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是如何崛起的?
中国是一个家族社会,这一点我们都无须讳言。在由家族组成的社会里,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必然需要借助家族的力量。家族力量强大,起点就高,家族力量弱小,成就也有天花板。那种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5到10年前已经不存在了。很多人还想着重新“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说实话,很可能未来几百年内都不会重新洗牌。在如今这个时代能做的,要么借助家族的力量更上一层楼,要么从头做起带出一个家族。那么一个家族是如何崛起的呢?
一个家族想要崛起,首先要生在一个好地方,或者搬到一个好地方。其次是家族传承:如果一个家族每代都有做官、读书、经商的人,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是优质的。毕竟掌握着优质资源,用资源砸也能砸出一身本事来。最近几年很流行一句话: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真相很残酷,寒门自古以来都难出贵子,因为既然是寒门必然缺少资源传承,没有传承哪来的贵子?我们在史书上读到的寒门,其实是古代的中产阶级。像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都称不上寒门,压根连门都没有。前几十年是因为革命扫荡一切,把大家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才造成“寒门出贵子”的现象。这本来就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现象,基本不具备参考价值。当中国社会回到正常轨道之后,寒门难出贵子,便会成为常态。所以一个家族有了数代人的积累,有了各种资源传承,抓住机遇出贵子是大概率事件。而没有积累和资源传承,出贵子是碰运气的偶然事件。生在好地方只是起点,每代人努力奋斗是过程,任何地方出差错都要重头再来。
有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没错,谁都管不了儿孙的事情,他们的福祸都是咎由自取,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你不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是把责任推到下一代,你一辈子没有完成的事情,孩子们就要重复你走过的路。这个世界是接力赛,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要是每代人都想着“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么下一个时代变化到来,你的儿孙们还是抓不住机缘,还说什么改变命运呢。抓住机缘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又是另一回事。有些人赶上时代变化,莫名其妙就成功了,回过头来再看还是一脸懵逼,不禁感慨:都是运气啊。对,都是运气。但好运气不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任何时代阶层都不是绝对固定的,个人和家族也是流动的,没有家族能永远站在舞台中心。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实在是有道理的。官员退休人走茶凉、学者去世后继无人、商人经历波折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可能是一个家族衰落的起点。毕竟......能把家族发扬光大的都是牛人,子孙后代很难有他们的能力和机缘,想保持住家族地位是很难的。所以牛人的子孙后代,每代人都要比上一代降一级。接替他们的,就是逐渐崛起的新家族。最近几年网上有句话:“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对于这句话怎么看,文章看到这里,恐怕你也有答案了。从道德层面来说,这句话是反人类的,它触及到国人最大的希望:知识改变命运。从现实层面来说,这句话是成立的。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其实大可不必。我们之前看到的火箭蹿升太多,于是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阈值,以为火箭蹿升是常态,现在走到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慢慢的大家就会知道,上一代人走完三代人的路是非常态,按部就班用三代人走完之前一代人的路,才是常态。游戏规则变了。人永远不能改变社会,只能适应社会,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情。因为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这是事实,我们无须讳言。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相对公平里得到公平。如果你非要说现在就没希望了,那当我什么都没说。不过话说回来,家族是把双刃剑。历朝历代想彻底抹平的,就是各种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每个平民精英的最大理想,却是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一个辉煌的家族。
现代社会,在高门显贵之家,还是有这样的传承的,但是在一般家庭,早就不见了踪迹。是一般家庭不需要吗?不是,恰恰是最需要。如果有一两个读书走出去的,不管是做官还是做技术,最好是可以把自己家族的兄弟姐妹聚拢起来,这样家族的利益才有可能最大化的可能,至少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孟子讲: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一个家族。
一个家族的兴旺延续,除了善心善行,还有读书立学。“耕读传家”了,如何理解耕读呢?“耕”是指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即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读传家,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也是一个家族东山再起的核心资产。
