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合集5篇)

时间:2020-11-24 12: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篇: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

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节

信息管理相关概念 1、数据分为:数值数据、事实数据、文献目录数据。

2、信息是“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被传递、被感觉并与某些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连的消息、知识、情报。”直接、本质地反映卫生实际状态的就是卫生信息。

3、信息、物质 1、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2、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关联性、目的性和环境适用性。

3、组织的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金流和信息流。

4、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的收集和输入、数据存储----信息共享、数据传输、数据加工处理和数据以不同方式输出。

5、管理信息系统(MIS)功能: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

6、管理信息系统特点: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辅助管理系统,它以解决结构化的管理问题为主,主要考虑面向管理完成例行的信息处理任务。它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益;其设计思想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环境。

7、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事务处理系统(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②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③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 70 年代后期至今)。

8、信息系统分析阶段常使用的工具:

①系统概要描述的工具----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②数据部分详细描述的工具----数据字典 ③功能详细描述的工具----结构式语言、判断表和判断树 ④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工具----数据存储结构规范化 ⑤数据存取分析的工具----数据立即存取分析图。

9、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划分:①可行性分析②总体规划③系统分析④系统设计⑤系统实施⑥维护和评价。

10、管理信息系统人开发方法:①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②原型法③面向对象法④雏形法。

第二篇:信息管理系统课程重点总结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系统: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部件为达成特定的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整体。4系统的基本要素:系统的环境、系统的边界、系统的输入输出、系统的部件、系统的结构、子系统、系统的功能和行为。5系统的部件是指完成某种特定功能而不必进一步分解的工作单元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6信息系统的组成:输入(数据)部分、信息处理部分和输出(信息)部分 7诺兰信息系统发展的六个阶段:初装、扩展、控制、整体化、数据管理、信息管理。(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MIS的基本资源:人、硬件、软件、数据。MIS的三大支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MIS的功能:(1)数据处理功能: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录入、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输提供等处理工作,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功能;(2)预测功能:指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预测模型,利用历史的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工作,这是管理计划和管理决策工作的前提;

(3)计划功能 :指对各种具体工作合理的计划和安排。(4)控制功能:指通过信息的反馈,可以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情况进行监测、协调、控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5)辅助决策功能:只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合理配置企业的各项资源和做出最佳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MIS研究的四种基本方法:信息学方法、系统学方法、管理行为方法、技术经济方法。MIS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一方面,Mis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是用于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环境、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行为、组织的文化以及它们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等,都是耐人寻味的课题。(1)从技术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为了支持组织决策和管理而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和提供的系统。正式的信息系统是指具有固定的和众人公认的数据定义和过程定义,系统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数据时遵守这些定义。(2)电子计算机现在已越来越成为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现代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技术基础的,离开计算机技术的人工信息处理系统谈不上现代意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采用何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是由管理需求决定的,不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而是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而使用新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对信息的研究,而且是对管理信息的研究,这包括许多非技术性的内容。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又区别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计算机、通讯、电子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学术领域是管理科学的延伸而不是计算机科学的延伸。归根结底,管理信息系统是用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的系统,信息技术是用来为管理服务的工具。工作的中心仍然应该是为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而不是信息技术本身。因此,“为使用计算机而建立的系统”,“为信息化而建立的系统”都偏离了其宗旨。

Intranet即企业内部互联网,是企业或公司内部使用的网络,以达到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和信息快速传递的目的。Extranet是Intranet的延伸和扩展,它不限于企业内部成员,而是可以延伸到企业之外,把相互合作的企业的Intranet网络连在了一起,特别是包括那些想与之建立联系的供应商和客户。Extranet是一种观念和模式,并不是一个可以看得见、摸

