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的应用
一提到电脑游戏,一些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谈‚游戏‛变色,把它视为‚洪水猛兽‛,如果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确实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但是这并不是说游戏在教学中一无是处,如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化学习认识
1、游戏化学习和娱教技术
游戏化学习,指的是利用电子游戏为媒介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这里指的不是传统游戏环境下的学习模式,而是指电子游戏。就课堂教学而言,它指的是把电子游戏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一个教学环节。
娱教技术是目前教育界提出的关于游戏如何与正统教育相结合这一问题新的解决途径。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给出了娱教技术的定义,他认为‚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恰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娱教技术是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对‚寓教于乐‛思想进行发展与提升的结果,它吸收了‚寓教于乐‛的思想,同时又注入了建构主义关于体验式学习以及‚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思想,充分肯定了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娱教技术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肯定了‚人‛在学习中的地位。娱教技术认为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缝接‚令人感兴趣的事物与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形成学习的兴趣,感受并探究知识;二是充分肯定了学习支架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价值。学习者觉得学习枯燥、学习‚苦‛的原因是生活经验
与教学目标的情境存在鸿沟,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恰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用以创设情境来填补鸿沟,让学生在自然中同化教学目标,使知识成为学习的副产品。娱教技术为游戏化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2、游戏化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游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而是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 ‚星猫智慧板‛这个游戏,界面非常童趣,学生乐于在信息技术课中看到这样的画面。
3、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游戏化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的劳动。学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针对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猎奇心理,利用游戏的进级与成功后的奖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精神激励与取得学习成果的认可。我们选定的游戏本质上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软件,它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科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处在这种学习状态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为强烈,不会很快就产生学习的疲劳感,容易建立自信心。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游戏具有趣味性、互动性、挑战性和好奇性, 所以能引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动机。
二、游戏化学习在教学中应用
1、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学生生进行游戏化学习的软件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在玩游戏时,孩子的大脑是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的,而在这种兴奋
状态下,孩子学习某种东西形成某种能力就比较轻松、比较快,不仅没有精神压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其实正符合‚寓教于乐‛这个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学生认识计算机后首要的任务是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鼠标操作。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好玩的天性,我从游戏入手,从网上选择一些既简单又有趣的鼠标游戏,如‚接宝石‛、‚打鼹鼠‛、‚拼图‛、‚射击‛等。每一个游戏都能帮助学生练习鼠标的一种基本操作:如‚接宝石‛游戏主要练习鼠标的指向(移动)操作,‚打鼹鼠‛游戏主要练习鼠标的单击操作。老师简单介绍鼠标的操作要领之后,学生都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玩‛起来,鼠标的基本操作也就在他们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被掌握了,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很快就提高了操作的熟悉程度。指法是一朝学会终生受益的技能,但指法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在教学时,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学生的指法学习前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学生虽然对游戏很感兴趣,但因为输入速度慢而成绩不佳,由此学生知道了指法的重要性,知道要提高速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好、练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学生就学得就很认真,也很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指法练习后,再组织学生玩‚青蛙过河‛、‚吃苹果‛等游戏,利用这些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练习指法的兴趣和热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游戏化学习可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单纯从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的教学角度来讲,理论的学习无疑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机械过程。尤其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还能够凭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来配合学习,但时间长了,这种初级的兴趣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继而就会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厌烦之感。而游戏本身具有的互动性、竞争性、刺激性、新鲜性、娱乐性等特点,恰恰可以激发和延续学生、特别是较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教学中可采用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每次比赛结束后都要表彰获胜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鼠标的双击操作时,老师提前把一个新的游戏‚藏‛在每一台学生机里,然后给出了一条‚寻宝路线‛,如‚我的电脑——D盘——‘寻宝’——‘游戏’文件夹——‘鼠标练习’文件夹——射击‛,比一比谁最先找到这个游戏,获胜者便是优秀寻宝人;学习指法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指法比赛,如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青蛙过河‛游戏进行比赛,看在规定时间内谁送过河的小青蛙最多,比赛中不按照指法操作的同学将被淘汰出局,最终获胜者的名字会出现在‚操作小能手‛的光荣榜中。
3、用游戏化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有的学生进入‚画图‛界面后找不到‚工具箱‛或‚颜料盒‛,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我采取‚变魔术‛的方式寓教于乐。教师先说‚老师会变魔术,我来给大家变个小魔术好不好‛?教师快速打开‚查看‛菜单将‚工具箱‛隐藏起来,然后请学生观察‚什么不见了‛、‚你能把它变出来吗‛,学生对这个‚魔术‛很感兴趣,通过变‚魔术‛,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并在操作中发现了‚查看‛菜单里的‚小秘密‛,很多学生主动要求给大家表演‚魔术‛——怎样将‚颜料盒‛变出来,因为感兴趣所以很自然就做到了知识的举一反三。
4、游戏是课堂奖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对于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学生的基础差距过大,导致课堂上每位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也有较大差距,于是问题出来了:知识
掌握较快的这部分学生在剩余时间中干什么?或许可以试用游戏奖励方式,对完成较快的同学给予游戏奖励,既能让这部分学生巩固所学,同时还可以激励还未完成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奖励效应。
游戏化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优势是明显的,它能以更加新鲜的视角、更加多元的手段、更加生动自愿的形式增进了学生对生活、对经验、对文化等的了解和感悟,但是,信息技术课还应以教学为主,游戏为辅,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启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主,同时游戏化学习也一样存在着缺陷,我们能否成功地将缺陷弥补,将优势扩大,希望能与广大信息技术工作者互作探讨。参考文献:
1、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中国电化教育,2、周建平.游戏教学关论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3、庞桂美.论游戏及其教育价值.天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2)
4、陈炎.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02(5)
第二篇: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学校:修文县马家桥小学 教师: 李 德 华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
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水平得到很大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优越的硬件条件,为教师查阅数学课程资源提供了网络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直观形象的手段,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整合,优化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率
【正文】:当今时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受到了不断地冲击而悄然在发生着变革。作为一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
课改中提出了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教育教学整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冲击下,将现代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引进课堂,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就小学数学而言,由于学科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下面就我所任的数学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认为使用信息技术越多,效果会越好,甚至滥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导学功能,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呢?以下是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鲁迅说过:没有兴趣的
学习,无异于一种劳役,苦而无趣;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更不要谈抽象、创新和创造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堆被遥控的机器——机械地生产、运作。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变静为动,声情图文并茂,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用动画或PPT引出树的棵数、间隔数,两端都栽和一端栽等的疑问,新课自然就展开了。
(二)把握教学辅助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展。数学知 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1.使概念清晰化。例如:行程问题的教学中,要明确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运动出发的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等,诸如此类的抽象概念,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变色”、“闪烁”“弹跳”、“飞入”等手段刺激学生注意,并创设按题意配制的动画演示情景,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
