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肝脏解剖学知识在乡村医生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论文
中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比较高,属于乙肝高发地区,所以防治乙肝一直是临床及公共卫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工作在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来说,掌握肝脏的解剖学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对肝脏专科知识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诊断出早期乙肝患者,从而使患者及早得到治疗。笔者作为人体解剖学教师,面对底子薄的乡村医生和解剖学知识抽象这两大难点,在进行肝脏解剖学知识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实践和运用。
1为引入“肝脏"这一主题,采用启发式教学
为了激发乡村医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体中最苦最累的器官是什么吗?”当告知他们答案是肝脏时,学生们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通过一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是肝脏呢?笔者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肝脏的功能:分解、排出人体内的毒素;‘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制造人体内最重要的蛋白质等。在这一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他们顿时明白:正因为肝脏执行这么多功能,所以说它是最苦最累的器官,同时也轻松地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
2在介绍肝脏的大体解剖常识时,采用传统教学
例如: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中国成年男性肝重1 230~1 450 g,女性1 100~1 300g,约占体重的1/50。大小约为长径25 cm,前后径16 cm,上下後15 cm。胎儿及新生儿的相对较成人大,约占体重的1/20卩I。肝呈楔形,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肝的上面隆凸,由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右叶圆钝厚重,左叶窄薄。肝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肝的前缘锐利,后缘钝圆与脊柱相贴这些内容笔者采用课堂传统教学即采用“板书+挂图+ 口授”的方式讲授,这样,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维,再通过教师抑杨顿挫的语调、适当的肢体语言,集中注意力。学生通过记笔记,教师通过对重点进行反复讲解,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在介绍肝脏的位置和毗邻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例如:肝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小部分可达左季肋部。肝的右叶上面在膈以上邻近右胸膜腔和右肺。右叶下面前接结肠右曲,后与右肾接触。肝左叶后缘内邻食管,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下面接触幽门。这些内容以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表达,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它们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从而使柚象的问题具体化,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在介绍肝蒂内结构肝门附近的形态结构及分布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例如:肝脏脏面中间部的横沟,称为第一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及淋巴管进出肝的门户,以上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其中肝门静脉、肝动脉及肝管的各级分支均结伴同行,并由结缔组织鞘包襄,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入肝实质后三者以肝门静脉分支为主轴,攀附伴行%笔者对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演示,再配以相应的口头讲授,向学生们清晰展示了肝蒂内的重要结构。在可视信息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步进行的同时,引导学生随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顺序进行学习,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由于教学对象为乡村医生,其中仅有少数系统学习过解剖学知识,对肝脏专科知识的了解较为有限,接触较少。在肝脏的相关概念和重要解剖结构理论相对较为抽象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生动形象的讲解,深入浅出的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授课方式,使得原来相对枯燥、烦闷的解剖学知识学习变得形象生动,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篇:尝试教学法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再尝试
江苏省射阳县射阳港学校 薛德林
【内容提要】
“尝试教学法”切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是新课改的方向。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尝试教学法”要讲求课堂结构的可调节性,尝试题的设计要讲求基础性、关联性、相似性、生活性。
【关 键 词】
尝试教学法 数学教学
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缘起
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法”是一种让数学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的教学方式。尝试教学法提倡“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讲求“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通过学生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尝试教学法”的要求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依靠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是难以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学习、研究“尝试教学法”,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成了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二、研究经过
本人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学近20年。1995年,在一份数学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了邱学华先生“尝试教学法”的文章,当时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以后,便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也陆续阅读了邱学华先生有关“尝试教学法”的专著。2004年之后,“校校通”工程带来了网络,我就进一步学习“尝试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践研究。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我愈来愈觉得“尝试教学法”之路是能够切合新课标的要求,是能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也同样有利于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通过一个个课例的实践,通过长期的思考,我对“尝试教学法”教学思路越来越明晰。
三、研究结论
1、尝试教学法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要强调:凡能由学生解的题目,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每节新授课,我都先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好尝试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我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看看谁能最快掌握具体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兴致盎然地纷纷投入学习中。自学课本例题后,再让学生完成黑板上的尝试题,结果,多数同学都做对了。这样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练习,长此以往,就能逐步形成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一改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束缚。在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时,教师只起辅导、引导作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生讲尝试题顺利解答出来之
后,我立即报以微笑,并表扬了他。那个学生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我再让他到黑板上给全班同学讲解一下。由于他讲解清楚,思路清晰,讲完后,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从中获得了多大的前进动力啊,学生能不找回他的自信吗?