一个家族想要昌盛不衰,需要提前谋划的几个事情:一个是可以托底的产业,对于大家族来讲可以是各种基金,对于小家庭来讲可以是一些有型的房产;二个是家族的血脉,我提倡多生,不管是大家族还是小家庭,多生就是分散风险,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开玩笑,一般家庭多生了一个孩子,万一很有出息呢,不就等于摸彩票中了头奖了吗,玩笑归玩笑,血脉是关键;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血脉才是最坚固的利益堡垒。三是重视教育,我们看传续数百年的大家族,每一个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江浙,福建,广东一带,更为显著。所谓耕读传家,不仅是传家,更是兴家,大家都要好好努力。
还有一种家族的强大,他来源于血脉与文化的传承。所谓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这是我认为真正的强大。孔孟氏的绵延不谈了,其他如平原颜氏、九江陶氏、南丰曾氏等等,都是传承过千年,依然令人尊敬的家族。他们代有人才,即使穷困潦倒,但依然强大到令人尊敬。书坛前辈陶博吾先生,曾印泉先生,都是江西人。一个是九江陶氏,一个是南丰曾氏。则可以想见,陶渊明与曾子固的生命是多么强大。这是第一的,次一等的,也与权势财富无关,那就是家族具有独特的传承技艺。如农术、建筑术、造纸术、制墨术、厨艺、各种武艺秘传、方士数术等,也足以令一个家族代代传承。这种足以传承的技艺,不是普通技能,是大师级的技艺。是普通人不具备的,且即使得到了传承,也需要十年二十年的苦功的技艺。近年的教育,送子弟入大学,数十年间,好多家族的手艺因吃苦且获利不大没人继承。但现在很多人醒悟了,知道传承的可贵,谁明白早,以后少受些苦楚吧。最后想说,是权势总会兴衰,是财富总会聚散。只有德行与技艺,永不褪色。因为那不是祖先的恩赐,更多的是一代代子弟的苦学。
一个家庭走向兴旺的5 个特质!
家风在中国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传家宝,也是一个家庭、家族能够生生不息传承下去的保证。那么,如何借由家风让一个家庭走向兴旺发达?兴旺发达的家庭都有什么共同点?《格言联壁》总结为:「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历代大凡兴旺发达的家族,都在或多或少践行这些规矩。它们具体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来一一解读。
❶.勤俭,治家之本:「成由勤俭败由奢」,勤劳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一勤天下无难事」「俭以养德」,历来圣贤名达,都特别重视勤俭,无论治家还是治国都以勤俭为本。一个家庭,为人父母不仅要有勤俭的美德,也要从小教导子女养成勤俭的好习惯。一方面告诉孩子要力行节约。不能一瓶水喝一口就不喝了,吃饭的时候不能总是剩饭在碗里,还要物尽其用,玩具不可以玩几天就丢掉,餐巾纸要一张一张地使用……其实这些都是在教孩子学会惜福,只有从小惜福,才不会把福气散光。另一方面要鼓励带领孩子主动做事,不怕劳苦。只有养成子女勤劳的好习惯,才能破除懒惰的坏习惯。一个勤劳的人,一辈子都有保障。他不会觉得事情做起来很累,不会老把事情推给别人,不会跟别人难以相处,不会让老板看不起,不会让同事把他排挤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❷和顺,齐家之本: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它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家庭和睦的重视。和顺,是家庭和谐美满的秘诀,齐家之本。《易经》中有一个家人卦,卦象是上为风,下为火。风跟火的关系是火越旺的时候风越大,风越大的时候火越旺。由此,大家就知道风跟火是互相依存,互为和顺的关系。「父子同心,其利断金」,金很硬,但只要父子一条心,连金子都可以断掉。家和万事成,家和是我们相处最要紧的基础。家庭一团和气是好的,但是和气也有个度,不能无底线。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话:我跟我儿子处得像朋友一样。爸爸要做儿子的朋友,一起打篮球,不能赢他,还要鼓励他,甚至故意输给他。这样的话,儿子就相当于没有爸爸了,他只是多了一个年纪比他大得多的朋友而已。这样算父父、子子吗?当然不算。父父子子,父亲有父亲的责任,儿子有儿子的责任,家人之间要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才能和顺齐家,家业兴盛。
❸谨慎,保家之本:人生如搏浪前行,而家就像一艘大船,为家人遮避风浪,提供温暖的栖息之地。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谨慎,就是保家之本。这就需要所有家庭成员,要注意培养个人谦虚谨慎的修养,个人安,则家宁。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且越是处于人生的顶峰阶段,就越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正是所谓的「高处不胜寒」。此时更需要隐藏自己的锋芒,谦恭待人。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之中,只要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都有利于突破人生的艰难险阻。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尽心尽力,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可以去争功劳。时时心存履危而安的意识,谨慎小心,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避免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良情况。
