脏、重、累、险的粗活,他们最急需的也就是在面临工伤、失业、疾病等即时性风险时有所保障。而已有的社会保险过分注

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对工伤、医疗等短期保障项目重视不够。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原因

1)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最主要的原因。1998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至今为止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且政策的天平明显倾向于城镇。农民工进城后虽然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他们还是农村户口,农民的身份依然没有改变,所以仍被排斥在城镇的社会保障的大门之外。

2)社保关系续接困难,造成大量农民工退保现象。在我国,目前还缺少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转移和续接的管理机制,而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固定,这样一旦他们离开所工作的城市, 其参加保险的个人账户便无法转回原籍,于是他们往往选择了退保。

3)关于农民工社保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乏法律基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且不完善,尤其是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更是严重滞后。自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相关法律,但关于农民工社保问题却迟迟没有相应立法。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地方性法规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以规定。

4)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发展。这些年,尽管国家和政府大力加强了对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但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资金短缺问题仍相当明显。当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陷入资金困境时,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纳入制度的考虑范围内,国家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4。

四、农民工社保制度亟待完善的原因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

步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城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途径,而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这一途径才能畅通。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通过让农民自由有序地进入城镇,从而达到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这对于中国农村改革而言是跨越式的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才能让这一步骤有序平稳地进行,这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要求所决定的。这是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将社会保险排除农民工,某种意义上是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忽视,这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让农民工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益,分享其劳动带来的成果,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从而减少社会动荡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5。

五、我国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各自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从整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独立型养老保险制度

独立型养老保险制度是专门针对农民工而制定的养老保险法规或政策,这类单项性政策既与农民工其它险种无关,也与城镇养老保险政策无关,是专属“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北京、南京、天津、厦门等市是这类政策的代表。北京市 年出台的《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与农民工形成劳动关系,应当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农民工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

年龄(男年满60 周岁,女年满50 周岁),方能领取基本养老金。

(二)综合型养老保险制度

综合型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在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结合农民工流动性强和收入水平低等特点,建立在费率水平、基金运行方式、待遇支付水平和方式等方面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政策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项目。综合型农民工养老保

险制度也是专门为农民工制定的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与独立型养老保险政策只考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不同,综合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是将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工伤及其它险种一并予以考虑,制定出综合性保险政策,养老保险只是“综合”险种中的一种。典型代表是上海、成都。年7 月22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暂行办法》,把外来从业人员的“老年补贴”与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纳入综合保险,实行与本市户籍职工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其后于 年8 月30 日又对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正。该办法在全国率先提出和明确划分出流动就业群体,应享受与城镇基本社会保险不一样的保险想法和概念。

(三)融入型养老保险制度

融入型养老保险制度是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之内,并不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作专门的规定,只是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部分条款中,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加以区别对待。深圳是实行这种制度的典范。

深圳将劳动者分为深圳户籍和非深圳户籍两大类。按照 年7 月26 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经第二次修正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深圳市非本市户籍员工与本市企业员工适用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农民工可按此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缴费率和待遇与深圳市户籍劳动者相同,但在缴费年限的计算上和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上略有不同6。

六、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缺点

(一)独立型养老保险制度

优点:(1)养老保险缴费模式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相通之处,个人账户结构、规模与城镇职工相同,为将来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向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过渡统一了平台;(2)考虑了农民工收入较低的特点,养老保险费征缴基数与比例较低,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门槛”,达到了“低标准进入,低标准享受”的目的,有利于调动企业与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3)由于是“孤立”型的养老保险政策,既与农民工的其它险种无关,也与城镇养老保险没有牵连,因此,独立型的养老保险政策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缺点:(1)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没有考虑农民工收入的高低。由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比较高,按最低工资标准缴费对当前大多数农民工也是沉重的负担,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工却有制度歧视之嫌;(2)实行农民工养老金一次性发放,违背了养老保险逐月发放的基本操作原则,减少了农民工的实际领取数额,也不利于农民工退休后的长期性养老保障。

(二)综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优点:(1)将农民工迫切需求的工伤保险、住院医疗保障与养老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满足农民工的对社会保险的多方面需求;(2)实行低缴费率,有助于实现低水平广覆盖,把广大农民工纳人保障范围之中,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保障发展的实际,有利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费率相对较低,企业的综合保险负担也相应较低;(3)在实践中,政府只制定政策和加强监管,不必担心这部分基金运营过程中入不敷出问题,各级财政也不承担保险基金的补贴责任。

