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幸福观调查与分析_以浙江台州为例
调研世界2011年第9期 农民工幸福观调查与分析* 聚焦三农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
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感到 某种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幸福观则是人生观系统 中有关人生幸福的部分,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 法。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的追 求而不断探究人的生存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 的反思史”农民工对幸福的理解、看法以及追求方 式,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舍与追求 幸福过程中的行为选择。笔者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民工幸福观状况进行了调研,本 次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04份。
一、调研结果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经
历、习惯、爱好等不同,对于幸福的评价与感受也会 有所不同,也就会形成不同的幸福观。农民工是中 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弱势化 的群体,他们从农村到城市务工,他们追求什么样 的幸福,是否感到幸福,以及他们的幸福观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有何特点,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我们关 注和探讨。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民工的幸福观总体 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1.绝大多数农民工能将追求个人幸福与造福 社会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 的统一。幸福是人创造的,个体通过努力实现理想 和目标能获得满足,感到幸福。个人在创造幸福的 过程中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的帮助与关心,个人幸福 与社会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在对农民工“对抗震救 灾等的捐款有什么看法”这一项的调查中发现,农 民工表示会捐款的占到了绝大多数,其中表示会
“量力而行,表达一点心意”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这两项分别占到了71.8%和11.9%,这说明大多数 农民工都认为捐款帮助他人与造福社会是必要的,能将索取与奉献较好地结合起来。但有12.5%的人 表示“想捐,但自己也没多少钱,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3.9%的人则认为不会捐,认为自己也是弱势群 体,不需帮助别人,反而需要别人帮助。在对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追求上,比较关注 物质需要的获得。经济收入问题是当代农民工追求 幸福生活的主要障碍,调查中问及他们“现在最苦 恼的问题”时,“经济收入问题”位居第一位,占 37%,远高于处于第二位的“自己事业发展前景”的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理论与实践研究”(10YJA710022)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以浙江台州为例 □陈昌兴李俊奎
内容摘要:农民工的幸福观是他们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反映,农民工的幸福观状况影响着他 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舍与追求幸福过程中的行为选择。笔者以浙江台州地区为例,对农民工 的幸福观状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对农民工的幸福观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分 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幸福观;调查;分析 ·34·调研世界2011年第9期 聚焦三农
19.8%。可见,“收入问题”是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由于农民工在生活上常为贫穷所困,为更快摆脱这 一状况,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也就比较关注 实实在在的基本物质所需的获得。这在我们“转型 期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09年对 全国212名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中也有所体现,我们 在问卷中问及个人理想时,他们中最多的回答是 “想办法挣更多的钱”,占到37.3%,其次是“能养家 糊口,能过安稳日子就行”,这一项也占到34%,两 者合计达71.3%。从中可以发现,农民工对物质幸福 与精神幸福的追求上还是比较偏重基本生活需要 的获取与满足的。
2.大多数农民工表示要通过正当方式获取幸福。在农民工对于相关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 的态度上,表示会“积极参与”的人达到了68.8%,而 更有37.7%的人表示参加学习、培训,主要目的就 是为了“了解相关法律,使自己以合法的方式致 富”,可见农民工在让自己以合理方式获取幸福这 点上,大多数是认同的。同时,在调查中了解到,农 民工对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诚信”有很高的 认同度,例如,对于诚信,问卷中列举了26种道德 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公物”、“勇敢”、“诚 信”、“有进取心”、“勤劳”、“孝顺“等,在农民工的选 择中,“诚信”排在“孝顺”之后,名列第二位,可见,农民工对于“诚信”的重视与高度认同。这些都说 明,绝大多数都认为要通过合法、诚实的方式来追 求幸福,反对不择手段地获取幸福。然而,还是有相 当部分农民工,对这方面的问题不大关注,其中不 想参与法律、法规这类培训与学习,认为是没时间,或者是浪费时间,这部分占了9.1%,还有认为“参不 参与无所谓,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就可以了”和“看 其他人参不参加,如果大多数人参加我也参加”的 分别占了14%和8%。也有一些农民工在繁华的城 市中,面对扑面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面对各种各 样的诱惑,逐渐变得浮躁起来,导致急功近利。有些 人为了追逐自己的个人幸福,尽快地摆脱贫穷,忽 视甚至不惜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出现道德失范 现象。这种建立在不道德基础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 幸福,甚至于少数人为追逐个人幸福,弄虚作假、不 择手段,铤而走险,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 必须要引起重视。
3.逾半数农民工在他们获取幸福的道路受阻时 能够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在碰到就业困难、子女 教育、拖欠工资、生产安全等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 题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比较理性的,表示会“接 受事实,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一选项占了
54%,表示“难以接受”和“默默承受,自认倒霉”的分 别占了31.1%和5.3%,还有9.8%的人则表示“非常 愤怒,对当前社会不满或想要发泄一下”。另据我们 “转型期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09 年对全国212名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中对“遇到想不 开心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怎么办”这一问题的调 查显示,“找朋友、老乡聊天”、“默默憋在心理,但不 迁怒别人”这两项最多,分别达到“56.1%”和“17.9”。有10.8%和3.3%分别选择了“借酒消愁”和“其他” 一些方面,还有11.8%的人选择会“对社会产生怨 恨,找一些渠道发泄”。可见,农民工在追求幸福的 道路上受阻碍时,大多数农民工会通过找人聊天,寻求帮助,也有一些比较内向的农民工选择自己忍 受,或者借酒消愁,而寻求相关政府、教育、心理咨 询等机构帮忙的则较少。这其中要注意的是两次调 查都显示有10%左右的人选择会因此对社会产生
怨恨与不满,或找一些渠道发泄。因此,对农民工人 生在追求幸福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与不幸一定要加 以引导,使他们重树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和合理方 式的追求幸福。
4.农民工绝大多数对于当下的生活表示满意,感到幸福。
农民工于比较容易满足,对于“知足常乐”,持 赞同态度的占到了77.2%,不赞同的只占13.1%,其 余的表示“说不清楚”,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民工 对于当前的生活整体也算满意,基本上觉得幸福。“转型期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09 年对全国212名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中,让他们对于 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打分时,其中50分及以下(表示 不满意)的占11.8%,60分、70分(表示基本满意)的 占到绝大部分,分别有35.1%和31.3%,80分以上 的(表示非常满意)占到20.7%,其他则占0.9%。从 中可知,大部分选择了60分与70分,这也说明农 民工在整体基本觉得还算满意,而有20.8%的农民 工觉得生活很满意,但仍有11.8%的人觉得不满意。·35·调研世界2011年第9期 聚焦三农
二、理性分析
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幸福观呈现出这些特征,既 与我国主文化和主导幸福观的有力引导有关,也是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受社会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底层 性、边缘性、流动性和矛盾性等因素的影响,还和中 国传统幸福观以及农民工期望值等影响因素有关。1.我国主文化和主导幸福观的有力引导。农民 工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形成相对独立的亚文化与主 体幸福观,其跟主文化与主导幸福观之间发生冲突 与交融在所难免,然而其通常终会在主文化与主导 幸福观强有力的引导下,被整合成为主文化与主导 幸福观的一部分。学校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 主阵地,农民工在学期间,必然会受到马克思主义 幸福观的教育与引导。同时,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宣 传教育、培训活动,主流媒体的导向,都会对农民工 科学幸福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使得我 国农民工群体当前幸福观总体上比较积极,大多数 农民工能积极寻求合理的方式追求幸福,将个人价 值实现与造福社会统一起来。
2.农民工群体社会生活状况影响着幸福观。农
民工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地位比较低下,从事的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餐饮、小商贩等行业,收入较低,负担较重,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奔波于 城市与乡村之间,居住条件较差。同时,在社会保 障、子女受教育等方面都面临不少困难。而幸福感 的获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曾指出“:一 切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 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 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生活,首先就必须有吃 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然而,由于制度障碍与 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追求幸福的 道路却极为艰辛,他们也常为“经济收入”问题所 困。农民工群体追求幸福,首先就必须要努力增加 经济收入,努力改变生存境况,这也是他们中的大 多数人将基本生活状况的改善与物质生活的满足 作为幸福的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
3.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民
