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4: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

第一篇: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

姓名 黄冠学号 208408158* 专业 装裱与修复

浅谈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修复

创建于明治四年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日本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馆藏珍品约10余万件。4个藏馆内的常设展不仅涵盖了日本2000余年历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时记录了亚洲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洋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占5个陈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银器和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和书画等,有些文物已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级文物。露天陈列有迁移来的黑门、校仓等建筑,还有石棺、石像、石兽、石柱等。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也与我国不尽相同。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文物、艺术品的保管、保护修复和展出是相关而协调的三元素。其中,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被视为保管和展出的前提,在博物馆事业中享有着重要地位,受到高度重视。日本的文物、艺术品的保护修复事业,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前景。其中既包括了对文物本身材质、构造的基本考察、对文物保存、展示环境的研究,还包含我们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修理工作,另外也包括了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对文物进行修复保护的工作。

日本的文物修复工作有着严密而完善的管理机制,文物从所有者(博物馆、个人)手中过渡到修复者手中之前,文物已经有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和照相记录。内容包括了文物的大小、尺寸、质地、损伤状况等一般情况。而在文物进入修复者手中之后,首先修复者会对文物进行详细而周密的调查,其内容不但涉及文物的尺寸、质地等一般状况,还会对文物的微观构造、原有的修复状况加以考察,并作以记录,以便在其后的修复工作中得到相应的信息。在这时的调查中,修复者会对调查的结果分类整理,尽量做到分析结果的数据化和图像化。修复者在必要时还会使用多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对所要修复的文物、艺术品进行分析检测。其二,在调查工作结束后,修复人员会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相应的书面修复方案,这个方案将由修复者、文物所有者、(国宝、重要文化财则还要由文化厅官员)进行评议,修改,最终确定实施方案。其三,在文物修复方案确定后,开始对文物进行修复工作。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同时,建立文物修复日志,修复者会通过文字和图像记录每一日对文物进行修复的情况,同时在文物修复工程中保存与文物有关的一切资料和信息。其四,在修复完成后,修复者会将前期调查报告、修复方案、修复日志加以合并整理,写成修复报告书,在提交给文物所有者的同时,为修复过的文物建立档案,以便对今

后的研究工作和再修复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以古书画修复工作为例,技术者们现在仍然使用传统的手工纸作为书画文献等艺术品修复的材料,同时利用传统的方法制作浆糊,修理画心、染色托纸、装潢制轴。在修复的各个环节中,修复者们严格地按照古来已有的方式方法对古书画进行修复,不敢有丝毫越界之举。但是,在对修复对象的前期调查工作中,修复者会使用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了解文物的质地、结构,以前的修复情况,尽可能多地获取与修复对象有关的资料信息。古书画修复工作者曾经使用红外线摄影来观察绘画表面的色彩缺失和色彩叠压部分,通过X线透视摄影来确定所要修理绘画原有的确实部位和原有修补材料的尺寸,而通过显微摄影则可以清楚地拍摄并分辨所要修复的古书画所用纸张、画绢的纤维组成与结构,从而可以按原有古书画的材料复制相应的修补材料,这样可以使文物、艺术品的修补材料与文物质地基本保持一致。为了了解古代文物、艺术品使用材料的微观形态,修复保护工作者有时会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而在古书画修复的实际工作中,小角度光源的使用使修复人员可以清晰地发现古书画上原有的伤痕,这就为修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日本人还首先使用伽玛射线对古书画的修补绢进行高能辐射,从而加速其老化程度,并且通过调节照射时间调整人工老化修补绢的强度。此外,各类化学纤维纸、无纺布也被广泛应用于古书画修复的各个环节之中,拓宽了修复材料的领域,为整个修复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各国博物馆在对古书画的保存与修复都大同小异,我国作为这一传统技术的发源地,更应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也也应吸收和借鉴国外更好的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应适当增加到这一传统工艺中去;同时,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法律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篇: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一、简介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1872 年创建。原为东京汤岛圣堂的文部省博物馆,1889年改为帝室博物馆,1900年又改名东京帝室博物馆。1947年博物馆由宫内省改属文部省管理,更名国立博物馆。1952年定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隶属文部省文化厅。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

