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

时间:2019-05-12 19:5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物与博物馆学》。

第一篇:文物与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陈列:

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二、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原则:

1、与本馆任务和性质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性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

2、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以明示;

4、展厅内应当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备;

5、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6、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应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三、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程序包括:

1、陈列:指陈列的总体研究与设计、陈列的内容研究与设计、陈列的艺术形式设计;

2、制作:各类辅助展品和陈列设备的设计制作;

3、布置:陈列现场的安装布置;

4、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

5、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四、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1、分析藏品材料的成分结构;通过分析设备对藏品进行分析测试,探明藏品材料的元素构成、物质结构、物理性能,以探索其质变的内因,需求相应的保护途径。

2、探明藏品质变机理;从理论上探索不同质地藏品在不同环境下质变的物理、化学规律,掌握其质变机理,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采集文物在地下的土壤、水分、和气体样本进行分析检测,获得地下环境的原始资料,以便出土后对文物进行保存;

4、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

5、藏品保养;为维护藏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藏品受损,需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日常维护;

6、藏品修复技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已损坏的藏品进行修复和技术处理,使藏品的病害消除,损毁得以恢复。

7、测定藏品年代;

8、藏品复制技术;

五、博物馆藏品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方式:

藏品库布局:藏品库的位置对藏品的保护管理、安全防范、防火以及博物馆的环境都有较大影响。一般讲,藏品库应与陈列室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分隔是为了防止外界人员混入,以保证库房的安全;联系是为了展品运送的方便。库房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藏品库附近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藏品库要与博物馆其他各部分组成统一有机的整体,建筑紧凑,节省用地,结构经济,并与环境相协调。

藏品库的布局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①布置在陈列室的底层。这种布局方式一般建筑较紧凑,有利节省用地。陈列室与库房联系也较便利,文物标本取送方便并可以减少藏品因远距离搬运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但藏品库布置在底层或半地下室,如建筑处理不完善,库房湿度大,地面易泛潮,对藏品保管不利。此外,布置在底层的库房,安全防护与防尘、防震都较难处理。

②布置在陈列室的顶层。这种布局方式同样具有建筑紧凑、与陈列室联系便利的优点。但不利于大型和重型藏品的搬运。同时,藏品库与陈列室很难隔绝,对建筑防火不利。

藏品库无论布置在陈列室底层或陈列室的顶层,都要防止观众和与库房无关人员穿行库房区,在人流路线设计方面要确保库房的安全。

③与陈列室毗连,或用连廊与陈列室联系。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库房与陈列室的联系,又使库房与陈列室保持一定隔离,对防止人流路线干扰、安全防火均有利。库房的结构处理也较容易,还有利于藏品库的扩建。在博物馆用地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较理想的库房布局方式,对大、中型博物馆更为适用。

④独立于陈列区之外。这种布局方式对库房管理、安全防火较为有利,适合大型库房或特库采用。但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多,与陈列室联系不便,不利于文物藏品的搬运。

藏品库的布局要根据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和博物馆的类型、性质、规模以及藏品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六、分析陈列室布局与博物馆类型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选用相应的陈列室布局:

1、历史性和纪念性博物馆,其陈列通常按照历史发展的年代顺序来组织陈列,整个陈列内容为一完整的系统,各部分之间及展品组合按逻辑序列排比,陈列空间力求连贯,多采用串联式的陈列组合;

2、自然类和科技类博物馆的陈列是按学科的类别划分为体系的,各部分之间关系相对独立,各陈列室互不相通,各有隔得入口,宜采用并联式陈列室布局;

3、艺术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生态分类陈列宜采用放射式组合,因其陈列内容相对独立,各部分内的展品组合也不一定表现前后顺序,因此多采用放射式陈列,组合各陈列室;4遗址类、工业博物馆等一般多用大厅式陈列室;

1、阿什莫林博物馆:

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美术品、动植物标本和其他文物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成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1683年,该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第一所向社会公开的博物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博物馆设立的标志,同时也开创了私人收藏公之于众的先河。

2、博物馆疲劳:

即观众疲劳,系指观众体力疲惫、注意力涣散,导致中途自博物馆退出。系美国心理学家鲁滨逊于1928年首先提出。导致博物馆观众疲劳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噪音)、建筑因素(大小、空间等)、陈列因素等。

第二篇:《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博物馆与文物精品》实践指导书

课程名称: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课程编号:0002152200

课程总学时:32

实践学时数:8

课程总学分:2

实践学分:0.5

开设实践项目数:1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更加深入地理解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感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的融合魅力,培养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实践环境与条件

本学期课内实践地点: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气象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中国近代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任选其一。

