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论文

时间:2019-09-01 07:4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论文》。

第一篇:分析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论文

在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国有投资的扩张与收缩一直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直接原因。在传统体制下,国家通过财政拨款给国有企业进行投资,直接决定着经济的波动,被称为“计划周期”。随着分灶吃饭体制的实施,形成中央、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共同分担国家投资的格局,但国有企业仍是国家投资的主要承担者,国有投资仍是建设性投资的主体。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骤变,国家再次把增加国有投资推向政策操作的前沿。本文将重新审视投资、经济周期波动和体制变革三者的关联,探寻在市场化的今天可供选择的宏观政策方向。

一、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

投资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波动,二者呈现出非常强的正相关性。我们用1998—2007年实际投资增长与GNP实际增长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高达79.5%,即GNP实际增长波动的79.5%可以通过投资来解释。名义投资与名义GNP更是高度相关的,相关系数达到99%,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经济数据由国家统计局控制,我们只能比较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经济波动中国有和非国有投资的作用。1998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年,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农村持续发展推动时代的转折,也有人认为是货币化收益的转折。在这之前,中国经济保持着两位数的高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从1998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需求过旺,价格改革预期加强,当年通货膨胀第一次达到两位数,国家开始采取紧缩政策,国有投资率先回落,其增长速度低于非国有部门;到1998年,非国有投资出现改革以来第一次回落,回落速度超过国有部门,表明非国有部门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感,预期不好就会直接减少投资。2001年下半年,国家重新启动经济,国有投资率先启动,非国有投资存在滞后反应;到2002年,国有投资仍在大幅增长,增长率比非国有部门高10个百分点。由于市场预期的拉动,2003年非国有投资大幅增长,增长率高达到72%。当年7月,国家通过减少国有投资开始宏观紧缩,国有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但经济景气还未结束,非国有投资依然较为旺盛。随着国有投资的一步收缩,引致了非国有部门的收缩,当经济景气预期结束时,非国有投资比国有投资的下降还快,到2007年非国有投资的增长已低于国有投资。

从上述两次经济波动看,经济增长达到9%以后,非国有投资的增长就开始超过国有投资;当经济增长低于9%,非国有投资的增长就要低于国有投资。9%的GDP增长率似乎成为了经济是否景气的判断值。这恰与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相符合。据世界银行计算,1998—2005年,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力为9.1%,其中46%来自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制度改革的结果。从增长指标看,9%是目前中国经济景气循环的界限,但从深层次看,经济增长达到9%以上时常伴有巨大的制度变革发生。80年代的改革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1999年以后,体制收缩,经济景气降至9%以下。2001年中国入世后,市场化改革加快,带来了经济景气预期的上升,经济增长再次达到和超过潜在生产能力。如果缺少制度变革,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大致在5%的水平,可见,中国市场化的空间还很大,增长的潜力也很大。

在两次经济景气循环中,国有投资起着经济启动和收缩的先导作用。当国有投资确实启动了经济景气时,非国有投资才会跟进;当国有投资收缩结束了景气时,非国有投资也会快速退出。国有投资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操作和控制杠杆,非国有投资基本上是随市场景气循环的变动而进退的。

二、体制性收缩

1、体制性收缩

政府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在体制上会采取一些集中化和行政性的安排和举措,形成了体制性的收缩。虽然一些体制上的收缩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是,如果没有新的制度创新相配合,体制性收缩的负效应就显得格外突出。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并不是直线推进的,而是有曲折、有反复的,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曲折和反复有时还相当明显,与此相应,体制上的收缩也相当普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的集中趋向。中国正处在市场化的变革之中,改革金融体制,逐步推进金融的自由化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金融改革也许是经济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特别是放权让利使财政大大削弱以后,金融就成为政府控制经济活动的主要工具。从根本上说,市场化和自由化可使私人部门登上金融活动的舞台,成为投资融资的主体,从而分散国家风险,有利于金融稳定。但市场化和自由化本身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国内金融风险的积累,使得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对市场风险和失控的过份担心以及对行政控制的过份依恋,往往成为体制收缩和改革逆转的依据。

第二,部分行业和部门的垄断趋势。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一种国家垄断和政府控制的经济,经济改革就是不断打破国家垄断、放松政府管制的过程,也就是推进市场化和发展竞争的过程。改革成就的取得和增长奇迹的实现都与此密切相关。但打破垄断和放松管制不仅意味着政府从一些领域撤出,而且意味着行政直接控制的弱化,于是,在面临风险增大的情况下,是按照市场化方向运用政府力量还是重建国家垄断和政府管制,就成为关键性的选择。由于长期受计划控制思想的影响,一些人相信政府甚于相信市场,然而,强化政府控制和垄断的结果,不仅会削弱市场的创新和活力,而且也使风险在国家身上重新聚集。

第三,行政控制和直接管理的强化。改革以来,政企分离是讨论最多、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最近军队、政法部门与所办企业的脱钩就是突出一例,但总的来看仍然处于徘徊阶段。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逐步建立一套相互制衡和自我约束机制,再辅之以外部监督,才是根本出路。其实,行政控制不仅是一个无穷的系列,很难解决监督者的监督问题,而且再完善的行政规章都有漏洞,都会有人去钻空子。对行政控制和直接管理的迷信,是建立在人人一心为公的假定基础之上的人治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管理的性质相悖的。不走出这个误区,建立现代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只能是纸上谈兵,宏观调节方式的转变是难以进行和完成的。

2、体制性收缩效应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们既要启动经济、加快调整,以促进发展,又要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和社会稳定。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体制上的收缩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宏观效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体制性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乘数相对应的,是通过市场化程度及其效率并借助货币乘数和投资乘数实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乘数越大,市场也更有效率;反之,加强对资源的政府控制和国家垄断,就会侵害市场及其效率,降低乘数作用,产生体制性收缩效应。