❹诗书,起家之本:《朱子家训》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子孙虽然稍微比较愚昧一点,资质没有那么好,但经书不可以不读。因为人读经典,他才懂得伦常,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古人还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会怎样,主要是看「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也是有道理的。这句话顺着来看,告诉我们认定命的必然性,然后运转得合理,就能获得必然的幸运。
倒过来看,也就是读书、积德、风水、运、命,告诉我们先由自己好好读书,明白并实践道理做起,累积相当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当然更容易符合老天爷的命令,因而得到更多的幸运。因此,经由个人的读书明理,通达了人生的发展,继而就能带来家族的兴盛。反之,家族有再大的基业,而没有书香之气,不能学慧识理,早晚都会破败。
❺忠孝,传家之本:忠孝,即忠于君国,孝于父母,这是传家的根本。它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色,明白自己的位置,担当应尽的责任。《孝经·开宗明义》中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思是说:实行孝道从侍奉双亲开始,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事亲」指心中有父母,时刻不忘孝敬和关心。「事君」是服务社会人群时,不要忘记扬名显亲。至少不使父母受辱,也就是自己不能被人责骂「没有家教」,甚至于遭受「这是哪家的孩子?这么不三不四、不懂得规矩」的辱骂,使父母颜面无光、羞于见人。「立身」则是由于「事亲」和「事君」两方面的实践和体悟,明白安身立命的道理即在于「以孝事亲及事君」,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责任,荣耀无比。总之,勤俭、和顺、谨慎、诗书、忠孝,都是优良的家风,也是一个家族能够兴旺发达并传承下去的保障。
家庭兴旺之术!(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
《家道》,家族一代旺过一代的秘密,一定要收藏学习!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老人道1、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德”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2、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3、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4、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5、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6、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7、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8、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9、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10、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11、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12、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13、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14、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15、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16、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父母道1、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2、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3、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4、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5、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6、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7、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8、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9、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10、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11、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12、“管”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13、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14、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15、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夫妻道1、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2、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3、