三、实践内容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参观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现场介绍,使学生对博物馆的功能、类型、历史、藏品征集、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教育、服务、安全管理、建筑等有较感性的认识。

在参观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服务、建筑等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他博物馆提出自己的见解,完成实践报告。

四、时间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第13-15周。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实践报告

要求:1.以3~4人为一个小组;

2.使用文科类实践报告模版;

3.报告必须涉及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

列艺术、服务、建筑七个方面;

4.对比案例需出自教材;

5.要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评分标准:实践报告撰写70% 实践纪律30%

作业二:自选主题撰写陈列大纲份;

作业三:试述博物馆建筑应具备哪些功能。

制定人:戴欣佚(制定日期:2010年5月)

审定人:葛怀东(审定日期:2010年5月)

大作业(考试)

考核方式:论文

要求:1.以3~4人为一个小组;

2.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

3.论文必须结合古典文献与古籍修复专业工作,探讨博物馆对于纸质藏品的管理、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具体题目自拟;

4.要能够通过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5.正文不少于3000字。

评分标准:论点明确30% 论述充分20% 推论合理20% 格式规范10% 条理清晰10% 观点创新10%

第三篇: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教师推荐书目

社会发展学院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课外推荐阅读书目

裴安平教授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史前农业考古):

1.《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2.《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栾丰实、方辉、靳桂云,文物出版社2002年。

3.《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俞伟超,文物出版社1989年。

4.《考古学一百五十年》[英]格林·丹尼尔,文物出版社1987年。

5.《远古文化史》[英]柴尔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6.《外国考古学史》杨建华,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

7.《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8.《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

9.《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白寿彝总主编、苏秉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

汤惠生教授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艺术考古学):

1.《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考古学导论》戈登柴尔德,上海三联书店2008

3.《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伦福儒、巴恩著,文物出版社2004

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文物出版社1984

5.《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列·谢·瓦西里耶夫,文物出版社1989

7.《考古学思想史》布鲁斯·崔格尔,岳麓书社,2008

8.《人类学理论导论——他者的眼光》罗伯特·莱顿,华夏出版社2005

9.《心灵考古》乔治·弗兰克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10.《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汤惠生、张文华,科学出版社2001 《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李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周裕兴副研究员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博物馆学):

1、考古学专题六讲:张光直文物出版社19862、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俞伟超著文物出版社 20023、书名:考古学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杨楠编 20064、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 李泽厚 1999-01-015、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李文儒主编文物出版社20026、《国际博物馆》(中文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0078、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王文章20069、《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 杨泓著 中华书局2007年

王根富副研究馆员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文物学):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先秦两汉考古学论文集》俞伟超,文物出版社,1985年。

3、《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李济,文物出版社,1990年。

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文出版社1984年。

5、《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文物出版社,1980年。

6、《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严文明,三秦出版社,1997年。

7、《美术考古半世纪》杨泓,文物出版社,1997年。

8、《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郭宝钧,文物出版社,1981年。

9、《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夏鼐文集》夏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陈声波老师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

1、《论语》

2、《左传》

3、《周礼考工记》

4、《庄子》

5、《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6、《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7、《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8、《考古三峡》汤惠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科林伦福儒 保罗巴恩著,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第四篇: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历年试题

2001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错金银

2、天工开物

3、大汶口文化

4、扬州画派

5、探方

6、史密森学会

7、青花

8、含嘉仓

二、问答题:(选答4题,每题12分,共48)

1、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在什么时期,并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2、简述北朝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3、简述唐代金银器的重点发现。

4、比较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的异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5、试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意义。

6、简述近代以来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和博物馆学理论建立及发展的关系。

2002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窃曲纹

2、三层花纹

3、文人画

4、王羲之

5、澧县城头山古城

6、良渚文化

7、甲骨四堂

8、吉金文

9、釉里红

10、灵武窑

四、问答题:(共5题,选答4题,每题10分,共40)

1、试述金文中所反映的西周社会史迹。

2、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试述中国铁器的出现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推行使用和意义。

3、简述宋金时期中国北方瓷器业的主要成就

4、试述博物馆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5、试论在实体博物馆基础上建立网络博物馆的意义

2003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

1、道县玉蟾岩遗址

2、马家窑文化

3、偃师二里头遗址

5、南禅寺

6、玉山子

7、剔红

8、“至正型青花”

9、“吴门四家”

10、《天工开物》

二、问答题:(共8题,选答6题,每题15分)

以下6题任选4题

1、简述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状况。

2、简述西周青铜器的分期及其基本特征。

3、简述东周秦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

4、论述唐代海外交通与物质文化发展的关系。

5、比较唐宋皇陵制度的异同。

6、简述明清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以下2题任选1题

7、论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博物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论述博物馆企业化经营的利弊。

