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共)
各市场监管所,机关各股(室、队):
为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市监发〔2020〕72号)精神,现结合我局实际,就推动达川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持续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大力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重点质量提升,加大制造业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挥计量、检验检测服务保障作用,严格质量安全监管,为加快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质量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落实好《关于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一日办结”的通知》,持续精简业务流程、压缩办结时间,力争2020年全区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推广智能终端“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应用,大力推行“网上办理、邮寄办理、预约办理、告知承诺”等办结方式,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认真实施达州民营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帮助制造业提高市场占有率。探索适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电商新模式的监管方式,积极应在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秩序。(牵头股室:企业与信用登记股,责任股室:行政审批股、各市场监督管理所)
(二)全面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加大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联动,全力推动我区制造业质量提升。紧紧围绕《达州市达川区2020-2025“4+1”重点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重点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大数据、能源化工、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开展质量提升服务,通过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以及卓越绩效模式、5s管理、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质措施,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牵头股室:质量发展监督管理股,责任股室:各市场监督管理所)
(三)加大制造业优质标准供给。鼓励、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不断增强行业话语权。聚焦区域特色、名优特产品,会同相关行业部门,推动地方标准制修订。引导社会团体加快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团体标准研制。支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完成2020年达州市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逐步实现企业由“采标者”向“制标者”转变。(牵头股室:标准化股,责任股室:各市场监督管理所)
(四)加强制造业品牌建设。积极挖掘我区优势企业,有规划地梯次培育区级品牌、市级品牌、省级和国家级品牌;
鼓励、支持制造业积极争创“达州市政府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切实提升达川区制造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知识产品保护。积极为制造业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咨询,依法指导制造业企业开展商标、专利权益保护。加大对制造业中高知名度商标品牌、发明专利、优质地理标志保护、有机产品等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品违法行为。认真落实川渝东北部毗邻区域签订的《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东北部毗邻区域知识产权协作联动,加大跨区域知识产品保护、运用、管理合作力度,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共享共治。(牵头股室:知识产权保护股,责任股室:各市场监督管理所)
(六)加强制造业质量安全监管。充分运用市场准入、监督抽查、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等手段,加大制造业企业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加大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类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企业持续保证获证条件。聚焦建材、水泥等重点产品,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切实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牵头股室:质量发展监督管理股、执法大队,责任股室:各市场监督管理所)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工作责任意识。推动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市委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工作思路的具体举措。局相关股室、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增添工作举措,确保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
(二)强化工作联动。强化局所联动,牵头股室之间、股室与各所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在营造营商环境、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知识产品保护、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主动作为,相互配合,力争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强化信息报送。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精心提炼,深入挖掘好的经验与做法,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同时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我局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有效举措和成效。
第二篇:推动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XX县推动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县长负责制,更加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保障蔬菜市场有效供应、价格基本稳定,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我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X府厅发〔2020〕X号)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府办发〔2020〕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以发展规模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为重点,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0.09万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任务。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全县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播种总面积稳定在2.35万亩以上,产量达3.2万吨以上,基本实现蔬菜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市场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平常时期充足供给、应急时期保障供应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布局。以温泉镇、永宁镇、三都镇、大塅镇为中心,以发展规模化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为主,加快推进城郊蔬菜及高山蔬菜特色产区建设。各地要按照规划先行、连片种植、加快发展的要求,综合城镇发展、种植习惯和产业基础等因素,开展适宜蔬菜种植地块调查,制定本区域发展规划。要在交通便利的高速、国省道沿线布局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大棚,培育一批重点蔬菜专业村(组)。
2、调优产业结构。按照“保供给、增效益、创品牌”的思路,推动蔬菜产业进位赶超。积极开展稻菜轮作,利用冬闲田发展甘蓝、马铃薯等秋冬时令蔬菜,充分发挥设施功能作用,增加“春淡”、“秋淡”蔬菜供应,切实解决春季、秋季蔬菜品种季节性短缺的问题。各地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茄果类、瓜果类、叶菜类比重。要依托资源禀赋,在保障基本品种供给基础上,因势利导,突出发展主导品种,持续做大做强XX食用菌地方特色品牌。要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推广力度。
