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教师的装饰性劳动研究论文
摘要:装饰性劳动是一种葛成本低效益的劳动,有技能展示、材料加工和环节冗繁三种类型。社会风气、人的本能、教师理念及教育评价四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它的出现。装饰性劳动这个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将会使教师赢得更多的解放,而它的解决需要教师的努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劳动;装饰性劳动;动机;结果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教师的教书育人也是一种劳动.但过去对教师劳动的研究多集中于理想状态下教师劳动特点、性质的描述上.以及此种状态下教师的劳动报酬问题.缺乏对教师劳动实际状态的分析对于幼儿教师实际劳动过程的考察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幼儿教师在劳动中的职业倦怠感日益严重因此.本文拟对幼儿教师的劳动过程本身进行实际考察,找出其中潜在的问题一一装饰性劳动,对其概念、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寻找其存在的可能性原因.以期增强人们对幼儿教师此一劳动问题的意识程度。
一、概念的提出
幼儿教师的劳动应是幼儿教师以自身为媒介.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运用自身的脑力和体力进行的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的活动但实际上幼儿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单一的.劳动结果也不会按照预想的简单呈现为了考察的周全,我们从劳动动机和劳动结果两方面对幼儿教师的劳动进行实际观察分析从动机的角度来看,人的劳动动机决定着劳动的性质.不管其结果如何。幼儿教师的劳动动机可能有两方面的指向.一是指向幼儿发展.另一方面是指向自我形象展示当自我形象展示的动机强于促进幼儿发展的动机.在教师劳动中居于支配地位时,不管其劳动结果是否促进幼儿发展.我们都将这样的劳动定义为装饰性劳动。
从结果来看,认为无论人的动机如何.劳动结果的性质都决定其劳动本身的性质。幼儿教师的劳动可能获得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二是赢得他人对自己某些方面的积极评价当第一方面的结果未实现而仅实现了第二方面的结果时.不管其动机是否指向自我形象展示.我们也将这样的劳动称为装饰性劳动。
真正的幼儿教师的劳动不仅以实现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并在结果上通过幼儿的发展赢得他人对教师自身劳动的肯定,或者是对自身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好评装饰性劳动并未最大化地促进幼儿发展,但直接通过劳动过程本身赢得了他人对教师某些方面的好评.例如理念先进、技能娴熟、教具精美等。无效劳动则不仅未促进幼儿发展.也没能赢得他人对教师本人的好评,无论是借助幼儿发展还是通过劳动过程本身.教师都未展示出一个积极的自我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三者是性质截然不同的劳动形态.但实际劳动中.三者又是不能绝对分隔开来的连续的劳动形式。
在此要指出的是装饰性劳动对幼儿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积极作用.只是这种作用弱于教师形象展示的作用很多教师的装饰性劳动在当时看来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可能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一种潜在的影响因此.装饰性劳动不一定都违背教育性原则,但一定不遵从效用最大化原则。从动机上来看.教师装饰性劳动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偶发的:从结果上来看,这种积极影响也是微不足道、不明显的这种劳动状态下儿童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但教育资源的流失情况严重,教师的精力与时间也易被空耗。总之.比较其成本与收益.幼儿教师的装饰性劳动是一种高成本低收益的劳动。
二、装饰性劳动的类型分析
为了有助于认清装饰性劳动,笔者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装饰性劳动的三种类型因为这仅是根据直观的结果概括出的三种可能相互交叉但彼此之间又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典型现象.所以还构不成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分类。
第一种是技能展示型幼儿教育本身的性质要求教师具备多项技能而幼儿教师也确实个个均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领”.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在劳动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在《海洋大逃亡》体育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篮球操开始.三分钟后,教师请幼儿原地休息.自己为他们表演一段篮球。表演持续了两三分钟后教师也原地坐下.通过跟幼儿对话的方式创设海洋大逃亡的情景,请幼儿假扮为各种鱼类在海水枯竭之时想办法逃出海域.进入临海以求生继而幼儿分两组进行钻爬练习……
之所以穿插自己的一段篮球表演,教师的解释是“让幼儿热身之后休息一下。我来表演是一种跟他们的互动.并能使他们快乐和对篮球有更大的兴趣……”。但根据当时的情形.幼儿在教师表演时获得的快乐。远不及当时旁观看课教师的喝彩声明显;而且,根据体育活动中儿童机体运动规律来看。没有必要特意安排出一段休息时间给幼儿.后续的情景创设环节中幼儿完全可以进行机体调节这样特意安排出来的表演环节,明显地表示出篮球是这位教师的强项.其更多实现了他人对教师技能的良好评价.而非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第二种是材料加工型教学具是幼儿学习的支架,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学具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但有些时候教师舍本逐末.为了显示劳动的精细度,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材料的加工上。甚至忘却了材料的意图。
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带领幼儿用动作感知表现一段ABA式的交响乐第一段节奏缓慢音调低沉.为了帮助幼儿感知.教师选用一个玩具机器人.企图用机器人沉闷的脚步声给幼儿理解和表现这段音乐提供支架。但为了增加机器人出场的惊奇.教师特意安排机器人从一个可以自动打开的“城堡”f加工特别精美别致的纸箱)里走出来……
城堡和机器人有联系.机器人和音乐有联系.但音乐和城堡的联系就很小了。但教师所设计的城堡不仅可以自动打开.而且精美别致.可以想象教师在其中付出了多少精力与时间。从动机上来看.决定教师这一劳动的恐怕已不是促进幼儿发展了,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结果上看.幼儿教师的这一劳动赢得了人们的肯定,但这种肯定不是借助于幼儿的发展.而是直接在劳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此.这种材料加工型的劳动也是一种装饰性劳动。
第三种是环节冗繁型。劳动过程由一定的环节组成,紧凑连贯的环节有助于劳动目的的实现但当环节不必要时,教师的劳动如果赢得了他人对自己某些方面的肯定,或者是出于展示自己的需要所进行的劳动就是一种装饰性劳动。
在《给小瓶子戴帽子》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顶帽子.请他们在头上戴一下.然后收回帽子。接着问小朋友:“戴帽子的感觉好不好?”幼儿回答“好”之后,请小朋友给自己面前的小瓶子戴上帽子,看谁能又快又好的给瓶子戴好……