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网络,而是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或专线连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而形成的一个专用网,以分享Intranet提供的信息,达到彼此的商业目的。数据库DB是数据组织与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被存储起来的数据及数据间逻辑关系的集合体。费用估算是对完成项目工作所需要的费用进行估计和计划,是项目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是为完成项目各项工作所需经费确定一个近似估计值。投入预算是项目及的基准费用执行计划的形成过程。是把整个项目估算的费用分配到各项活动或各部分工作上,进而确定测量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的费用基准。管理信息系统按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开发成本、实施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按照成本费用类型划分,可以将成本分为四类: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直接相关成本和隐性成本。软件成本一般包括网络管理软件成本、计算机操作系统成本、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成本。隐形成本:隐形成本是指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施相关的但不是直接由企业付费的成本投入,这类成本不易计量或容易被忽略。1人力资源成本:企业从信息系统咨询开始,就有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企业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整个系统的工作,包括管理需求分析、工程计划安排、企业内部人员的调配等,同时企业本身还需要一定的IT人员协助开发,所有人力资源的投放及IT人员的聘用都成为人力资源成本的组成部分。2管理变革成本: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对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的问题。在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造时,对企业内部人员与业务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企业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解决人员的重新安置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建立与培训问题等,这些工作给企业运营带来较大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往往无法用资金准确计量。3数据管理与转换成本:企业建立新系统时,数据处理工作量非常大。首先需要对基础数据进行编码,其中产品与原料编码的工作量最大,其次要对现在数据进行核准,包括库存数据、顾客和供应商记录,同时对产品设计进行规划等等。由于企业内部原材料种类多,这些数据要达到统一和准确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花费很多精力做这些工作。为此,在实施系统前期要做好数据收集整理的准备,加强数据管理,尽可能使数据完备,才能降低数据转换的成本。4系统测试成本:任何系统完成后都要进行测试。信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集成管理软件,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业务数据必须在各功能模块中一一穿过。为保证数据处理的逻辑正确,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只有经过详细测试的系统软件才能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软件测试可以由软件开发商负责,企业人员一般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直接用真实数据测试并完成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这种测试成本常被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实际上这种测试的成本也是比较高的。除上述成本外,还有数据分析成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很多方面的数据分析,但不是每一个分析都可以由系统来单独完成,有些分析需要与其他系统产生的数据相结合。这时应当考虑数据分析的量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因此在预算之前掌握所有的数据分析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MIS成本管理特点:全员性、计划性、阶段性、例外性。MIS成本管理特点全员性、计划性、阶段性、例外性。MIS的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分析

1、降低企业运营成本:(1)库存费用下降;(2)采购费用下降;(3)管理费用降低;

(4)产品销量增加,营销费用降低。

2、增加了流动资金提高生产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3增加了产品销售量

4、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加了产品销售量。

5、增加了企业利润。管理效益分析MIS的应用所产生管理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深刻。管理效益直接反映企业的行为实践,它是由MIS直接带来的。它主要表现在:

1、数据集成度提高,数据统一,数据处理效率提高。

2、企业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职能部门精简。

3、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企业具备了长期的竞争优势和能力。

4、学习型的文化在企业内部得到加强。

5、提高了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社会效益分析

1、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知名度。

2、创造更多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机会。

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

4、加快了全社会信息化进程。外部竞争威胁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两个模型已被用于识别信息系统所

能够提供竞争优势的经营领域。要使人员使用好MIS,必须首先了解不同人员的需求,用MIS尽量满足不同人员的需要,并让他们融入到MIS之中。使用MIS时,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用户的阻力和抵制。阻力可能是由于对用户的教育、培训、说明不当引发的,也可能是因为用户个人的原因。研究表明,无论新系统最后方案设计成什么样,在受到一部分人支持时,也常常会引起另一些人的反对。学者们提出了三种理论解释抵制产生的原因 :基于人的理论、基于系统的理论、交互理论 基于人的理论认为产生抵制的原因完全来自于用户本身,他们不能克服人的缺点。基于系统的理论的理论认为产生用户抵制的原因来自于系统设计不良。交互理论认为用户的抵制是系统因素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克服用户阻力的策略可以有如下几种:基于人的:对用户进行良好的培训、用行政手段干预、说服教育、鼓励用户参与基于系统的:对用户进行教育、改进人机界面、用户参与设计的改进、必要时对系统进行修改交互的:应用新系统前先解决好人的问题、重新设计用户的激励办法与制度、重新确定用户与设计者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候鼓励用户参与实施。让人员接受MIS:作好用户的工作。处理好使用者和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信息资源观念与信息系统地位的建立,使企业组织结构向菱形结构发展。

