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批评表现与影响(五篇范文)

时间:2020-10-26 12:0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学批评表现与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学批评表现与影响》。

第一篇:现代文学批评表现与影响

现代文学批评的表现与影响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无论是在远古的口耳相传时代,还是在文字书写印刷时代,及至现在的网络电子时代,媒介一直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消费时代的到来,一直处于象牙塔顶端的文学批评却逐渐褪去了其头顶上的神圣光环,与大众文化不断接触、靠拢,出现了多样化、开放式、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一、文学批评泛化的原因

文学批评的泛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里面既受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和大众传媒的渗透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是由其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1.社会经济历史方面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政治向全球一体化方向迈进,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兴起和介入,一方面促进了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给文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自由竞争要求最大程度的自由空间。经济体制的转换,必然会引起文化形态的相应变革,最终导致多元价值取向的文化共存。

(2)现代传媒(技术)的兴起,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转型也催生了现代传媒技术发展,原有的传媒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等传统媒体中又加入了很多新成员,如网络、手机、电子杂志等。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网络文化的繁荣,并逐步改变了当代文化构成的空间格局,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情感、感知世界的渠道;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这些媒介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楔入文学批评的空间,也对文学批评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此,文学领域出现了多元的文化共生局面,随之而来,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自身的特点文学批评是对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等等进行分析和评判的一种活动。作为关于文学的审美活动,文学批评具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首先,文学批评要以某一种理论为基本的框架,去对作家、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就要求文学批评要有一定的学理追求;其次,文学批评是关于“文学”的批评,其关注的主要是作家、文学作品、文学运动、文

学现象等内容。文学批评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在评论时,表现出批评的形式和内容太过深奥,对专业性要求很高,学理性太强,批评话语的思辨色彩浓厚等弊端,这就使得文学批评与普通受众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隔膜,普通大众以自我原有的知识体系在接受文学批评时有一种距离感,理解困难,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

二、文学批评泛化的表现

(1)批评类型的扩大。进入大众传媒时代以后,随着在文学创作中对人文精神的提倡,文学批评主体意识的觉醒,文学批评逐渐冲破了原有的苑囿,开始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流批评、专家批评(精英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受众批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各种文学批评类型先后登上了文学批评的舞台,从各自不同的文化体认出发,表达了各自关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重构了文学批评空间的格局。

传统的文学批评本身有许多优点,如注重对文学作品本身的整体把握,从文本的价值本身出发对文本进行审美的观照,以及对审美对象的深度挖掘等。这些优点使传统的文学批评在对文学文本的分析与评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文学批评也有一定的弊端,如过度阐释、晦涩难懂等,这就使文学批评与普通受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文学批评类型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促

进了文学批评的发展。

(2)批评关注点的扩大。传统的文学批评,如专家批评,是一种经典化的文学批评。其批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经典、名人名作等方面。但是,大众传媒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则以一种开放式的视角走下了文学的圣坛,走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批评的视野空间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人们的审美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文本,而是向文学外部空间领域拓展,如哲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中既有关于文学经典“四大名著”、“人文精神”、余秋雨现象、明星作家、电视剧等的讨论,也有关于城市广场、电视广告、上海酒吧等文化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一些文学教授开始从莎士比亚转向了麦当娜,从《包法利夫人》转向了侦探小说;另一些批评家放弃了诗歌和小说而兴致勃勃地进入了广告、MTV 和流行歌曲的研究,甚至考察起了香烟与垃圾的历史脉络。电视肥皂剧、街头舞蹈、服装款式的含义,电影之中的种族冲突或者观众被赋予的性别主体位置———这一切都被纳入文学批评的研究范围。”[1]可以说,人们的关注对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文学批评的操刀手们不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文学文本的分析研究中,而是将批评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文学、文化的现象和事件上。

(3)批评方式的多样化。文学批评的泛化还表现在批评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文学批评,如专家批评,主要是以文字形式为主要的表达

