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树坤先进事迹材料
老有所为放余晖
——记曹树坤同志工作纪实
曹树坤,现年63岁,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2003年退休,曾先后在蛟河市、珲春矿区公安处当过警察,后在矿区担任工会主席。退休后,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投入到社区工作中,现为河南街昌盛社区老关体协会长,自觉承担起关心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主动站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前沿,充分发挥了一个老党员的模范作用。
一、奉献一份爱心,为贫困青少年撑起一片天
曹会长是国家级书法家,他不仅重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更重视对那些贫困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利用自己书法方面的特长,在社区儿童之家成立了书法班,为了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自掏腰包布置教室,在书法班成立至今,已有12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低保户子女在曹老师的书法班里免费学习书法,他教的学生曾多次在全国和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奖,其中有18人次获金奖、22人次获银奖、21人次获铜奖、并且有32人已通过了全国硬笔书法等级考核。曹会长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荣获金、银奖和特等奖,并有多幅书法作品被编入《中国书法名家大典》。现已是中国国际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延边州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
在市关工委和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曹老师连续两年在春节来临之际,为辖区60多名少年儿童组织“冬令营”联欢活动,在活动中捐助部分低保子女,为贫困家庭子女发放书籍。
二、无私奉献社区公益事业
曹会长作为一名老党员,本着“依托社区,服务社区”的工作宗旨,在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弘扬互相风尚,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为街道、社区出六十多期的黑板报,书画作品40余幅,来加强社区的宣传服务工作;多次去部队、敬老院慰问,为他们送去亲笔书写的对联和书画作品;还组织书画协会老艺术家们连续两年在春节前,义务为街道、社区写春联500余副。并且自2014年7月至今,定期免费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书法课。
三、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发挥作用
曹会长在社区内成立老年书画协会,建立了书画协会党支部,并兼任党支部书记,在全国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带领支部内老党员学习党规、抄写党章,并多次组织党员参加社区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组织老党员给孩子们讲革命先烈故事;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为社区驻街单位的在职党员写感谢横幅;参加建党95周年庆七一大合唱等。
曹会长在2015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曹会长的家庭被省、州评为《书香家庭》。
曹会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篇:曹树炎个人先进事迹
莫道桑榆晚 为霞映满天
———武汉路社区退休党员曹树炎同志先进事迹
曹树炎,中共党员,原任东钢纪委监督室主任。六年来,他凭着一名老党员的觉悟和责任心,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为街坊邻里服务,深受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
事情还得从曹树炎同志所在的社区楼栋说起。武汉路294号楼环境卫生等原来由中盛物业公司负责,后因种种原因导致无人问津。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其恶果不堪设想。就在大家只顾着怨声载道、却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曹树炎同志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老干部,勇敢地挺身而出。一句“我是党员我来管!”,他便主动到社区请缨。于是,2005年3月至今,该楼近2400天来的环境卫生都由曹树炎同志负责安排。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正是他和清洁工付师傅始终如一的辛劳付出,才换来了楼前屋后的整洁干净,赢得了家家户户的舒适满意。
事实上,除了负责监管楼栋的环境卫生之外,他还义务担负起楼栋的纠纷调解员、治安看守员的职责。众所周知,对于一名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却要承担大量义务和责任的退休居民来说,要想做好这些工作谈何容易!2009年元月开始,社区楼栋卫生员的工资要上调,需要由居民来共同承担。为此,他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将城市执法局返回的垃圾费和本栋一楼楼间租金用于支付卫生员工资。其收支账务由曹树炎同志管理,由社区居委会监督,极为妥善地解决了这个看似简单的大麻烦。这还不算。294号楼的居民垃圾需要进行二次清运,经测算后每户每月得另外交纳6元钱。曹树炎二话没说,甚至连水费代收这一任务,一并揽下。一家一户,楼上楼下,下雨下雪,年头岁尾,他总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时碰到不理解的居民,他还得一边忍受抱怨,一边耐心地解释。碰到有困难的住户,他更是自掏腰包。由于他每月按时与市城管局结算,并于每年元月份将上的收支账目张榜公布,该楼栋2005年的水电改造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要知道,水电一户一表改造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手续又必须办理齐全,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曹树炎同志迎难而上,谋定后动。他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写了一份翔实有力的报告,然后分别呈报各个相关部门,并请求予以协调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在他每家每户的走访协助下,终于在2006年元月份完成了这一工程,水电管直接通达各家各户。
