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馆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而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它是确保文物得以安全保存,发挥历史文化价值的前提。本文针对新时期强化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强化
引言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是博物馆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宝贵的文物能够流传于世,势必要有一个良好的存放环境,势必需要有科学的存放方法,所以说强化文物保护的力度,是传承我国精神文化遗产的要求,也是国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目前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不足之处
1.轻人防,保安队伍建设薄弱。博物馆中会保存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它们也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被文物的经济价值所诱惑,进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偷盗文物。为了能够确保文物的完整和安全,博物馆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保安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在保安队伍的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实际上一套完整的保安体系包括物防、人防以及技防三个部分,物防与技防是人防的物质基础,如果博物馆过渡关注技术防卫,在监控体系与安放设施上比较完善,但是保安力量却不够,这就会大大削弱整个保安系统的工作效力。即便是一部分博物馆建立了保安队伍,但是保安人员的素质低,流动性大,没有完善的编制,缺少工作责任心,无法满足现代现博物馆的保安工作要求。
2.轻微观,过失行为事件处理不当。博物馆现阶段的安全防御在微观控制上力度不够,监控系统、安放设施、行政部门属于常规检查,这些检查都是采用宏观手段,针对破坏、防火等方面展开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细节上有所忽视。从多年来博物馆破损案例分析发现,很多文物破损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在平时工作中不经意间损坏的。因此强化文物保护过程中,必须要对过失事件等微观管理加大力度。
3.轻制度,相关领域规章制度缺失。制度是人们行为得以规范的保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具有严格的规范制度规范工作者的行为,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目前很多博物馆缺乏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不足,因此而导致的工作失职,文物损毁问题很多,并且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落实很难,程序复杂。
4.轻解决,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博物馆文物保护内容很复杂,很多博物馆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日常问题上,管理者以及领导对工资问题、制度问题、信息交流等方面不够重视,因此一旦遇到实际问题,解决起来非常麻烦,最终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
二、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策略
1.规范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强化文物保护,首先要强化文物藏品的管理规范,博物馆文物大部分是收藏的,文物与一般的自然物体不同,它们本身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精神价值。它们一旦被损坏,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必须要针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与保存工作进行细化,规范每一道保存收藏工序。引入完善的文物收藏硬件设施,文物需要在一个宽敞、干净、安全的环境中保存。因此博物馆必须要专门的文物保存场所。然后,基础细节不容忽视,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中藏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文物调取、归仓会更加频繁,这个过程中,入库登记、统计等环节都要做好。要为每个藏品建立自己的档案,同时整个博物馆所有藏品也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档案。
2.重视文物保护人员的培养。与其他单位相比,博物馆是比较特殊的单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博物馆知识以及各种先进的保护手段等等,对于人才的要求很高,因此提升文物保护力度,确保管理效果,必须要建立一直高素质的博物馆人力资源队伍,重视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博物馆工作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博物馆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创新形式,多渠道地引进人才资源,广泛吸纳和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运行机制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可以有计划地调入一些有一定专业技能、知识丰富的技术管理人才,鼓励专业对口的院校生进馆工作,这样既可以引进人才,又可以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还可以让现有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聘请专家、专业人员帮助指导、研究工作,通过政策指导和业务指导,提高本馆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3.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博物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重任,因此强化公众保护意识,为博物馆未来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根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提升文物讲解员的专业技能,只有讲解员对博物馆文化价值了解透彻,才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博物馆的发展中,切实承担起对文化传播的责任。大力加强讲解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进行业务培训,如通过开班前会,举行培训,由老讲解员示范讲解,提高博物馆讲解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可在淡季采取专家授课、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讲演比赛,调动大家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结束语博物馆事业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所面临的机遇更多,同时也势必会迎来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博物馆必须要从基础性工作开始落实,夯实博物观的根基——文物保护工作,只有文物得以安全、完整的保存下来,博物馆其他工作的开展才具有意义,强化文物保护力度,才能够突出文化特色,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斌.文物藏品保护的思考[J].艺术品鉴,2015(11).[2]李彬彬.浅谈青铜器的科学保护[J].黑龙江史志,2015(07).[3]孙晶玮.有关博物馆文物藏品保险探讨[J].会计师,2013(04).