三、从发展和改革的角度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组合1、政策选择的体制一致性原则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稳定政策,而非体制政策。在市场制度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只要不从根本上破坏体制一致性原则,宏观政策的效应就可以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得到发挥,市场的自组织功能也会使体制的运作和效率得以恢复和增强。而在市场化过程中,政策效应的发挥往往离不开体制上的变革。

鉴于当前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们的预期,这与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支出预期增大有关。因此,如果我们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2007年发行国债6850亿元,除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和还本付息外,都用于基础设施投资。2008年增发3165亿国债,如果把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除增加投资外,拿出一部分用于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就可能通过稳定预期,启动消费,进而带动民间投资。这样既可以活跃经济,又可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由于过去该积累而没有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投资建设了新的国有企业,这部分国有企业就是这些国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保证。但如果在金融改革上推进一步,这个问题就会出现新契机。

2、政策选择的发展一致性原则

宏观政策主要是一种短期政策,但对长期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已经完成,经济结构的同质基础已经奠定,因而,宏观政策短期作用和长期影响的一致性也就易于实现。而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还很强大,城市化的进程又大大滞后,宏观政策不能仅仅着眼于短期效应,还要考虑长期发展,至少不能为长期发展设置新的障碍,同时要从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一致性原则,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是劳动力供给过剩的国家,也是要素相对价格扭曲严重的国家。近30年来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劳动力充足的比较优势,发展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从长期发展考虑,短期扩张政策不仅不能扭曲而且要有利于相对价格的合理调整。为此,推进基础设施的民营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实行国家标准、政府扶持、民间经营将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参考文献】

樊纲:走进风险的世界[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张维迎:中国经济大论战[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世界银行:2020年中国经济[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张春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家融资[J].经济研究,1997(4).

平新乔:“软预算约束”的新理论及其计量验证[J].经济研究,2005(10)

第二篇: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论文

共生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摘 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管理好学生是班主任首当其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肩负着教书的责任,也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而一个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等,与班主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离不开师生的积极配合。因而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中,学生管理是基础,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共生效应”,在社会科学中反映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基本的哲学规律。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共生效应”,以“共生效应”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实践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关键词:共生效应;班级管理;启示

一、文献综述

人类社会中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共生效应”:从1901年至1982年间,英国有一所举世闻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个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先后有25位荣获诺贝尔奖,从而使这里成为各国萃萃学子向往的“圣地”。这种现象令人吃惊,更让人不解: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何以能获此殊荣?卡文迪许实验室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这里的科学家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产生了“共生效应” [1]。

《辞海》把“共生效应”的概念界定为是一个群体在各个个体间相互制约、相互给予、相互依存的过程产生一种新功能、新作用、新效果[2]。

根据这一原理,我觉得我们各个班集体也是一个可以产生“共生效应”的团

队。如果我们各个团队可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那么我们的未来是很光明的。借鉴到我们班级就是:你安静,我安静;你学习,我学习;你的成绩提高,我的成绩也提高,相信这种结果众望所归[3]。

地球上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单独生存,而共生现象就是推动发展,而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4]。而在课堂中,不仅仅只有老师的脸面,更多的是学生的脸面,所以师生是否能在课堂中共生将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5]。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产生互动[6]。学生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交流意识。供应链中企业的知识结构、企业文华、技术专长、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各企业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往往能使其互补,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共同取得更高的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7]。

在班级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他们既是信息的获得者,又是信息的输出者,他们在相互刺激、相互作用中产生巨大的作用与效果[8]。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其学习习近平均成绩高于不参加合作组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集体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作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9]。班集体作为一个共生共荣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它所倡导的是,以共存、共享、共赢、共惠、共荣为主要地位的精神追求以及价值趋向,表现出来的是个体之间相互促进、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和谐伙伴关系,是当前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10]。

二、“共生效应”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

(一)关注上课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

由于学生正处在特别敏感的年龄段上,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来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加上可能我的年纪与他们相差不大,因此他们对我的态度是有点轻佻但不失尊重。刚开始上他们班课时,有几位男同学比较吵闹,我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喊课。面对他们,我没有发火没有停止讲课,而是随着他们从课本讲到他们正在说的话题,再兜回课本内容上。整个过程就是微笑、气和。作为他们的新老师,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采取罚骂的方式,学生会对我有一种恨,因此我选择“亲民”路线,把课堂气氛一直保持在平和水平上。我想让他们知道我会尊重他们,体谅他们,也爱着他们,希望他们也会尊重我体谅我,并且能从我身上学会压住脾气,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骄不馁。这样,课堂气氛一定非常

和谐,促进师生关系,提高课堂质量。

(二)正确地评价学生

管理制度的制定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管束、制约学生,真正的目的是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总结一段时间的班级管理工作,并且每一位学生要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针对于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等。通过这种自我 总结的活动逐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中学生的将来起到积极的影响。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掌握评价学生的方法,要正确评价学生,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作为一名班主任,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的和谐优秀班集体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从很大程度上说,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只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极为融洽的关系,才有可能师生都“以班为家”,进而师生都齐心协力地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必须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让教育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其优点,使其能有更大的进步。切不可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歧视学困生,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比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来使学困生也有所进步。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也就是站在师生平等的角度来对待学生,善于换位思考,真正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而成为学生最信任的良师益友。

(三)共生共赢,个体的发展演绎为师生共同成长

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其最大价值就是提升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和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指引他们发展时,由不是激发出内心的创造性,享受到作为教师来自于教育的一种幸福呢?其实,对于教师来说,其幸福主要在于合作以及共享,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教学生,最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话,那么教师的最大价值其

实就是在工作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大收获就在于生命对生命的塑造和滋养、个体小爱和师长博爱的对接。随着“共生圈”的形成,师生对话的展开,师生共同追寻智慧、探索成长意义的旅途将更为快乐与顺畅。

(四)学习要有好环境

可以小组内约定,也可以小组间竞争,还可以班委倡议,大家发自内心地遵守并且互相督促,坚持好的东西,摒弃坏的东西。这样做很有好处,不仅有利于养成好习惯,而且同学关系融洽了,好的班级风气也有了,这不正是“共生效应”的很好体现吗?