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拥有40多个展厅,藏品总量超过10万件,除了主打日本文物的主馆与举办专题展览的表庆馆、平成馆,还有展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宫廷献纳宝物的法隆寺宝物馆,陈列日本以外东方各国艺术品和考古遗物的东洋馆。东洋馆又称亚洲文物陈列馆,1968年正式开放,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艺术、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东洋馆也是中国境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由于东亚国家文物普遍不耐光且难以经受温湿度的剧烈变化,所以每年只轮换展出馆藏品中的一小部分。

二、历史

1、草创之初

1872年3月,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当时的汤岛圣堂大成殿(现在东京都文京区汤岛)举办了国内首次博览会。当时的宣传广告及入场券等均保存于文部省博物馆内,这也是日本“博物馆”的发端。东京国立博物馆也以这一年作为其创设年份。当时博览会主要以将在次年的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出展的展品为主。会场内主要陈列有书画、古董、动植物标本等,其中以名古屋城的金最引人注目。最初博览会会期预定为3月10日起的20天,但由于人气旺盛,会期一再延长,最后到4月末才结束。据估计,总入场人数达15万人次

1873年,文部省博物馆被并入太政官正院的“博览会事务局”,并迁址至内山下町(现今的东京都千代田区内幸町)。同年4月15日起也举办了为期3个半月的博览会,主要展示物品为动植物、矿物等。

1875年,“博览会事务局”再度改称“博物馆”,归内务省管辖。起初也曾改称“内务省第六局”,后于1876年又改叫“博物馆。同年,町田久成任博物馆馆长。出身于萨摩藩的町田馆长对明治时期日本的博物馆建设和文物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也被视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博物馆内也立有表彰町田馆长的石碑。另外,博物馆的主管机构也于1881年改为农商务省,此后又于1886年变为宫内省。

1877年,在上野的宽永寺本坊旧址(后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所在地)举办了首届内国劝业博览会。这是基于当时日本“富国强兵、产业兴国”的国策而举行的,其中的“美术馆”是日本最早被称为美术馆的建筑物。当时的首任馆长町田久成以内山下町的博物馆过于狭小、易发生火灾等原因,申请迁移至上野公园,并于当年得到了太政官的批准。

1881年,在上野公园宽永寺旧址建成2层红砖造的本馆。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Josiah Conder。该馆当年即作为第2届内国劝业博览会的展馆使用,次年3月起成为博物馆的总馆。4年前建造的美术馆则作为2号馆使用。此后,由于关东大地震的破坏,上述两馆均已不存。

2、从皇室博物馆到国立博物馆

1889年博物馆改称“帝国博物馆”,馆长为九鬼隆一。当时,在京都和奈良都设有帝国博物馆(京都馆设于1897年,奈良馆设于1895年)。当时馆内的美术部长是明治时期日本美术界的核心人物冈仓天心,此外从美国来的哲学家・美术史学家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也被聘为美术部理事。因此博物馆在美术方面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1900年,位于东京・京都・奈良三地的“帝国博物馆”同时改称“帝室博物馆”。这个名称一直使用至1947年。同年,为了庆祝皇太子(后来的大正天皇)大婚,在上野的博物馆内开始新建美术馆,该工程于1901年开工,于7年后的1908年竣工,1909年启用。由御用宫廷建筑师片山东熊设计的美术馆成为“表庆馆”,直到21世纪仍是博物馆的主要建筑物之一。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当时的总馆和2号馆、3号馆均遭到严重损坏,无法使用。此后的十余年间,博物馆的展出只在表庆馆一处进行。新建总馆于1932年开工,1938年落成使用。这就是现存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总馆。新建总馆落成后不久的1940年,便举办了纪念“皇纪2600年”的“正仓院御物特别展览”。这是首次将正仓院宝物向大众公开,盛况空前,短短20天内参观人数达到40万之多。

