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行》改写
《山行》改写
《山行》改写1深秋时节,我喊了一个马夫来,去岳麓山游玩。
在路上我看见了了一丛丛菊花盛开了,五彩缤纷的,真漂亮就像彩色的蝴蝶在飞舞。到了岳麓山,我叫马夫停下来,我太喜欢这里了因为这里的枫树摇动着枝条,把一片片枫叶送给我,我仔细的看了看,想:这被秋霜打过的叶子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远远望去,这条小路弯弯斜斜一直通向山峰,就像是仙女在这儿游玩时把锦缎掉在了这里。远处,夕阳西下,这儿的山头就穿上了五彩缤纷的外衣。在白云飘浮的地方,还看见了缕缕炊烟,想必是山上有人家生活吧。只要你静静地听,还嫩听见清泉流动的声音。一片片火红的枫叶落了,在空中翩翩起舞。我已经沉醉在这美丽的枫林里了。我坐在爱晚亭写下了这首诗: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天的早上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但是这幅美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山行》改写2“哎呀,可真撑啊!”杜牧摸着他那圆球似的啤酒肚,又去称了一下体重,更是让自己崩溃,180斤!杜牧一个人在墙角边抱怨道。最后他终于决定带着自己的“肥牛一号”去寒山锻炼锻炼。
在途中,杜牧坐在牛车上,东望望、西望望。一股浓浓的秋天味道聚集在杜牧的鼻边,让他不禁赞叹道:“啊!秋天真美,我这次算是去对了地方。”往远看,杜牧看见了一张害羞的太阳姑娘的脸,她正悄悄躲进山伯伯的身后。一片片金黄的稻谷展现在自己的眼幕,仿佛是铺着的金色地毯。一张张农民的朴实笑脸深深地印进脑海。再往近看,一朵朵花儿如同绽开的笑脸,山茶花、桂花、野菊花……百花争艳,这一幅幅美丽画面看得杜牧应接不暇。
忽然,一团红红的东西像一团火点燃杜牧的心,他立即掉头向那赶过去,原来这是一片似火的枫树林,杜牧下了牛车徒步进了寒山枫林的怀抱。远处红的、绿的、黄的颜色夹杂在一起点缀着高耸挺立的山川。旁边飘着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像似给山伯伯穿上了一件白棉袄。杜牧又往旁边走去,那里的景物更让人流连忘返:一座白晃晃的石桥横跨河两岸,河里更是清澈见底,就像一面镜子。前边的石头小路崎岖难行,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灰色的飘带。这里的一花一草美丽极了,小草碧绿如翡翠,花儿在草丛中千姿百态,站在高处看就像花儿为小草穿上了一件五彩缤纷的外套,美丽的景色看得杜牧眼花缭乱。
不知不觉,杜牧转进了一条长龙似的曲折小径,小径上面铺满一层薄薄的落叶,他有点好奇就踏着落叶往前去,周围的参天大树数不胜数,奇花异草随风摆动,好似在向杜牧敬礼。旁边的小松鼠好奇地望着杜牧,似乎在问:“你是谁?你是谁?”,然后一溜烟向前奔去。小松鼠在前面跑跑停停带着路,杜牧拐弯走到了小径的尽头,眼前居然出现一间掩着门的茅草屋。
这次出行,杜牧的眼眶里一定装不了这么多的美丽景色!