另外,学会换位思考。好心情是学习好的保障,对于心态的调整,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字的理解,宽恕的“恕”字:我们把“恕”字拆开,会得到“如心”两个字,“如心”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比拟别人的心,它的真谛就是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凡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我们就会变得更宽容、更善待他人,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就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少了些不必要的烦恼,多了些积极上进的自信。

(五)共生共荣,个体汇聚凝结为精神的共生

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化解大家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可以让“共生圈”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体验这样的感受,从唤起自主参与意识、形成自主参与意识、促成自主参与学习与提高自主参与能力等四方面入手,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共生效应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建立一种融洽的和谐氛围,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课堂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课堂上要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除了老师将课外,还需要学生们主动学习。老师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但确实有的专业课程内容比较理论化,内容多而枯燥,这时老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把课堂内容以图片的形式或视频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

(七)运用“共生效应”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

要优化课堂教学,除了要优化教师层面的教学外,还要优化学生层面的学习。事实上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层面的优化。结论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生的成才不仅仅是简单的问题,不仅需要先天性的秉赋,更是受到后天环境以及教育的影响,更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奋进。我们需要注意和利用课堂中的这只无形的手---师生共生效应,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生的家园,让每位同学都成长为主动创造积极创新的新新人类。

参考文献:

[1]木心.“共生效应”与人才团队[J].中国人才.2009(05)[2]尹伟.领导方式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1)[3]谭文绮.目标管理理论视野下的班级建设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9(15)[4]王少军.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09(15)[5]周鹏.基于“共生效应”视角下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建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7)[6]徐矫健.班级管理之圆心理论——好班主任与学生等距离[J].职业.2007(10)[7]王金琼.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共生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8]霍本斌.试论班级管理中的七大理论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9] 贾会会.浅谈如何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10] 赵学芳.论班集体内凝力的建设[J].考试周刊.2011(06)

第三篇:结构性减税效应对小微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结构性减税效应对小微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样本,本文运用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因素。研究发现,会计制度、税收征收方式、税收减免额会显著影响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就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以及减免税收会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本文的研究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实证支持,以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结构性减税 Ordinal模型 成本 投资 就业

一、文献综述

Michael(2001)对不同税种的扭曲性进行了区分,将所得税和财产税定义为扭曲性税种,消费税定义为非扭曲性税种,他认为前者降低了经济增长率,而后者没有此效应。在相关研究中,2004年John Creedy进一步证实了Michael的相关结论。Widmalm(2001)考察了1965-1990年23个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结果表明,税收总收入中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消费税则有促进经济增长的趋势,他认为对高收入人群征收高税率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人力资本的回报,从而扭曲了居民受教育决策,降低了经济增长率。Michael P.(2008)分析了OECD国家在公司税上展开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什么各个国家纷纷降低公司法定税率。通过建立包含跨国公司选择资本存量的有效边际税率(EMTR)和利润存放地的模型,他发现法定税率低的国家公司竞争力较强,资本利润率较高。David(2010)为了研究双重征税(公司层面和股东层面)对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融资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假设只对公司分配给股东的股利进行征税而没有其他税收的模型。研究发现,与传统观点不同,税收并没有替代效应,特别是在公司选择债务与权益融资之间没有影响,这引起了对某些利用“股利救济”来支持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体化的观点的质疑。S.Balzano(2011)建立了有关企业所得税的微观仿真模型,研究了意大利为了限制公司股权转移实行的双所得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双企业所得税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行双企业所得税的公司业绩要比没有实行的公司业绩要好。

在国内,张玲玲(2013)的研究显示,作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来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构性减税,不仅在宏观上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在微观上还降低了企业税负、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提高企业绩效。申晓卫(2014)研究发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两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尚未公布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情况及其效果。过去两年对小微企业减免的税收总额为每年300亿元左右,减免额不到总税收的5%。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的调查,仅有30.27%的小微企业税负减少,大批小微企业税负并未减轻,60.18%的小微企业认为,企业的税负已经影响到企业经营。李文文(2013)认为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主要分为三大类--金融、财税、发展环境。其中财税方面重在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如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这些政策对解决小微企业税费过重、资金短缺有重要意义。李嘉明、乔天宝(2010)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优惠和增值税优惠政策都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更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大企业的规模,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税制结构是指对主体税种的选择以及主体税种与辅助税种的配合。税制改革,是对国家税制结构进行的变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范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协调国家税收与企业经营发展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几次比较重要的税制改革。1953年,国家对原有的工商税制进行了修订,建立了一套以多税种、多次征收为特点的复合税制结构。199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大税种为主的流转税和以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为主的所得税为主体,结合辅助税种的综合税制结构。2008年,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结构性减税”,我国开始了以结构性减税为基调的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新一轮税制改革。结构性减税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目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在我国,小型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结构性减税政策中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如表1所示。

上述理论分析梳理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具体进程。目前“结构性减税”主导着我国的税制改革,而结构性减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小微企业。现今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上升,小微企业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行政费用(政府收取的费用,其中税费占较大比重)。熊鹭(2009)分析了2009年我国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提出此次结构性减税宏观上重在调结构、促投资和保出口,微观上主要针对企业而不是个人,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Eric Toder和Joseph Rosenberg(2010)研究了增值税取代工资税和公司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效果。增值税是对企业的增值额纳税,最终税负由消费者承担,可以减少重复纳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据调查估算,行政费用大约占到小微企业成本的5%-10%,结构性减税政策旨在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以使小微企业的利润增加。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结构性减税政策能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