294号楼的居民人数不少,成份较为复杂,居民服务需求可谓五花八门。办理土地证、安装水电一户一表、打扫卫生并保洁、代收卫生费和水费、安装路灯、帮人更换灯泡„„这些都是看起来毫不显眼,却必须有人做而又没有人愿意去做的事情,有时还是受委屈的事情。不论什么时间或天气,他始终把大家的事放在心上,几乎是哪里需要哪里就会出现他瘦小的身影。六年里,294号楼栋的小事大事都成了曹树炎义不容辞的事。不替自己着想,不让自己闲下来,正当大家对曹树炎越来越信任,离不开他的时候,他却于2010年不幸身患尿毒症。每月的透析,加上过去一直以来的的劳累,使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即便如此,他仍把294号楼得事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人
活一辈子还图个什么呀?只想再发点余热。”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力所能及地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一如既往地把满腔热血和一片真情都献给了人民群众。
第三篇:曹林坤同志事迹材料
曹林坤同志事迹材料
曹林坤,男,54岁,松江区石湖荡镇新源村家庭农场主。2007年松江区开始组建家庭农场,曹林坤成为全区的第一批家庭农场主。十年来,他潜心钻研农业管理和机械发明,从一个农业机械方面的门外汉,成长拥有2项专利发明的“林坤机农互助点”带头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实现了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其所经营的农田规模也从初期的126亩扩大至如今的316亩。曹林坤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水平,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和市、区、镇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苦心经营 科学管理丰产丰收。精细化耕作、科学化管理是曹林坤家庭农场成功的一大法宝。在拥有多年种田经验的基础上,他一方面通过参加技术培训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2014年参加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育家庭农场工作培训班学习,2015年8月,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三级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通过与农业技术人员、其他家庭农场主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汲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之短板。
曹林坤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实践科学种田的理念,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他都有一整套标准程序,使作业效率大幅提高。他积极落实区、镇农业部门制定的“三三制”茬口布局,对自己所承包的农田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绿肥、深翻、二麦各布局三分之一,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他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农业生产过程坚持少肥减药,2016年通过认证取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证书”。
在试种了松江区农技中心自主培育的“松1013”、松“1018”品种,总结种植经验,亲自品尝米质口感后,2016年,他申报了松江大米的种植,通过参加专题培训,严控质量标准,提高种植水平,确保米质优良,其种植的优质大米广受好评,一路畅销,大米销售额达到30万元。同时,他转变思路,改变原先绿肥地全部种植紫云英的方式,在部分地块种植小青菜等绿叶菜和油菜、蚕豆等经济作物,在改善土壤肥力的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
经过不懈努力,曹林种植的承包田被评为市级水稻机穴播示范点及高产创建示范方,连续多年实现了丰产丰收,平均亩产量一直保持在水稻680公斤、大麦400公斤、小麦450公斤左右。科学的经营带来的是可观的收入,2016年,曹林坤家庭农场种植业净收入28.5万元。
互助合作 农业机械化成效彰显。曹林坤具有极强的新技术、新工艺意识。2011年,他先后取得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驾驶证,正赶上松江区倡导发展机农一体家庭农场,他又自掏腰包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机等农机具,成为松江区第一批自己拥有农机、自己操作农机的机农结合家庭农场。2013年,曹林坤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联合本村的4户家庭农场,成立“林坤机农互助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机农互助作业模式,为互助点成员提供机耕、机种、防治和机收等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在农机使用上,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根据农机手的作业面积给予农机操作报酬,并根据耕地面积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这种由农场主自主耕作的方式,既节省了户户购买机械的成本,也提高了耕地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林坤机农互助点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达1700亩,其中互助点成员经营面积761亩。互助点农机为曹林坤个人所有,包括4台拖拉机(久保田704,东方红704,纽荷兰550、久保田954)、4台收割机(久保田888型2台,688和588型各1台),以及15台套植保机、拖车等配套农机具,建有机库600平方米,农机总资产达300多万元,除去政府补贴外,个人累计投入120余万元,2016年实现农机服务净收入11.9万元。
在勤恳种粮的同时,曹林坤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农机具研发上也小有成就。2015年,在松江区农机所的技术指导下,研制出新型筑埂机,修筑一条80米长的田埂仅需8分钟,而且一次成型,完成的田埂结石、光滑,而这在过去需要2个人工才能完成,极大地提高了修筑工作效率,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两项专利。目前,筑埂机已在石湖荡和松江区推广使用,更销售至浙江、福建等地。此外,曹林坤还将闲置的旧款拖拉机改制成压麦机,为二麦保暖、保墒、保苗、增产发挥很好的作用;自制稻谷装运斗直接挂装在拖拉机上既能下田又能跑路,减少了稻谷、麦子机收后灌袋、搬运、装车等工序,达到了省工节本的显著成效。
