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五篇模版]

时间:2019-10-12 16:4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

第一篇: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

文物是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文物书写着历史的文明。每一个民族都是通过本民族的历史文物来认识并了解本民族的,每一件文物都蕴藏着极大地感召力,经典文物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文物保护的工作做得好,历史的痕迹就越明显与更加清晰,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文物在长期的收藏历史过程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品鉴古人的精神文明世界知悉时至今天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激发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教育作用

文物有着传承历史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件文物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人们从文物的实物中增加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了解到文物的由来,认识文物的历史背景,诠释历史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育人民群众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民族的自信心。有助于人民群众继续沿袭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出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

(二)鉴古知今

虽然我们知道光阴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转性,但是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可以隐约看出那若隐若现的历史痕迹。通过文物的鉴赏,可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掌握了历史知识,就是了解了一个民族。鉴赏文物就是在阅读历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对于文物的从鉴赏古人文明到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审美得以提高、精神得以振奋,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三)提供科研

文物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是进行历史科学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文物丰富的文化内容丰富了文物考古研究的参考内容,拓展了更多的思路,为历史的重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文物在文物的考古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史料、证史、正史、不史与科研借鉴的作用。

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措施

文物作为贯彻并严格执行《文物法》的重要主体 , 要做好依法保护文物的工作,是保障《文物法》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文物的珍贵性与不可再生性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保护文物工作需要从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加大政府力度获得政策的支持,在实际的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分为硬件措施和软件措施,硬件措施是建筑基础设施,软件措施包括:数字博物馆与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一)健全制度,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文物保护的工作是建立在健全的支持文物保护的制度上的,因此,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现状的科学、合理、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并且要依法管理文物、保护文物。《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询方便。因此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这些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在文物保护的资金使用中,文物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得到政府政策上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的资金是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开发旅游项目的政策支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加社会的经济效益,为文物管理工作的持续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基础设施要加强实施措施,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增加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金量,以提高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文物保护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物保护管理系统。

(1)建筑基础设施在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国家加强了对博物馆的建设,随着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加大,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的一些建筑的基础设施要向国际化的标准靠拢,向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建筑基础设施学习,建筑基础设施主要以发挥合理保护、科学管理文物与重在预防为标准,设计并实施保护措施到位的建筑,才有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

(2)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数字化博物馆是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全省文物资源,使观众可以在网上了解、欣赏到众多珍贵馆藏文物。通过文物信息数据库、文物信息采集处理和展示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馆藏珍贵文物的网上三维展示、基于地理信息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推动文物在保护利用中“活”起来。数字化文物的三维展示是采用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文物建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全方位地展现文物的真实原貌。三维(或曰 3D)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其独特的光源投射到文物本体上,形成光条纹。根据光源与机器的相对位置,按照计算机视觉理论,由光条纹的形状测算出被照射文物的三维光标,最终形成被扫描文物完整、精确的三维点云模型。然后,通过相应软件对所扫描文物进行数字化还原,生成被扫描文物的原始数字模型。这是高科技与文物资源的融合。

建立数字化文物就等于给每件文物做了一个“身份证”或“户口簿”,记录文物的原始数据。以后当遇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被人偷盗、病害侵蚀时,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调取“身份证”或“户口簿”,为修复文物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和保障,使文物复原。同时,还可以大力提高文物外展的工作效率。筹备文物外展,从查阅档案、拍照制表,告知对方,到确定参展文物,数十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并且文物保护的工作,需要搜集大量的与文物相关的资料,才能根据文物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来。而文物相关的资料搜集是一个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工程,全面而具体的搜集工作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数字化系统。

数字化计算机强大的系统功能,不但可以完成复杂的剖所工作,而且还可以对文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保障文物的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提高水平

文物保护工作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工作,从了解文物知识开始,文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对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等,以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都参与到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工作中来。工作人员要做好基本的日常维护,掌握基础的维修技术。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都得到了实质上的技术性突破。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来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最先进的技术,以达到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政府到博物馆,以及到工作人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实践工作经验中才能逐步的使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助于博物馆文物文化事业的发展、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提高文物的自身价值,为后人的博古通今与行为的矫正起到参考与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丽双.关于文物管理工作中藏品的保护探析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2] 杨勤.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 [J].大众文艺.2015(14)

