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馆工作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焦点。对于文化馆所负责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其对于社会大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问题,就有了进行叙述的必要。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文化馆想要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发挥其自身的先进职能,那么通过新媒体服务途径进行相关的工作毫无疑问是必要的。据此,笔者立足于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现有情况,对其通过新媒体服务途径传播文化资源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叙述,力求能够为其发挥自身的先进职能而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文化馆;新媒体服务;探索;实践
群众文化工作已然成为文化馆面向与基层、群众的重要工作。通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我国基层社会人民就能够在丰富自身业余生活的同时,加强对自身修养、品德的锻炼,而在完整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播自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既然称之为传统文化,就必定会具有着其先进的一面。传统文化带有着一定的民族特质,它也代表了我国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如仍然极具意义,这也是作为中国人所必须要了解的文化。而从群众文化工作中,文化馆的传播范围还不够广,传播水平也有限。因此,利用新媒体服务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辅助,从而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无疑是必要的。而究竟该如何通过新媒体服务来进行文化的传播,这就需要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了。
一、文化馆基本职能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就必须要对文化馆的基本只能进行了解。在此,我们以北京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为例,这一文化馆是东城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2008年,北京东城区对已经使用了近20年的文化馆进行升级改造。经过一年时间,东城区文化馆开始渐渐的具备了现代化的特征。其中,文化馆的整体环境、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都具备了科技化的特征,包括曲协活动室、手风琴俱乐部活动室、戏剧之家以及舞蹈排练厅等等。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对于文化馆而言,其为群众所提供的,主要是一些文化培训服务,除了各种俱乐部之外,适合不同人群的艺术、舞蹈、声乐、器乐、健身健美等课程也包括在内,这也就可以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文化馆存在的意义
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馆之所以要存在,基本的目的就是为广大百姓提供文化服务,而对于文化的传播而言,其之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必定拥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近些年来看,国家通过新闻、报纸等载体,多次传达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对相关的文艺工作部门做出了一定的指示,建议其利用新媒体服务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索、实践。由此,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文化的传播工作是意义深重的。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而言,其经历了历史的洗涤,但直到如今,我国仍然倡导、鼓励、要求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毫无疑问,这完全是因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便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处,但是从总体来看,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文化价值,还是能够完全盖过其可以忽略不计的缺点的。我国传统文化无一不包含着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在吸引我们的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参考和指导。我国传统文化,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甚至在社会方面,都对我们有着无以伦比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在这里试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现下社会上,人们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起来冲突,随即便纠缠在在一起,不可开交。笔者认为:这就是没有受到我国文化熏陶的表现。在我国文化中,谦和礼让的精神始终贯穿在里面,而这也就直接体现出了文化传播的意义。即便如今社会,经济几乎可以成为主流,但是人心却渐渐沦丧,在这种时刻,国外的文化也加剧着自身渗透的脚步。因此,加强文化传播具备十足的意义,而这也恰恰是文化馆存在的意义、价值。
三、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实践对策
为了对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问题进行完整的剖析,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文化馆新媒体服务方面的理论内容,掌握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合理的对文化馆新媒体服务探索问题进行解决的相关方法及运作方式,着力提升了本文的深度性。提升,笔者在查阅了相关人士对文化馆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期刊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法,重点对参考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理,这也就使得本文更具理论性和指导性。
(一)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