3、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课堂上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4、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尝试教学法”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番,在这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有的放矢,花时少,效果好。运用尝试法后,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增多,学生作业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做作业时在课堂内巡回辅导,并重点辅导差生。差生在课堂里做作业,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安心思考,认真作业,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
5、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这正是中差生最缺乏的东西。“尝试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自学课本,促使他们进行思考,从而解决中差生的根本问题。实践表明,“尝试教学法”用于中差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格外大。
6、运用“尝试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尝试教学法中有一个环节是要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一环节,除了组织、引导好学生,讨论之后我还让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长此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四、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注意点
1、课堂结构要有可调节性。尝试教学法一般结构是:基本练习、导入新课、新课练习、巩固练习、课堂总结。新课教学过程又分为五个环节:在准备题引入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教学环节的先后次序。
2、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合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一般来说,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作为后继教材内容,应用尝试教学效果较好。例如,有了百以内加减法知识基础,再学万以内多位加减法;有了简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再学复合应用题;有了通分的知识,再学分数加减法。这些后继教材的教学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不过,前面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好,才能取得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3、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点都适合尝试教学法。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适合于应用。例如,量的概念、几何初步概念,这些教材内容,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如果直接尝试似有强人所难之嫌,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求面积、体积(容积)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仍可应用尝试教学法。
4、设计尝试题的要求。一是尝试题与例题要有关联性,二是尝试题与例题要有相似性,三是尝试题要体现基础性,四是尝试题要体现生活性。
5、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要注意学生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等。一般来说,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应用,在中、高年级应用效果较好。自学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可能不太顺利,教师要加强引导。如果坚持长期应用,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6、应用“尝试教学法”,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仅是在一堂课中的“进行新课”的一段中,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必须用多种教学法。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排斥另一种教学法,它们之间不应是对立的,而应该互相结合、互相配合、综合运用。
总之,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法”是一个蕴藏深厚的富矿,有待我去不懈地探寻。我将在已有收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将这一课题深入持久地研究下去,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从而造就优质数学课堂和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修订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2、邱学华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3、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4、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薛德林 联系地址:江苏省射阳县射阳港学校 邮编:224345 邮箱地址: SYXSYG@126.COM 电话:0*** 5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实践略述论文
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构建为高职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网络信息过多、不能辨认有用信息及无用信息等问题,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
优化计算机网络形式的出现,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得到了系统性的应用,因此,对于高校教育人员而言,在现阶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其科学内容的构建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对职业特点的分析与实际教学现状相结合,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证。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多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教育人员没有认识到网络开发及运用的基本价值,教学内容单一,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分析
(一)教学资源少
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很多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忽视了超媒体、交互式以及智能化的教学体系的构建,这些现象的出现和教师在教学中媒体资源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生动性的教学课件以及形象化的人物资料,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找到。因此使高职院校的教师逐渐失去运用计算机网络的信心,同时也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
(二)专业指导弱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构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应用,由于其操作的不专业性,为整个课程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多媒体内容的选择,一些教师过分地依赖网络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会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教育意识少
很多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认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会过多地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少会应用到网络资源的教学形式。而且一些高校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受到资金、管理等的限制,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便,使高校教师出现了网络资源利用意识十分薄弱的现象。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开发及利用
(一)构建多元化的网络媒体资源库
计算机网络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滞后性的发展现象。所以,在整个教育体系优化的过程中,相关的网络素材研发人员应该与教师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到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需求,而且也应该对媒体素材利用率低以及共享性差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首先,定期地进行网络素材的更新,对软件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及实践能力,从而构建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其次,鼓励教育队伍中计算机技能相对较好的教师参与到教学资源设计的过程中,从而使整个课程资源的设计与教学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最后,实现教育素材的自动化管理,并实现网络平台的构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应该充分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为教师的资源获取提供便利性的服务。