[3] 陈曦.如何做好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 [J].大众文艺.2015(13)

[4] 张宇轩.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J].黑龙江史志.2015(11)

[5] 郑芸菁 , 张立莹 , 张军 , 曹晓东.关于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思考 [J].唯实.2004(01)

[6] 李慧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D].山东大学 2007

[7] 薛超.博物馆数字化与数字采集中需改进的问题 [J].文物世界.2004(01)

[8] 董如亮.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J].文物世界.2004(01)

第二篇:2009年长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2009年长武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县政府落实我馆的文物保护责任,切实加强我馆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法规,县、县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结合我馆实际,在县、县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对我馆辖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多措并举,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管理、普查、征集、研究和宣传等各项工作,使《文物保护法》得到切实有效贯彻执行,文物保护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领导重视,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文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精神,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把文物保护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我县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二)、加强教育,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县委、县政府将《文物保护法》纳入“五五”普法活动中,要求干部、群众始终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学习新法中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养、修缮等规定同学习《建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二是将学习文物“法律责任”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同学习《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三是将学习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保护的规定同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法》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文物保护法》,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了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同时,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在土地开发、县政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文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建设中,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好保护措施,进行严格审批。坚持做到有文物的土地不开发,有文物的土地建设中要避免破坏文物的做法。做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工作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保护的有效手段在于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文物法规宣传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不懈努力,全县干部、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性明显提高。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宣传《文物保护法》时主要抓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对各乡、镇领导干部的宣传。分管文物工作的领导和专业机构经常到乡、镇给各级领导宣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使各级领导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加强了对城区单位及县民的宣传。尤其是对一些施工单位加大了宣传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三是加强了对农民的宣传。我县文物点主要分布在县郊区,而农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相对较差,为此,我县把对农民《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作为重点,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文物保护宣传周”、“5.18国际文博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单、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图片展览、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以营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及文物保护的意义。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也以各种形式宣传报道文物保护工作。

(四)、多措并举,完善文物保护体系

根据我县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在全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一是在各乡、镇设置了管理人员,由各乡、镇文化站站长、干事、派出所所长、文化室专干担任文物监管员。二是各乡、镇、村文物监管员与县文物管理所签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乡、镇的年终工作考核内容。

(五)、突出重点,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和普查工作

全面做好文物普查、登记、征集等工作。近年来,我馆文物工作人员深入偏远农村克服野外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对全县辖区内文物分布情况作了较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统计,并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掌握散落于民间的文物,说服群众自愿将手中的文物上缴或捐赠给文物保护部门,由于工作细致扎实,认真负责不仅使馆内原有文物得到了妥善的保管,保证了文物的安全展出,并且加大了对田野文物的收藏征集数量。

总之,我馆文物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履行职责,全面推进我县文物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第三篇: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技术措施--框架

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技术措施--框架

(张晋平起草)

为了将博物馆内保藏的文物珍宝保存千秋万代,博物馆必须应用多种技术性预防措施,将文物保存和展示于安全洁净的环境中。

博物馆保藏和展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文物的技术性措施包括:

1、将文物保存于安全适用的保藏条件中

(1)针对不同质地的文物,应用不同材料的保藏柜保存文物,例如将金属、陶瓷和石质等无机文物保存于金属保藏柜中,金属材料强度高,易加工,且不会释放有害气体,有利于保存无机类文物;将有机文物(例如书画、木制品、皮革制品、纺织品等)保存于木制保藏柜中,有利于环境缓冲作用,柜体本身具备吸收水分和释放水分的功能,有利于调节柜内相对湿度基本平稳。

(2)将文物保存于安全材料制成的囊匣内,安徽省博物馆的经验执得借鉴。

(3)将纸张文物保存于无酸纸板和无酸纸张制造的纸夹或者纸盒中(根据上海博物馆起草的无酸纸标准)。

(4)将珍贵书画作品保存于多层保护条件中,首先用柔软无酸纸张多层包裹,再用白色纺织品多层包裹,然后保存于囊匣中。

(5)将珍贵文物保藏于无氧环境中,应用除氧剂和密闭多层压合塑料包装将文物保存于无氧环境中,可极大地延长文物寿命。

(6)将极珍贵文物保存于透明惰性气体盒中,例如早年印刷的共产党宣言,唐宋书画等。

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库房内的文物保藏条件:A、配置符合保护文物的保藏柜;B、制作适合条件的囊匣、纸夹、纸盒等;C、购置相当数量的包装用无酸纸张和无酸纸板;D、购置除氧剂和密闭多层压合塑料;E、由文物科研部门专门制作透明惰性气体盒中。

