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话式教学法中初中,课堂运用初中政治论文教育论文
谈话式教学法中初中 课堂的运用-初中政治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谈话式教学法是中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源头。本文综述了国内谈话式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比较,系统阐述了谈话式教学法在初中 课堂中呈现的方式,揭示了该领域研究思路整体呈树状图的趋势,研究方法多样化、灵活化的特点。
关键词:谈话式教学;初中 ;师生
互动谈话式教学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课堂上建立的师生之间一种自主、双向沟通模式,是中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源头。初中 学科具有理论性、思想性强的特点,课堂普遍存在课难上、学生难教、教学效果差等现象,由此引发了科研领域对教学法的研究热潮,将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比较,对指导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的起伏历程
关于谈话式教学起源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法一词,即以师生共同谈话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有研究将之称为启发式教学法或者提问式教学法,大多不用谈话式教学法命名,但笔者认为,课教学组织本质上可以被视为一场师生对话,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等名词换汤不换药,谈话式教学可以当之无愧成为其本源。20 世纪中叶,中国教学法相关研究在稍微有起色时碰上了,研究工作沉寂了将近20 年。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学者们一直试图把谈话教学法作为个别教学的重要方法引进课堂教学。研究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尝试,虽然伴随着部分失败,但人们在合作探究、同伴指导等一系列实验性研究中看到了谈话式教学的发展空间。现阶段,谈话式教学法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主要集中在三方向:一是研究谈话式教学运用的结构艺术,建构谈话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二是以影响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相关因素为材料,研究其消极和积极的主要方面;三是对比课改前后的课堂时效性,研究 学科改革具体实施办法。三种方向虽道路不同,但均致力于指导
学科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谈话式教学法相关研究整体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虽历经坎坷但发展势头良好,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二、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
世纪的研究内容较多采用谈话式教学这个词,但随着合作式、探究式、研究性等众多新词的产生,谈话式教学研究便逐渐从不同的角度被赋予新的内容,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谈话式教学法实施手段研究当前初中 课堂中,谈话式教学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举例子、提问题两种,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有研究认为,以谈话的方式安排幽默而切合主题的一系列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望,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较好把握知识要点并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有的则认为,生活化教学才能有效利用谈话式策略,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也有的研究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要把中学的思想 教育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灵活运用谈话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初中 课堂的谈话式教学法运用要灵活把握“通、实、趣”三个
字,通即贯通学科、疏通思维、打通隔阂,实即语言朴实、知识扎实、气氛殷实,趣即话题幽默风趣。初中课堂只有短短 40 分钟,课下学生学习科目的时间几乎为零,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谈话式教学法时,既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又要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以课堂吸引学生,达到 学科言传身教的德育目的。(二)谈话式教学法实施内容研究传统的初中 课主要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这种方式对于正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往往是事倍功半。但由于 课本身的性质,教师又无法真正摆脱说教这一点,于是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教师上课谈什么的成果。有研究认为,课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因此谈话式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一定要选取有时代感的材料;有的研究具体论述了中学 课谈话式教学素材选取内容,认为选取的材料要与学生关注的话题和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主;也有的研究认为初中正课的内容要体现逻辑思维的充分利用,挖掘一些浅显易懂却又饱含哲理的材料,再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进行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运用谈话式教学法要专注于教学语言的训练,既要精准有效又要留有余地,既要有严苛犀利又不能缺乏温情感动,要坚持适度原则,通过一次次习惯的纠正达到目的。
三、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首先,初中 中考实施开卷考试导致学生不爱学、学校不重视,教师的学科专业化水平也较低,形成了教师缺乏研究热情、课堂教学随意、研究无法深入的恶性循环;其次,教无定法的现象让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忽略了教学法研究的重要性,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课堂锻炼上,乐于打造形形色色的创新课堂,不擅于总结和归纳教学问题和深度思考,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自然也无法出科研成果;再者,研究教学法的人员多为中小学教师,当前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忙碌,既无法抽身专注科研又欠缺基本的科研素质,导致大多数科研项目难以高质量完成。(二)部分成果质量较差。首先,大部分研究成果以论述教学课堂中的实际情况为主,缺乏对相关概念的科学界定和专业理论的深度挖掘,语言论述也较为潦草和敷衍,这种成果难以发挥科研成果对于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其次,部分研究成果盲目追求创新,有的苦心挖掘新名词,有的寻求万能教学模式,有的甚至将谈话式教学视为传统、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法,观点片面;再者,我国对于教学法的相关研究整体水平较低且多集中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忽略了 学科。语言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工具。一定程度上来说,初中思品课语言的正确运用对学生性格形成以及未来人生理想的实现会产生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法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都需要以谈话式教学作为树干不断抽枝、发芽,课堂教
学中 满堂灌无可厚非,但这绝不意味着课堂不需要谈话式教学。尽管现代化教育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但教师仍然应该沉下心思认真思考课堂教学核心的真正意义,回归到对师生间的对话问题这一本质现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蓉生.中学 课教学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AlanThomas.谈话式学习[J].外国教育资料,1996,2.[3][日]加藤正夫.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4]刘强.思想 学科教学新论[M].:高教出版社.
