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共5则范文)

时间:2019-11-20 06:4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共)》。

第一篇: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共)

【摘要】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就是通过视觉,视觉传递中人们往往最先关注的是文字,所以文字设计是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新媒体被大众熟知,原来应用在平面媒介中的文字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为此,本文从解析新媒体的基本定义和特点为出发点,分析文字在新媒体中起到的作用,进而研究文字设计如何改变来适应新媒体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文字设计;运用方法

艺术设计与纯美术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不但是为了追求创新和美感,并且内在上能够服务群众,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随着网络、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文字设计在视觉传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设计师不仅要有平面媒体文字设计的基础技巧,更要具备如何使文字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合理有效利用的能力。因为,笔者认为,文字设计的理念应与时俱进吸取时代特征进行适时的调整,其不仅是思维上创新,新思维一定是不同于传统文字设计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创新一定是要适应新媒体这一大环境。

一、新媒体的概念

报刊、杂志、广告、广播、电视,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媒体。人们通过传统媒体接收信息的途径是单向的,就是看到后在进行信息传递,这就有着明显的信息传播延迟性,人们在没有互动的视觉传递中获取知识显然是无聊乏味,甚至是低效率的。而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技术基础上,开发了多方面的技术作为支撑。比如通过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完成对文字、影像信息进行传播。这种新方式的传播不仅成本降低而去速度更快,受众群体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交流。各个层次上达到了市场和受众的良性循环。数字化新媒体所具有的各种优势,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必将是以数字化新媒体为主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总的来说,市场和受众之间及时互动,并且实现海量信息在其间共享,多媒体作为主要载体,信息在社群中快速传播,是新媒体的主要特点。现在社会人们生活脚步加快,工作讲究高效,受众人群的没有大块完整的时间可供休闲娱乐的时间,显得越来越碎片化。为了迎合这一变化,微信和互联网媒体应运而生。在使用过程中,受众人群有着明确获取何种知识的目的,会根据自身工作生活所需选择符合自己的媒体内容。并且及时交流分享。同时,随着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完善,各类新媒体的区分定义已经开始交叉覆盖,甚至融合。

三、文字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特点

1.文字在新媒体中的媒介方式。数字技术发展并逐步成熟,文字和其承载的媒介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化。在过去,书籍、报刊、海报等平面媒介时受众人群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现在,手机、计算机、网络电视将信息通过终端屏幕显示出来。设计师必须根据不同媒介的差异性进行问题设计。平面和屏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文字设计的表现形式看似相同,实则差距很大,通过电子屏幕显示出来的文字不再受到印刷因素的限制可以更加自由的进行创作。但是设计者也是要考虑字体色号、色彩模式、文字识别率、可读性的基本要素。同时屏幕的显示,文字的运动、特效的应用效果和时间节点等动态因素也时设计者必须着重分析考虑的。2.文字在新媒体中的表现方式。文字设计在传统媒体中,比如在书籍中它就是静态的书面文字。而在新媒体中它成为可以动态显示的活的文字。人们在新媒体中获取的文字信息是更加容易被受众接收并极具感染力。静态文字注重文字设计的创意和变形美感,动态文字更注重运动元素和时间维度,文字设计已经发展到了多维空间。当然,动态文字的运动表现方式并不是简单屏幕位置的变化,可以是单个文字结构上的动态设计,比如笔画分解,偏旁部首的聚散等。3.文字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方式。传统平面媒介中受众群体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单向的,单一性的通过有限的印刷版面、文字编排被动接受。现在受众人群可以享受到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他们参与文字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发布并发挥越来越主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操作更加高效快捷,传递并获取信息,达到双向互利。这一过程中,传播者会成为受众人,受众人反向也会成为传播者。4.文字在新媒体中的阅读方式。由于印刷版面限制等原因传统平面的发展总是很缓慢,文字阅读是以线性文本为主要方式,而在新媒体中,文字阅读都是在数字媒体上开展的非线性方式阅读。其表现形式从传统的线性文本发展至超文本,一条链接中包括多种交叉链接,从而使文字阅读方式由传统的线性向非线性转化。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已有的问题进行详细诠释,延展更宽的知识面。人们的文字阅读方式就会进行转变,更多的倾向非线性转化。

