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的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论文(最终五篇)

时间:2020-02-29 11:2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区位商的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区位商的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论文》。

第一篇:基于区位商的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论文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在专业分工基础上随着产业发展而形成的规模经济。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更多的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所引起的。韦伯从区位优势的角度阐述了产业集群现象包括区位因素和位置因素,其中区位因素包括运输成木和劳动力成木。产业集群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型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7()年代末至8()年代初,硅谷现象被认为是马歇尔的“产业区”的概念。己经成为世界各地研究的焦点。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集中特定产业的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与等级的众多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复杂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体现了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由于用区位商法计算的集群集聚度能够反映区域主要产业特性,客观性较强,西方国家识别产业集群的主要方法是区位商法,当前国内众多学者也陆续采用该方法分析区域经济问题。木文试利用区位商法,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中的集聚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区位商的相关概念

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二、定西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

定西地处甘肃中部,依托其天然的自然条件,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作为全国闻名的“地道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中药材年总产量22万吨左右,总产值达160亿元,中药材产业己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截至2013年底,全市有13C多家较大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以陇西文峰为代表的6个大中型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年交易量达7C)万吨,交易额约15C)亿元,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定西币中药材产业区位两值较高的原因

(一)产品历史悠久

隶属定西市的陇西县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当归、黄茂、党参等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全市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13种,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药材品种中,135种产自定西,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97种是在定西种植,约占75%左右。定西拥有在国内属面积最大当归、党参和黄(红)茂三种药材,在全省药材中也最具优势,其品质在全国也属最好。其中该地区当归产量的占全国总量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黄(红)茂约2()万亩,占全国总量的70%。当地的大中型中药材市场,药材年交易量达30.6万吨,交易额30多亿元。

(二)产业优势突出

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10万亩左右,其中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当地农民人均在该产业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中药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定西市陇西县成为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该市场的价格是北方大宗药材的价格的晴雨表和参照点。四、对定西市是否形成中药材产业聚集的检验

(一)中药材企业规模扩大,专业程度增加

在定西市100多家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中,通过国家GMY认证的有30多家,全市中医药企业中,产值1亿元以上的有7户,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率达到70%以上,培育有5万亩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优质种子基地、种苗繁育基地以及规范化生产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即将建成。目前,己有多家全国知名企业入驻,总投资25亿多元。该产业园还将吸引企业100家入驻,实现产值300多亿元。全市中药制品GMY认证企业发展了多条中药提取物生产线.发展了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同时配套发展规范经营的中药材骨干商流企业100多户。己初步形成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

(二)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中药材的种植一直以来是定西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部分农村家庭收入20%}50%的来源。目前,中药材相关产品重要的环节是加工,中药材加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处于增加阶段。建设中医药生态旅游园、中医药养生堂、养生文化社区(庄园)、中医药博物馆等,开发推)‘一药膳和中医药养生产品等,“李氏文化”旅游与生态养生旅游,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多个物流园,仓储中心的建立,带动了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三)产品科技含量增加

近年来,全市加大对药材全程监督和管理,对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的使用严格把关,对药材进行专门检测,使中药制成品的质量得到保障。积极与省内外科研单位,制药企业及中医药大学开展合作,加大中医药研究、开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与我国中医药发达地区建立良好协作关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对人才培养、中药研发等方面能够给予积极的支持。

定西市陇西县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该市应利用此次机会,对黄茂、黄芬、党参、甘草等多个产品的标准化育苗和栽培进行规范操作。依托新成立的成立全省首家通过省质监局计量资质认定的检测中心,对各种产品进行全面检测,提高中药材的安全率。

五、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评价

近年来,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链的发展口趋完善,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目前由于该市中药材GAY规范种植的普及率较低‘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导致产量不均,质量不稳定。众所周知,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农产品,品质对药效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

由于规模化生产与种植程度较低,即便定西市中药材主要用于外销,LQ值接近2,药材加工企业中产值较高的企业仅7%,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与合作少,城市外向型发展仍然不足。

