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创新创优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县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纪实
王传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明确提出,基层社植根农村,贴近农民,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完全有条件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供销社结合实际,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体现合作制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创办有供销经营实体、专业合作主体和为农服务载体的新型基层社,开拓为农服务新思路,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
一、完善制度,建立科学运营机制,发挥高效功能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存在的基础,是让“三农”有感的神经末梢。“社员代表大会”是供销社区别于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供销社“三性”的基本形式。
由于历史原因,**县少部分基层社则陷入困境。为增强为农服务功能,他们对基层社建设作出大胆探索和尝试,一方面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部分基础薄弱的基层社改制,轻装上阵。另一方面结合乡镇供销社的客观情况,按照行政区划,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采用“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富社带穷社”的方式,将10个基层供销社归并为六个中心社管理,保全了全县的10个乡镇基层供销社招牌和阵地。同时,集中基层社资产优势,管理人员优势,发挥拳头效益,集中资源抓发展,将全县人、财、物归并到县供销社核算中心集中管理,使近2万平米的优良资产得以重生和增效,赵湾、茨河等弱势基层供销社渡过了改革的困境。
在保弱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基层社“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在2017年,他们选择了两个基础较好的基层社推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组织领办、业务联合、信用合作、经营互助等方式,吸纳区域内农民、商户、涉农经营主体、村支两委能人共同参与基层供销社建设。实现基层社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模式,得到省、市领导高度评价。组建了新基层供销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定了一套班子管两线的领导机制、上下贯通的干部机制、理监事会分工合作的民主治理机制、独立核算的分类考核机制、利益相连,风险有效管控的运营机制这五种机制,县供销社也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保障相关制度落地,同时也监督基层社的为农服务方向不得偏离,要始终把为农服务作为基层社的根本遵循。两年来,石花、盛康、城区、庙滩4家中心社(7家基层社)已成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
二、强化合作,成为专业合作主体,发挥组织功能
市场经济发展,虽然对传统供销合作经营造成了极大冲击,但也给新型供销合作关系建立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他们坚持基层供销社“姓农”属性,以服务为先导,以领办农村合作组织为抓手,积极在市场经济中谋出路、找商机,不断增强基层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各基层社在创建相关经营实体的同时参办一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发挥组织功能。一是开展供销合作。全系统吸纳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1家,直接入股参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业务涵盖茶叶、木耳、香菌、蔬菜、优质稻米、牲畜水产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年帮助农民增加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由县供销社主导并提供经费保障,吸纳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社团化”的管理,吸纳县内经济服务组织参与联合社,把“合作化”与“市场化”结合起来,推行“内部合作制,外部市场化”的“内圆外方”的合作模式,参与了相关合作社的管理制度规范,以及省、市级龙头企业、示范专业合作社的申报,帮助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14个、互联网运营资质1个。领办乡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家,行业协会7家,在资金引进、品牌建设、市场信息和销售等方面实现突破,积极带动其它合作社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帮助社员企业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利用供销社系统优势组织合作社参加多种农产品展销会,将农副产品销售推荐到新合作、联胜公司、稻香网、裕农网、融E购等社内企业或关联平台。二是开展生产合作。各基层社和**中药材协会积极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和“一镇一品”品牌塑造。对从事中药材种植的村(户),签订产品种植回收合同,制定规划,落实种植品种,帮助购买优质高产种苗,增强了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谷大公司、红心柳贡米专业合作社在茨河镇前庄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根据市场等情况制定了详实的收益分配,进行盈余返还,可分配盈余按成员与合作社交易量的74.58%进行返利。社员人均收入相较原来提高30%。三是开展信用合作。由县农合联牵头,配合建设银行、中银富登银行工作人员对各基层社所属的100余家社员企业开展状况摸底和登记造册工作,共收集意向贷款需求客户40余家,两年多来,经供销社引荐发放贷款金额达800余万元;县中药材协会和县人保财险公司合作,积极推进全县中药材种植保险合同,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和农保模式,建立建全中药材种植风险控制和风险保障措施,提高药农发展种植的积极性。
三、服务农民,创办为农服务载体,发挥服务功能
为农服务载体是基层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通过创办为农服务社和建设经营网点,在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同时,增加电子商务等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服务功能。以基层供销社主导,在当地“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经营业主加盟合作的基础上,按照不超过1公里服务半径的标准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几年来在全县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262家,实现村级农村流通网络的全覆盖,五山供销社积极与河湾村委合作,联合建办“五务”合一的为农服务中心。并在原有村级综合服务社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植入“裕农网上便民服务”,包含话费充值、火车(飞机)票代购等。2014年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展农村金融惠民建设“村口银行”,数量达145家。