方式,如通过发表文章、出版专著等。但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当代文学批评的方式有了重要的突破,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如随笔、札记、报刊的专栏和书评、电视访谈节目、研讨会、网络上的帖子等等以文学艺术为对象的形式。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媒体的炒作、“广播剧、配乐诗朗诵、电视散文,甚至包括电视剧对文学原著的改编、节目板块的设置、节目名称的命名、播出时间等等因素,都可以包括在我们所说的边缘性的批评之中。”[2]这种批评方式拉近了文学批评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是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众进一步靠拢,为文学艺术的雅俗共赏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民主化与大众化。

第二篇:现代图形创意与表现

多彩的图形创意 Colourful Graphics Originality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阐释图形创意的定义、构成的基本元素;浅谈创意思维思的重要性,就一些现在图形应用来说明图形的重要性。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graphically cre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elements,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ve thinking, it is used to explain some graphics the importance of graphics.关键词:图形概述 基本元素 思维训练 现代图形的应用 正文:

一、图形创意概述

课题的主体是图形,在生活中图形随处可见,与人们的生活可谓是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看到每样东西,都可以抽象成一张图片。老师曾经问过我们,当你们看报纸的时候,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图形。“图形”的原意是指说明的图画形象,或由书、画、刻、印产生的图像记号。作为人类视觉符号创造的一种,图形是最具有艺术价值和人文特征的。在生活中我们常提创意,那么什么是创意呢?在图形设计中,创意特指为实现设计目的而将创造性思维视觉化的过程。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创意就是自己独特的思维,新颖的构思。至于图形与创意的表现的关系,我觉得图形是主体,而创意是图形的附属特性。有独特创意的图形,才是最有视觉冲击力的。

二、构成图形创意的基本元素

众所周知,图形是由一些点、线、面构成的。而线面都是有点而生,点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图形构成元素。点的运用看似简单,其实是很有难度的,由简单的点幻化无穷,才是最高境界。

线相对点来说,它具有了很多自己的特性。如直线,给人以直接,快捷,快速的感觉;而弧线,则可以给人自由,韵律的感觉。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虚实,不同形状等线条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线的运用,在图形创意表现占有重要的位置。面,作为其中一个大元素,它的排布直接影响到图形的视觉冲击力的强弱。它的交叉,重叠,组合的构成会是得面的形状千变万化。体,是面的扩展,它能够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我们常说的立体感,便是由线面重叠,给人以立体空间感受。图形的设计就是点线面体按照美的标准来构成,经过合理的布置,这就是图形的设计。

三、创意思维的训练

想要创造出一幅有创意的图形,我觉得最要的是要有活跃的思维,要有创造性的思维。都说思维是创造之母。思维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性的,产生新事物的高级思维活动。我们每天都看到无数图形,但是为什么一些图形就很容易被我们忘却,而一些就能让我们过目不忘呢?这就是思维的力量。在图形中融入自己的创意思维,会使你的图形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同样是一个点,有人只把它看成一个句号,但有人却会把它幻化成一粒耀眼的珍珠,一个路人留下的脚印,一个孤寂的影子„„所以,创意思维是很重要的。但是,创意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就需要训练。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最基础的是要学会联想。通过联想,我们就可以将很多的东西,相似的,甚至毫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而图形的联想,它强调的是思维的拓展,而这个拓展又可以是从很多方面展开,你可以通过形状相似拓展,也可以通过意联。联想对创造是有很大帮助的,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我们逐渐要学会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关联系,逻辑联想等等。例如由鱼想到虾,由热想到火,由方形想到圆形等等。当然,我们还可以一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得更多。

总之,我们要学会多想,要知道一切新的东西都是由旧的东西演变出来的。

四、现代图形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图形正在上演着重要的角色。图形相对于文字来说,更加有利于沟通。当今很多东西都越来越国际化,但还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有着语言、种族、地域等诸多障碍,有了创意图形的应用,这些问题都好解决了。

我们可以看到,图形创意在很多方面都有它的应用。例如广告设计。在商业化的时代,广告已经成为宣传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再如在标志设计方面,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标志已经是妇孺皆知,耐克、艾迪达斯标志也是非常响亮。看下乔丹品牌的标志吧。一个飞人的形象,不多多解释,大家都很容易明白它要表达的意思,这就算是成功的标志了。在看看下面的标志吧,你就明白图形创意在生活中占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了。