3、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各地要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巩固提升老基地、拓展建设新基地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基础,加快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要积极引导现有蔬菜基地巩固提升,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生产型钢架大棚,带动更多菜农连片种植,吸引返乡农民发展蔬菜产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客商通过直接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一批规模化露天蔬菜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要指导督促规模生产基地开展自我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定生产流程,规范生产档案、过程监控和销售台账,逐步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4、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建立和培育蔬菜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专业村组)+农户”等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发展适度规模蔬菜生产,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坚持“请进来、派出去”,通过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训相结合方式,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瓜农”、“菜农”,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农协、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加快推进蔬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系列化、产业化经营。
5、拓宽流通渠道。创新产销对接新形式,重点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贸对接,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打通本地蔬菜流通“内循环”,使本地销售成为主渠道。鼓励引导菜农与企业签订订单,切实解决菜农“种什么”“怎么销”等生产难题。积极推进“互联网+”订单模式,提高产销对接精准性。结合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发展一批专业性产地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鼓励生产、流通企业及社会力量发展电子商务、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等新模式,引导发展一批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
6、提升产业扶贫带动能力。要把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业产业效益、补齐产业扶贫短板、惠及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要提升蔬菜产业带动脱贫能力,根据贫困村土地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生产习惯、劳动力状况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统筹安排蔬菜产业工程项目,在资金安排上给予贫困村倾斜,并适当降低基地建设规模标准。对利益联结机制好、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要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产业“造血式”脱贫,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督查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要参照县里做法,建立调整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发改、财政、市监、商务、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生态环境、卫健、扶贫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协调,搞好服务。
2、强化政策扶持。全面对接落实国家、省、市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蔬菜产业的支持。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政策文件规定,支持新建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蔬菜大棚基地,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简易钢架塑料大棚、钢架连栋塑料大棚建设。支持新建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喷滴灌设施等,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安装喷灌、滴灌设施。主动与保险部门合作,探索开展对钢架大棚设施及规模生产基地进行保险,不断增强蔬菜抗风险能力。要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力度,支持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等关键环节建设。积极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和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发展蔬菜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将设施蔬菜大棚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农业设施用地扶持力度,配套优惠政策。
3、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落实“菜篮子”县长负责制,履行属地责任。县政府将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内容,增加蔬菜产业考核比重,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和通报。
第三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用心尽力工作,依法依规办事,严格精细管理,廉洁高效服务,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和落实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全力打造平安和谐禅城保驾护航。
一、20**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局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及“三打两建”工作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工作,努力提升全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目前已完成囊括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的示范点(店)112家,已建设有屠宰信息化监控平台、“一票通”系统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等多个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对全区140个村居设置“一专两员”430人,并对人员进行了6次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深入开展食品领域和农资产品领域“三打”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5695人次,检查监管对象12854家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273份,立案处理144宗,涉案货值达39.8万元,罚没款项135.34万元,捣毁制售假窝点6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宗,有效维护公平有序、文明诚信的市场经营环境。落实抓好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全年共奖励举报10起,奖励金额6600元,通过举报共罚没款106983.82元。
(二)“创文”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按照市、区有关方案,及时制定和下发我局201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方案,并以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紧紧围绕“创文”各项任务指标,认真对照测评标准,及时安排部署,履行监管职能。例如,以“微文明”进餐桌为主题,积极组织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共派发文明餐桌宣传海报近5000套、温馨提示牌25000张。结合2013年中央文明办关于“公民道德修养课堂”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大力开展公民道德修养课堂活动共12场,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以现场专家咨询、发放《食品安全手册》、现场食品检验、食品安全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创文”宣传工作,有效提高“创文”工作在群众中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