企业投资是企业实际资本形成的经济活动过程,同时也是资金或所投入资源的耗费过程。小微企业资源匮乏、设备简陋,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投资,实现自我的更新换代。Devereux和Griffith(1998)研究证明了税收通过边际有效税率影响投资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我国学者王苍峰运用我国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实证模型,也验证了税收减免政策明显地促进了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结构性减税政策中增值税改革通过设备采购进项税可抵扣的方式提高了小微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并且所得税优惠使企业有更多的盈余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结构性减税政策能提高小微企业的投资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为突出。陈萌(2014)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就业的机理,运用税收调查和减免税调查的企业数据资源,从需求层建立模型框架,对整体减税、分税种减税如何影响就业进行实证研究,证明整体减免税对就业有正向的拉动作用。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社会90%以上的劳动人口,但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等问题是近年来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结构性减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对内投资从某种程度上能增加小微企业的就业量。另外,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就业有较强的吸纳效应,资本密集型企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较弱。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结构性减税政策能提高小微企业的就业量,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尤为明显。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本研究的调查样本来自于湖南省各地区的小微企业。由于受到多种研究条件的限制很难对湖南省整个样本总体进行调查,我们小组最终选择了6个地区的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组成员实地发放问卷以及代发问卷等方式,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02份问卷,在剔除逻辑错误、数据缺失等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85%,有效率为80%。

(二)计量模型和变量选择。由于难以获得小微企业在成本、投资以及就业方面的具体数据,用以反映减税额对小微企业影响的数据只能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在分析离散选择问题时概率模型(Logistic、Probit和Tobit)是理想的估计方法,对于因变量离散数值大于两类的,研究时须采用多元概率模型。考虑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各取值存在较强的排序关系,因此采用有序逻辑模型来分析结构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变量选取如表2所示。

基于前文假设及变量选取,设定模型(1)、模型(2)和模型(3):

被解释变量Costi、Investmenti、Employmenti分别表示第i个被调查企业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其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影响。

(三)描述性统计和变量定义。首先对样本总体进行统计,具体样本数据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大部分是私营企业,数量占到94.8%,这也和我国小微企业中私营个体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经济状况相契合。调查对象所属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数量占到80.2%,这两个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小型资本能在这两个行业快速流转。调查对象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500万元以下,数量占到72.2%,由于不同行业划分小微企业的标准不同,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注册资本大部分集中于500万元以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

(四)实证分析。

1.平行线检验和模型拟合的结果。应用Ordinal回归模型首先要通过平行线检验。若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p>0.05说明平行假设成立,若p<0.05则假设不成立。本文中三个模型均通过了平行线检验,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最终模型与只含有常数项的无效模型相比,-2LogLikelihood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显著(p=0.00,p<0.05),说明至少有一个变量系数不为0,三个模型都有意义。此处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三个拟合优度指标Pearson和Deviance都大于0.05,说明最终模型是对测量数据的良好拟合。三个模型的三种伪R2值(即CoxandSnell,Nagelkerke和McFadden决定系数,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越高)都大于0,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可以接受。

2.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由于Ordinal回归在SAS和SPSS中模型的表达式具有差异性,在解释模型回归结果时应特别注意分类预测变量前的“-”表明该变量与工作意愿的较小分值相联系,若计算EXP(-β),也即累计几率比OR(Ratio of the Odds),能显示变量与参照类相比选择较小分值的几率。

影响小微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三个模型中Ordinal回归结果基本支持双变量的关系,经Wald检验,被调查对象所处行业对其成本和投资没有显著影响(p1=0.041,p2=0.067),其余预测变量对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在统计上均达到显著水平。

对小微企业的会计制度而言,在三个模型中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就业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两种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在结构性减税实施过程中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征收方式而言,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相比于定额征收更有利于在结构性减税过程中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模型(1)中调查对象三年减税额大于20万元累计几率比OR值为0.16,表明当其他变量恒定时,减税额大于20万元对降低成本的影响是减税额为0的0.16倍。根据其他减税额的OR值可以看出,减税额大于0更可能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1。模型(2)中调查对象三年减税额大于20万元累计几率比OR值为0.82,表明当其他变量恒定时,减税额大于20万元对增加投资的影响是减税额为0的0.82倍。根据其他减税额的OR值可以看出,减税额大于0更可能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假设2。模型(3)中调查对象三年减税额大于20万元累计几率比OR值为0.30,表明当其他变量恒定时,减税额大于20万元对增加就业的影响是减税额为0的0.30倍。根据其他减税额的OR值可以看出,减税额大于0更可能增加小微企业的就业量,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并且结构性减税期间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的可能性是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0.81倍(OR=0.81,95%CI),验证了本文假设3。

关于“减税额越大,可能性呈波动变化”展开讨论,猜想减税额、小微企业的利润额以及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等因素一起交叉影响小微企业主对成本、投资以及就业量的预期值,本文由于研究条件所限未能作进一步分析。

四、结论

本文以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为样本,运用Ordinal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成本、投资、就业的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小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征收方式是影响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和就业量的因素,更为完善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征收方式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的投资和就业量。这说明制定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更是长期有效的。第二,小微企业的减税额对小微企业的成本、投资和就业量产生显著影响。减税额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利润,降低小微企业的成本,使小微企业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对自身进行更新改造,进而拉动小微企业的就业量。本文的结论为政府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有利于促进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S

参考文献:

1.Michael,B.G.Norman,et al..Testing the growth over the long run[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4(1):36-37.2.Widmalm,F.Tax Structure and Growth:Are Some Taxes Better Than Others?[J].Public Choice,2001,107(3-4):199-219.3.Michael P.,et al..Do countries compete over corporate tax rat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ume,2008,(92):1210-1235.4.David F.Bradford.The incidence and allocation effects of a tax on corporate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0.5.S.Balzano,F.Oropallo,V.Parisi.On the Iatlian ACE and is impa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 PLS-path modeling analysis international[J].Journal of micro simulation,2011,4(2):14-26.6.张玲玲.结构性减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7.申晓卫.小微企业发展税收政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4,(3):130-133.8.李文文.中国模式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剖析[J].开发研究,2013,(5):111-113.9.李嘉明,乔天宝.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0,(2):45-51.10.熊鹭.结构性减税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9,(70):34-36.11.Eric Toder,Joseph Rosenberg.Effect of implosion a value added tax to replace payroll taxes or corporate taxes[J].Tax Policy Center Publication,2010,(5).12.Devereux,M.P.,Griffith R.The taxation of discrete investment choices[J].IFS Working Papers,1998,98(16):25-32.13.王苍峰.税收减免与研发投资: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税务研究,2009,(11):25-29.14.陈萌.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就业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微观数据模型[J].发展研究,2014,(4):35-36.