四、创新思路,建办供销经营实体,发挥经营功能
供销经营实体是基层社的基础,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和经济效益双赢,把基层社做实做强。为此,基层社按照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创办供销经营实体项目发挥基层组织的经营功能。一是借力发力,转变经营方式。通过借助体制外的优势盘活资产,恢复经营。与县内外企业联合,利用各基层社的存量资产,对原有经营场所进行重建和改建,共同发展经营业务。先后与盛景怡家酒店、军翔服饰、全友家私、工贸家电、新合作连锁等合作在全县6个乡镇,新、改建6处原经营场所,新增经营面积1.2万平方米。二是保值增效,广开合作之门。他们通过存量盘活、股权参与、政策引入等方式先后成立混合经济市场主体10家,对活跃县域市场、提升供销社影响力发挥出积极作用。通过资本合作成立的“联胜供销商贸有限公司”、“春又生菜业股份公司”、“**新合作商贸有限公司”,建起了覆盖全县乡镇及村组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购销、连锁配送网络,配送中心面积达8000平方米;通过资本和资质合作成立“祥和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建成覆盖全县的烟花爆竹经营与配送体系;通过抓筹划、出思路改制控股成立“**供销物贸有限公司”、“**供销晶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规划并启动了“**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按“一社三店”要求对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升级改造,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回收“双网融合”网点已达到43个。三是加大创新,发展电商经营新模式。大力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利用综合服务社网点,通过与本土龙头电商企业华夏创谷公司联合,启动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建设,供销电子村级服务站点累计建设116余家,打造通村商务信息化平台,打通通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为进出农村的“双向物流”提供支撑,**土鸡蛋、皮蛋、香菇、豆乳等产品搭上电商产业发展快车,500余农户从中受益。加强人才培训培养,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牵头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会6场,受训共2000余人。
第二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
突出重点 狠抓关键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西坝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
西坝乡政府乡长 仲应兵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金塔县西北边缘,全乡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10616人,耕地面积47320亩,人均4.18亩。现有基层党组织1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单位站所党支部4个,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企业党支部1个。全乡共有党员669名,其中农村党员579名,单位站所党员在岗的84名,离退休人员6名,非公经济党支部党员13名,企业党支部党员9名。全乡共有女党员103名,占党员总数的15%,35岁以下党员92 名,占党员总数的14%,60岁以上党员158名,占党员总数的23.6%。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打造酒嘉后花园、建设四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农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航天后勤保障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战略目标,着眼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创新工作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强化工作措施,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不断深化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全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2006年我乡被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
完善工作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了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重点案件实行专案查处,严肃惩处;对普遍问题,重在举一反三,防止蔓延。
二是固堡垒,稳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近年来,乡党委一直按照“先进抓巩固,中间抓提高,后进抓转变”的工作思路,实现了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对2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建,实行台帐管理,整顿一个,销号一个,先后解决了1个村两委班子不健全、1个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全乡一类党支部达到4个,三类支部下降到2个。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乡党委还推行了村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党支部书记任前预审和村级干部档案管理三项制度,先后建立村级干部档案卡33张,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名,使农村干部培养、选任、管理方式更加规范、民主、科学。在村级班子建设上,注重把选拔致富能人当村官作为增强村班子活力和党组织凝聚力的一件大事来抓,将选人的重点放在了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村党支部必须具备“四有”标准,有政治头脑、有政富本领、有政策水平、有群众基础,在选拔的方式上,全面推行“两推一选”,通过党员、群众推荐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村“两委”班子活力。至目前,全乡8个村“两委”中共有致富能人62人,占总数的70%,有
