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

时间:2019-05-12 17:2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

第一篇: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

摘要:使用与满足理论 新媒体传播特点 微博的使用

从报纸,杂志,电视到互联网,手机,我们作为受众每天都接触这些媒体,受众个人为什么要接触大众传媒?接触这种传媒对于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效应?在这里,“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疑问。顾名思义,“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经典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传播的动力和目的,这对于满足受众需求、发挥受众在传播中的能动作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不过,其研究也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它假设受众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知道如何在使用媒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成立。其次,它的理论前提是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讯息,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根据自己的心意对讯息进行取舍。但从整个社会背景和媒介环境来看,受众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近年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也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媒体的“新”与“旧” 是相对而言的。新媒体是指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体,当前,主要是指宽带互联网络、手机两类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仅有了更多数字化的味道,同时也有了更多细分化和小众化的魅力,新媒体正在颠覆着传统的传播方式。从微博到电子杂志,从播客到视频分享网站,从手机报到手机电视,新媒体传播景观的快速变化受到广泛关注。

基于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形态和模式的改变,媒体角色发生转型,其传播主体的功能逐渐弱化,不单只是信息的承载者与发布者,更多承担起受众交流平台这样一个角色。受众亦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更多地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与发布者。新媒体使大众传播的状态和大众传媒的业态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网络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具支配性和主宰性的力量之一,其传播速度无与伦比地加快,达到了即时性,传播空间无限扩展。网络传播以海量信息为背景,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应。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播过程的中心发生转移,传播呈现出多元互动的特点,媒介成为一个聚合受众注意力与需求的平台,受众与受众通过媒介实现多对多的信息互动。

个人电脑的出现、BBS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新闻的状态,而微博的兴起,则真正开启了新闻的“开源”运动。原来处于新闻制造和传播边缘的读者现在成了中坚力量。他们可以把身边事情记录下来,传给他人,起到了新闻收集和传播的作用;他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搜索来检查报纸新闻是否属实,也可通过与目击者交流(比如阅读Blog)来确证。信息的传播过程正在发生改变,原来信息的接受者现在借助新媒介也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以微博为例进行分析:人们通过使用微博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满足。1)环境监测——通过微博可以逇与自己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2)心绪转换——微博上有很多有趣的文字配图,游戏等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僧获得压力和负担。3)传播信息——在微博里,你不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你就是这个媒体的编辑之一,你可以传播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并可以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获得自我满足感。4)人际关系效用——现实人际关系和拟态人际关系。在微博上,你可以关注身边的好友并在微博上互动,加强你们的联系和交流,也可以关注一些名人和权威人士,产生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

2.手机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手机作为新媒体,具有大众传媒特性,是名副其实的“草根媒体”。任何一个拥有手机的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参与新闻者”,将看到的社会事件记录(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下来,发送给大众。这样,手机持有者对新闻就能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

手机传播呈现出了传受主体的多元性、交互性:在“点—点”的人际传播模式中,个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创作者和发布者,具有双重身份。“把关人”的权利在这里分解出了无数个人传播主体。手机媒体“去中心化” 的传播模式使“把关人”的作用极度弱化,受传者和传播者身份出现重合。

强大的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主角的时代已经过去,不管是否愿意承认,由于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普通大众的话语权正在回归,这也标志着以个人为中心的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介的魅力正在显现。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P165-167 【2】任芬,《新媒体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新解》,《青年记者》2010年第三期

【3】匡文波:《手机媒体的传播学思考》[J],《国际新闻》,2006年第7期

第二篇: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热点现象的产生与传播

遗忘,大概是现代人,最擅长的事。——杨洁

随着互联网热的益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3G、4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手机端的兴起,以及网络这个平台本身所携带的开放性。很多以前人们只能从报纸上得知,甚至根本无法得知的事,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网络上。同时,随着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快捷性以及匿名性,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一些社会事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轰动性的社会影响,还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舆论。首先先让我们来看看当初那些引发轰动性的社会热点事件现在的后续进展如何了。2月1日虹口藏尸案

因为琐事与妻子发生争吵,29岁的朱某将妻子杀害,三个月后投案自首。三个月内,朱某将妻子的尸体冷藏在冰柜里,并每天若无其事地掩饰,每天下楼遛狗。后续:至今未开审。3月1日巫山童养媳事件

10多年前,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的马泮艳三姐妹在12岁时,被监护人卖作“童养媳“,多次出逃失败,并相继生下子女。2016年,年仅28岁却已有一个14岁女儿的马泮艳起诉要求离婚,并希望追究“丈夫”在自己还是幼女时强奸自己的法律责任。

后续:不能认定监护人涉嫌拐卖妇女儿童。因怀孕时已满14岁,所以不算被强奸,不能证明“丈夫”涉嫌强奸罪。当时帮他们办理结婚手续的民政办工作人员刘忠辉,被严重警告处分。