四、文字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方法

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新媒体环境为文字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由原来的纸质到屏幕媒介转换,从二维到多维的维度跨越,从简一单向到双向相互的传播整合,文字看似简单但是确实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形态。文字设计方法的着重点应由简单解析文字本身的笔画结构法则,转变成为关注文字在终端屏幕上呈现出的识别率、可读性、运动速度等方便的考虑。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吸取传统媒介文字设计的优秀技巧的同时,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的特性,注重静态文字和动态文字之间的渗透和延续性。作为文字设计师,需要将以下各种因素考虑其中。设计师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将海量信息进行真实有效并且最大化的传递,文字设计过程也更加关注创新理念,在陌生的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使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字设计更符合时代特性。当然,本文并不是告诉大家要抛弃全部的传统文字设计方法,而是要在取其精华在传统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和媒体载体变化进行顺应的改革,使文字设计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艺术标准。

参考文献:

[1]孙为.数字媒体中的动态文字设计[J].装饰,2008,(5).

第二篇:新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论文

一、传统媒体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传统的广播电视传媒发展起步较晚,同时,在经营体制上要兼顾事业、行政、产业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将严重阻碍我国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进步。此外,传统的广播.新闻传播传媒产业电视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如果要保证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地位,就需要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诸多的改革与创新,选择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1.借鉴国外传媒业的发展经验

在近百年的媒体发展中,国外发达国家在传媒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已经逐渐表现出高度的商业化趋势,并逐渐走向垄断。国外传媒的经营模式主要体现为非营利性的广告和盈利性的商业传媒、商业广告。国外的传媒行业从经济、技术和内容层面给予了三者极大的融合,以媒体产品的衍生创收和收视创收作为媒体的主要着力点,积极的、全面的开发新的媒体产品,以打造属于传媒领域的产业链,来实现传媒行业利润最大化。同时,在整个传媒领域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类型上进行多元化创新,开发跨国传媒产业,用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传媒领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当然,在媒体受众争夺的过程中,很多国外媒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媒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因为其媒体的影响力对受众群体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损害了公众的利益,这就需要国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传媒领域的发展。

2.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要符合总体规划

目前,广播电视传媒在总体规划上影响了传媒业务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广播电视传媒在长期传统经营模式指导下,在结合了自身优势与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广播电视传媒要想在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其在指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必须符合国家传媒总体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广播电视的发展计划,否则,广播电视传媒极有可能在风云多变的市场中迷失方向。

3.广播电视传媒需要提高经济效用

广播电视传媒领域通过不断延伸、拓展价值链,整合媒体内部资源而产生的经济效用,是其构建经营模式的根本目标。换言之,如果广播电视传媒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的增值,那么,广播电视传媒也就没有发展的意义。所以说,经济效用是广播电视传媒经营模式构建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多元化经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广播电视传媒产生经济效用最直接的表现。因此,作为传统媒体,广播电视传媒需要把握好发展机遇,提高经济效用,积极转变经营模式。

4.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主导产品,频道和频率是广播电视媒体拥有的垄断性资源。在新媒体逐渐瓜分受众群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加快向新媒体方向拓展融合。广播电视媒体需要及时抓住目前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尽快与新媒体合理开发媒体资源,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加速信息线性传播与非线性传播的融合,快速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实现技术与资源的结合是广播电视传媒转变经营模式的必由之路,如果不能很好的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匹配,资源和技术极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此一来,将会大幅提高广播电视传媒经营模式构建的成本,甚至导致其经营方式构建的失败。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和媒体的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加强防范意识和多元化经营模式积极实现传媒业的服务目的和宗旨。不断地改进和变化。