示范引领 服务同行回馈社会。曹林坤在依靠农业致富的同时,始终不忘以行动回馈社会,回馈乡亲。在他取得农机驾驶证和购买农机的初期,他就热心帮助邻近农场耕作收割,组建机农互助点后,更是与农户相互配合协作,共同为机农一体家庭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2014年,在镇农办和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石湖荡镇农民培训示范点落户在林坤机农互助点,从此,曹林坤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为家庭农场主服务中来。示范点每年配合开展各类农艺、农机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300余人次,期间曹林坤不仅提供农机具,传授农机操作的宝贵经验,更是将自身经营的农田,作为农艺技术的试验田和农机操作的训练田。林坤机农互助点逐渐成为石湖荡镇推进机农一体发展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松江区乃至上海市都享有极高的声誉。2015年,林坤机农互助点承办了上海市 “三夏”现场工作会和上海市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2016年承办了松江区首届优质大米开镰仪式。此外,每年兄弟镇、区、外省市领导和农业工作者、学者前来互助点参观调研的达500余人次。
为了做好本地优质农产品的产销结合,几年来,他通过示范推广,将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扩大至全镇的10个村,带动生产面积13000多亩,带动家庭农场98户,并利用自身销售渠道为农户打开大米等农产品销路,增加了农产品收益。
而每当收获之季,热心公益事业的曹林坤也总不忘将丰收的喜悦传达给村里的老人和残障人士,仅2016年,他就免费向村里老年人和残疾人赠送优质新大米2200公斤、西瓜4000公斤,将满满的爱心和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风雨载誉 十年生产硕果累累。曹林坤家庭农场和以他为带头人的林坤机农互助点,已经成为宣传和展示松江和上海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窗口。松江区区委书记程向民在林坤机农互助点调研农业工作时,称赞曹林坤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曹林坤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用他对农业的热爱、过硬的农业技术、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书写着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凡故事。
辛勤的努力和付出也为曹林坤赢得了各种荣誉:2008年上海市粮食作物科技入户工作先进科技示范户;2008年松江区粮食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评比一等奖;2014年松江区家庭农场水稻高产竞赛优胜奖;2015年松江区优秀家庭农场;2015年松江区农机创新先进个人;2016年松江区优秀家庭农场;2017年松江区农机化工作“优秀机农互助点”等。
第四篇:李坤兰先进事迹
以创业带动就业 发展生猪产业
隆阳区永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坤兰先进事迹
一.敢为人先办企业
1985年生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首先退出统派购,李坤兰同志租赁场地养起了5头母猪,经过三年的实践,不仅获得了较好的效益,而且积累了养殖经验。1988年她从保山市中医院停薪留职创办了保山市第一家生猪养殖公司——保山市隆阳区永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董事长李坤兰的带领下,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永坤公司的资产从不足10万元发展到拥有总资产27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14万元),下设年产10000吨的饲料厂一个、年产3万头肉猪养殖场一个、年出栏肥猪6000头的养殖分场一个。已发展成集饲料加工、种猪生产、无公害肉猪养殖、畜产品销售、扶贫开发培训为一体的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成为云南省滇西地区目前最大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在保山市生猪产业发展中起到表率和示范带动作用。多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企业,2006年评定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二.创立品牌闯市场
为提高产品质量,李坤兰按照现代化养猪的要求,积极改善生猪养殖各环节的条件,猪肉产品2003年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2004
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由于各项生产条件达到国家要求,永坤公司猪场于2006年1月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公司注册了“永坤”牌商标,产品有永坤牌猪肉及其加工制品、永坤牌饲料系列产品,永坤牌产品已成为本土信得过产品,也成为了打入省外市场的知名产品。为了让市民吃上无公害猪肉,2005年10月1日在保山城区开设了九个“老奶肉铺”连锁店,销售“永坤”牌无公害猪肉。将公司的无公害猪肉推向市场,使保山人民吃上了真正的放心肉,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赞扬。
三.以创业带动就业
李坤兰董事长心系着保山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公司为他们提供了138个就业岗位。在搞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带动他人发展,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08年公司带动养猪示范村24个,带动农户2414户,公司按每头低于市场价200元的价格提供优质种源,并建立服务站,定期派公司技术员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负责回收商品肥猪,带动农户增收由145.2万元,增加到338万元,发挥了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了农民致富。2005年7月以来,永坤公司被市、区扶贫办列为科技养猪扶贫培训基地,已培训贫困乡的农户30批1600多人,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跟班生产操作相结合,通过科学养猪实用技术面对面的讲授、手把手的培训后,根据当地情况以优惠价供应优良种母猪4000多头,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户均增收2400多元,产生了较好的扶贫效果。2004年以来,李坤兰董事长引进广东、西藏、广西、海南以及缅甸腊戍、果敢等地客户到保山采购生猪,在