1-3农村党员参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党内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量化细化后,按照个人自评、群众点评、党员互评、支部审定、结果公示、党委审批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分类。对得分60-79分的党员,评定为合格党员,家门口挂上“共产党员户”的牌子,让他们区别于一般群众;对得分80-89分、先锋作用发挥好的党员,家门口挂上“党员先锋户”的牌子;对得分90分以上、“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家门口挂上“党员模范户”的牌子;对得分60分以下的党员,发诫勉通知书,并进行谈话教育。通过层层评选,流动挂牌,至目前,全乡75%的农村党支部达到了“五好”标准,评选“党员模范户”75户,“党员先锋户”136户,“共产党员户”449户,党员普遍发挥了“十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日光温室打建、葡萄产业发展、设施养殖建设、村组道路铺筑、小康住宅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全乡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带领群众参与建设,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二是建立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县上率先在我乡开展了党内激励帮扶工作试点。在建立党内激励机制方面,着力实施了基层党建“项目创新奖”评比活动和“旗臶示范”工程,积极探索选树典型策励、制定出台待遇鼓励、给予资金物质奖励、提高政治待遇激励的方法和途径,使其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
交叉任职率达到82%以上。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上讲,党的中心工作是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工作又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党的建设离不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是党的建设的动力,如何把“两会”开成一个和谐的会议,我们也在做进一步的探索。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乡各级党组织坚持重点工作抓创新、难点工作求突破、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一分为二地看,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个别村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带领群众致富、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不足。二是个别村的组一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村组干部工资报酬偏低,工作难度大,存在村组干部发现难、选拔难、使用难的问题。三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一些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全乡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无钱为群众办事。五是村干部养老保险标准过低,影响了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六是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基础条件比较差,需要重新修建,资金缺口较大。
四、加强和改进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思路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帮助教育促其改正,对不合格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四是深化活动载体是抓手。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研究制定“标兵党支部”、“共产党员户”、“党员先锋户”和“党员模范户”的考核、评价、表彰办法,实行轮流挂牌、动态管理模式。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发展经济、带头全民创业、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落实任务、带头学用科技、带头互帮互助、带头维护稳定、带头推进民主管理、带头构建和谐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十带头”活动。五是激励约束是保障。要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实行惠民政策、一折明、一卡统发放,农村公益事业推行“一事一议”,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要加大村干部中奖力度,继续落实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在职村干部离任生活补贴等激励关怀机制,让村干部干有所为、工作有动力。对实绩突出、能力强的村干部可积极推荐为市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使村干部干有所盼,政治上有地位,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真正成为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二00九年十月 致富奔小康的先锋模范和坚强堡垒。
第三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西坝乡共有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2768户,10151人,耕地面积42000亩,乡党委下设16个党支部,共有702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有党小组42个,农民党员574名,机关单位党支部7个,党员118名,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党员10名。今年以来,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县委《
关于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前期筹备工作的安排意见》,将实施“双培双带”,推行支部 协会,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三项内容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始终,把握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我们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创一流”的工作思路,落实“两个优化”(即优化班子结构、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两项创新”(即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在精减村组干部,规范议事程序,坚持分类指导的同时,我们以增强服务意识,塑造高效务实型干部形象为重点,强化干部培训教育,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对转变工作作风,塑造干部服务形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是抓培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筹备活动及“两个条例”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精心组织科干、村干部按时参加县上组织的培训活动的同时,我们以乡举办培训班2期,250人次,坚持每周1次的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各级干部为农服务的素质。二是抓责任管理,创新考核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企挂项目标管理责任制,乡干部工作考核制,与各村签订经济工作责任状,推行末尾淘汰制。加大各级干部抓工作,促落实的力度。三是抓为农服务,促进作风转变。我们把为群众服务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切入点来抓,在乡村干部中广泛开展“税费改革后,干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做好工作”的大讨论活动,在广大乡村干部中形成共识,突出表现在“三个转变”,即由经验型干部向知识型干部转变,由守旧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干部向为农服务型干部转变。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干部高效务实的良好作风。