二、结语

传媒领域是我国的第三产业,可以说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绿色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大力开发新的传媒技术,发展具有新特色的信息产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目的,实现多元化产业形势。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根据传媒领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政策,针对传媒受众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阶段总结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阶段总结

镇赉一中 包春艳

按照上级下发的2011年申报有关要求,我申报的课题为《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本学期是课题实施研究方案的第二学期。一学期来,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同事们的配合下,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书籍资料,学习其他实验学校的典型示范等,从中学习并吸取别人的经验,切合本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的计划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几年来的英语教学中,我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仍然村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学生对一些单词的理解模糊,记忆单词效果差。课堂教学不生动,不能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针对以前我们总结出来的问题,再结合本课题所要研究的目标,我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发挥媒体的优势,运用新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巧妙的一处单词的呈现形式与策略。

2、研究如何让利用新媒体,根据英语单词本身的基本发音规律归纳总结、选择和开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利用新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们的英语素养。

3、研究利用新媒体,总结出一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操练方法。

4、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巩固练习,目标检测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

5、根据不同的课型,集体研究制作成符合本课实际的教学课件,并建立学校媒体资源库。使大家在英语教学中做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本校的英语教学服务。

二、研究过程

而近阶段,我们就问题1和问题2进行了重点的研究。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以前,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教师授课一般只是运用手中的粉笔,自制的简笔画,或者一些静态的图片。而今天,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为英语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因其既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等诸多优点,又有图文并茂,集文本、图表、动画、视频、音乐于一体,生动形象的优势。也基于这个优势。我在开始阶段认真学习了有关新媒体教学的理论意义以及具体的多媒体软件的实际操作。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立足课题组成员现状,积极进行理论学习。

利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一起学习讨论《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再一次明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目标及基本理念。用扎扎实实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引导英语课的教学。

2、通过网络学习,互帮互学的方式,掌握了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方法,学会了基本课件的制作与使用。

3、将新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我所授课的俩个班级中,一年十一班我采取新媒体词汇教学。而我所课的一年一班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方进行授课。在试验班,我们使用了新媒体,不仅让学生听到了清晰、正确的英语发音,规范的语音语调,流利的英语口语,而且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通过精美图片、声音与文字的结合,刺激学生感官,能让学生在特定的英语学习环境中迸发出无比的热情,满足其不同的学习需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合作精神等素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1、总结出了呈现单词的方法。

新媒体在呈现所学的新内容时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Destination”一课时。教师呈现出了孩子们野外旅行的视频。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本节课要学的五个短语。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展示提到的主要单词时,并配以图及关键词,并加入原汁原味的英语作为声音。代替了教师教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的传统教学方式。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对重点短语,句型还进行大量的操练,达到了口、手、心、脑并用之目的。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教学效率明显提

高。

2、认真开展听课评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本学期每周开展一次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就词汇有效教学尤其是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展开听课、评课活动,深化组内研讨,积极思考、探究适合词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英语教研组的老师能够坐在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通过互相的切磋,共同探讨教学难点与重点,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如何进行词汇教学上制定了多个教学方案。通过研究讨论。课题组教师逐步提高了运用新媒体授课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因为我们尚处于探索阶段,问题与不足也日益凸现。在我们实验的过程中,主要发现如下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1、新媒体使用技术不足,能力不够,需要提高操作技术。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理论研究、技术进步、硬件发展,实践应用关系紧密。它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是一种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教师使用多媒体不是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简单的鼠标操作,而是先从思想认识、操作技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使新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相结合,从而使其更具

创造性与实用价值。

而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目前学校提供使用的多媒体还有它的局限性,只能简单的幻灯片放映,没有处理一些课堂突发的修改能力,从而导致课堂的不可控制性,甚至中断。这当然达不到整合,相反,有时候会被多媒体所驾驭。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思想认识上先得以提高,然后在多媒体操作技术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2、存在的认识误区。

使用多媒体的确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画图、板书等程序,且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如果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课堂信息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进度过快等情况,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对恰当使用多媒体认识不足,只图减轻工作量,认为反正我已讲过了,也给你展示过了,而根本没注意学生的反应或接受效果。而且过于依赖多媒体,造成了滥用,未能体现因“材”制宜,灵活处理。