工幸福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前,与计划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重思想、轻利益”、“不算经济 账、只算政治账”、“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等思 想观念,严重压抑了个人幸福,忽视了幸福的物质 基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 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幸福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 也使得当前不少农民工勇于到城市务工,努力改善 生计,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然而,在汹涌而来的 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崇拜金钱、追求物欲等不 良现象在农民工中也有所蔓延,在调查中发现,虽 然大多数农民工对于“有钱能搞定一切”持反对态 度,但持赞同的态度的也仍占到了29%,一些农民 工受到市场经济这些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片面追 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这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的幸福观,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
4.中国传统文化对农民工幸福观仍然有着很大 的影响。我国传统农民虽然常被物质匮乏所困,他 们也十分关注个人以及家人生计的“利”,但他们中 的大多数人仍然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金钱,反对不 择手段的获取利益,主张安分守己、知足常乐、讲求 仁义。我国农民工深深打上了我国传统农民的思想 印记,他们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想挣更多的钱,但 反对不择手段的获取利益,这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 积极寻求正当方式以求得幸福的一个重要原因。同 时,受我国传统农民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思想的影 响,我国农民工对于幸福的期待标准较低,因此农 民工容易满足,虽然他们在工作、生活许多方面与 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差距,但他们大多是农村中的 “精英分子”,经济收入也比农村中的农民要高,因 此,他们基本上都感觉还比较幸福。此外,我国传统 农民往往将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联系起来,个体的 生命的有限性使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期待和愿望 并不能通过他们自身短暂的一生得到充分的实现,这就使得他们对于子孙后代极为重视,并将自己的 人生期待与愿望寄托于子孙后代,呈现出了“重子 孙、轻个人”的价值取向。我们对农民工“多花些钱 在什么方面比较值得”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 查中列举了“子女教育”、“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改善与提高家庭居住环境”等 八个方面,而“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他们认为多花钱 最值得的,这与我国传统农民高度重视子孙后代的 思想不无关系。
三、对策与思考
当前,我国农民工幸福观的基调是健康向上 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人 片面追求物质上的幸福而忽视追求精神上的高尚,·36·调研世界2011年第9期 聚焦三农
有些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受阻时会自暴自气并对 社会产生怨恨之情,还有不少人感觉自己并不幸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深入分析农民工幸福 观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效的对策,以 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好地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1.要加强农民工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马
克思主义者把幸福跟劳动创造、物质生活、精神生 活、集体主义等思想联系在一起。其认为幸福是物 质生活满足与精神生活满足的统一,是幸福创造与 幸福享受的统一。其把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紧密结 合起来,强调集体幸福,但也不否定个人幸福,把个 人幸福融于集体、民族、阶级和人类的幸福之中。在 我国社会转型这一背景下,农民工群体由于自身的 生存境况与受小农意识影响,使得他们比较关注个 人幸福,而对集体幸福关注不够;比较重视物质生 活的追求,而对精神幸福则重视不够。同时,他们文 化素质相对较低,并且常年劳碌,对于幸福问题缺 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教育,使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更加清晰的 认识,从而也能更好地改变其幸福观上存在的不足 与缺陷。
2.要做好农民工群体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工作。
由于我国体制机制、农民工群体自身文化素质等因 素的影响,他们在追求幸福时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 败。对此,一定要做好心理咨询与教育工作,要引导 他们辩证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的关系,引导他们体味 不幸对于幸福的价值,以自己积极的努力,去改变 逆境,争取自己的人生幸福。使他们认识到,“幸福 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 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幸福作为对人现实存在 的体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 有可能真正被感受。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幸福内在 蕴涵着痛苦。”同时,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净化社会环 境,努力消除社会不良现象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 义等价值观对农民工幸福观所产生的负面消极影 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好农民 工群体工资标准、子女上学、工作环境、工伤、医疗 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为农民工追求幸福创造良好的 社会环境。
3.积极发挥我国传统幸福观中积极、优秀的成
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 神财富,其在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培育人们的民 族精神、滋养人们的灵魂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十分巨 大的作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上强调个 人服从整体,十分重视个人对家庭、宗族和国家的 道德责任,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在幸福观上 也把国家、社会的整体幸福放在个人一己幸福之
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 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我国这些传统幸福观有其 积极并值得借鉴的部分,汲取中国传统幸福观中这 些积极、优秀的成分,对于提升我国农民工群体的 幸福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要提高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层次,引导他们积
极追求精神上的高尚。人们幸福感的获得往往是以 个体需要的满足、期望的实现为前提条件的,而人 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多 种需要的统一体。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 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将前三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爱与归属的需要)归纳为因缺乏而产 生的需要———基本需要,而将后两种需要(尊重的需 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归纳为存在的价值或后需
要———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幸福是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在努力创造各种条 件,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 的同时,还必须要努力提高当代农民工的需求层 次,引导他们进行崇高的精神追求。而当前我国农 民工群体过于关注基本需要的获得,而往往忽视对 于精神上的高尚、发展需要的追求。幸福需要物质 基础,但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物质生活享受的追 求之中,在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应 当积极主动的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价值,这才是合 理的生活选择。参考文献
[1]高兆明.幸福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1、8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32.作者简介:
陈昌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俊奎,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责任编辑:毕宁宁)·37·
第二篇:长三角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__以浙江为例
目 录
1.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1.2研究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2.相关理论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外贸竞争力的内涵............................错误!未定义书签。2.2影响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技术进步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2.2.2宏观经济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2.2.3人力资源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2.2.4外商直接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浙江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良好的区位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1.2民营经济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1.3政策的大力推动........................错误!未定义书签。3.1.4产业结构的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3.2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外贸呈外延式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3.2.2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3.2.3外贸结构失衡..........................错误!未定义书签。3.2.4外贸劳动力竞争优势较弱,缺乏外贸专业人才错误!未定义书签。
4.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以浙江省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实现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共同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建立进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基地、出口产业集群错误!未定义书签。4.1.2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错误!未定义书签。4.1.3发展服务贸易..........................错误!未定义书签。4.3加快一般贸易产品升级,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4.4注重人才的引进,完善外贸人才培养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5.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2 4.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科技带动贸易发展,转变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长三角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浙江为