2004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陶寺遗址

2、洹北商城

3、熹平石经

4、《齐民要术》

5、“唐三彩”

6、端砚

7、淳化阁法帖

8、瘦金体

9、元四家

10、《格古要论》

二、问答题:(共6题,选答5题,每题20分)

1、评述周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简述春秋时期青铜器工艺的进步和此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

3、简述西汉皇帝陵的重要考古发现和西汉帝陵制度。

4、举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在物质文化领域中的反映。

5、简述宋东京(汴梁)城市的布局及在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

6、谈谈中国博物馆如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2005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必答,每题7分)

1、文物

2、半坡遗址

4、秘色瓷

5、步辇图

6、雕版印刷

7、筒车

8、米芾

9、《金石录》

10、明孝陵

论述题(选答4题,每题20分)

1、综述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简述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3、综述近年来宋代官窑的重要考古发现

4、简述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5、简述博物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必答,每题5分)

1、考古学文化

2、周公庙遗址

3、殷墟

4、王国维

5、玉敛葬

6、金缕玉衣

7、清明上河图

8、朗世宁

9、剔红

10、《考古图》

论述题(选答4题,每题25分)

1、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纹饰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

2、概述汉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3、简述宋金时期黑釉瓷器的装饰技法

4、简述明清时期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

5、简述中国博物馆百年发展的主要成就

2007年

考试科目: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14分,共10题,必答)

1.、王城岗遗址

2、聚落

3、董其昌

4、扬州八怪

5、良渚

7、春山秋水

8、西清四鉴

9、五铢钱

10、濮仲谦

二、问答题:(6题选答4题,多选按最低分计算,其中2、3两题必选一题。每题40分)

1、简述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特点。

2、简述汉代农业政策和农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3、概述唐宋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4、简述宋代青瓷的主要成就。

5、简述博物馆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优势和局限。

6、汉唐宋元宫殿制度比较。

2008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历代名画记》

2、《汜胜之书》

3、阙

4、玉敛葬

5、和田玉

6、六瑞

7、周原

8、曹魏邺城

9、瘦金体

10、物质文化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成就。

2、概述东周时期中原文化圈以外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面貌特征。

3、论述宋至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4、简要评述1980年以来汉、唐帝王陵墓的重要考古收获。

5、概述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类型)瓷器生产地主要成就。

6、论述《博物馆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的意义和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临的挑战。

2009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三、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格古要论

2、游春图

3、活字印刷

4、赵佶

5、昭陵六骏

6、程君房

7、桐荫侍女图

8、纳石失

9、南禅寺

10、八大山人

四、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7、评述最近30年来良渚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8、评述夏商时期大型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9、简述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造型和组合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10、简述汉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1、简述唐末宋初越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12、评述中国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的利弊得失(须举例说明)。

2010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陵阳公样

2、火烧山

3、新砦遗址

4、艺文类聚

5、吴门四家

6、范宽

7、淳化阁法帖

8、戗金锥刻

9、独乐寺

10、博物馆管理办法

11、永通万国

12、中国青铜时代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概述东周时期各地王陵的考古发现并分析其陵寝制度

2、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器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3、概述中国铜镜的起源和东周至宋代铜镜的特点

4、谈谈你对考古遗址展陈及遗址博物馆的看法

5、谈谈你对唐宋“官窑”及官窑制度的看法

6、概述中原地区的考古文化及其在古代文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五篇:博物馆文物的管理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

何思迪 40817034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一、陈列中文物保管之现状

我国博物馆种类繁多,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且各馆情况、条件不一,管理的要求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权的归属没有统一规定,据笔者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文物由陈列部门从库房提出,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保卫部门和保管部门,由保卫部门负责展厅中文物的保卫工作,保管部门负责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这种方针是目前博物馆最常见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在文物工作上富有经验,对文物的管理手段比较科学、规范,熟悉和掌握各种文物的保养知识和方法,对陈列中文物从管理和保护上都较为有利。不足之处在于,保管部门的中心工作是库房文物保管,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很多单位并不派专人管理,容易发生保管人员疏忽管理。

第二种方式是:展厅陈列的文物安全工作仍由保卫部门负责,文物管理由陈列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在临时陈列中最为普遍。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陈列部门参与整个陈列的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对文物比较熟悉,了解各种展具性能。不足之处在于,在实际工作中,陈列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设计和布置陈列,主要精力都放在对文物的艺术氛围的烘托营造上,对文物的保管工作缺乏主动意识。而县陈列部门一个陈列结束后,主要工作重点是放在下一个陈列上,不可能有精力考虑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在此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相对薄弱。

