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奋力谱写市“三农”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位置,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药蛋果产战略为抓手,以政策扶持为引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积极规范乡村基层治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进步、农村全面发展。工作中,我们主要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突出顶层设计,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我市市委、政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头号任务加以落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深入分析我市“三农”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18-2020)》,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组,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全市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我市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耗资76万,聘请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市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细化实化了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部署安排了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走在前列。
二、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干事创业活力
我市突出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用好乡村本土人才,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以职业农民为主体、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专业人才为保障、以乡土人才为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先后选派20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提拔3名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乡镇长,树立面向基层培养干部导向,优化基层干部年龄结构,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推行“两委”干部进班子,拓宽优秀“两委”干部上升渠道,10 名优秀农村“两委”干部进入了乡镇班子任乡村振兴办主任,有效提升了乡村两级干部协同配合水平。鼓励在外“能人”回农村,吸引企业家、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 150 多名“能人”回村任职,拓展了农村“两委”班子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百万农民”冬季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不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
三、夯实组织基础,建设一线战斗堡垒
我市坚持把夯实农村组织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试点推行“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把推行“村务监督月例会”作为贯彻落实“二十五条”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在 32 个村试点推行。按照“有场所、有经费、有保障”的原则,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组织纪委监委、民政、农经、农业等职能部门开展对口培训和专业指导,并分别给予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委员每月200元和100元的误工补贴。“村务监督月例会”每月 5 日至 10 日定期召开,重点围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惠民政策落实、惠民资金的发放和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履行监督职责,形成权责明晰、衔接配套、运行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持续推进“干部包村、企业联建”行动。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等一线主动担当作为,先后选派470名干部到乡镇、农村、企业挂职,100户联建企业投入各类乡村帮扶资金6500余万元,22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万元以上,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四、加大政策扶持,提升“三农”发展动力
为全力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资金短缺问题,我市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不断投入。研究出台了《**市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扶持办法》,连续三年拿出1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等进行扶持。2017年共支付特色农业扶持资金达到469万元,扶持企业、合作社32家。2018年全市申报特色农业扶持资金830万元,申报扶持企业、合作社56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财政整合各类资金投入2.7亿元,仅“一乡一实事”、农村“六个一”工程、农村环卫清洁三项工程投入就达2.2个亿。用于县乡主干道改造工程及通道绿化、乡镇政府所在村街道硬化及排水、乡村文物修复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四件实事的资金就达1.7亿元。2019年再拿出 1 亿元财政资金实施“一乡一实事”和 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此外,利用我市工矿企业众多、工商资本雄厚的优势,引导50家规模以上工矿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目前50家企业已经基本确定了发展项目,其中8个煤矿实施荒山绿化3000亩,沟南煤矿在绵山镇发展1万平方米双孢菇项目已经投入运行。
五、紧密结合实际,尊重农民发展愿景
在结合农民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我市因村施策、因地宜制,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大力教化民风社风,努力实现“五个振兴”。实施一村一策,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设计单位,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一村一策,精准发力,形成了张壁乡村振兴示范村、西堡幸福宜居小康村、三道河村城乡一体化样板村、东段屯美丽田园生态村、南庄乡村旅游示范村等一批特色村。打造一村一品,实施“药蛋果产”战略,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700亩,高产蛋鸡饲养量达到235万只以上,全市核桃面积达到9万亩,培育形成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3户。大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张壁、南庄、紫丁香等村庄和园区的古村游、休闲游初具规模。2019年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营业收入1.19亿元,接待游客达65.31万人次。建设一村一景,突出农村乡土文化和自然风貌,努力形成“一处乡村一处景”。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村积存垃圾70万方,完成了1.2万农户旱厕改造和3万农户“以气代煤”,污水集中处理将覆盖41个村,垃圾集中治理覆盖90%以上农户,10个村庄实现集中供热。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荣获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称号,受到中央财政 2000 万元奖励。先后喷涂农村文化墙70余万平米,栽植各类树木260万余株,安装雕塑小品200余个,装点了村容村貌,丰富了精神生活,潜移默化中教化了民风。
虽然我们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要求比,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省、晋中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山西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