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4、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觉爱无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5、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6、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7、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8、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9、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11、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12、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13、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14、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 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15、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16、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读《了凡四训》多年,很多人没发现这个隐藏的重点
读《了凡四训》多年,很多人没发现这个隐藏的重点。水解诸相:但凡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只要不是杠精附体,都会对了凡先生成功改命的事迹有所感触,也必然会暗暗努力,自求多福。这是好现象,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会被感动,还有得救。但是努力过后,是否每个人都能得到了凡先生同样的改命效果呢?我看不然。首先,从逻辑上排除那些没有完全按照《了凡四训》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的人,例如有些人很愿意做善事,也做了不少善事,但是却做不到戒杀茹素,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欲求。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成功改命。接下来,我们只看能够完全按照《了凡四训》来做的人。如果多去走访了解会发现,这些人当中有的人可以成功改命,有的人没能成功改命。原因何在?我是多年之后才找到原因。我们绝大部分人看《了凡四训》都在“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四点上细心琢磨,力求完整模仿了凡先生的操作,这样做固然没错,但是有一个重点太容易被忽略了。且看原文:“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很多人在阅读这些文段的时候,只看了凡先生,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身影,那就是了凡先生的夫人。有句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支持他的女人,这话说得没错,在《了凡四训》当中同样适用。了凡先生的夫人贤良淑德,夫唱妇随,为了凡先生成功改命出谋出力。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重大因素。2、《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阴阳就是这个家庭夫妻两人来承担的,阴阳调和则兴旺发达,阴阳不和则衰败破落。这是自然之道,这是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很多人完全按照《了凡四训》努力去做为什么没法成功改命?原因就在这里了。一个家庭当中只有一个人努力修行,势单力薄,面对整个家的滚滚共业,怎能力挽狂澜呢?有些家庭夫妻其中一方开始按照《了凡四训》来做了,另一方品格尚好的情况下,通常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你要吃素、放生、供佛,我不管你,你不能强加于我跟你一起“傻”就行了。这样的家庭已经算很不错了。有些家庭另一方比较强势的,缺少包容的精神,不但不能中立,而且要坚决反对,你要是吃素我就跟你离婚、钱多闲放着也不能拿去放生、家里绝对不能供佛……更有甚者,另一半拉着儿女一起来反对的。一个人如果面对这样的另一半,我想问一下你怎样能好好改命呢?你不被另一半拉着你堕落已经是万幸。试想一下,如果了凡先生的夫人对改命之说嗤之以鼻,对佛法等闲视之,她整天杀生吃肉、口舌是非、不加节欲,则任由了凡先生再努力行善积德,刻苦用功,呕心沥血,又有何用?所有付出的效果都将大大减弱,了凡先生成功改命这一美谈恐怕不会出现。这正好应了当前社会流行的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3、我遇过不少在家修行的人很想让整个家庭兴旺起来,他看到方法摆在眼前,真的想大干一场,可就是得不到自己另一半的支持。自己苦苦修了很长一段时间见效都是甚微。毕竟一个家庭是所有成员共业的成果,不是一个人的业决定的。《地藏经》上有这么一段话:“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根据这段经文,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功德应该是按照6: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例如妻子努力修得的福报会有七分之一自动流向丈夫。