对于文化馆来说,笔者认为,其必须要在对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探索、实践。据此,笔者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首先,是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其核心的意义,时间四行并不在于让别人对其进行永久的收藏,而是应该对其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普及,这就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播。而对于文化馆而言,想要利用新媒体中的网络这一媒介对其进行传播,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对其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在应用的实际过程中,具体的操作主要就是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将相关的传统文化制作成网站,之后,在在网络上进行具体的普及,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让每个网民都能在其业余时间内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现实情况中,只要文化馆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网络化应用,那么,只要会运用网络的人,就可以对其进行了解。在这样的人群中,无论是年龄大小、学问高低,都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对我国文化进行了解。同时,在对我国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其互动性,这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提升了我国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力度。因为在其传播的过程中,网民们都可以随意的发表自身对其的意见与评论,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关注。由此可见,对于文化馆而言,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无疑更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者通过新媒体对文化进行大范围、高质量的传播。
(二)建立文化数字化数据库
除了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之外,对于文化馆而言,在对新媒体服务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以建立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说,对于我国文化而言,文化馆想要真正的、合理的、有效地通过新媒体对其进行传播,那么建立其相关的数字化数据库势在必行。这是因为,对于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而言,我国文化的具体传播,是不能够离开信息资源的。换句话说,在现实情况中,如果没有信息资源,文化的传播就基本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在这其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一点,那就是对于文化馆而言,将传统文化转化我数字化数据库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把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建立成为数字化存储,这项工作是存在的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即便有着难度,这样的做法也是必须要真正实施的。对于目前我国的国家级传统文化数据库而言,现今为止,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那就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数据库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三个方面。早在本世纪初,相关工作者就已经启动了相关的传统文化数据库,在这其中,我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典籍基本都被包括在内。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是国家级别的,而对于地方级别的文化馆内的群众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技术和硬件实力上,其都不能够跟国家级别的电子数据库相比肩。因此,想要达到浩大的规模,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整个通过新媒体服务进行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地方文化馆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情况,制定出颇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数字化数据库,以此来与国家级传统文化数据库相对应。在其真正的建成后,文化馆内的工作者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服务的优势,使其能与国家级传统文化数据库进行互联,充分借鉴国家级传统文化的数据库资源,为全国性传统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对于文化馆内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想要更好的通过新媒体服务进行文化传播,建立数字化数字库的方法,是具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的。
(三)戏曲的影视化传播
实事求是地说,从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馆现状来看,其在对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音乐戏曲始终占据着大程度的份额,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音乐戏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对于我国文件中的音乐戏曲而言,其具备较强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的反映我国独特的文化底蕴。而从对其进行传播的问题上来看,对于古代的绘画、书法、器皿、服饰、建筑、石刻、金石等等的物质文化,以往的传统方式,很难对其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服务,就能够将这些物质文化做成影视资料进行传播,从而增添了其传播效果,同时,也能扩大传播的范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来说,也是一样。在新媒体服务中的网络越来越渗透到千家万户中的今天,将戏曲进行影视化差处理,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无疑就是文化馆内的群众文化工作通过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最好措施。