六、结论

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定西市缺少对自己明显优势的利用,若能抓住机遇,树立品牌化的理念,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品质,将能积极带动该地区经济良好的发展。

第二篇:定西中药材产业大事记

定西中药材产业大事记

●2000年12月,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成立,该局是全市首家中药材产业开发专门管理机构。之后,中药材主产区渭源、岷县的产业局(办)相继成立,为中药材产业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1年6月,陇西、岷县、渭源三县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

●2002年8月,由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与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陇西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甘肃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西北药材产销研讨会》在陇西举办,推动我市中药材GAP前期研究工作全面展开。

●2002年11月,陇西县委书记王永生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对该县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宣传推介。

●2003年3月,“岷归”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成为西北第一个通过原产地标记认证的中药材产品。12月,“陇西白条党参及其制品”、“陇西黄芪及其制品”、“渭源白条党参及其制品”相继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2002年11月,甘肃定西地区行署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共建的“中药研究发展联合实验室”成立,开展了当归指纹图谱研究、当归及黄芪、女贞子等多糖活性成分筛选、定西三县中药材种植区域土壤农残测定及质量评价、主要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测定等项目的研究。

●2003年6月,定西市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标志着全市中药材产业开发有了专门管理机构。

●2004年5月,全省首家中药材行业协会——陇西县中药材行业协会成立,使该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向组织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2004年7月,中欧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陇西县组团参加会议,并作为西北唯一的中药材行业代表在会上发言,对该县 “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情况进行宣传推介。

●2004年5月,渭源白条党参通过甘肃省无公害中药材产地认定。

●2005年4月,“岷归”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证明商标注册。2008年5月,“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相继通过证明商标注册,全市中药材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提速。

●2005年11月,岷县当归GAP种植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通过认证,成为甘肃首家通过认证的中药材GAP基地。

●2006年8月,陇西精萃植化有限公司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生产线建成投产,标志着定西中药材加工业实现了精深加工的突破。

●2007年9月,《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财政专项扶持方案》正式印发,对当归采种育苗、中药材GMP饮片精加工、中药材市场信息化建设、中药材仓储设施建设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

●2007年12月,由甘肃惠森药业公司承建的全市首家中药材电子信息发布平台在陇西率先建成,为全省药农、药商和药企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2007年3月,甘肃扶正药业股份公司和甘肃中医学院合作建立的甘肃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为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和开放的中药研发平台。

●2008年1月,渭源颜裕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成为全市首家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同年,陇西10家企业通过认证,占全省认证企业的70%以上。

●2008年4月,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全市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的组织协调。

●2008年7月,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在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会员单位囊括甘肃省内53家医药加工和销售企业,为定西市中药材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2008年7月,由中国中药协会、甘肃省农牧厅和定西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陇西成功举办,共有500多人参会,签约项目26项,资金13.2亿元。

●2009年3月,《定西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要以陇西为中心打造“中国药都”,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和饮片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大型制药企业前处理基地和重要的“健”字号产品基地,全国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和配送中心。

第三篇: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 论文

产业集群论文产业集群 论文

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

摘要:介绍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特点与作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关系,二者之间互为前提又互相促进;提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一是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定农业产业集群规划,二是注重培养和扶持实施地理标志的龙头企业。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产业集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拥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数量日益增多。农产品地理标志使标志所在地区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该地区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弘扬和宣传。地理标志与农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充分的法律保护,加强对其品牌效应的利用,将成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与作用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内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解释,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地理标志区别于传统知识产权的两大特点为:第一,地理标志的权利主体是特定区域内的全体农民,而非某个特定的权利人专属,即地理标志为一项共有权利。第二,地理标志不像商标权、著作权那样具有一定的权力保护期限,地理标志的保护是没有期限的,即地理标志的保护是永久性的。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作用

