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要有“五平”之心
领导干部要有“五平”之心
成为领导干部,就站在了聚光灯下。组织有要求,群众有期待,社会有评说,舆论有监督。同时,位置变了、权力变了、眼界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保持一颗“五平”之心至关重要。
为人处世讲平等。有的人“官升脾气长”,自以为高人一等,觉得什么事都比别人高明,结果连邻里乡亲、昔日同僚也认不出,或能赢得敬畏式的尊重,却得不到发自内心的敬佩。作为领导干部,不论权有多大级别多高,都来自百姓,终其一生,最后还是要回归百姓。不耻下问、当小学生,方能汲取智慧,博采众长。处事公道、秉公用权,才有去后的'政声民意。
谋事干事重平实。为官岂可无政绩?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守摊子,疲疲沓沓过日子,必会贻误发展、损害事业。然而,急功近利易坏大事,“虚头巴脑”干不了事,好大喜功干不成事。惟以平实的态度去谋事干事,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事情才能一桩一件干出来,业绩才能一点一滴聚起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发展进步需平稳。干部追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无可厚非,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发展都遵循客观规律,讲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这样。我们应当防止自我设计理想化,将人生目标定得过高,或者“这山望见那山高”,频频调高目标,结果就会因无法达到而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以致一蹶不振、一事无成。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审视自己,懂得知足知止,尤为必要和可贵。
名利得失要平衡。有的干部总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常和有钱人比享受,和高收入者比报酬,和企业家比财富,越比心里越不平衡。内心一失衡,就容易失态。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得到满足,也会欲望膨胀、贪心不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往往会心生邪念,通过非正当手段谋权谋名谋利。人生在世,得失既要看重,相信“有耕耘才有收获”;更要看淡,懂得“快乐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此内心平衡,一心干事,终必有所得,乃至大得。
精神境界求平和。人的一生道路曲折而漫长,有顺境亦有逆境,有通达亦有困顿。面对人生的兴衰际遇,领导干部的阅历、眼界与胸襟,决定了其心态更应平和。高飞之鸟易死于食,深潭之鱼易死于饵。权力欲、金钱欲太强的人,很容易成为权力与金钱的奴隶,最终会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受挫不悲、浮财不图,才能在喧闹复杂中凝神静气,不为纷繁万象所扰。对于不少领导干部来说,这一颗平和心最不易得,得之必臻人生高境。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五平”之心,是新形势下当好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有此“五平”之心,干部队伍就会少些官气、暮气、俗气、乌烟瘴气乃至歪风邪气,多些干事业的心气、和气、大气与浩然正气。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孔子说君子至少应该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畏”指的是敬畏,而不是恐惧或恐惧。
领导干部必须尊重法律、尊重组织和尊重公众。近年来老虎苍蝇相继落马。这意味着,苍蝇老虎们毫无敬畏之心,其后果当然是受到法律和纪律的惩罚。领导干部不仅要敬畏自己的言行,更敬畏党的精神和纪律,敬畏组织。
要有对组织有敬畏之心,就必须自觉服从组织的管理约束。“照镜子防患于未然”,及时净化心灵,自觉抵御诱惑,不断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敬畏组织,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组织,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自觉维护大局和团结。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组织是领导干部的“家”。如果组织不培养,就会失去成长的空间,失去强有力的支持,甚至会被侵蚀。尊重法律。“没有规则,就没有标准。”党纪国法就是“纪律”,不遵守“纪律”的人将依法受到处罚。没有规则,没有平坦的道路,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安全。我们尊重法纪,依法行政。守法是行政人员的基本道德基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只有尊重法律法规,才能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申论题(30分)
2008年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请以敬畏之心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9月5日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李援朝同志提出的“三敬畏”非常切合实际,也十分中肯,是针对我们有的领导干部越来越缺乏敬畏之心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既是对领导干部的提醒,更是对领导干部的忠告。
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要敬畏历史,一则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则在创造历史和书写历史的过程中,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我们党建党87年以来,无数共产党人在敬畏历史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既创造历史又敬畏历史,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自己闪光的一页。然而,我们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历史的长河中毫无敬畏之心,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但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反而给党的历史、给自己的历史抹黑。为任一方,不是造福一方,而是祸害一方;不是为了给群众谋利益,而是为了损害群众的利益谋取私利……有的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污点,有的甚至是成为历史的罪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不齿。因此,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敬畏历史,要找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坐标,书写自己亮丽的历史。