由此可见,对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其进行影视化处理后在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无疑就能够更好的对我国文化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作品进行合理的传播。在经过影视化处理后,戏曲可以长久保存下来,也可以让人们永久珍藏。由此可见,想要通过新媒体服务来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文化馆运用影视化进行传播,无疑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传播措施之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馆工作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焦点。对于文化馆所负责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其对于社会大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问题,就有了进行叙述的必要。据此,本文对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文化馆想要更好的进行中国文化传播,发挥其自身的先进职能,那么通过新媒体服务途径进行相关的工作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在明确了这一基本的结论之后,本文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所做出的探索、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鹏.当代电视媒体中的传统文化传播[D].济南:山东大学,2009,(05).[2]吕雯宜.受众心理与传统文化传播[J].贵州社会科学,2007,(07).[3]肖盼.中国经典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10).
第二篇:新媒体助推企业文化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新媒体助推企业文化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2-000-01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研究和探索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的理念、方式和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传播 新媒体 助推作用
对企业来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员工接收信息、自我发声、互动交流需求不断提升,传统媒体已不能满足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加形象、更为灵活、员工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常态、形势下,企业应顺应互联网发展规律,对接员工需求,不断提升企业文化传播实效。
一、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需要加强新媒体文化阵地建设
用好媒体资源对于企业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以往,企业文化主要依托电视、报纸、会议等传统媒体,采取集中宣贯、自上而下、你讲我听的方式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同步传播、快速传播、互动传播的优势。在互联网时代,要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首要任务是畅通企业文化新媒体传播渠道。具体实践时,在用好传统媒体阵地的基础上,要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把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阵地纳入企业文化传播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纵向联动的企业文化传播新媒体矩阵,构建起新老媒体融合发声的立体传播格局,保证员工在哪里、新媒体传播阵地就建到哪里。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河口采油厂利用官方微矩阵转发人民日报的微信图文《收藏!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发布》,在第一时间被推送到员工手中。
二、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需要提高新媒体文化作品质量
文化作品承载着企业文化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只有以主流价值传播为核心,创作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符合员工需求的新媒体作品,才能提高企业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作用力。对于企业来讲,创作文化作品,关键在于做到“两个坚持”。要坚持导向为魂,围绕主流价值、优良传统、安全生产等重点,融入改革、廉洁、安全、环保、效益等??向,创作新媒体文化作品,提升传播作用力;要坚持受众为本,从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以及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选题,策划创作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作品,提升传播吸引力。为传播安全生产理念,河口采油厂以故事演绎、幽默讽刺等形式,创作《幸福的沃土》安全教育系列片,从不同侧面引发员工思想共鸣,网络点击量超过30万次。
三、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需要搭建新媒体文化参与平台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时代,员工是企业文化最好的代言人。作为企业,要搭建广泛参与的平台,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创作新媒体作品,在广泛参与中播种企业文化理念。要搭建人才成长平台。通过组织原创微信、微博和微电影大赛,深入挖掘文化作品创作人才,组建新媒体人才库,构建起覆盖全员、互联互动、直通基层的新媒体创作格局。要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发挥人才库作用,以兴趣爱好为驱动,建立企业文化新媒体创作项目组,根据实际需求创作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作品。目前,河口采油厂成立了“石油小兵”微影视工作室吸纳了200多名具有策划创意、动漫制作、表演等方面特长和爱好的员工,营造出了人人参与企业文化传播的浓厚氛围。
四、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需要构建新媒体一体化传播机制
