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的意境与风格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更多地是将城市各项功能要求和城市美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适宜于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工作。然而,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致使城市内人工建筑增多,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处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渴望在紧张学习和忙碌工作之余,能有一个休闲放松的休憩场所,因此,城市园林建设应运而生。城市园林设计是根据城市某个地域范围的地形、地貌、水体等特征,通过景观设计,使园林不但具备日常使用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其设计的意境与风格还能体现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1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风格分析
1.1结合城市自然环境设计园林风格
在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园林风格设计需要注重当地自然环境因素,要与园林所在地周围建筑相协调。如园林处在居民聚集区,园林风格设计要简约并且实用,应从自然环境着手,尽量选择自然材料,降低材料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降低造园成本,杜绝铺张浪费,注重园林空间的秩序性与实用性。其秩序性和实用性的外部特征,既能满足人们在紧张学习工作之余对简洁、实用、舒适、休闲环境的需求,更能使人放松精神[1]。
1.2结合城市本土文化设计园林风格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迫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园林建设在新建或是改扩建时也应融合城市本土文化,才能体现出城市独有的特色。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园林前,首先,应做好园林建设地的实地考察,其次,应对城市的本土文化有着深刻了解,设计出的园林风格才能与城市整体风格相融合。比如,在河南宜阳滨河公园内,依托洛河穿城而过的自然特点,在洛河两岸以突出宜阳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现代园林风格的规划设计理念,设计了李贺文化广场、韩都广场、滨河文化广场、太阳岛、和谐岛等一批景观设施。其中,在洛河南岸,沿河堤设计书有唐诗300首的柱状路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沿路种植各色牡丹,在植被设计上突出洛阳牡丹文化,形成一道亮丽的洛河景观带。不但极大改善了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有效涵养地下水,为市民提供一个高品位的休闲娱乐场所,还能使外来观光的人们在游玩过程中,对宜阳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所了解。
2城市规划中园林设计的意境分析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2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2]。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离不开石的运用,园林中的山石景观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表现,通过造园家选用不同形状、纹理、质感的天然石进行艺术创造,不仅能体现师法自然的效果,还具有传情的作用,这就是情理、形神的相互渗透,就是所谓的园林意境。扬州个园中就以石造景,营造四季意境。其中,“春石”位于园林南部,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以石笋造景,一峰突兀于疏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萌发出勃勃生机,象征万物竟春,春回大地之意。“夏石”位于园西北,运用太湖石造景,峰岩耸立盘礡浑厚,碧波穿流其间,太湖石的倒影碧波之上如夏日行云、苍翠蓊郁、气氛极浓,彰显夏季生机勃勃的活力。“秋石”位于园东北位置,运用黄石造景,依立于亭的一侧,黄石颜色呈暗赭色,在夕阳下呈现金秋色彩,寓意硕果累累之后万物萧索,叶枯翠残之意。“冬石”位于园东南角小院内,运用宣石造景。宣石颜色呈灰白色,其造型柔而绵,似有惨淡欲睡之意,加之院墙之上有开凿若干圆形窗孔,北风掠过石后,园洞发出瑟瑟风声,寓意冬日里一切生物就像被冰封,失去了往日活泼的作风。置身这样的意境之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
3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对于园林意境与风格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与城市本土文化背景,结合中国传统造景手法,打造出适合城市的园林意境,使人们在观赏园林时放松心情,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顽岩.简约风格的园林中式设计特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
[2]任丽.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营造———意境[J].艺术科技,2015(9)
第二篇: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实施建议论文
摘要:城市园林设计对城市整体规划系统化、生态化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根据我国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格局现状,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市政园林设计质量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政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104-0
2近几年,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污染问题越发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注。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一些城市采取了许多举措,如大面积种植花草树木、宣传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等方式。市政园林的设计始终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市政园林设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城市规划统筹下,园林设计要符合城市的未来规划,保障城市绿化的面积和层次,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准确的把握城市规划与市政园林设计的关系,满足居民快乐生活、健康发展的愿望,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
