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五项管理”专题研讨学习教师发言稿
光阴似箭,还记得刚从师范毕业的我走上三尺讲台的情景。凭着一腔对教育的热忱,凭着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在教室里面对一双双天真淳朴,渴求知识的眼睛无怨无悔地耕耘着;课间,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跳个皮筋,捉个迷藏;孩子们围绕在自己身边,提点关于外面世界的好奇问题,当我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后,他们的眼里流露出对老师无比崇敬的目光……这一切似乎就在昨天,似乎又那么遥远。
回顾昨天和今天的对比,让我心生无限的感慨。让我感慨的不仅是我已由一名刚出校园的师范生成长为一名有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更多的是对于当前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惊叹与深思。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可以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与手段,学生们可以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在这一切优质的背后,却潜藏着另一种隐患,不知何时起,学生们“心灵的窗户”却早早的加上了一层保护罩——眼镜。我想深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手机的使用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纵观身边,闲暇之余,孩子们聚在一起。没有了从前的天真游戏,没有了三五个聚在一块儿翻看书报情景,更多的是人手一部手机,大家都变成了低头族。
结合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实际,他们现在所处的是六年级的阶段,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学习。到目前,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是手机成瘾的,周末在家,手机不离手,而家长们忙于生计也无暇监管,或者面对此情此景也束手无策。还有一部分是学生与家长有协商条约的,规定一个星期可以玩多长时间,家长能进行监控,但学生们在玩的时候往往会超过时间。还有一小部分家长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的,完全禁止学生玩手机,但手机依然对学生有着吸引力,他们会想方设法找理由来玩。完全有着自我约束力的学生少之又少。事实证明,手机虽小,危害却大。
我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家长,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我想对关于小学生手机管理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学校着力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主要以教育宣传为主,对学生灌输使用手机的危害的相关知识,使每个学生树立远离手机的思想意识。
第二,学校以制度约束,学生不配带任何通讯工具进校园,虽然有的学生带的是电话手表,但有的也具备一定的手机功能,对学生依然是一种考验与诱惑,应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人人互相监督,从而构建和谐的氛围。
第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校有校纪,家有家规,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学生可共同制定相关的制度,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第四,将手机管理纳入学生的成长记录,个人行为修养的范畴。只要我们从小抓起,将杜绝手机的种子深埋心中,它就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呵护他们的成长是我们每个教育人的职责。青少年成长的路上无小事,我们只要多用心,多想办法,就一定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