缺点:(1)没有专门的养老保险账户,与目前城镇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存在巨大差别,缺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2)制度设计笼统、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开放性。从身份上来看,农民工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似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农民工群体本身构成比较复杂,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农民工对养老保险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其差异也是很大的。该制度在设计上没有考虑这一点,将不同层次的农民工纳入统一的政策,缺乏针对性;(3)由于对农民工的养老实行一次性补贴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农民工的养老

保险权益实际上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三)融入型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优点:(1)农民工在参加和享受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获得了“市民待遇”,切实保护了他们的正当权益;(2)由于农民工普遍较年轻,大多处于基本养老基金的积累时期,支付压力小,因此,这部分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空账”,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基本养老基金带来的支付压力;(3)使用人单位在聘用农民工与本地户籍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大体相当,这有利于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4)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对接,从而促进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缺点:(1)在统一的制度模式下,与城镇职工一样的缴费标准对于收入相对普遍较低的农民工而言,负担过重;(2)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致使绝大多数农民工连续缴费年限都达不到一般制度规定的15 年,他们只能选择退保,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中的积累部分,而企业所缴纳的社会统筹部分,则无偿地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占有”;(3)作为地方性政策,看似保护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但由于没有全国性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流动衔接机制,农民工最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却很难。

从以上分析看出,这三种养老保险制度各有优、缺点,但无论哪一种制度都无法完全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事实上由于农民工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单一的方案并不能满足不同农民工的养老需求7。

五、征对农民工保险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加强立法工作

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乏制度上的基本保障,也导致保障对象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标准不一致、保障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一系列问题。政府与社会必须建立起与我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2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户籍壁垒

户籍制度是导致使农民工奔波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根本原因,它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公民自由迁移,才能使一部分工作稳定和有竞争力的农民工逐步在城市安家落户,消除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二元结构,并最终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6.3 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续接机制

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要在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与现行制度的衔接。政府应当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又不得不考虑农民工工作场所的不固定、工资收入的不稳定、不确定等因素。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设计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模式,以确保农民工社保关系的顺利对接。

6.4 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明确社会保险项目的优先次序,养老保险应放在首要地位,此后依次为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疾病医疗保险等,还应参考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面向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与城镇职工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8。

6.5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现阶段应该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分步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即根据农民工的不同特征,在分类的基础上分层次解决不同类型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建立一种过渡性质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接轨问题。具体的制度设计如下:

(一)分类

按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市民化的农民工,即在特定城镇达到规定居住年限,并有固定住所、工作单位和收入相对稳定的农民工;二是市民化程度较高、流动性也较强的农民工,即常年在不同城镇流动工作,缺乏稳定岗位,在城镇无固定住所的农民工,他们将来有可能变成产业工人,也有可能回乡再做农民;三是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即间断性在城镇务工和回乡务农,以农业为主,以务工为辅。

(二)分层

第一层:将第一类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由于这类农民工相对固定、易于管理,而且大部分已是熟练工人,他们对养老保险有明显的需求,所以对达到了一定的条件的应当给予其城市居民权益的资格,纳入当地养老保险体系,实行与城市职工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的保险制度,企业缴费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层:对第二类农民工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由于这类农民工具有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工作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且偏低等特点,将他们纳入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应为这类农民工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他们可以凭借身份证和工作证明在务工城市的社会保险机构办理个人账户,账号与本人的身份证号一致,并能够随时查询。个人账户基金来源于个人与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所有权明确,账户可随人转移,比较适合农民工收入偏低、就业不稳定等特点,易于农民工理解和接受,可以让农民工看到养老金的注入及增值状况。针对这类农民工群体流动性大的特点,个人账户作为一种完全积累的储蓄性账户,应该具有灵活性,可以转移、封存、接续、继承等,能够适应农民工向城镇居民的转化或回流到农村。所以采取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就等于每年为其账户注入资金,在其老年时可积累一部分资金,使农民工的养老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层:将第三类农民工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类农民工只是在农闲时才出来打工,主要是增加一些现金收入,改善在农村的生活;在农忙时又回到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进城务工只是他们的一种短期行为。这部分农民工的城市化意愿不高,可以说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本质上还是纯粹的农民。因此,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把他们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可行9-11。

总之,从当前来说,要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有条件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加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创造条件。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加强身份证管理方面的联动和信息共享,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享公安户籍管理信息系统创造条件,以方便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医疗、工伤等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国务院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40.叶响裙.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困境与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75.宋明岷.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7):71-73林义.社会保险(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张杰,李窈然.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浅析j.现代商业,80.郑功成.社会保险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张朝辉,范琛.我国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9):74-75林徽海.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思考j.技术与市场,(16):80-84.叶大恩.改善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良策——农民工保险j.浙江国家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1:44-46.扬帆,段湘林.1.2亿农民工保险谁来做n.中国保险报,-09-01.崔秀荣.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j.河南社会科学,(5).