二、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全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
“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两大作用”(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大目标”(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培养致富能人入党),“两项重点”(提高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落实,力促党员树立新形象,带头创大业,保持先进性。
第一,注重“三个强化”,推动“双培”工程。一是强化党员培训,提升党员素质。今年以来,我们以筹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以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为重点,以支部开展党员培训工程,90以上的党员都参加了培训,有效提高了党员的党性、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二是强化党员管理,保证党员质量。各支部按照党员信誉卡签定要求,不留空白,均进行了签定,并采取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等措施,给党员划档定格,严格考核兑现。发展党员方面,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基础上,今年我们把培养的重点放在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这一群体,全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4名,仅致富能人达到80名,占到95,今年新发展的29名党员中,全部为致富能人。三是强化经营投入,创办示范项目。今年全乡共确定“双培双带”工程示范项目56个,投入扶持资金达21万元。其中:由乡村组干部领办、自办、帮办、协办项目达51个,乡上先后为原乡自聘干部、共产党员龚兴勤兴办的脱水蔬菜加工项目,西红村何栋生、李长锋等人扩建棉花加工项目,协调贷款10余万元。协调解决水电线路等具体问题5件。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协调金融部门为共产党员金兴春、王崇江、赵青昌等人创办的西域腾达种羊投资公司贷款30万元,购进新品种羊350只,全部分户投放农户饲养,解决了农户养羊无资金的难题,为发展养殖业,促进共同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第二,依托“四大载体”,落实“双带”目标。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乡共建成“党群共富产业区”46个,党群联营体8个,党员创业工程21项,划分党员责任区20个,参加党员561名,占党员总数的96。全乡共建起“草畜产业党群共富产业区”16个,新建圈舍近7000间,70的农户推广了暖棚养殖,养殖量占到了总饲养量的75。种植优质牧草近万亩。
西红村第三党小组今年把暖棚养殖作为党群共富产业区的主要内容,在12名党员的带动下,整组农户新建圈舍30座,近100间,养殖量达到1200只,引进新品种肉羊200多只,仅养羊一项,农户户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张玉兴等人带头创办的银雪棉业党群联营体,着眼于挖掘棉花产业潜力,今年投资
150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技扩改,使日清除量提高了一倍,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多年来,在该联营体财务主办和车间主任重要岗位上培养的两名经营型管理人才,去年联合投资100余万元,新建粕绒厂,张玉兴以实物形式提供流动资金2000万元,并给予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支持,使棉籽加工和脱绒形成利益共同体,剥绒后的棉籽,加工的油料纯度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使该联营体经营规模和效益提高了近3倍,企业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多人。今年以来,我们把张家墩支渠5公里渠道衬砌,作为党员创业工程攻坚项目,全乡党员带头,带动群众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衬砌任务。金红二组,金马一组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是今年乡党委确定的党员创业工程项目,在党员带头创业下,克服资金困难,抓进度,保质量。目前,17户小康住宅工程即将竣工。
第三、立足先进性教育,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为切实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各项筹备工作,乡党委本着认清党员先进性教育形势,摸清党员队伍状况,理清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思路的原则,集中组织人力,集中时间精力,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党员队伍现状。我们采取座谈讨论,调查了解等方式,先后召开老干部、老党员座谈会,乡村干部座谈会两次,下发调查表1000多份,对全乡党员队伍现状,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党组织阵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掌握,特别是对全乡的47名流动党员状况进行了全面清理,了解去向,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强化流动党员管理。二是营造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良好氛围。在进行七一庆祝活动的同时,全乡共书写标准较高的党建宣传标语30余条,确定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政治党悟高,致富能力强的67户党员户为党建中心户,全乡创建培养党员小康建设示范户110户。按照八配套要求,健全完善8个村的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配套建设,同时,落实新的党员组织关系回执单和介绍信双轨运行制度,理顺党员及其组织关系。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在全乡营造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三是确定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点措施。归纳起来,就是要突出以下四点:换思维,更新观念,抓源头,改善结构,促教育,提高素质,严把关,整顿队伍。