(二)实现网络教育机制的创新发展
首先,实现网络进课堂。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在网络资源下教师可以通过PPT等软件,将课程内容做成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其课件的设计应该实现与课程内容的交互性,在必要的地方可以做成超链接,实现与网络的互动,使抽象化的课程内容得以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构建网络第二课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设计自由演讲、专题讨论以及个性展现等模块,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从而为整个教育事业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获取利用及分析
在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构建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信息获取的利用效率,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定期对教育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可以在期末对教师所学的软件应用进行考核。
(2)通过教学反思模式的构建,激发教师构建多媒体课件的意识,并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观摩及比赛的过程中,从而使教师在竞争的同时提高参与能力,为网络计算机信息获得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总而言之,由于教育事业的创新及不断优化,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保证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高校应该通过对教学现状的系统性分析,构架科学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优化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不断促进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发展。
第四篇: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实践论文
摘要:钢琴二重奏是一种重要的钢琴演奏形式,在钢琴教学中融入钢琴二重奏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优化钢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演奏技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本文对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价值和运用实践进行探讨,期望对提高钢琴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二重奏;价值;实践
一、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长时间独自练习势必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练习产生厌烦心理,而运用钢琴二重奏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首先,钢琴二重奏可增加练习的多样性。两个学生在弹奏同一乐曲时,不同学生的触键方式和演奏方式均有所不同,能够赋予练习新鲜感。尤其在弹奏中出现双方意见分歧时,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诠释作品,达到取长补短、历久常新的学习效果。其次,钢琴二重奏可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钢琴二重奏拥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供学生练习,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克服技术难关,并且钢琴二重奏所形成的新音响效果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声音的丰富多样,提高学生合作演奏的乐趣。
(二)提高学生对声音层次的把握力
钢琴二重奏能够提高学生在弹奏时对声音的感觉,合理控制声音的层次比例,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强音量控制力。在大部分四手联弹作品中,通常由第一钢琴右手弹奏旋律,另外三只手弹奏伴奏声部,这时高音声部的旋律音符较少,易被下方声部掩盖,所以这三只手必须处于接近于无声但又能听清楚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辨析声音音量的层次,通过细腻的触键,加强对音量的控制。二是增加音色变化。在一部分钢琴二重奏作品中,其作品是由交响乐或其他音乐形式改编而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弹奏时应当重视对不同乐器声音的模仿,赋予音色多变性。三是增强声部控制的理性。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往往只关注对弹奏技术的掌握,而忽视对弹奏本身的理性分析,如此一来只能听到优美的旋律,却听不到音乐中的和声织体,导致声部较为淡薄,缺乏层次感。但是通过钢琴二重奏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尤其在练习多声部音乐作品时,更能体现钢琴二重奏的优势。
(三)提高学生弹奏的严谨性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快速音符弹奏不够均匀,以及音符弹奏长度与乐谱不符的情况,他们忽视休止符的作用,而练习钢琴二重奏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如,在练习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时,若两位学生同时弹奏16分音符存在不均匀的情况,那么就会造成音乐混乱,所以教师要让两位学生慢练,用严谨的练习态度保证同样的触键方式才能弹好该段落。在钢琴二重奏练习的初期,学生很难做到弹奏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乐谱进行弹奏,不能掺杂个人的弹奏习惯,直到两人对乐谱演奏熟练后,再通过沟通协商增加适度的自由伸缩度,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避免出现不符合乐谱的过分自由。此外,在钢琴二重奏练习中,两名学生要先各自单独弹奏给对方听,让对方了解自己的韵律,而后再找寻双方适合的变化幅度,从而有利于减少钢琴二重奏时出现韵律不和谐的现象。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钢琴教学中引入钢琴二重奏练习,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审美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方面,钢琴二重奏能够促使学生彼此之间达到精神上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地配合对方,控制好自己弹奏的力度和速度,才能共同完成弹奏作品,充分展现钢琴二重奏的音乐魅力。其次,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方面,钢琴二重奏要求学生了解音乐的声部,演奏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同时,学生在演奏时还要融入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用更加准确的弹奏方式诠释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再次,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方面,钢琴二重奏打破了传统的演奏形式,在弹奏技巧层面增加了难度,而这种技巧难度的增加恰恰有助于提升演奏者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演奏形式提升学生在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
二、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的运用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钢琴二重奏分为四手联奏和双钢琴两种演奏形式,在钢琴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四手联奏形式,在曲目和音域上有着诸多限制,降低了钢琴二重奏教学的灵活性。为此,钢琴教学应当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改进传统四手联奏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推广运用双钢琴教学方法,促进钢琴二重奏教学的深入开展。学校应为学生建设独立的双钢琴教室,布置多架钢琴满足学生练习需要。在练习钢琴二重奏时,合作者既可以由生生之间配对组成,也可以由师生之间配合组成,同时还可以构建起多人多台钢琴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弹奏技巧,增强学生在配合弹奏时的默契程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对于配合默契、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让他们练习一些技巧难度较高的曲目,唤醒他们的求胜欲望,让他们在挑战难度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对于配合默契不足、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选取经过改编而降低难度的曲目让他们练习,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扎实掌握弹奏技巧。
(二)弹奏技术要点的运用
在开展钢琴二重奏教学时,必须重视弹奏技术要点的运用,要求学生保证合奏的齐整性,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触键协调一致。在二重奏练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双方统一的节奏感、敏锐的听觉,确保乐句起止整齐、乐音清晰、衔接流畅,让合奏双方达到内心感应的高度契合。二是起始音合奏默契。在弹奏之前,双方应当约定好暗示方式,如将手放在琴键上,主奏者抬起手腕的瞬间双方一起触键。这就要求合作者必须仔细观察主奏者的手腕、肘部、手臂的细微动作,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磨合,达到一定的默契程度。三是乐曲中部合奏的和谐统一。在钢琴二重奏练习时,双方必须认真分析乐曲旋律、节奏以及和声对位等方面的要点,充分理解乐曲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使双方达到和谐统一的演奏配合。四是节奏的把控。演奏双方要全面掌握乐曲节奏的律动,准确弹奏每个音符,多加默契度练习,最终达到演奏速率、力度变化以及节拍律动的同步。