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而长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也极大的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三十年的建设,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发展成国内典型的贸易地区。通过研究出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竞争力发展的关键点,我们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水平,促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更是水到渠来。所以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对长江三角洲的外贸竞争力的当前状况进行一些科学的分析,并且根据现状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研究,这些举措的提出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篇文章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了提高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方法。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浙江省;对外贸易;竞争力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自从进入新的世纪,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生产要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配置,它突破了国界因素,在全球进行了配置,生产出来的商品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种现状极大地促使国际贸易快速的增长。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迅猛发展,在党和国家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国陆陆续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及80年代实施的外贸体质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我国的外贸经济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区,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要力量。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其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全国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浙江省的对外贸易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但同时,对外贸易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对外贸易的发展遭遇到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之所以称之为严峻的考验那是因为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非传统的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国内出口退税率也越来越低,这对对外贸易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发展条件,因此浙江省的对外贸易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开放型经济中,要想保证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平稳运行并且健康发展就要做到将国家或者地区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协调起来。通过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可以看出该国或者该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情况。所以,协调发展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近年来,对外贸易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我国也不断的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本文对长江三角洲的外贸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浙江省为例进行研究,对浙江省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当前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科学的分析找出促进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方法和措施,为有关部门发展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提供决策依据。
1.2研究意义
在加入到国际世贸组织后,我国的贸易结构和贸易增长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直接的影响到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如今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潜在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并且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从而在分析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之上,为浙江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与意见,使浙江省相关的部门领导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有据可依。这样对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能够存进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高长江三角洲的国际竞争力。
2.相关理论概述
2.1外贸竞争力的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际上就已经开始对外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才开始致力于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由于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国际上对外贸竞争力的定义和界定尚未明确。在我国有很多致力于研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学者,他们在一系列的研究后,普遍将外贸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贸易本国产品、产业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在对本国开放的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国际市场,并因此获得利润的能力。这批学者中的代表人物有程春梅(2004),蒋和平(2010)等。提及竞争力,我们由外贸竞争力就会想到国际竞争力。因此在研究中,有部分学者就会认为外贸竞争力等同于国际竞争力。但是还有部分学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外贸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并不等同,外贸竞争力能够最直接的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或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外贸竞争力只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部分,国际竞争力的范围更为广泛。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为:韩一波(2007)、喻志军(2009)等。在评价一国产业或者产品的外贸竞争力这个问题上,李玉萍(2006)、田江(2010)等学者提出应该对进出口进行基础性的分析,通过对出口竞争力和出口的比较优势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到外贸竞争力的相关的情况。
2.2影响外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2.2.1技术方面因素
通过技术上的创新不但能够节约成本开销提高收益,而且还能够提高贸易的竞争力并且改善对外贸易的结构。根据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影响,我们将其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国内,弥补国内在技术方面的欠缺,这种办法可以最直接的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第二种情况是,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在进行了高度的专业化的分工后形成产业配套条件,使集群内部协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发展产业集群,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外资对该地区更加感兴趣,当投资商对这块地区有了兴趣之后,那么这块地区对投资商来说就有了吸引力,这就会大大增加投资商投资的几率。第三种情况是,竞争效应。在进出口竞争的过程中,国内的企业和相关的产业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要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大形势下,要想在这条大河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化压力为动力,不断进步。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已经进入到了知识信息的新时代,和过去的贸易相比,现在的国际贸易已经有了新的变化。现在贸易的主体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信息产品和劳务,经济的增长是依靠知识或者有效信息这一系列的信息产品,而不再是依靠自然、资本等。在当今世界,各国对于知识和技术的要求普遍提高,对于知识和技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国际贸易主要是依靠知识要素和信息产品来推动经济的增长。R&D渐渐成为了影响贸易结构变化的因素之一。总而言之,由于浙江省在自主创新方面不够突出,没有拥有核心技术,在技术上比较依赖外部因素,这对浙江省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有很大的制约成分。2.2.2宏观经济变化的因素
宏观经济在发展情况、环境的变化、贸易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对对外贸易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贸易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外贸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不仅对贸易活动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整个贸易行业的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推行这一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与之同时,浙江省的出口贸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的。我们都知道,要想看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就要去看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GDP。所以,整体经济和出口贸易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外贸易可以使本国的闲置资源得以利用,从而使产出增加,将资源在国际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可以增加产出;在和他国进行国际分工的时候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是有积极作用的,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国名经济以及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市场的扩大。2.2.3人力资源方面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从人的身上看出来的素质,这种素质囊括了各种知识和能力。不管需要提高哪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是需要一批专业型的人才来为产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的。在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同时,使资本更具有人性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知识型以及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但是要想造就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是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培养的,这就导致各国都出现了人才短缺现象。人才短缺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往往人才比物资和金融资本更为稀缺。