三、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推广“支部 协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我乡把推广“支部 协会”的长效运行机制作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积极扶持引导农业经济组织,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全乡农业产业协会的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全乡产业的上等升级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止目前,全乡共组建农村产业协会4个,覆盖了全乡80的行政村,协会会员达到323人,带动了2200多户农户,占全乡总农户的80,通过专业协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使全乡参加协会的农户户均增收210元,比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0元。典型协会如:西坝乡养羊专业协会现有会员420人,其中:党员62人,联系农户1870户,占全乡总农户的70,该协会在去年成功推出“西头模式”的基础上由投资老板、养羊户、专业户、流通能人、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自愿组成的羊产业专业组织,协会一成立,便制定了协会章程,规范了协会职责,明确了责权利,通过各村党支部抓协会,由协会牵头,统一组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技措施,培育良种繁育体系和交易体系,协会积极发挥市场中介服务职能,开拓羊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市场化进程,有效促进全乡羊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该协会自成立以来,累计调引良种近千只,举办科技培训1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4300多人次,提供技术服务200余次,使协会覆盖的1870户农户,户均增加经济收入191元。
由支部牵头,以产业为纽带,以专业协会为载体的“支部 协会”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农户之间,企业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合,通过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指导农户种养,联络产供销各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使零星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架起了农户增收致富的桥梁。
四、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面对税费改革后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减少,保运转难度加大的实际,为切实推动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我们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大力实施“355”工程,即力争用3年时间,使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净增5万元以上,带动50户以上的农户产业升级。具体工作中,各村因地制宜走好5条路子,一是依托草场资源优势,集体投资,投母分羔,分户喂养,走好产业带动促发展的路子;二是依靠土地资源,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争取补助资金,走好以地生财的路子;三是依托现有集体耕地资源,租赁经营,收取承包费,走好土地资源保值增值促发展的路子;四是兴办企业项目,发展能人经济,村集体享受利益分配政策,走好项目带动促发展的路子,五是强化经营管理,盘活资产,放活机制,走好资产管理增效的路子。
半年来,我们按照因村施策,发挥优势,形成特色,规模发展的思路,想方设法开辟村级集体收入来源,推动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具体我们主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依托草场资源优势,以产业带动促增收。围绕草畜产业发展,村集体从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中提取15万元,党员干部筹措资金5万元,形成原始资本,调引小尾寒羊优良品种670只,以投母分羔方式,分户喂养,建立政策激励机制,滚动发展,力促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抢抓产业政策机遇,以地生财促增收。在狠抓积累田,农林场规模效益的基础上,针对我乡荒地资源丰富的实际,我们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动员各村大力开展荒滩造林,以享受国家政策,争取补助资金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全乡累计荒滩造林2150亩,可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10.6万元。仅二分村完成荒滩造林360亩,净增集体经济纯收入1.8万元。
三是强化经营管理,资产保值增值促增收。村级集体资产是创造集体收入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拓宽集体资产使用和经营渠道,对集体房屋、机井等存量资产,采取承包、租赁、出售等形式进行盘活增效,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仅全乡实行承包经营的61眼机井,年收取经营承包费12.7万元。
四是依托能人大户,兴办企业促增收。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多方吸纳民间资金,采取集体租赁和有偿转让土地,村干部入股、参股等方式,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西红村吸引个体老板何栋生投资新办棉加厂,村礼堂等闲置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依靠村办企业利益分配政策和房屋出租,该村可新增集体纯收入8万元,目前该企业已完成税收4万元,按乡镇留成部分的60返还村集体,共落实集体奖励资金7200元,其中:奖励村班子1440元。村书记李长锋个人参股10万元,仅分红可收入2.5万元。
五是组建经营服务公司,以服务促增收。张家墩村主任金兴春联合8名能人大户,去今两年共投资30万元,成立西域腾达种羊投资公司,采取投母分羔的方式,把经营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上连市场,下连农户,促进了公司、集体和农户利益的共享。
通过以上五条途径,使全乡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在上年155.3万元基础上,新增10.7万元,达到目前的166万元。全乡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个,10---20万元的村4个。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西坝乡共有8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2768户,10151人,耕地面积42000亩,乡党委下设16个党支部,共有702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8个,有党小组42个,农民党员574名,机关单位党支部7个,党员118名,非公经济党支部1个,党员10名。