5月10日北电性侵门

微博实名认证为“畅毅文化艺人事业部总经理”的@宋泽尘Leslie_AM发表微博,称好友“阿廖沙”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期间,遭遇班主任之父性侵。北影学生性侵真相竟然真的是班主任之父的所为,而他竟是贾樟柯前岳父,实在令人发指啊!而一位自称是北电在校生的网友“北电侯亮平”,爆料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宋靖、吴毅贪污受贿,涉嫌性侵学生,并列举出不少证据,信息量惊人。后续:无疾而终。

5月26日举报多名学生被性侵的何思云老师

广西特岗教师何思云,听闻本校多名留守女童自述在校外托管机构被一名谭姓男老师以“盖被子”的名义乱摸,有的已长达两年之久。义愤填膺的何思云向学校领导反应,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无奈之下,何思云自行拨打110报警,谭姓老师随即被警察带走。

后续:事发后,当地教育局核查何思云教师资格证,并告知其证件系伪造。随后,何思云被辞退,被迫离开教师行业。因为承受压力过大,她和男朋友分了手,全校100多名老师同事也从此和她没有了任何联系。更骇人听闻的是,何思云发微博称,县政府为了避免她上访,把她列入了吸毒控制人员名单,导致她无法坐动车出门。6月23日杭州保姆纵火案

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发生大火,导致了一位年轻母亲和三名孩子死亡,而涉嫌纵火的是他们雇请的保姆,消息一出,引起了无数人的唏嘘。令人们质疑的是:在杭州最顶尖的楼盘里,为何从发现火灾到把人救出,要花将近三小时?绿城物业公司是否有责任? 后续:案件停滞。

9月8日拒绝破腹产,榆林产妇跳楼

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住院部5楼,一名待产孕妇从楼上坠下身亡,警方目前已经排除他杀可能。院方声明表示曾3次建议剖腹产,但均被家属拒绝。而对于医院发布的声明,产妇家属却并不认可,双方“各执一词”。后续:医院撤职两名人员。10月28日豫章书院

在江西南昌,有这样一个地方:在家长眼里,它是自己孩子能够彻底“戒掉恶习”,重新“走上正轨”的最后希望;在通过网页搜索的不知情人眼里,它是以国学文化精髓染化“问题少年”的好学校;而在里面的学生眼里,这里是彻头彻脑的“地狱”。它就是江西南昌豫章书院。据多家媒体公开报道,这是一所住读式学校,学生在里面都遭受过被戒尺、“龙鞭”打,被囚禁在黑屋中,吃难以下咽的食物等各种虐待。

后续:豫章书院关闭,但家长竟拉横幅支持豫章书院继续办学。暴走大事件,因曝光豫章书院的,被强行下架。11月6日携程幼儿园虐童

携程托管亲子园教师打孩子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教师除了殴打孩子,还强喂幼儿疑似芥末物。

后续:园方主要责任人已被刑拘,已停职公司两个高层。11月12日江歌事件

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一年后,江歌血案即将开庭之际,为请求日本法院判决陈世峰死刑,2017年11月12日下午,江歌母亲江秋莲及众多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在东京池袋西口公园集会,征求民众署名支援。

后续:12月11日将在日本开庭,室友刘鑫被舆论攻击,犯罪嫌疑人陈世峰沉默至今。11月18日家暴十年

小敏老公是练习散打的,结婚10多年来,只要老公心情不好、夫妻俩闹矛盾了或者因家庭问题意见不合,老公都会用拳头解决问题。练过散打的老公,出手力度之重可想而知。每次挨打,小敏都没有报警,也没有去医院,如果伤不重,她就自己去药店买一些跌打药涂一下或者膏药贴一下;挨打重了,她在床上躺几天(因为是高管,上班比较自由)。

“她都通过自愈的方式疗伤。身上的乌青一时消除不了,她就穿长衣长裤遮起来,脖子上的伤痕她就用围巾遮住。”

律师问她为什么10多年一直没有报警?她说,10多年来,她想过反抗,但碍于面子以及考虑孩子的将来,她都没有报警,而选择保持沉默。直到2016年反家暴法的实施,她终于主动找到了律师。

后续:离婚,但没能证明丈夫家暴。因女高管每一次家暴都没有报警,也没有去医院,丈夫对她的家暴缺乏强有力的证据。当律师找到她丈夫时,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11月18日大兴火灾案

北京市大兴区火灾,19人遇难,8人受伤。死亡的大多数是属于北京的低下层人民。

起火建筑地上一层为餐饮、商店、洗浴、广告制作、生产加工储存服装等商户,总面积约6600平方米;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均为出租房,总面积约8300平方米,共305间房、租住400余人。该建筑是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三合一”、“多合一”建筑。后续:火灾原因还在调查中。11月23日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在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家长发现孩子被老师喂了不明白色小药片,孩子身上有很多针眼。有家长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更恐怖的事:孩子提到,在幼儿园,老师脱了小朋友们的衣服,一起罚站。还有小朋友光溜溜,叔叔也光溜溜,叔叔给他们“检查身体”(小朋友给家长模仿了全套动作,很可怕,竟然是活塞运动)。当时还有其他孩子旁观。孩子们并不知道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后续:以一种及其荒谬的方式结束,没有了下文。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从这一系列事件的本源出发,看一下,这些事件由产生,发布到被广大群众知道并引发热议的过程。基于现如今互联网的发达所带来的便利性以及科技尤其是移动终端的便利性,如今人们已经可以十分方便的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传统媒体的衰败,以及新媒体的崛起,曾经的把关人制度也已经很难得到运用。由于把关人的缺失,网络上的很多言论变得很难得到证实是否属实,这也导致了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言论在流传。