“啊,130斤了!”这声音是从杜牧家传出来的。原来经过杜牧的坚持锻炼,他的体重已经减少了50斤,杜牧笑嘻嘻地写下了《山行》这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改写3深秋时节的一天,杜牧驾着马车,沿着一条石头铺成的弯曲小路去爬山。
一路上,四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在一起举行跳远比赛,几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远处还不时传来了狗叫声。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高耸入,直冲云霄。在半山间,有几户人家,杜牧心想:这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他往山上走,发现草木枯黄,没有一丝生机,还有一丝凉意。这时,一团红色的东西吸引了他,他连忙下车,发现是一片枫树林,那枫叶是那么热烈、迷人,比春天的花还耀眼,此时,大诗人杜牧仿佛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
看着这美景,杜牧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简要赏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山行》改写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沐浴在秋日的晨曦中,我突然想像当年的杜牧,去山上看看心仪已久的枫叶。踏上山行的小路,想到山里的清幽迷人,我快活得像只小鸟。
一段行程后,我终于来到了一坐大山的脚下,可是青山已经面目全非,甚至满目疮痍了。从山脚上望,原本的绿装已变得黄绿相间,就连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松树也几乎看不见了。山脚下的溪水流量极少,在呜咽着一首悲伤无奈的歌。行走在山腰的小道上,周围尽是树桩野草枯枝败叶,哪有什么火红的枫叶!远处,不见满目青山滴翠,只有风吹草低现黄土;不闻松涛阵阵鸟鸣啁啾,只听山风呼呼伐木声声。
再往远处望去,只见天空中升腾起几股浓浓的黑烟,蓝天被染成了灰色。那是几家新办的化工企业。据说已经产生了很不错的效益,造福了一方的黎民。厂房林立,烟囱高耸,工人们在夜以继日地埋头做工。平日他们的笑脸告诉我,他们生活得很滋润。另一边的一片厂房,那是几家胶合板厂。你看,那宽敞的广场上如山的堆放着松木,卡车进进出出,工人忙忙碌碌,一片繁荣的景象。龙赣铁路擦镇而过,两条国道在镇边汇合,卡车,火车,大车,小车,一车车送走了家乡加工的半成品,换来了人们生活的“小康”。
幸福似乎是离我们很近很近了。可是,也常常听到乡亲们在唠叨着:家门口那条河,几十年前可以过货船,现在几乎干涸了;原先水很清,鱼又肥又多,许多百姓就喝这河水生活,现在水臭熏人,鱼儿也基本绝迹。自来水的质量也差到不能当炊事用,还经常断水,小镇的居民竟然要到几十里外的山里取水饮用;如今的蓝天也不蓝,灰朦朦的;空气的味道再没有往日的清新;奇怪的疾病也开始光顾小镇原本健康的居民------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费解,让人不可思议!
山风飒飒,一个激灵,我又把眼光收回在这让我失望的山上。在一个朽了的树桩上,我坐了下来。此时,我真想说,我敦厚淳朴的乡亲们,答案其实很简单,你们追求幸福的时候,就亲手破坏了自己的幸福,而且还将祸害子孙后代。你们可以不了解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大道理,但是,没有树就没有水,没有水人就活不成,这是一定可以理解的。这世上的人,要吃要喝要呼吸,哪样离得开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我们要向自然索取这个那个,也要学会保护自然,让她平衡发展,给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我们需要的东西。古人说“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这“心田留一点”,不正是对大自然的爱护吗!
大自然承受的痛苦已经太多太多,昔日的花容月貌而今早已不再风姿绰约。她那愁苦的脸庞和浑浊的泪水,分明在告诉我们,人们呵,请爱护我吧!爱护我也就是爱护你们自己!因为对自然的无知,君不见,神州各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长江特大洪灾,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一记记警世洪钟已经敲响。人命关天,我们能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吗?
下山时已近中午,正应了“秋老虎”的说法,太阳极是火辣,失去森林覆盖的山坡上升腾起一阵阵的热浪,我赶紧溜下山来。这时几个伐木工人已经在山下的小溪休憩。他们在谈论说明春政府会无偿提供几种树苗,他们准备种上桉树苗。那是速生的经济林木,很快就会有效益的。我暗暗佩服他们的眼光。
溪水清凉,沁人心脾。一阵秋风从山的那边吹来,分明有一丝的凉意。我真想唱:天凉好个秋!
《山行》改写5深秋时节的一天,杜牧驾着马车,沿着一条石头铺成的弯曲小路去爬山。
一路上,四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在一起举行跳远比赛,几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远处还不时传来了狗叫声。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高耸入,直冲云霄。在半山间,有几户人家,杜牧心想:这真是人间的仙境啊!