今年以来,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县委《关于认真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前期筹备工作的安排意见》,将实施“双培双带”,推行支部+协会,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三项内容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始终,把握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我们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创一流”的工作思路,落实“两个优化”(即优化班子结构、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两项创新”(即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在精减村组干部,规范议事程序,坚持分类指导的同时,我们以增强服务意识,塑造高效务实型干部形象为重点,强化干部培训教育,创新干部考核方式,对转变工作作风,塑造干部服务形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一是抓培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筹备活动及“两个条例”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精心组织科干、村干部按时参加县上组织的培训活动的同时,我们以乡举办培训班2期,250人次,坚持每周1次的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各级干部为农服务的素质。二是抓责任管理,创新考核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包企挂项目标管理责任制,乡干部工作考核制,与各村签订经济工作责任状,推行末尾淘汰制。加大各级干部抓工作,促落实的力度。三是抓为农服务,促进作风转变。我们把为群众服务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切入点来抓,在乡村干部中广泛开展“税费改革后,干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做好工作”的大讨论活动,在广大乡村干部中形成共识,突出表现在“三个转变”,即由经验型干部向知识型干部转变,由守旧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干部向为农服务型干部转变。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干部高效务实的良好作风。
二、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全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
“双培双带”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两大作用”(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大目标”(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培养致富能人入党),“两项重点”(提高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落实,力促党员树立新形象,带头创大业,保持先进性。
第一,注重“三个强化”,推动“双培”工程。一是强化党员培训,提升党员素质。今年以来,我们以筹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以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为重点,以支部开展党员培训工程,90%以上的党员都参加了培训,有效提高了党员的党性、政策水平和致富能力。二是强化党员管理,保证党员质量。各支部按照党员信誉卡签定要求,不留空白,均进行了签定,并采取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等措施,给党员划档定格,严格考核兑现。发展党员方面,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基础上,今年我们把培养的重点放在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这一群体,全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4名,仅致富能人达到80名,占到95%,今年新发展的29名党员中,全部为致富能人。三是强化经营投入,创办示范项目。今年全乡共确定“双培双带”工程示范项目56个,投入扶持资金达21万元。其中:由乡村组干部领办、自办、帮办、协办项目达51个,乡上先后为原乡自聘干部、共产党员龚兴勤兴办的脱水蔬菜加工项目,西红村何栋生、李长锋等人扩建棉花加工项目,协调贷款10余万元。协调解决水电线路等具体问题5件。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协调金融部门为共产党员金兴春、王崇江、赵青昌等人创办的西域腾达种羊投资公司贷款30万元,购进新品种羊350只,全部分户投放农户饲养,解决了农户养羊无资金的难题,为发展养殖业,促进共同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第二,依托“四大载体”,落实“双带”目标。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全乡共建成“党群共富产业区”46个,党群联营体8个,党员创业工程21项,划分党员责任区20个,参加党员561名,占党员总数的96%。全乡共建起“草畜产业党群共富产业区”16个,新建圈舍近7000间,70%的农户推广了暖棚养殖,养殖量占到了总饲养量的75%。种植优质牧草近万亩。
西红村第三党小组今年把暖棚养殖作为党群共富产业区的主要内容,在12名党员的带动下,整组农户新建圈舍30座,近100间,养殖量达到1200只,引进新品种肉羊200多只,仅养羊一项,农户户纯收入可达到5000元,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张玉兴等人带头创办的银雪棉业党群联营体,着眼于挖掘棉花产业潜力,今年投资150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技扩改,使日清除量提高了一倍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小结
新“双包三联”推动组织建设年深入开展
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组工作小结
根据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工作部署,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组以新‚双包三联‛活动为总抓手,以实施六项工程为结合点,在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保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活动启动以来,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谋划,制定出台配套工作方案
(一)制定方案。在组织19个党工委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我区基层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制定了以新‚双包三联‛为基础、以‚六大工程‛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有力引导360名领导干部主动下乡入村进企业,广泛结交一批群众朋友,妥善化解一批社会矛盾,主动服务企业落地、发展,认真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打牢了全区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组织基础。
(二)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在细化自身实施方案的同时及时成立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明确党(工)委书记或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带头双包三联,带头抓六项工程实施,做到了心往基层想、脚往基层迈、资源往基层配置,真正把‚双包三联‛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强化督查。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双包三联‛督查机制的通知》,从常委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五个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汇报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加强了对六项工程实施和干部‚双包三联‛情况的督导检查。对走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群众不满意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加大了批评教育和通报力度。