2、信息与决策支持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3、基于信息网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4、信息系统对企业变革的使能器作用,增加了企业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优化的成功率。MIS下的组织结构新形式:矩阵式结构、网络组织、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业务流程重组BPR概念: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TQCS)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BRP步骤:

1、拓展业务的视野,提出组织的目标。

2、确定再造或重组的业务过程。

3、理解并评价已有业务过程的执行效果。

4、找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5、建立新业务过程的原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CM:support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系统;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协同管理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EC: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务。MIS开发的全过程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小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开发过程所需要的人员有:用户、系统分析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程序员和操作员等

“开发MIS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这是每个有经验的开发者的深切体会,没有数据的信息系统就等于无米之炊。实际上,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就是对数据的不断收集、传送、处理、存储,以及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的过程。因此,对各种数据,尤其是基础数据的采集、代码化、结构化、录入、存储和共享是系统开发的核心问题,也是系统开发的瓶颈。将基础数据理顺,是一项工作量大、繁琐单调,认真细致的艰巨任务,需要企业各部门的众多人员的协调配合和艰苦努力,花费时间较长,通常贯穿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但又必须完成的工作。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以数据为主的原则,才能确保信息系统运转起来。

MIS的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定义和确定信息系统投资的优先级别,在资源有限和系统互相约束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应用组合,获得期望收益,并实现最终期望的组织变革。整个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包含如下内容:确定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划、对组织目前的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环境和应用现状进行评价、对信息技术发展作出预测、作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MIS全面管理的具体内容人员管理、数据管理、文档管理、安全管理

组织协调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管理信息系统不单纯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一个一体化的“人-机”合成系统,需要在不同的人之间协调,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参与,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把手”原则,即企业高层领导参与原则。

第三篇: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重点总结

第一章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旨在调整医药卫生关系,在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的特征:1.以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为根本宗旨2.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3.融入大量技术规范4.反映社会共同要求5.采用多种调节手段。

卫生法律关系: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监督、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1.卫生法律规范是卫生法律关系的前提2.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利益3.卫生法律关系是一种纵横交错的法律关系4.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是最主要的主体

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卫生法律关系内容、卫生法律关系客体(物、人身、行为、精神产品)

卫生法律的适用应遵循法定的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4新法优于旧法5不溯及既往原则

卫生法的效力范围: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卫生行政责任:行为主体实施违反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其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卫生民事责任:行为主体因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而侵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所应承担的以财产为主的法律责任。其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2有违法行为3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4主观上有过错 卫生刑事责任:行为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卫生管理秩序及公民的人身健康权而依刑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章

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公共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活动。

卫生监督的性质:行政性--根本属性

技术性--显著特点

卫生监督的特征:1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2法定性与授权性 3行政性与技术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 5强制性与教育性 卫生监督的作用 :1为保障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实施国家职能、打击违反卫生法规活动的重要手段

3是保护国家、团体、公民个人有关卫生方面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4卫生监督的大力开展,能够促进卫生监督的自我完善

5增强人的法制意识卫生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预防性卫生监督 Preventive health supervision 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依据公共卫生法规对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续建等)所开展的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活动。

经常性卫生监督Regular health supervision 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人或有关社会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的日常性监督活动。

卫生监督行为的有效成立要件 1主体合法2不超越权限3内容合法4法定形式 5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2遵守法定程序原则3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4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原则

第三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是人们按照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卫生监督活动时产生的卫生行政管理人与卫生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法定性