依托新媒体传播企业文化是大势所趋,但同样也要重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围绕提高企业文化传播实效,要树立融合互动传播思维,坚持新老媒体“一体化”联动,同时推出同一个主题,形成主流声音大合唱,提升传播力、影响力。要借鉴“中央厨房”运行模式,统筹盘活新老传播阵地,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传播机制。在创作企业文化作品时,既要瞄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要锁定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阵地,组织文字、图片、图像工作人员,同步采编企业文化素材,最终形成“一个主题,多种表达”的企业文化传播格局,提升传播成效。近年来,河口采油厂坚持一体化传播思路,相继推出了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单芳、全国工人先锋号―注采1004站等先进个人和集体,企业文化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五、结语
企业文化有效传播是企业文化执行落地、凝聚队伍,促进发展的关键。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把握信息发展规律,精准对接员工群众需求,不断改进和丰富企业文化传播理念、方式和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传播实效,形成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睿.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民用航空,2007(6).[2] 邵鹏.新媒体对个体记忆的冲击与影响[J].当代传播,2013(2).
第三篇:《新媒体传播基础与实践》练习
《新媒体传播基础与实践》练习
一、单选
1.数字电视不具有哪项特点?(D)
A.图像清晰 B.无噪声 C.多媒体 D.采用模拟信号
2.以下哪种不属于新媒体?(A)
A.广播 B.数字电视 C.手机 D.计算机
3.社交网络服务的英文缩写是(B)。
A.SIS B.SNS C.CNS D.SEM
4.即时通讯的英文缩写是(A)
A.IM B.EM C.AM D.NM
5.公众号包括(D)
A.订阅号 B.服务号 C.企业号 D.以上都是
6.个人微信平台基于的是(A)的关系。
A.点对点 B.点对面 C.多对一 D.一对多
7.六度分隔概念也被称为(B)效应。
A.弱关系 B.小世界 C.无标度 D.强关系
8.知乎最重要的应用方向就是进行(C)生产。
A.商品
B.关系
C.知识
D.新闻
9.电影中的人物为观众树立的榜样属于(A)
A.符号榜样 B.口头指引榜样 C.活榜样 D.真实榜样
10.大量看电视的来自社会不同群体的人在意见上趋同的过程,被称为(D)
A.显化 B.共鸣 C.框架 D.主流化
11.“3C融合”是指(A)
A.电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
B.网络,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
C.电信,计算机,媒体
D.网络,计算机,媒体
12.最早一家独霸的浏览器是(B)
A.Internet Explorer
B.Netscape Navigator
C.Safari
D.Google Chrome
13.视频网站的主要特点有(C)
①用户互动 ②高度专业性 ③内容生产速度快 ④内容来源多样化 ⑤视频可以植入网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以下哪两个是新闻的两块基石(A)
①真实性 ②新鲜性 ③重要性 ④趣味性 ⑤接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5.Web2.0的主要特征有(D)
①个性化信息服务得以实现
②每个节点成为一个传播中心
③关系成为传播渠道
④社交和分享成为传播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16.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①发布平台的开放与多样性
②主动性强
③简单易用
④时效性强
⑤专业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7.以下哪些是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价值要素(A)
①重要性 ②显著性 ③趣味性 ④接近性 ⑤娱乐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8.新媒体发展趋势有哪些?(D)
①注意力经济时代来临
②移动场景阅读时代来临
③参与感时代来临
④社会化传播时代来临发散思维树状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19.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包括(C)
①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②碎片化信息成为主流
③主角是运营者,而不是网站的用户
④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以上全选
20.智能化媒体的技术基础包括(D)
①视线交互技术
②面部识别交互技术
③手势或体感交互技术
④语音交互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以上全选
二、填空
1.公众号内容产出的两类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转载;原创)
2.选择公众平台,订阅号主要用于做________,服务号主要用于做_________。(传播;服务)
4.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的新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准定位;内容为王;多样化形式;互动性强;整合传播)
5.VR被广泛应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频网站;医疗;教育;购物;信息传播;游戏体验)
7.我国的三大社交平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博、微信、QQ)
8.三大门户网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浪;搜狐;网易)
9.创意产业的概念是由____________首次提出的。(英国)
10.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类第一次将传播和交通分离。(无线电报)
11.从传播学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互动性)
12.媒体按传播介质来分,可以分成________、电视、平面和___________。(广播;网络)
13.人际传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反馈强,双方地位________________。(信息;平等)
14.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个典型的反应___________化的__________传播的理论。(大众;人际)
15.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媒体内容的再分发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激活的________网络的规模。(人际传播)
16.媒介融合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融合、网络融合、终端融合)
17.我们常把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与接收称为_______,把有深度广度的信息接收称为深阅读。(浅阅读)
18._______________是网络文化的原动力。(个人诉求)
19.网络文化常被称为“草根文化”,这说明了网络文化与_______文化的某种对照。(精英文化)
20.恶搞顺应了大众文化的_________走向,同时又在某个方面推动了这种走向。(娱乐化)