首先,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农产品地理标志采取登记保护制度,特定区域内的达标企业和农户可以无期限地使用该地理标志,标注该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即表明其来源于特定区域并且达到了较高的质量要求且具备特有品质,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基于对地理标志的信赖而更倾向于购买其产品。此外,地理标志还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其次,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由于地理标志是一项共有权利,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或农户所生产农产品的原材料、工艺设备、安全卫生条件等必须沿革符合一定标准,才可能被登记为地理标志进行保护,这就推动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避免了分散经营、质量不一的农产品生产状况。

第三,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特定的良好品质,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提升该标示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以湖南桃源县的“野茶王”为例,自2008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起,产品不但在全国范围内打开了市场,销售价格也平均上涨了20%,企业效益和农民收益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农业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基于当地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环境,围绕某一主导产业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组织、协会、科研院所等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并形成产业持续强势竞争力的现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地方产业集群

60%;印度约有350个中小企业集群,出口产品占全国的60%。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江浙一带的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聚集效应、竞争效应和区域品牌效应。

首先,农业集群化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前提。农业是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强的产业,农业资源的天然地理分布使得某一地区因特殊的资源、环境等条件,吸引了农户和农业联合体来进行特定的农业生产。这种为了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而集中在特定区域的生产有利于农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时也是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前提。

其次,农产品地理标志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由于地理标志产品往往隐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拥有地理标志的产品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促使该产品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围绕地理标志产品上游的品种改良、种植、新品种开发等科研力量,生产加工等中间环节,以及下游的产品销售、品牌推广、物流配送等环节逐步形成聚集效应,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得以形成。

第三,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价值。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扩大相关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并且围绕该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开展的科研、生产、销售、物流等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农业产业集群成为地理标志这一无形资产的有形载体,它可以实现地理标志的价值最大化。

三、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一)围绕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定农业产业集群规划

对于已经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地区,有关部门可以制定规划,使该地区围绕该地理标志的科研、生产、销售等环节更加科学合理地布局,促进该区域农业产业集群良性发展。对于具有一定地理优势但尚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的特色农产品,政府可以通过规划该地区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出口、扩大规模等措施,为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供有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注重培养和扶持实施地理标志的龙头企业

企业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施者,其自身的规模、效益、竞争力对地理标志的发展和价值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对实施地理标志的龙头企业进行引导和扶持,引导他们加强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提升产品和生产环节的科技含量,协助他们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将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和地理标志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①林东华.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②崔俊敏.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商业时代,2009(18)

③常跃智.宁夏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前景思考.甘肃农业,2008(12)

④洪艳.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提升湖南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9)

⑤张奇.农业产业集群成长演进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农村经济,2009(1)

第四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产业富民强县”、“绿色生态立县”战略,推进中药材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实现中药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特制定201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

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16.5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万亩,育苗0.5万亩,林药间作10万亩;建设万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6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16个,品种主要以黄芪、甘草、水飞薊、菊芋、秦艽、柴胡为主,搭配黄芩、防风、大黄、板蓝根、独活等品种,预计总产值达2.1亿元,纯收益达1.26亿元。

二、2012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加工企业为关键,以开拓营销市场为动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招商引资和龙头带动,发展订单种植,推行中药材GAP体系建设,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推进中药材产业由以种植为主的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精深开发转变,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二)、发展目标

以菊芋为引领,以秦艽、黄芪、甘草、大黄为主栽品种,搭配板蓝根、柴胡、水飞蓟、黄芩等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提升加工和研发能力,构筑市场营销体系,推进中药材产业实现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中大田规范化基地5万亩(菊芋1.5万亩),林药间作基地12万亩;进一步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完成修复保护面积7万亩;引进中药材大型加工企业2家以上,小型加工企业4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100人以上,规划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不断提升“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将隆德县打造成为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三)、规划布局及建设重点

1、规划布局

根据气候类型、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沿六盘山外围阴湿区及“两河”流域,采取大田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和补植修复三大种植模式,力争将我县打造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一是沿渝河流域的城关、沙塘,甘渭河流域的温堡等乡镇,建立3万亩大田规范化种植基地。