2意志单一性

3国家强制性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

2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

3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内容

卫生监督主体:指根据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代表国家意志行使国家卫生职能,对卫生监督守法主体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

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1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2法定的监督权利3垄断的执法资格 4独立的监督活动5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不可改变

卫生监督人员是卫生监督机关的组成人员,口语中也称卫生执法人员或执法人员,是具体承担卫生监督任务的公民 第四章

卫生监督法律依据:卫生监督主体在实施卫生监督,作出卫生监督行为时遵照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和

法律依据的特征:1.调整的范围广泛2.与医学发展紧密联系3.融入大量技术规范4.采用多种调节手段5.反映社会共同要求 卫生监督法律依据的适用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 新法优于旧法4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中的作用 :1.是卫生监督监测检验的技术规范 2.是卫生监督评价的技术依据3.实施行政处罚的技术性法律依据4.是行政诉讼的举证依据

卫生政策对卫生监督的作用:1指导卫生监督立法工作 2 指导卫生法律的执行 3弥补卫生法律规范的不足 第五章

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卫生行政许可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有利于国家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公共安全4有利于保护卫生行政许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

卫生行政处罚的特征:1卫生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卫生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人实施了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3卫生行政处罚是对违反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的制裁4卫生行政处罚既要遵循卫生行政处罚的实体性规范,又要遵循卫生行政处罚的程序性规范

卫生行政处罚和相关法律行为的区别见P83 卫生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权利救济原则

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 申诫罚

财产罚

能力罚

人身罚

卫生行政处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原则2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3一事不再罚原则

卫生行政处罚适用规则:1责令改正2不予处罚3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从重处罚5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合并使用6对违法行为的追溯时效

第六章

卫生监督程序: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形式的行为过程。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监督机构对相对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的方式、步骤以及实现这些方式、步骤的时间和顺序的行为过程。

卫生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处罚程度较轻 卫生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具体内容:示证→说明理由(《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证据)→告知→陈述和申辩→责令改正→《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签收→七日内报卫生行政机关备案。

听证程序: 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指派专人主持听取案件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处罚理由及依据进行的陈述、质证和辩论的法定程序。卫生行政处罚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

自由裁量

程序合法

第七章

卫生监督调查取证的原则:迅速及时原则

客观全面原则

合法原则

回避原则

抽样取证注意问题:1填写《产品样品采样记录》2封存样品3送检验机构4当事人在场并签字5能反映整体状况6抽取的样品一式三份

卫生监督证据的运用 三类: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数个证据证明同一事实的证明效力 第八章

卫生监督责任: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因违法行政和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应依法承担的效果。

卫生监督责任的构成要件:1主体是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2产生的前提是违法行政或行政不当3卫生行政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卫生行政行为人行政违法的情节和后果5卫生监督责任必须未卫生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

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的特征: 监督主体特定

监督对象特定

监督内容特定 监督行为法定

第九章

传染病防治法:指由国家制定或其主管部门颁布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原则

1、预防为主

2、防治结合3、分类管理

4、依靠科学

5、依靠群众 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

1、甲类传染病:强制性管理传染病,指霍乱、鼠疫。

2、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疫情报告原则:属地原则

疫情报告人:

1、义务报告人:城乡居民、机构团体、车站、码 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

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 疫人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采取的紧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

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

1、隔离措施包括场所和人员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隔离措施,但必须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3、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

4、隔离措施的解除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采取的特殊措施

(1)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2)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防止传染蔓延措施:

1、防止因交通而发生传染病扩散蔓延,在甲类等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2、传染病人死亡后的尸体处理

3、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授权,对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经常性预防措施的监督

1、健康教育

2、计划免疫

3、消除各种传染媒介

4、加强管理和大力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5、严格各项卫生制度

传染病控制的指导思想:

1、管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分级管理

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的监督:

1、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2、积极治疗,控制疫情

3、控制传播 第十章

国境卫生检疫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以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在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检测和卫生监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境卫生检疫的范围