第五篇: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问题分析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问题分析

杨利娜

(劳动与社会保障0911 0920406111)

摘要:农民工带有农民和工人的双重身份,是城市化进程的特殊群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仅得不到保障还经常受到侵害,因此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显得由为重要,本文将从我国农民工的权益现状、农民工法律援助状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完善措施和建议,以期农民工能从法律援助这一制度上真正受惠。

关 键 词:农民工;法律地位;法律援助;权益保障

一、引言 农民工是

(一)、农民工群体的界定及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是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入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辨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城、镇、乡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我过目前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1.4亿,主要以初、高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并且是自发性的外出打工,一般来自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然后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群就业,以制造行业、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为主,在城乡间互向流动,做“候鸟式”的迁徙。2.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

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大多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但是餐饮、娱乐、新型服务业也已称为他们重要的就业方向,农民工是创业和创新的主力军,各类企业的一线工人、管理和技术骨干乃至决策层中很多都是农民工,他们为企业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推动了经济发展,创造了社会财富;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城市劳动力不足,推动了小城镇向中小城镇发展,加快了城乡文明的融合,同时,农民工的生活需要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对农村社会结构有着重大影响。

(二)、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劳动权利保障

(1)农民工的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很多城市为了满足本地居民的就业需求,出台相应的地方保护政策,某些行业岗位禁止使用农民工;为了保护本地居民的就业,有些城市甚至要求企业辞退农民工,录用本地市民。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总是处于就业聚会选择的末端。

(2)农民工工资水平普遍很低,并且拖欠工资现象严重。虽然近几年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不断上调,但标准仍然比较低,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一些企业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而且企业克扣工资,拖欠工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自杀讨薪,暴力讨薪等事件。

(3)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超时间、超强度工作并且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农民工进城大多从事地下采掘、有毒有害、餐馆服务、环卫清洁等工作,但是许多企业机器设备陈旧,嗓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严重超标,对农民工不进行必要的培训,也不提供基本安全防护措施,致使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目前,工伤和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4)农民工履行劳动合同的状况不乐观。一方面企业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不予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由,另一方面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较弱,担心要求企业主签订劳动合同会得罪企业主,会给小鞋穿。尽管工资待遇低、拖欠现象严重,工作环境差,没有加班费,也敢怒不敢言,听之任之;还有些农民工是随季节外出打工的,自身流动性比较大工作时间不长,认为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劳动事故发生时,没有劳动合同往往使农民工处于劣势地位,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权益。

2、农民工的社会权益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制不健全,绝大多数农民工都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一方面农民工最易受工伤的伤害,但是他们的工伤保险参与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发生工伤事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赔偿;另一方面医疗、养老保险空缺,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农民工在年轻时以打工为生,年老或得重病时将无力承担高额费用;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本处于“零启动”状态,农民工处在城镇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之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缺失的。

3、农民工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大多数农民工在城市都是租廉价房,时常更换住所,住所拥挤不堪,环境恶劣,食物安全性差,业余生活乏味,有的夫妻因居住条件常年分居,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

(2)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突出。一些地方公立学校仍然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借读费或插班费;农民工子弟学校基本得不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依靠高收费维持运转,加重了农民工子女教育负担。另外,农民工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农村的孩子缺乏良好教育,辍学、失学人数增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必要性