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给每个幼儿戴帽子的环节是为了引出给小瓶子戴帽子这一形象比喻,这一比喻使得活动有了拟人化的特点,说明了教师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且这个环节中有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实物的利用及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的唤醒等方面的体现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促进其动作发展,而这一环节与儿童的学习相去甚远.其动机和结果只与教师有关。
类似的劳动还有很多.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电脑水平.每次活动首先确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为了展示自己对于师幼互动的理解,活动当中不断的提问孩子.不管提问是否有价值,甚至固定问题顺序;一些教师甚至在观摩课上花费气力设计环节展示孩子过去的积累等等这些劳动或者在动机上或者在结果上表现为一种装饰性劳动。
三、装饰性劳动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装饰性劳动并探讨其产生原因,笔者采用访谈法对装饰性劳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装饰性劳动在幼儿园观摩课教学中更易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日常教学中:专业上的新教师更容易出现这样的劳动:而公立园中的这种情况又多于私立园。在访谈及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装饰性劳动的出现是由教育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但主要原因在教育内部的教师观念及教育评价机制方面。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幼儿教育的冲击不可低估激烈的竞争使人们进取,也使人们浮躁;商业的波及使得许多事物不得不披上华丽的外衣。甚至成为消费符号教育本应是一个不断重复运转的系统.深刻而又朴素的代表.但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她很难“洁身自好”幼儿教育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了虚化浮躁的藏污纳垢之地。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幼儿教师之间的比拼使得一些幼儿教师不得不采取装饰性劳动来包装宣传自己。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激励着人们去努力地展现自我以赢得他人的认可.实现在人际系统中的平衡与协调幼儿教师身为普通人.甚至是被一些人认为的“感性群体”,劳动中表现出一种装饰性的成分也是无可厚非的公开课上除幼儿之外的“他人”多于日常教学中.因此装饰性劳动出现的机率也就更大一些。
但是。装饰性劳动还有教育内部因素的作用首先从教师自身来看。专业上的新教师更容易出现装饰性劳动,说明这一现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关从动机上来看,很多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是为了儿童的一切但“为了儿童的一切”不等于“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包括发展,也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快乐。而快乐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满足,儿童快乐的同时并不必然伴随内在成功感的获得,也并不意味着其智能的进步、发展的实现。教师往往会将自己的劳动定义在使幼儿快乐上.这种肤浅的理解很容易使教师进入装饰性劳动状态其次.当前教师在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时.大多考虑到了教育性原则,并总想使自己的每一次教学尽可能多方面地促进幼儿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行动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她们又常忽视效率原则.在选择促进孩子发展的途径时,仅考虑哪条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却忽略了哪种是最经济的。我们为孩子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架时,不仅应考虑其对幼儿发展是否有价值.更应考虑其对幼儿发展是否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出于节约教师劳动量的考虑,更是给幼儿自主性发展创造空间再者.在装饰性劳动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尤其是他人对自己教学技能方面的评价按照富勒和鲍恩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从事装饰性劳动的教师还处于“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心的主要是在目前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和材料等限制下.如何正常的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她们还未达到“关注学生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把儿童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这说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成熟是导致其进行装饰性劳动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幼儿教师整体上正处于从“技能型教师”到“理念型教师”转变的阶段.则现阶段装饰性劳动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但它是一个发展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将会随着幼儿教师专业上的发展进步而减少和消失。
其次.公立幼儿园中的装饰性劳动多于私立园.说明教育评价机制也是引发装饰性劳动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评价在整个幼儿教育中起着导向性的关键作用,它的变革也是幼儿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过去的重结果改为今天的重过程.由以他评为主改为以自评为主并结合他评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紧紧围绕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符合科学评价理念的同时也充满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完美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幼儿教师关注活动过程时.却完全丢掉了对活动本身所应实现的教育价值的评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除了标准本身可能:还存在一定问题外.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在理解标准时采取了一种分割的方法.将完整的标准割裂开来,顾一点而不及其余,使得自己行为本身错位,成为装饰性劳动。另外,评价的本质就是比较。自评也好,他评也好,这种形式上主体的变换无法改变教师之间“攀比”的心理.尤其是同年龄层教师之间更容易出现一种非正式的横向比较.进一步强化激发了教师装饰性劳动的出现。