1市政园林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1.1人文环境建设方面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之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深化变革,城市污染成了阻止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工业化和环保的相互发展中,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就需要合理的、科学的市政园林设计。
1.2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
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固有模式的经济建设方式取得的,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对城市居民的健康生化影响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为此,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实行能源化、生态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探讨经济促进生态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谐相处,节约资源,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是市政园林设计中须着重考虑的方面。城市规划是统筹,园林设计要以之为前提,符合城市的实际发展需要,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我国的园林工作研究者在设计时树立长远发展观念,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考察,整体评估,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为保护与建设城市环境制定出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满足城市绿化,提升城市整体水平的设计方针。
2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园林设计的具体实施建议
2.1合理设置市政园林规模
由于我国城市园林设计发展时间较短,市政园林设计工作者都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城市绿化规模越大越好,绿化面积越大生态环境就会越好,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实际规划需要,造成了布局不合理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绿化的设计规模要在科学的城市规划背景下,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园林的规模。合理设置市政园林的规模主要有2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市政园林面积要满足城市生态循环和休闲娱乐的要求;二是以合理规划合理利用为基本原则,做到不浪费公共资源和金钱,综合考虑市政园林设计各方面的成本,充分利用每一分钱,用最少的投入做到最好的市政园林建设。
2.2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实行不同园林设计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城市区域广褒,在城市不同的地带和区域环境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园林设计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因素,对特别地带实行特别设计,准确把握整个城市环境特征,对城市园林设计十分必要。首先,要对城市整体的原有绿化情况和基础设施要有作详细了解,一般来说,要掌握城市布局的规律,找到不同的“群体”,如校园、居民区、行政办公区和公园等;其次,对不同的区域实行差异性园林设计,保证与城市的规划是相符合的。通常说来,市政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案是有不同的功能区划而定的,如城市中最主要的区域居住区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的组成复杂和年龄跨度,居民区是居住的场所,可以在周围建设草坪让人们休闲放松,在小区空地建设小型健身中心,配备完善的健身器材,让人们在健身中获得放松、锻炼身体。此外,可以在居民区周围栽种花草树木,有效隔离汽车噪声和灰尘污染。根据城市规划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市政园林,满足居民对城市环境的需要,城市也会发展的更好。
2.3园林设计坚持可持续的原则
我国城市当前发展最大的诟病就是生态环境破坏过于严重,生态资源肆意浪费,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市政园林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巨大的挑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要求城市规划工作人员与园林设计人员共同研究,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考虑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要以保护城市生态为前提,根据不同其余需求设计不同的园林方案,坚持以人为本、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同时,引进优秀的园林设计人才也可以为科学、优秀的园林设计提供保障。
2.4优化植物配置,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
植物虽有改善环境的作用,但是植物的功效和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和地带也存在着差异性,优化植物配置可以在让市政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和有效,不仅能减少园林建设的成本,还可以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在不同的区域选种不同的植物时,要对植物的属性和功能进行详细了解,根据具体需要具体配置,保证植物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现今,大型的城市给排水系统比较成熟,很多中小型城市更多的是使用人工浇水的方式,对植物的浇灌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在降雨充沛时,也是让雨水和污水一起流入系统,并未对给排水系统做到很好的区分规划,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市政园林设计中,要做到给排水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保证水资源可以得到可持续利用。
3结语
市政园林是在城市规划统筹下设计的,实行科学化、实效化的城市管理,做好城市规划是做好园林设计的根本保障。做好园林设计提升城市的质量,让城市成为更适合人们居住、生活、文化交流和创新发展的场所,市政园林设计极其重要。将城市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因素相结合考虑,形成独一无二的园林设计特色,符合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既是做好园林设计的重要因素,也是对城市发展的负责,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和辉.城市规划中市政园林设计的意义与有效方法[J].江西建材,2014(23):19.[2]吕科伟.论城市规划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下的市政园林设计[J].湖南农机,2014(9):162-163.[3]马剑.城市规划中的市政园林设计之我见[J].现代园艺,2014(22):115.