根据“力是相互作用的”定律,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业障也是按照6:1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也就是说不管自己多努力修行,除了要消除自己的业障之外,还得承担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七分之一的业障。假如另一半的业障深厚,其七分之一的业障就非常强大了,自己得多努力才消得了呢!由以上的分析,我可以明确说一句:命运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难以被改变的。为什么呢?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只需要面对父母跟自己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当一个人结婚之后,就要面临另一半跟自己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等到一个人有了子女之后,又要接受子女跟自己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这当中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如果考虑外一层的情况就更复杂了。什么叫外一层的情况呢?例如另一半也在跟其父母进行福德和业障的分配,换一句话说,另一半的父母的福德和业障会通过另一半间接影响到自己。再进一步说,当自己的子女也开始成家了,他们的另一半以及他们的子女,也会影响到自己。由此形成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福德与业障共享网络系统,置于其中的人是很难去摆脱影响的。4、由此可见,修行改命是越早越好,年轻还没结婚的时候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时候好好消除业障,克服自身的烦恼习气,培养福报,以此感召一位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进入自己的世界,成为自己的另一半。这个过程已经是切切实实地在改命了。真能与一位善根福德深厚的人结为夫妻,那么以后的人生就幸福得多、省力得多,组成的家庭越来越兴旺,子孙德才兼备,富贵发达。这是我能想到的世间最美好的事情。目前社会上有些人说年轻人应该努力拼搏,不要学佛,以免消极,这样的说法真是肤浅有毒。根本不知道懂得佛理并如法修行对于人生的重大意义。至于已婚人士想要成功改命,首先是能带领自己的另一半一起学佛修行,进而影响到子女。但要做这一点,难度真的非常高,既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关爱和德行感召对方认同你的观点,又要随顺对方的一些世俗喜好,满足对方的各种需要,不能强行要求对方必须这样做、那样做。同时还要为对方多做功德回向,以期对方早日心开意解,信奉佛法。这此我介绍一个有助于促使家人信佛的方法。那就是为对方多念“南无法海雷音如来”,这位如来是药师七佛之一,其本愿当中说过会帮助众生舍弃邪见,使众生对佛法生起信仰。
福人居福地的精妙之处
附:风水是福人居福地,福地居福人,你要是个福人,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福地(根据个人的福德大小,各有不同)。如果你住的地方不是福地,你也能住成福地,大家知道风水养人,却不知道人也要养风水,人一住进去,周身气流就会逐渐充斥整个住地,把地养得福德兼备,就跟自己一模一样,住地就是你的形,这就是俗话说的“物是主人形”。你要住福地,先要好好积德,你积下福德,自己很自然的就能养风水。福德气数一尽,风水会自动变掉,你要是福德养不起这个好风水,它自己就会破掉的。好比你的资财养不起一头大象,大象岂不饿死?你若是换养一只小狗,也许还养得活蹦乱跳。所以你没福分,还要住福地,这更糟糕!没福德,你镇不住风水,反成凶像!命理不能转,相理随时变、随心变,因此相无定相、命无定命,如果命坏而又心恶、行为不正,不会找到好的风水;纵然已得好的风水,也会遭受水灾、地震等的自然灾变所破坏。而且他又说:“三分风水七分做。”也就是风水必须加上人为的努力,去改善环境。老子讲:嘴说善言,嘴吉祥;心存善念,心吉祥;行做善事,多积阴德,如此三年,祸消福来。你想招祸也容易,嘴说恶言受恶报,心存恶念受恶报,身做恶事受恶报,如此三年,福消祸来。所以,福祸是我们自己掌握的,与神没关系,风水、命运全在自己身上。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如今邪法众多,千万不要学歪了,千万不要愚善,被骗财骗色,适得其反;我们要真正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这一生就能过富贵幸福的生活。所以,大家住在非福地,也要感激,这是上天给你生路呢,赶快趁这个时间积累福德,福德增长了,你不搬家,风水都要变化,因为被你每天的人气养好了。孝顺供养父母,这个福报,福德太大了,就算是苦厄命运,也根本挡不住自己的福德。孝顺父母生出的气蕴,是天地间至贵至珍生气最强的气蕴,养得住一切福德,镇得住生活中各种不顺包括担心忧愁恐惧。人世间的健康、快乐、富贵、长寿、儿女、平安等等之福源皆有德而生。老人有德,是一家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祖辈有德,全家得福。《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只是时间问题。任何福报都是有限度的,也是有定数的,经不起挥霍。也许有人能举出身边的反例,但人家的福分大,经得起浪费,毕竟这样的还是少数,有的人福报就是很大,一时半会折腾不完,何况有的人家也是在不断地积德,你只是不知道而已,真正的积德高手,都是积阴德,外人是很难知道的。我们市井百姓,能因为看到豪富人家天天歌台舞榭、挥金如土,就学着那样消费吗?「风水」,只是工具,有福的人便会有效,无福的,那却是很渺茫了!不信请看多少「猛人」,艺人、明星、歌星,染上了绝症,四处求高人指点,用了很多方法祈福祈寿、造「生基」,祈求以风水地灵续命,只可惜福已享尽而孽报已成熟,又不懂得捐钱去放生消孽加福,最后还是逃不了,要「受报」,大量费耗了辛苦积聚来的家财之后,又受了很多苦,仍是要死亡!这是因为「因果」是真的要去「还」,要去「了」的!「还了」之后,那债才拿清,那劫数才会完!偿还时的凄惨痛苦,却是只有受者,才能感受得到,他们是受不了那无尽的折磨,可以肯定地说,世上有了有效的医药发明后,另一些新绝症,必将会应「运」而生!去收那些在「劫」的人。所以,一切以「摆亅风水、改运、用术数、求神等方法,来希望逃过厄运劫数,即是等如「欠」了债,到了期却又不肯还钱,只是东躲西避,用借口尽量拖延,纵使避得一时,所欠的债未清还,总是不得安宁的!命相是解释正报的,风水是解释依报的。依报随正报转。正报有福,依报必然会好;正报无福,依报必定坏。所以,风水家常说“吉人居吉地”和“求阴地不如求心地”。这“吉人”、“心地”就是指的“正报”。