第二篇:2009年长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2009年长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县政府落实我馆的文物保护责任,切实加强我馆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法规,县、县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结合我馆实际,在县、县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对我馆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多措并举,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普查、征集、研究和宣传等各项工作,使《文物保护法》得到切实有效贯彻执行,文物保护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领导重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文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把文物保护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县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二)、加强教育,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县委、县政府将《文物保护法》纳入“五五”普法活动中,要求干部、群众始终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学习新法中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养、修缮等规定同学习《建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二是将学习文物“法律责任”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同学习《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三是将学习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保护的规定同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法》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文物保护法》,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了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同时,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在土地开发、县政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文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建设中,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好保护措施,进行严格审批。坚持做到有文物的土地不开发,有文物的土地建设中要避免破坏文物的做法。做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的有效手段在于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文物法规宣传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不懈努力,全县干部、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性明显提高。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宣传《文物保护法》时主要抓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对各乡、镇领导干部的宣传。分管文物工作的领导和专业机构经常到乡、镇给各级领导宣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使各级领导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强了对城区单位及县民的宣传。尤其是对一些施工单位加大了宣传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三是加强了对农民的宣传。我县文物点主要分布在县郊区,而农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相对较差,为此,我县把对农民《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为重点,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周”、“5.18国际文博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以营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的意义。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也以各种形式宣传报道文物保护工作。
(四)、多措并举,完善文物保护体系
根据我县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一是在各乡、镇设置了管理人员,由各乡、镇文化站站长、干事、派出所所长、文化室专干担任文物监管员。二是各乡、镇、村文物监管员与县文物管理所签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乡、镇的年终工作考核内容。
(五)、突出重点,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普查工作
全面做好文物普查、登记、征集等工作。近年来,我馆文物工作人员深入偏远农村克服野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全县辖区内文物分布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统计,并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掌握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说服群众自愿将手中的文物上缴或捐赠给文物保护部门,由于工作细致扎实,认真负责不仅使馆内原有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管,保证了文物的安全展出,并且加大了对田野文物的收藏征集数量。