(三)餐饮安全监管工作创新发展。结合城市升级三年行动,积极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今年4月份,创意产业园已顺利通过XX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验收;石湾镇印象城、南庄紫南美食城和祖庙文华里美食天地等一批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也正在创建中。在全区中型以上餐饮单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全面推广“阳光厨房”建设,促进餐饮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全区已建设“阳光厨房”的餐饮企业共99家。积极开展餐饮行业巡查整治专项工作,落实解决餐饮行业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餐饮行业经营管理秩序。加强对大型餐饮、重点路段的饮食门店的监督巡查,确保群众日常饮食安全,共检查餐饮单位3520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360份,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9宗,处罚金额累计18.99万元。
(四)酒类和屠宰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推进肉品统一配送工作,全区共购买冷链配送车辆40台,10月1日起已全面实施,确保定点屠宰生猪产品出场合格率100%、统一配送率100%。实行市场网格化监管,向分局下放部分酒类和屠宰执法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牲畜交易屠宰信息化监管平台,增强硬件设施建设,对肉联厂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加强对“场厂挂钩”的定点养殖场进行检查,全年飞行检查3次,抽样14个;并对4家新养殖场进行了定点资格认定,提高“场厂挂钩”生猪率。今年以来共屠宰生猪40万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518头,有害肉品约0.68万公斤,清查私宰生猪窝点2个,查获私宰生猪10头;检查酒类经营户约600家,查处案件2宗,移交公安部门案件2宗,捣毁制售假酒窝点2个,查获涉嫌假冒高档洋酒、白酒货值共计约12万元。
(五)农林市场及农产品监管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假农药案件1起,涉案货值2380元,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加强辖区酒楼食肆及农贸市场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的执法检查,共发出整改通知书60份,立案查处非法加工销售野生动物酒楼2家,查获野生保护动物一批,涉案价值16万元。加大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开展植物有害生物普查400多次,普查面积1万多亩,派发防控药物600公斤,消灭疑似蚁巢1500多个。落实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效维护正常渔业秩序,共查处违规作业渔船41宗、违规电鱼40宗,清理东平河滩边“迷魂阵”28处,没收并放生非法渔获物2000公斤。积极协助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检测室升级改造,全年共完成农产品检测室升级改造54间,培训基层检测人员500人次。全年共抽检蔬果64.8万份,经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9.45%,切实保障了辖区全年无农残事件发生。
第四篇:关于推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牢记**”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不忘**、牢记**”主题教育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为做实主题教育、落实活动要求,切实创出从严治党新业绩、开创管党治党新局面,结合“不忘**、牢记**”主题教育,制定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如下。
一、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不忘**、牢记**”主题教育为主线,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为核心,以涵养健康政治生态为关键,坚持稳中求进、强化问题导向,增强风险意识、锐意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战斗力、廉洁保障力,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全年目标任务的高水平完成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坚强保证,创出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二、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贯彻落实上求实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落实到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公司落地生根。
(一)围绕践行“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政治建设。
1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制度,认真落实总书记对主题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上级党委的要求部署保持步调一致。强化对执行党章和党内其他法规、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
2.把党建统领落到实处。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党建引|领高质量推动工作开展高质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委会研究讨论作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前置程序,把党委领导融入到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不断把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动员优势和群众i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十不准”规定,从严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支部讲党课常态化、长效化,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团结奋斗政治氛围。以落实上级部署、开展内部巡查等方式,不断查摆整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纠正党内政治生活不认真、不严肃以及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4.有效防范政治风险。发挥思想教育引|领作用、选人用人导向作用、党建考核倒逼作用、日常管理约束作用,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在加强党性锻炼、开展政治体检的过程中,坚守底线思维、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把握政治方向、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完善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机制,及时排查风险点,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及时消除隐患。
(二)围绕凝聚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思想建设。
5.开展主题教育。开展好“不忘**、牢记**”主题教育,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_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使主题教育成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基础工程。
6.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汇聚发展之力的基础工程,组织党员干部以自学为根本、互学为基础、教学为辅导、见学为补充,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形式,扎实推进”两学-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全体党员中突出用好“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切实让学习向更深处拓展、思想向大境界解放、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7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建立完善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等企业文化体系,确保在建设“经济高地”的同时,把公司打造成为“文化强企”。利用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对企业文化开展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的诠释与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对推动发展的使命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把文化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确保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兴企。
(三)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加强组织建设。