敬畏百姓,就是要把百姓看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还有尚书里说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总之,都不外是民本思想,要敬畏百姓。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百姓所赋予的,我们要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信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在人民群众中有好的口碑,就必须敬畏百姓。敬畏百姓,就是急百姓之所急,忧百姓之所忧,想百姓之所想,排百姓之所难,解百姓之所困,解决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和信任,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赞誉,否则,就会受到百姓的“唾骂”甚至是反对。百姓的眼睛是亮的,也是最真情的。要想了解到百姓的“心声”,高高在上不行,走走过场不行,夸夸其谈不行,不与百姓交心不行,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敬畏百姓。
敬畏人生,就是要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和工作?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敬畏人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把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切实担当起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人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人生观。
第四篇:盛茂林:领导干部要有“五心”
盛茂林:领导干部要有“五心”
发表时间:2012年06月25日 09:14编辑:高蓝来源:新湘评论浏览数:755【字体:大 中
小】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思考并用人生实践来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做人是根本、做事是目的、做官是载体。要达到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必须有“五心”:
领导干部要有良心
讲良心是一个社会人起码的品德要求,也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领导干部讲良心,要做到三个“对得起”:
知恩图报,对得起党。忠诚是做人的大节、做官的大德。我们能有今天,固然离不开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组织的培养。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把对党忠诚作为必备的政治品质,烙入灵魂深处,作为毕生操守。对党忠诚,关键有两条,一是真心听党的话。始终听从党的安排,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干啥就努力干好啥,绝不讨价还价。二是对党说真心话。过去讲真话是自然状态,现在讲真话是可贵品质和政治勇气。要从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讲实话、讲硬话、讲心里话、讲负责任的话,敢于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敢于力排众议、坚持真理,敢于提出批评建议,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知冷知暖,对得起百姓。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不为百姓谋利益就是忘本。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感情上贴近群众。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感情上要融为一体,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像对待父母亲一样关心农村空巢老人,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像对待自己兄弟姐妹一样关心农民工,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关心弱势群体。行动上走入群众。走出机关,多作调查研究,真正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摸住群众脉搏,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官僚化”倾向,切实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利
益上维护群众。为人民服务,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关键是办好群众的实事、小事、具体事。少讲大道理,多干实在事,对上学、看病、住房、就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格外关注、认真对待,竭尽全力加以解决。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为什么能经久不衰、漂洋过海呢,就是因为雷锋精神里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高尚、利他、助人、奉献,这就是人类的良知,这就是人格的魅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
动诠释。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始终焕发出迷人的风采。领导干部要崇尚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努力为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知荣明耻,对得起家人。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有人说,现在极少数领导干部,什么都不缺,就缺德;什么都不少,就少廉耻。有的是非不分,原则性不强,不能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有的义利颠倒,把市场的趋利规则作为唯一准则,官场上搞权钱交易;有的美丑不分,把找情妇、包二奶作为时尚,把赌博当作正常娱乐。人贵有耻。要把荣耻意识和党性锤炼、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多做有益身心、有益事业、有益家庭的事。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们能有今天,家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又为家人做了些什么?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犯上者,鲜也。”如果连对家人都不忠诚,怎么又会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呢?要做个好官,首先要做个好子女,好配偶、好父母,以道德的示范力增强人格的影响力,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领导干部要有公心
公心,是对人民公仆的基本要求,化难为易的最上法门。我们作为人民公仆,吃的是公家饭,用的是公权力,就应该怀有一颗公心,为公众谋利益。
秉公用权。常怀一颗视权为责、用权为民、履权为党的赤诚之心。切实防止权力私利化。我们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决不能让权力成为光宗耀祖的锦衣、谋私牟利的手段、贪污腐败的“魔杖”。切实防止权力商品化。权力不是商品,不能用作交易的筹码,要主动设防,克己慎行,防微杜渐,自觉接受监督,切忌以权力兑换金钱、换取利益、满足私欲。切实防止权力庸俗化。正确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决反对把权力当作讨好卖乖、拉选票的“工具”,拿权力送人情,用权力拉关系。