他往山上走,发现草木枯黄,没有一丝生机,还有一丝凉意。这时,一团红色的东西吸引了他,他连忙下车,发现是一片枫树林,那枫叶是那么热烈、迷人,比春天的花还耀眼,此时,大诗人杜牧仿佛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
看着这美景,杜牧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诵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争议记录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行》改写6深秋时节的一个清晨,秋高气爽,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被白云与晨雾缭绕着。大山中。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展着。在一片片枫树中,隐约看到移动的身影,他们在打猎、采药、赏景、锻炼?这云朵与晨雾围绕着山,这高耸入云的山伴着石路,这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石路供人们活动于山间,这样的景色显得十分清幽。
远远望去,一朵朵白云,好像一个女巫,它随意地变化着自己的样子,小猫、小鸡、树叶、山丘……随心所欲,变幻无穷。而在白云下,好像是一座若隐若现的小茅屋,茅屋上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缭绕在山间。望着这一切,我好像看见了男人正躬耕于山间,女人正在洗衣做饭的场面。啊!好一幅山野生活画卷。
我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情不自禁地停下车来,欣赏美丽的风景。真的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景象也不知是哪一位能工巧匠“画”出来的呢?比起这个,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上帝给予我们人类最大的礼物。啊!真美!
仔细看,这枫叶虽然覆盖着一层冰霜,但却没遮住它的美丽,而在霜叶的浸染下,枫叶变得更加夺目,红得更加灿烂。在我的眼中,它比二月的鲜花都要火红。我心中涌起一种想把枫叶摘下的冲动,但伸出的手却慢慢地停住了:我觉得枫叶如秋天的精灵,如人间的神花,真不忍心伤害这大自然的杰作了。
白云、小路、高山、茅屋、枫叶,啊!我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山行》改写7今天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带着一壶小酒行驶在回乡的路上。
马车还没有行驶一会儿,我感觉车子摇摇晃晃的,便叫车夫停下车来,刚下马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细细观察,枫叶像小鸭的脚掌,旁边长着锯齿一样的小刺。一阵秋风吹过,枫叶像一只只火红的蝴蝶从树上飘下来。这里的枫树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灿烂夺目。
向远眺望,只见在夕阳的余晖下,隐隐约约看见几户人家。
夕阳西下的时候,白云更加美丽了,它围绕在寒山上,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望着远处渐渐西下的太阳,我这才想起回家,便叫车夫继续赶路。在车上我还沉浸在那迷人的枫林秋色当中。
到了家,家人叫我吃饭,可我顾不上吃饭,便叫家人准备好笔和纸,提起笔写下了《山行》这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改写8深秋的午后,一个人驾车行走在山间丛林,是最近比较喜欢做的事情。初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朋友不多,没有可以把酒言欢的知己,内心是孤寂的。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仿佛这样才能疏解心头的忧愁。
山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山路绵长,山势虽高但却不险,最适合缓缓而上,慢慢欣赏这深秋山林美景。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高耸入云的山头,是白云浮生的地方,云雾缭绕,恍若人间仙境。细看之下,隐约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墙,还有茅草堆砌的小屋,是什么人居住在这个地方?想来这条缓而不陡的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山下山的通道吧?