21.媒介融合的三大诱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诱因、经济、市场)
三、名解
1.互联网思维
互联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连接、整合、重视受众的思维。
2.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介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
3.新媒体
是指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4.自媒体
个人作为内容的生产者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
5.即时通信
是指通过专门的网络即时讯息传呼软件,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在用户之间建立起来的直接联系和实时交流的通信系统。
6.数字鸿沟
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
7.媒介审判
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的过程中,对审判前或审判中的一些刑事案件,失去客观公正的立场,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处被告罪行、或处何种罪行的行为,其结果或多或少影响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8.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是进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只要通过这个网站就可以获取需要的所有信息,或者达到任何想要达到的网站。
四、简答
1.请比较微博与博客的异同。
(1)字数限制:微博必须在140字以内,这是为了手机发布阅读方便,博客没有限制,因为它主要是让人在电脑上发表和阅读的。
(2)被动阅读:看博客必须去对方的首页看,而微博在自己的首页上就能看到别人的微博。
(3)发布简便:微博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更新,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更新,当然也可以通过电脑更新,而博客一般来说,用手机更新非常麻烦。
(4)自传播速度:博客要是靠网站推荐带来流量,而微博通过粉丝转发来增加阅读数。
(5)使用人数和范围:微博的使用人数更多,范围便更广,博客一般都是由专有人群使用。
2.简述新媒体的特点
(1)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体技术的基础,彻底改变数据和信息的生产、获取、处理、传输和储存方式,提高传输效率。
(2)多媒体。不同媒体信息的形式可以全部通过新媒体这样种平台来进行传播。
(3)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随时能够进行双向实时的交流。
(4)网络化。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了网络时代当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参与到整个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络当中。
(5)个人化。新媒体可以针对每一个的特点、针对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针对他特定的需求,为他量身定做,为他私人定制一些信息。
3.简述web1.0和web2.0的区别
Web 1.0时代沿袭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模式,是一个用户完全被动接受信息的时代。
Web 2.0将互动传播提升到重要位置,以博客、微博、在线流媒体为代表,开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方式。
4.为什么知乎的体验好于普通社区
知乎区别于传统的百科和问答平台特点,创造性地将问答属性与社交元素联系起来,致力于以构造知识共享平台的形式为用户答疑解惑、满足社交需求,是一种问答类SNS网站。
(1)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更容易培养友好与理性沟通的文化。
(以构造知识共享平台)
(2)知乎的运营策略是“先精英,后大众”。
(问答邀请机制)
(3)从知乎对话题的管理模式上看,知乎的信息筛选机制比普通论坛要先进。
(关键词搜索模式)
(4)知乎的问答,表面上是问答,背后还引入了社交网络服务(SNS),是人、话题和问题的相互联系。(为拥有相似关注点的人群提供了交流平台;知识性、共享性与讨论氛围更佳;问题探讨更深入)
(5)知乎打破了过去论坛的自我封闭性,扩大知乎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用户来知乎交流。
5.用户和受众的区别
(1)受众不掌握信息传播的话语权,用户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导权;
在传统大众传播语境下,“受众”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或受传者,是传播的对象,也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在智能媒体时代,媒介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用户也掌握了信息的发布权,拥有多种渠道实现自己的发言权,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既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
(2)在信息传递时,用户更注重互动性。
媒介模式从线性化模式转向互动型模式。受传合一的“用户”模式出现,打破了将受众看作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播市场的以传者为主的线性化、结构化模式。信息的反馈性,使传——受之间形成双向互动。
6.微信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
(1)朋友圈中的人际互动。微信朋友圈的诞生塑造了一种崭新的在线社交形态,即“晒与观看”的网络对话模式,这种无须特定话题的静默型在线社交方式,让“身体不在场”的熟人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来观看或观察彼此的生活。
(2)微信群中的群体传播。微信群又可分为:小规模的熟人群和 ”半熟”模式的微信大群,共同点在于都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流、分享,不同点在于微信大群会导致群内结点的紧密度被稀释,不少人都会有“陌生”的感觉,导致群内个体的“失语"。
(3)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播式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两种面向普通用户的信息推送,一是广为熟知的订阅号,用户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自媒体内容;二是帮助企业、政府机构等组织有效地服务普通用户的服务号。
7.社交型网络社区SNS的特色
(1)实名的人际互动。SNS网站一般要求用户使用真实的姓名、头像,以真实的身份再现于网络并重建现实的社交圈。更强调以用户关系为中心,同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用户的高粘度。SNS网络类似于真实交往的小团体,每个人作为网络结点,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网状连接,将现实的团体复制到了网络上。这种线上线下的团体构成,使得用户的依赖性相对较高。