上厕所,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以前我们是看文字的,有个“男”、“女”也算比较好认。但是假如是不懂中文外国人呢?我们就要担心他们会不会进错厕所了。又或者是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到外国去,难道我们要像周星驰电影里面拿着尺子量woman和man的长度吗?但是有了图形标志,我们还会进错厕所吗?再看看图形创意在交通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吧。我们几乎每天能安全过马路,那是因为我们认识一些交通的标志。我们都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司机很安全地驾驶,也是因为一些形象的交通标志引领着他。同样地,我们也会认识这些,每到奥运会,我们会很高兴的看比赛,我们都认识这些形象有趣的标志。除此之外,图形创意包装设计、籍装帧设计等方面也是占有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图形创意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它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

总体说来,学了图形创意与表现这门课程,在了解它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学以致用,多想,多创造。但是创意是无限的,我们最主要的还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创作能力能提升,创造出来的图形才有更大的存在价值。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我相信,图形创意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第三篇:现代公关礼仪的表现

一、语言类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语音类:是通过不同的语音来表示礼仪的意思,即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色、语速、声调等来暗示不同的意义。首先声音表达要让人感到真实、朴实、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当,需轻柔时勿高昂,需低沉时勿喧哗;再次音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谐有致。

口头类: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各种礼仪,即以谈话的方式表示礼节。表达要注意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对象原则。

书面类:是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表达的礼仪,用于非面对面人际交往时所运用的。通过感谢信、贺电、函电、唁电、请柬、祝辞等书信形式来传情达意。其二大特点:一是礼节性;二是规范性。

二、身体语言类: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表情语言类:通过人的脸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传递的礼仪,人的脸部是人世间最丰富多情的一道风景线,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等。比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语言中语汇最丰富的,“眼语”是像灵魂的一面镜子,通过其可以观察到对方是否喜欢你、支持你。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

动作语言类:通过人的各种身体的动作传达礼仪。人的身体动作非常多,有手语、肩语、腿语、腰语、足语等。其中手语是语义中最丰富的动作语言,如用大拇指表示赞扬、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在人背后指点表示不礼貌;拇指朝上表示好,朝下表示坏;向上同时伸出中指和食指成“V”字,表示胜利(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表示OK。

三、饰物语言类:通过服饰、物品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着社会风尚。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美的演绎。

四、洒晏类礼仪:通过设宴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一则,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礼貌,以求此后友好的发展互相的关系。

第四篇: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活动。

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

作 家:毛泽东《论鲁迅》 作 品:钟嵘《诗品》

作家作品: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文学流派:冯健男《<荷花淀作品选>序》 文学批评:韦勒克《当代欧洲文学批评概观》

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

文学史:是探讨各民族文学发展或世界文学中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编年史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原理、一般规律、判断标准等。

文学批评:是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艺术性科学

文学批评既评价优劣,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又创造批评意境和思想美,具有科学和艺术的性质。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

1、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的纽带作用:作家——作品——读者 文学批评与作家:审美发现功能(朋友 诤友)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发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色,¡°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味的却是心理过程本身,心理过程的形式,心理过程的规律,用明确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文学批评与读者:引导深入理解(平等对话)

夏志清:让历史活埋的作家重见天光

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

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小说史》重新给张爱玲定位,推许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2、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文本释义的表现:对文本内容的阐释  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野草》:文本内容的阐释:韧性精神的颂歌

 自我心灵的解剖  针砭社会的投枪

形式本身的阐释:独创性的散文诗

(二)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影响社会生活。

1、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

2、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

(三)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1、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 

2、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四、中国文学批评历史(古代)

先秦时期:孟子:以意逆志;庄子:得意忘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唐宋时期: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文学批评的独特样式。中国文学批评历史(现代)

新文学运动时期的批评理论建设(周作人 鲁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周扬 胡风 茅盾)印象主义批评(李健吾)传记批评(李长之)

五、社会历史批评

定义:

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该方法侧重研究:

1、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

3、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社会历史批评(西方)

丹纳《艺术哲学》:种族、时代、环境

代表: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

►茅盾的“作家论”批评: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期,与“五四” 时期“表现人生指导人生” 有精神上的贯通,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滋养,形成了“ 作家论” 的批评文体。