“自古逢秋悲寂寥”,尤其是登山远望,总会有种莫名的哀愁涌上心头。可是今日登山,却有不同他日的美景让人心头一颤。那是一片深秋红叶似火的枫林,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枫叶红似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那寒山、石路、白云、人家的山间美景已经让我着迷,这红叶似火的枫林晚景更使我的惊喜之情难以抑制。我实在无法再驱车前行一步,也顾不得天色已晚,一心只想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
秋天虽是落叶飘零,但是这一片醉人的红色,让我看到了象春天一样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也让我明白了即使此刻处于人生低谷,但是依然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做深秋的枫林。
《山行》改写9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车夫把我带到一座山下时,天已经要黑了。我从把头探出窗外往上看,看见天上那成群结队的大雁往南飞,我把眼光转到山顶,透过浓浓的雾隐约可以看见几座房子。我让马夫停下车,只见一条小路一直向山顶的房子延伸,小路的两旁,长满了叶子红似火的枫树,这时车夫脱口而出:“多美的枫叶啊!”我接着说:“是啊,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呢!”我正看得出神,车夫的催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快走吧,客官,天要黑了。”我听了,只好恋恋不舍的上了马车,继续赶路。
第二篇:山行说课稿
山行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
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理解“石径”:石头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第三篇:山行说课稿
山行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
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①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②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理解“石径”:石头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曲折)
③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出示插图)
④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⑤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②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
③春花是五颜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欣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
④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⑤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⑥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篇二:山行 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枫林热烈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叹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难点在于让学理解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这首古诗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一)介绍诗人,导入诗文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诗人的认识,我再进行补充小结,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就可以导出诗文: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诗人杜牧,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山行》,接着就可以解题: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
(二)初读古诗,学会吟诵
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而且五年级学生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节奏。在这一环节里,我分三步实现我的目标: 第一步、先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在这一环节里,我会以指名读、学生评的方式检查字音并纠正,还可以引出第二步:对,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好是因为他注意了停顿节奏,以前我们也学过古诗的停顿节奏,那谁能来试试加上停顿符号,并读出来?紧接着就可以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进行吟诵的初步教学。
(三)再读想象,体会情感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光潜也说过,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当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意境。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自己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导,从而让学生悟出诗的意境。
在这一环节里,我又分为三个部分:
1、想象整体画面,理解诗意
在这一部分里,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诗意,想象整体画面,我会先引导学生理解“寒山”、“霜叶”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因为“生”字是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会直接告诉学生它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体会诗中的画面,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是为了便于我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也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
2、体会前两句诗,想象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时,我重点通过抓寒、斜、生处等字词来引导学生生体会意象美。在理解“生处”时,我会设一问:同学们,有的版本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们觉得“生处”和“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可以先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看看。之所以设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对比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处”所描绘出的动态美,从而能理解前两句诗描绘的意象美的目的。
在同学们理解诗中意象美的基础上,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诗呢? 然后就势告诉学生读诗的方法:我们在读古诗时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象,读出诗句中的画面。
3、学习后两句诗,感悟情感。
在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时,我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枫林的喜爱。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首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说出了看到的美景,老师也觉得美,可是,最令诗人心动的是这幅美景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读后两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抓“晚”、“坐爱”、“红于”这些关键字词体会枫林风景之美及诗人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理解
诗人对枫林美景的喜爱之后,我在指导朗读:作者是如此的喜爱这片枫林,那他会如何吟诵这两句诗呢? 顺势可以交给学生吟诗的另一要点:不仅要读出我们看到的画面,还要读出我们的感情。
(四)品读末句,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理解诗人喜爱枫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在于诗人敬佩它顽强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设问引导,材料补充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首先,我问学生:读完《山行》,我们感受到了寒山、石径的美,也看到了白云人家的美,可是人都不曾停留;二月花也很美,可诗人独爱霜叶,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对比普通霜叶和枫霜叶的不同,问学生:你觉得诗人在赞美一种什么精神?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并且对枫叶的顽强有更深的理解。
在学生得出枫叶顽强的结论后,我会补充一段诗人的材料,然后问学生,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赞美霜叶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写诗意图不仅是为了赞美霜叶,也是为了激励自己。
(五)小结拓展,学习枫叶
在这一环节中,我总结了这首诗的,并联系生活,希望学生能喝枫叶一样顽强,面对困难不低头。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在这一课中,我主要是按让学生从理解景到理解情逐步拓展的顺序来开展的,所以我的板书也同样是体现这样的思想。山行
——杜牧 唐
眼中景 心中情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感觉美
枫林、晚、霜叶、红 停车、坐爱
霜叶红于二月花 钦佩、向往 2008110140 唐海妍篇三:山行说课稿
山 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牧的《山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是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其主题是秋日撷菊。这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这首诗的教学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累,二是朗读背诵,三是诗歌赏析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说教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古诗的相关知识。
2、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3、结合注释,抓住关键词句赏析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文字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找学生背诵已学过的杜牧的诗作: 1 生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2《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同学们,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生:是春季的景象。
师: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生:从“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千里莺啼绿映江”。师:是的,诗人的这两首诗歌,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杏花盛开,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那么,诗人笔下的秋天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自学提纲: 1.查阅资料,简介作者。