1、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是实现法制的必然要求。当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必须给予其即使有效的救济机制,法救济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权威的争议解决方式。法律援助作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是一项保障困难公民享有平等法律帮助权的制度,具有政府行为和无偿性的特点,其本质是维护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解决了农民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他们可以真正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的苦衷公平和正义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平等权和无偿性的特点,其本质是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法律援助不是简单地被看成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工具,而是真正保护贫穷者的自由和权利.2、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不断消除社会上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当前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仍然是社会突出的不和谐现象,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是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权益遭受侵害后,如果不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农民通过务工增收的目的就有可能落空,很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诱发犯罪,激化社会矛盾。因此通过法律救助对农民工进行司法救助,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他们的权利。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3、对农民工实行法律援助是健全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由于社会保障对象大部分是在经济上比较困难,法律援助所具有的“法律扶贫”的特征足以说明它又属于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符合条件的受援人获得法律援助是特殊群体的一项权利。农民工由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案法定程序实现社会保障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服务时,只能依靠法律援助。

二、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现状分析及问题

近几年,各级司法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为农民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为方便农民工就近快捷地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在农民工聚居地和劳务市场设立了“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 接待法律援助申请,参与协调处理农民工工资纠纷、工伤事故及侵权案件等;另外在对农民工援助对象和宣传形式上也都有突破和创新。

虽然我们在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政府法律援助责任落实不够,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

目前我国仍有相当的地方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援助经费投入较少,使法律援助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由于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因此人均占有的经费投入很少,而且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有部分地区没有出台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或者制定办案补贴标准,仍有相当多的地区没有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预算。在法律援助经费普遍困难情况下,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的大幅增加,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成本又普遍较高,各地法律援助机构面临更大的经费压力。在农民工法律援助人力资源方面,我国目前还有许多县(区)未成立法律援助机构。已成立的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不健全,其中一些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多数县(区)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在3人以下。这种人员现状根本无法满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

(二)农民工的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1、法定仲裁,审查、诉讼程序繁琐,农民工维权成本高。尽管仲裁机构与各级人民法院采取了各种措施降低仲裁和诉讼门槛,但现行劳动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了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及一裁二审的法律程序,大量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法院一审、二审、强制执行才能完成。假设用人单位拖延时间充分运用现行法律、法规程序方面的揽定,与劳动者进行拉据战,导致农民工维权之路过于漫长。如果是工伤维权则程序更为复杂。尽管有些地方放宽了要求,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只要是农民工可以不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明,但也要要求提供相应的身份证明,如暂住证、工作证明等材料。很多农民工除了身份证,根本提供不了其他证明,需到有关部门、工会去开具证明。在实践中这些单位也往往以不熟悉情况为由而拒绝。农民工在多次奔波无果的情况下往往会放弃法律援助的念头。

2、农民工案件,调查取证难。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漠,对法律教育和援助的配合度较低,在与企业博弈的过程中,农民工往往不知道如何预防纠纷,在权利被侵害之后显得茫然和无奈,平常不注意搜集、保全相关证据,使得许多案子陷入立案难,取证难的尴尬境地,即使诉求法律途径也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由于办理农民工案件比其他案件花费的人力,物力更多,很多律师对农民工维权案件的积极性不高。

3、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工寻求法律援助存在信息障碍。产生法律纠纷后,很多农民工都选择私了或其他非法律途径,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法律援助制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农民工缺乏法律常识;另一方面,主要是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宣传不到位。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我国法律对法律援助行政不作为没有具体的问责制度,这就导致很多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他们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免“惹祸上身”。第二,由于经费不足,而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需求量非常庞大导致有些地方不敢向农民工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和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的案件,对其他 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无法向农民工提供帮助。

4、法律援助机构不健全,存在机构障碍。我国的法律援助援助机构无论是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很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四个 方面:第一,法律援助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匀。第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中职业律师偏少,且兼职多,不能适应目前法律援助发展的需要。第三,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经费短缺。我国2005各级财政用于法律援助的拨款总额为26220万元,人均占有法律援助经费仅为0.21元。第四,对实际办案人员的补贴少。在我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均是按照每案一定数值发放补贴,而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办理案件实际发生的费用可能要高于此补贴,一些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办案非但拿不到相应的补贴,有时还要倒贴钱,势必影响了办案积极性,难以保证办案质量。

三、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推动政府落实法律援助责任,解决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和人力资源保障问题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农民工法律援助以政府财力作为保障的,为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是政府法律援助责任的核心体现。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在财力和人力方面投入力度,保障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正常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应将法律援助经费按需列入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对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机制,即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状况,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安排专项法律援助预算,为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的费用开支设立一项最基本的办案经费保障制度。增加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编制是构建法律援助机制的前提,因此,建议中央编制部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指导地方编制部门改变过去根据本地人口确定机构人员编制的做法,根据各地的实际总人口(包含外来人口)的数量和法律援助的实际需求量来确定各地的法律援助 机构人员编制,对农民工较密集的法律援助机构的编制设计要高于全省或者全国水平,保证农民工维权的人力资源。