第二篇:导师式课堂教学法论文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放手,给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从而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形成终身学习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导师式 学生 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督促者。而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发挥学生作为学生主体的作用,这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在这样的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我本学期在教学中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上台讲课完成教学,其他同学补充点评,我当学生听课并完善课堂教学。我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导师式”课堂教学法,简言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做老师。
一、“导师式”课堂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1、点燃自信,让学生想当老师、敢上讲台
教育其实并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给诱导出来,将学生的生命力和自身价值感给唤醒,点燃学生的自信。记得当我在班级宣布由学生自己来讲课时,学生先是一脸惊愕,继而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但是就是没有学生主动担当第一人。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找到学习一直比较踏实的孙进同学,跟他说明情况,他说:“真的啊,老师,我行吗?”我知道,这个同学特别有激情,爱表现,又是班长,在班级很有威信,由他开头,一定能打响。
2、独立选题,精心备课,让学生能讲课
“导师式”课堂教学给了学生胆气和勇气,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发现了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少数学生被老师逼着学的消极心理,减少了学生心理的抵触情绪,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得相当出色,完全超出了预期效果。学生在各自进行“备课”时,主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独立选题。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必须紧扣教学内容,注重突出题目特色,设计出10个左右的问题在课堂上供教学使用,确保教学有成效。
3、“学生老师”上课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学生教课开始了,课堂已完全属于学生。学生老师的课讲得是那么有板有眼、象模象样,台下的同学带着无比兴奋、好奇的心情和巨大的热情去全力配合好学生老师的讲课,一问一答,轻松流畅,有时对学生老师的问题,有意反问,善意搞笑,课堂气氛和谐、诙谐、热烈,其程度是我们教师上课所难以达到的。
4、学生补充
学生补充,是指在所有“学生老师”讲完后,补充一些“学生老师”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或者是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的学生,先是由老师来引导补充,如果问题比较难则由老师来补充;后来发展到“学生老师”讲完课后,其他学生只要还有问题要问或者是觉得自己编了个比较好的问题,都可以直接举手进行提问。
5、学生点评
学生点评,是对所有“学生老师”的上课风格、上课内容、提出问题的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这一般是先由成绩好的学生来点评,时间长了,可以发展到全班学生,只要愿意出来进行点评的都可以报名或者是直接上讲台进行点评。目的是对“学生老师”进行鼓励和善意的建议,也能训练学生综合评价的能力和口才。
6、教师完善
一般情况下,“学生老师”和学生点评活动时间不超过35分钟,留有10分钟的时间由我来简单小结、鼓励和适当地补充。这要看具体课堂的教学情况,有时是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有时是“画龙点睛”击中要点,有时是以知识与实际的灵活运用为主的活化知识等,视课堂的教学情况、教学的内容等来进行。
二、“导师式”课堂教学法的好处
1、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完成指定的任务,往往要查资料、做试验、动员同伴帮助,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会设计出多种方案,联想到更多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学生管学生的效果更好。
3、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为了把问题讲清楚,学生会反复练习教学语言,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由于学生之间不存在“代沟”问题,语言沟通得更好,由学生来当教师,更懂得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因此,学生更易接受。
“导师式”课堂教学法实施以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给了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扮演小老师,来做老师的许多工作,就能真正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是“做中学”的完美体现,并能真正体会出“三维目标”技能的要求和内涵,为终身学习夯下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让学生们扮演小老师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全新亮点。
第三篇: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赏识教育,就是指挖掘出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认可学生优点的一种教育方法。以下是“初中音乐课堂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初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
(一)审美理解特点
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化,音乐课程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学生的审美要求逐渐提升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而对于音乐的审美理解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利用学生的审美与想象力可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审美理解就是利用学生生活体验与思维逻辑、理解能力感受音乐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与感悟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理解可以利用学生思想意识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提升审美理解力感受到自然事物的外在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其韵感美、节奏美等,利用音乐的情绪起伏使得学生能够对音乐含义有深入的了解。伴随着初中学生年龄的增长,今后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广,对音乐的审美理解也将不断的增加,有助于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掌握音乐的形式美感,感受到音乐内所展现的含义,感受音乐意境美感。
(二)初中学生音乐想象力
音乐审美想象是基于音乐表象上的感受,即歌曲歌词、节奏、韵律等,感受到音乐内的一些深入因素。例如:感情因素,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水平、思想意识、想象力逐渐趋于完善,音乐审美想象就会得到提升,进而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体会音乐的起伏变化与情感展现。不过,由于初中阶段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无瑕在音乐审美现象上给予更多时间,使得审美想象受到影响造成生活目标的变化,生活形式单一而缺少想象与创新,通过自身生活经验体验音乐具有一定难度。所以,久而久之使得学生缺少音乐审美力,想象力限制在音乐表层而缺少内涵理解、感知体验等。
二、初中音乐教学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应用音乐心理学,对学生自我情绪管理具有帮助性作用,通过音乐艺术帮助学生提高素养、缓解压力。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种情感,更能够给予人较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心理学进行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情感,确保教学质量。