3、二战之后

1947年5月,在新宪法公布之日,帝室博物馆改称“国立博物馆”,改由文部省主管。此后于1952年改称东京国立博物馆。改称国立博物馆后的首任馆长是安倍能成。1947年9月,博物馆发行馆刊《博物馆新闻》。其创刊号头版刊登了《国民与博物馆 必须重新审视古代美术品》的文章,明确了将战前的皇家博物馆转变为国民博物馆的方针。

战后博物馆新建了东洋馆、法隆寺宝物馆等,并大力收藏各类文物藏品,经常举办特别展出等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65年的图坦卡蒙展、1974年的蒙娜丽莎展、纪念创立100周年的1972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名品展”、创立120周年的1992年“日本与东洋的美”特别展等。管理组织方面,随着1950年文化财保护委员会的设立,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该委员会的附属机构。1968年,该委员会废止,改由文化厅管理博物馆。2001年,随着重组中央省厅的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实施,博物馆先后归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博物馆和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管理。

4、新展馆建设

二战后,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1962年,馆内西南侧建成“法隆寺宝物馆”,2年后面向大众开放。该馆主要收藏了1878年遭遇废佛毁释的法隆寺上贡给皇室的300余件宝物。该展馆使用30多年后被拆除,1999年由带有餐厅和资料室的新法隆寺宝物馆取代。1968年,馆内东侧建成东洋馆,收藏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美术品。1984年,馆内西侧的表庆馆后建成资料馆,研究人员可以在此公开使用阅览馆藏图书、史料和照片资料等。

博物馆除常年展出外,也经常举办各类主题特别展。但是举办大规模特别展览的时候就需要临时撤走常年的展品,因此博物馆决定建设一个专用于特别展览的大型新展馆。因此,总馆西侧的别馆和北部仓库被拆除,改建为新展馆。1999年,新展馆平成馆投入使用,主要用于主题特别展、考古资料展示室和大礼堂。

第三篇: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文物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需要实施综合管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文化保护理念作为工作思想,丛而科学性的加强对文物陈列的有效管理。文章概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发展背景,分析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面临的现状,阐述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从而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问题分析

1研究背景

文物保护相关学科广泛,性质不同,导致文化遗产的种类也较为复杂。由于经济和人力的条件限制,全国大多数博物馆都很难组建文物保护团队,更不用提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了。完善文物保护专家队伍是博物馆,特别是基层博物馆的当务之急。文物保存的良好程度决定着文化遗产的正确研究方向,也就意味着只有将文物保护好了,后续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进程。我国拥有历史悠久发展历程,而古老的文物只有处在较好的环境下保护,才能更好的借助文物的研究,正确的向后人们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最终使国人更好的了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以及向外国展示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博物馆对文物的良好保护才是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这对于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艺术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是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另外,博物馆是向游客展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阵地,良好的馆藏陈列有助于更好地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

2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保护所面临的现状分析

2.1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有所欠缺

文物蕴含着历史的兴衰,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智慧财富,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空间。文物保存环境的细微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质的影响,从而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如今,博物馆从业人员即使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文物保护工作,但缺乏文物保护的细致思维,不能留心观察和记录文物的状态,也会使文物保护质量下降。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虽然在思想上加深了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但是落实在具体的文物陈列工作中时还是有所欠缺的,主要体现在对陈列文物细节变化的观察不够认真仔细,缺乏耐心和细心[1]。例如,可以通过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对于一些书画类的文物,可能存在掉粉、褪色的现象,但是从业人员没有注意这个现象,也就无法做到及时处理。由于古代书籍或画等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长时间的存放可能会出现粘连在一起的现象,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从业责任心,丛而忽略这个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可能会在翻看时不注意把字画撕开,致使文物的相关内容受损。因此,就需要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的建设。