说明依报随正报转。正报是主要的,依报是次要的。那些阴德高的人,身上放射着一种光,被称为德光,高人晚上练功时,可以看到某一区域有这种德光,见此光便知此地有阴德高超之人。德光强,质量密度必高。这种质量可以用核燃料作比喻,它虽量小但密度却很高,几克抵得上成百上千公斤煤产生的热量。这种阴德能量对维护生命肯定是有好处的。真正改变命运的方法只有断恶修善,布施放生,广积阴德,福报增多了,命运才能根本的改变!!(放生是指智慧科学如理的、严谨正确放生,不能伤害他人,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体系。愚昧放生,会让人反感抵触,适得其反)改造命运的过程注定会很艰辛,但是一定要挺住不要再继续做恶(尤其是邪淫之事要戒掉,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以为然;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必丧利;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业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业必堕。纵有李白之才,石崇之富,如不断除邪淫,势必影响一生的荣枯祸福,结局总是非常凄惨的;纵欲邪淫,削福报最快,贪色,命必贱,这里不再赘述,请自行查阅相关文章),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底线!德润身,财润屋;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能改变你命运的,唯有福德的力量,只有你积累了足够强大的善业,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今生的命运!当你多积阴德、积德行善到一定程度时,福德的力量会引导你遇到善缘,遇到贵人,遇到好机遇,遇到好姻缘,遇到好风水的房屋,遇到好风水的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请不要乱抬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得什么),因果乃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人和人之间的福报、机缘等各不相同,没有可比性,因果机理复杂深奥,只是数量的积累、机缘和时间问题,愿大家能够真实清净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厚德载福] 为什么积德行善人,可以积福改命?
[厚德载福] 为什么积德行善人,可以积福改命?常听人家说“一定要积阴德”到底为何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什么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什么是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壹:善念、善行,都是积善,积德。经常有很多人会问什么是阴德,积阴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早在汉代的道教经典《淮南子·人间训》就有:“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zhi),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人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在《易经》中有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貮:《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有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阴德其实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叁:许多圣贤先人告诉我们,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你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你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甚至还会福泽你的子孙。所以我们做些好事,最好不要宣扬自已,故意让别人知道的道理就在这里。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才大。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和留得住。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所以只有多积阴德,德才能积得住,也留得住。「改变命运」的真相【只有两条路】第一【内德】孝敬父母,孝亲敬祖祭祀祖先。第二【在外面】多做善事,行善积德广积阴德,帮助更多的人连根养根,积百世功德!
想要得福报,先要行善积德,做什么事情最积德?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们都想得福报,儿女都好,都有前途,父母长寿,怕凶事横祸降临自己的身上和家中。但是要想得到福报,无灾无难,就要做行善积德之事,不做损人利己的坏事。那我们来看看做些什么事可以积累善德,得到福报,福及子孙。一、孝:百善孝为先,孝的意义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道家认为孝道应该是出于自然的一种行为,但是人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能为所欲为的动物,所以道家强调人要回归一种“孝道”的本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这是本应该做的事。二、救人性命: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话一点不假。还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话更道出了救人性命会积下大阴德,从而得到上天眷护善人得福报的真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最贵,重於千金,一方药济人病痛,功德过於千金。