那么这些言论中的某一部分又是如何在互联网上得以不断发酵,并最终成为全民热议的社会热点的呢?其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普通网民中脱颖而出的意见领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网红、大V。他们能从很大程度上带动事件的传播,并进行舆论导向。因为他们其本身便是网络当中的红人,拥有大量的粉丝和支持者。

2、中国目前的互联网环境相对较于宽松,有了一个很好的意见传播环境,群众可以在网上便捷的发表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并能通过转发,点赞等一系列方式带动事件的传播。

3、新媒体的崛起,现在在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个人自媒体也就是公众号,由于具备发布的快速性,他们往往可以在了解事件发生后,便开始撰写相关方面的文章,将这些事件带给那些还不知道或者已经知道的人,进而对事件进行二次传播。

4、群众都具有极强的从众心理,就像《乌合之众》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所以,无论这件事情是是是非,出于个体安全感的考虑以及群体压力人们都会去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解,传播。就如同是,别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我也不能落后一样,进而导致了事件的又一次传播并最终使事件不断发酵成为全民热议的热点话题。

5、第三人效应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人们倾向于高估大众媒介对他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具体来说,劝服传播所面对的受众会认为,这种劝服对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的影响。而且不论是否是信息的直接接受者,对媒介影响他人的预期将会导致自己采取行动。

6、网络舆论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基于沉默的螺旋所带来的影响,这些事件有时往往会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最后用一张传播链来更为具象的解释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结束的。

起源-发布-意见领袖再传播-引发第一波热议-新媒体媒体进行第二波传播-引发第二波热议-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谈论这一事件——引发第三波热议-成为全民热议的社会热点话题-该事件的舆论观点出奇的大量一致-慢慢淡出人们视野-最终被遗忘

第三篇: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传播机制与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传播机制和发展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迎来了微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不断地发展壮大着,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它有着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可是近些年来,它慢慢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方面微电影内容同质化和低俗化了,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广告植入,失其逐渐沦为广告的附属品。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两大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传播机制;发展 一.背景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获取信息为自己所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必要的。可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微时代的到来,信息碎片化和快餐文化符合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流方式。因此,微电影应运而生我们也不能小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它为微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可以依赖的栖息之地,例如:视频网站、微博、微信、腾讯空间等,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手机、平板电脑、户外电子屏、移动终端设备等特有的特征:移动性、便携性使得时间有限的当代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坐车或者排队的时候,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观看一部微电影。微电影,顾名思义是短小的电影。一方面它与传统的电影相比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的核心本质特征是电影只有30秒到半个小时的播放时间;它在周期制作方面上,只需要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与巨额资金投入的电影相比,微电影只有几千到上万之间浮动的投资成本;它拥有着比传统电影更广阔的播放平台——新媒体。另一方面,它与广告也有所不同。广告内容通常是生硬、单调、叫卖式的。然而,微电影巧是运用隐性的方式传播品牌,它妙地将生动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与品牌相结合,贯穿着情感,更容易吸引观众,与之引起共鸣。微电影可以说既是电影形式的创新,又是广告模式的创新。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传播机制

何为传播机制?传播机制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过程中参与的要素,另一方面是在传播过程之中参与的要素之间是如何协调运作,保证该过程完整和顺畅。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机制在传播过程中参与的要素有: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传播效果。

(一)传播者

在传统的电影里,一部电影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因此传播者大多是有着强大人脉、经验丰富和能够承担亏本风险的导演。而微电影就有所不同,它有着新鲜的血液——专业的团体和普通网民。制作成本低、周期短、平台广这些微电影独特的特征使得每个人都拥有机会亲自去拍摄制作,他们既可以自己写剧本、当演员,还可以做导演。

(二)传播内容

微电影将一个故事的情节高度浓缩配上流行元素,运用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去演绎。这些故事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以父母子女、配偶之间的感情故事为主线的亲情篇;以男女之间的情爱为主题的爱情篇;传递正能量的励志篇;拥有大量幽默搞笑元素的恶搞篇。

(三)传播途径

传统的电影一般是选择在电视和各大影院播放,而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微电影除了利用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体平台,它还借助各大视频网站,微博,微信,腾讯空间等当代人越来越多的使用的新媒体来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为此提供的平台不仅广阔,而且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四)受传者

