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课教学感悟论文[合集]

时间:2019-11-23 18: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记者课教学感悟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记者课教学感悟论文》。

第一篇:小记者课教学感悟论文

2012年,在语文教研组的筹办下,我校开设了小记者兴趣班,笔者承担了七、八年级两个兴趣班的教学任务,该兴趣班重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与写作技巧,从写作方法入手,了解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办报及摄影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多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之所以负责小记者班的教学,并主动提出承担这个班的教学任务,一是自己对于新闻写作有一定的兴趣,想积极参加本组交给的各项任务,锻炼自身,二是想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德育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年的兴趣课教学让我感触颇多,正是有了如此丰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才让更多的孩子有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一、组建小组,让班级开满兴趣之花

学期伊始,笔者就着手组建七、八年级小记者队伍。小记者班的学员全部来自于各班自己上报的兴趣课名单,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报名参加小记者班的同学是有兴趣学习的,人员构成包括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组建之初就告知学生他们将会是学校新闻战线上的新骨干,他们将成为采编校园新闻,尤其是班级新闻的主力,这让每一个小记者兴趣班的学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增强了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活动预备,让学生走进兴趣之门

首先,兴趣课活动开始前,笔者认真研读了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教材《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并制订了一份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并实践运用。但在第一次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点之后,笔者发现原来的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太多,过于空洞,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重点。接着,本人又重新制订了一份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把讲与练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小记者教学的特点,计划制订之后,便开始认真地备课和授课。当然,课程之初,()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厌烦,所以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逐渐了解新闻报道的概念、新闻采访的程序、新闻写作的方法等。

三、多种形式,让新闻融入兴趣生活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学,深入学生中间,瞄准热点问题,让学生时时感受新闻,处处议论新闻。小记者班的创建是要为德育服务的,它应该成为全校学生先进思想的代表,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助推器。因此我的工作重点除了教会学生一般的采访、调查、新闻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就是带领小记者们走入同学、老师和校领导之中,了解学生中的热点问题,调查和分析同学们、老师们的看法,并通过调查分析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建议,促成良好舆论导向的形成。比如,本人将小记者分为若干个记者小组,通过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同学,让他们更加亲近校园、亲近师长、亲近同学。我们小记者班通过学生来教育学生,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般不露痕迹的效果,我想这样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训练形式单一。小记者写作能力的训练:(1)力度不够;(2)形式单一;(3)缺乏深入的指导。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主要是布置一次采编的作业,然后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进行指导更正,间隔时间长,指导效果差,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的机会也很少,没有体现出教学递进性。

2.地点受到限制。小记者班应该适当开展室外的采风活动或者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但考虑学生的安全,开展类似的活动较少,对于新闻采访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校外专业指导和培训。校园兴趣课作为一项长期的课程设置,它应该体现一定的专业性质,因此学校应当考虑适当引入校外优质人才资源,比如,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来校指导或直接授课,小记者班当然也需要这样的专业指导。如果授课教师能够接受一些适当的专业培训,对小记者班今后的教育教学的展开,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新闻采访工作对我来说不算陌生,大学期间,笔者也在学校党委宣传部下设的记者团担任记者,承担过很多采访任务,有一定的采访、写稿能力,但是,初中生的授课,绝不能沿用大学时所学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学学生的兴趣和“口味”,所以,今后,不论谁承担小记者兴趣课的教学,都一定要加强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修养,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二篇:排球课教学感悟

排球课教学感悟

排球是球类运动之一,与足、篮球并称为三大球。有着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女排一直以来代表着中国的排球队,老女排的五连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次次在国际上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一直以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就是女排精神的代名词,他是当时社会民族精神的载体,在新时期,我有幸成为一名高中排球课专任教师,为排球运动打好群众基础,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并参与排球运动。

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引导学生较快的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中,我没有单纯的进行移动教学,而是在教之前,用绳子绑住球,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然后再把移动步法融入于排球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

其次,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通过调查反映,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给高二女生教排球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她们就会不满足,自己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如在高三教排球扣球以后,有些同学就不满足四号位扣球,要求进行快球进攻学习,而且兴趣很大。

第三,注意考试的运用,现在一提起考试,我们就会想到应试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提倡应用考试,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巧妙的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排球学习垫球时,很多女生怕痛,而且没垫几个就飞了,积极性下降。这时我要求进行排球垫球考试,考试要求也不高,只要大多数学生稍加练习就能达到,这样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刻苦的进行练习,考试时很多同学都感到意外自己也能垫满分,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很多同学都说,这次考试得满分后,对排球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不知不觉间我的排球有了进步,个人垫球可到200多个,还能与同学合作垫球。