2.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尝试把握节奏。3.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4.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资料,合作互助,理解诗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三、展示汇报:(学生展示汇报,老师适当点拨)1.学生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颂。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 师:深秋的一天,杜牧骑着马,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的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那么,他在山中行走,都看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读读、说说、品品吧。
2、找生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拨:
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都是四句一首,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刚才同学背诵的《清明》、《江南春绝句》以及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山行》都是是七言绝句。七绝,一般是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山行》的第一、二、四句末字的“斜、家、花” 应押“a”字韵,所以“斜”在这里应读“xiá ”。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是“二二三”,这样读起来整洁响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我们按要求再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资料,合作互助,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文大意。找学生展示,(师点拨强调)(1)重点字词:
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斜:(xiá)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知的意思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更红,(2)理解诗意:
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诗歌的大意我们已有所了解了,现在我们再来用心读读好吗?(要求:要读准节奏,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朗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先自由朗读,再齐读,再找学生个别读)(老师评价点拨)
四、赏读课文,体会意境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明确,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
(一)、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说说
如:
1、“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2、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3、这句中的“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1)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2)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3)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4、“红于”写出霜后的枫叶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假如,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学生发挥想象,小组内交流后展示。)
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铺成的小路,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漫山遍野的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令人精神勃发。
(三)、朗读背诵。
(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并背诵,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可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五、合作探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明确,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
1、你认为《山行》中那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并且千古传诵?为什么?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且千古传颂。因为,本句运用对比,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并且富有哲理,经霜色愈浓,磨难之后愈显旺盛生命力。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做铺垫和烘托。)
2、品味并背诵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简要说说其情调与《山行》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后展示,师点拨:这两首诗的情调是低沉的悲伤的思乡之情,而《山行》则是热烈的赞美秋天山间火烈的美丽之情)。
六、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通过写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秋景图。诗的前二句概括描写山行所见全景,视线由低到高;后二句,用对比的方式写近处的美好景致。这首诗歌情感独特,诗人一洗寂寥冷落的悲秋情调,表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本诗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枫叶经霜色愈浓,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亦是如此,磨难之后更显人生之壮美。
六、检测评价: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3、《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5篇四:《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山行》,《山行》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首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秋色图,通过教授这一首诗,我欲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3.理解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晚”、“红于”等重点词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我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一、导入课文
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山行》这首诗,同学们,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深入分析古诗《山行》 1.解题,介绍作者。
(1)《山行》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二月花:春天的花。
3.学生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深秋季节,高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
在山上飘浮白云的地方,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住(转载于:山行说课稿)人的房子。
我所以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夕辉晚照下的枫树林,要好好欣赏一番。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4.探究古诗意思。
(1)《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明确;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试分析它蕴含的深意。
明确:a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b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红霞和枫林互相辉映,才格外美丽。c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喜爱之情。d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名句。
(4)“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它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一句?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5)“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你觉得“深处”和“生处”有何不同?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6.指导朗读。
三、小结
《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背诵这两首诗。
五、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山 行
唐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我的说课完了,不成熟之处,请各位老师多指教篇五:山行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马营中心学校 马玉龙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2.握方法,主动学习。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2.简介作者: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第四步、自学古诗。(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 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第六步、指导朗读古诗。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第七步、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期间,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第四篇:山行 说课稿
山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山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诗里写了石径、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枫林热烈蓬勃的景象赞美枫叶的顽强,从而表现自己学习枫叶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决心。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学习这首诗中所赞叹的枫叶的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及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课标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朗读,能自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通过了解诗意及我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感悟枫叶的精神,从而学习枫叶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难点在于让学理解诗人的情感及枫叶的精神。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采用反复诵读法、想象体验法、品评赏析法,此外,我还通过适时的为学生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这首古诗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分五个环节)
(一)介绍诗人,导入诗文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他们对诗人的认识,我再进行补充小结,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接着就可以导出诗文: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诗人杜牧,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山行》,接着就可以解题:行是什么意思?那山行呢?