微电影的受传者主要是80后和90后这些年轻人,一方面,生活在新媒体时代,他们创新意识强,喜欢追求新事物,所以他们经常也很擅长使用各种新媒体:手机、平板电脑、户外电子屏、移动终端设备等。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他们通过开启WI-FI、3G、4G移动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另一方面这也与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关,对于时间有限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对浅显易懂的快餐文化独有情种。一个生动短小而精悍的故事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被讲述,同时有着强大的网络推波助澜,微电影因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传播效果

一方面,微电影的互动性强。传统的电影是借助单向传播媒体---电视来传播的,与此相比,借助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的微电影有着更有影响力的传播效果。微电影的出现,人们不必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去电影院观看,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线随时随地观看,可以及时地发表观看感想与别人分享。微电影在微博、微信、腾讯空间的点赞、评论、转发下,它能够更多地被人所观看,无形之中增强了它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微电影的开放性强。与仅仅局限于某些题材的传统电影特有的“我拍,你看”模式相比,微电影独辟蹊径地涉足更多领域:网络、游戏、广告、文学,它不断探索着新的传播模式。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电影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的低俗化和同质化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微电影也不例外。拍摄和制作微电影门槛较低,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和制作中来。有一些制作方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在电影中添加一些低俗、暴力的情节。众所周知,电影它是一门艺术,是用来洗涤人们心灵上的尘埃,启迪人们的智慧的一门艺术。适度恶搞的情节,可以博得观众欢心。倘若过度地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而增添低俗、暴力的情节,不仅会使电影失去它原有的说教功能,还会在无形之中失去有一定知识文化的观众。由于微电影篇幅有所限制,它不能够过多的增添复杂的情节,因此微电影市场上会出现内容题材同质化现象。

(二)广告植入

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体的微电影,它的价值与日俱增,很多商家从微电影里看到了潜在的商机,开始着手在微电影里植入广告。商家和微电影联姻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们也慢慢地注意到微电影中越来越多的电影被植入进来,它开始变得商业化,慢慢失去了它固有的讲述故事的完整性和感染性。

四.可实施的对策

(一)增强创新意识,以丰富内容为主

不仅要不断探索创新传播微电影的营销手段和科技,还要力求内容的丰富多彩避免内容的雷同。在故事情节的安排选择上多下功夫,争取做到有创意、有趣贴近生活,给观众带来意外观看的惊喜。同时要注意挖掘电影的深度,最好能引起观众对人性和价值的思考和感悟,能够真正做到有社会关注的价值。我们拿一个成功的案例微电影《老男孩》来讲,这部微电影,讲述了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的80后的故事,该电影上映之后,取得了高达七千万的点击率,他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它做到了内容的丰富、有一定的深度、传播着正能量,引起了发愤图强积极向上年轻观众的共鸣。

(二)全方位整合、持续推广

微电影的广泛传播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途径。根植于网络而兴起发展的微电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来增强知名度,还要积极利用数字媒体,研究表明,在我国,电视观众群体依旧是很庞大的,且多以老年人为主。因此,对于微电影来说,为了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老年人,可以在制作拍摄方面,多添加一些与老年人生活贴切的故事情节。在线下,努力提高线下活动参与度,可以考虑在人群聚集的营业厅和机场播放影片,也可以在旅游大巴上循环播放。通过国内外视频或社交平台,开展微博“微话题”有奖竞猜活动等。

(三)增强监管力度

针对市场上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微电影,国家广电总局和互联网信息办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积极宣传制作拍摄健康有意义的微电影。

【参考文献】 [1]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2]赵凌晖.微电影的生产与传播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3]奥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4]齐蓉蓉.微电影的传播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3.[5]阮南燕.微亦足道:微电影的产业魅影[J].浙江学刊,2012,05:115-120

第四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1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摘 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加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产生了极其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使得世界时时刻刻便可呈现在眼前。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传统传播时空上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使得一种“快餐文化”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跟着时期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状态,媒体形态获到了有效开发,发生了以新技术为支柱的新媒体。新媒体的诞生让信息传播与接收之间几乎要达到一种无缝链接的状态,尤其实时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媒体得以发展,不论人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本文主要以移动媒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例来讲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首先论述传统四大媒体的特点,进而引入新媒体,深入挖掘新媒体的特点,最后预测未来受众将有什么样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微信

绪 论

互联网的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而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它对文化所产生的意义不亚于造纸术的发明。新媒体的衍生对于大众而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全面而且彻底的,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上影响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在世界领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令它成为时兴的热媒体。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界说?针对这一点,众说纷纭,有如诸子百家般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巧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讯息流传的媒介。”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观念,它是在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样式,它囊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广泛的说,新媒体同时亦是一个使用数字技能、网络技术,经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供给讯息和文娱办事的流传形态。简单说,新媒体便是能对民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实质内容的媒体,是传受两方对等式的交换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极具独特性的媒体。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2页