9.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公司各级党组织要紧抓主体责任落实,认真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要点和党员学习计划,公司党委全年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不少于2次。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把党建工作第一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敢抓敢管、勇于监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案件亲自督办,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担当尽责。要坚决落实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企业党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进一步提升党委决策重大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10.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适应企业转型、项目特点、党员流向等变化,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持续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扎实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强化-切工作到党支部的鲜明导向,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xx市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规范》,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发挥政治功能、勇于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11.建优建强基本队伍。把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培养选拔政治意识强、组织能力强、发展本领强、作风纪律强的“四强”型支部带头人,促进支部工作业绩强、收效好。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服务;本领高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以“走出去”加“请进来”的方法,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使其党建工作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双提升。把好发展党员政治关,根据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新党员三个层次,研究制定培训计划、精心编:制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党员队伍质量。
12.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发展先锋”活动为引领,开展好党员示范岗”、“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党徽戴起来、责任扛起来、形象树起来,以敢想敢干的态度亮出身份,以勇挑重担的姿态亮出担当,成为树牢“四个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旗帜。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创建一批有特点、有实效、受欢迎、可推广的企业党建品牌。突出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定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切实以党建工作新活力强化了基层堡垒战斗力。
(四)围绕增强发展后劲,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1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开展“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为民服务好、清正廉洁好、工作业绩好、群众评价好”“六好”班子创建活动,通过打造勤学善思的过硬素质、建设有思想力的班子,打造协力拼搏的合作氛围、建设有凝聚力的班子,打造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建设有革新力的班子,打造实干高效的优良作风、建设有执行力的班子,打造清正廉洁的高尚人格、建设有免疫力的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强领导集体。
1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建设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要从严培养选拔。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政治素养、党性修养、道德涵养,确保择优任用、选贤任能。要从严考核激励。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多重维度切入对干部进行综合评判。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免责、能_上能下“三项机制”,褒奖实绩突出者、支持敢闯敢试者、宽容无心之过者、鞭策懈怠庸碌者,激励干部牢记宗旨、担当作为。要从严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促进各级干部心存敬畏、谨言慎行。
1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在工作一线和困难火线中,培养、发现、锻炼、提拔、使用优秀人才,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有为的人有位”。要重点加大年轻人才培养力度,在后备干部机制基础上,探索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试行选派优秀青年干部挂职交流制度,为基层优秀年轻人才提供多层级、多岗位的锻炼机会,真正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以事择人、以岗择人,确保人才队伍“老、中、青”结构合理、梯次接续,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
(五)围绕净化政治生态,全面加强廉政建设。
16.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专职副书记直接责任以及分管领导“一-岗双责”,着力构建--级抓--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公司党委与基层党支部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各级党组织全年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不少于2次。实行责任清单制度,制定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清单、纪委监督责任清单,明确重点任务、目标要求、具体措施、时序进度、领导人员及责任部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7.强化廉洁宣传教育。重点做好与工程建设、对外接待、财务计划等重要业务部门、重点岗位人员、新任职干部工作谈话和廉洁谈话。组织开展-把手”.上廉政党课工作,利用ppt讲课等方式,增强党风党纪、廉洁从业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集中开展以学习《党章》、《条例》等党纪法规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以组织党纪法规学习、党纪法规知识测试、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意识。
18.不断提升监督质效。要突出重点人、盯住关键事,聚焦政治监督、紧盯重点监督、抓实常态监督、集聚合力监督,始终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要把监督嵌入到日常工作之中,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监督常态化;紧盯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完善问题及时发现和有效矫正机制,做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推进监督有形化;强化“一-把手”监督责任,以上率下推动党内监督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纪检监察部”]要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不断增强监督效能,推进监督具体化。
19.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特别是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对党中央、.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等违反政治纪律问题,严肃查处应景造势、敷衍塞责等突出问题。严明组织纪律,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注重家教家风,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三、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结合。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不忘**、牢记**”主题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性、基础性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常抓细抓长,要认真谋划,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切实让主题教育指导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党建7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解决存在问题。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党建工