2.2博物馆陈列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

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因为很多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特别小,所以文物的保护措施和方法较为老旧。另外,博物馆的环境条件差,导致较多的文物并没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按照标准进行存放,大多是从业人员随意摆放,丛而导致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由于博物馆文物展览期间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丛而导致文物的破坏。对于一些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文物,如纸质类文物,对保存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线较为敏感,特别是如果所处环境过于潮湿,就会导致褶皱等现象,影响其清晰度和观赏价值。

2.3博物馆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近年来,我国逐级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发展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许多文物展馆的面积不断扩大,展示手段不断升级。但是,一些文物的受损状况依然与文物展柜的不合理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博物馆文物展柜是透明材质,文物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加速氧化,造成损害,不利于文物的保存。针对光线影响,博物馆的展览柜台设计应提出优化方案,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提升展馆基础设施水平。但即使有国家财政拨款,一些地级市的基层博物馆仍然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文物的全方位保护[2]。

3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研究分析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一般和地方基层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同时进行,但是对文物保护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对文物保护意识的认识不足,都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不顺利。因此,对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的研究上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3.1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文化科学保护的认识,增强综合基础能力的培养,比如《文物保护法》的学习以及专业修复技术能力。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博物馆工作人员学习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进而从根本上将文物保护意识灌输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头脑中;另一方面,文物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保管与陈列文物过程中,定期观察文物的变化情况,随时做好修复文物的准备。另外,还需要掌握专业修复设备的使用和专业的修复技能。

3.2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文物的实时展示

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实时掌握文物状态,才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文物损害。在文物展览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标准,最大限度完善文物展览的细节。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文物防护的准备措施,预先规划文物展示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害,以便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最后,博物馆展示还需要全天监控文物的实时状态。

4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相关保护方案的研究

基于文物保护的博物馆文物展示,制定文物保护计划是建立完整的博物馆文物展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

4.1确保博物馆的温湿度适宜

文物保护对展柜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博物馆文物要时刻保持适宜的展示环境,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损害。博物馆文物展柜的温度需要保持在15~25℃之间,湿度为40%~65%之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必须相互匹配[3],否则,对文物的保护都是不利的。只有温度和湿度处于规定的范围,才能确保文化遗产展示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行业规范,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由中央空调调节。部分博物馆展馆的温度控制通过特殊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直接调整,一般处于恒温恒湿状态。但是,一些基层的博物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专业设备。因此,只能通过对陈列文物的密封展示柜内的气温进行调节来维持,一般在展示柜里放置化学调湿剂等进行调节[4]。

4.2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原则的分析文物展柜的密闭性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进入博物馆的游客不可避免地影响馆内空气流通。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或设计文物展示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密封性的优劣。因为只有确保文物陈列柜的密封性能,才能保证隔离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避免文物受到损害[5]。例如,由于文物的长期陈列以及陈列展示柜密闭性较差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文物发生霉变,丛而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的文物博物馆一般是采用杀菌剂来防止文物发霉现象产生。但是面临一个缺点,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防霉剂,其中一些霉菌可能会产生抗体,导致使防霉剂失去效果。一方面,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换防霉剂;另一方面,增强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从源头上控制。

4.3文物展馆内的光源控制原则的分析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有必要将所有热源远离博物馆文物,所谓的热源还包括一般的加热设备。博物馆展馆的照明一般由光纤照明灯具组成,因此对光源控制也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特别是文物展示柜的玻璃必须能隔离阳光紫外线。

4.4展馆除尘指标原则的分析

展馆除尘需要制定规范和标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除了影响室内空气,还会带来一些灰尘和其他污垢,这会导致文物加速腐蚀,如青铜器表面氧化和斑块生长加速。因此,加强清洁博物馆内的灰尘和其他污垢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定期除尘博物馆外,还应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安装空气净化器等除尘设备。最后,文物陈列需要放置在密封的陈列柜内,能够确保文物与外界隔绝[6]。