公道用人。我们领导干部,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用人权,包括推荐权、评价权、任免权。用人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干部群众可以原谅我们在工作上一时失误,但决不能容忍用人不公道。如果对搞“潜规则”、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的人容忍,就是对公正和公平的亵渎,是对老实人的轻慢,是对实干者的漠视,对事业的极度不负责任。要敢为事业用人才,以对人民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思想上秉以公心、标准上同尺丈量、程序上公正透明、任用上尊重公议,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促公信。
公正办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站在公正无私的立场上,出以公心,秉公办事,正气在身。公正办事,就是要按原则办事。现在一些同志分不清原则与感情的界限,将“原则性强”看成“死脑筋”、“假正经”,认为是“不合时宜”,在工作中人为地掺杂个人好恶和亲疏关系,甚至用感情代替原则。领导干部要做组织原则的守门员,遇到问题敢面对,遇到矛盾敢处理,坚持原则不变通。公正办事,就是要坚持按制度办事。坚持制度面前没有例外,不能因为有领导打招呼或跟自己比较熟悉,就随意开“口子”,打政策擦边球,造成彼此攀比,给工作带来被动。公正办事,就是要敢于抵制歪风。领导干部要有一股不信邪的精神,无论干扰来自哪里,有什么背景都敢于抵制;要有一种不折腰的硬气,当跑要风、说情风刮来时,要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以坚强的党性、公道的作风,树立起公正公平的形象。
领导干部要有事业心
事业心是检验干部党性的“试金石”,考量干部责任心的“分水岭”,促进干部成长的“动力源”。领导干部只有把人生追求定位在党的事业上,才能产生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不竭动力。
有责任感,负责才能担责。人生追求决定人生轨迹和人生质量。作为领导干部,是立志做事还是立志做官,反映出一个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姿态和思想境界,也决定一个干部成长的高度。孙中山先生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对我们很有启迪。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接下“任命书”,就是接下了“承诺书”,就要为干事创业、推进发展、造福百姓尽心尽责。只有我们对党的事业负责任,组织才会对我们的成长负责。要坚持把个人理想和组织需要、人民期待结合起来,把做事与做“官”统一起来,自觉做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先锋,自觉地为建设“四化两型”、“四个湖南”贡献智慧和力量。
珍惜岗位,敬业才能立业。岗位是施展才华、服务人民的大平台。我们对组织给予的任何岗位都要心存感恩、倍加珍惜,始终把岗位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珍惜岗位就是感恩组织。党和人民把我们推到领导岗位,赋予的是一份信任、一份重托、一份使命。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心中时刻装着岗位、装着工作,干出好的业绩,才能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珍惜岗位就要无私奉献。任何人要干出一点成绩,必须有强烈的奉献精神,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在工作上、用在事业上,以工作的成就、事业的成功作为人生的最大满足。珍惜岗位就是在积累财富。一个人只有经过岗位的摔打磨炼,才能经受锻炼、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岗位,珍惜每一次锻炼机会,在干中学、学中干。
科学干事,有为才能有位。想干事、能干事,更要会干事。领导干部要科学干事,必须做到“四个三”:一是践行“三代论”,循规干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继承好前代,发展好当代,有利于后代。二是架好“三条线”,创新干事。架好“天线”,全面领会上级的新精神、新要求;铺好“地线”,深入调查,摸准下情;接通“连接线”,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执行。三是把握“三个点”,扎实干事。要把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四个湖南”作为做好工作的“立足点”,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把解决制约湖南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工作的“关键点”,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做到“三个管住”,干净干事。切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纪律禁令,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拿,管住自己的嘴,不乱讲,管住自己的思想,不生贪欲,自觉过好权力关、金钱观、美色关。
领导干部要有包容心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包容是从政为官者的重要品德,体现的是的一种胸襟和气度,彰显的是一种人性的温暖与光辉,展示的是一种自信和力量。包容并非示弱,一个磊落坦荡的人才会有包容之心。领导干部要能容人容事容言容错。
能容人,搞得好团结。容人是一种道德修养,是一种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领导艺术。领导干部要能容人之过,不横加指责。不追究别人的过错是宽容,不追究自己的过错是纵容。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对别人的小错误小过失,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要有包容之心,帮
助改正提高,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能容人之长,不心生嫉妒。对优秀人才,要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他、培养他,不要觉得他本领强就嫉妒他、打压他。当别人有功时,要真心实意地褒奖他、宣传他,把别人的进步看作自己的成功,把别人的功劳看作自己的成就。要能容人之短,不责备求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一方面有才能的人,缺点有时也越明显。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为他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能容事,打得开局面。容事才能成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领导干部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只要有利于发展大局的事,不管对你有何种影响,都要全力支持;对自己由于经验不足、条件不够而做错的事,要拿得起、放得下、挺得住,勇于承认错误,及时修正错误,迎头赶上;对别人故意针对你、打压你的事,只要问心无愧,就要坦然面对,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尴尬、忍得住屈辱;对一些无关紧要、无关宏旨的小节可视而不见,对一些无关大局、无伤大雅的小事可忽略不计。