(二)新媒体的特征

1、无限大的容纳性

从传播形态上来讲,新媒体具有超大的容纳性,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把媒体的形式划分的那么的界限分明,它将所有的不同类型的东西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既可以进行文字上的传播,也可以进行画面和声音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储存以供随时浏览。是创造的无止境性决定了新媒体的无限大,伴随着时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新媒体的容纳性在未来会更为广大。

2、兼具个性化和精准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在在使用上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精准性。这对于现在年轻化的受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参与到新媒体的行列中,扩充受众群,促进新媒体消费。

3、价格低廉

传统媒体由于媒介的限制,更多的偏向于电视媒介以及纸媒介,价格相对高昂,但是新媒体由于其平台的广泛性,操作上的多样性使得新媒体在费用上更为低廉,为广大制作商提供了方便。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

日常说传统媒体即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媒体,指代的是人类社会初期孕育出的媒体模式,其宗旨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一个交流。生活在长久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四大媒体拥有其既定的发展线路、业务范围、市场规模以及专门的技术和人才等,不仅如此,传统媒体同时还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四大媒体曾经在各大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一度成为各大信息行业的龙头大哥。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及相关平台的建构,打破了原有的固有的信息市场,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优点在于市场基础深厚,受众数量多。传统媒体占据市场的时间长,受众尤其是年纪较长的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度强,数量上也相对的很多,市场基础雄厚。

从报纸来讲,从古罗马时代至今2000多年报纸仍旧是主要媒体之一,虽然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但其承载的信息正在以新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电子报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历史悠久决定了它的相对成熟和稳定。报纸的优点在于它以纸张承载文字信息,便于受众保存能够反复查阅,报纸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日益丰富起来,而价格仍旧比较便宜,同时目前报纸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时政类的大报如《人民日报》、《参政消息》等,生活服务类的各大晚报、晨报如《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湘潇晨报》等各种专业类的报纸也不少如经济类的报刊《中国经济时报》,科学类报刊《中国社会科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3页

学报》等等。但尽管这样报纸对人的受教育水平有所限定,如果受众是文盲,报纸所传播的信息就无法直接被他吸收,这是报纸相比其他传统媒体最大的弱点。

广播最开始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广播信息的传播相比报纸更为及时,信息的承载媒介就是电波,只要有电波信号的地方就能收听,不用浪费纸张。广播是全天候的播放时间上限制的比较小,以声音的形式传播信息更加生动活泼,受众更加喜闻乐见,受众面广渗透力较强,战争时期常作为攻陷地方的心理战术的常用手段。但是一些偏远山区没有电,也没有电波就无法接收到信息。目前的广播就是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比较活跃,其余广播的受众偏于老龄化,广播中的广告太多且类型单一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电视来讲,电视的出现让报纸广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人们就预言报纸可能马上就要消亡。因为电视画面的生动可感,让受众感到接收到的信息无比真实,而且电视中的内容比报纸的更为丰富,传播的信息也更为及时。同时电视只要有电的情况下都可以不间断的传播信息,对于受众来讲限制不多,人们可以边做家务边看电视,典型的例子就是肥皂剧。电视在信息分类上面比报纸更胜一筹,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利用蒙太奇等手段让信息更深入人心。但是电视的出现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周末人们宁愿周末躲在家中看电视也不愿出门走走,邻居之间也变得陌生,“沙发人”、“土豆人”就这样诞生了。杂志作为所有媒体中最顽强的生命体,有针对性的将受众分为若干部分之后为受众提供专业性的信息化服务,使得受众的选择性更为多元;除开时尚杂志以外它的受众多为精英和知识分子,受众面不如前三个媒体宽。长久的发展历史可以带给传统媒体固有的受众以及深厚的市场基础,也使得其形成固有的发展模式,守旧,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下改变发展方式。互联网这一第五大媒体出现后,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一种新形势、新姿态、新技术的达成实现市场植入,成功地褫夺和攻下了极大一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墟市和受众。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可以更加快速而且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换,并且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型平台进行实时传播,符合当下新生代的需求,80、90、00后受众,尤其是90、00后受众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模式偏爱度甚高,日前还因为当下学生对于智能终端的迷恋将其称为“低头一族”,意思是说现在的孩子过多的沉溺于智能终端中,在新媒体的大量信息轰炸下不间断的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以期达到与同龄人的共鸣。这正说明了新媒体的信息流动性强,涵盖面积比传统媒体更为广泛,同时跳脱出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有新媒体所独有的个性化的突破性的传播方式,它可以更加细致的对受众进行划分并依照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受众提供相应的需求,与杂志以及报纸等纸媒相比更加富于针对性。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具体,实现了文字、画面以及声音的多元化合体,使得信息更加的立体化,富于欣赏性。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原有的接受者改变为现有的传受皆可,这样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4页