2、将文物展示于安全适用的展出条件中

文物展柜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文物所处环境质量的好坏,由此决定了所展出文物寿命的长短和劣化速率。

全功能展柜:(1)光纤照明系统;(2)内置恒湿机(可通过柜外无线方式调节设置,或者远程计算机调节设置);(3)电动门开关方式;(4)展柜内材

料不挥发任何有害气体;(5)展柜密闭性能好,每天柜内外空气交换量低于1;

(6)应用透明度好的夹层玻璃,无颜色(水白玻璃),无弦光,抗冲击能力强;

(7)根据要求可安装空气循环净化装置。

对于墙体连排式落地展柜,应用空调系统调节内部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可通过柜外无线方式调节设置控制,或者远程计算机调节设置控制,以及博物馆楼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控制。对于不具备展厅空调控制的墙体连排式落地展柜内环境的条件,要安装恒湿机控制内部相对湿度。

将特殊文物展示于密闭惰性气体展柜中,例如出土珍贵有机文物等。将普通文物展出于密闭性能好,可放置硅胶等湿度缓冲材料的展柜中。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全面提升博物馆展厅内展柜的性能,做到将所有珍贵文物保存于全功能展柜中。书画类文物展出于可控制相对湿度的木制墙体连排式落地展柜中。将特殊文物展示于密闭惰性气体展柜中。

3、博物馆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博物馆环境监测可根据建筑条件采用无线或者有线通讯方式。

在线监测内容应当包括:温度和相对湿度、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PM10和PM2.5)、光照度和紫外线、二氧化碳等。

定期检测项目包括:甲醛、挥发性有机酸、总有机挥发物等。

基本要求:

(1)温度和相对湿度

温度(精度±0.3℃),相对湿度(精度±2%RH),温湿度记录仪带数字显示,可采用有线或者无线通讯方式,内置记录数据不少于20000组。

(2)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分析仪(精度±1ppb),在线连续监测。

(3)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分析仪(精度±1ppb),在线连续监测。

(4)臭氧

臭氧分析仪(精度±1ppb),在线连续监测。

(5)颗粒物(PM10和PM2.5)

颗粒物(PM10和PM2.5)测定仪(精度±5%,单位:µg/m3),无线通讯监测。

(6)光照度和紫外线

光照度和紫外线测量仪(一体机),测量精度读数的6%。光照度单位:勒克司(lux),紫外线单位:微瓦/流明(µw/lumen)。无线通讯监测。

(7)二氧化碳

(8)甲醛

甲醛检测仪,检测范围为 0~500 ppb,分辨率:1ppb,检测精度为读数的5%。

(9)总有机挥发物(TVOC)检测仪

总有机挥发物(TVOC)检测仪,检测精度:10-2000ppm异丁烯标定点的±3%。

(10)石英晶体微天平腐蚀测量仪

反应性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大气腐蚀测量仪,检测范围0-10ppm,检测精度:读数的±5%。

(11)监测系统计算机总控系统技术要求

博物馆所有监测点要求采用一套监测系统(总控)来管理与控制。

总控计算机采用高性能PC服务器,能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总体架构:采用Client/Server架构,一个服务器主机,用户可以在办公计算机上查询相应权限的监测点的数据。

总控系统能实时在线监测全馆所有监测点的数据,保存到系统数据库中,并在软件界面上实时显示出来。

总控系统接收到任意一个监测点超限报警信息后,能及时播放报警声音并发送短信息到相关管理员手机。每一条报警信息最多可以发送到9个管理员手机。

并发处理:如果多个(比如20个)采集点同时上报温湿度数据,总控系统能并发处理,不丢失数据。

数据查询:支持多用户同时查询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年、月、周、日报表等。

用户管理:支持分组管理与权限分级管理。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对整个系统的参数进行修改设置。其它一般用户可以查询所负责的监测点的数据,领导用户可以查询所有监测点的数据。用户根据口令登入系统,非授权用户不能查看或修改系统任何数据。