总之,我馆文物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履行职责,全面推进我县文物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第三篇: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技术措施--框架
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技术措施--框架
(张晋平起草)
为了将博物馆内保藏的文物珍宝保存千秋万代,博物馆必须应用多种技术性预防措施,将文物保存和展示于安全洁净的环境中。
博物馆保藏和展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文物的技术性措施包括:
1、将文物保存于安全适用的保藏条件中
(1)针对不同质地的文物,应用不同材料的保藏柜保存文物,例如将金属、陶瓷和石质等无机文物保存于金属保藏柜中,金属材料强度高,易加工,且不会释放有害气体,有利于保存无机类文物;将有机文物(例如书画、木制品、皮革制品、纺织品等)保存于木制保藏柜中,有利于环境缓冲作用,柜体本身具备吸收水分和释放水分的功能,有利于调节柜内相对湿度基本平稳。
(2)将文物保存于安全材料制成的囊匣内,安徽省博物馆的经验执得借鉴。
(3)将纸张文物保存于无酸纸板和无酸纸张制造的纸夹或者纸盒中(根据上海博物馆起草的无酸纸标准)。
(4)将珍贵书画作品保存于多层保护条件中,首先用柔软无酸纸张多层包裹,再用白色纺织品多层包裹,然后保存于囊匣中。
(5)将珍贵文物保藏于无氧环境中,应用除氧剂和密闭多层压合塑料包装将文物保存于无氧环境中,可极大地延长文物寿命。
(6)将极珍贵文物保存于透明惰性气体盒中,例如早年印刷的共产党宣言,唐宋书画等。
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的文物保藏条件:A、配置符合保护文物的保藏柜;B、制作适合条件的囊匣、纸夹、纸盒等;C、购置相当数量的包装用无酸纸张和无酸纸板;D、购置除氧剂和密闭多层压合塑料;E、由文物科研部门专门制作透明惰性气体盒中。
2、将文物展示于安全适用的展出条件中
文物展柜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文物所处环境质量的好坏,由此决定了所展出文物寿命的长短和劣化速率。
全功能展柜:(1)光纤照明系统;(2)内置恒湿机(可通过柜外无线方式调节设置,或者远程计算机调节设置);(3)电动门开关方式;(4)展柜内材
料不挥发任何有害气体;(5)展柜密闭性能好,每天柜内外空气交换量低于1;
(6)应用透明度好的夹层玻璃,无颜色(水白玻璃),无弦光,抗冲击能力强;
(7)根据要求可安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
对于墙体连排式落地展柜,应用空调系统调节内部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可通过柜外无线方式调节设置控制,或者远程计算机调节设置控制,以及博物馆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控制。对于不具备展厅空调控制的墙体连排式落地展柜内环境的条件,要安装恒湿机控制内部相对湿度。
将特殊文物展示于密闭惰性气体展柜中,例如出土珍贵有机文物等。将普通文物展出于密闭性能好,可放置硅胶等湿度缓冲材料的展柜中。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全面提升博物馆展厅内展柜的性能,做到将所有珍贵文物保存于全功能展柜中。书画类文物展出于可控制相对湿度的木制墙体连排式落地展柜中。将特殊文物展示于密闭惰性气体展柜中。
3、博物馆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博物馆环境监测可根据建筑条件采用无线或者有线通讯方式。
在线监测内容应当包括:温度和相对湿度、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PM10和PM2.5)、光照度和紫外线、二氧化碳等。
定期检测项目包括:甲醛、挥发性有机酸、总有机挥发物等。
基本要求:
(1)温度和相对湿度
温度(精度±0.3℃),相对湿度(精度±2%RH),温湿度记录仪带数字显示,可采用有线或者无线通讯方式,内置记录数据不少于20000组。
(2)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分析仪(精度±1ppb),在线连续监测。
(3)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分析仪(精度±1ppb),在线连续监测。
(4)臭氧
臭氧分析仪(精度±1ppb),在线连续监测。
(5)颗粒物(PM10和PM2.5)
颗粒物(PM10和PM2.5)测定仪(精度±5%,单位:µg/m3),无线通讯监测。
(6)光照度和紫外线
光照度和紫外线测量仪(一体机),测量精度读数的6%。光照度单位:勒克司(lux),紫外线单位:微瓦/流明(µw/lumen)。无线通讯监测。
(7)二氧化碳
(8)甲醛
甲醛检测仪,检测范围为 0~500 ppb,分辨率:1ppb,检测精度为读数的5%。
(9)总有机挥发物(TVOC)检测仪
总有机挥发物(TVOC)检测仪,检测精度:10-2000ppm异丁烯标定点的±3%。
(10)石英晶体微天平腐蚀测量仪
反应性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大气腐蚀测量仪,检测范围0-10ppm,检测精度:读数的±5%。
(11)监测系统计算机总控系统技术要求
博物馆所有监测点要求采用一套监测系统(总控)来管理与控制。
总控计算机采用高性能PC服务器,能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总体架构:采用Client/Server架构,一个服务器主机,用户可以在办公计算机上查询相应权限的监测点的数据。
总控系统能实时在线监测全馆所有监测点的数据,保存到系统数据库中,并在软件界面上实时显示出来。
总控系统接收到任意一个监测点超限报警信息后,能及时播放报警声音并发送短信息到相关管理员手机。每一条报警信息最多可以发送到9个管理员手机。
并发处理:如果多个(比如20个)采集点同时上报温湿度数据,总控系统能并发处理,不丢失数据。
数据查询:支持多用户同时查询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年、月、周、日报表等。
用户管理:支持分组管理与权限分级管理。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对整个系统的参数进行修改设置。其它一般用户可以查询所负责的监测点的数据,领导用户可以查询所有监测点的数据。用户根据口令登入系统,非授权用户不能查看或修改系统任何数据。