(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於此。)所以他将编纂的药书称为「千金要方」。正由於这样,道门中人,往往精研医道,擅长药物学(本草学),经常义务为人治病,或只受极低廉的酬金。现代社会,不少道观尚保留著设立诊所、医院,或者道长研究医技为人治病的优良传统。三、兴建大利:协助建设公共设施,譬如开渠导水,修筑堤防,修建桥梁、救济贫困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算兴建大利。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说修桥铺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功德,只因修桥能度千万人,铺路者能利万千人。所以,我们现在在各处集资修路修桥的地方都很容易看到镌刻着出资人名字的功德碑。在大理州剑川县有座与金沙江上铁链桥同名的风雨桥金龙桥,桥亭上也有一副楹联:崇善怀德寸心昭日月,修桥铺路阴骘积儿孙。由此可见一斑。四、戒杀放生:道教在“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就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动植物。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放生的目的是为了救生,以慈善心,慈悲行救助弱小生命脱离死亡,重新获得生机,还其自由,让它们在相对良好和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其生命的正常过程。所以放生应当遵守一些基本的准则和要求进行。放生前应当施行一定的合理的方法,确保所要放生物命的健康,这包括以五谷饲养其命和以五德能量饲养、安抚、净化、植善根于其灵性之中。同时要设身处地的考虑放生后它们生存的环境,寻找和确定良好的放生地点,确保救生的义举能够成功有效。五、供养:狭义的供养是指利养供养与恭敬供养等物质方面的供养。但心行的供养是使物的供养真正具有意义的关键所在。道教斋醮法坛的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香闻达十方无极世界,灵通三界,是通真达灵的信物,道经中多有记载。道教斋醮用香非常讲究,道门香一定要是天然香料,清净至要。醮坛焚降真香,詹唐香,白茅香,沉香,青木香等。六、助印经书善书:经典经书善书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作者都是成道级别的大真人、大祖师。善书、经书是赐予大智慧的,是宣扬大道之理的载体。经书善书在手,沐浴真人智慧之光,胜读千经万典。助印经书善书可以结下善缘、道缘,可以得到十天善神的拥护,而邪祟不敢侵扰真善人。助印流通者获福、消罪解厄,福禄绵长,利益自己及子孙;助印、流通经书逢凶化吉、坎坷渐消,所做如意;助印、流通者家庭和睦,子孙聪慧,受人尊重,祥光笼罩;助印、流通可增长智慧,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命运亨通;助印流通能为三界众生,种植善德、道缘,获无量功德;助印、流通、读诵者不堕三恶道,获人天福报。七、行善劝善:老子劝导世人向善,最能扣人心扉的名言即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劝人为善,特别劝导有能力、有机会的人,在他们心中种下行善行的种子,就会得到更多的善行,可谓功德一件。持续做好事,做善事,累积善行,结善缘,积善行德功德无量!
修口业:嘴巴为“患苦之门,祸累之始;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嘴是祸福之门,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嘴巴造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简单一点就从他能不能管住自己嘴巴就看的出来。
管住嘴巴非常重要,口是心之门,心里所思所想都是通过嘴巴传递出来,人一辈子缺德事或许不会天天做,但是缺德的话,难听的话,不正经的话可能会天天说。日积月累,福气都从这张嘴里跑光了。尤其是对父母咄咄逼人,非常损阴德,说话不注意,没口德的人,这辈子也是坎坷凄凉颠沛流离的。世间上诸多祸根、悲剧来源于造口业的缘故,亲人闹不团结,同事闹不和,夫妻闹离婚等等,导致互相猜疑,互相诽谤,恶语相向,结果自然是不经意的结怨结仇,搞得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出一幕幕的悲剧。管不住嘴巴对我们自身和他人的伤害太大,可见护持好我们的“嘴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嘴巴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少些波折和多些成就,人生才能顺遂,福气多多,幸福满满。“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浮躁的人话很多,吉祥的人、有福气的人话少;出恶语的人,多是贪瞋痴怒发作,愚痴的凡夫常逞口舌之快而破坏无量善德,你看看那些真正有大福报之人,时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话语真的很少;那些普通人,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小事,火冒三丈,口无遮拦,各种埋怨憎恨,其实大家平时各有各的烦恼,还是自己的修为不行,日积月累,感召的命运和福祸自然不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与善人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痛如刀割。刀疮易好,恶言难消;口舌祸之门,灭身之斧也。何苦一时嘴爽,给自己埋下祸端?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修炼口德,就是提升自己的气场和磁场,一身正气和慈悲的人才能富贵双全。养一张富贵嘴,享一世富贵命。上了年龄,有点智慧会总结的人,都会意识到这一点,可是年轻的时候,很少有所觉察,这不是说教,而是古人智慧观察的经验总结。口为祸福之门,懂得谨言慎行,照顾他人感受,才是智慧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