3、角色把握不当,人“机”位臵倒臵。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自觉的把自己变成了多媒体的“操作员”而非课堂的组织者,处处被多媒体牵着走,失去了主动性,从而使得人“机”本末倒臵。

4、课件制作多、乱、杂。

在制作课件时,未能做到“短小精悍”,而是纷繁复杂中,结果使课堂变成“电影院”,教师变成“放映员”,学生变成“观尝者”,既没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未体现创造性和趣味性,从而失

去了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

回顾一年来课题实验进展情况,我虽深感收获不少,但冷静思考,认真反思,同上级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研究成果不够系统,质量层次不高。就参与方面来讲,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对搞好课题研究信心十足,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自身对多媒体应用技术掌握不够,且学生人数众多,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知识面狭窄等原因,也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2、学习资料不够多,认识不很到位,视野不够开阔。目前,我们只能立足实践,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前进,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路漫漫,修其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加大力度改变思想认识,改进方法技术,深入学习,认真实践,发扬优势,弥补不足,脚踏实地,争取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第四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1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摘 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加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产生了极其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使得世界时时刻刻便可呈现在眼前。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传统传播时空上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使得一种“快餐文化”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跟着时期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状态,媒体形态获到了有效开发,发生了以新技术为支柱的新媒体。新媒体的诞生让信息传播与接收之间几乎要达到一种无缝链接的状态,尤其实时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媒体得以发展,不论人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本文主要以移动媒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例来讲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首先论述传统四大媒体的特点,进而引入新媒体,深入挖掘新媒体的特点,最后预测未来受众将有什么样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微信

绪 论

互联网的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而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它对文化所产生的意义不亚于造纸术的发明。新媒体的衍生对于大众而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全面而且彻底的,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上影响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在世界领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令它成为时兴的热媒体。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界说?针对这一点,众说纷纭,有如诸子百家般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巧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讯息流传的媒介。”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观念,它是在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样式,它囊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广泛的说,新媒体同时亦是一个使用数字技能、网络技术,经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供给讯息和文娱办事的流传形态。简单说,新媒体便是能对民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实质内容的媒体,是传受两方对等式的交换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极具独特性的媒体。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2页

(二)新媒体的特征

1、无限大的容纳性

从传播形态上来讲,新媒体具有超大的容纳性,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把媒体的形式划分的那么的界限分明,它将所有的不同类型的东西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既可以进行文字上的传播,也可以进行画面和声音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储存以供随时浏览。是创造的无止境性决定了新媒体的无限大,伴随着时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新媒体的容纳性在未来会更为广大。

2、兼具个性化和精准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在在使用上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精准性。这对于现在年轻化的受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参与到新媒体的行列中,扩充受众群,促进新媒体消费。

3、价格低廉

传统媒体由于媒介的限制,更多的偏向于电视媒介以及纸媒介,价格相对高昂,但是新媒体由于其平台的广泛性,操作上的多样性使得新媒体在费用上更为低廉,为广大制作商提供了方便。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

日常说传统媒体即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媒体,指代的是人类社会初期孕育出的媒体模式,其宗旨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一个交流。生活在长久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四大媒体拥有其既定的发展线路、业务范围、市场规模以及专门的技术和人才等,不仅如此,传统媒体同时还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四大媒体曾经在各大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一度成为各大信息行业的龙头大哥。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及相关平台的建构,打破了原有的固有的信息市场,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优点在于市场基础深厚,受众数量多。传统媒体占据市场的时间长,受众尤其是年纪较长的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度强,数量上也相对的很多,市场基础雄厚。