第四篇: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论文)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应 用 心 理 学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一年五月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毕业论文选题论证

目 录

摘 要...........................................................................................................3 关 键 词...........................................................................................................3 1.引 言...........................................................................................................4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4 1.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4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4 2.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和形成原因.................................................................4 2.1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4 2.2 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5 3.大学生焦虑的特点与测定.........................................................................6 3.1 大学生焦虑的特点.............................................................................6 3.2 大学生焦虑的测定.............................................................................7 4.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8

4.1 理论上大学生对焦虑心理的应对方式............................................8

4.2 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对焦虑的应对方式............................................9 5.总结.............................................................................................................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第-2-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主要从焦虑的理论、性质、分类、成因、应对方式等方面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就大学生的焦虑成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解决大学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焦虑心理; 形成原因; 应对方式

Abstract

recently,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social focus.the purpose of the survey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ysphoria on students and find out the solution, helping them to get rid of anxiety disorder.this survey can provide science basis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the article concerns about the theory, natur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solution of dysphoria,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causes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of related problems,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ol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anxiet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and grow healthily。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s;anxiety;psychological anxieties;the cause of its formation;coping style

第-3-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引 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在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中,人际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anxiety)的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焦虑对个人的人格发展至为重要,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负性的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

[3]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尤以临床心理学为然。最早研究焦虑问题的当推心理分析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分析的理论即受到心理学界尤其是精神医学的注意,使这个心理分析论的中心概念“焦虑”成为大家研究的主题,如“焦虑的意思与潜意识意义”、“焦虑的标准”、“焦虑发展的因素”、“焦虑的表面与内在的表现”等,而这些研究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分析的理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前期,由于其生理的发展接近或达到成熟,这为其心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生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的发展滞后于其生理的发展,处于趋向成熟但又不成熟的阶段[3]。刘贤臣报

[4][5]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范瑞泉、陈维清调查的检出率为16.6%,申小莹等的调查显示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8.2%[6]。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性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核心期刊和书籍杂志,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然后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即对研究结果进行“质”的分析,把研究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侧重对大学生焦虑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探讨对策分析。阐述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环境及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分析大学生焦虑的来源以及其性质、分类和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生焦虑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等,同时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其焦虑心理。

2.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2.1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

第-4-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就大学生的焦虑现状而言,国内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 ]。国外如英国牛津大学有2/ 3 的学生也为学业压力感到焦虑[8 ]。有关于年轻大学生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的调查结果显示[9],大部分学生偏好的应对策略是个人问题解决,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但仍有小部分的学生采取听天由命和逃避问题这两种应对策略;特别少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会寻求帮助。尽管如此,其实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2 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2.2.1 适应困难

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的大学生,更不会自主选择内容、构建知识。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具有自信、好强心理的大学生总担心学习上被同伴超过,有的学生对以后的生活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安,极个别同学甚至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学业,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2.2.2 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面舆论,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用”等舆论。这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某些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10]。2.2.3 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距离[11]。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个人与同学、教师、老乡、室友,以及与学校等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的焦虑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他们刚进入大学,初入新环境,远离亲人、家乡,不免有孤独、失落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未离开过父母。还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的人或事敏感多疑,往往担心自己不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担心与别人产生矛盾隔阂等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个性的原因如自尊心太强和自私自利等不被周围同学认可接纳,时间一久就会和周围的人产生冷漠以致相互猜忌;另外一些同学在交往技巧方面存在问题,许多同学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表现自如,而在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显得很被动,由于缺乏技巧而失去交往的兴趣,造成人际交往的场合的被动、孤立境地。结果一遇到新的交往环境便感到紧张焦虑。这些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会导致自我不再与他人沟通交流,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焦虑症。此外,大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特别是当涉及到对群体内稀缺资源的争夺时,当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张,个体感受到这种紧张但又无力化解时,便会产生焦虑。

第-5-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2.4 家庭环境

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出生于良好情绪氛围的大学生更能以乐观的心态应对挫折困难,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家庭等必然对正在读大学的大学生心理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经历过不幸事件或境遇,并造成严重的伤害体验,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个性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他们在进入大学后,仍会以仇恨、多疑、攻击、逃避等行为方式对待周围的一切,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不良,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2.2.5 择业压力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们担心的首要问题。择业时,冷门专业的学生为能否找到工作而焦虑。热门专业的学生又为能留在城市还是回家乡而焦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难找到工作已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事实。

学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职业选择自由度增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越大。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强烈的期望带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失望。面对这些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2.2.6 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生由于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的关注而产生焦虑,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大学生因学习比较紧张,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如心跳加快、失眠、疲倦等。这些生理感受是正常的,如果这些学生去医院检查,任何指标都正常,但是自感身体不舒服,终日无精打采,就会对这些反应产生恐慌,由于对身体状况的过分担心,导致焦虑的发生,由此也影响了学习和生活。2.2.7 大学生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方面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已进入恋爱年龄,他们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有着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要求,因此恋爱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也常困扰着大学生们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大学生因找不到恋爱对象而孤独,一些大学生一厢情愿而陷入单相思,还有一些大学生面临几个追求者难以取舍,甚至一些大学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荒废学业等。由于恋爱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感。