►三要素:时代 作家 作品

►《徐志摩论》

社会历史批评评判的尺度 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历史批评的操作方法

一、阐释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念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语言、形象塑造等为切入点,深入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历史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

二、考察作家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考察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艺术环境、时代精神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政治倾向。

三、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强调文学的认识价值,把文学作品视为社会的写照和反映,希望通过文学更好认识社会。

六、印象批评

定义: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地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特点:

1、重批评家的主观感受、直觉印象

2、追求批评的诗性和美感的特征 李健吾:《咀华集》

李健吾:“一个真正的批评家,犹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离不开实际的影响,但是最后决定一切的,却不是某部杰作或者某种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种完整无缺的精神作用。”

印象批评的理论特征

一、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

二、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

三、突出批评的审美特征 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

1、获取印象:以直观的方法获取对作品的切身感受和独特印象 

2、整合感受:使自己的印象由朦胧而清晰,由纷零而坚固。

3、抒情描述:用富于美感的语言来传达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七、心理批评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

本我:最原始的部分,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八、文本批评

感受谬误(见):

韦姆塞特与比尔兹利合写的论文《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是新批评派的重要文献。感受谬误指文学批评与理解不能受读者的情感的影响,读者的反应不能作为文学作品的因素,评价文学作品不能以读者的主观感受为标准。

陌生化: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理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有文学性可言。陌生化(又译为奇特化)是使人感到惊异、新鲜和陌生的具有审美特征的语言。“陌生化”是与“文学性”直接相关联的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

兰色姆:《新批评》

1941年,美国学者兰色姆出版《新批评》,对艾略特、瑞恰慈等人的理论进行评述,新批评派由此书得名。兰色姆被认为是新批评的真正创始人。

含混:

英国新批评派学者燕卜荪在《含混七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含混就是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涵义并引起不同理解的现象,是文学语言、语义,特别是诗歌语言语义最重要的特点。

张力:

艾伦.泰特在《诗的张力》中认为诗歌的语言和语义即一定的(外延)指称性,又具有能够引发各种联想和想象的(内涵)暗示性。文学语言和语义始终徘徊在内涵与外延、确定的指向与模糊的暗示之间,构成了一种紧张的关系即所谓的张力。张力。如《西风颂》Oh Wind,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结构主义叙事视角的三种聚焦类型

1、全知叙事:叙述者>人物。(零聚焦)

叙述者知道故事的细枝末节,没有固定的观察位置,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事,既可高高在上地鸟瞰,可以看到在其它地方同时发生的事,对人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均了如指掌,任意透视人物的内心。

2、限制叙事:叙述者所知的和小说中的某一个人物一样多,又称内聚焦。(叙述者=人物)

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叙事,只展现事件和人物的一部分,而不展现全部。所以,又称为局部化叙事。他知道自己的一切,可以解剖自己的一切,却不能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作品只有这一个人物可以从内部来写,作者仿佛坐在这个人物的大脑里,观察其他的人物和事件,所以,其他的人物和事件都只是从外部观察得来的结果。

3、纯客观叙事:叙述者只客观地描写,不作任何越界的评论,热奈特称此类为外聚焦。(叙述者<人物)

在这一类小说中,读者看到的只是读者能看到的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行为、动作(包括对话)等,所有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行为动机、来龙去脉,作者都不会作交待,而只能由读者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去推测。

由于类似于戏剧舞台上的人物表演,因此,也被小说理论家称之为¡°戏剧式叙事观点。

九、性别批评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位蜚声世界文坛的英国女作家,由她创作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更是被奉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闪耀着恒久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创作魅力。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圣经。

十、神话原型批评

原型:

荣格认为神话、童话、图腾崇拜、怪诞梦境等包含着人类的心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它们是集体潜意识的显现形式,因而被称为原型。荣格总结了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英雄原型等众多的原型。

十一、读者反应批评 期待视野: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者姚斯提出的重要概念,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在具体阅读中的一种预先估计与潜在的审美期待。

召唤结构:

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伊瑟尔提出的理论,文学作品包含着许多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点,它是联结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它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正是空白和未定点构成了作品的基础结构,此即召唤结构。