数据分析:用户在客户端软件上面,可以对查询的数据进行分析,除了各种报表之外,还能够提供图形放大、缩小,数据转存到Excel、txt等格式文件的功能。
客户端并发处理:能支持20个用户同时查询数据。
客户端实时监测功能:用户能够查看实时的监测数据,数据与总控中心同步。远程接入:用户可以在Internet上,根据授权信息查询所负责的监测点数据。
自动备份:本系统应该定时包含自动备份功能,防止因系统宕机导致的数据丢失。
灾难恢复:本系统应该包含恢复功能,根据备份信息进行恢复。
所有监测点测量结果不能被人为修改。
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温度和相对湿度无线通讯记录仪、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分析仪、氮氧化物分析仪、臭氧分析仪、颗粒物(PM10和PM2.5)检测仪、光照度和紫外线检测仪或者无线通讯记录仪、二氧化碳无线通讯记录仪等无监测仪器、仪器附属柜箱架和总控计算机及软件系统。
以及定期检测项目仪器包括:甲醛检测仪、总有机挥发物检测仪、噪声计、氨检测仪、石英晶体微天平腐蚀测量仪等。
4、全面提升博物馆内文物库房和展厅内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水平。博物馆文物库房和展厅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的好坏,取决于现有博物馆建筑和空调系统,如果已经安装了空调系统,其内部环境质量控制的好坏取决于控制空调系统工作的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和空调控制子系统。
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建筑条件、空调系统、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和空调控制子系统。
5、博物馆照明
展厅照明设计、施工及灯具(卤钨灯或者金卤灯)。
6、文物维护费用和相关设备运行费用
日常文物维护也是预防性文物保护的一部分,包括人员费用、检查费用和文物清洁费用等。也应当考虑每年设备运行费用并做出预算。
7、采购方式
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政策招标采购,根据质量性能优中选优。
第四篇:浅谈县级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浅谈县级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摘 要:文物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使命。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县级博物馆的重要工作,本文?牟捎眯问蕉嘌?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利用好文物保护经费,探讨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人才;保护
文物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对于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研究历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保护文物,还要体现文物的价值,充分再现文物曾经的辉煌。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做好文物抢救、挖掘、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县级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基地,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群众广泛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是县级博物馆要探讨的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县级博物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使之深人人心,家喻户晓。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利用县博物馆所藏的丰富的文物,针对县城、乡镇、中小学生举办一些文物保护知识的专题普及讲座,邀请专家、专业人士在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的学术讲座,开展学术探讨。采用固定展览和流动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要通过举办特色陈列展览,扩大对外影响,引起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在博物馆进行所藏的丰富的文物展览,把观众请进来进行宣传教育。制作流动展览版到街道人流量多的地方开展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深入农村,举办文物保护专题展览,向广大基层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努力提高基层群众的文物保护参与意识。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到社区开展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文物保护。在县城醒目地点悬挂文物保护宣传标语,播放文物保护音像资料,发放文物保护宣传材料和全国文物普查宣传资料,通过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参与意识,营造了全社会都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到当地的大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可以制作当地文物图片展板在校园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现场讲解,形象生动地宣传博物馆的知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文物,热爱祖国,人人有责”的活动中。