市场营销上也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四.以人为本促和谐
为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现代企业,李坤兰董事长把人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摆到突出位置,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锻炼和任用,着力构建和谐企业。一是注重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每月开展2—3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使全公司员工做到爱国爱岗、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在企业做一个好员工,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积极派出技术人员到省内外参
加生猪养殖、疫病防治以及养猪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使科技人员有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从一般技术人员逐步走上企业中层管理岗位。三是李坤兰董事长在永坤公司就像母亲一样关心企业职工的生活,成功地促成了企业内部职工几对男女组成了美满家庭,不仅给予人文关怀,而且给予经济上 的帮助,使企业充满了和谐氛围。四是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为充分发挥企业各方面人才的作用,李坤兰董事长用感情和待遇集聚人才,不仅按国家政策认真解决了职工的养老保险等待遇,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永坤公司面对畜产品价格下滑,饲养成本上升的局面,不仅没有一个员工被裁员,企业还适当增加了员工工资,用感情和待遇留住了人才,保障了企业能蓄势待发,生产经营能持续快速发展。五是注重企业文化的培植,把“诚实
守信,敬业创新,服务三农”作为永坤公司追求的目标,作为“永坤人”的工作要求。六是李坤兰董事长积极支持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工会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工会活动,发挥工会组织在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公司建立了员工各种保障制度,如产妇休假制度、技术创新奖励制度等,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以工会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乒乓球比赛等健康文明活动,增强了员工团结拼搏精神和企业活力。
五.依靠科技谋发展
李坤兰董事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不断引进生猪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并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应用,使生猪养殖技术、养殖设备、饲养方法、养殖品种、养殖规模、养殖效益在保山市养猪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针对2007年猪肉产品
市场供应短缺,永坤公司筹资扩建了万头生猪养殖场由养殖规模1.75万头扩建为3万头,对增加猪肉产品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猪肉价格,发挥了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运用现代养猪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对原有养猪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改扩建猪舍60栋达
到了现代化生猪养殖的要求。三是注重生态保护,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在进行猪舍改扩建时,将环境保护措施作为重要内容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一起投入使用,猪粪干清堆放作为有机肥,冲
洗圈舍的污水实行三级沉淀,达标后才排放,做到了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节约能源和资源与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统一。四是产品质量优质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肉猪生产的“饮清洁水、住卫生房、食绿色料、用安全药”的总体要求,实施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生产,整个生产环节做到了产品质量痕迹溯源,问责追究,员工利益效绩挂钩,严格奖惩,切实用工业化理念管理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无公害肉猪技术标准。猪肉产品2003年第一家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2004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2006年1月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2008年“永坤”饲料取得了省级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严格按照无公害肉猪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生产的商品猪质优安全,省市区近几年的专项督查认为永坤公司生产的猪肉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五是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强化内部管理求效益的经营理念。建立和规范了各项管理制度,确保畜产品安全。坚持做到防疫工作程序化,消毒工作制度化,从仔猪培育到肉猪出栏饲养管理标准化,各个生产环节严格执行无公害猪肉生产技术规程。
总之,永坤公司在李坤兰董事长领导下多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誉单位。2006年公司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2010年又被认定为“云南省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公司董事长的带领下,企业财务管理规范,资