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是要个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固定的队形,同一个教材等,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第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打排球是一件需要耐心,也需要分工合作的运动,双方隔网相对,排球网是神圣不可逾越的,参战的对手只能靠球来传递着彼此的力量,身体接触成为一道禁令,正因为这样,排球比足球,篮球运动理性了好多,火药味也么有那么浓,更彰显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可能就是排球魅力的所在吧,虽然身体接触少,然而是智慧和力量,团队的比拼,心态考验也是吸引了不好爱好者。

通过学习排球,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较为熟悉的掌握了排球技能,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意识到每个队员都是不可缺少的,每个成员都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感谢排球给予我很多知识和道理,技巧,以及改变自己的许多人生观念,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延续排球带给我和我的学生的无穷快乐与享受,真的是享受这项运动。

以上是本人几年排球教学的一点感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努力充实、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学的重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排球爱好者,为打好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主持课小记者上课材料

一、什么是新闻

主持课小记者材料

例:以下哪些事是新闻,哪些是不是新闻,请选择并说明道理。1.上周周末我们小记者在中百超市参加购物比赛。

2.五年级(1)班的王小明同学把学校收发室的信件碰到地上了。3.今天下午有暴风雨,可能还有冰雹。4.李晓伟的奶奶来学校接她回家。5.每周一的早晨,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

6.学校门口发生车祸,一辆大卡车撞到了杨树上,车辆司机受轻伤外,没有其他人受伤,当天晚上电视里播出了这件事。

二、新闻的定义

1.新闻首先应该是“新鲜事”。

那么大家看下面这些事是新鲜事吗?

① 上学路上我看到一个老爷爷领着一只狗走过。② 昨晚的月亮格外亮。③ 我爷爷小时候经常爬树。

④ 从昨天开始,我校学生课间可以喝上一碗热豆浆了。2.新闻还要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3.新闻必须有价值和意义。

4.新闻事件必须要通过媒体进行报道。

媒体是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有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5.关于“新闻”的概念

①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新闻的本源(源头)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记者不仅仅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② 新闻就是新鲜事。

③ 被报纸报道出去的就是新闻。④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6.什么是少年新闻? ① 少年新闻的定义

少年新闻是指处于少年发展阶段的孩子们所关心的,发生在他们身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② 少年新闻的特点

新鲜性

显著性

趣味性

贴近性

导向性

考考你: 1.“新闻”是指()

A.刚刚听到的事情 B.新鲜事 C.对新鲜事情的报道 D.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报道”是指()A.一条道路 B.报纸邮寄的路线 C.媒体面向大众的传播 D.报到的另一种说法

3.少年新闻是指()

A.有关少年儿童的新闻报道 B.少儿读的新闻 C.少儿喜欢的新闻 D.为少儿提供的新闻

游戏互动

游戏规则:官兵捉贼

用具:分别写着“官、兵、捉、贼”字样的四张小纸 人数:4人

方法:将四张纸折叠起来,参加游戏的四个人分别抽出一张,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据其他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细节来猜出谁拿的是“贼”字,猜错的要惩罚,由猜到“官”字的人决定如何惩罚,由抽到“兵”字的人执行。

三、新闻要素

1.新闻要素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要素指构成新闻所必需的材料。2.新闻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5W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谁)

Who

发生的事情(什么)

What

发生的时间(什么时候)

When

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Where

发生的原因(为什么)

Why

我校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When)

本报讯:鼓乐齐鸣,白鸽飞天。本周星期一(9月8日)早上7点45分,我校在求知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市23所中小学的校长进行了观摩。

我校开展春季植树活动——600人半天植树486株(where)本报讯:正是春天多风沙的季节,3月12日,在市郊明珠绿化公园,我校全体同学投入到植树活动中。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

植树节:XX学校植树246株(who)

本报讯:3月12日植树节,市府后街小学组织同学们参加了校园植树活动。各年级采取分班负责,每个班分到了20棵小松树。X年级X班的同学热情很高,大家抢着挖坑、浇水、培土。由于不小心,有的同学手背被树枝刮伤了都不叫一声疼……

考考你 1.5W是指()