(3)丰富的娱乐游戏。SNS网站大都设有小型游戏功能,用户通过与好友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来进一步促进圈子的密切联系。
五、论述题
1.举例子试分析微博的传播优势
微博的传播特点:
(1)信息传播的碎片化(2)信息互动性强(3)传播过程的草根性和平等性
(4)传播内容具有原创性和现场感
2.为什么知乎的体验好于普通社区请做简要分析
第四篇:新媒体推广服务合同
新媒体推广服务合同
【当事人情况】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联系人: 电子邮件: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联系人: 电子邮件
第一条 目的描述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双方申明:双方都已理解并认可了本协议的所有内容,同意承担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地履行本协议。
第二条 推广内容
1、甲方为乙方战略合作伙伴。在合作期间,享有通过乙方的信息服务、广告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优先权。
第三条 推广时间
1、本合同服务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第四条 推广方式
1、乙方充分利用其网络媒体资源,通过网络链接、信息发布等方式为甲方提供宣传推广服务,以提升甲方的形象和影响。
第五条 推广载体
1、甲方选择所要投放的搜索引擎为【 】。
第六条 计价标准
1、本合同费用为人民币(大写)【 】(¥ 【 】元)。本次合同内容为下列第【 】项。
(1)网络广告:折后总金额【 】元整,刊例价以2011年刊例执行,在资源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乙方确保以同等价值资源替换原来资源。
(2)专题制作发布:乙方在为甲方提供首页网络广告位的同时,为其量身设计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的宣传专题,对甲方的发展战略及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成就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推广。甲方负责提供专题素材。乙方负责对该专题进行维护,及时汇集涉及甲方的各类媒体报道并更新。(3)舆情信息服务:乙方协助甲方开展网络舆情监测,为甲方提供舆情应对建议方案并协助实施。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4)线下活动策划:乙方可参与甲方宣传推广及重大活动的策划,以更好地提升甲方的形象和社会影响。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5)其他宣传推广服务。
第七条 合同金额
1、合同推广服务费总金额为人民币【 】整(¥【 】元)。前述费用已包含乙方按本合同约定履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推广、技术支持、平台维护、管理、沟通联系、税金等一切费用。除上述费用外,甲方无需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第八条 结算条件
1、甲方在合同签订并收到乙方此次合同发票后【 】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此次合同款项。
第九条 支付方式
1、甲方向乙方以支票或汇款方式支付到:
开户名称:【 】
开户银行:【 】
账号:【 】 第十条 内容提供及确认
1、甲方至少在广告开始刊登前15个工作日提供广告或专题素材(文字链标题、图片、文章、影片等)。乙方不承担因甲方延迟提供素材而导致的广告刊发(或专题发布)延迟的责任。
第十一条 内容变更
1、(1)乙方未经甲方许可不得擅自更改甲方网上信息推广的内容、形式、位置和时间。
(2)乙方制作或修改的相关内容在发布前须获甲方书面同意。
第十二条 运营与保障
1、合同期内,乙方负责推广平台的维护,确保推广品牌及信息按约定持续、有效、完整、准确发布。若推广中断,乙方应及时处理恢复,相关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若推广内容被删除,或推广内容中断持续达12小时。
第十三条 其他
1、(1)乙方应以电话、传真以及电子邮件提供推广结果。
(2)推广结果达到约定效果即为验收合格。
(3)甲方应及时验收确认。
(4)验收期限为三天,如果甲方超过验收期未验收乙方将视为验收满意。
(5)甲方完成验收后以合同提供的联系方式及时联系乙方。第十四条 监督权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遵照合同的约定完成推广服务,有权对实际推广情况进行监督、核实,并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及修改意见。
第十五条 内容合规义务
1、甲方提交的素材必须客观真实、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广告法的管理法规,不得伤害消费者利益。乙方不负责由甲方提供的素材内容所造成的任何损失。
第十六条 付费义务
1、甲方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费用。
第十七条 收费权
1、乙方有权就其向甲方提供的推广服务向甲方收取约定的费用。
第十八条 内容审查权
1、乙方有权审查推广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广告内容和表现形式,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作出相应修改,甲方作出修改前,乙方有权推迟或拒绝推送。推送后因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导致的经济法律责任由乙方承担。
第十九条 尽责推广义务
1、乙方应按约定提供推广服务。
第二十条 手续办理义务
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推广信息所必须的文件和有效证明,乙方负责推广内容的制作发布并办理推送本信息所涉及到的各类审批登记备案手续,取得相应的批准文号,并承担相应费用。若因手续不完备造成的一切损失及处罚由乙方承担。
第二十一条 媒体维护义务
1、乙方协助甲方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并提供应对方案,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二十二条 保密内容
1、任何一方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均对对方的商业秘密或其他技术、经营信息负有相应的保密义务,双方均不得向任何其他第三方泄露相关机密、技术和信息,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保密责任
1、任何一方故意泄露对方商业秘密而造成守约方损失的,违约方须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为主张权利而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等一切费用。
第二十四条 知识产权1、1、双方保证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资料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合法权益,否则一切责任由该方自行承担,概与另一方无关。
