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基础与实践》练习
一、单选
1.数字电视不具有哪项特点?(D)
A.图像清晰 B.无噪声 C.多媒体 D.采用模拟信号
2.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A)
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计算机
3.社交网络服务的英文缩写是(B)。
A.SIS B.SNS C.CNS D.SEM
4.即时通讯的英文缩写是(A)
A.IM B.EM C.AM D.NM
5.公众号包括(D)
A.订阅号 B.服务号 C.企业号 D.以上都是
6.个人微信平台基于的是(A)的关系。
A.点对点 B.点对面 C.多对一 D.一对多
7.六度分隔概念也被称为(B)效应。
A.弱关系 B.小世界 C.无标度 D.强关系
8.知乎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就是进行(C)生产。
A.商品
B.关系
C.知识
D.新闻
9.电影中的人物为观众树立的榜样属于(A)
A.符号榜样 B.口头指引榜样 C.活榜样 D.真实榜样
10.大量看电视的来自社会不同群体的人在意见上趋同的过程,被称为(D)
A.显化 B.共鸣 C.框架 D.主流化
11.“3C融合”是指(A)
A.电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
B.网络,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
C.电信,计算机,媒体
D.网络,计算机,媒体
12.最早一家独霸的浏览器是(B)
A.Internet Explorer
B.Netscape Navigator
C.Safari
D.Google Chrome
13.视频网站的主要特点有(C)
①用户互动 ②高度专业性 ③内容生产速度快 ④内容来源多样化 ⑤视频可以植入网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以下哪两个是新闻的两块基石(A)
①真实性 ②新鲜性 ③重要性 ④趣味性 ⑤接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5.Web2.0的主要特征有(D)
①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②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③关系成为传播渠道
④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16.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①发布平台的开放与多样性
②主动性强
③简单易用
④时效性强
⑤专业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7.以下哪些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价值要素(A)
①重要性 ②显著性 ③趣味性 ④接近性 ⑤娱乐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新媒体发展趋势有哪些?(D)
①注意力经济时代来临
②移动场景阅读时代来临
③参与感时代来临
④社会化传播时代来临发散思维树状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19.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C)
①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②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
③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
④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以上全选
20.智能化媒体的技术基础包括(D)
①视线交互技术
②面部识别交互技术
③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
④语音交互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二、填空
1.公众号内容产出的两类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转载;原创)
2.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主要用于做________,服务号主要用于做_________。(传播;服务)
4.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的新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准定位;内容为王;多样化形式;互动性强;整合传播)
5.VR被广泛应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频网站;医疗;教育;购物;信息传播;游戏体验)
7.我国的三大社交平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博、微信、QQ)
8.三大门户网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浪;搜狐;网易)
9.创意产业的概念是由____________首次提出的。(英国)
10.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第一次将传播和交通分离。(无线电报)
11.从传播学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互动性)
12.媒体按传播介质来分,可以分成________、电视、平面和___________。(广播;网络)
13.人际传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反馈强,双方地位________________。(信息;平等)
14.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个典型的反应___________化的__________传播的理论。(大众;人际)
1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________网络的规模。(人际传播)
16.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
17.我们常把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与接收称为_______,把有深度广度的信息接收称为深阅读。(浅阅读)
18._______________是网络文化的原动力。(个人诉求)
19.网络文化常被称为“草根文化”,这说明了网络文化与_______文化的某种对照。(精英文化)
20.恶搞顺应了大众文化的_________走向,同时又在某个方面推动了这种走向。(娱乐化)
21.媒介融合的三大诱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诱因、经济、市场)
三、名解
1.互联网思维
互联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连接、整合、重视受众的思维。
2.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介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
3.新媒体
是指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4.自媒体
个人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