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进行精准指导,并跟踪掌握进展情况,加强经验交流推广。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推进新时期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严格考评问责。以领导班子考核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为主要载体,以巡视巡察、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情况评判。对发现工作落实不力、搞形式走过场的,要严肃批评、追责问责,切实推动新时期党建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
处。
第五篇:**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施方案
三元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施方案
《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初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促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习近平生态思想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和绿色态优势,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统筹抓好乡村振兴与两岸融合、“三农”工作与对台工作,不断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更大的融合发展成果充分展现制度优势,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高水平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管理工作机制有效运转;乡村振兴试点示范进展显著,“串点连线成片”格局基本形成,“点、带、圈”同步提升;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森林康养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功能得到完善;林博会市场化转型初步完成,带动明台经贸合作效果显著提升;区台乡村融合发展环境基础、产业基础、政策基础不断强化。
到2025年,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建筑和住宅风貌显著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4%,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升级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产业链产值达50亿元;万寿岩-格氏森林康养带建设,年产值规模达10亿元;林博会实现全面市场化,区台经贸合作上新台阶,区台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0年,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接近或超过台湾水平;形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森林康养产业,创建区台合作示范森林康养基地。区台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三元经验”。
到2035年,全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区台乡村深度融合,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实施五大融合发展行动
(一)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1.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优布局,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提升工程。积极引进台湾新品种和新理念,重点在培根肉和柑桔等产业加强与台湾地区交流合作。补短板,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培育壮大肉制品加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特色加工小镇和加工示范基地;实施农业三产融合工程,加快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竹旅融合等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加快补齐农业短板。强品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创建三元肉制品加工企业组成的培根产业集中区,在巩固提升“万寿岩”、“三明早蜜”、“名佑”、“麦尔”、“欧派”、“聚海”、“德威”等肉制品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按照“种业学台技、营销学台商、加工引台资”的思路。
责任单位:三元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与商务局、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农业发展质量得到提升。扩规模,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五百工程”,加快推进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和标准果园五大产业建设,做大特色现代农业规模,重点在富硒米、水果、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等产业领域加强与台湾地区合作,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业新增长点。育龙头,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优质台资台企。明确一个产业作为明台产业融合重点产业,并确定吉口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融合示范点。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加强。围绕特色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以市农科院为龙头的涉农研发机构的建设,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依托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探索建立产、学融合的两岸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交流机制。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引进和有效推广台湾农业高新技术。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信与商务局、林业局,市农科院,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实施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1.康养产业逐步壮大。重点推进三元万寿岩-格氏栲康养带带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森林康养产品,提升森林康养服务水平,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和省级森林康养城市、森林康养小镇,逐步实现森林康养产业全域覆盖,建成国家森林康养示范试点区。积极引入台湾在健康养生基地评估、自然体验和森林疗愈课程设计等方面经验。
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康养队伍不断强化。依托闽台人才交流计划,参加市里与台湾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培训机构共同举办的培训,每年至少参加培训1场次以上,培养森林讲解员、森林疗养师、森林康养产业服务管理等人才。借助海峡两岸林博会、明台人才交流合作论坛等载体,参与森林康养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分批参加我市组织森林康养基地负责人、从事森林康养产业工作的人员赴台学习考察和对接,提升产业管理与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3.康养市场得到拓展。充分利用海峡两岸林博会、泰宁闽台乡村交流中心对台交流宣传的重要作用,向两岸民众大力宣传推介我区森林康养品牌,展示展销森林绿色食品、道地药膳产品等,提高森林康养基地及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稳步扩大区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带动吸引更多的台胞到我区康养休闲,将三元万寿岩-格氏栲森林康养带打造成为台胞入闽体验森林康养的第一站点。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4.康养投资更加多元。用好用活台胞台企投资政策,依托“9·8”“11·6”等招商平台,通过电话联系、网络对接等“云招商”模式,邀请台湾有经验、有实力的森林康养企业与机构来明考察,到三元投资,组织条件较成熟、融入台湾元素的森林康养基地赴台开展招商推介,互动吸引更多台胞台企来区投资,共同开发森林康养产业,培育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两岸合作示范森林康养龙头企业。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三)实施美丽乡村融合发展行动