A.work wood wind wing war B.五个外国人名 C.什么时候、在哪儿、谁、是什么、为什么

D.采访过程的五个环节 E.小记者的五个基本功

少年新闻的特点

一、新鲜性

比如,是少年儿童杂技团出国归来,于国庆节在少年宫慰问全市三好学生。

1.同学带手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同学们带ipad上学就成新鲜事了

2.同学带眼镜不新鲜,可一个班超过一半的同学都带眼镜就是新鲜事了。

3.学校操场一角的绿地,本人插上了“小草有生命,别再踩她行不行”的小牌牌。尽管不知道是哪个班的同学做的,但在小记者眼里确实值得报道的新鲜事。

二、显著性

新闻事件要有重大意义

例如:我校计算机室今天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同学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三、趣味性

趣味性,这是和少年儿童活泼天性相适应的,越是趣味性强的新闻,越能吸引读者。例如: 1.苏小贤同学发明了可以自己上楼的机器狗

2.我家邻居老奶奶的大花猫特有意思,生了六只小猫,可毛却是黑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四、贴近性

越是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大家看了越是感兴趣。例如:

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播出我校武术队的表演。今天下课了盛老师要给大家做炸酱面。

五、导向性

报道的事情有价值,对读者才有教育意义。

例如:XX同学爱养宠物,但是被猫抓伤了胳膊,几天后发炎了,不得已请假住院了。

这样的报道让同学们看了,便会引起注意。

第四篇:概念课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的基本流程与策略

姓名 :

单位 :

邮箱

:

电话 :张卓娅 灵宝市第四小学

zzy506512@163.com

***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借助素材,总结概念(→适当外延,深化概念)→巩固拓展,应用概念”教学过程因素的有效调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小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概念课枯燥无味,孩子们缺乏兴趣,缺乏生机;学生没有通过对大量事物的感知、分析、理解而抽象出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很多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首先就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概念。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由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

2.孤立地教学概念。很多教师在教学概念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这样虽然是课时设置的需要,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一定的体系,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3、数学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与解构的反复过程。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即已迫不及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二、小学数学概念课的基本模式

我认为,概念课的教学应该分为这样四个环节:

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概念的巩固,3、概念系统的建构。

1、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学生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计算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知识基础引入。

2、概念的形成。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揭示本质属性三个阶段,直观感知和建立表象是建立概念的向导,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是概念教学的关键。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概念的形成就是经历了这样三个过程:先让学生互相介绍、欣赏自己印象中的梯形是怎样一个图形,这是一种直观感知的过程,学生通过画梯形、看梯形、说梯形,丰富了自己的感性认识,也初步建立了梯形的表象,他们认识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再让学生从众多图形中选出哪些不是梯形,说说为什么这几个不是梯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逐步建立了梯形完整的表象,也基本揭示了梯形的本质属性,他们认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但是学生对此还不是完全掌握;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里各剪一刀剪出梯形来,学生通过“破坏”和“创造”使这三种图形都变成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时梯形的本质属性完全凸现,正因为如此,所有学生都认为“只有”两个字非常重要。

3、概念的巩固。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不是一次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进行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可以举出实例进行辨析,可以自觉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就是这样进行巩固的: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梯形,通过寻找生活原型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的具体性、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逻辑性之间的矛盾;再让学生把梯形剪一刀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剪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剪使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概念系统的建立。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也利于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的建构就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并利用集合图来进行的:先让学生介绍梯形,通过介绍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梳理,是系统建构的基础;再让学生用图示表示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促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梯形。

三、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相反,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运用激励性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激励性评价可以创造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信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激励。在听课时,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其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直至解决问题,可见,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要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4、活动化学习过程,是有效教学的载体。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他们才能主动地发展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正确指导,适时点拨,同时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满足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概念的具体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以保证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感悟生活

感悟生活,书写生活——浅谈学生写作“回归生活”能力的养成

【摘要】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保持了作文试题的一个写作基本思路,即“分析材料——联系现实——感悟生活——归纳观点”。试题要求考生具有“联系实际”、“盘点生活”的能力与智慧,能够在生活中感悟材料、拓展思路,从而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独具特色的文章,呈现写作者的文字能力和思维深度。而我们的学生不是不具备盘点生活的能力,而是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盘点书写在眼前这张作文纸上。让写作回归生活,作文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盘点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主动引导 回归生活 感悟生活 书写生活

所谓“只闻古人语,不见今世情”,这是对学生喜欢在作文中堆砌古典文学方面的材料,作文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不关注现实生活,不表现现实生活等这类情况的总体评价。这种现象在考场作文中尤为鲜明而集中。如何让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现自己盘点生活的能力,成了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思考重点问题。