二是以清凉河流域万亩菊芋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阴湿区的好水、奠安等乡建立1.5万亩菊芋种植基地。

三是以康鲜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繁中心为基地,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和利用康鲜中药材组培室功能,重点以六盘山珍稀濒危药材盘贝母组培扩繁为主,加强黄芪、甘草、秦艽等主导品种快繁技术措施,辐射建立50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四是以六盘山药用植物园为核心,沿“312”国道、“隆秦”、“隆张”等公路沿线建立500亩药用花卉示范基地。

五是以六盘山外围阴湿区的山河、观庄乡为重点,建立以秦艽、柴胡为主导品种的林药间作示范基地12万亩。

六是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以六盘山野生资源修复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六盘山脉沿线的天然林区和生态保护区,建立六盘山外围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保护区7万亩。

2、建设重点(1)基地建设

大田药材基地。建立沙塘镇许川村千亩秦艽、黄芪、柴胡GAP基地,建立沙塘镇张树、董庄、十八里村,城关镇三合、星火村,温堡乡新庄、前刘村,神林乡岳村,联财镇赵楼村,观庄乡林源村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10个;全县建立百亩以上种植基地26个。菊芋种植基地。建立清凉河流域万亩菊芋规模化种植基地,山河乡菜川村,奠安乡雷王村,风岭乡**,沙塘**4个千亩基地,全县范围内建立500亩以上种植基地13个。

良种繁育基地。以康鲜中药材良繁基地为核心,辐射建立观庄乡红堡,风岭乡河湾,陈靳乡新兴塬,联财乡赵楼,沙塘镇董庄,城关镇星火6个500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全县建立百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10个。

药用花卉基地。建立引种驯化园药用花卉基地200亩,清凉河流域药用花卉基地200亩,“312”国道沿线及全县旅游景点药用花卉栽培基地100亩。

林药间作基地。建立奠安赵沟,山河大漫坡,观庄林沟3个万亩林药间作示范基地,建立5000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4个,全县范围内建立千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6个。

野生资源修复与保护基地。以六盘山中药材资源修复保护示范区为中心,采取人工补播、定向抚育、轮播轮采、围栏封育为主要措施,修复保护黄芪、秦艽、柴胡、黄芩、大黄、盘贝母、黄精、贯众、九节菖蒲、地榆等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7万亩。

(2)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的要求,抢抓自治区建设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机遇,努力把康鲜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宁夏中山甘草种植示范园区和六盘山药用植物园,按照“高起点、现代化、多功能、科技型”的标准,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设施育苗、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争把它们列入自治区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不断提升六盘山珍稀药用植物园建设水平和规模,将其打造成为“宁夏第一药用植物园”。

(3)研发机构建设

依托神林乡康鲜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研究所,建立中药材组培繁育、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等设施,通过技术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等,为全县提供优质种子种苗,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深层次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开展与中药材产业相关的技术研究,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后劲,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4)专业市场建设

依托县内西北药材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经销大户等,加强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甘肃陇西和广西玉林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设立销售中心,促进地产药材的商贸流通;引进优势企业,在县工业园区选址建设中药材专业市场,配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发布、质量检测、分拣包装等相关附属机构和设施,力争建成便捷、畅通、规范、安全、高效的专业化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开拓销路、打造品牌、实现效益的载体。

(5)加工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和建设县内西北药材科技公司饮片加工车间建设,督促其早日投产。其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中药食品加工、中成药制造等;积极研究开发药膳、药浴、药饮和药容等功能型保健产品。到2012年底,力争引进1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1家中药保健品加工企业,年产中药饮片2000吨,加工中药材5000吨;依托宁夏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菊芋果糖提取生产线,以菊芋为原料,生产菊粉(低聚果糖)3000吨,加工菊芋8万吨;引进和培育500万元以下中药材小企业4家,开展药膳、药浴、药饮和药容等功能型保健品研发和生产,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保健饮料、药用茶等产品。