总之.教育内外的各种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装饰性劳动的出现.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风气的激化物。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动机及结果两个角度对幼儿教师的劳动进行了实际考察.界定了幼儿教师装饰性劳动的范围,继而对其典型形态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装饰性劳动的存在既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又加重了教师的劳动量.导致教师教学精力的分散流失.不利于职业幸福感的获得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使幼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以通过意识与行动的联接.使其自觉端正教育理念.正确对待教育评价。并行动起来共同维护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当然这更需要幼儿教师专业上的发展进步.需要我们假以时日并予以引导。
第二篇: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教师将有效提问法合理应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幼儿创造充足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机会,这对增强幼儿语言能力和拓展幼儿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提问
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老师应该坚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开展丰富的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一、采取有效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将有效提问法应用到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老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知识,并将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效结合起来,巧妙设置课堂教学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有效拓宽幼儿语言的知识面,从根本上强化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提问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下列几种心理准备:其一,全面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定和认知能力,尽量提出答案灵活的问题;其二,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其三,当幼儿一时难以回答出来时,需要老师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答案内容。
二、循序渐进式提问,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坚持从易到难。当所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时,都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反而会制约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进行分析,幼儿对于课堂上老师所提出问题的反馈和回应能力强弱,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因此,老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合理分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了故事之后,老师根据故事内容直接提问“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受呢”、“从故事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难免让幼儿感到压力,甚至会让幼儿恐惧课堂提问的情形。但是,当老师遵循循序渐进式原则进行提问,如:“故事里主要有哪些人物呢?”“故事里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样的呢?”通过进行层层提问,步步深入,有利于帮助幼儿逐渐拓展思维,大幅度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再如:在小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故事啊,故事”中,老师便可以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王国中。其中,老师如果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让幼儿相互比较谁讲的故事新颖独特,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便难以畅所欲言地展开活动。因此,幼儿老师便可以开展“故事周”活动,让幼儿邀请爸爸妈妈为自己讲一则有趣的故事,这样每个小班幼儿都可以听到有趣的故事。当幼儿们沉浸在故事王国的情境中时,老师便可以利用《三只小猪》这个经典的故事设计科学合理的语言活动,并让幼儿扮演“三只小猪”,亲自动手搭建属于自己的房子,充分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此外,老师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下列问题:三只小猪在活动中搭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故事中的猪大哥和猪二哥跑到猪小弟的家中呢,他们自己家的房子怎样呢?通过合理设计上述三个问题,让幼儿紧紧围绕三只小猪搭建的房子进行深入讨论,能够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有效提问教学法时,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便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仿编《家》的课堂活动,当幼儿难以快速说出密密的树林是谁的家时,老师便可以及时进行提示:密密的树林中住着哪些动物呢?这时幼儿的思维被充分激发,争着说“大狮子”、“大老虎”、“小松鼠”等。再如:在老师组织幼儿开展的一次区角活动中,当部分幼儿利用积木在区角组建了较高的一堵墙,而后来却不知道这堵墙用来干什么,这时老师便可以使用提示性的语言,围墙可以用来关动物,也可以用来分隔不同的事物。顿时,幼儿的思维受到启发,说道:“我们这堵墙是用来关动物的。”老师再进一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们用来关哪些动物呢?”这时,部分幼儿争先恐后地说道:“关猴子、孔雀、长颈鹿等。”老师说,你们回答得真好,但是如果将这些动物全部关在一起,你们不怕他们打架吗?为了避免他们打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设置这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建立起了动物园,并且让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
四、结语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新要求,便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紧密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有效提问方式,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幼儿语言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中然.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4):45-46.[2]庄志玲.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以中班故事活动“月亮的味道”为例[J].教育导刊月刊,2010(10):7-8.