其实,当我们的学生在写自己心爱的日记的时候,在编写自己班级或年级的报纸、刊物的时候,在出板报的时候,当周记内容随意的时候……学生的文章、那些文字是可爱的,充满灵性的,情感真挚且书写生活的。可是,当他们正襟危坐开始写作文的时候,那些文字却往往充斥着古人华美的诗词歌赋,一遍遍重复着李白、陶渊明和司马迁等古人的事例,填塞着一段段似曾相识的抒情文段,不厌其烦的详细讲述着牛顿、爱迪生和居里夫人的故事……看着这样的文章让人感到一种无话可说、或者不是如何说的尴尬。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是的,到底是什么使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丧失了那些可爱的文字、那些亲切的情怀、那种充沛的情感、那一颗颗敏感的心?文章本应展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现实世界的感悟,可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生活中众多鲜活的人和事,为什么总也走不进学生的视野,一进入考场,那些生活似乎便被屏蔽在头脑之外?从2007年的“细雨闲花”开始,越来越多的考场作文在论据的使用上深陷入古人和古文之中,事例的陈旧和事例扎堆已经不再是个别问题,文章体现出的是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学生似乎正在失去“盘点生活”的能力。

作为考场作文试题,近几年高考常用的“材料+评议”的试题形式,无一不在为考生提供着多种思维角度,启发考生的多元思维,在鼓励考生写作的独创性同时,又尊重着每个考生不同的“着力 点”,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写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写作。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保持了作文试题的一个写作基本思路,即“分析材料——联系现实——感悟生活——归纳观点”。试题要求考生具有“联系实际”、“盘点生活”的能力与智慧,能够在生活中感悟材料、拓展思路,从而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独具特色的文章,呈现写作者的文字能力和思维深度。而我们的学生不是不具备盘点生活的能力,而是不知道怎样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盘点书写在眼前这张作文纸上。让写作回归生活,作文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盘点生活的能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达到这种能力呢?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分析情况、分别指导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作文呈现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对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

(一)古典情怀

学生中,特别是文科班的学生或者一些情感细腻的女生,他们一般来说会比较容易被拥有浪漫情致的古典诗词和诗词背后的感伤情怀所打动,特别偏爱那些浪漫感伤的古诗词并进而了解作者的轶事(如李煜的生平、遭际)。他们在阅读作品和平时写作、乃至说话的时候,比较喜欢引用和交流这些诗词歌赋,在写考场作文时也不例外,而且常常因为太喜欢某个作品或作家,将文章写成了作家传记或者诗词赏析,从而形成作文偏题、跑题的情况。

这类学生由于阅读量比较大而且情感丰富、感受力强,所以写作的问题不再文笔上,也不在对题意的理解把握上,而是在于阅读视角过于单一,由自我个性来选择阅读的类型,让书来迎合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比较局限于某一方面,阅读视野不够开阔,对生活的感悟不够丰富。对于这类学生,教师的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课上,可以通过文本及作家讲解来指导学生阅读,并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课下,可以通过给书目、给文章等方式来要求学生阅读必读读物,从而慢慢改变学生单一的选书眼光,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这些学生由于感悟力比较强,所以一旦接触新的文本和篇章,很快便会有感怀、有心得,进入到新的图书天地中。随着阅读领域的不断拓展,书写并抒发个人感悟的需求增加,在写作时便能够新旧并驭,从而改变事例泥古的状况。

(二)积累有限

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材料积累丰厚的学生,阅读量比较大的学生,他 们的文章中出现事例陈旧和事例扎堆的情况一般来说比较少见。而那些文学功底比较薄弱,材料积累不够丰厚,又对书籍没有特别喜好的学生,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事例老旧、论据与观点不和等情况比较常见。

在这些学生笔下,牛顿、居里、爱迪生、爱因斯坦、李白、司马迁、屈原、陶渊明等是他们常写且爱写的对象。在这些事例里,有的是他们从小写到大的,如居里、牛顿等,这些事例由于使用频繁早已烂熟于胸,所以好写也就常写。而在课本中频频出现或者老师在讲课时特别强调或特别偏好的那些作家事迹,如李白、陶渊明、苏轼等,因为他们被介绍频率高、事件丰富又好记忆,于是也成为了论据的首选。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他们文中的论据类似甚至连人物事迹的选取点和评论语言都相类。但是,由于积累的论据较少,且对于所写人物事迹的了解不够具体和翔实,仅靠自己听课的一点记忆与模糊的感知,所以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论据与论点不合的情况,或者是现人物与事迹张冠李戴。