第三篇: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班级:自动化071姓名:黄钢学号:07132109
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1.意 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2.相 地
计成在《相地》章的起首一节,归纳了相地的五个方面:1,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2,必须在勘察过程中同时展开造景构图的设想。3,必须重视水文和水源的疏理问题,尤其是园林建筑布局必须联系园林理水,建筑才能获得有水面配合的优越性。4,选地也必须考虑建园的目的性。5要十分重视原有大树等的保存和利用。
3.布 局
园林设计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4.造 景
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
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5.借 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
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
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创造的园林艺术,以独特、优秀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
民族园林之林。我国拥有丰富无比的古典园林传统,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我及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它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并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
这种独特性使中国园林能代表东方园林系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园林舞台中,也使它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中仍然独树一帜,成为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化和现代
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源泉。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
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皇家园林以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而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精
品是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扬州瘦西湖等。
皇家园林一般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皇家园林为了体现皇家的气派所以比私家园林更肃穆,宏大,而私家园林如江南的一些园林则由于受到了文人造园的深刻影响故多了一分清雅,自然,随意。
承德避暑山庄是典型的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
林。它依据自然山水而建,在雄浑的山川之中点缀宫殿、轩、榭、寺庙,别具风
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
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
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
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
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宫殿
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
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
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
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
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
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
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
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而西方国家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中国园林,去开发完善中国园林。
参考文献: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王玉晶
《园冶》——计成《中国园林艺术》——安怀起
以及一些网上资料
2008年12月
第四篇:城市规划论文
浅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内涵及其关系 作者:郝鹏飞刘成野学院:建工学院工管09-2班 摘要: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部署;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城市管理是城市这个庞大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和组织保证。本文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内涵、关系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同时城市规划又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国内外的城市建设、管理和经营的实践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逐步实现发展目标。其次必须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指导建设、管理。使城市得以合理发展,提高人居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水平。由此,在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
(1)城市规划是纵观城市全局,面向未来目标,掌握城市发展命运的蓝图,是建设高度文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保证,从而推动我国整
个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城市规划是把握城市发展、运筹建设方略、进行领导决策的依据。为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证合理使用和节约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3)城市规划是实行宏观调控和依法行政的武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建设项目投资的多元化、多样化,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用计划进行宏观调控的办法已不能适应,难以全面、主动和有效。(4)城市规划是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手段。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全部与局部、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发展与保护、地上与地下等各种关系。符合不符合城市规划,服从不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是区别合法用地与违法用地的手段;合法建设与违法建设的分水岭。抓住了城市规划,就抓住了贯彻部署,理顺各种关系,协调各种矛盾,解决有关问题的钥匙。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城市的复杂巨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订,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运行就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主要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及其所承载服务的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城市运行,服务市民。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说城市规
划是一种专业设计及地方立法行为,城市建设是一种以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行为,我们认为城市运行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围绕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而产生的所有动态过程,正是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推动了城市发展。
三、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首先,城市建设是基础,创造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为城市管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对城市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没有城市的建设,就谈不上城市的管理。其次,城市管理是关键,是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发挥城市功能的必要手段;城市建设发展了,城市功能增强了,则要求城市有序管理,充分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财富。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不协调,给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巨大阻力。具体表现在:(1)管理体制滞后。在历来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目前城市管理体制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跟不上城市建设的速度。(2)城市管理立法不健全,执法混乱。尽管国家和地方颁布了一批法规、规章,但存在着无全国统一的城管法典、立法滞后、主管部门规定的不确切、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不足、行政处罚种类单