(三)音乐表现技巧的运用
钢琴二重奏的音乐表现技巧运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奏与协奏。双钢琴组合演奏中,乐曲的主奏声部通常都是由第一钢琴进行演奏,而第二钢琴则主要负责协奏声部的演奏,由于演奏的过程中,两架钢琴在音区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交织与重叠的情况,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旋律的分配。双钢琴组合演奏时,演奏的双方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合作,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同时,两者又都必须服务于整体效果,在必要时需要通过淡化自我表现,合理地表现音乐。二是声部的和谐。双钢琴演奏与四手联弹能否达到应有效果的关键在于合奏时,要能听到对方的声部,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明确自己在声部中所承担的任务,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效果想象力,始终保持节拍的感觉。通过倾听,能够使彼此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这样才能使乐曲的主旋律与伴奏音相互交织,从而达到声部的和谐。三是踏板的技巧。有的演奏者在进行钢琴合奏时,会习惯性踩上踏板,这样很容易扰乱音乐,为使乐曲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要求演奏者应掌握踏板的技巧,并对何时使用踏板做到心中有数。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钢琴二重奏是一种音乐表现力极强的钢琴演奏形式,在国际国内钢琴演奏与比赛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为此,在钢琴教学中要将钢琴二重奏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不断改进和创新钢琴二重奏的教学方法,重视弹奏技术要点和音乐表现技巧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协调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提高钢琴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清.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问题及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7-148.[2]郭艺术.探析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J].教育探索,2015:217-218.[3]李静.加强高职钢琴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32-33.[4]张晶晶.幻想力为核心中的音乐创作-评穿越五声:姚恒璐独奏、二重奏音乐作品选[J].人民音乐,2015,08:43-45
第五篇:浅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浅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正文: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为活动形式,集娱乐、健身为一体,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把体育游戏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竞技游戏活动形式的教育,能够保证较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往往以保证学生乐观的体育兴趣为前提,运用游戏教学方法组织体育课,形成以欢乐气氛开始,愉快情绪结束的体育课结构,游戏化教学组织过程得到积极提倡。
一、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游戏可以创设宽松、平等、充满活力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展示自我。例如:可以通过分组方式参与比赛,游戏的进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运动技能变成有趣的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对一些项目总觉得枯燥乏味,例如耐久跑,队列队形,实心球等项目。除了体育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外,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将运动技能融合于体育游戏中,使学生在乐于接受的方式中学习,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3.体育游戏在课前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在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慢跑、体操、定位操的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如果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例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传球触人”
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甚至可以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学生兴奋性和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十分有利于组织教学。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基本方法
1.课间穿插的方法
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例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列队练习时,穿插一些队列变换的花样等,这些都可以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
引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集分结合的方法
集分结合即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之后在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时,将学生按运动能力和身体条件均等地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在各小组配备一定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带动小组学生积极活动。通常游戏分组方法采用:按报数自然分队,按运动水平,按身体健康条件等来进行分组。例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活动,把集中教学和分散练习结合起来。
3.内外联系的方法
内外联系即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活动按照体育规范要求来进行,实现校外活动为校内教学相互结合的方法。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原则
第一是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其教育性集中体现在游戏的内容与方法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上。
第二是目的性原则,体育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该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和内容,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
第三是实效性原则,在选择游戏时,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年龄、性别、身体锻炼水平等情况,选择集体锻炼效果最好的游戏方式。
第四是趣味性原则,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应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注意动作设计的惊险性、象征性和新颖性,改变一些动作的组合和方法,例如:一手运球改成两手运球;
普通接力跑改成两、三个人手扶肩一起跑或两人用三条腿跑。此外,还可以加强游戏的情节和音乐伴奏,尤其对女学生,选择有舞蹈内容并伴有音乐和歌唱更能引起她们参与其中的兴趣。四、结论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使其组织过程游戏化,不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教学组织的发展趋势,已经受到各国体育教师的积极提倡。
青少年儿童生来好动,嬉戏玩耍比自律性的体育行为更适合他们,根据笔者的实践调查结果,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在体育活动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十分适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要求,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体育活动质量,而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竞争性、科学性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全体学生,以身体动作作为主要练习内容,以集体性竞赛为主要活动形式,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人体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的提高体育游戏者的学习生活和劳动技能,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还能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技能,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好地利用体育游戏,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参与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技术的理解与掌握,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