第三篇: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论文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研究
学前教育12级XX
摘要:现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高,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的评价三个因子更是影响甚重。本文据此提出了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
一、幼师工作压力现状与研究分析
1、我国学者近年来对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教师群体承担着较重的压力,教师工作压力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尤其是幼儿教师。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工作压力就是教师职业压力
2、是因外界赋予教师职业的要求﹑期望和职责所带来的压力。也有人称其为“职业紧张”。
3、还有研究者直接使用“教师压力”一词,认为教师压力是教师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挫折感及沮丧等。本文采用“教师工作压力”这一概念,强调教师工作压力是指与教师工作有关的因素引起的教师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应。对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主要包含教师工作的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个方面。压力源是指引起压力的外在客观环境或时间。压力反应则指主观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反应。
4、教师压力问题的解决成为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极富挑战性问题。现今,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社会上对此还存在各种偏见,致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逐渐成为高压力人群。虽然每个职业都有压力现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个职业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将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阻碍,对职业群体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尝试编制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希望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
经过对近百名名幼儿园教师关于工作压力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感到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的幼儿园教师占74.7%;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按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工作特征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反应明显。据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如今幼师压力日益增重,心理健康素质不够高以及幼师社会地位较低的现象,本研究借鉴并吸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将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分为五个因素(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并针对每个因素对台州市以及省内幼儿教师进行调查访问。幼儿园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对工作压力状况的总体感受和看法。经过对南阳市内的调查发现,约74.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一)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来源
经过反复的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均与工作特征、家庭及社会、幼儿园管理、职业发展、压力反应五个因素中的某一因素有较高相关。在工作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过分强调幼儿安全问题、班级幼儿数过多、工作量大等方面;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幼儿园教师主要承受家庭住址与幼儿园距离较远、幼儿家长的要求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幼儿园管理方面,幼儿园的聘任制管理、领导频繁的检查、听课等活动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经验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待遇等方面的差异会加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疲劳程度、头疼气闷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态、离职倾向、脾气的变化等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
(二)人口变量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幼儿园类型、不同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婚姻状况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压力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分析发现,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高于中专和本科教师,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最大,已婚幼儿园教师比未婚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按重要性排序,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依次为工作特征因素、家庭及社会因素、幼儿园管理因素、职业发展因素。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反应明显。
1、工作特征因素
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殊,幼儿园教师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还要担当父母的角色,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繁琐的工作任务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儿园骨干教师,任务重,工作压力较大。20年以上教龄的幼儿园教师经验丰富,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难题,相对来说,工作压力较小。10年以下教龄的幼儿园教师资历尚浅,工作任务相对较轻,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
2、家庭及社会因素
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既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又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园教师连最低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都没有。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等因素使得幼儿园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也有较高期望。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园教师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还担任着家庭任务,幼师的自己的家庭孩子也需要自己,于是,幼师就比其它行业的女性更多的奔波于家庭与工作单位。家庭负担会分散幼儿园教师的精力,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家庭状况,适当安排工作,有效减轻幼儿园教师因家庭负担造成的工作压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长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既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又得付出相当大的体力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的幼儿园教师连最低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都没有。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缺乏保障等因素使得幼儿园教师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幼儿园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也有较高期望。过高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园教师不堪重负。为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不仅是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必然要求。
3.幼儿园管理因素
幼儿园工作“四多”给幼儿园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幼儿园教师案头工作多。许多幼儿园教师反映案头工作花费了他们许多精力,而且许多案头工作内容重复,缺乏针对性,占据了他们思考问题、吸取知识、自由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案头工作多是导致幼儿园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最直接原因。幼儿园教师业务学习也多。按照上级规定,幼儿园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这些进修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另外,几乎每个月幼儿园都有对外开课、观摩比赛等活动,尤其是示范性幼儿园,这类活动更多,幼儿园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开课多,比赛多,这进一步加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幼儿园里普遍存在严重的“超带”现象,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必然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量,加重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加大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体系左右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观念与行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划一,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时间和数量的积累,将评价结果与幼儿园教师的奖惩挂钩,没有实现评价的真正目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势必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方式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管理者缺乏民主意识,漠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增加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管理者要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关注高学历教师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减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