(6)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和中药材科技创新团队,精心编写先进适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资料和课件,认真制定和落实培训方案,逐级逐层培训,造就一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培育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10家,培育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100人以上,培训农民10000人次;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争取将已注册的“六盘明珠”、“塞上六盘”和“隆珍杰”商标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的著名商标,打造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争创全国“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科技、农牧、林业、水利、扶贫、商务、经合、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具体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规划落实、政策制定、奖惩考核、招商引资及协调解决生产中重大疑难问题;所涉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落实相应措施;县级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县上下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真正把我县建成国家级中药现代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制药企业的药源基地。

(二)、强化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在着力扶持县域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土地流转、申报项目、金融支持、科技服务等优惠政策,引进外埠投资创建中药材加工企业。对引荐落实外埠投资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当年到位资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1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2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3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5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给予10万元奖励。

2、强化扶持引导。财政部门要安排300万元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在产品滞销时给予补贴,在产品畅销时给予奖励;在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参加大型会展活动等环节给予补贴。在项目申报、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和科技特派员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全县范围内建设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种苗移栽或育苗基地、百亩以上种子直播基地、300亩以上菊芋种植基地、千亩以上林药间作基地,分别给予每亩200元、100元、100、100元补贴;创建一个宁夏知名品牌奖励5万元,注册一个著名商标奖励3万元,认证一个地理标志奖励2万元;通过1项技术质量认证奖励5万元。

3、强化科技支撑。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和专家服务团,开展以大田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良种繁育、资源修复保护及药用花卉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制定六盘山道地中药材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加大宣传推介。通过举办专题推介会、参加农产品展销、采风报道、制作宣传折页等形式,加大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台开设中药材专栏,宣传报道中药材产业开发中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争取项目支持。建立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项目库,加强与自治区发改、财政、农牧、科技、扶贫等部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6、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财务管理,实行招投标制、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经济责任合同制,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建立专帐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预决算,加强现金管理、资金审批、财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制度,确保项目资金高效合理使用。

(三)、创新机制

1、创新多元投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农户投资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投资机制,探索专项担保模式,开辟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扩大项目贷款信用额度,解决企业、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不断拓展投融资渠道。

2、创新龙头带动机制。坚持抓中间(企业)、带两头(农户、市场)的思路,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行“订单种植”,与种植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前拓市场、后连基地、创新技术的作用,激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提高技术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

3、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由科技局负责技术骨干和药农的技术培训,使广大药农掌握2—3个药材品种的种植和初加工技术。鼓励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或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逐级聘任、以岗定责、双向选择、年终考核等制度,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中药材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运用市场机制精心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企业,探索技术推广多元化、科技支撑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开辟技术服务贯穿经营过程的有效途径,构建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四)、严格考核

在中药材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组织、人事部门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考核评价乡镇、部门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主要指标。将干部职工的工资、职称、待遇与发展中药材产业业绩挂钩。制定《中药材产业计划任务验收与考核奖励办法》,在7月中旬对中药材产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12月份召开总结大会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追究其责任。

第五篇:产业集群思考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模式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许多“块状”产业,即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形成专业化块状产业。如浙江绍兴的印染和化纤,温州的打火机,福建晋江的旅游鞋,东莞的制造业等,它们大都以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或一个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形成一定区域规模的企业集群,表现出极强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在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天,产业集群正日益成为一个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模式。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聚集现象, 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 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它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2)产业集群是一个包含了某一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个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3)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这种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是产业集群得以构建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产业集群就是一种按最佳的方式将某一地区的多种资源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从事某种对本地区来讲最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1.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带来经济的外部效应

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表现在共享公共资源、技术管理方法快速扩散、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在基础设施、产品原料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方面,许多同类企业甚至完全不同的企业有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会实现范围经济