(一)提升学生想象力
音乐是动态化的也是一种情感的展现,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仅能学习到音乐的表象因素。而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樂的另一面,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海洋里感受其神奇,同时学生也要发挥想象力将音乐想象成为具体的情境与形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真正意义。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增加感情投入、充满激情,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而调动学生兴趣并主动投入到音乐教学中。
例如:《洗衣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风俗,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进行深化理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与兴趣进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
(二)提升音乐认知
音乐是利用声音传递的方式进行展现,初中学生对于音乐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听音乐、唱歌等形式对音乐有基础性了解。但是,初中阶段音乐教育并非仅是让学生停留于基础性掌握,或是认识五线谱、乐器弹奏等,缺少具体的音乐意识形态。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应是对音乐思想与生活展现都有一定的掌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基础性音乐入手逐步深入到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解中。在教学中,教师利用音乐的基础技巧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使学生能够从理性的角度转向感性角度感受音乐的美。加强学生音乐认知,才能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曾有心理学专家提出:人对不熟悉的事物不容易被吸引,进而人的美感与主动探究行为无法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尝试从学生熟悉、了解的音乐歌曲入手。比如:在《丢丢铜仔》这堂课教学中,我尝试用“不规则拼读法”先给学生将原词翻译出来,“阿末伊都丢”、“唉唷磅空内”……这样学生在学习歌词时便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用多媒体展示台湾风土人情,利用新鲜事物使学生眼前一亮,通过学生熟悉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引入,使家乡民歌与台湾童谣做出鲜明的对比,整堂课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开始,继而从心理产生共鸣,降低学习难度,结合台湾童谣一句唱词、一句衬词的特点,配合火车声“克特克”、“库突”等拟声词和身体律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首歌曲的表演中,使得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三)融入情感体验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艺术水平。教师借助大量歌曲形式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扩展学生情感交流形式,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情感节拍中感受到其作品的情感特点。通过该种形式实现音乐和情感的融合,具有重要影响。
音乐教师对音乐的理解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性,或者说根本不在同一个范围。在音乐选择中;有时,教师觉得慷慨激昂、有鉴赏性的音乐反而在学生心中没有较大兴趣。所以,教师在音乐歌曲选择过程中,还应立足于学生心理角度进行音乐教学。如:《红旗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通过共和国成立的相关背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从心理上乐于了解该首音乐的情感,进而提升对音乐的内涵理解。
三、结语
综合分析,通过对初中阶段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学生心理特点与音乐审美特点,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激发想象力。对此,笔者分别从:初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分析、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起到帮助性作用。
第四篇: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运用分析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兴趣教学法,围绕学生兴趣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的改革标准,也为满足社会对全方面人才的需求打下了基础。教师对学生兴趣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们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更有益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运用
一、多种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组合
新课程改革后,很多体育教师重视了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喜好与性格差异,自由结成兴趣小组,这样根据兴趣的不同的方式划分小组,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让学习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兴趣教学法开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也有助于学生的整体进步,培养学生集体性意识及合作能力,使交友能力也有所提升。
二、开展不同情景的兴趣主题活动模式
根据学生们的个人情况开展不同情景的兴趣主题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即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也能够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情景主题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助于每天都可以保持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也保障了睡眠,让体育活动在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短跑100米体育项目中,可以以世界短跑冠军的成长经历为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短跑项目中,达到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三、心理引导的体育项目实施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们的心理引导,通过一些具有开放性、合作型的体育活动,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并通过发挥自身所长,培养自信心,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游戏教学的各种活动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中加入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整体气氛,改善学习体育的现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或身体素质,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学生们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最大程度地投入到体育课堂游戏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与创新精神。
五、结束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激发体育锻炼的热情,更是为了让运动影响他们的生活,让学生爱上体育,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81.[2]温祝英.浅谈高校课堂教学如何实施快乐体育[J].中国科技信息.2015(17).[3]覃秀英.兴趣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4]王华国.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探究[J].体育博览.2011(13).