数据分析:用户在客户端软件上面,可以对查询的数据进行分析,除了各种报表之外,还能够提供图形放大、缩小,数据转存到Excel、txt等格式文件的功能。

客户端并发处理:能支持20个用户同时查询数据。

客户端实时监测功能:用户能够查看实时的监测数据,数据与总控中心同步。远程接入:用户可以在Internet上,根据授权信息查询所负责的监测点数据。

自动备份:本系统应该定时包含自动备份功能,防止因系统宕机导致的数据丢失。

灾难恢复:本系统应该包含恢复功能,根据备份信息进行恢复。

所有监测点测量结果不能被人为修改。

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温度和相对湿度无线通讯记录仪、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分析仪、氮氧化物分析仪、臭氧分析仪、颗粒物(PM10和PM2.5)检测仪、光照度和紫外线检测仪或者无线通讯记录仪、二氧化碳无线通讯记录仪等无监测仪器、仪器附属柜箱架和总控计算机及软件系统。

以及定期检测项目仪器包括:甲醛检测仪、总有机挥发物检测仪、噪声计、氨检测仪、石英晶体微天平腐蚀测量仪等。

4、全面提升博物馆内文物库房和展厅内环境的监测和控制水平。博物馆文物库房和展厅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的好坏,取决于现有博物馆建筑和空调系统,如果已经安装了空调系统,其内部环境质量控制的好坏取决于控制空调系统工作的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和空调控制子系统。

博物馆规划内容应当包括: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库房和展厅的建筑条件、空调系统、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和空调控制子系统。

5、博物馆照明

展厅照明设计、施工及灯具(卤钨灯或者金卤灯)。

6、文物维护费用和相关设备运行费用

日常文物维护也是预防性文物保护的一部分,包括人员费用、检查费用和文物清洁费用等。也应当考虑每年设备运行费用并做出预算。

7、采购方式

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政策招标采购,根据质量性能优中选优。

第四篇:博物馆论文

中国博物馆学概念出现与发展

一第一个发展时期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兴起

二、第二个发展时期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再兴起,梳理中国博物馆学史研究的脉络时, 一方面为大量学史材料的发掘、大量学术成果的涌现欣喜不已, 但也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安, 如:1博物馆学研究中的传承发展问题。最近二三十年, 发表的各类博物馆学研究文章成千上万, 但整体研究水平不高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跟不少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研究工作尚不健全, 无论在知识、体系、方法上, 都不成熟。我们的博物馆学研究基本上尚未跳出传统博物馆学的案臼, 其研究方法也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封闭性的, 还谈不上研究的有序化、规范化、精确化、科学化。目前的博物馆学研究工作大多是一种自发的、无序无计划的个人行为, 研究中存在着“游击战” 做法, 这种做法表现为不少的研究者缺少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 且一般都处于结合藏品资料和工作条件撰写论文, 博物馆学研究陷于囿于总结经验之藩篱中的状况,其直接结果就是严重影响了尚待完善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突破, 从而导致中国博物馆学社会学术地位低下、学术性不能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的局面。所以, 时至今日, 即使博物馆界内部都还存在“ 有没有中国博物馆学” 的争论。在博物馆学研究中, 不讲究学术规范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这种不讲规范的主要表现是不重视文献检索, 许多论题在重复前人的研究, 许多新观点、新发现, 实际上早已有人讲过了。因此, 课题组不惜人力物力编辑了《中国博物馆学文献目录》, 收录文献条目9 0 0 0 余条, 希望为博物馆学研究者提供文献检索方便。此目录是迄今为止收录文献时间跨度最长、涉及面最广、反映博物馆学研究文献最为集中、收录条目数量多、编排较为科学合理、最能体现博物馆学学科框架体系的大型文献目录。