极大的丰富了受众的参与性。然而,相对的新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必然的一些弊端,其一因为成长过于迅速,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总的根抵较浅,难以做到厚积薄发,使得内容常常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内容过多繁杂使得管理有一定的困难且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对受众个人信息等缺乏安全保障,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催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对健康的市场环境有较大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受众,是传播过程当中紧要的组成因素,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步骤,亦然也是传播进程中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现下的传播并不是仅仅只是单向的以受传者承接信息为终止的过程,而是以受传者对信息再度作出反应为新的出发点。传播者则可以根据受众提出的反馈信息,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供给的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编制系统平台历经网络疾速发送无偿(需损耗少数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能够利用通过同享流媒体实质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交际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现在也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现在时兴的聊天软件,受众涉及广泛,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岁幼童皆知。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结合微信对新媒体受众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划分以及特征

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的本位为思想基础,加上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核心,满足受众获得信息的需要。微信的受众划分并不受限,老人乃至小孩儿都会玩儿能玩儿,只要拥有微信的载体—智能设备都可以接触微信,现在微信还实现了网页登陆,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陆电脑终端,方便且具有其实现性。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说微信的受众群划分更为丰富,而新媒体下受众可选择性大幅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丰富,各年龄层、受教育程度等皆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微信在受众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年龄上没有限制,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实现。当然了,微信目前最多的使用者是80年代之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年轻态,易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尝试,对于新媒体的喜爱程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大。受众群体变得更加精确,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用户庞大,这就使得微信在推广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从自身需求去选择信息、接收信息并传播信息,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权利意识增强,自主性、分解性社会给个人的无拘无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为利益群体的自由活动缔造了前提,也使得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推崇,个人及群体的权利得到了保护。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地位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5页

从传播的来源和效果来看,受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没有公众,传播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讯息来源于生活实践,人民大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便成为了一个单独体,无有能够依托的物体。广大人民群众是讯息传播的隐形接受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以,我们务必正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资源功用。同时受众是讯息主体达成的归宿。没有受众,传播就无法进行,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受众的信息反馈是传播活动走向深入的唯一途径。

强烈的感情意识以及情感粘性使得媒体本身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传统媒体下受众是接受者,你说我围观的状态,而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情境下,受众由本来的传统媒体下纯本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形态,身份地位上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互联网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自媒体的的大力发展,所谓自媒体,即受众自身是一个信息传受源,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用户可实时的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发布出去,当然受众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表在上面达到与微信圈好友的互动。传播和接受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再像以前传播环境下盲目的接受状态,受众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指出的“5W模式”即线性传播模式是早期的新媒体涌现以前以广播、电视、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传播式样,分为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其中“传播者”是整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处于第一个中心的位置,作为基础决定后面的四个环节,而在这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对于主体的把握不够,但是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模式完全被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媒介中心逐渐丧失。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心理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了解受众的喜好是各大媒介都不可忽视的一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好奇心增强,关于媒体以及传播媒介的探知欲望也开始增强,与此同时对媒介的自主选择性加强,强烈的主体意识开始在受众心中萌芽,这就在一方面使得受众的消费心理加大,由此对待媒体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首先说受众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微信朋友圈就像是QQ空间一样,实时的更新着好友们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的一个窥视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微信用户们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微信与微博、邮箱等相关联,达到信息媒介的整合性,究其根本其多元性对于受众内心满足感的增强是极大的。

其次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性上,微信中植入了公众账号以及服务号,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端口查找自己中意的栏目中意的内容,并不会造成信息的泛滥性,只是将众多的栏目信息摆在上面,犹如菜市场的蔬菜瓜果一般任君采颉。用户的选择范围大,可获知信息多元化。受众主体意识性的增强引领产品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微信关联支付宝、购物等,满足受众消费心理,在微信终端即可开始购物,衍生出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6页

微商行业,即微信营业开设微店的营销方式,产品详情可通过与卖家微信聊天获知,并且支付方便。微信更是与企业达成合作,企业可通过公众账号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并研发设计一系列活动吸引消费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广告宣传的一种,在树立公司形象的同时对自营产品做宣传达到营销的目的。

不管怎么说,微信作为智能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生活产生便利并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的作用。

(四)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展望

介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微信终端会囊括越来越多的功能,受众的体验性与满足感也会更好。未来的受众会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自主性,与媒介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有效地传达了社会信息,引领人们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促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且同时踩在传统媒体的肩膀之上成长起来的新媒体,还在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之外作为媒体大军中的一种进步势力存在着。

结 论

目前,传统媒体如果想要继续生存,最好的出路就是选择与新媒体相结合,走媒介融合的路子。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自媒体出现后,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在140个字符之内获取及时信息,它们比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传播的迅速及时,获取更加方便,便宜,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最重要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真正到来。自媒体的产生让新闻信息不再必须经过把关人,更加自由的传播,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给人们创造了比传媒行业设定的“拟态环境”更加真实的世界,并且改变了以往媒体行业独霸信息的高姿态,信息生产作为一项权利逐渐为全民共享。而受制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广泛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传统媒体的记者“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的光环也不再耀眼,行业内部的残酷的竞争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换来的却是不高的工作经济收入和不期而至的人身风险,同时记者也被列入了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职业之一。在媒介融合上,报纸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发展电子报,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电子报方面可以在跟纸质版内容同步的同时增加新闻评论,读者反馈等页面,帮助报纸提供更加优质有深度的报道,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订阅与信息反馈平台可以加以利用,广播现在跟微博合作,有微电台这就能够在吸引青年听众方面起到作用,电视则在网络电视方向上有很大前途,乐视,优酷,爱奇艺等几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了机顶盒,将互联网和电视相连接,让受众能够用大屏享受更极致,更丰富视觉盛宴等等这一系列,都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既然新媒体有如此之大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抓住这些优势来让传统媒体得以生存?作为受众,人们最根本和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我们采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则会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7页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4、程曼丽、《新闻传播学辞典》