第五篇: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科学学院0901班 胡红丽 学号:20091050101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是每个英语老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合理的运用此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潜能,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帮助学生打开英语学习的大门。
【关键词】:新课改 暗示教学法 英语教学
一、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暗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
一、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二、一种心理影响,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心理学解释为: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作出反应的某种心理现象。暗示可以由人实施,也可以由情景实施。
洛扎洛夫将暗示教学法定义为: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能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的因素组织起来。暗示教学法是运用暗示手段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用间接的方法影响学习心理。
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的原因 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在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暗示教学法要求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感,且能使之与理智相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活动两种渠道,取得更多的更好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⒉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适应时代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住学术的精髓,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否则,我们就不能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就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如今,信息就像汹涌的潮水向我们袭来,“使人们日益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人类如何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了,最重要的是进行学习的革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快速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最早研究快速学习方法的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他出版了《暗示学和暗示法大纲》。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⒊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暗示教学的要点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要求从人脑活动的整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考虑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个性、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在重视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人的各种无意识功能调动起来,并使之相互协调。促成人脑潜能的开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法,不仅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开发人脑潜能,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暗示教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就越好”。暗示教育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要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暗示教学法。
⒈在英语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音乐片段
音乐法是暗示教学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缺乏信心是学习过程中的最大心理障碍,在英语教学中采用音乐暗示法,用音乐建立起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课前欣赏。课前播放悠扬动听的乐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上节课的疲劳,还可以使学生思维集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较快投入新课的学习。
课文教学。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片段,使音乐暗示的意境与语言材料提供的意境达成统一,促使学生理解和消化语言材料。所选的音乐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能激发学生斗志的,最好是轻音乐,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能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又不让学生睡着,要将音乐播放得小声一点,不能让学生跟着音乐走。在音乐背景下朗读课文时,教师声音应尽量控制得与音乐的旋律产生和谐感。第一遍,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课文,注意语言结构。第二遍,合上课本,注意听课文内容。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⒉在英语教学中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不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必须习得和识记多少单词,强调学生必须努力背诵,而是创设一个具体情景,使用合适的音乐伴奏。比如在学习kite(风筝)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好看的风筝给学生,并让学生回想自己在春天一般都放什么样的风筝,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单词了。
⒊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环境暗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暗示教学法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这样学生便能自然地、不由自主地、超长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
活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爱玩,如果在教学中能把学习的内容以活动作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就可以轻松自然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把活动运用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表演、故事接龙等活动形式,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what is your dream 时,教师讲完新内容以后,安排这样的游戏——击鼓传花。鼓声停时花在谁的手里,就由谁站起来回答问题,该人起来后自己找一个同伴,问同伴的梦想是什么,并告诉同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自觉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在活动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努力、与人交往的努力。
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体态暗示 体态暗示是指暗示主体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对受暗示者实行暗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体态暗示。体态暗示包括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等。如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老师用眼神暗示,让他清楚老师很关注自己,他就会把思维和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来。
四、结语
暗示教学法是一种轻松愉快和充满乐趣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暗示教学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暗示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陆芳.论暗示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⒉张玉文,暗示教学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第7卷第3期,2005年5月
⒊刘雪梅,巧用暗示教育,内肛科技2009年第5期 ⒋教学艺术论(教材)
⒌曾欣悦、章力,英语暗示教学法的原则及运用,株洲工学院学报,第18卷第6期,2004年11月
⒍祖述乐,音乐教学法于英语教学的运用,高等函授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