(1)入出境人员:交通人员、旅客、外交、劳务、留学生、遣送人员、边民、团体等。外交人员不享有卫生检疫豁免权。(2)交通工具和运输设备(3)行李和邮包

(4)货物

(5)特殊物品: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以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啮齿动物和活昆虫等。

(6)尸体和骸骨,非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并死因不明的必须进行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的种类

1、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和黄热病。

2、监测传染病: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伤寒、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疟疾和流行性感冒等。

3、禁止入境的传染病:爱滋病、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等。

国境卫生检疫,指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保护国内和国外人群 的身体健康,由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国境口岸对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的行政执法活动,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国家行为。

国境卫生检疫的主体:国境卫生检疫法所授权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传染病监测的主要措施

1、禁止某些检疫病患者入境

2、填报健康申明卡,出示健康证明

3、签发就诊方便卡,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一章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是用来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利和切身利益的法律规范。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法律关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法律关系

3、卫生行政部门与监督管理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 职业卫生监督的概念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和医学技术方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

职业卫生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2、防治职业病

3、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利益

4、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1、预防为主

2、防治结合3、分类管理

4、综合治理 职业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职业病前期预防的主要内容:

1、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2、职业危害登记申报制度

3、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预评价制度

4、建设过程中的审查制度

5、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监督原则:建筑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或同时投产使用

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

1、上岗前健康检查

2、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3、李刚健康检查4为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

第十二章

放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1、时间正当化原则

2、放射防护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制 放射装置的种类:I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

II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

III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 《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1、年满18岁,经健康检查符合职业要求;

2、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3、掌握放射防护知识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

4、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十三章

食品卫生法的概念: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增强人体体质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1、保证食品卫生

2、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3、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

4、增强人民体质

食品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二)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三)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四)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要求

1、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无有害昆虫滋生和生存的环境,与有害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2、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储存等厂房或场所;

3、有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鼠、防蝇、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的设施;

4、设备布局工艺流程要合理,防止原料和成品交叉污染;

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要消毒,使用后要洗净;

6、食品的小包装要使用清洁、无毒的包装材料;

7、各种储存、运输食品的容器、设备要安全、无害;

8、生产经营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1、食品卫生标准

2、相应的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

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

1、食品生产经营的许可

2、工程设计、选址的审查和验收

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规定

4、食品新资源的审批

5、食品广告的审查

6、进出口食品的管理

7、食品采集索证制度

8、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概念:国家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增强体质,由法定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检查、检验、监测、卫生评价等,以及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的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食品卫生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预防性食品监督

1、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换发)监督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的审查与审批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的监督

4、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的监督

经常性食品监督

1、采购食品及其原料索证的监督

2、食品包装标识及广告的监督

3、对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卫生监督

4、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

5、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监督

保健食品的概念,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的特征: 1.保健食品属于食品,必须具备食品的基本特征;即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和卫生要求;

2.保健食品除具有食品的一般特征外,还必须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3.保健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的人群而设计的,有相应的适宜人群

; 4.保健食品是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

5.保健食品的产品属性既可以是传统的食品属性,也可以是胶囊、片剂等新的食品属性。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内容:1.保健食品的审批《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2.保健食品的生产监督:生产条件的审查、生产过程的监督

3.保健食品的市场监督:功效成分的监督检测、保健功能的验证、对违禁药物的检测、对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宣传的监督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全程监督原则

2、量化评价、分级管理原则

3、动态监督原则

4、公开透明原则

5、卫生安全的原则

良好生产规范GMP: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 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HACCP体系(危害分析改建控制点)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在从初级生产至最终消费过程中,通过对特定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确定和评价,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

实施HACCP的意义1.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更新质控意识,提高质控水平; 2.以较低成本保证较高的安全性; 3.提高我国出口食品的质量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出口创汇。第十四章