读者反应批评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形成了本文通过„„的叙述,表达了„„思想,批判(歌颂)„„的中心思想分析教学,求统一答案,教师力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参考书对作品主题的分析,表现出过分的求同取向。

20世纪60-70年代,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反应批评兴起。读者批评,是一种以读者为指向的批评,它侧重从读者的角度理解文学及其意义。读者反应批评主张把读者接受作为批评的主要对象,着重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决定作用。从意义的角度看,意义是在阅读中产生的,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标准》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鼓励体验,建构意义。读者反应批评认为读者的参与才构成了阅读的意义。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自己的情感,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文本意义。

2、快乐阅读。

读者反应理论认为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是不断的以学生的期待视野去识别课文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冲突并不断形成认同的过程。然而当两者达到最终的认同,阅读的幸福感也就宣告结束。

3、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有知识的读者” 由于学生缺乏阅读的能力和策略,势必会出现错误解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社会公认的文化传统和背景及语言语法知识与学生交流,尽量勾起学生熟悉的场景和情感回忆,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在冲突—认同——冲突——认同的循环模式中完善策略,对文本进行阅读和意义建构,使学生向有知识的读者靠拢。

针对某个当代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思潮、流派等),运用具体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评析。

例文1:《背影》何以成为经典?

李欧梵曾在讲学中说过: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五四是个反传统的年代,是个¡°弑父¡±的年代,五四文学的父亲形象都是负面的;

而《背影》不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里,它第一次重点刻画了一位正面的父亲形象,一下子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背影》的社会历史批评解读

一、联系写作背景,挖掘文本关键信息

《背影》写于1925年,浦口送别发生在1917年,相隔时间八年之久,为什么相隔如此之久才问世?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是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是泪如泉涌。父亲从扬州发来的一封信,文中说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二、了解作者家庭情况,深化文本解读

1、父子见面:间隙的产生

《背影》开头: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朱自清年谱》:那年是1917年,¡°因祖母逝世,回扬州奔丧。父亲时任徐州榷运局长。在徐州纳了几房妾。此事被当年从宝应带回淮阴的淮阴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赶到徐州大闹一场,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为打发徐州的姨太太,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五百元。让家里变卖首饰,才算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变故而辞世。

2、父子惜别:情感的疏离 浦口送行,儿子对于父亲给予关怀的淡然。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后,回到扬州一所中学任教,他的父亲凭借关系将所有的薪水领走。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愤然离去,到外地执教。在1925年之前的几年间,矛盾并没有缓和,反而在家庭琐事中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3、和解信号

奔丧回家后,父亲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借钱办丧事,事后父子同行,暗含着父亲希望与儿子的共处来得到儿子的谅解。父亲为朱自清送行,以朱自清的年龄与能力,完全可以独立回北京。1925年收到那封信,大去之期不远矣,实际上他的父亲活到1945年。

三、探析文后故事,加深文本理解

《背影》发表后,据朱自清的弟弟记载,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至此父子矛盾冲突因为《背影》最终得到化解。

朱自清笔下的亲子之爱,是错位的,爱与被爱是有隔膜的。爱的隔膜,正是《背影》之所以不朽的原因。——孙绍振 例文2 :性别批评个案分析

性别批评视角解读《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形象

文学史上,母亲总是和伟大联系在一起,温柔善良,勤劳简朴,吃苦忍让,富有牺牲精神。

在女性主义批评看来,贤妻良母和夫唱妇随是男权文化的中心话语。三仙姑并非贤妻良母:

装神弄鬼 :青年们到三仙姑那里去,与其说是问神,倒不如说去看圣像。老来俏 :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包办女儿婚事 :小二黑这孩子,在三仙姑看来好像鲜果,可惜多了一个小芹,就没了自己的份儿。

波伏娃:母爱不是直觉的,天生的,在任何情况下天生这两个字眼均不适用于人类。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完全决定于母亲的处境以及对此处境的反应。