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补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适时导入,恰到好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教学,图 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或关键处适时导入电教媒体,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又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 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主体突出,和谐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通过声 音、色彩、光线、形状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的教学环境。但运用时要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使其逐步成长为社会生活的行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而有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教学中,从新课的导入、知识的传授、巩固题材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全部采用信息技术。课堂的全过程是多媒体“一厢情愿”,把学生当成一个可随意往里填装知识的袋子,学生处于消极接受地位,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
(五)相互补充,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虽然有着其他电教媒 体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只有把信息技术教育同其他电教媒体及传统手段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的说,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选用录像机;当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而有些时候传统手段将收到比多媒体更好的效果,那就采用传统手段。这样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相互补充,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实了教学容量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六)注意适度性原则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益,但凡事要讲究一个“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那种希望通过信息技术代替教师的作用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样图文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明确规定,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体积”这一节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梯形的腰、上底、下底和高的含义,进而为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做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技能得到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科学使用,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情景交融,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然后把准时机,适当介入。绝不可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用得越多越好,只有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就可得到加强,也只有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近年来,我努力以崭新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变得易懂易学而喜欢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丰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经常被认为是最枯燥的,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轻而易举地抓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例如,在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东南西
北的位置与方向,我设计了《西天取经》的数学课件,虽然学生已有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概念,但位置与方向知识仍然很抽象,它的引入效果对于今后学生正确判断图上某物所处的位置与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在刚上课时,我播放动画课件:“路在何方”音乐起,唐僧一行四人在四面环山的山地上向前行走,他们背后山坳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定格)。我提问学生:能说说他们是朝那个方向行走吗?生1:去西方取经呗!生2:因为他们背后远处太阳在升起。说明背后是东,东西相对。所以他们是朝西走的。……
在整节课上,我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位置与方向的对应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并学会了初步的判断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位置与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凭借多媒体课件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画面,以声、形、像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的眼前,变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因此,只要有效地开发多媒体课件,并且准确把握、巧妙运用,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副自制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变化时,长方体的体积也随之发生变化,让这一教学难点瞬间突破,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这是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再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过去,我们总是强调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很难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课件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不同的颜色飞入,并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变抽象为直观,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不仅能清晰地展示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功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实物图像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收。
1、利用动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 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的一系列演示动画。在演示的过程,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都得到了发展。
四、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创设学习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面积公式时,利用下载的课件:屏幕上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屏幕左上角有“一堆”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将左上角的小卡片拖动到长方形中沿长摆好,每排摆5个,再拖动,沿宽摆放,可以摆放3排,再得出这个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积,继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积。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学,效果较好。学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可以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第四篇: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小学英语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也无法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如何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手段,如何创新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教育游戏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也为践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为了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对教育游戏的理解,为他们在选择教育游戏以及教育游戏应用过程中提供指导,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使用教育游戏,笔者进行了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研究选取即墨市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由笔者设计相关的教育游戏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由经验丰富的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游戏化课堂教学,笔者旁听并观察教学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证明,运用教育游戏辅助小学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自由灵活的学习,同时拓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应用领域,加快了小学英语教育信息化前进的步伐。论文包括六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了研究的背景、教育游戏在国内外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对教育游戏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并对教育游戏的分类与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三、四、五章是研究的主体,其中第三章在调查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适合英语教学的教育游戏资源,并对教育游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在上一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运用教育游戏辅助小学英语单词、听力、语法、语音教学的应用模式,并且针对每种教学模式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案例,具体展示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第五章描述了教学实验的过程,分析了教学实验的效果,并对教育游戏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反思。第六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第五篇:小学语文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超会榆树市环城乡双井中心小学校
论文摘要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字 信息技术创新意识课程整合语文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众多教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学科值。
1、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们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绪,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发挥。
2、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投影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内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
3、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领域,教师在设计和表现课堂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精心安排、设置情景、充分考虑增强力,运用声像媒体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内容生动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