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虎门硝烟的故事
去年夏天,我来到虎门销烟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113号。
简单的购票程序后,我踏进了这片神圣而庄严的土地。首先在外馆游览,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的雕塑,只见那人正襟危坐,左手握拳置于左膝,右手抬起,三指相捏着白胡,头略微昂起以至于他深邃的目光穿越人群,看向了远处,仿佛是在瞻望一个国家的未来。走近后,导游指着塑像下石柱上雕刻着的名字及生辰,向我们介绍道:“这是销烟功臣林则徐,1839年6月5日,他领导了伟大的虎门销烟……”
啊,是的,这位清朝钦差大臣,我也曾在历史书上学习过他的故事,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随后,导游带领我们往前走来到了一方类似大池塘的地点,想必这就是硝烟池了。我边踱步边细细游看。池中有水,估计底部还有大片绿藻,水色呈青黄色,能隐约看见池底的石块,池边距岸上有一层台阶,阶上插着很多约20厘米的短木桩。往右走,竟看到炮台,炮筒呈复古的黑色,中段被嵌在一块方形柱中,方形柱又搭在从大到小垒起来的三层石柱上。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炮筒,手感粗糙,有锈迹可见,看来年代久远。往洞口一看,只是漆黑一片,并没有我担心的大炮在里边。
慢慢来到内馆,移步至二楼时,眼前的景观让我尤为惊叹。
不知用何种材料所制,然而眼前的销烟场景的确栩栩如生。我竟能看到那农民搬动鸦片箱时额头上巨大的汗粒。我仿佛回到了1839年的那一天。
人们冒着骄阳,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虎门人海如潮,林则徐等官员站在高台上,头戴红黑官帽,身着一品文官仙鹤补服,颈上挂朝珠,身后披红袍。销烟民夫们乐此不彼的搬运着,填埋着,有的光着膀子,有的咬着辫子,干得热火朝天。林则徐一声令下,一担担石灰被倒入池,池像开了锅似的,黑色鸦片在其中翻来滚去,看似备受煎熬,升起了白色烟雾,弥漫着整个虎门滩……
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大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参观完毕后,那种时隔百年却从不曾磨灭的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爱恋及坚定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让我感慨万千。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虽然今天的中国已出发在繁荣富强的新征程上,但我们仍应铭记历史,心系祖国,奋发图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如一曲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正气歌,永远强有力地奏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