5.即时通信
是指通过专门的网络即时讯息传呼软件,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在用户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联系和实时交流的通信系统。
6.数字鸿沟
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7.媒介审判
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的过程中,对审判前或审判中的一些刑事案件,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处被告罪行、或处何种罪行的行为,其结果或多或少影响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8.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进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只要通过这个网站就可以获取需要的所有信息,或者达到任何想要达到的网站。
四、简答
1.请比较微博与博客的异同。
(1)字数限制:微博必须在140字以内,这是为了手机发布阅读方便,博客没有限制,因为它主要是让人在电脑上发表和阅读的。
(2)被动阅读:看博客必须去对方的首页看,而微博在自己的首页上就能看到别人的微博。
(3)发布简便:微博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更新,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更新,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更新,而博客一般来说,用手机更新非常麻烦。
(4)自传播速度:博客要是靠网站推荐带来流量,而微博通过粉丝转发来增加阅读数。
(5)使用人数和范围:微博的使用人数更多,范围便更广,博客一般都是由专有人群使用。
2.简述新媒体的特点
(1)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体技术的基础,彻底改变数据和信息的生产、获取、处理、传输和储存方式,提高传输效率。
(2)多媒体。不同媒体信息的形式可以全部通过新媒体这样种平台来进行传播。
(3)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随时能够进行双向实时的交流。
(4)网络化。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了网络时代当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参与到整个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络当中。
(5)个人化。新媒体可以针对每一个的特点、针对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针对他特定的需求,为他量身定做,为他私人定制一些信息。
3.简述web1.0和web2.0的区别
Web 1.0时代沿袭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模式,是一个用户完全被动接受信息的时代。
Web 2.0将互动传播提升到重要位置,以博客、微博、在线流媒体为代表,开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4.为什么知乎的体验好于普通社区
知乎区别于传统的百科和问答平台特点,创造性地将问答属性与社交元素联系起来,致力于以构造知识共享平台的形式为用户答疑解惑、满足社交需求,是一种问答类SNS网站。
(1)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更容易培养友好与理性沟通的文化。
(以构造知识共享平台)
(2)知乎的运营策略是“先精英,后大众”。
(问答邀请机制)
(3)从知乎对话题的管理模式上看,知乎的信息筛选机制比普通论坛要先进。
(关键词搜索模式)
(4)知乎的问答,表面上是问答,背后还引入了社交网络服务(SNS),是人、话题和问题的相互联系。(为拥有相似关注点的人群提供了交流平台;知识性、共享性与讨论氛围更佳;问题探讨更深入)
(5)知乎打破了过去论坛的自我封闭性,扩大知乎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用户来知乎交流。
5.用户和受众的区别
(1)受众不掌握信息传播的话语权,用户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在传统大众传播语境下,“受众”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或受传者,是传播的对象,也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在智能媒体时代,媒介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用户也掌握了信息的发布权,拥有多种渠道实现自己的发言权,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既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
(2)在信息传递时,用户更注重互动性。
媒介模式从线性化模式转向互动型模式。受传合一的“用户”模式出现,打破了将受众看作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播市场的以传者为主的线性化、结构化模式。信息的反馈性,使传——受之间形成双向互动。
6.微信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
(1)朋友圈中的人际互动。微信朋友圈的诞生塑造了一种崭新的在线社交形态,即“晒与观看”的网络对话模式,这种无须特定话题的静默型在线社交方式,让“身体不在场”的熟人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来观看或观察彼此的生活。
(2)微信群中的群体传播。微信群又可分为:小规模的熟人群和 ”半熟”模式的微信大群,共同点在于都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分享,不同点在于微信大群会导致群内结点的紧密度被稀释,不少人都会有“陌生”的感觉,导致群内个体的“失语"。
(3)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播式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两种面向普通用户的信息推送,一是广为熟知的订阅号,用户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自媒体内容;二是帮助企业、政府机构等组织有效地服务普通用户的服务号。
7.社交型网络社区SNS的特色
(1)实名的人际互动。SNS网站一般要求用户使用真实的姓名、头像,以真实的身份再现于网络并重建现实的社交圈。更强调以用户关系为中心,同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用户的高粘度。SNS网络类似于真实交往的小团体,每个人作为网络结点,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网状连接,将现实的团体复制到了网络上。这种线上线下的团体构成,使得用户的依赖性相对较高。
(3)丰富的娱乐游戏。SNS网站大都设有小型游戏功能,用户通过与好友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来进一步促进圈子的密切联系。
五、论述题
1.举例子试分析微博的传播优势
微博的传播特点:
(1)信息传播的碎片化(2)信息互动性强(3)传播过程的草根性和平等性
(4)传播内容具有原创性和现场感
2.为什么知乎的体验好于普通社区请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