还可以结合当地文物的情况开展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竞赛、征文、诗歌朗诵等活动宣传文物保护,提高中小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为了全面的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性的历史信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库房管理要坚持“专人、专库、专业”原则,进出库房严格执行至少两人同进同出制度,要保证文物库房坚持日夜值班守护制度,必须每月定期检查文物库房,检修防护报警设备。要积极开展“五防”工作,确保文物安全。每年都要投入专项资金,购置灭火器材发放到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联合县消防大队,对县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管理;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文物保护的业务工作。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更好的利用文物。突出重点,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普查工作。文物管理部门应全面做好文物普查、登记、征集等工作,以有效保护文物。除了收藏于文物管理所、博物馆之外,许多文物都散落在民间,为了掌握文物的分布,做好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博物馆不仅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登记工作,也要深入偏远地区,克服野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县辖区内文物分布情况做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统计,以有效保护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这不仅能使我市原有的文物资料得到充实,规范文物档案,还极大地巩固了文物保护成果。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具备熟悉专业知识、掌握理论水平、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高水平,才能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文物保护事业的基本保障。文物保护业务能力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从文物保护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地实施文物保护业务能力培养,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力量,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县博物馆要加强定期对馆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整体队伍素质。要合理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有梯队地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决定了未来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构成,更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否能顺利、有序、高效、持续地向前发展。可以采取通过职业进修、在职轮训、派往其他地方接受培训等方式来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专家授课、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职责规范,明确纪律措施和考核机制。解决好文物管理部门的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保持文物队伍的相对稳定。只有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力量,才能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合理利用好文物保护经费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物保护经费主要来自各级财政的拨款投入。要合理安排文物保护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与当地财政局联合起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所有专项资金各需要政府集中采购的,由政府统一集中采购;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不存在截留、挪用和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用途、范围;制订了一系列财务、财产、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要确保馆藏文物保护经费的保障,就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政策,争取博物馆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每年都拨出一定的资金予以修缮文物,但与实际文物保护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我县级文物保护需要的大量费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种非公有制资本介入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科学管理文物,合理利用文物,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斯丽.略谈县(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J].南方论刊,2008,(10)
[2]冯亚武.试论博物馆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2010(01)
[3]陈国哲.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J].文博论坛.2011(06)
[4]段艺专.对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文物世界,2012,(2)
作者简介
