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市委精神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严格按照市委、市委组织部要求,自觉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小组,深入调查摸底,完善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力求“管住、管好、管活”每一名流动党员。
(二)严格制度,规范程序。针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易流失的实际,我们专门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确保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不流失”。
(三)建章立制,规范操作。镇党委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并上报上级党委备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信函和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3、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委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组织领导和纪律作出明确规定,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对党员管理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强化他们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意识。
中共简阳市江源镇委员会
二OO八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
江源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市委精神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严格按照市委、市委组织部要求,自觉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小组,深入调查摸底,完善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力求“管住、管好、管活”每一名流动党员。
(二)严格制度,规范程序。针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易流失的实际,我们专门对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确保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不流失”。
(三)建章立制,规范操作。镇党委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
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并上报上级党委备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信函和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导致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
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3、作用难发挥。相当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委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狠抓工作落实。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组织领导和纪律作出明确规定,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对党员管理队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强化他们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意识。
中共简阳市江源镇委员会
二OO八年五月十三日
第三篇:嘉定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嘉定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汇报
嘉定镇位于信丰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199亩,山地33万亩。总人口16.8万人,总户数4万多户。辖10个社区居委会,38个村委会,693个村民小组,党员2268名,其中流动党员52名。
“对接长珠闽、推进工业化、服务新信丰、当好排头兵”发展战略的提出,出现了大批外地党员商人到我镇来投资兴业、经商务工,镇内一些农村党员和城镇下岗无业党员为了早日脱贫致富或谋求更高更好的发展,不断地涌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流动党员的频繁流动给我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甚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一、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来突破,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账和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各党支部负责联系流动党员和对流动党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形成了双管齐抓的管理机制。同时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从镇党委到各支部,层层签订责任状。
二、调查摸底建立管理台账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各级党组织每年3月底以
前,以各村(社区)支部为单位组织力量对本管辖区内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收集流出、流入党员的动态,了解党员的务工原因、具体地址、联系方式及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台账,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努力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楚、外出时间去向清楚、联系方式清楚。经调查摸底,2006年,我镇外出流动党员有52名,跨省流出48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43名。外出流动党员以农村农民党员为主,主要集中在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务工,从事建筑、服务、保安等职业,也有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创办实业。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我镇立足于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目标,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着力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申请备案制度。凡是要外出的党员,都要填写《党员流动申请表》,说明外出的事由、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经支部同意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制度。要求流出党员主动将在外面流动的情况与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流出党员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明确专人“一对一”联系流动党员。三是建立“三查一报”制度。每半年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普遍检查,重点检查流动党员是否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是否转接了组织关系,是否交纳了党费,是否与流入地党组织建立了联系等,并将检查结果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四是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各党支部每季度召开一次流动党员联系人会议,及时掌握、通报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研究教育管理办法,落实教育管理措施。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
党支部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三、改进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方式。我镇各级党组织在调查摸底,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改进方式,普遍采取“七个一”的管理模式,即“一封信”,每年春节前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给予组织上的关怀;“一座谈”,每年春节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了解他们一年来的思想、生活动态;“一慰问”每年利用节日或外出招商时机对流动党员进行慰问,帮助他们解决部分生活困难问题;“一评议”,每年对全体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整体评议,针对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一张联系卡”,给每位流动党员制作、发放一张联系卡,方便流动党员及时迅速的联系上组织;“一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流动党员培训班,讲解当前形势,确保流动党员及时迅速了解当前党的方针政策:“一帮扶”,镇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和各村支委对流动党员实行“一对一”帮扶,细化责任,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为了更好地为流动党员服务,开通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方便流动党员与党组织联系。
四、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形式
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仅依靠“三会一课”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这是由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决定的。我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创新教育管理载体,不断丰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一是强化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支部通过行前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和返乡查验活动证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教育。二是利用传统节日集中教育。利用春节举办外出务工党员座谈会,听取回乡过年的外出务工党员的学习和工作的情况汇报,教育外出党员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积极鼓励外出经商办企业的党员,把在外积累的资金、技术带回家乡,领办企业,兴建公益事业,参与家乡建设。同时,要求外出党员及时向所在支部或党委提供市场信息。以新农村建设、“三培两带”和“红旗标兵”工程为载体,培养农村流动党员成为致富能人。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