4.5展馆内绿色材料应用原则的分析

用于文物展示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直接热源、光源和空气污染外,还有其他建筑材料,它们含有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筛选博物馆文物展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4.6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在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可以确保文物的有效存留。一方面,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从业人员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使他们充分了解文物价值,并利用现代修复技术保护学术文物。馆内工作人员应做到对文物陈列情况的实时掌握,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文物陈列的变动情况,并且及时根据突发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和解决的方案,加强对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监控,时刻在文物陈列工作中落实文物保护规范,完善文物陈列工作中的各个细节。

5结束语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比较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要通过文物保护的先进意识来对其进行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对文物的保护,就需要科学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理念,从而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能。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进行综合化全面的保护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文静.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6):10-11.[2]李博.文物保管和文物陈列中的保护意识分析[J].工业C,2016(6):34.[3]于晓敏.浅谈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华民族博览,2017(5):220-221.[4]陆春红.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文信息,2016(2):106-107.[5]唐锋.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人间,2016,20(12):20-22.[6]胡开红.博物馆陈列中的文物保护[J].经贸实践,2016(7):33-35.

第四篇:浅谈县级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浅谈县级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摘 要:文物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担负着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使命。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县级博物馆的重要工作,本文?牟捎眯问蕉嘌?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利用好文物保护经费,探讨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人才;保护

文物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对于传承着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研究历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保护文物,还要体现文物的价值,充分再现文物曾经的辉煌。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做好文物抢救、挖掘、保护、管理、利用等工作。县级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物保护基地,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的群众广泛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是县级博物馆要探讨的问题。采用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县级博物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使之深人人心,家喻户晓。增强全社会的文物意识与文物保护的法制观念。利用县博物馆所藏的丰富的文物,针对县城、乡镇、中小学生举办一些文物保护知识的专题普及讲座,邀请专家、专业人士在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的学术讲座,开展学术探讨。采用固定展览和流动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要通过举办特色陈列展览,扩大对外影响,引起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关注重视。在博物馆进行所藏的丰富的文物展览,把观众请进来进行宣传教育。制作流动展览版到街道人流量多的地方开展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深入农村,举办文物保护专题展览,向广大基层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努力提高基层群众的文物保护参与意识。

开展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到社区开展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宣传文物保护。在县城醒目地点悬挂文物保护宣传标语,播放文物保护音像资料,发放文物保护宣传材料和全国文物普查宣传资料,通过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参与意识,营造了全社会都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到当地的大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可以制作当地文物图片展板在校园展,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现场讲解,形象生动地宣传博物馆的知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文物,热爱祖国,人人有责”的活动中。还可以结合当地文物的情况开展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竞赛、征文、诗歌朗诵等活动宣传文物保护,提高中小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为了全面的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性的历史信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库房管理要坚持“专人、专库、专业”原则,进出库房严格执行至少两人同进同出制度,要保证文物库房坚持日夜值班守护制度,必须每月定期检查文物库房,检修防护报警设备。要积极开展“五防”工作,确保文物安全。每年都要投入专项资金,购置灭火器材发放到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联合县消防大队,对县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管理;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文物保护的业务工作。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更好的利用文物。突出重点,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普查工作。文物管理部门应全面做好文物普查、登记、征集等工作,以有效保护文物。除了收藏于文物管理所、博物馆之外,许多文物都散落在民间,为了掌握文物的分布,做好文物安全防范工作,博物馆不仅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登记工作,也要深入偏远地区,克服野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县辖区内文物分布情况做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统计,以有效保护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这不仅能使我市原有的文物资料得到充实,规范文物档案,还极大地巩固了文物保护成果。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具备熟悉专业知识、掌握理论水平、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高素质、高水平,才能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文物保护事业的基本保障。文物保护业务能力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从文物保护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性地实施文物保护业务能力培养,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力量,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县博物馆要加强定期对馆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整体队伍素质。要合理安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有梯队地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决定了未来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构成,更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否能顺利、有序、高效、持续地向前发展。可以采取通过职业进修、在职轮训、派往其他地方接受培训等方式来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专家授课、专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扩大知识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职责规范,明确纪律措施和考核机制。解决好文物管理部门的编制、工资、待遇等问题,保持文物队伍的相对稳定。只有加强文物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文物保护力量,才能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合理利用好文物保护经费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物保护经费主要来自各级财政的拨款投入。要合理安排文物保护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与当地财政局联合起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所有专项资金各需要政府集中采购的,由政府统一集中采购;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不存在截留、挪用和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用途、范围;制订了一系列财务、财产、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要确保馆藏文物保护经费的保障,就要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政策,争取博物馆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每年都拨出一定的资金予以修缮文物,但与实际文物保护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我县级文物保护需要的大量费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种非公有制资本介入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科学管理文物,合理利用文物,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斯丽.略谈县(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J].南方论刊,2008,(10)