2、双方保证一方根据本合同获知或获准使用的另一方的硬件、软件、程序、密码、商品名、技术、许可证、专利、商标、技术知识和经营过程是另一方的合法所有,该方对此无任何权利或利益。
第二十五条 一般条款1、1、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后,如证实无法向甲方提供规定的服务,甲方有权与乙方中止合同。
2、任何一方有证据表明对方已经、正在或将要违约,可以提出中止履行本合同,但应及时通知对方。
第二十六条 解除条款
1、(1)除非本合同另有规定,一方严重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任何条件且在另一方向其提出书面通知后15天内没有改正的,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本合同自该有权终止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解除。
(2)一方进入破产申请或清算程序,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本合同自该有权终止方发出通知日起解除。
第二十七条 不可抗力
1、合同履行期间,如因政府政策或其它法定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向对方当事人通报理由,双方互不负违约责任,并允许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如解除合同的,乙方应退还甲方已向乙方预付而未使用的服务费用。
第二十八条 特殊免责条款
1、如因搜索引擎平台对其服务内容、版面布局、页面设计等进行调整而影响广告计划的执行,乙方不承担责任,但应由乙方同相关搜索引擎平台进行协商,调整发布计划,并报甲方确认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合同生效与变更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条 合同期限
1、本合同有效期为【 】日至【 】日。在合同到期后,甲方保留优先合作权。
第三十一条 合同终止
1、本合同在下述情形下自动终止,双方互不负责,但终止方应提前7个工作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另一方,广告费用按实际投放天数计算:
(1)当事人主体资格消失,如破产。但进行重组、名称变更或者与第三方合并等不在此列;
(2)因不可抗力而解除本合同或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的;
(3)其它依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而不得不终止合同。
第三十二条 复数文件和语言
1、(1)本合同壹式贰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三条 法律适用
1、本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三十四条 纠纷解决程序与管辖
1、因履行本合同所产生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一致同意将该争议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三十五条 通知与送达
1、甲乙双方之间的有效通讯联系地址以本合同列明的为准。如有变更,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如变更后未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则视为未变更。双方之间与本合同有关的文件除直接送达外,应以挂号信函或中国邮政特快专递的方式进行。一经送达上述联系方式,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六条 合同清理条款
1、保密条款为永久性生效条款,不因合同的中止而失效。第三十七条 其他条款
1、本合同乃为双方及其各自之合法继任者之利益而制定,并对双方及其各自之合法继任者具有同等约束力。任何一方发生合并、分立、解散均不影响本合同的继续履行。任何一方如需将权利或义务转让或以其他方式让与给他人,需获得另一方同意,并签署三方协议。
第三十八条 授权委托
1、本合同经各方授权代表于【 日签署于中国【 】。
【签署条款】
甲方: 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 】月【乙方: 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
】】年【
第五篇:新媒体推广服务合同
新媒体推广服务合同
【当事人情况】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联系人:
电子邮件: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联系人:
电子邮件
第一条
目的描述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双方申明:双方都已理解并认可了本协议的所有内容,同意承担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地履行本协议。
第二条
推广内容
1、甲方为乙方战略合作伙伴。在合作期间,享有通过乙方的信息服务、广告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优先权。
第三条
推广时间
1、本合同服务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第四条
推广方式
1、乙方充分利用其网络媒体资源,通过网络链接、信息发布等方式为甲方提供宣传推广服务,以提升甲方的形象和影响。
第五条
推广载体
1、甲方选择所要投放的搜索引擎为【
】。
第六条
计价标准
1、本合同费用为人民币(大写)【
】(¥
【
】元)。本次合同内容为下列第【
】项。
(1)网络广告:折后总金额【
】元整,刊例价以2011年刊例执行,在资源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乙方确保以同等价值资源替换原来资源。
(2)专题制作发布:乙方在为甲方提供首页网络广告位的同时,为其量身设计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的宣传专题,对甲方的发展战略及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成就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展示推广。甲方负责提供专题素材。乙方负责对该专题进行维护,及时汇集涉及甲方的各类媒体报道并更新。
(3)舆情信息服务:乙方协助甲方开展网络舆情监测,为甲方提供舆情应对建议方案并协助实施。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4)线下活动策划:乙方可参与甲方宣传推广及重大活动的策划,以更好地提升甲方的形象和社会影响。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5)其他宣传推广服务。
第七条
合同金额
1、合同推广服务费总金额为人民币【
】整(¥【
】元)。
前述费用已包含乙方按本合同约定履行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推广、技术支持、平台维护、管理、沟通联系、税金等一切费用。除上述费用外,甲方无需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第八条
结算条件
1、甲方在合同签订并收到乙方此次合同发票后【
】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此次合同款项。
第九条
支付方式
1、甲方向乙方以支票或汇款方式支付到:
开户名称:【
】
开户银行:【
】
账号:【
】
第十条
内容提供及确认
1、甲方至少在广告开始刊登前15个工作日提供广告或专题素材(文字链标题、图片、文章、影片等)。乙方不承担因甲方延迟提供素材而导致的广告刊发(或专题发布)延迟的责任。