(二)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

改革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参照经济纠纷“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模式,取消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程序,允许当事人可以不经过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减少劳动争议处理环节。对发生的劳动争议,农民工既可以向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争议的仲裁,也可以不经过仲裁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去起诉。向法院起诉的,简化诉讼程序,缩短办案期限,对农民工申请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案件,必须放宽条件,尽量的满足农民工的合理要求,例如规定申请人经济困难正在接受法律援助的,无须提供担保等。法官应重视案件的审理,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对农民工有利的倾斜性做法,如成立专业的劳动争议审判庭、保护弱势群体、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等措施。

(三)鼓励高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

根据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缺乏人才,办案质量不高的现状和高校独特的人才和知识优势,高校法律援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高校法学院无疑是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力量,有着较高的社会信誉。高等院校还拥有大批热情洋溢愿意充当法律援助志愿者的高素质的大学生,他们经过理论学习和经过相关的培训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可以担当起法律援助的责任。高校风气纯洁、崇尚公正的形象更能吸引更多的求助者。为贫困人口建立的法律援助制度需要为数庞大的法律人才支持,高校的法律人才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法律援助供求紧张的局面。而且这样的运作机制灵活,服务成本低,质量高。

(四)建立异地协作机制,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探索输入地与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共同维权。输出地可以依托本地政府在输入地的办事机构,设法律援助的联系点。培训并委托办事机构的人员,向农民工进行普法宣传、解答法律咨询和指导其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并搜集家乡农民工维权信息,及时与输入地法律援助机构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沟通情况. 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在接受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申请后,对根据规定应当由输入地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可以在了解申请人身份、经济困难状况、案件基本情况之后,要及时向输入地法律援助机构移送申请及相关材料.输入地和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之问可以就案件调查取证、协调相关部门、送达法律文书等事项提供协作等等。

(五)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

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可以对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有效做到事前预防,减少和降低侵害发生的几率和可能性。为此,政府及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积极探索农民工普法教育的新思路、新做法,加强与法律援助工作的衔接。例如通过发放维权指南、定期举办法制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进行完善法律常识培训等,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掌握维权的途径和方法,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一直游离与城市边缘,各项保障不到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其中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国家社会的责任,在法治社会里,对这个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实现人人平等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许中甲《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研究》 2007年 2.徐宏伟《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障碍及对策》2007年 3.王英明《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制度研究》2007年 4.徐淑林《新形势下高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探析》2009年

福利与救济期末论文

5.任明《跨省法律援助——为农民工维权开辟绿色通道》2009年 6.李松,黄杰《农民工法援缺口需更多律师填补》2008年 7.宫晓冰主编《中国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8.王力加《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现状及解决途径》载《浙江统计》 2004年 第10期 9.丁明《和谐框架下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探析》2010年

10.尹奎杰《农民工法律地位初探》载《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4期 11.陆云泉《法律援助50问》,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12.谢建社《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13.杨聪敏《农民工权利平等与社会融合》,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下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分析——以广州外来农民工为例(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维权问题分析探讨

    12月4日,本报a10版刊出《四大部门首次“联手”维权》一文,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工朋友的高度关注。今年的农民工维权主要有啥内容?农民工朋友如何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他们怎么......

    农民工幸福观调查与分析_以浙江台州为例(精选5篇)

    调研世界2011年第9期 农民工幸福观调查与分析* 聚焦三农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 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感到 某种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

    龙岗区外来农民工问题调查分析报告最原始(推荐5篇)

    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转移就业,进入城市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民工问题四(共5篇)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研究提出的政策措施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分析报告[★]

    建筑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金丽芬* 摘要:通过在建筑业农民工的主要流入地之一广西北海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可发现建筑农民工问题的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深刻反映出建筑农民工的基本......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5篇]

    中国农民工问题现状分析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

    浅谈农民工退保问题(共五则)

    浅谈农民工集体退保问题 农民工是现代被谈论量很高的一个词。无论是以农村人口老龄化,还是以讨要工资或是以购买火车票,再加上现在热议的农民工退保问题,以话题提起农民工似乎......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共5篇)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 ——基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 国际学院胡高升 摘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