[2]冯亚武.试论博物馆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2010(01)

[3]陈国哲.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J].文博论坛.2011(06)

[4]段艺专.对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文物世界,2012,(2)

作者简介

李伟锋,助理馆员,澜沧县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

第五篇:2009年长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2009年长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县政府落实我馆的文物保护责任,切实加强我馆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法规,县、县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结合我馆实际,在县、县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对我馆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多措并举,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普查、征集、研究和宣传等各项工作,使《文物保护法》得到切实有效贯彻执行,文物保护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领导重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文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把文物保护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县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二)、加强教育,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县委、县政府将《文物保护法》纳入“五五”普法活动中,要求干部、群众始终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学习新法中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养、修缮等规定同学习《建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二是将学习文物“法律责任”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同学习《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三是将学习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保护的规定同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法》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文物保护法》,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了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同时,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在土地开发、县政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文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建设中,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好保护措施,进行严格审批。坚持做到有文物的土地不开发,有文物的土地建设中要避免破坏文物的做法。做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的有效手段在于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文物法规宣传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不懈努力,全县干部、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性明显提高。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宣传《文物保护法》时主要抓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对各乡、镇领导干部的宣传。分管文物工作的领导和专业机构经常到乡、镇给各级领导宣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使各级领导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强了对城区单位及县民的宣传。尤其是对一些施工单位加大了宣传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三是加强了对农民的宣传。我县文物点主要分布在县郊区,而农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相对较差,为此,我县把对农民《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为重点,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周”、“5.18国际文博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以营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的意义。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也以各种形式宣传报道文物保护工作。

(四)、多措并举,完善文物保护体系

根据我县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一是在各乡、镇设置了管理人员,由各乡、镇文化站站长、干事、派出所所长、文化室专干担任文物监管员。二是各乡、镇、村文物监管员与县文物管理所签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乡、镇的年终工作考核内容。

(五)、突出重点,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普查工作

全面做好文物普查、登记、征集等工作。近年来,我馆文物工作人员深入偏远农村克服野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全县辖区内文物分布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统计,并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掌握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说服群众自愿将手中的文物上缴或捐赠给文物保护部门,由于工作细致扎实,认真负责不仅使馆内原有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管,保证了文物的安全展出,并且加大了对田野文物的收藏征集数量。

总之,我馆文物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履行职责,全面推进我县文物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下载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技术措施--框架(★)

    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技术措施--框架 (张晋平起草) 为了将博物馆内保藏的文物珍宝保存千秋万代,博物馆必须应用多种技术性预防措施,将文物保存和展示于安全洁净的环境中。 博物......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研究论文[推荐五篇]

    【摘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博物馆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而文物保护是博物馆工......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作者:陆建松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擅自改变文物单位的管理体制,将原本由政府实施保护与管理的文物单位转移到旅......

    关于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范文合集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也积极的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式,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信息化,满足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因为没有......

    文物保护技术(优秀范文5篇)

    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文物在保存过程中,经受着两种因素......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浅析 摘要:文物是最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一方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可以相互促进 , 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旅游开......

    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汇报

    芒砀山景区文物保护与利用情况汇报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是一处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政府的开发政策是“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一、 文化遗产情......

    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

    国宝蓝釉灯回归之路的反思摘要:文物是人类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每个中国公民都有义务维护、保护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