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有利的优势,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但是我国并没有成为人力资本强国,我国仅仅算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而已,因此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努力发展的。2.2.4外商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在全球快速蔓延,很多国家都相当重视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如此火热的追捧是由于它对对外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促使国家或者地区最快速度融入全球经济当中;优化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贸易结构物,变成工业制成品出口;转变进口商品结构,变为生产型进口。自从上个世界90年代发展到现在,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增加,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外商投资企业的益处。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在浙江省的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外国的企业往往利用跨国公司这种形式在浙江省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在此过程中,大量的资金也流入到了浙江省的经济市场中,带动了浙江省的贸易发展。并且在外商投资中,我们也获得了先进的新技术,这对提高浙江省的创新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外商投资企业是通过外溢效应影响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外溢效应成为跨国公司不自觉向东道国转一让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主要通道,并且通过加工贸易或其他的经济活动,引起技术、设备、人才以及管理的输入。东道国经过引进和学习,逐渐掌握之后,慢慢调整和升级本国的产业结构。同时,东道国对FDI的各项优惠政策,从本质上来讲是资源配置的人为安排,这对于东道国本身的产业结构影响也很大。东道国对于外资的引进方而会有一定的优惠,这些优惠直接影响外资进入的成本以及与东道国当地同类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可能导致该类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最终影响其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知识要素以及信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推广,从而也对贸易结构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增加FDI的流入量并不会使当年的出口贸易立即发生变化,这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主要是由外资进入后,从投资建厂到设备引进和员工培训,再到生产产品、出口这一系列过程决定的。
3.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1浙江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3.1.1良好的区位条件
浙江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地理位置也是相当的好。浙江的东部、南部、西部以及北部都与海洋或是发达城市相接,这对浙江的发展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邻近城市的发展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带动浙江省的发展,这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浙江省还具有很好的海外、内河以及陆上交通。良好的区位条件除了为浙江外贸出口企业方便了进出口通道外,也为浙江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3.1.2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浙江省人口是比较多的,但是浙江省的土地不够大,资源比较短缺,因此浙江省鼓励人们进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浙江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浙江经济的起步、加强和改善依赖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浙江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很弱,没有权利干涉个体、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阶段,一大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熟起来。一批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已经长大了。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也就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获得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浙江省开始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这一举措大大的促进了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发展。虽然浙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但主要集中在浙江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规模,不仅如此,浙江省具有很多专业性的市场使得流通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商品的流通成本大大减少,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实力。3.1.3产业结构的调整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这20多年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但是成效并不是很理想。在80年代初期,浙江实行“以商兴工”政策,鼓励家庭作坊式的小商品生产和出口,在不断的进行资本积累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小企业、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而在80年代中期,浙江省在轻型加工工业方面进一步的进行了发展。在80年代之后,浙江省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来改造传统的产业,充分发挥品牌战略和集群战略的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在和广东地区相比之下,浙江省的产业发展更为自然,起点不是很高,技术也较低,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提升了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打好了产业的基础,使之更为牢固。
3.2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3.2.1外贸呈外延式发展
浙江外贸的发展为外延式粗放型格局,一直以来浙江省相对来说都是重视出口,轻视进口。其中出口主要是以货物贸易出口。浙江初级产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从2000年13.3%降低到2010年6.3%,工业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比重从2000年86.7%上升到2010年的93.7%,这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浙江省成功的完成了从初级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变。但如今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从产品分工转化为要素分工,即体现在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上。由于浙江省的出口企业在品牌、技术、国际销售渠道上的优势不够,缺乏相关的发展,所以浙江省的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得不到主动的发展,并且这些出口企业受国家经济的因素也很大。浙江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加工上。由此可见,浙江目前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通过国际贸易获利是很低的。
3.2.2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
根据外贸发展的情况来看,浙江省的外贸出口一直是“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并不科学,它对商品的依赖程度过高,并且过分依赖资源和劳动力,其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都是比较低的。因此这种低的结构层次以及低技术水平是难以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在浙江省的出口商品中,大部分还是粗加工的产品,很少有高新技术的产品,尽管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量上有了一定的上升,但是它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这说明浙汀省的出口基本上还只是局限在简单加工和组装、较为低效的发展阶段,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不强。这样的出口发展模式是不行的,这会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不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发展将会令人担忧。3.2.3外贸结构失衡
虽然浙江己经完成了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浙江出口的工业制成品还是主要为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的和初加工或粗加工的资源型产品,高附加值和比较有特色的工业制成品比较少。浙江外贸方式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95%以上,其中一般贸易占75%以上,而一般贸易属于比较低层次的贸易方式,说明浙江的贸易发展方式都是一些低层次的发展方式,浙江的贸易发展不充分,这从侧面角度反映出在对传统产业改造时没有引进和利用好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这就直接的影响了浙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又影响到了浙江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浙江外贸进出口的市场分布也极不平衡,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市场覆盖面小、渠道单一。浙江贸易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占据浙江出口总额的80%以上,浙江贸易进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占据浙江进口总额的90%左右。3.2.4外贸劳动力竞争优势较弱,缺乏外贸专业人才
浙江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并且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而且农村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浙江省也是是全国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专家预测,“人口红利期”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渐向“人口负债期’,转变,浙江将于2022年左右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青年劳动力将出现短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浙江人员素质不高,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我们可以根据外贸从业人员的学历情况可以预测出该外贸企业的人力资本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大部分外贸企业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相当少,连40%都不到,甚至有绝大部分人才连大专以上的学历都没有,这就表明外贸方面的人才的学历普遍比较低,这种情况与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状况是不相符合的。并且这种相似的状况也存在于职称问题上,高级职称人数不多,中级和初级职称相对来说较多。随着全球化、国际化不断深入,浙江外贸人才的学历、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
4.长江三角洲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以浙江省为例
4.1对外贸结构和产业结构两者进行系统化的升级