二、组织实施,解决发展稳定突出问题
(一)新“双包三联”进展情况。目前,全区70个单位的32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与57个矛盾较多村居、42个困难企业或落地项目、320名困难职工群众已全部结成帮扶对子。在帮扶同时,包联干部将个人情况和联系方式在包联点进行公开,并随时携带纪实表和反馈卡深入基层,进一步接受群众监督,明确了包联方向。
(二)取得初步成效。包联部门和包联干部在充分走访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有目标、有力度的帮扶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帮扶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心里,广大党员干部也成为联系企业的‚知心朋友‛、服务群众的‚放心公仆‛。如市容环卫局包联干部详细了解了包联点和包联群众基本情况,尽快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帮扶方向后,积极与土地、教育、自来水、市公交公司等部门协调,解决了包联农村、企业和困难群众的一系列发展、生活难题,深受好评。人民医院包联干部及时了解了包联对象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向他们讲解了新农合的惠民政策,采取了‚输血‛、‚造血‛
双管齐下的帮扶措施,在送去慰问金的基础上协调解决了帮扶对象的工作问题和子女就医难题。
三、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一)一法一制度工程。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农村工作九项制度作为规范议事决策、深化民主管理、强化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的重要法规,着力抓好健全规范和督查落实工作。2月22日区委常委会议对我区制定并运行2年多时间的农村工作九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新增了户籍迁入管理、公章使用保管、项目招投标管理3项制度。3月15日至19日,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农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区9个街道、乡镇农村落实‚一法一制度‛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操作不规范的方面进行了纠正、指导,使‚一法一制度‛成为规范农村议事决策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法度。
(二)活动场所效能工程。在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轮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回头看‛的基础上,对现有82个村居的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建立了场所图文档案。制定并实施了《小店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和使用办法》,引导农村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教育活动,有力保证了活动场所管理规范、使用充分,成为了农村充电提高的‚培训中心‛、为民服务的‚便民中心‛、文化娱乐的‚和谐中心‛。
(三)领头雁培训工程。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
则,围绕‚全面提升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双带’能力‛中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圆满完成了农村‚领头雁‛培训工程各项任务。第一阶段由区执法局协调相关部门组成宣讲队开展了为期10天的‚双违‛警示培训,第二阶段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组织农村‚两委‛主干进行了封闭式集中培训,第三阶段由各街道、乡镇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两委‛干部开展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工程的有效实施,农村干部进一步认清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提振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带领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掌握了处理农村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四)星级创建工程(分类定级)。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分类提升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在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中科学开展分类定级工作,将评分标准细化、量化,结果分为‚先进‛、‚一般‛、‚后进‛三个级次,并及时推进整改升级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发力方向,有力保证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同时以先进党组织为标杆,大力实施星级创建工程,从软件、硬件上同步打造10个五星品牌农村、20个五星特色标杆社区和5个五星示范非公企业,示范带动其他基层党组织普遍提档升级。
(五)非公集中组建工程。依托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
作委员会,着力围绕‚点上突破、量上扩张、面上覆盖、质上提高‛目标,通过建立包点联系非公企业工作制度、党建工作指导(联系)员制度和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独立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了非公经济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力度。在抓组建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实施硬件达标、软件规范工程和非公经济组建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党组织、党员服务企业发展效用有效发挥,实现非公经济党组织组建率增幅全市持续领先目标。截至目前,全区新成立非公企业党委1个、党支部80余个,示范带动、连片打造成效明显。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点
1、双包三联规定下基层次数频繁影响正常工作开展。下一步计划逐步由4次减少为每月一到两次,更加符合各单位及包联对象实际。
2、各党工委推进落实不平衡,督促检查力度不大。下一步将以落实双包三联督查机制为重要手段,强化调研检查力度,推进工作落实。
3、进一步抓好要点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及人、财、物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201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