3.大学生焦虑的特点与测定

3.1 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从心理学家关于焦虑的定义及产生过程的阐述中,我们可归纳和总结出焦虑产生的四个要素,即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

焦虑产生的过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个体,刺激被个体知觉到之后便通过认知评价判断其是否威胁到他的自尊,如判断为不威胁其自尊则无焦虑产生,如果判断为威胁其自尊则再次经过认知评价把这种威胁与其能力进行比较,判断自己有无能力应付这一威胁,如有能力应对则无焦虑产生,无能力应对焦虑便产生了[12]。

焦虑的特点是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的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面劝解也不容易消除其焦虑。常常伴可能伴随出汗、憋气、心悸、出汗、颤抖、尿频、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

第-6-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13]。

3.2 大学生焦虑的测定

人在焦虑时必定有特定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生理反应以及行为的表现。在选择焦虑测量量表中我们应该因具体情况而定,测量结果也仅作参考指标。3.2.1 焦虑自评量表(SAS)我们通常采用目前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14],它是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研究认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所以近年来SAS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

注意事项:由于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故SAS在各类神经症鉴别中作用不大;关于焦虑症状的临床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的程度来划分,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3.2.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Charles D.Spielberger 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 X)于1970年问世,曾经过2000项研究,涉及医学、教育、心理学及其他科学等方面。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 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 X开始应用。0988年译成中文。旨在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本问卷信度、效度好,应用性广泛,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优于其他焦虑量表,且内容简明,操作方便,易于接受和掌握。3.2.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愿网大类因子结构。《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列为焦虑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临床上常将其用于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的依据。HAMA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HAMA的得分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所有项目评分的算术和,为0~56分。HA—MA有两个因子,每个因子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得分总和即因子分。HAMA总分能较好的反映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一般来说,HAMA总分高于l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通过对HAMA躯体性和精神性两大类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具体反映病人的精神病理学,也可反映靶症状群的治疗结果。

本量表评定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焦虑症,但不大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状态。

3.2.4 贝克虚量表

贝克虚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由美国阿隆·贝克(Aaron T.Beck)等于1985年编制,是一个含有21个项目的自评量表。该量表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17岁以上的成年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第-7-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该量表均应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在填表之前应向填写者交代清楚填写方法及每题的涵义,要求独立完成自我评定。需要注意的方面有:评定时间范围应是“现在”或“最近一周”内的自我体验;应仔细评定结果,不要漏项或重复评定;可随临床诊治或研究需要反复评定,一般间隔时间至少一周。

该量表是一种分析受试者主观焦虑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总的特点是项目内容简明,容易理解,操作分析方便。该量表是焦虑感受的自评量表,其总分能充分反映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能帮助了解近期心境体验及治疗期间焦虑症状的变化动态。因此,可用于我国临床心理工作中了解焦虑症状的常用检测工具。

一般将BAI总分大于或等于45分作为焦虑阳性的判断标准。

4.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

据报道大约有10%~40%的大学生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其中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15]。尽管适度的焦虑在某种生活场景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持续严重的焦虑却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健康[16,17]。被焦虑所困的大学生轻者抑郁自闭、社会交际能力差,重者会自杀。焦虑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 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8], 对于同一应激事件, 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产生不同的反应。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减轻焦虑的表现程度[19]。由于个体焦虑的原因不同和焦虑水平差异的存在,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4.1从焦虑情绪的理论角度上出发:

4.1.1 防御机制的应付方式

弗洛伊德(Freud)提出的防御机制概念,反映的是人们用以保护自己的免受焦虑影响和维护自尊的方式.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A.潜抑:最基本的防御方式。通过潜抑,可将一些意识中不愿接受的想法和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B.压抑:它是处于意识层次比较暂时的防御机制,人们主动将某些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

C.认同作用:指一个人向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认同,以降低自己的焦虑。认同作用可能为个体带来不易获得的满足和增加自信。

D.投射作用: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情绪及想法,归咎于是由他人引起的,以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情绪或想法引起的焦虑的影响。

E.补偿作用:指很多人尝试克服因自卑引起的焦虑的方法,可以用来弥补可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缺陷。

F.转移作用:指将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与态度转移到其他对象上。

G.幻想作用:指有些人在对现实不够满意的时候,就尝试幻想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世界。

H.替代作用:指有时候,我们无法实现某些欲望和梦想,我们就会寻找替代的方法来对抗焦虑。

I.合理化作用:指人们试图将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正当化。4.1.2 认知重组

当有能降低对危险的知觉或能增加应付威胁的信心时,焦虑就会减轻。如何评估焦虑思维,就可以很快地评估危险及其后果。当你检查证据并发现你所面临的危险并

第-8-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不像想的那样时,焦虑感就会降低。所以,对焦虑的认知重组包括对危险的评估及增进对应付方法的认识[20]。4.1.3 自然的应付方式

有些人发现防御机制和认知上的矫正已经无法控制他们的焦虑情绪,则会另外寻求其他的应对方式。目前有一种方法越来越引起重视,那就是运动。

A.放松练习:又称松弛疗法、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其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躯体的和情绪的两个方面,当改变躯体反应的时候,个体的情绪反应也会有所改变。近年来放松训练法主要发展了五种类型,即渐近性肌肉放松、自生训练、自我催眠、静默和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放松训练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放松训练法经常和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

B.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基本原理就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通过心理的放松训练来抵抗这种焦虑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神经性焦虑的效果。

一般步骤为:

一、根据来访者自身的情况,将引起他们焦虑反应的原因或是情境一一列举出来,并排列焦虑等级。

二、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进行脱敏练习。首先从最轻程度的焦虑情境进行想象,尽可能逼真地想象当时的情境,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此情境产生的焦虑反应,依次逐步训练直到消除所有等级的焦虑反应。

三、当想象最高程度的焦虑情境都能很快消除紧张反应时,系统脱敏也就结束了。当然,系统脱敏法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