第一次:30多年前,三仙姑才15岁,刚刚嫁到于家。于福是老实后生,从不多说一句话。

第二次 :30 多年后,她起先责备于福管不了家,后来说小芹跟吴先生是前世姻缘„„ 于福跪在地上哀求。

第三次 :小芹被带走,于福虽比她着急,可是自己既没有主意,又不敢叫醒她,只好自己先去做饭,饭快成的时候,三仙姑慢慢起来梳妆,她说:“ 打听她做甚啦?她的本领多大啦?” 于福也再没有敢说什么。

父系社会以来的男权中心话语在三仙姑的反叛性格中消失殆尽,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三仙姑的形象,在美国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美国女学生都认为三仙姑是一个正面人物,而那个村干部才是批判的对象。例文3: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评论家章亚昕:《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去说你如何美,而是去叙述她如何成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写她如何成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梦中的花朵。评不写她的外貌,而写她引起的痴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内在,意味的微妙。

(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李健吾先生认为,这首诗在¡°装饰¡±两字上做文章,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ª¡ª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

有人认为是一首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诗作。有人认为是距离产生美的诗作等。

卞之琳: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可以从多个层面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 《断章》的魅力就在于这首诗的主旨朦胧性和不确定性。(含混)

第五篇:传统文化为何与现代社会发生冲突及其表现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传统文化为何与现代社会发生冲突及其表现

摘要: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现代的中国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还有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就不时发生冲突。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社会 精华经济

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发展进步,这样才会长期存在下去,不被淘汰。在当代经济环境下,社会稳定,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文化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融入新的元素。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不断发生冲突,传统的思想及其文化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时代脚步稳准,吸收现代思想,与时代同时更新进步,与其相适应。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一代代积淀下来的。但是传统文化有精髓也有糟粕,需要随着时间的向前发展,不断吸收精华,剔除糟粕。时代进步了,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随着时代进步发展,虽然不一定完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会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环境决定的。周围的一起事物都变,如果还是固执的遵守老的观念与习惯,自然会和现代社会发生冲突。

以前清明节上坟,家人或者亲戚上坟都会烧纸,但是烧纸不仅污染空气环境,还浪费纸张资源。不利于环境的发展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的撞击,但是现代社会也有些地方需要遵守以前的生活习惯,现在大家买东西都经常用塑料袋,但是这却不符合现代环境的保护。以前,如果买菜,没有塑料袋,因此,大家都用菜篮子,非常环保。

现代社会虽然进步了,但是传统文化中有的是精华,这是应该保留,并大力宣传提倡的。有的是糟粕,需要剔除,引进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精神与思想。其实,任何事物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撞击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需要社会大众及其国家进行思想与文化上的更新。

下载现代文学批评表现与影响(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学批评表现与影响(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表现亲情的诗歌【现代】

    表现亲情的诗歌【现代】 亲情的诗歌 一棵亲情树 多像一棵香樟 在尘世间郁郁葱葱的活着 我们是活在树上的一片叶子 祖父生命的叶子落了 父亲生命嫩绿的叶子又发出......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1、天文、历法、地理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广告创意与表现

    是使广告达到广告目的的创造性的想法意念,在商业广告中能使广告达到促销目的独特主意。它是决定广告设计水准高低的关键环节。1、从广告战略、策略上理解的广告创意:当前广告......

    体验与表现

    新社员必看——体验与表现 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欧洲曾有过体验派与表现派的争论,两大派争论了二百多年,我国戏剧界1961年也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持有表现派观点的代表人......

    认知与表现

    认知与表现 一、创造性思维 什么叫创新呢?创新是对当今世界,在我们国家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每个人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它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

    建筑设计与表现

    AAA数字艺术教育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 跨入年薪20万阶层AAA数字艺术教育——中国就业最好的高端数字艺术教育品牌,主要从事动漫IT相关社会紧缺人才的培养.至今,已累计帮助上万......

    《色调与表现》教案

    课题《色调与表现》教案 一、教材:《色彩》(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目标: 理论知识目标:理解色调概念及表现规律。 实践能力目标:懂得运用色调规律,完成对色调的表现......

    表现与存在读后感

    读《语文:表现与存在》有感 ——语文本姓“语” 放在我面前这部潘新和教授的新著《语文:表现与存在》,足一部一百数十万言的煌煌大作。当语文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