化妆品的概念: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的分类

1、益发类:洗发、护发、养发、固发、美发类

2、护肤类:膏、霜、乳液、化妆用油类等

3、美容修饰类:胭脂,香粉类、唇膏类、洁肤类化妆品,指甲用化妆品类、眼部用化妆品类等

4、香水类:香水类、化妆水类等

5、特殊用途类: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怯斑、防晒

化妆品的基本卫生要求:

一般卫生要求

1、外观良好;不得有异臭。

2、不得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作用。

3、必须无感染性,使用安全

对原料的要求:原料的使用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禁用物质名单、限用物质名单、限用紫外线吸收剂名单、限用着色剂名单、限用防腐剂名单的要求。对产品的要求:微生物和有毒物质 包装材料要求:无毒和清洁

对标志的要求:中文标注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和产地,包装上要注明批号。特殊需注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化妆品经营的卫生要求(P279)

禁止经营销售的产品

1、无证企业生产的化妆品

2、无质量合格标记的产品

3、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4、无批准文号的进口和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5、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化妆品广告宣传的监督

1、不得虚假夸大宣传

2、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3、不得宣传医疗作用

4、不得贬低同类产品

5、普通化妆品不得宣传特殊化妆品功能

6、不得宣传杀、抗、抑、除菌和消毒功能

7、不得适用绝对化语言

8、不得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原料血浆的监督

1、审查、记录的监督

2、采集、供应的监督

血液制品卫生监督的范围: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血液的采集和供应、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血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卫生机构。第十五章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卫生标准等,对学校建筑、设备和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一系列卫生执法活动。

学校卫生监督内容包括:

1、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2、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3、学生使用文具、娱乐器具和保健用品的卫生监督

4、学校卫生管理的卫生监督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1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2教学建筑、环境噪音、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3设置学生厕所和吸收设施,寄宿制学校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4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认真贯彻执行视频卫生法律、法规、加强营养指导6体育场地和器材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胜利承受能力和

体质健康情况7根据学生年龄,组织适当的学生劳动,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8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体检9配备可以处理一般伤病事故的医疗用品,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10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学校卫生应急事件:学校内发生的危害学生群体健康需立即处理的事件。

学校卫生应急事件的特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同,受害学生表现的症状相同(程度有区别),短时间多人发生。事件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将迅速扩散,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学校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原则:P316 学校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接报

--报告

--调查处理----总结评估 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原则: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第16章

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1室内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2笑气候适宜3光、照明良好4噪音符合国家标准5公共用品和卫生设施符合卫生标准6用水水质满足卫生标准要求7室内装饰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几方面:“卫生许可证”管理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

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2监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只是的教育和培训3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4对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程序:1制定公共场所监测计划 2卫生监测的布点 3采样时间和频次 4样品的采集分析方法 5资料的整理与评价

第17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突发性

公共卫生属性

严重危害性

如何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P333-3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时限如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向卫生部报告时限为1小时,其他环节为2小时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如何进行处理:1启动应急预案

2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3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4表彰和奖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反应及时,措施果断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第十八章

医疗机构:依法设立的、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会组织

医疗机构的类别:医院(分3级10等);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所); 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室);护理院(站);其它诊疗机构

我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P348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医师注册:(1)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2)受刑事处罚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4)依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

次考核仍不合格的;(5)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6)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医疗机构职执业过程的卫生监督主要包括的内容: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情况2执行医疗机构各项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程的情况3医德医风情况4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效果5执行医疗收费标准的情况6组织管理情况和人员任用情况7医疗卫生人员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8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情况9药品、设备的采购、使用情况10卫生行政部门需要检查监督的其他项目

卫生技术人员:指受过高等或中等医药卫生教育或培训,掌握医药卫生知识,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从事医疗、预防、药剂、护理、医技、卫生技术管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执业医师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员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对笨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义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职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的管理活动。

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P352

医师执业注册:已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医师经注册获得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二十章

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受理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卫生行政复议的特征 :1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政活动

2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活动

3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规范性的行政活动

4具有救助性的行政活动

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职权的原则

2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3实行一级复议制的原则

4对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卫生行政复议机构: 行政复议机关内承办具体行政复议工作的部门