李伟锋,助理馆员,澜沧县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
第五篇: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
国宝蓝釉灯回归之路的反思
摘要:文物是人类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每个中国公民都有义务维护、保护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贵重文物。国宝蓝釉灯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文物,然而蓝釉灯的经历却让我们沉思,文物保护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蓝釉灯回归反思问题及原因解决方法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科学的艺术文明。保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极其丰富。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的结晶,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都经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金属文物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等等,自然原因的破坏,已然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最令人心痛的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破坏。
这些古老的文明在地下静静躺了上百上千年,一遇到现代人,它们便有了各种各样颠沛流离、惊心动魄的命运。
国宝蓝釉灯,便是这样经历的亲历者。
一、蓝釉灯的被盗经历
蓝釉灯,唐代陶瓷制品,是唐朝太子李弘的皇后——哀皇后的陪葬品,千年来,它一直平平静静的躺在洛阳偃师的唐恭陵哀皇后的身边。然而,似乎不平凡的东西注定要以不平凡的方式与世人见面。
1998年1月21日黑夜,洛阳偃师一片僻静的山中悄无声息,突然,一辆汽车疾驰而过,奇怪的是,这辆夜行的车并没有打开车灯„„
车子停下来了,六个黑影从车里跳了出来,他们拿着铁锹,对着一块空地一阵挖凿。没错,这块空地,正是中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唐恭陵其中的一处皇妃墓穴——哀皇后墓。唐恭陵位于河南省洛阳东南约20公里,是今天偃师市西南的景山之巅。这个山坡名叫“太子冢”,是中国唐朝时期武则天长子李弘的坟墓。
公元675年,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发生了,年仅24岁的太子李弘被武则天毒死。高宗闻讯,悲愤不已,却又无法将武则天治罪,无奈之下,他只好诏令天下,给李弘冠以尊名,追封为“孝敬皇帝”,并下令以皇帝标准厚葬李弘。就这样,唐恭陵开始修建,整个陵区呈正方形,边长440米,陵墓四周有神墙维护,神墙四周有角楼,南神门外还有一条宽50多米的神道,规模宏伟,耗资巨大。
据传说,李弘死后,皇后一直清灯独照,直至终老,她的墓室也是崇荣繁华,随葬品甚多。而国宝蓝釉灯,也正是深藏这处大墓之中。黑夜中,被六个黑影一通猛凿的空地,位于唐恭陵主墓东北,这是一个方形的土冢,正是李弘的妃子哀皇后的墓室。
显然,这群疯狂的盗贼早有图谋,为首的盗墓贼名叫张少侠。然而,一阵忙活儿,天已渐亮,他们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张少侠决定先行撤退。
初盗未果,他们又想出了一个胆大妄为的罪恶计划。此时,包括蓝釉灯在内的国宝仍旧静静地躺在哀皇后墓中。可是,一声巨响,打破了隐藏了千年的寂静。国宝蓝釉灯也随之开始了险象环生的经历。
1月22、23两天,张少侠带领同伙继续盗墓,可还是一无所获。24日下午,张少侠想到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他突然心生歹念,立即叫来同伙商议,最终,这一伙人决定铤而走险:用炸药爆破!
1月30 日,又是一个黑夜,趁着农历大年初三的爆竹声,张少侠又带人驱车上了山。不久,随着一声沉闷爆炸,唐恭陵哀皇后墓被炸开了。经过商议,他们并没有在当晚实施盗墓,而是掩盖好坑洞,迅速撤离。
几天之后,张少侠等人全副武装又来到哀皇后墓第二次对坑洞实施爆破。墓道被严重破坏,墓坑也显露出来了。面对一米见方的黑洞,六个盗墓贼打开手电开始了盗掘。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张少侠发出了一声疯狂的低吼:“挖到了!”众贼围过来观看,夜色下一抹剔透的蓝颜色闪闪发亮,虽然张少侠不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宝贝,但还是马上就把它塞进了怀中。被张少侠盗处的正是哀皇后墓中的稀世珍宝——蓝釉灯。这件唐朝时期的陶瓷制品,通高33.6厘米,不仅性质特别,而且通身施蓝釉,灯上有小盘,灯盘内还有管柱形灯纤,下有灯柱,灯柱下有一大盘,盘下有喇叭形圈足,造型优美,釉色纯正,胎质精细,颇具皇家风范,是难得一见的国宝。其他盗墓贼见状,也都开始趴在地上疯狂的扒拉着,最终将哀皇后墓室的宝物洗劫一空。
二、国宝的回归之路
2月15日,管理陵墓的工作人员发现墓室被盗,立刻报警。此时,天还没有亮,但惊闻此事的各级领导已经出现在了案发现场。此时的哀皇后墓被洗劫一空,墓中只剩下一些残存的陶俑和唐三彩的碎片,在被炸开的洞边发现了一些电池、雷管和编织袋。看着哀皇后墓被盗的洞口,专家们为之叹息,公安干警更是攥紧了拳头。案发墓坑旁,田野寒风中,破获“2·15”文物盗案的第一次会议召开了。
洛阳警方勘察现场后,立即做出决定:控制海关出口,抓紧侦查,划定重点,进行地毯式排查。排查进行到第五天,警方获得了侦破“2·15”大案的重要线索。循着线索审查,得知工龄被盗文物已经倒卖到了北京,蓝釉灯已经脱手。国宝蓝釉灯和众多文物的下落基本明晰。专案组立刻赶赴北京,请求公安部协助寻找线索,追回国宝。1998年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大力协助之下,抓捕小组赶赴天津将重要文物贩子于润明逮捕归案。于润明交代,他是在北京某酒店收购这批文物的,大部分文物分别卖给了北京、天津的文物贩子,只有国宝蓝釉灯和一些比较贵重的文物卖给了香港的翟某。
随后,经请示公安部,并动用国际刑警,经过一连7天的抓捕,24件被盗文物分别从北京、天津追回,数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消息很快传到了远在香港的翟某耳中。翟某自知案件重大,非一般文物所比,遂派人四处活动甚至远渡重洋,设法将已经卖出的文物高价收回。最后。翟某委托中间人将购买的文物逐一退回,并派专机将国宝蓝釉灯送往北京。
国宝被追回后,众多文物专家被请到现场鉴别,看着一个个精美绝伦、很多见所未见的文物,专家们不由自主地一起惊呼:国宝!全都是难得的国宝!