从报纸来讲,从古罗马时代至今2000多年报纸仍旧是主要媒体之一,虽然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但其承载的信息正在以新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电子报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历史悠久决定了它的相对成熟和稳定。报纸的优点在于它以纸张承载文字信息,便于受众保存能够反复查阅,报纸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日益丰富起来,而价格仍旧比较便宜,同时目前报纸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时政类的大报如《人民日报》、《参政消息》等,生活服务类的各大晚报、晨报如《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湘潇晨报》等各种专业类的报纸也不少如经济类的报刊《中国经济时报》,科学类报刊《中国社会科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3页

学报》等等。但尽管这样报纸对人的受教育水平有所限定,如果受众是文盲,报纸所传播的信息就无法直接被他吸收,这是报纸相比其他传统媒体最大的弱点。

广播最开始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广播信息的传播相比报纸更为及时,信息的承载媒介就是电波,只要有电波信号的地方就能收听,不用浪费纸张。广播是全天候的播放时间上限制的比较小,以声音的形式传播信息更加生动活泼,受众更加喜闻乐见,受众面广渗透力较强,战争时期常作为攻陷地方的心理战术的常用手段。但是一些偏远山区没有电,也没有电波就无法接收到信息。目前的广播就是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比较活跃,其余广播的受众偏于老龄化,广播中的广告太多且类型单一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电视来讲,电视的出现让报纸广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人们就预言报纸可能马上就要消亡。因为电视画面的生动可感,让受众感到接收到的信息无比真实,而且电视中的内容比报纸的更为丰富,传播的信息也更为及时。同时电视只要有电的情况下都可以不间断的传播信息,对于受众来讲限制不多,人们可以边做家务边看电视,典型的例子就是肥皂剧。电视在信息分类上面比报纸更胜一筹,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利用蒙太奇等手段让信息更深入人心。但是电视的出现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周末人们宁愿周末躲在家中看电视也不愿出门走走,邻居之间也变得陌生,“沙发人”、“土豆人”就这样诞生了。杂志作为所有媒体中最顽强的生命体,有针对性的将受众分为若干部分之后为受众提供专业性的信息化服务,使得受众的选择性更为多元;除开时尚杂志以外它的受众多为精英和知识分子,受众面不如前三个媒体宽。长久的发展历史可以带给传统媒体固有的受众以及深厚的市场基础,也使得其形成固有的发展模式,守旧,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下改变发展方式。互联网这一第五大媒体出现后,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一种新形势、新姿态、新技术的达成实现市场植入,成功地褫夺和攻下了极大一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墟市和受众。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可以更加快速而且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换,并且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型平台进行实时传播,符合当下新生代的需求,80、90、00后受众,尤其是90、00后受众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模式偏爱度甚高,日前还因为当下学生对于智能终端的迷恋将其称为“低头一族”,意思是说现在的孩子过多的沉溺于智能终端中,在新媒体的大量信息轰炸下不间断的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以期达到与同龄人的共鸣。这正说明了新媒体的信息流动性强,涵盖面积比传统媒体更为广泛,同时跳脱出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有新媒体所独有的个性化的突破性的传播方式,它可以更加细致的对受众进行划分并依照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受众提供相应的需求,与杂志以及报纸等纸媒相比更加富于针对性。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具体,实现了文字、画面以及声音的多元化合体,使得信息更加的立体化,富于欣赏性。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原有的接受者改变为现有的传受皆可,这样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4页

极大的丰富了受众的参与性。然而,相对的新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必然的一些弊端,其一因为成长过于迅速,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总的根抵较浅,难以做到厚积薄发,使得内容常常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内容过多繁杂使得管理有一定的困难且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对受众个人信息等缺乏安全保障,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催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对健康的市场环境有较大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受众,是传播过程当中紧要的组成因素,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步骤,亦然也是传播进程中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现下的传播并不是仅仅只是单向的以受传者承接信息为终止的过程,而是以受传者对信息再度作出反应为新的出发点。传播者则可以根据受众提出的反馈信息,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供给的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编制系统平台历经网络疾速发送无偿(需损耗少数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能够利用通过同享流媒体实质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交际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现在也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现在时兴的聊天软件,受众涉及广泛,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岁幼童皆知。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结合微信对新媒体受众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划分以及特征