一、处罚幅度偏轻的问题。这些立法方面的不足造成了许多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造成了各地城市管理执法主体的不确定和管理职能的不规范行为。(3)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秩序较差。由于建设先天不足、后天管理又跟不上等方面的原因,市容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比比皆是。
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之间的矛盾,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发展。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二者不可偏废。只有正视我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脚踏实地地搞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具体要求:(1)树立城市建管并重的思想。(2)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与管理体制。(3)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城市管理。
四、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
第一,我国立法部门必须及时的设立相关法律、法规;执法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执行国家法律规定,不得偏私;人民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不得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更不得随意乱搭乱建,破坏城市的有序规划,扰乱城市秩序。
第二,批准的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权威性,不得擅自改变。经过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变。特别要防止人治行为,坚持法治,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而违反规划,搞破坏性开发建设,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第三,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不能有丝毫马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城市建设的生命线。一些城市出现的塌楼塌桥事故,都是忽视建设质量的“豆腐渣工程”。更有甚者,这些工程的背后是肮脏的权钱交易,使之成为草菅人命的“腐败工程”,教训极其深刻。因此,依靠法制的、行政的手段,强力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建筑质量,人命关天,必须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毫不放松。
第四,对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必须引起注意,不能顾此失彼。城市管理搞好了,对维护规划和建设的效果将起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重建轻管。
首先要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其次要制定城管法规,严格依法管理好城市。再次,要强化宣传教育,致力于提高全民的城管卫生意识,这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关键。
结束语:只有尊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律,了解三者的内涵,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一个城市才能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良好生存空间。只有借助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很好地认识与预测城市的多维度内容,整合、协调各种社会需求,并把研究结果最终落实到城市的物质空间层面上,才能创造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相对科学、理性与实用的城市规划技术,才能实现城市规划技术的更新,才能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快速的前进。只有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以人性化的措施管理城市,才能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和谐、美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2] 程道平.现代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2010.2
[3] 陈双.城市规划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9
城市规划原理 结课论文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工程管理09-2班 姓名:郝鹏飞刘成野 学号:0963***31209
第五篇:城市规划论文
我眼中城市---张家口
关于张家口总体规划的想法
班级:管131
姓名:阴莉莉
学号:2013310121
我眼中的城市——张家口
作为一名张家口人,大学也选在张家口,是因为我喜欢这片土地。同时我也希望这个城市可以建设的越来越好,自己也为此献上一份力。
这个城市是令我为之骄傲的。张家口市为全省及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并在74个被监测城市中,在长江以北排名第一。“中国北方最美蓝天”成为张家口新的生态名片。之所以张家口的环境如此之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张家口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直将生态环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像某些城市一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后才发现环境带来的伤害远比经济带来的效益来的“深远”。交通方面,张呼快速客运专线东起河北省张家口市,途经乌兰察布市,西至呼和浩特市,共设怀安站、兴和北站、乌兰察布站、卓资东站和呼和浩特东站共5个车站;同时京张城际铁路已经于2012年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京张城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按此速度,北京到张家口
仅需40多分钟;令人欣喜的不止有40分钟即到北京的京张高铁,还有40分钟即到石家庄的张石航线,去年成功通航的张家口机场为张家口的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
目前,张家口市面临推进新型城
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战略机遇,城市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政府及时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开展规划修改前期基础技术研究工作是必要的,对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张家口的城市规划问题还要从她特殊的地理位置说起。他位于河北西北部,东靠承德市,南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市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交界,同时又作为北京的北大门,是冀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连接京津、沟通晋蒙的交通枢纽。张家口的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综
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把张家口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未来建设和发展中,为了张家口有更好的发展,须做好多方面工作:
(1)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加强对老城区、宣化、下花园和新区间组团式
发展格局的引导。
(2)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129.8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4平方公里以内。要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重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3)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要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加强重点防灾设施和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应对地震、洪涝和地质灾害能力。
(4)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强对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生
态功能区的保护,制订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
(5)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和区位布局合理,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6)要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加强对清远楼、鸡鸣驿城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要保护好七里山、小白山、清水河、洋河等自然山体、水体,加强对城市景观视廊、建筑体量和样式的控制和引导,突出山水城市特色。
一个科学合理有远见的城市规划思想对一个城市来说所承载的东西太多了,也正是由于张家口有了正确的自我定位与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才不至于让这座传奇的山城变成过去,而是由一个传奇走向另一个传奇,张家口正一步步朝着她和谐永续的现代大都市之路前进。相信在科学的城市规划指导路线下张家口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