能容言,听得进真话。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人言嘈杂,说好说歹的都有。领导干部要听得进“忠言”。忠言逆耳利于行。工作失误时,上级会批评你,同事会提醒你,群众甚至会指责、不满和谩骂你,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受得了这口气,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尤其要听得进群众的意见。要容得了“异言”。由于理念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提不同意见的、说风凉话的往往都有,领导干部要客观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忍得了“流言”。工作中可能遇到遭人误解、遭人怨恨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听到一些流言蜚语、讽刺之词、甚至打击报复的话,要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相信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要分得清“谗言”。对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吹捧之词、过誉之词,要头脑清醒、自动远离,切忌不可偏听偏信。
领导干部要有平常心
古人讲,治天下先治己,治己先治心。品以高尚为境,心以平常为佳。人生有进退,当官有升降。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重名声、轻名气,重民利、轻私利。
把自己看成平凡人。约翰•保罗说过:“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有的人“官升脾气长”,自以为高人一等,觉得什么事都比别人高明。作为领导
干部,不论权有多大级别多高,都来自百姓,终其一生,最后还是要回归百姓。“欲食长空月,先除眼内尘。”我们要少一点倨傲心,多一点平和心,少一点浮躁心,多一点淡泊心,少一点攀比心,多一点知足心,低调做人、谦虚谨慎,多与别人比能力、比成绩、比干劲、比贡献,在寻找自己的不足中自我加压、砥砺前行。
把名利当作平淡事。人生没有彩排,天天都是直播。一个人自走上从政的道路,总有遇到名利困惑的时候。有人说,名利是“四个场”,一是磁场,对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二是剧场,各式各样的人物登场亮相,表演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剧目;三是考场,时时刻刻考验着芸芸众生的定力;四是屠场,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成为名利的牺牲品。人生在世,得失既要看重,相信“有耕耘才有收获”;更要看淡,懂得“快乐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要经常想一想:名加于身,满足的是什么?利入于囊,受用的又有多少?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信仰面前要学会坚守,保持一个干净的心灵,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把形象放到平时做。对领导干部来说,能力是“硬实力”,形象是“软实力”。没有好的形象,就没有感召力、凝聚力,干部就不会服你,群众就不会信你。领导干部形象好不好,在一贯不在一时,在做法不在说法。领导干部把树形象的功夫用在平时,认真对待工作、谨慎对待权力、真心对待百姓,时时讲党性、处处重品行,重形象不搞“秀形象”,重大行不轻细谨,以道德高尚度增强形象美誉度,以人格的感召力提升形象的示范力。尤其在交朋友上要慎重,交朋友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小节问题,而是关系党性党风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党和干部的形象。交友要有数,友与非友,心里要有杆秤,对那些搞“感情投资”、“公关”和不善之客,要当机立断、拒之千里;要择善而交,多与普通群众、先进模范、基层干部、专家学者交朋友;交友要有度,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能做的事情不做,决不能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摄影 汤伟)
第五篇: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教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稳坪镇铁坑完小:张房玉
一、感恩社会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韩愈的《师说》中给了我们答案“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原文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对社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传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古之师者,强调学生要有文化,强调是“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古代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官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不少有识之士极力倡导尊师重教,而另一方面普通教师尤其是私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缺乏保障。统治阶级推崇拥戴那些亦官亦师或有钱有势的名师大儒,而广大的普通教师,特别是私学教师在社会上属于受压迫受剥削的行列,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科学家都从事过教师职业。他们一方面从事文化研究和传播,一方面培养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主张给教师以崇高社会地位,倡导社会应尊重教师。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很高,常常把教师与君王相提并论。《尚书·泰誓》中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将君师视为一体或将君师并列于同等地位。荀况进一步把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自汉唐至明清,历代都有大儒。这些人饱学多识,学生也多能根据礼教事师。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教师与其他劳动者一起成为国家的主人,其政治地位随之大有提高。特别是到了8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更注重从各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对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不仅多次强调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专门制定《教师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师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要全社会尊重教师。同时,各级政府还选举教师当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公开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以及从教师中选拔人才进入各级政府的领导班子等等。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使广大教师看到了希望,受到极大鼓舞。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教育是民族兴旺的希望,教师是教育振兴的关键,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被全社会所认同。