4.1.1对于进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基地和出口产业集群的构建加以重视 完善进出口贸易资金支持体系、对于进出口服务的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建设一些农产品出口基地,列如茶叶、蜂蜜、羽绒、防止服装之类的产品:以及电子机械信息方面技术的培养。良好的政策会更加有利于浙江省外贸结构的发展如同细水长流一般更加的稳定和长久。
4.1.2级要抱有强大的自信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
应该扶持加工贸易的大商品,大企业,:促进轮胎、空调加工贸易商品出口:鼓励铜冶企业的发展和产品升级。通过这种形式就形成了加工贸易链,这样相扣的形式就形成了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的水平。相比其他省份,浙江省的地理优势是不可否认的,能承接下东部产业方向的转移,对于过来来说是一项重大措施,对于浙江省来说也是重大考验。将加工贸易与招商引资工作两者相衔接,实施以良性循环的政策,将各地各类各项开发区作为一座桥梁,吸引外资和其他省份的投资企业在浙江省“落地生根”,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为增加浙江开发区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为了确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应该同时加强商务海关之类政府部门的政策协调,提高加工贸易的推广效率。4.1.3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世界潮流的推动,服务贸易已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大流,产品竞争已经不再是重点,更多的是推销的服务问题,售后的服务问题,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必然的,想要抓住客源成为了一项重点攻克的研究项目。浙江省对于设计院、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应该采取对外开展一些服务的项目,类似是产品的设计,对外界工程的承包,对于科研问题的回答,以此扩大设备及生产线出口。要想带动浙江省的劳务出口,这就需要外经建公司和省建工集团之类的支持与相助,他们的措施能较好的推动对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拓。为了争取浙江省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级的服务外包基地,一是推动浙江省与其他服务外包发展在前领先在前的城市合作,如大连和上海。进行多种形式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二是积极发展旅游,吸引外国的目光,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出口。
4.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科技带动贸易发展,转变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
科技的落后直接影响着浙江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浙江省要想实现科技的进步,需要有资金投入到科技研究方面,如何有资金则是需要吸引国家和外资企业的目光,这样才能对于浙江对外贸易有所支持。创新是支持浙江对外贸易后发优势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的形势下要求浙江省要培养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且科技附加值高的出口大型企业。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要想完成这种任务,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造:一是将高技术产品与传统产品相结合,在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上加入高新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从而转变浙江原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出口,另外,科技进步也要与时俱进。现如今传统的粗放型对外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外贸易的发展,新兴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贸易已经蓬勃的发展起来。充分利用高科技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给各类出口企业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服务,主要运用电子商务,无纸贸易等新兴贸易方式,发展和拓宽多种类,多层次的外贸发展渠道,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再次,注意引进先进的科技。实践证明,随着先进科技的逐步被引进并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去,落后地区的技术落后现象得到很大的改善,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本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也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因为通过进口贸易,大量的先进科技被引进,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最近的科技,使整个产业链得到升级,产品质量同时得到改进。最终,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国际竞争力也提高了,转变了外贸的发展模式,共同促进了对外贸的发展。
4.3加快一般贸易产品升级,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
从浙江外贸出口的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占比高达80%以上,与全国相比,浙江一般贸易也处于领先地位,一般贸易对浙江省外贸出口和经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要想不断的增加浙江省的出口经济收益,就需要不断提高其贸易竞争力。对于浙江省一般贸易企业来说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首先,要想保持和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企业就需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商品中加入科技含量,提高其科技附加值,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其次,一般贸易企业应在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浙江投资和研发中心的示范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一般贸易的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只有一般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升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浙江省出口产品从才能获得较大提升。最后,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更直接地融入国际分工,鼓励、推动更多的省内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博览会,开发新兴市场以带动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
4.4注重人才的引进,完善外贸人才培养机制
浙江应努力培养出一支熟练掌握外贸技能和精通国际规则并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外贸人才队伍。高素质的外贸人才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中坚力量,浙江省应该积极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吸引人才,并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全面的培养,解决浙江省人才匾乏的问题。
对外贸易相关企业在吸纳和培养人才环节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外贸企业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应从传统思维中摆脱出来,不只是看重应聘者学历,要注重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外贸实际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对精通计算机技术、外语技能突出和商务谈判和营销技巧娴熟的外贸人才给与优先录取的特权,与此同时,科技、信息、法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外贸结构才能日趋平衡,依赖各种类型的人才,形成综合优势,在对外贸易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培养方法上,科研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要双管齐下,有重点的培养。企业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是与学校沟通合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和质量。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提高师资力量的时候,我们需要坚持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教学。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注入到新建的学校之中,并且在学习培训、职称评聘等问题上也要采取一些政策来平衡,从而使师资队伍更加稳定。
4.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浙江利用外资存在很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利用外资水平比较低,外资的整体规模不大,外资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资金来源单一,外资企业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因此,一个依法办事、诚信高效的投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是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在外商投资方面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这是创造良好外商投资环境的首要条件。我们要形成一种新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多种融资方式,多种融资渠道并存的新格局。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这种新格局呢?我们就必须不断拓宽外资的利用渠道,大胆尝试到国外市场进行融资和吸收资金,不要单单局限在政府借债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上。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引进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到浙江投资创业。要重点鼓励外资投向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这些主导产业和新兴优势产业中,因为这些产业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外资的合理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外资利用的渠道应该做到多元化,积极的把外资投入到各种企业的重组和并购中,并拓宽外资的投向,浙江的企业也不知该只拘泥于境内,拓宽发展视野,在境外上市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同时,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的规模也是必要的。