4.职业发展因素
在职业发展因素方面,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中专和大专学历幼儿园教师。学历越高,在业务上发展的要求越高,但是幼儿园又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与机会,无疑会增加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幼儿园的骨干,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们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同时这部分教师还要带领年轻教师成长,因此,和其他教师相比,10~20年教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
5.压力反应因素
在压力反应因素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最高,10~20年教龄教师的压力反应最高,已婚教师的压力反应也明显高于未婚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反应是消极的,在消极的压力反应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教师的施教水平。
二、解决幼师压力的措施
生活在今日错综复杂的时代,每个人都难免面临一些压力。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我国,要减轻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轻松的工作环境。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如果招聘更多的优秀幼儿园教师,实行分班倒班制度,给各位幼儿园教师有更充足的自我调节休息的时间,相信能相对的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以及家庭压力。
幼儿园领导应多关心和支持10~20年教龄的幼儿园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自己应该注意科学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从而减缓因工作量大等工作特征因素带来的工作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为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园管理者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尊重幼儿园教师的劳动,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不仅是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提高幼教质量的必然要求。
家庭负担会分散幼儿园教师的精力,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家庭状况,适当安排工作,有效减轻幼儿园教师因家庭负担造成的工作压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管理方式更是是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管理者缺乏民主意识,漠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出发,发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增加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管理者还要特别关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关注高学历教师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机会,减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压力。
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减轻幼儿园教师的消极压力反应。在幼儿园教师消极情况下,可通因时制宜,让孩子反过来“教”老师。例如:有园长安排,本节课由孩子们当老师,你们可以提问老师任何问题,相信凭借孩子们天真奇怪的问题一定能让老师的情绪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建议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和身心健康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理解与关心,以便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与对策》,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3,P28
[2]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P24 [3]王重鸣,王剑杰:《职业紧张因素的结构关系分析》,心理科学,1995/18,P263-267 [4]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02/12,P13 [5]张海芳:《山区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现代教育论丛,1993/4,P12
第四篇: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研究论文
摘要: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意识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推动幼儿拓展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方式,使提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几种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如注重问题提问设计的科学性,问题提问的技巧性等等;另外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希望对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效率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有效提问;研究
一、前言
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极其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较好的问题和提问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提问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得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方说,在进行提问设计时,不注重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忽略了设计的技巧性,不注重细节,不考虑提问问题的时间间隔,缺乏一定的启发性,不具备思考价值等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主要是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探讨,希望能够提升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二、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1.提问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1)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在进行备课要提问的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提问的目的,要确保实现提问的意义,按照课堂教学的需求设计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提问,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复习作用的提问、具有知识理解性的提问以及能够启发幼儿的提问等等。如果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提问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幼儿是语言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年龄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因为每一个幼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并且每一位父母的育儿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幼儿的成长背景就会存在差异,因此,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也随之出现差异。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阅读组织、语言教学时都要充分考虑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回答问题,以充分调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问设计要具有技巧性
(1)采用集体回答和个体回答相结合的方式提问。集体回答使幼儿不紧张,但是并不能锻炼幼儿主动举手答题的积极踊跃性,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幼儿不能主动的独立思考,因此一定要综合运用集体回答和个别提问,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个细节,就是进行个别提问时一定要熟记每个孩子的姓名,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他,如果不能叫出他的名字总是以“这位小朋友”来代替,会使幼儿丧失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2)注重提问的技巧性,把握好提问的时间间隔。幼儿年龄比较小,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回答问题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较长,从接受问题到理解问题再到分析解决问题所用时间要远远大于中小学生。并且教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幼儿的认知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回答问题所用的时间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然后再让他们有足够的组织答案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鼓励并调动全体幼儿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考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习有充分的信心。当然,这种时间间隔也要根据幼儿的反应而定,如果较长时间内没有反应,那么就不要继续等待,防止影响课堂的效率。另外教师还要观察幼儿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注意力不集中时,比如上课打瞌睡,走神,玩耍时都可以进行提问,可以使其集中注意力,起到收心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大多数学校普遍运用的语言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性的提问式教学有助于启迪幼儿的心智,有利于培养幼儿优良的语言组织、表达和思考能力,推动幼儿语言感知和体验水平以及相关的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学的侧重点逐渐转向有效提问方式,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能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提问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该时期的认知能力,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提问质量,注重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推动幼儿言语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吕琴妹 单位:江苏省常州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毕月花.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朱晓梅.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3】郭中然.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07)