2.关于“ 中国博物馆学” 学科建设问题。

众所周知, 博物馆学学术史的研究是以其母体博物馆学为基础的, 博物馆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状况决定着博物馆学学术史研究的开展程度。通过近三年来对博物馆学研究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我们认为, 伴随近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起步和初步发展, 中国博物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一个新成员, 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博物馆学学科理论架构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中国博物馆学作为研究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理论, 其理论框架主要由以博物馆学学科性质与内容、学科体系结构、相关学科理论、博物馆学科研究方法以及博物馆定义、性质与职能、作用、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与未来、博物馆事业建设原理等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以 中国博物馆藏品征集、保管、陈列、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和博物馆管理等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理论组成。中国博物馆学发展一百多年来, 虽然在上述两个理论的研究方面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博物馆学原有的基础上升到现代科学的水平, 而且作为支撑有中国博物馆特色理论体系构架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诸如建立具有中国个性的现代博物馆保管学、陈列学、社会教育学和具有中国博物馆学特色的博物馆事业建设原理、学科结构体系等, 已经变得刻不容缓了。而目前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似乎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缺少从学科特点中寻找规律的、有指导意义的探讨。

3.关于博物馆学理论研究对博物馆实践的指导问题。

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博物馆事业, 为中国博物馆学的初创、发展和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博物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 理应反作用于博物馆事业, 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然而, 实际上, 这种理论指导是有限的, 一是因为中国博物馆学自身学科理论研究深度方面的不足;二是因为理论研究与博物馆实践的脱节, 尤其表现在应用理论的研究方面。博物馆学应用理论的研究涵盖了博物馆几乎所有的具体工作, 技术指导性很强, 一旦理论研究脱离了博物馆工作的实际, 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技术理论指导, 甚至会适得其反, 妨碍博物馆实际工作的正常进行。诸如博物馆藏品的分类、专业机构的设置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全国各级博物馆都感到理论指导的困惑, 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因此, 加速

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创新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而加强中国博物馆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对博物馆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更为迫切和必要。

4.关于应用理论的研究问题。

在整理学史材料时, 关于博物馆应用理论的探讨所占分量很大, 但最不规范的也正是这方面的研究。陈列艺术设计、内容设计、藏品管理等等, 是博物馆应用理论研究的重头戏, 也是有条件形成博物馆特色技术规范的方面,然而, 这类方面有价值的论著凤毛麟角。

5.关于博物馆学研究中的课题意识问题。

博物馆学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在近10 年有很大发展, 但如何不断开拓新的博物馆学研究课题、扩大博物馆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深度, 是新一辈的博物馆学研究者要特别努力的方向, 也是最终形成中国博物馆学理论特色必须聚集的学术能量。

6.关于博物馆学教育。

作为中国博物馆学学科建设重要内容的博物馆学教育,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没有属于自己的集博物馆学教育与科研于一体的教育机构, 一些高等院校开设博物馆学 课程, 不是按照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实际要求而设置, 因而难以形成中国博物馆学的整体研究氛围, 从而使得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队伍虽然从数的角度看显得人多势众、实际上却散而杂, 形成不了整体力量和集中优势, 最后的结果则导致并制约着中国博物馆学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总的来说, 我们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学史材料的初步检视, 认识到这门学科是从一种外来的知识介绍传播起步的, 而不是对本土的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而上升成为一科学。随着博物馆知识的积累, 各种打上时代特色的关于博物馆的思考出现了,这种思考逐渐变成一种理论探讨、一种学术研究, 作为学问的特色逐步形成,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 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追寻其学科特点, 建立有学科特色的体系与规范。我们从学史的初步研究中看到了这种努力与发展趋势, 但就严格的科学定义而言,博物馆学家如果要把博物馆学发展成具有历史学、考古学一样的水准的学科, 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五篇:博物馆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院 系:专 业:年 级:姓 名:学 号:

浅议博物馆空间设计

建筑学

浅议博物馆空间设计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博物馆的建设也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高潮。本文结合实例的分析,探讨设计博物馆建筑的方法。主要从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方面进行论述,对中国的博物馆及其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功能关系 空间组合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越来越看重。一些文艺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起,其中博物馆作为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记载人类文明的实物及标本的公共建筑更是建造的重点。本文主要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浅议博物馆空间设计。