5.总结 本文通过对外贸竞争力的理论概述,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区位条件、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浙江省在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竞争力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引进人才,培养外贸人才;坚持通过科技来推进贸易的发展,采取科技兴贸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力度,促进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以投资促进贸易;加快一般贸易产品升级,增强一般贸易的竞争优势。希望通过文章对长三角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浙江为例的研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宋晓巍,金兆怀.东北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2] 唐春宇.基于浙江省出口贸易五因素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研究[J].特区经济.2011(03)[3] 黄锦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展、机理与对策—基于1980~2008年数据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4] 唐春宇,赵建华.浙江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1)[5] 卫平,冯春晓.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0(10)[6] 李斐斐.甘肃省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7] 冯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8] 肖营.广东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08)[9] 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2008[J].经济研究.2009(04)[10] 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04)[11] 叶红玉.FDI促进浙江外贸发展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05)[12]成蓉.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1)[13] 杨丽花,马相东.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演进:1978~2009[J].新视野.2009(06)[14] 徐琼霞.人力资本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5] 李汉君,孙旭.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趋势与出口商品结构——基于1981-2007年的时序数据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03)[16] 王洪斌,黄卫平.一般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基于浙江省数据[J].经济问题.2010(07)[17] 尹作亮.加强自主创新 发展自主品牌[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2)[18] 何亚东.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与内涵调整[J].国际贸易.2008(02)
第三篇: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以泰国为例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于1997年第二季度,但病根早在1990年至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就埋下了。当时,泰国积极实施鼓励外资的政策,处于加快金融业开放、推进本币可兑换及利率自由化的进程之中。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外资持续流入境内,FDI及外债均大幅增加,短期外债比重高达50%以上,一部分境外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外债及外商投资的推动下,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较多国际收支顺差,本币面临着升值压力,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流入。在上述各项因素的作用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1990年至1995年泰国GDP年均增长9.04%),房价及股市大幅上扬,泡沫经济逐步形成。
1997年2月初,国际投机者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然后在外汇市场大规模抛售,使泰铢汇率波动。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动用了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汇率。3月4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3.17亿美元,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提高到115%~120%,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19.4亿美元。但是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提走近5.77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与财务公司的股票,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5月7日,国际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沽空泰铢,造成泰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央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94:1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央行动用约50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央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央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引发金融界对泰 1
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美元兑28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跌至8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实行浮动汇率制。泰国金融危机爆发。
对泰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不利影响为主,但也会有积极的成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第一,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泰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例如,泰国央行采取的提高利率的措施会抑制企业正常投资需求,妨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从国际资金流动角度看,大量资金的频繁流动会扰乱泰国的金融市场运作。从公众角度看,金融危机发生期间的不稳定局势会给他们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泰国的经济秩序也陷入混乱状态。
第二,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首先,金融危机发生后,外国资金大举撤出泰国,泰国缺乏资金发展经济。其次,以泰铢衡量的对外债务大量增加。最后,泰国被迫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后,泰铢大幅度贬值,给正常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金融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泰国政府被迫采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大批企业破产或亏损,泰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近2%GDP,泰铢大幅贬值也使政府损失近1%的GDP。
泰国金融危机的积极成分体现在,其暴露了泰国经济原来掩盖的许多问题--汇率高估、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有效的监管体制、过分依赖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泰铢大幅度贬值有利于纠正原先存在的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当然这些有利影响本身也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参考文献: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李毅,《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杨燕华,《燧石》期刊
《面对金融危机泰国中央银行是如何应对的》,李继,《金融会计》期刊
第四篇:公司战略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
公司战略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
姓名:
班级:注会
学号:
一、公司简介
云南白药由云南民间名医曲焕章先生于1902年创制,问世百年来,以其神奇的疗效被世人誉之为“伤科圣药”、“中华瑰宝”。
1971年,公司前身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白药开始了专业化生产。公司于1993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1996年,公司分别投资控股原云南地州的三家云南白药生产企业,即云南大理州制药厂、云南文山州制药厂和云南丽江药业有限公司,共同组成云南白药集团,对云南白药的生产经营实行“五统一”,为名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1997年公司经国家批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999年,红塔成为白药集团第二大股东,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同年,云南省医药公司和天紫红药厂以优质资产配股方式进入云南白药集团,集团产业链从生产制造延伸到了药品流通和饮片加工领域。目前,省医药公司已成功改组为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在云南首家通过国家GSP认证。天紫红药厂已改制为云南白药集团原生药材事业部,作为省内唯一的饮片加工企业,已于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从一个资产不足300万元的生产企业成长为一个总资产22亿多,总销售收入逾32亿元,经营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饮料的研制、生产及销售;糖、茶,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科技及经济技术咨询服务,医疗器械(二类、医用敷料类、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日化用品等领域的云南省实力最强、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股东大会
监事会
董事会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提名委员会
战略委员会
管理层
二、法人治理结构(见上图)
云南白药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规则,分别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代表企业的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彼此之间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已设立独立董事四名,达到公司董事会现有董事成员的三分之一。
云南白药是中国典型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由董事会决定聘任了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同时,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起到监督董事会及管理层的作用且监事会中设有三分之一的职工代表监事。
公司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
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对公司的重大事件进行决策,此外还要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做出决议。
监事会: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并在发现董事或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及时进行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等。
董事会:召集股东大会、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并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批准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听取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制定公司有关财务方面的方案;对公司的重大事件提出方案;聘任或解雇高层管理人员等。
独立董事:公司的独立董事具备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基础,独立董事任
职资格,职权范围等符合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能够在董事会决策中履
行独立董事职责,包括在重大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公司发展战略与
决策机制,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及解聘等事项上发表独立意见,发挥独
立董事作用。
战略委员会: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司战略;即使发现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并对公司的战略进行调整。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公司人员的薪酬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考核和调整。