针对这种情况,帮助学生积累论据是关键。途径有二:

其一,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来阅读,培养兴趣进而拓展阅读视野,在阅读中积累材料,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其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研读相关的书籍,把有限的积累做深做透,真正深入作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内涵,体悟生平遭逢中的生命感怀,进而丰富自我,体验生命,感怀生活,提升眼界和写作水平。

(三)剪裁不当

在行文时,有的学生喜欢一个又一个的叠加事例,有的学生会在举例论证时采用叙述抒情的方式来大段的书写事例,有的学生则喜好大量引用诗词歌赋或者名人名言等。这类文章整体体现出的是学生对文章的剪裁不当,文中例与理的比例失衡,学生行文时忘记了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以致文章呈现本末倒置,甚或出现文体不明、文章偏题的情况。

具体分析一下,这类问题的出现与应对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当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较弱时,他往往会采用避重就轻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用事例代替说理。学生似乎认为“事实胜于雄辩”,通篇是“例子+结论”,每段都是“事例材料+由此可见”。学生不是不知道应该分析、阐述、重逻辑,只不过是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分析什么。这类学生平时课上一般不爱回答问题或讨论问题,一旦被问到也会很容易的以一句“不知道” 敷衍过去,他们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能力较弱,且畏于改变。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提问——回答”这一简单又有效的方式,从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开始,指导学生在平时就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究。一旦看到学生有畏难或退缩的情况出现,要及时鼓励和引导,通过训练表达来培养思维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进行段落写作。写一篇文章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要求学生写一段有事例有分析的文字,学生会因为篇幅短小而乐于写作。而且,段落写作规定内容不规定字数,学生在写作时更能专心于写下的内容,而不是时时操心够不够800字。但是,文章其实正是由这一个个段落构成的,累段成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分析能力。而修改一个个小段落要比修改问题满篇的文章容易的多,所以学生在教师点评完之后,会很快修改完毕,并再次找老师批改,“回炉”速度快,这就更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其二,学生是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过于感兴趣,太过喜欢以致难以割舍,从而导致文章写作重心转移,论据反客为主成为文章的主角,导致文章偏离中心而成为人物传记或诗词鉴赏。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课上写作训练时加强针对性指导。这样便于教师时时掌握学生写作动态,提醒并加以点拨,让学生时时牢记中心是统帅且要围绕中心剪材料,并让这一观念在动笔写作时就浮现脑海中,从而实现从强制执行到自觉体验的过程。

其三,满篇都是诗词歌赋,美则美矣,然而却光顾着美意朦胧的语句却而且文章扎进故纸堆,两耳不闻现今事,没有体现出一个高中生对现实应有的关注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认为古香古色、之乎者也就是好文章,而背诵的诗词歌赋可以随时结合作家事例添加到作文其中,以增加文章语言的文采,从而弥补自身语言贫乏的不足。因此,学生行文好用诗词,堆砌诗词,乱用诗词。

这一问题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它体现出学生意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只不过对于“文采”的理解过于片面,以为引用美文,或者大量使用修辞就是好文章。对于这一点,要鼓励并支持关注语言,使我们的行文语用典雅而充满情致。同时,也要通过范文展示与点评,让学生知晓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语言追求,目标对了,也就有法可循了;另一方面,要及时遏制住学生盲目追求语言华美的势头,要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和高考范文,明确写作目的与评价标准,了解文章应展示思想的深度而非罗列辞藻,从而将学生对语言过度锤炼、过分打磨的能力,及时转移到对思想高度的重视与展示上。

(四)调整态度

有的学生一遇到老师留的作文,一遇到考场作文,那些充满性灵的文字便被排除在作文纸之外。而这类学生,是把作文作业、考场作文看得太重了,太过严肃了,甚至太过神圣了,以致认为自己平时所想所写都太不入流了,都登不上“作文纸”这个大雅之堂。端着架子写作文,架子太沉,笔太重,头脑带着紧箍咒,作文写得太累,老师看的太累。作文渐渐的与学生真正的所想、所感、所好有了距离,作文内容高于了生活,却也脱离了生活,那些文字没有了生活情感的依托,变得淡然寡味了。

这类学生一般来说比较又思想,同时文笔不错,只不过一到正式场合便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忘记了自己平时的感怀,一门心思要写“大作”。教师要把指导重心放在调整他们的写作态度上,即调整写作态度、放松紧张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放松心理,时时提示作文就是展示自己的所想所感,要让他们知道作文是展示自己思想的舞台,不是条条框框的八股文,让他们像平时那样放松的写作。