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的本位为思想基础,加上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核心,满足受众获得信息的需要。微信的受众划分并不受限,老人乃至小孩儿都会玩儿能玩儿,只要拥有微信的载体—智能设备都可以接触微信,现在微信还实现了网页登陆,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陆电脑终端,方便且具有其实现性。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说微信的受众群划分更为丰富,而新媒体下受众可选择性大幅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丰富,各年龄层、受教育程度等皆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微信在受众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年龄上没有限制,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实现。当然了,微信目前最多的使用者是80年代之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年轻态,易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尝试,对于新媒体的喜爱程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大。受众群体变得更加精确,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用户庞大,这就使得微信在推广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从自身需求去选择信息、接收信息并传播信息,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权利意识增强,自主性、分解性社会给个人的无拘无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为利益群体的自由活动缔造了前提,也使得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推崇,个人及群体的权利得到了保护。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地位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5页

从传播的来源和效果来看,受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没有公众,传播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讯息来源于生活实践,人民大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便成为了一个单独体,无有能够依托的物体。广大人民群众是讯息传播的隐形接受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以,我们务必正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资源功用。同时受众是讯息主体达成的归宿。没有受众,传播就无法进行,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受众的信息反馈是传播活动走向深入的唯一途径。

强烈的感情意识以及情感粘性使得媒体本身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传统媒体下受众是接受者,你说我围观的状态,而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情境下,受众由本来的传统媒体下纯本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形态,身份地位上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互联网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自媒体的的大力发展,所谓自媒体,即受众自身是一个信息传受源,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用户可实时的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发布出去,当然受众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表在上面达到与微信圈好友的互动。传播和接受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再像以前传播环境下盲目的接受状态,受众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指出的“5W模式”即线性传播模式是早期的新媒体涌现以前以广播、电视、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传播式样,分为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其中“传播者”是整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处于第一个中心的位置,作为基础决定后面的四个环节,而在这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对于主体的把握不够,但是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模式完全被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媒介中心逐渐丧失。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心理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了解受众的喜好是各大媒介都不可忽视的一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好奇心增强,关于媒体以及传播媒介的探知欲望也开始增强,与此同时对媒介的自主选择性加强,强烈的主体意识开始在受众心中萌芽,这就在一方面使得受众的消费心理加大,由此对待媒体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首先说受众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微信朋友圈就像是QQ空间一样,实时的更新着好友们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的一个窥视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微信用户们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微信与微博、邮箱等相关联,达到信息媒介的整合性,究其根本其多元性对于受众内心满足感的增强是极大的。

其次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性上,微信中植入了公众账号以及服务号,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端口查找自己中意的栏目中意的内容,并不会造成信息的泛滥性,只是将众多的栏目信息摆在上面,犹如菜市场的蔬菜瓜果一般任君采颉。用户的选择范围大,可获知信息多元化。受众主体意识性的增强引领产品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微信关联支付宝、购物等,满足受众消费心理,在微信终端即可开始购物,衍生出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6页

微商行业,即微信营业开设微店的营销方式,产品详情可通过与卖家微信聊天获知,并且支付方便。微信更是与企业达成合作,企业可通过公众账号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并研发设计一系列活动吸引消费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广告宣传的一种,在树立公司形象的同时对自营产品做宣传达到营销的目的。

不管怎么说,微信作为智能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生活产生便利并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的作用。

(四)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展望

介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微信终端会囊括越来越多的功能,受众的体验性与满足感也会更好。未来的受众会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自主性,与媒介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有效地传达了社会信息,引领人们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促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且同时踩在传统媒体的肩膀之上成长起来的新媒体,还在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之外作为媒体大军中的一种进步势力存在着。