由以上公司治理结构图和基本职能分析,我们了解到该公司是存在合理且有效地治理结构的,这位公司未来组织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目的、使命、愿景和目标
(一)目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其成立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二)使命
建设百年企业
(三)愿景
“传承文化、超越自我。济世为民”的企业理念指导下,公司成功实施内部创业机制、首席科学家制、虚拟企业运作模式、内部订单等四大创新机制,全方面实施品牌战略。
(四)目标
现代化国际化,融合传统与现代,沟通历史和未来,跨越民族与国界。
四、全面战略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是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几个层面展开的。
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
政治和法律因素:支持医药行业发展
2012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生物制药再次纳入重点支持发展行业。商务部、中医药管理局等十四部委26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未来将出台财政投入、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制订标准、建立境外中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揽子措施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提高
2012年初中国的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很大的提高并且健康保健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健康需求不断释放。
(3)
社会文化环境:中医药热
一方面从上世界九十年代开始,国家不断的重视中医药行业的振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医药具有天然、毒副作用小、有特殊疗效等特点,是今年在世界范围掀起一股中医药浪潮。
(4)
技术环境
先进的提取技术、制剂技术、信息技术等逐渐应用于中医药行业,使整个中医药行业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焕然一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2、产业环境分析
(1)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上来看:云南白药最著名的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牙膏,云南白药创可贴显然是一个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即使是云南白药的整个医药王国里的产
品,无论从科技(疗效)还是从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来看,也是属于相对成熟的产品。因此,云南白药必然要寻找新的且具有发展前景的核心产品,以避免其白药系列产品进入衰退期后造成企
业发展乏力。于是,乘着云南白药的白药系列产品尚且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时候,乘着云南白药在大力的利用其三件新开发的产品开展国际市场的时候,尽快的在国内进行非相关多元化以寻找其后续的核心产品(产业),显然是云南白药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的一个重要目的。
(2)
产业波特五力分析
①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公司的“白药”系列产品是国家保护中药产品,而且目前在产地(云南)已实现统一生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并都归属于云南白药集团。因此“白药”系列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具有优势地位。但在公司的“非白药“系列产品上,买方议价能力较强,就处方药而言买方议价能力仍然有限。
②供方议价能力分析
作为中成药企业,云南白药集团的上游原料药厂和辅料药厂是卖方,由于文山公司专注于建设三七产业平台,现有1000-2000亩三七种植基地,年产150-300吨因此公司具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但原料基地所生产的原料药和公司产能存在一定缺口,加之原料对气候海拔等的要求,原材料产地较为集中、产量有限,所以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又受到一定限制。
③替代品威胁分析
“白药”系列的主要功效是止血、镇痛、消肿、化瘀,客观上存在众多的替代品。但“云南白药”系列产品除了上述功能外,还有功效显著、立竿见影、使用方便三个特点,加之产品属于国家保护产品,具有垄断经营和品牌效应,替代品的威胁只在局部范围、条件下才能成为现实的威胁。因此白药系列产品替代品的威胁较为有限。
④潜在入侵者分析
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进入门槛是比较高的,相应的撤出成本也不低,因此,医药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潜在入侵者的可能性较小。
另外,决定一个行业潜在入侵者加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行业未来潜在的盈利水平。国家发改委先后近40次对药品价格进行下调,平均降幅达70%以上,甚至个别药品价格下降达80%之多。行业药品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竞争加剧,行业出现大调整,近期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可能性很小。
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用药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已经被世界医药行业所公认。世界制药业排名前25强基本上已在中国开展其制药投资业务,它们以雄厚的资金、优秀的人才、优质的产品、先进的技术等占领中国医药市场的高端,而且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药厂落户中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厚的成果。因此,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跨国制药巨头是未来最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短期内企业将不会受到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但长远来看这种威胁一定会存在而且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
⑤现有竞争者分析
通过政府协调与企业收购行为,目前云南省内的所有白药生产企业都已经集中到云南白药集团,加之受到国家一类中成药保护品牌的保护,保密配方技术只有云南白药集团拥有,其他企业如果需要生产带有白药成分的产品需要与公司合作,因此公司的白药系列产品原则上没有竞争者。但在公司非白药产品上存在与同行业较为激烈的竞争。在技术上,公司研究所经过几年努力,为公司的未来市场和发展奠定了产品基础,也为在技术上形成了技术壁垒。
(3)
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之处是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品牌。并且不断地增加自身优势,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
3、竞争环境分析:竞争比较激烈
(1)中药制药工业:昆明制药集团股份公司、盘龙云海药业、点虹药业等。
(2)医药商业企业:云南省医药公司、云南双鹤药业公司、东骏药业、鸿翔药业等。
(3)零售企业:各大药房等。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1、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1)
企业资源分析
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资金充裕,财务状况良好;而且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传统医药积淀;并且拥有知识产权优势,这是得企业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上都存在很大的优势。
(2)
企业能力分析
由于前面论述,企业拥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营销能力,拥有自己的独立知名品牌,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公司上市之后备受关注,长期发展能力很强。
支持活动
内部
后勤
生产
作业
外部
后勤
市场
营销
销售
服务
利润
利润
基
本
活
动
企
业
基
础
设
施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技
术
支
持
采
购
供
应
2、价值链分析
(1)
人力资源管理
①公司人员招聘、培训和引进的机制尚待完善
②企业职工的激励机制合理,职工保障体系较完善
③职工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满意度较高
④各分公司销售队伍相对稳定、成熟
⑤生产、研发部门人力资源缺乏
⑥管理授权程度较高,但监督体系欠缺
⑦对员工自我成长与学习的激励和计划不够
(2)技术发展
①技术发展活动的速度迟缓
②技术引进条件和机制不完善,信息不通畅
③技术开发与生产企业没有很好的结合④各企业自我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条件不够成熟
⑤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不足
⑥对企业GSP和GMP管理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3)企业供应
①企业硬件设施条件较好
②各商业公司与国内外行业内生产企业建立了通畅的供应关系,经营品种齐全,总代理品种
③企业整体物流能力和效率较高
④生产企业原材料渠道通畅
(4)内部后勤
①各岗位职能设置明确合理,工作效率尚可
②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各项工作流程合理
③仓储能力有所分散,正在解决
(5)生产制造
①两个主要生产单位已经通过GMP认证,生产条件较好
②各单位生产能力不饱和生产效率尚可
③主要生产工艺水平一般
④总体产品结构较好,剂型和规格齐备
⑤生产创新条件较差、产品开发能力和意识不够
⑥各生产企业配合度与协调力度不够
(6)外部后勤
①企业公共关系能力较强,但未设公关机构与专门人员
②信息化程度差,信息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较差
③仓储运输管理体系完善
(7)市场与销售
①在省内批发领域有较大市场份额
②零售终端对省内市场的覆盖有一定的规模
③销售队伍有待提高素质
(8)消费者服务
①终端销售队伍需要加强
②对生产和代理销售的所有产品的质量把关严格
③信息反馈不够通畅
3、业务组合分析
由于云南白药是特殊产品的中医药行业中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云南白药拥有较好的市场增长率,达到了接近垄断的效果。
4、SWOT分析
云南白药公司SWOT矩阵分析
优势——S1、公司有上市公司的参与背景,资金充裕
2、公司在医药市场扎根多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公司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激励体系
4、公司有一只较成熟的销售队伍,在省内批发领域有较大市场份额
5、公司下属工业企业各自有一些系列产品,有几个独家产品
6、公司下属工业企业基本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在市场和产品方面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
7、零售终端对省内市场的覆盖有一定的规模
劣势——W1、人力资源缺乏,特别是市场营销、策划、研发和产业技术人员
2、企业文化创新力和吸引力欠缺;员工平均年龄和素质偏低
3、各子部门间协调力不足,缺乏凝聚力,不利于竞争
4、总体管理和服务的理念、方法和水平尚有待提高
5、各分公司的营销观念和手段落后于行业内其它企业的进步速度
机会——O1、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旺盛。
2、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其医疗费用比例的不断增长,使保健需求与医疗需求增长,带动了医药产业增长。
3、随着以基因工程为标志的现代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整个医药产业链面临重大机遇。
4、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提高。
5、对天然药物、绿色生物产品的青睐;有助于我国和云南省相关产业的迅速成长。
6、加入WTO后,国外企业、财团的技术、产品、资金、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将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
7、云南省对医药产业的大力扶持和重视为行业内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8、云南省天然的“动植物”王国和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吸引了业内实力企业的关注,为省内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SO战略
1、抓住主业优势,坚持以现有业务 为主集中资源实行聚焦战略。
2、筑造整体竞争优势,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3、结合区位优势,发展和培育特色优势产品。
WO战略
1、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培育创新性企业文化。