5、麦奎尔、《受众分析》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广告设计与创意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的创意已经突破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创意的特性及其三个基本要素,提出了互动广告创意的一些方法。针对新媒体时代互动广告的思考,为其成功实践做一定理论准备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 新媒体 互动广告 创意

一、引言

互动广告,即新型的网络广告和建立在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基础上的感应式广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动广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与受众的情景式互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让受众融入到广告本身的情节和环境当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乃至产生思维和情感的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互动广告的创意则要求广告创作者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一定的场景或情节设计,使广告中的产品更真切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与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的独特互动和联系,从而使受众获得独一无二的参与感。

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使广告对新媒体的投放持续升温,新媒体广告的迅速崛起与规模成长正深刻的改变着广告传播的方式与效果。目前,媒介生态环境下的传统广告已显生存困境。传统广告的困境,体现在经营状况、读者数量与构成、信息主要通道的地位及其影响力等多方面。这些困境,既是媒介格局改变的结果,更有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

二、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目前,有七类媒体形态通常被归入新媒体之列:

①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公共交通上的);②有线数字电视;③IPTV(狭义上指基于TV终端的);④网络广播; ⑤网络电视(这是新媒体中发展最快的一种);⑥手机电视; ⑦楼及移动工具电视(它们有些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形态)。

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广告传播在针对性、互动性及规模性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许多学者对此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与研究。但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且呈多样性,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经营仍然是学者与业者争执的焦点与热点,尤其是针对新媒体广告的投放方式和效果评估也依旧是困扰广告企业的难点之一。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与创意的变化

(一)新媒体语境下广告传播要素的变化

广告是一种典型的传播行为,广告的主要传播要素包括广告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受众四个部分,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这四个基本要素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

1、广告传播者

广告传播者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为广告传播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其传播优势、价格优势以及精准的信息投放让更多的广告商所青睐,广告商减少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转而向新媒体靠拢。因此广告公司为了应对广告市场这一发展趋势,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战略。

2、广告受众

广告受众的碎片化、个性化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一个新特点。受众的选择性更多,自主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受众的规模缩小了,在浏览和选择广告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并且和朋友交流和二次传播。受众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变强,求新心态增加,信息阅读的耐心降低,深度阅读的习惯被浏览所代替,信息消费的娱乐化明显,快餐式消费成为习惯。

3、广告新技术

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技术为广告内容表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丰富多样的海量信息。在海量信息掩埋中如何成功抓住受众的阅读偏好,达到传播目的,成为了广告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新课题。

4、新旧媒体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且迅速成长,不仅在质量和功能方面为广告传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传播载体,扩张了社会对传媒产品的需求,而且它还改变了受众对传媒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有力挑战,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当今广告媒介生态中的一大主题。

(二)新媒体大环境的变化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的急遽发展使得广告传播进入了一个令人错愕不已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广告传播过程在广告传播受众的定位、广告传播形式、广告传播内容、创意阐述与说服效果、广告调研方式及媒体投放选择的新旧结合六个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广告传播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模式的嬗变的本质可以看成由“信息邂逅”到“搜索满足”。在大众媒体环境下广告模式是以“信息邂逅”为本质的,对于广告主的刻意传播,消费者邂逅广告信息是被动的、是无意识中的咋然相遇。导致广告信息邂逅之后的接受分为广告信息的无意识接受和无意识过程中意识咋然唤醒后的接受两个层次。在以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下,将原来对于消费者的‘轰炸式’的传播方法演化为‘尊重本体需求下的吸引’模式。”也就是“搜索满足”广告传播模式。

2、广告产业形态的重构

随着广告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围绕广告活动展开的广告生产、广告制作、广告消费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所构成的市场,即广告市场,由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和广告受众四部分所组成的”。广告产业链各个部分在新媒介的冲击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介环境下广告产业链中广告的结构、广告传播媒介的形态、广告受众的地位与作用与广告公司的创作模式和运营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只有实现从创意革命到广告创意产业时代的历史性跨越、走广告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构建理性、健康和可持续的大众消费文化,顺应这一当代广告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实现中国广告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变革,才是中国广告产业未来发展基本取向和必由之路。首先就要促进广告运作高度专业化的发展,建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向上游和下游的价值链扩张以重构广告产业价值链。综合型、大型的广告公司应该将组织结构调整为团队式或网络式。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数字营销的出现形成了完整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建构,以往所有的广告经营模式都面临三方面的挑战——首先,广告与营销的目标明确,引起受众细分;其次,传播媒体与方式确定;最后,传播效果变得更可控,透明化。