结 论

目前,传统媒体如果想要继续生存,最好的出路就是选择与新媒体相结合,走媒介融合的路子。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自媒体出现后,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在140个字符之内获取及时信息,它们比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传播的迅速及时,获取更加方便,便宜,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最重要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真正到来。自媒体的产生让新闻信息不再必须经过把关人,更加自由的传播,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给人们创造了比传媒行业设定的“拟态环境”更加真实的世界,并且改变了以往媒体行业独霸信息的高姿态,信息生产作为一项权利逐渐为全民共享。而受制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广泛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传统媒体的记者“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的光环也不再耀眼,行业内部的残酷的竞争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换来的却是不高的工作经济收入和不期而至的人身风险,同时记者也被列入了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职业之一。在媒介融合上,报纸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发展电子报,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电子报方面可以在跟纸质版内容同步的同时增加新闻评论,读者反馈等页面,帮助报纸提供更加优质有深度的报道,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订阅与信息反馈平台可以加以利用,广播现在跟微博合作,有微电台这就能够在吸引青年听众方面起到作用,电视则在网络电视方向上有很大前途,乐视,优酷,爱奇艺等几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了机顶盒,将互联网和电视相连接,让受众能够用大屏享受更极致,更丰富视觉盛宴等等这一系列,都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既然新媒体有如此之大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抓住这些优势来让传统媒体得以生存?作为受众,人们最根本和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我们采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则会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7页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4、程曼丽、《新闻传播学辞典》

5、麦奎尔、《受众分析》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五篇:如何运用新媒体

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学生工作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一是建立海淀乡团委QQ群。采用现代化的沟通方式为全乡广大团员青年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传递信息而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受到广大青年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在QQ群内广开言论,传递心声,交流工作生活心得,增进了解,进一步增进青年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海淀乡团委还通过QQ群,及时地将团组织建设和团务工作内容进行发布,有效强化了团员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青年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

二是在海淀乡政府工作网站上开辟团委专栏,以“关注青年热点,服务青年成长”为宗旨,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及时反映团委开展的各项工作,展示团员风采。

三是设立海淀乡团委公共邮箱,供广大团员及时下载团委活动材料及通知,广泛征求对团委组织建设等各方面的意见,为及解决问题、改进团委工作搭建平台。为迎接建党90周年,海淀乡团委在乡机关开设青年团员图书角,制定每周读书进度表,要求团员青年写下读书笔记,各青年团员将看书后的心得体会发送到海淀乡团委公共邮箱,供青年团员阅读。

四是举办原创“红色”手机短信大赛,开展了手机短信征集传递活动,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和发展“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短信文化,探索利用手机引导青年的新途径。拓展共青团宣传途径,实现工作对象的全覆盖。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通过移动通信手段搭建信息传播平台,以手机、网络等为媒介,通过手机报、网上新闻等形式按时定期发送,加强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及时性和大众性,并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提供全面的在线服务,形成一个青年广泛参与的组织活动阵地,扩大共青团教育引导力度。

丰富传播内容,增加交流互动性,使广大青年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教育。关注学生热点,及时宣传报道,丰富宣传内容等,是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共青团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在局域网络上开设不同的专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青年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取有效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各类评奖评优设置网上留言、投票等活动,增加青年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下载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媒体环境下的字体设计运用论文(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新媒体工作汇报

    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工作 阳高团委以团中央5.27共青团网络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两大战略性课题,积极探索......

    新媒体运用分析

    校园新媒体建设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后,历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而言之,从“神五”的载人飞船上天到至今的天空......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五陵镇南小章小学:王现珍 内容摘要:小学英语教育如今已经渐渐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并逐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阶段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必须......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以“晋城在线”为例 目前,以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市市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13年‚晋城在线‛网民......

    新媒体环境下正能量的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正能量的传递 摘要:21世纪,是我国大展拳脚之时,和谐共处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结合,给予新媒体提供了机遇和空间环境。新媒体的发展成为趋势,也将势不可......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洗新乡:刘俊 9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发展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发展之浅见松山湖办事处 梁晓云我和每天忙碌在东莞广播电视台里的同事们一样,作为一名我台一名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工作。当拿到“我为广......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

    海南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 《危机公关》课程论文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