2、整合内外部资源,拓宽市场渠道,3、理顺产品研发和引进渠道,打造核心产品与品牌。
4、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全面竞争能力。
威胁——T1、加入WTO也给医药产业链上各个板块内的企业带来了更剧烈的竞争和压力。
2、研发经费与能力的不足削弱了我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3、我国医药市场体系欠发达,市场管理尚待完善。
4、相对于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我国产品流出渠道不畅,世界市场占率极低,竞争力差。
5、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老化、管理水平低下、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使云南大多数医药企业不具备发展优势。
6、国家对医药行业监管力度的加大,各项法律法规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医药产品持续的强制降价、招标采购的实施。
7、业内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ST战略
1、调整各板块的竞争模式,扩大区域竞争优势。
2、与有实力的外部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完善管理体系,培养企业的柔性竞争能力。
4、结合地缘优势,开发和拓展边贸业务。
WT战略
1、强调业绩管理,强化以发展战略为核心的激励体制
2、围绕核心能力的培育调整资源配置。
3、提高经营管理手段,增强信息化管理程度。
五、战略选择
(一)总体战略
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司的战略选择
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发展战略
密集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总体战略
稳定战略:限于经营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在战略期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上的战略。
收缩战略:撤退战略,是那些没有发展或发展潜力很渺茫的企业
应该采取的战略。
根据自己的判断,我认为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应该采用发展战略中的多元化战略和一体化战略。公司采用的轻资产策略有效地保证了白药产品乃至白药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自产品的充分发育、“稳中央、突两翼”战略的实施,使白药的产品结构由“一枝独秀”转变为“多点支撑”,并成功探路健康产品领域,实现了发展战略的延伸;技术创新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则驱动着企业的市场开发和拓展,并赋予了云南白药品牌新的内涵。明确的总体战略使云南白药公司在竞争中保持稳定心态,沉稳应对。
云南白药在产业的前向一体化:建立武定重要原料基地。在云南武定种植基地建立了种植园区。云南白药后向一体化战略:①营销网络的建设
②进入医药流通业
③组建云南大药房
④开拓海外市场
(二)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由于云南白药在差异化方面一直做得很优秀,所以建议企业采取成本领先战略,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额外的利润。
六、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
(一)组织结构
(二)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传承文化、超越自我、济世为民。
企业精神:
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企业价值观:
文化的传承者、科技的创新者、健康的奉献者。
企业经营方针:
继承品牌——传播国药新文化
;锤炼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发展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
企业目标:
现代化国际化
—
融合传统与现代,沟通历史和未来,跨越民族与国界。
第五篇:总部经济研究分析——以香港为例
总部经济研究分析----以香港为例
正文:
一、总部经济产生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加快,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企业总部与企业加工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实现分离,即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加工制造基地则向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并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总部聚集对中心城市产生深刻影响,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即总部经济。
二、总部经济相关理论概述
(一)、总部经济形成机理
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会对土地、原材料、能源以及一般劳动力等基础资源产生大量的需求,而在研发、资本运作、营销等活动中会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等高端资源。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往往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上述基础资源,但若要在这些地区获得高端资源则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即便付出很高的成本也无法获得;而在中心城市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企业获得高端资源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而获得如土地、能源等基础资源的成本会很 高。企业为了更经济有效地运营就会选择将不同职能的部门分布在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由此便会出现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大量聚集的现象。
(二)、总部经济特征概述
首先,企业总部的活动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参与。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的一种经济表现形态。为了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从而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在空间上按照“总部一制造基地”的模式分离,将组装、加工等附加值低、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消耗大量能源的环节移出城市中心,留下管理、研发、营销等附加值高、所需处理的问题复杂多变且对企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要环节,企业总部的职能直接决定了其必然对高层次人才有很强的依赖性。
其次,总部经济具备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企业总部所承担的重要职能对于以知识、技术为核心的智力资本依赖度很高,企业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作为其总部的重要产出之一,是中心城市在将以消耗普通劳动力及能源等为主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剥离出去以后,其生产总值不降反增的重要原因。
再次,总部经济与金融资源、金融服务关系紧密,吸金能力较强,拥有大量的资金资源。企业总部作为执行企业财务运作职能的核心部门,一方面要负责为企业的正常运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企业总部所在地区能够有足够多的金融机构来为其提供资金融通,这对于经营暂时处在困难时期或正处于投资期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链的断裂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打击。最后,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对企业总部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总部掌控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根据对产品技术、市场环境、顾客需求、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理解与判断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三、香港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拥有107个国家的领事馆或总领事馆目前有超过3800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在整个亚太地区位居榜首。根据香港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6月1同,有1246家地区总部和2644家跨国公司的办事处设在香港。这些跨国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商用服务业、运输及有关服务等。
落户香港的公司总部的行业涉及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业;商用服务业;运输及有关服务业;金融及银行业;制造业;建造业、建筑及土木工程业;电讯业;保险业;地产业等较为广泛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所占份额并不均衡,如果按地区总部主要业务范围划分,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比如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业,商用服务业,运输及有关服务业,金融及银行业四项所占份额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达91.0%和91.4%。这足以说明入驻香港的地区总部是以服务业为主的。
影响跨国公司选择香港作为地区总部地点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税制简单且税率低,资讯自由流通,没有外汇管制,廉洁的政府,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完善,自由港的地位,政治稳定和安全,地理位置优越,法制和司法独立,专业化的服务支持。这些地理上和政治上的因素,赋予了香港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优势,给香港发展总部经济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发展总部经济总结
根据上文对香港在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况论述,可以看出企业总部往某个城市集聚,是企业基于战略发展需要进行的主动选择,看中的是城市特有的优势资源,需要所在城市具备一定的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有利于吸引企业总部集聚的良好环境。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条件:
(一)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
总部经济聚集地拥有了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就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型价值活动的创造。香港拥有众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其高等教育发展在全国也是处于前列。而且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在其设立科研开发中心、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等进一步丰富了所在城市的科研教育资源。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国际化人才和开放式的知识创新氛围。
(二)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在当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能源价格起伏不定的时期,交通运输成本成为企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的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香港位处珠三角的核心位置,毗邻澳粤,是我国对外丌放的重要窗口,公司总部在这些城市聚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城市天然的区位条件。香港的港口,为物流产业总部经济提供了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三)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事实上,国际化程度高、对公司总部吸引力强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较高,2013年香港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94%,第三产业在香港产业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都是这些城市重点发展和支持的产业,发达的服务业、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