产优良,固定资产、总资产逐年增加。企业诚信经营,不欠税、不欠员工工资、不欠员工社会保险金,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员工收入逐年增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该同志具有丰富的肉猪养殖经验,懂经营、善管理、会用人,组织协调能力强,政治素质好,信誉度高,社会形象好。2001年以来李坤兰董事长被选为保山市隆阳区第一、二届政协常委,第一届人大代表,保山市工商联执委、隆阳区工商联执委,云南省畜牧业协会理事。她个人曾获得2002年云南省“三八”红旗手,保山市“双学双比”女能手,保山市“十佳女能人”等众多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保山市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11年被保山市宣传部评为保山十大改革创新人物,她是一位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守法经营,在生猪养殖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保山市隆阳区永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月
第五篇:孙建坤同志先进事迹
孙建坤同志先进事迹
孙建坤,男,汉族,53岁,中共党员,现任南通市农业委员会(林业局)副主任,分管林业工作,2016考核优秀,获市政府嘉奖。该同志党性观念较强,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反对“四风”。该同志品行端正磊落,作风公道正派,能够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尽心尽力干好分管工作。时刻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光明磊落,清正廉洁。该同志工作勤恳、作风扎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用“老党员”的优良品质和“老林业”的丰富经验,为加快全市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绿色南通建设的践行者。该同志带领林业一班人,坚定“两沿三园”的绿化思路,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南通”建设,取得喜人成绩。近5年新增造林面积约64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林木覆盖率由2013年的20.6%提高到2017年的24.6%、自然湿地保护率由2013年的30.1%提高到2017年的45%,提前实现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造林新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造林,从用地源头上确保“栽得活、留得下”;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苗圃式造林,从经营模式上实现“长得好、保得住”;发展林下经济落实责任制造林,从抚育管护上实现“树成材、地增效”。盘活了林地资源,节省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源质量,实现了“企业得利、政府得绿、群众得益”的良性发展。2016年,南通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7年,南通市林业局获评全省林业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森林城市创建的推动者。2016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战略需要,适时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创森办公室副主任的孙建坤同志具体负责各项创森工作的组织实施。在他的主持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南通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6年10月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评审,12月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国家评审专家组对规划编制给予高度评价。在他的带领下,短短3个月,60公里的中心城区高速一环生态景观廊道、91公里的宁启铁路(一期)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完成,主体林带宽达100米,新增绿化面积约2.1万亩,总投资超10亿元。在他的推动下,南通正在全力推进10个森林公园及9个湿地公园建设,启东市圆陀角滨海省级湿地公园、海安里下河省级湿地公园已获批建设。在他的促进下,《南通五山地区片区规划》出台,总规划建设面积约12平方公里,将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2017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7.6万亩,全省第二;2018年,计划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3.8万亩。积极开展省“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作,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52个;建成省“三化”先进示范片8个、先进村30个、先进单位242个;建成市级森林城镇30个、市级森林村庄34个。
绿色产业发展的倡导者。2017年,南通实现林业总产值189.7亿元,同比增长5.9%。花木、湖桑、果树等经济林果产业总面积约4.22万公顷,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重要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他始终不遗余力地鼓励、引导全市林业产业做优做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品牌战略,坚持地域特色,坚持强农惠民,打造出一张张具有影响力的南通绿色产业名片。海安“湖桑之乡”享誉全国,“国家级蚕桑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的建成、“苏中蚕桑综合试验站”的落户、万亩“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标杆。如皋花木交易年成交额达百亿级,直接带动25万户农户,1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如皋盆景”是南通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我国第一件盆景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年一届的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已成为业内重要的风向标。南通红木雕刻,拥有全省最多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年产值约8亿元,从业人员3万人,红木雕刻企业(含工作室)600家,均占全省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