C.呼吸控制,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当人们愤怒或紧张时,他们的呼吸变浅且不规则,这种呼吸形式导致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平衡,从而引发焦虑的躯体症状。我们至少得花4分钟的时间,温和的慢慢的呼吸,来恢复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

D.理性情绪疗法。这一疗法是艾利斯在19 世纪50 年代创立的,简称RET。它的基本观点是: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在主观上对此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面对同一事件,由于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信念,于是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具体步骤为:

一、首先向个体说明产生焦虑的信念是非逻辑的,帮助他理解怎么变成焦虑的这种状态,让他认清焦虑里的那些不合理信念,最后让他明白焦虑并非产生于客观世界,而是源于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与评价。

二、努力使个体改变思维方式,放弃焦虑里的不合理的信念(内容)。

三、了解与处理可能与个体焦虑情绪障碍有关的其他一些次要性的非理性信念。

4.2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4.2.1 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之尽快摆脱困惑恢复健康状态[21]。在校园内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以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相关社团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创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杂志及校内期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活动。各个高校应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应对学校心理咨询投入一定的经费和场所支持,健全心理咨询队伍,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

第-9-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

4.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教育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利用校园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要对当前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勇敢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磨砺自己,要克服畏难心态,敢于创业,超越自卑的心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己实情的职业生涯规划。4.2.3 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很多大学生焦虑的原因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作为大学生自己首先要主动而热情的待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要热情待人还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能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其次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的人,在交往中不要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同学之间常有争论,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争论,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在交往中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会表达、善于聆听,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4.2.4 培养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挫折教育。首先,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大学生应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面对挫折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产生有时是内因,有时是外因,但更多时候是内外因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遇到挫折时要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其次,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但挫折并不总是坏的,挫折可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最后,也要合理定位,适当调节个人的抱负水平,大学生都有对未来工作和感情生活的向往,但有些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目标定得过高但又不具备实现目标的实力和条件,一次达不到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焦虑。

总之,减轻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而大学生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5.总结

本研究侧重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和应对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在逻辑上是以大学生的焦虑现状、形成原因、特点、测定、应对方式为主线进行阐述。由于论文相关要求的限制,只分别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现状、过程、特点、测定做了简要陈述。所以要想更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焦虑心理相关信息,则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第-10-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在此次毕业论文的掷笔之际,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梁旗老师。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梁老师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包括论文的选题、构思、问卷设计、统计方法、论文修改,最后到定稿,梁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给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此,谨向梁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教师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四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

感谢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

最后,向论文所参考和征引的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第-11-页

共12页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林英, 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 J].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03, 17(10): 666-668 [2] 张克让, 罗锦秀, 韩向明.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 1999,13(3): 144-145 [3] 蒋益琴,丁雪梅.毕业班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报,2007-02-27,(1):34-37.[4] 刘贤臣, 孙良民, 唐茂芹, 等.2426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11(2): 75621.[6] 申小莹, 刘晓瑞, 董雪.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 2006(3): 31148.[8] Hawton K, Simkin S , Fagg J , et al.Suicide in oxford university stu2dents[J ].BrJ Psychiatry , 1995 , 166(1):4431.[10] 林榕发.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对策[J].南平师专学报,2005-04-24,(2): 100-103.[11] 章明明,冯清梅.大学新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及调适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综

合版),2001-04-15,(4):81-84.[12] 马天雪,明晶.浅析焦虑的产生要素和过程[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2),73-74 [13]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2005年08月第1版(2009.3重印),民族出版社

[14]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993,202-205.[15] Smith H M,Betz N E. An examination of efficacy and esteem pathways to depression in young adulthood [J]. Journal of CounselingPsychology,2002,49(4): 438-448.[16] 申小莹,刘晓瑞,董雪.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 311-312.[17] 郑延芳,王虹.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 3124-3126.[18] Wang X.Post earth quake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longitudenal evalu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samp le in northern China [ J ].Psy2chiatry Clin Neurosci, 2002,54: 427-433.[19] 宋宝萍, 魏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4).[20] [美]Dennis Greenberger博士.Christine A.Padesky博士.张忆家博士

译.mind over mood.理智胜过情感.改变思维模式,排除情感障碍[M].2000年1 月第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1] 班志刚,黄竹,温英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

第-12-页

共12页

第五篇:网络通信系统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小论文

网络通信系统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

(作者姓名:XXX,XXX)

(作者单位:XXXXXXX)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通信系统已经深入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由于网络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通信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例如:系统脆弱性、网络通信协议漏洞、人为破坏等。如果利用存在风险进行恶意破外,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和信息泄露。针对网络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对网络通信系统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通信网络抗风险能力提供基础。

关键词:通信系统,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中文分类号:TPXXX 文献标识码:X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最高学历。主要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

Risk 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gone deep into every field of social development.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n,so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there is a big risk,for example:the system vulnerabilit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vulnerabilities,vandalism.If the 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risk of malicious broken,often caused serious damage and leakage of information.Aiming at the risk problem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on,to assess the risks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put forward the risk response measures,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anti-risk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Key Words:Communication system,risk analysis,Strategy research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网络通信系统的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也标志着现代社会完全进入和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中,网络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和不完备性再加上网络通信系统组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设计上的缺陷等客观因素,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风险,例如硬件运行风险、软件漏洞、人为破坏等,与此同时,一些恶意破坏、非法访问、用户操作不当等都会造成信息泄露、系统破坏等,会对网络通信系统产生较大的安全威胁。本文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整改措施,用以防范安全威胁或者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总体论述;第二部分为网络通信系统风险分析,主要论述分析现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系统风险,主要分为组件风险、物理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外部风险等;第三部分为风险评估模块设计,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是系统初始化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系统评估模块、结果显示模块;第五部分为结论,主要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分析。2 网络通信系统风险分析