【4】冯淑霞.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06)
第五篇:幼儿教师师德论文
幼儿教师师德论文
张玉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全部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对幼儿教育给与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社会共同瞩目的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 突出问题目前,国家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做出了本地区、本部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极不统一,其内容也不尽科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片面,许多与幼儿教师职业紧密相联的道德要求没有被反映出来;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位不准,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岗位职责或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并非职业道德;③主题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内容分类不尽科学,甚至存在逻辑错误;④部分内容陈旧过时;⑤表述形式不规范、不简洁,因而不便记忆、不够实用。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职业活动无所遵循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无所遵循,这必然给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极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乘虚而人,在幼儿教师中压制创新精神,助长不良学风,异化师幼关系,影响团结协作;第二,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大肆蔓延,在幼儿教师中涣散敬业精神,导致腐败现象,败坏师表形象,滋生自由主义;第三,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致使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无所适从,导致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误人歧途。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道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由于善恶标准混乱,评价结论不一,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幼儿教师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导致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和矛盾。诸如:幼儿教育应该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素质培育为主?幼儿教师应该主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是保育者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应依据什么标准?幼儿家长对教师的各种赞扬或指责是否公道合理?教育单位对教师的评价与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经常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二者孰对孰错?......这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都函待解决。
因此,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步人规范化道路的瓶颈。
三、制定统一师德规范是加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
针对目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位,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的状况,笔者从我国目前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多家单位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尝试性地提出如下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供协策部门参考。
(一)学法守法,依法执教
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抓好幼儿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体会到,加强师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加强师德教育方面,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1、坚持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江泽民总书记在论述师德问题时指出:“所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冶和道德修养”。面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情况,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明辨是非,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素质。为此,我园坚持二周一次政治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教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现,组织全园教职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观看电视录像、演讲比赛,结合“园丁奖”评选工作,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活动,弘扬本园教职工的先进事迹,结合幼教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爱生活动,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把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作为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强化教师的内驱力,全园上下,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教师们弘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良好的氛围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2、制定师德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必须使教师了解和把握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和义务,然后他们才能有所适从,才能有明确的师德实践的方向。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规范,让教师有章可循,有则可守。去年初,我园先后制定了“育才幼儿园教职工师德十不规范”,建章立制,使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让规范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去年六月,办公室对职工实行规范情况作了家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全园97%以上的家长对我园实行“十不规范”工作表示满意,今年初,我园实施了“文明服务示范员”挂牌上岗服务工作,每月底,由教职工评出月“文明服务示范员”,为家长、幼儿服务,通过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全体教职工爱园如家,爱生如子,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教养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3、运用自我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致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是向学生传播文明的引路人,就应当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伦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运用自我教育强化师德规范,我们以自我评估为抓手,让教师对照师德规范的有关要求,努力自我重塑,使自己真正成为幼儿的思想导师,行为楷模,在滚滚红尘中不唯钱为上,随波逐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以自身的素质及敬业精神塑造完美的师表。
4、发挥表率作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
俗话说:“说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样子”。在师德建设中,我园积极发挥园领导的表率作用,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去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干部带头廉洁奉公,不争名利,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他们影响下,许多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份内事,把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当作份内工作来对待。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抓学习,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制订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运用自我教育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发挥表率作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从而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5、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6、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应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自己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重在师德的提高。重视师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关系的准则。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学生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心诚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没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甚至反感、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