第十一条
内容变更
1、(1)乙方未经甲方许可不得擅自更改甲方网上信息推广的内容、形式、位置和时间。
(2)乙方制作或修改的相关内容在发布前须获甲方书面同意。
第十二条
运营与保障
1、合同期内,乙方负责推广平台的维护,确保推广品牌及信息按约定持续、有效、完整、准确发布。若推广中断,乙方应及时处理恢复,相关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若推广内容被删除,或推广内容中断持续达12小时。
第十三条
其他
1、(1)乙方应以电话、传真以及电子邮件提供推广结果。
(2)推广结果达到约定效果即为验收合格。
(3)甲方应及时验收确认。
(4)验收期限为三天,如果甲方超过验收期未验收乙方将视为验收满意。
(5)甲方完成验收后以合同提供的联系方式及时联系乙方。
第十四条
监督权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遵照合同的约定完成推广服务,有权对实际推广情况进行监督、核实,并以书面方式提出异议及修改意见。
第十五条
内容合规义务
1、甲方提交的素材必须客观真实、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广告法的管理法规,不得伤害消费者利益。乙方不负责由甲方提供的素材内容所造成的任何损失。
第十六条
付费义务
1、甲方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支付费用。
第十七条
收费权
1、乙方有权就其向甲方提供的推广服务向甲方收取约定的费用。
第十八条
内容审查权
1、乙方有权审查推广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广告内容和表现形式,乙方有权要求甲方作出相应修改,甲方作出修改前,乙方有权推迟或拒绝推送。推送后因内容和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导致的经济法律责任由乙方承担。
第十九条
尽责推广义务
1、乙方应按约定提供推广服务。
第二十条
手续办理义务
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推广信息所必须的文件和有效证明,乙方负责推广内容的制作发布并办理推送本信息所涉及到的各类审批登记备案手续,取得相应的批准文号,并承担相应费用。若因手续不完备造成的一切损失及处罚由乙方承担。
第二十一条
媒体维护义务
1、乙方协助甲方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并提供应对方案,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二十二条
保密内容
1、任何一方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均对对方的商业秘密或其他技术、经营信息负有相应的保密义务,双方均不得向任何其他第三方泄露相关机密、技术和信息,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保密责任
1、任何一方故意泄露对方商业秘密而造成守约方损失的,违约方须赔偿守约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为主张权利而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等一切费用。
第二十四条
知识产权1、1、双方保证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资料不会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合法权益,否则一切责任由该方自行承担,概与另一方无关。
2、双方保证一方根据本合同获知或获准使用的另一方的硬件、软件、程序、密码、商品名、技术、许可证、专利、商标、技术知识和经营过程是另一方的合法所有,该方对此无任何权利或利益。
第二十五条
一般条款1、1、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后,如证实无法向甲方提供规定的服务,甲方有权与乙方中止合同。
2、任何一方有证据表明对方已经、正在或将要违约,可以提出中止履行本合同,但应及时通知对方。
第二十六条
解除条款
1、(1)除非本合同另有规定,一方严重违反本合同规定的任何条件且在另一方向其提出书面通知后15天内没有改正的,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本合同自该有权终止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解除。
(2)一方进入破产申请或清算程序,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合同,本合同自该有权终止方发出通知日起解除。
第二十七条
不可抗力
1、合同履行期间,如因政府政策或其它法定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向对方当事人通报理由,双方互不负违约责任,并允许协商变更或解除合同。如解除合同的,乙方应退还甲方已向乙方预付而未使用的服务费用。
第二十八条
特殊免责条款
1、如因搜索引擎平台对其服务内容、版面布局、页面设计等进行调整而影响广告计划的执行,乙方不承担责任,但应由乙方同相关搜索引擎平台进行协商,调整发布计划,并报甲方确认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合同生效与变更
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条
合同期限
1、本合同有效期为【
】日至【
】日。在合同到期后,甲方保留优先合作权。
第三十一条
合同终止
1、本合同在下述情形下自动终止,双方互不负责,但终止方应提前7个工作日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另一方,广告费用按实际投放天数计算:
(1)当事人主体资格消失,如破产。但进行重组、名称变更或者与第三方合并等不在此列;
(2)因不可抗力而解除本合同或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的;
(3)其它依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而不得不终止合同。
第三十二条
复数文件和语言
1、(1)本合同壹式贰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后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三条
法律适用
1、本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三十四条
纠纷解决程序与管辖
1、因履行本合同所产生的或者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双方一致同意将该争议提交【
】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三十五条
通知与送达
1、甲乙双方之间的有效通讯联系地址以本合同列明的为准。如有变更,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如变更后未及时书面通知对方,则视为未变更。双方之间与本合同有关的文件除直接送达外,应以挂号信函或中国邮政特快专递的方式进行。一经送达上述联系方式,即视为送达。
第三十六条
合同清理条款
1、保密条款为永久性生效条款,不因合同的中止而失效。
第三十七条
其他条款
1、本合同乃为双方及其各自之合法继任者之利益而制定,并对双方及其各自之合法继任者具有同等约束力。任何一方发生合并、分立、解散均不影响本合同的继续履行。任何一方如需将权利或义务转让或以其他方式让与给他人,需获得另一方同意,并签署三方协议。
第三十八条
授权委托
1、本合同经各方授权代表于【
】年【
】月【
】日签署于中国【
】。
【签署条款】
甲方:
乙方:
盖章:
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