1.河南博物院概况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创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 年),旧址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建国 后的 1961 年,迁址于河南省会郑州市。1997 年,河南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河南博 物院新馆于 1998 年建成并对民众开放。今天的河南博物院历尽岁月的沧桑,越发显得雄浑、敦厚、古老而又韵味。现河南博物院建筑由中科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康先生主持设计,其主 入口面向农业中路,东面是文博东路,西面是文博西路,北临某住宅区。总用地面积约为 156 亩(合 104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 78840m2,其中主馆及配楼面积约为 55740m2。河南博物院主馆位于院区中央,呈“中”字形布局,其中,主馆的东西两翼分别有两个专题展馆,主馆后端直通文物库房,主馆前端为主入口及礼仪接待区。主馆前的院区正门、主馆及主馆后面的文物库房三者自然成为一中间序列,院区四角对称布置了两组风格造型相同的建筑,它们分别是培训楼、办公楼、综合服务楼、电教楼。总面图中的“九宫格”似的建筑布局,也契合了古语“九鼎定中原”之意。河南博物院院 区建筑的整体布局正体现了中国式群体建筑组合的精 髓——中轴对称、主从有序、方正严整。

2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

河南博物院的外部和内部空问都是按照中轴对称的格局分布的。外部空间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为园区出入正门。主展馆(“金宇塔”)和文物库房,主展馆 前部为建筑入口和公共服务接待区,东西两翼丹设四个专题展馆,主建筑整体平面呈中字形。与主建筑相对称在园区的南侧和北侧东西分别是两组外型相同的建筑。东西门房,广场和卫生问等设施皆以对称方式设计,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群体建筑布局的精髓。作为博物院主体建筑的主展馆内部空间沿中轴线依次是入口,门厅,中央大厅,中央大厅上部和周围展厅,藏品库房。前部门厅东西对称分布了四个公共服务空间,这段轴线与紧接的踏步长廊实现了进入这座文化圣殿的情绪准备和情感铺垫功能。

经两段踏步长廊抬级而上,最终“登堂入室”,到达建筑物的中心“中央大厅”。这里是连接各展示空问的枢纽,13m的净空高度,27m的边长,加环廊达36m,形威了蘸纳“中原主气”的灵魂空间。展示空间围绕中央大厅向口周和上部辐射和纵深,并经东西连廊衔接两翼的辅助展示空间。中轴线的北部末端是北侧连廊连接的藏品库房,这里是博物院陈列展示的后援之地,也是主建筑空间序列的“压轴”之意,这种对称式的布局给观众以清晰明了的空间方位概念。从入口到中央大厅经过相对低压的门厅和踏步长廊突然进人高大明亮的中庭,使人眼前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进而肃然起敬.

这一组空间的组合运用,足以稳定人们的情绪,震慑观者的心灵。并通过在中央大厅所接收到的信息,对河南文化有了一点概况的认识,为下一步进入各陈列展示空间详细参观作好准备。与高大、宽敞明亮的中央大厅相比各个展示空间相对窄小幽深,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名堂暗室的设计意趣,形成动与静,明与暗的空问对比关系.

博物馆的使用功能不同,所需要的空间架构也不相同。博物馆的主要内部空间,按照功能的区别可分为核心空间、交通空间、陈列空间与服务空间四类。核心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空间序列的高潮和内部空间的核心,它应该在、布置在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部,与门厅直接联系,博物馆的进厅、门厅、主展厅都属于核心空间。核心空间是博物馆的交通枢纽,可在水平方向、垂直两个方向组织人流,将观众引导到各个陈列室。博物馆建筑的交通空间起着组织参观人流、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博物馆建筑的走道、楼梯(包括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坡道的专用空间都是独立式交通空间。当这些交通空间的布置连接中庭式的进厅时,就形成组合式交通空间。这时的交通设施,除了交通功能外还是中庭中的装饰与陪衬。因此这样的中庭式进厅依然属于核心空间之列。陈列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空间,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载体。博物馆的普及教育职能是通过在陈列空间内进行展出来实现的。而与陈列室,展览厅有关的过厅、通道、楼梯等室内空间也可列为陈列空间,通过展示设计来辅助发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意义。作为博物馆建筑的内部空间,陈列厅、展览室等是建筑内部固定的空间,但是如果进行展览和展示,则会变为整个建筑中最主要的可变空间。同时,陈列空间的陈列展出方式集中体现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更要求体现博物馆藏品特点、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于是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统一。表现形式应该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应该能够给公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博物馆的服务空间是服务于观众的辅助空间。例如:售票、问询、寄存、书店、纪念品销售处、餐饮、休息等。服务空间在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序列中起着配角的作用,而当它们作为门厅时,一般应将服务空间作为形象简洁的中性空间来设计,而当服务空间作为观众休息、娱乐空间时,设计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防止单调乏味。