行政复议参加人 :参加卫生行政复议活动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和代理人

卫生行政复议内容: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二是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事实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审查

卫生行政复议决定: 维持决定

履行决定

撤销、变更决定

卫生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起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活动。卫生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行政诉讼间不停止执行原则3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4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卫生行政诉讼参加人 :当事人(原告

被告

诉讼第三人

共同诉讼人)

诉讼代理人 卫生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

受理

审理

卫生行政赔偿: 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卫生行政机关的追偿权: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单选 1分*14道 名解 2分*10道 简答 5分*10道 论述 8分*2道

第四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一般来讲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岗位。

不过咱们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你如果没有关系很难一下子在这种公共部门里找到特别好位置的,而去医院是比较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了。A 医务科工作职责

一、拟定医疗工作计划和进行医疗工作总结。

二、协助主管院长对诊疗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各级医、技人员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等工作情况。

三、教育与组织各级诊疗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服务质量。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调查、报告和处理。B医院信息科工作职责 信息科科长职责

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医院内外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上报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拟定有关业务工作计划,经主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负责组织检查落实网络正常运行,按时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回收,整理,保存,利用有关资料,及时传递资料信息.组织全院信息网络,及时收集,传递院内外有关信息,综合上报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临床,医技科室提供医疗技术新进展情况.领导所属人员的政治学习,组织好业务学习.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认真搞好每季综合效益分析.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某些信息方面的保密工作.c医院人事科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全院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

2、负责全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申报,审批、审定工作。3.负责全院中层干部的组织考察、任免管理工作。

4.负责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工作。5. 负责全院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任工作。

6. 负责各类新职工录用、定职、考核、培训工作。7. 负责全院人员调配,办理调进、调出手续。

8、负责全院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的核实发放和工资调整,福利费的分配使用及医疗卫生津贴、独生子女费等审核。

9、负责全院职工的日常考勤、考核、考试及奖惩工作。

10、负责办理全院职工的请假、休假、退休、辞职、停薪留职、延聘、返聘等事项。

11、负责病故、殉职人员的丧葬抚恤,遗属补助等工作。

12、负责全院计划外临时用工招聘与管理工作。

13、负责填报各类人事统计报表。

14、管理全院职工的人事档案和专业技术档案。

15、处理有关人事方面的来信来访、外调、函调的接待回复工作。

16、负责出国人员的政审和出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17、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d病案科 以病案管理为主。包括门诊挂号、门诊病案、住院病案保存、X线片、CT片保管、住院病案整理、疾病分类编码、病案...门诊部对直接隶属单位,除行政领导外,还要支持和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工作职责,服务质量的检查指导。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不论你去哪一个科室,只要你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将来的晋升是必然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医学、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病案管理、疾病分类知识及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系统机构从事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主干课程

人文社会类课程、医学基础类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

三、就业面向

主要在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及信息情报机构等从事医药卫生信息的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亦可从事其它系统的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一、培养目标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卫生管理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才。毕业后在各级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相关技术工作。

具体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等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卫生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专业必须的文化知识和比较熟悉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能力。

二、业务要求

经过三年学习,应达到下列的基本业务能力:

1、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3、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英语水平。

4、能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为各级卫生行政及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5、具有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疾病分类工作的能力。

6、具有从事挡案管理、办公室常规工作和从事图书资料管理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社会医疗保险知识。

8、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照国家颁发的教学大纲进行设置。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1、基础文化课,主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我校还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化学技能证书考试,为学生今后继续升学就读高职院校创造必备条件: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德育、体育与健康、英语、数学、物理学、语文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主要课程有:解剖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

3、专业课,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国际疾病分类、社区卫生管理、挡案管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概论、医学信息检索、卫生信息管理、办公现化代技术等。

4、选修课:我校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选择修读部分的课程。主要开设的选修课有:医学学习方法、医学写作、医学概述、遗传与优生、美育、人际沟通、公共关系学常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中医基础知识、营养与膳食、急救医学等。