在收回的61件文物中,有19件国家一级文物、30件国家二级文物、12件国家三级文物。这些文物是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载体,是研究唐代经济、习俗、墓葬制度、服饰以及雕塑、烧烧制、施釉、彩绘工艺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批文物代表了中国初唐时期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些文物的价值实际已经宣告了11名犯罪嫌疑人的末日。1998年10月1日,在唐恭陵前,11名盗墓贼被就地正法。
历经劫难的蓝釉灯被送回故地洛阳,珍藏于洛阳市博物馆,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带来无尽的美的享受。同时,也静静地无语诉说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风风雨雨,引人深思„„
三、蓝釉灯回归之旅的反思
文物是人类祖先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和再现,是“活”历史。
历史文物源自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人民群众保护自己创造的文化遗物是两者之间本原关系的必然要求。众多藏于地下的史前及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被今人发现、挖掘,他们都在向世人诠释着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历史文物为全人类所创造,历史文物为全人类所共有,历史文物理应得到全体民众的共同保护。简言之,历史文物之于社会,应当是“源于民众,归于民众,全民保护,权益共享”。
套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然而对于那些盗墓贼来说,他们早已脱离了人这个群体,只是空余这么一个躯壳,行的是禽兽的行径。盗墓贼的行为无疑是天理难容的,是背弃于道德准则的,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污蔑先人的罪恶行为,是令人发指的。当他们掘开墓葬的时候,同时也为自己挖好了坟墓。文物是属于全体国民所共有的,它所具备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然而,当文物遇见了红眼黑心的盗墓贼它便仅仅只保留了经济价值,只剩下了金钱交易。
近年来,由于文物经济价值的渐渐凸显,诱发了大量盗掘古墓葬的案件,而且盗掘活动日渐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暴力性等特点。在文物被盗现象频频发生的同时,政府、公安等各界都在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工作,然而始终不能有效禁止这类事件的出现。原因在于:
一、文物本身高价值的诱惑;
二、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没有从更深层次认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三、各级政府在文物保护方面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运行体系;
四、国家在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总之,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艰苦、持久的工作。当下,文物工作中文物保护仍然是重中之重。然而,文物保护工作如何有效开展,是摆在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及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面前的首要难题。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文物保护部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管理体制:完善已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专门管理机构、严格执法,依法推进项目管理工作。为保护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迹免受破坏,我们更应加强认识。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提高我们文物保护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和文物部门的终极目标。历史文物是重要的文化符号,表征的是人类自身亘古至今的发展历史,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类文化创造。文物的存在,是对历史的证明,是对我们民族过往的记录,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文物本身就是历史,保护文物就是尊重历史,是对历史的最好认知。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共有·共保·共享——关于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思考》王运良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国宝档案:蓝釉灯》http://v.ku6.com/show/BwZWODO-20P_oxoh.html3、《蓝釉灯》http://baike.baidu.com/view/1684335.htm4、《文化科学》怀特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5、《关于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思考》王翠玲《大众文艺》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