第三种方式是:陈列布展结束后,文物清点成册交宣教部门和管理部门。陈列中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宣教部门负责,保管部门负责文物的保护工作。这种方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由于展厅是宣教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他们每天进出入展厅讲解,比较熟悉文物展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宣教部门的主要工作是讲解接待,对文物保管工作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文物保管工作相关的工作手续、程序及要求,而且宣教部门人员变动也较大,不利于文物的管理工作。

第四种方式是:展厅日常安全由保安公司、物业等部门负责,文物的保管工作由馆有关业务部门负责。这种方式大都在行业博物馆。在此种情况下,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最为薄弱。由于很多行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各单位部门中抽调组成,缺乏文物保管工作知识和经验,难以及时解决陈列中文物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在目前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中,无论哪一种方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操作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未达到文物保管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二、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完善方案

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但在工作中,有库房文物管理的经验和制度可借鉴。各馆可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本馆陈列中文物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使陈列中文物的保管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

1、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陈列中文物由保管部门主要负责,陈列部门和保卫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管理的方式较为合适。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管部门是各馆主管文物的主要业务部门,具有文物保管工作经验。陈列部门是陈列、展览设计制作部门,最熟悉文物的陈列方法和位置,比较了解展具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保卫部门负责展厅的安全工作,最了解日常情况。负责中央空调、照明系统的行政部门,掌握包括温湿度、照明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展展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但责任分工相对明确,工作也比较协调,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制定明确的提取、交接制度

陈列中文物的提取,应严格按文物库房的规章制度执行。应按要求设计正规的文物出库提借单据,单据栏目包括文物名称、编号、时代、完整程度、提借和归还日期、备注等,还要有馆领导、部门领导、提借人的签名。文物提借单必须一式两份,由借入部门和借出部门各持一份单据逐件、逐项,经清点、检验后再提取。

陈列部门提取文物布展结束后,对陈列中文物的交接必须规范化,可借鉴文物出库交接制度和提借单据,设计文物交接单,逐件、逐项编写。文物交接单应根据展厅文物管理部门来填写份数,交接双方或几方现场逐件、逐项检查文物状况,清点文物数目后再交接。

3、制定陈列中文物的建档制度

博物馆有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展出的文物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展厅中陈列,展厅实际成为他们的存身之地。因此对基本陈列中展出的文物应该以展厅为单位,建立一套固定的文物档案。档案中包括文物方位图等陈列竣工图;完整的文物交接帐单;用于照相、研究、复制等工作的文物临时提用出借单;各种因素影响文物的处理记录单。对于临时陈列的文物,借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物陈列的方位图管理即可。此外,监测的温湿度、照度、红外光和紫外光、空气污染度等环境质量数据资料,防火和防盗监控资料数据也要作为技术档案保存。

4、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保管部门应不定期到展厅检查文物,定时放置防虫、防霉等药物,注意了解展厅温湿度、空气污染等情况,发现有虫、霉、蛀等自然破坏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对陈列中文物的破坏。除此之外,陈列部门也应经常检查陈列展具情况,防止展具的因素破坏文物。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文物科学管理依据和准则,也是文物有秩序地得到完善保护的保证。陈列中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基础上制定,并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逐步充实、修改、完善。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文博界对文物保管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最终会走向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下载文物与博物馆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物与博物馆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报告

    2013年XX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自查自纠汇报材料XX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始终重视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结合我馆实际情况,就文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论文(大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文物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特别是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需要实施综合管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文化保护理念作为工作思想,丛......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全面解析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全面解析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专业硕士招生的扶持力度,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专业硕士因其侧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等特点,正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2015考研......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 (2010年1月27日)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谈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推荐]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物的形式保留了丰富的信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研究和利用其中蕴藏的信息资源,必须保存好文物的物质形态。 然而,由于文物材料......

    2010年博物馆文物部工作总结

    2010年好事多多,喜庆连连,亚运会的召开,20周年馆庆,都是那么令人振奋,随着金牛迈着欢快的脚步到来,又为鼠去平添一分喜庆。在鼠年的最后时刻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觉得有些许的遗憾。......

    2012年博物馆文物部工作总结

    一、年初为充实八路军纪念馆的网络宣传,在馆领导安排下,电脑输入《八路军编制序列暨主官沿革》近15万字的文稿资料,经校对,在我们的网站上发表。 二、全程参与了我馆申报“国家......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 更新时间:2007-8-20 来源:点击数:820 (山东省博物馆作者: 任 锐)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