5、毕业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一年,主要是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及社区的相应部门进行实习。

第五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管理

《计算机应用与管理实习》教学计划

一、实习课题的以要求

实习课题可以自行确定,如:工资管理、档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仓库管理等。要求:一人一课题。

二、实习时间安排及要求

1、实习课题的设计为总时数为120学时。

2、上课20节,主要介绍实习课题如何设计。

3、课题设计80节(自行设计)

4、实习完成后要求书写实习报告(20节),上交实习报告一份,打印文稿。

5、系统完成后刻在光盘上,内含完整的系统和实习报告。

三、实习课题设计的一般步骤

1、确定课题及其主要功能。

2、确定数据库及表。

3、数据库及表的创建。

4、表中数据的输入。

5、确定表间的关系。

6、设计各功能模块:如数据维护、查询、报表等。

7、设计总控模块。

四、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

1、目录

2、前言

3、关键词

4、系统的环境要求

(1)系统硬件要求

(2)系统软件要求

5、设计过程

1)、课题的来源和主要功能。

2)、数据库及表的设计。

 数据库名

 表名及结构、主键等

3)、确定表间的关系。

4)、各模块的设计

5)、设计主控模块。

6)、调试过程。

7)、系统的自我评价。

主要的优点

存在的不足

改进设想

6、系统的安装说明。

7、系统使用说明书。

实习报告书写格式参考样本

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学会使用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一般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分析阶段

要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开发的可行性思路。也就是要求程序设计者通过对将要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相关信息的收集,确定总需求目标、开发的总体思路及开发所需的时间等。

第二阶段:开发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数据库应用系统在全局性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总体规划,只有认真细致地搞好总体规划,才能省时,省力,省资金。而总体规划任务的具体化,就是要确立该数据库系统的逻辑模型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确立数据库应用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指明各个系统功能模块所承担的任务,特别是要指明数据的输入、输出的要求等。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具体实施系统的逐级控制和各独立模块的建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系统。在建立系统的过程中,要按系统论的思想,把数据库应用系统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将这个大系统再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系统,保证高级控制程序能够控制各个功能模块。

实习的理论依据:

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应考虑以下两个可行性的要求

一、系统所需的硬件要求

1、CPU:奔腾4或以上

2、内存:256M以上

3、硬盘:40G4、显示器:VGA彩显

二、系统所需的软件要求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2、支撑软件:Office 2000

系统设计人员的职能:

按照实习的要求独立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系统的实施。

实习时间:

1、实习课题的设计为总时数为120学时。

2、上课20节,通过实习教师对典型课题的分析和设计明确实习课题的设计方法。

3、课题设计80节(自行设计)

实习地点:本校机房或家里

实习结果:

主要叙述系统的优点、不足之处及改进的设想。

实习总结:

主要叙述通过实习活动的体会。

实习内容:

请附打印的实习报告文档,标题请用黑体四号,正文请用宋体小四号,约15页左右。

参考文献

下载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归纳总结(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应用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学习总结 在此次网上学习中,我学习到了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有关知识,使我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工作坊这一新学习形式对教学的重......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体验总结范文1 茫茫人海中,我遇见了你,于是变成了最美的回忆……当XX弋阳暑期教师全员培训遍地开花时,在领导的关照下,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结 鹿阜小学 速春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

    应用写作重点总结

    应用写作重点总结 ●选出书写正确的通知标题( D )。 A、××市人民政府批转商业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B、××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商业局《关于进......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重点总结.

    本文档根据老师最后一次课上课时所说的相关内容并根据我自己的个人情况简要整理,相对简洁,和大家分享一下。考虑到老师说的内容和考试内容相比,可能不够完整;而且个人水平有限,不......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采集各医疗卫生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建立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资源,同时......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点

    成都医学院09级预防医学本科 1.职业病: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毕业实习任务书 一、 毕业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岗位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