二、感恩国家
教师感恩国家的财政供养,国家给了教师一个展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老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尽情的歌,欢快的舞。作为教师的我们,感恩这份工作。因为工作,我们变得充实,因为工作我们拿了国家的薪水得以养家糊口。
现之师者,面对学生不爱读书,显得无奈,古有戒尺惩之,现有条文醒之,面对眼前教育有点茫然。可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教师从根本上摆脱了受剥削、受奴役的境地,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把教师视为四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比如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确立教师节,颁布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设立“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等。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我国的《教师法》专门就教师的权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这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当然,如今的世界斯文扫地,教师得不到丝毫的尊敬,在社会上没有一丁点的地位;人们整天只知道指责师德败坏,并还时不时对老师们提出严苛的要求。越是这样的形式我们老师越要秉持一颗感恩之心。因为教师是感恩教育的执行者之一,定能上行下效。
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同样的,教师就如同学生的海洋,要向百川(学生)归海,就必须提高师生关系中的向心力,平等的地位也就成了最起码的选择。而那些更高明的老师,则是时刻都会在学生面前放低自己的身段,让学生在自己提供的自由的疆场上驰骋,熟悉方法,获得知识。放低身段,成为孩子王,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感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每一个闪光点甚至是他们的缺点与不足——在我看来,这都应当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必然选择。
三、感恩家庭
教师感恩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家和万事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什么?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够洗涤掉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是一阵清风,可以拂去烦恼和忧伤;更是那一缕情丝,穿透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家是宁静的,家是温暖的,家是甜蜜的,家也是安定的。她可能不华丽,但一定要雅致。那点点滴滴的幸福,实实在在的欢乐,时刻都可以把她装扮得暖意融融。她可能不富裕,但一定要洋溢着爱和情,一句贴心的话,是浓浓的亲情,厚重的给予。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人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爱人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儿女们失落时奉上一番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四、感恩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感恩的是自己的学生。有了学生,教师才得以教学相长;有了学生,老师的才智才能显示;有了学生,老师的每天才活得充实,是学生给了老师快乐,给了老师自信,给了老师无穷无尽的工作力量。
首先,我们应当感谢的就是那些优秀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们教学上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他们工工整整书写出的作业,让我们批改的时候,一目了然,效率极高;他们自觉自发的预习学习,让我们省去许多唠叨,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钻研教学;他们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别人对我们这些老师刮目相看,无形中,也提高了我们的名望;他们个性张扬的特长,在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他们作为班级的榜样。
其次,我们也要感谢那些表现中等的学生。他们是班级的大多数,他们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的坚持不懈,他们想攀上顶峰的渴望,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对象。因为他们,我们可以大刀阔斧的塑造;因为他们,我们找到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后,可以让班级整体成绩迅速提高;因为他们,班级多了一群乐于服务的群体,他们一般都不怎么自卑,他们又一般都不老想着学习,他们一般都没有多大压力,他们总想用些时间去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因此许多杰出的人才大多出自中等生。
再次,那些后进生,也应当是我们感恩的对象。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人性的缤纷,他们的不足都是率性而天真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他们的那些缺点与不足也是一种人性之美;是他们,让我们学会了挑战自己,训练了自己的耐心,挖掘了自己教育的潜能,更能让我们明白自己有多么的优秀;是他们,让我们也曾惊喜连连,我们付出了真心,付出了汗水,他们总会在某一时刻表现出自己人性的光辉,这份光辉是惊喜,更是回报,在差生的身上,我们同样能够找到成就感,丰富自己的教学生活。
说了这么多,我更想说,感恩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教师优秀,学生欢喜;学生优秀,教师也必定欢心;欢心与欢喜中,师生的情感就像水乳一样交融。感恩的心,也由此而产生。
因此,感恩学生的前提是自己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做一名有觉悟的老师。秉持一颗感恩之心,就是秉持一份觉悟。真诚的感动源自心与心的交流,感恩的心也就是交流中碰擦出的心灵火花。
最后让我们一起秉持一颗感恩的心去关注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关爱学生,了解其心灵的脆弱,送上及时的鼓励;去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改正自己之不足,在走向完美的过程中,送出一颗颗感恩之心,也收获一颗颗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