从产业集群的外部来看,集群是一个大量生产某一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它实现了某一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而从集群内部来看,这一最终投向市场的产品在集群内部是通过弹性的分工体系来组织生产,因此其内部生产是建立在范围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产业集群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完美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它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其具有一种将众多存量资源要素向现实经济实力转换的有效转换体系。

3.产业集群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一是环境成本低。集群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在相同供给水平下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均使用成本的降低。二是交易成本低。集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或布局的空间形成,不仅为企业带来基础设施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专业化协作的开展,信息交流、传播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三是信息成本低。产业集群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集群区域内企业相对集中,它能与功能发达而完善的专业市场共存,使企业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捕捉各种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丰富人际渠道,将信息高效传播,使企业搜索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大大节省,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贴近市场,甚至超前于市场。四是配套成本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集群的一个主要特点,集群内部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协作系统。由于这些企业处于同一区域,有利于降低企业之间的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以及人才招聘成本。

4.产业集群模式具有技术制度创新优势

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波特认为,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表现:一是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集聚带来的有效的竞争压力,既加剧了竞争,又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由于地理上接近,业务联系紧密,信息交流快捷,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企业通过这种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除了生产企业集聚外,还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对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1

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产业集群模式具有市场优势

一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一个成熟的企业集群并不是纯粹的生产性企业,而是由生产性企业与流通性企业共同构成的,企业集群的发展会为区域内形成专业市场提供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将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建立区域性品牌。企业集聚产生的群体效应,有利于区域性品牌的建立。区域性的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即使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企业集群衰退或转轨,区域性品牌效应更易持久。三是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企业集群利用产业规模可以帮助单个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探讨

1.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集群化基本上是一个由下至上、市场诱发和市场引导的过程。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作为促进者和中间人,把相关参与者聚集起来,提供支撑性的基础设施,建立动态比较优势和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造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消除创新系统的系统失效。因此,在以集群为基础的政策制定中,政府的作用:一是建立集群行动协调系统,把组建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作为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措施,规范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使行会在理顺集群企业关系、发挥中介服务的功能,降低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和公共成本、协调企业共同行动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建立集群创新支持系统,引导集群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结盟机制;强化集群共享的研发机构和技术质量监测机构,人才机构建设;构建与地方生产系统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产业工人;加大对企业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改造。三是建立集群发展服务系统。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沟通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化企业营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圈和供应链;把培育专业市场与发展虚拟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改变;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检测认证等中介服务体系。同时,政府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2.强化统筹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市场作用、企业作用和政府作用的综合结果。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区域要加强规划,促进企业集群有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一是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改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二是加快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也要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提高专业化竞争力。三是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强化专业市场与产业的配套,通过市场建设加快产业的集中,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建设改造市场,完善市场功能,扩大市场交易规模和辐射半径,发挥市场的信息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3.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通过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区域内形成的特色产业体系,因其具有明显的群体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特色产业群的培育,就是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培育具有市场前景、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并集中力量,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完善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产业的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现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大力推行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

下载基于区位商的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论文(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区位商的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论文(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 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

    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面积大,品质佳,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中药材中的上品,而康乐......

    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缺乏政策扶持。一是政府鼓励农民发展药材生产出台的有关扶持奖励政策,受财力影响,标准低、要求高、难兑现;二是药材种植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部分......

    景古镇中药材产业

    景古镇中药材产业发展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我代表景古镇党委,就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景古镇地处康乐县南部,平均海拔2250米,平均气温6℃,年降雨量6......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纲

    附件6: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纲 一、×××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情况和优势(如产业规模、从业人员、研发投入、出口额、在产业链及国内外所处的地位等); 2.重......

    产业集群地区经济发展

    目录 1 产业集群的效应 ………………………………………………………1 2 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2 2.1民族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现状……......

    浅谈旅游产业集群

    浅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摘要:本文论述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类型,通过论述旅游产业集群和我国旅游产业的关系,并指出旅游产业集群代表着旅游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