网络通信系统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满足数据传输与通信的需求。网络通信系统能够将不同数据、终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共享数据的网络。对于网络通信系统来说,潜在的危险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和不完备性,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组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设计上的缺陷等客观因素。网络通信系统组件的脆弱性是风险的直接来源;与此同时,在网络通信系统的运行中,攻击和非法操作也是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系统的普及,一旦此类风险变成灾害和威胁发生,对社会和国家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产生不良影响。

基本风险分类如下:

网络通信系统风险组件风险物理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范缺失外部风险硬件软件自然灾害系统运行环境软件设计缺陷病毒员工误操作外部攻击信息外泄

图 1 网络通信系统分类示意图

(1)组件风险

硬件风险: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多来源于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物理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是固有硬件原因,采用软件程序处理方法的效果不大,应在管理上强化人工采取弥补措施。因此,在选购硬件和自制硬件时,应尽可能的消除或有效减少这类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软件工程和设计中的问题,在对软件设计时,不慎的疏忽可能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设计时软件过大过长或是不必要的功能,都可能导致软件组件的安全脆弱性,软件设计不按照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等级要求操作设计时,导致软件的安全等级不能达到标准。软件组件可分为应用平台软件、操作平台软件和应用业务软件三种,这三类软件的组件体系是以层次结构构成。应用平台软件划分处于中间层次,运行的支持和管理应用业务的软件是在操作平台支撑下运行。

(2)物理风险:雷击、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难;同时,还有一些温度的原因,例如高低温、多雨等原因导致的温度和湿度异常,供电系统故障。还表现在线路上,线路原因会导致通信线路损坏和传输质量下降。存储介质在使用时,过长或质量不合格等因素导致不可用;网络设备和系统设备在使用时间过长或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硬件故障;有时候攻击者利用非法手段进入机房内部盗窃、破坏,攻击者利用工具捕捉电磁泄漏的信号,导致信息泄露等。

(3)系统威胁与风险。由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过度使用内存、设计缺陷导致数据丢失或运行中断、攻击者利用各种工具获取身份鉴别数据,并对鉴别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剖,获得鉴别信息,未授权访问网络、系统,或非法使用应用软件、文件和数据等。

(4)操作风险:由于内部员工误操作或者管理规范缺失等因素会造成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

(5)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外部攻击、信息泄露等。网络设计不合理、内部人员未授 权接入外部网络、设施、通信线路等因素使得攻击者利用网络扩散病毒、内部人员下载、拷贝软件或文件,打开可疑邮件时引入病毒、授权用户对系统错误配置或更改、攻击者利用通过恶意代码或木马程序,对网络、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进行攻击等。3 风险评估模块设计

网络通信系统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存在造成损失和影响的隐患。由于风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等级进行评估,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标准之间的相互搭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范围对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设计思路,本文初步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模型。主要分为4部分:系统初始化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系统评估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基本设计思路如下:

系统初始化模块风险评估系统数据输入模块图 2 风险评估系统设计框图

系统评估模块结果显示模块 各个子模块的功能简述如下。

(1)系统初始化模块:测试网络开始之前设定网络拓扑结构、流量类型、服务种类以及各种威胁和漏洞等基本参数;根据系统设置,从网络脆性指标集中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参与本次评估。通过分析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从网络的所有脆性指标中选取对本次评估影响显著的指标集,有效避免了人工因素的干预;设置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可以人工设置,可以通过建立评价指标评判矩阵,本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逐层计算得出。

(2)数据输入子模块:从测试网络采集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系统网络信息的抽取可以通过客户访谈、工具扫描、渗透测试、文档信息挖掘等多种方法。脆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事件脆弱点和硬件缺陷、系统软件漏洞、应用软件漏洞、协议漏洞、管理漏洞等。

(3)综合评估子模块:根据得到的各项评估指标数据以及崩溃系数空间,计算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熵,反映系统的脆性风险的总体预测和把握的能力。最后根据测试网络系统的脆性度情况,可以得出网络通信系统崩溃的程度。

(4)结果输出子模块:以表格、图形和文档的形式输出评估分析结果。4 应对措施分析

按照层层防护的思想,网络通信系统由具有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均需要实现安全域内部安全、安全域边界安全及安全域互联安全。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具有不同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实现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将通过选用合适的安全措施或安全控制来保证。

(1)物理防护措施。机房和办公场所物理位置要远离人造和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机房出入设置门禁系统;配备机房专用空调和UPS设备等。

(2)边界防护措施。部署防病毒网关、防拒绝服务攻击、防火墙、防垃圾邮件、非法外联监控、VPN等边界防御专用设备。

(3)监控检测措施。部署防间谍、网站防篡改、网络入侵检测、主机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专用系统。

(4)应急恢复系统。利用备份管理软件对各种开放平台数据实现在线备份。(5)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人、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性文件和安全策略等,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责任等;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约束人员的行为方式;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失误。

(7)人员安全管理。签署保密协议;对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应签署岗位安全协议;关键岗位的人员调离应按照机要人员的有关管理办法进行。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8)系统管理。明确系统定级与备案,确保使用国家规定的安全产品;软件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网络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和不完备性再加上网络通信系统组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设计上的缺陷等客观因素,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风险。本文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整改措施,用以防范安全威胁或者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参考文献] [1]金毅,达庆历,徐南荣.朱进度模糊决策模型及其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2013,5(2):30-36.[2]孟广均,沈英,王庆利等.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导论[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8.[3]钟义信,戴宗坤,罗峰.信息科学管理[J].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24-24.[4]GB 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25-30.[5]WEI Qi,JIN Hongzhang,JI Ming.The research on brittle catastropheof complex giant system[C],IEEE,2002,3:1400-1425.

[6]肖龙,戴宗坤,杨炜.基于VPRS 的信息系统风险分析[J].计算机应用,2005,25(7):1595-1597.

下载分析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体制性收缩效应对扩张政策的抑制作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