1.打造美丽乡村融合样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实施三元区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提升工程。按照“连点串珠成链”工作思路,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为核心,通过跨村联建、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等模式,按照市里规划的梅列-三元-沙县近郊休闲、将乐-泰宁-建宁文旅康养、明溪-清流-宁化红色文化、大田-永安-尤溪产业发展等4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万寿岩-格氏栲森林康养带,持台湾团队与岩前村、楼源村、曹源村等一批合作基础突出、发展条件较优、融合预期较好的行政村开展结对合作,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区台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2.科学规划建设农村住宅。遵循“县统筹、乡统管、地统筹、事统管”原则,在扎实推进农村新型住宅小区集中建设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农村建筑住宅规划和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好有新房没新村问题。开展“明台建筑师联合驻村行动”,支持引进台湾建筑师、文化创意团队参与我区农村新型住宅小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乡村建设项目,适时组织我区规划机构和农村新型住宅施工团队赴台湾,交流学习村庄规划和农村住宅改造经验。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
3.培育庭院经济新增长点。实施农村庭院绿化美化提升工程,以提升户容庭貌形象为核心,充分整合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庭院资源,采取“经合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原生态家庭果园、农家餐馆、休闲庭院、农村民宿等相融合的农村庭院经济模式,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家庭农场,着力破解农村庭院、闲置宅基地管护难问题,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支持各地引进台湾休闲农业、民宿运营管理团队与农村经合社共同经营,种植优质台湾水果,发展庭院采摘,提升民宿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住建局
(四)实施经贸文化融合发展行动
1.海峡两岸林博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持续创新打造三个“林博会”:全域全时林博会。坚持“事业+产业”“展示+展销”,结合森林康养基地或特色产业,围绕绿色三明主题和两岸乡村融合发展,邀请台商台胞、台湾有关行业专家、学者来区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组织相关人员赴台开展文化互动、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交流活动,实现两岸全域、全年全面交流合作。展示展销林博会。在11·6林博会期间,利用三明会展中心展馆布设台湾展区的机会,邀请台湾客商参展,展销台湾农林特色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等;开展两岸交流活动,如两岸森林康养论坛、两岸茶文化交流活动等,邀请两岸专家、学者、企业参加,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网上掌上林博会。通过“掌上林博会”和林博会微信小程序,方便两岸客商与采购商报名参展、发布信息,推动双方供需对接;组织新媒体直播推介两岸农林产品、开展两岸线上交流,实现两岸线上、线下全面交流合作。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
2.农民创业基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持续建设吉口市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将吉口台湾农民创业园打造成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的重要平台,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组建台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面给予支持。
责任单位:区委台港澳办,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打造青年交流平台,重点推进三元区万寿岩、三明市综合实践学校等一批省级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和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探索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新模式。
责任单位:区委台港澳办,——
(五)实施乡村治理融合发展行动
1.乡村交流成果得到巩固。开展区台乡镇交流合作“双十行动”,全区每年选择在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乡村管理、美丽乡村建设、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有一定基础的乡镇(村)参与市里兴办的各种明台合作活动,争取在人才、技术、资金、管理、营销以及特色产业发展上与台湾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力争在客家文化、富硒产业、文旅康养产业等方面有新的交流合作亮点。
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
2.乡村自治水平明显提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我区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6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省级治理示范镇等一批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形成三元区乡村治理经验模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乡镇服务农村和农民的作用,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统一平台,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积极推广乡贤回归、驻村特派员做法,借鉴台湾地区农村社工成熟模式和经验,吸引台湾地区优秀人才,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区委台港澳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3.乡村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以“美”促融,实施以“一革命四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整治五年行动提升工程,吸收台湾地区垃圾不落地、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源、多元主体参与整治等经验做法,选择岩前村、莘口村、中村村等若干个村开展试点,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典示范村,构建“林深水美花香”优美环境;以“惠”促融,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31条,省66条,实现台资项目扶持政策更优惠,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在融资、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更全面;以“情”促融,在全市农业系统开展“台农台企服务年”活动,通过“一企一策”挂钩服务等方式,倾听台农台企意见建议,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金融监管局、自然资源局,区委台港澳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机制。
区本级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分析区台乡村融合发展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各乡(镇)要建立推进区台乡村融合发展工作专班,把重要任务抓紧抓细抓实抓到位。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认真落实各类惠台措施,切实抓好有关工作落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依托资源禀赋,把握趋势大势,明确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二)强化对接交流机制。
借助省委台港澳办等上级部门对台交流渠道,积极对接台湾知名涉农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团队、机构。充分发挥各类涉农行业协会的作用,围绕农、林、文、旅等相关产业,策划明台合作项目,通过开展赴台推介招商、邀请来闽参访等活动加强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交流,推动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三)强化人才引进机制。
落实省上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闽台人才交流合作计划等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对接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台湾村庄规划、农业技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依托三明学院等院校,邀请台湾团队、师资来明讲课、设立工作室。选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赴台湾参访,提高乡村人才队伍专业素养。(四)强化落实督办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明确责任、时限、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市里将适时开展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及时发现,督促解决出现的突出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