(二)初读古诗,学会吟诵
在古诗学习中,吟诵是一个重点,而且五年级学生也已经有一定的学能力,所以这一环节的初读我的要求是学生能读准字音,有一定的节奏。在这一环节里,我分三步实现我的目标:
第一步、先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在这一环节里,我会以指名读、学生评的方式检查字音并纠正,还可以引出第二步:对,同学们觉得他读得好是因为他注意了停顿节奏,以前我们也学过古诗的停顿节奏,那谁能来试试加上停顿符号,并读出来?紧接着就可以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进行吟诵的初步教学。
(三)再读想象,体会情感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光潜也说过,每首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当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意境。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让学生自己自己想象意象,加深印象,再加以情趣引导,从而让学生悟出诗的意境。
在这一环节里,我又分为三个部分:
1、想象整体画面,理解诗意
在这一部分里,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诗意,想象整体画面,我会先引导学生理解“寒山”、“霜叶”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因为“生”字是古今异义词,所以我会直接告诉学生它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我会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体会诗中的画面,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是为了便于我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情况,也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
2、体会前两句诗,想象美景
在引导学生体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时,我重点通过抓寒、斜、生处等字词来引导学生生体会意象美。在理解“生处”时,我会设一问:同学们,有的版本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们觉得“生处”和“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可以先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看看。之所以设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希望学生能通过自主对比思考、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处”所描绘出的动态美,从而能理解前两句诗描绘的意象美的目的。
在同学们理解诗中意象美的基础上,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诗呢? 然后就势告诉学生读诗的方法:我们在读古诗时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象,读出诗句中的画面。
3、学习后两句诗,感悟情感。
在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时,我主要是要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对枫林的喜爱。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首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同学们说出了看到的美景,老师也觉得美,可是,最令诗人心动的是这幅美景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读后两句,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重点抓“晚”、“坐爱”、“红于”这些关键字词体会枫林风景之美及诗人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理解
诗人对枫林美景的喜爱之后,我在指导朗读:作者是如此的喜爱这片枫林,那他会如何吟诵这两句诗呢? 顺势可以交给学生吟诗的另一要点:不仅要读出我们看到的画面,还要读出我们的感情。
(四)品读末句,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理解诗人喜爱枫叶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在于诗人敬佩它顽强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设问引导,材料补充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首先,我问学生:读完《山行》,我们感受到了寒山、石径的美,也看到了白云人家的美,可是人都不曾停留;二月花也很美,可诗人独爱霜叶,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我通过让学生想象对比普通霜叶和枫霜叶的不同,问学生:你觉得诗人在赞美一种什么精神?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并且对枫叶的顽强有更深的理解。
在学生得出枫叶顽强的结论后,我会补充一段诗人的材料,然后问学生,你认为诗人仅仅是在赞美霜叶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写诗意图不仅是为了赞美霜叶,也是为了激励自己。
(五)小结拓展,学习枫叶
在这一环节中,我总结了这首诗的,并联系生活,希望学生能喝枫叶一样顽强,面对困难不低头。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在这一课中,我主要是按让学生从理解景到理解情逐步拓展的顺序来开展的,所以我的板书也同样是体现这样的思想。
山行
——杜牧 唐
眼中景心中情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感觉美
枫林、晚、霜叶、红停车、坐爱
霜叶红于二月花钦佩、向往
2008110140
唐海妍
第五篇:古诗:山行
山 行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3、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随诗句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山行》。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4)同桌互读课文。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3)教师示范读课文。(4)齐读课文。
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3)教师讲解:
“寒”寒冷,点明季节是深秋。
“石径斜”高而缓的山势,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车游山。“生”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说明山很高。(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一处人家,炊烟袅袅。(5)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行。(1)指名读。
(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3)教师讲解:
“坐”因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3、分组读第三、四行诗。
4、指导朗读。(1)自由读。(2)指名读。(3)女生读。(4)男生读。(5)齐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试背。(3)指名背。
(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5)男女生背诵比赛。(6)齐背。
五、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