四、互动广告的特性

(一)广告发布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与关系发生了转变

随着互联网、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只要有终端设备,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一个数字终端。在传统媒体时代,广告主发布广告之后,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反馈信息,而在互动广告中,广告发布者可以在广告发布后实时获得反馈信息;广告受众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对产品、对广告本身的看法和观点,随时进行信息反馈。广告主和受众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广告的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双方互动,相互影响,二者越是能够影响对方,广告的互动性越大。

(二)受众对广告的参与性和控制性增强

信息互动的核心在参与性和控制性,就是指具备互动这一特征的媒体的使用者不仅可以影响媒体体验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影响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广告受众对广告内容的控制欲是一贯存 在的,只是传统媒体单向传播形式,无法给与受众这种潜在欲望以实现的条件。在数字新媒体条件下,数字新媒体背景下,受众对广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众可以决定是否要观看这个广告,可以主动选择和接受广告的内容,包括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样的方式观看广告。二是受众可以在广告活动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产生新的内容,这些观点和想法本身都可以成为广告的一部分。

(三)受众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动广告并不是在数字新媒体时代产生的,在传统媒体时代,互动广告就已经存在。当时是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受众对广告反馈的效率受到限制。数字新媒体的出现,给受众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信息反馈渠道,受众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反馈,不受时空限制,且使用简便。反馈的内容能够完整、快速、有效的被广告主接受。

五、广告创意的原则

创新思维或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想出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思维。可以说,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必须运用创新思维。为此,应把握以下原则:

1、冲击性原则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报纸广告中,要想迅速吸引人们的视线,在广告创意时就必须把 提升视觉张力放在首位。

2、新奇性原则

新奇是广告作品引人注目的奥秘所在,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广告创意规律。有了新奇,才能使广告作品波澜起伏,奇峰突起,引人入胜;有了新奇,才能使广告主题得到深化、升华;有了新奇,才能使广告创意远离自然主义向更高的境界飞翔。

3、包蕴性原则

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形式,打动人心的是内容。独特醒目的形式必须蕴含耐人思索的深邃内容,才拥有吸引人一看再看的魅力。这就要求广告创意不能停留在表层,而要使“本质”通过“表象”显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挖掘读者内心深处的渴望。

4、渗透性原则

人最美好的感觉就是感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读者情感的变化必定会引起态度的变化。

5、简单性原则

牛顿说:“自然界喜欢简单。”一些揭示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表达方式都是异乎寻常的简单。国际上流行的创意风格越来越简单、明快。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表现方法包括三个方面:清晰、简练和结构得当。简单的本质是精炼化。广告创意的简单,除了从思想上提炼,还可以从形式上提纯。简单明了决不等于无需构思的粗制滥造,构思精巧也决不意味着高深莫测。平中见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往往是传媒广告人在创意时渴求的目标。

六、综述

新媒体的数字化、互动性和时空自由性的三个特征,为互动广告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使互动广告创意从传统媒体环境下简单的情景互动设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延伸到网络广告这一领域,并在技术上更加依赖计算机系统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传播机制上,将互动这一环节由传统媒体中单向输出到受众接收再到反馈,变成网络上双向和多向的交互式沟通,凸显了互动的本质意义,提高了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泊霆,段淳林《声浪传播》 南方日报社出版

[2][美]海蒂·舒尔茨,[美]唐·舒尔茨 《整合营销传播》

[3]闫琼 《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广告策略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 2013.[4]陈鹏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5]王琰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策略研究》 新闻知识

下载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媒体传播基础与实践》练习

    《新媒体传播基础与实践》练习一、单选1.数字电视不具有哪项特点?(D)A.图像清晰 B.无噪声 C.多媒体 D.采用模拟信号2.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A)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阶段总结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阶段总结 镇赉一中 包春艳 按照上级下发的2011年申报有关要求,我申报的课题为《新媒体环境下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本学期是课......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五陵镇南小章小学:王现珍 内容摘要:小学英语教育如今已经渐渐融入到小学教育中,并逐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小学阶段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必须......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酒店业公关危机传播策略研究论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写......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对城市形象的传播研究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学号:20***姓名:晏铃年级:2018级专业:网络与新媒体班级:1班指导老师:鲁华日期:2021年6月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对城市形象的......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研究(5篇模版)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 一、新媒体简介 新媒体是一种互动式的由数字化技术复合而成的媒体。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又被......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摘 要 网络与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安全是文化产业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问题。分析新媒体时......

    新媒体环境下正能量的传递

    新媒体环境下正能量的传递 摘要:21世纪,是我国大展拳脚之时,和谐共处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世界发展趋势的结合,给予新媒体提供了机遇和空间环境。新媒体的发展成为趋势,也将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