二、灵活教法、主动引导

虽然上述情况各不相同,解决的方式方法似各有异,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

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教法来主动引导学生养成盘点生活的能力。如课前演讲、周记和辩论赛等。

课前演讲形式灵活,内容多样,学生喜欢讲且乐于边讲边析,甚至是边讲边和下面不同的声音论辩。可见,课前演讲是一块非常有效的写作训练基地。教师可针对学生写作中反映出的脱离生活的问题,规定演讲内容。如,演讲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事与理。事,包括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班级问题、生活中的人和事;理,包括评论自己宣讲内容,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和见解,展示他人的评论并加以分析,阐述自己褒贬喜恶的原因等。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学生逐步将目光转入自己熟悉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在积累素材方面,学生能够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实事新闻逐步纳入到素材积累范畴,扩展了积累面,开阔了视野。同时,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能够开始个性化的思考,并对他人评论展开分析,体现出个性化阅读特征。

结合演讲内容和引发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教师还可以用课上讨论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分析探究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材料进行类比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同时,采用写周记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一周演讲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写作。由于学生是自主选题,这样就能够充分阐发自己的观点,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是在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充分阐发自己的观点与态度便自然成文,这也让学生于不知不觉间便明确了记录思想、阐发问题即是写作的观念,从而调整心态放松写作。

此外,这类写作训练不应过分强调字数,防止学生因字数问题而凑字的盲目写作。观点和分析最重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苛求字数。还要注意写作的及时性,抓住学生的灵感闪现、精彩语段,有必要的话布置成当堂写作练习,防止布置成作业后回家写作的懈怠,保证学生课上研讨探究的兴奋点及时成为写作的灵感源泉。

而对于争议较大的话题,可以布置成辩论题,找单独的课时来展开辩论。分析辩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寻找论据能够开阔视野,增加积淀,辩论稿的写作是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展现,而论辩本身就是一个展示语言的舞台,一个思想的交锋前线,一场头脑风暴的呈现。用辩论赛的形式,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关注生活的广度,加深学生思考生活的深度,同时有助于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

“演讲——写作——辩论赛”,这一系列的训练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知道,真正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不应仅仅限于古人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不应只关注华美的词藻、惯用的事例,现实生活往往更加贴近人心,更加鲜活而生动,生活远比我们的视野更为广阔,比我们的文本更加丰富多彩。以此入文,文章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更能体现自己作为社会人对现实的审视角度与随之体现出的思考力度。

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盘点生活,这是写作能力的训练,更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涉及到观念的转变。关注生活从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开始,思考生活要从现象到本质,盘点生活要渗入自己的感悟与思索。作文是个舞台,老师是教练,学生才是真正的舞者。“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让我们共同关注作文教学,积极探究教法,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舞动绚丽青春吧!

参考资料: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杂志社 2.《课外阅读》(高中卷)华夏出版社2009.1 3.《2007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课堂内外》高中版 增刊)课堂内外杂志社 2007年专辑

下载小记者课教学感悟论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记者课教学感悟论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十年数学教学感悟

    课改十年数学教学感悟 把握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生活化 临渭区辛市镇沙王小学 孟宏进 把握课改理念,实现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与原编教材相比,更加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

    小学思品课教学感悟(★)

    小学思品课教学感悟 小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真伪判断能力差,对某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些盲......

    一师一优课教学感悟

    《信条》的教学感悟 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最复杂的道理。美国当代作家福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就这样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 这篇文章是高......

    播音主持与小记者培训(拓展课)

    播音主持初级班教材 第一、二课时 一、 基础训练 1、 口型操(略) 2、 呼吸训练 二、 语音练习双唇音(b p m) 三、 绕口令练习八百标兵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

    小记者,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篇一:小记者教学反思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记者》教案 陕西洋县南街小学 姚秋月 一、教材小记者分析 本课小记者选择以“小记者”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特......

    小记者班教学第二课堂总结

    小记者班教学第二课堂总结本学期,我负责的是小记者班的教学,主动提出承担这个班的教学,一方面是想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我校的德育教育开辟一条新路;另一个方面是自己对于新闻写作......

    美术教案-美术小记者-教学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并......

    论文(在赛课中历练 在感悟中成长)

    在赛课中磨练 在感悟中成长- —记参加“永川区2015年‘卓越课堂’建设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片区复赛”有感 江永中学冯光学 在2015年国庆之前就接到通知,永川区要举行“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