博物馆空间的划分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博物馆功能上的要求,另一种是满足观众在空间中的审美要求,而陈列空间作为博物馆核心展示空间,所以在设计时既要能够给与观众强烈的审美感受,也要结合室外环境设计来烘托室内的展示气氛。除此之外,还需要限定室内的开间与进深,考虑人的行动以及视点视角不同。这就是要是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把握艺术性的展现,更应该依据人体工程学,根据观众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视觉流程审美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的总体规划。3建筑空间流线组织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组织的基本形式有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三种。串联式的流行组织形式一般是指各个展览空间收尾相接,相互穿套,这种流线组织形式简洁、明确、指引性强,能够避免参观的重复或遗漏,增强了展示的有效性。

放射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览空间围绕一个放射状的中心枢纽进行组合,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需回到中心枢纽区,再进入另一个展厅。这种空间组合形式灵活性强,观众可以有选择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展馆参观,博物馆管理方也可以根据需要开放几个或若干个展馆。通道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示空间是通过走道也连通或贯穿,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需经过走道,再到达另一个展厅。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的组织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稍大型的博物馆一般是上述三种基本流线的组合形式,如放射式+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串联式+通道式等,有时候甚至是多种流线形式的组合或者一种流线形式的重复运用。河南博物院就是将放射式的流线形式重复运用的经典实例。河南博物院主馆的平面整体上是一个对称式的布置,齐康教授在博物院的设计上,既保持了这种规整的布局形式,又把各个展览空间完美地组织在了一起。河南博物院的一层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清晰、明确的两条轴线:入口、前厅、中央大厅、电梯厅及通向北建筑区库房通道;西入口、西前厅、西侧厅、中央大厅、东侧厅、东前厅、东入口。

四个基本展厅与其围和的中央大厅构成了一个放射性的流线组织空间,东西向的分别设有两个临时展厅,东西向的两个临时展厅与侧厅构成了两个小的放射性的流行组织空间。“一大两小”(亦或是“一主两从”)这样三个放射性的空间又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三个空间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展览区,也可以独立、灵活展览。

博物院主馆二层、三层平面都是一个放射性的流线空间,即一个中庭空间与四个基本展厅,四层平面则只剩下一个展厅,这个展厅即是底层的中庭空间。

总结思考 通过以上博物馆设计知识的总结,让我对公共建筑设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本学期学习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一书是结合目前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本书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设计原理与方法步骤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归纳和综述,使初学者更易于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此外,为了使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特点,书中选取了大量当代建筑作品作为实例分析,同时,也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专业的眼光,真正领悟专业知识。我认为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未来发展趋势,公共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载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及保护对策论文[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施工期文物保护保护管理办法大全

    施工期文物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宁杭客运专线施工中的文物保护管理,预防工程施工对国家文物造成损坏,结合本标段工程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文物保护工作的......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文物作为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成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与经......

    水资源利用及保护论文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我国水资源日益匮乏。合理使用......

    浅析土地资源保护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进涛2008641708级土管二班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

    浅谈执法记录仪的重要作用及规范使用的对策

    浅谈执法记录仪的重要作用及规范使用的对策 在当前交通执法环境趋于复杂,人民群众对交通民警规范执法期望值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交通民警作为在公开场所中执法量最大的警种,要进......

    知识产权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知识产权论文知识产权论文- 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涉及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影响我国对......

    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

    [键入文字]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011年04月16日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

    论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优秀范文五篇)

    姓名 黄冠学号 208408158* 专业 装裱与修复浅谈东京国立博物馆与文物修复创建于明治四年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日本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