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
想一个世纪以前的五四运动,那场掀起全中国上下爱国人士不顾一切去捍卫、去拼搏的运动,无数热血青年抛头颅洒热血,用奋勇拼搏的赤诚的爱国之心来保卫祖国。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1
七年级四班 刘志超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
没有伤痛的人,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没有主权的国家,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在2008年的初春发生在西藏的打、砸、烧、抢事件中,企图想把西藏与祖国分裂出去的却遭到了灭顶性的失败,我们各族人民迅速作出反应,没有让悲剧继续上演下去。
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放下一颗原子弹,日本已经无力抵抗,各同盟国迅速把握好时机,反攻法西斯。而那时中国处境仍十分的艰难,三十万日本关东军仍在顽强地抵抗着。当时,军事落后的中国不得不向盟军苏联救助,希望他们能够出兵帮助消灭东三省的日本军队。而当时苏联的胃口却十分惊人,竟在那时让中国割让300多万平方千米的外蒙使其独立。因为当时政局混乱,再加上小人从中作梗,使蒋介石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至此中国便背上了一个永久也抹不去的巨大耻辱!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状况虽然是一穷二白,却在以后创造出了无限的奇迹。从抗美援朝到越南战争,到中印战争,中国都以他的顽强的毅力证实了我们国防力量的强大和我们中国人不可战胜的精神。就连称霸世界的美国军队也对我们刮目相看。如今,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居于世界前列,相信我们应该更有能力来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保卫我们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是的,我们中国已经跟解放前的中国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敢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大声地说“不”了!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来感谢我们得党,感谢党对我们的关爱!我是来自学院的。我的演讲题目是:喜迎十九大,爱在我心中。
今年下半年,十九大就要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召开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内心非常的激动。自十六大以来党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思想: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世界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也正是这些重大思想的落实我们今天才能享受到如此美好和谐的生活。
继往开来,中国共产党以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认真实干,为我们广大人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实惠。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利益代表;它以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为了彼此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可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党的认识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人根本不明白党的真正含义,也许,对他们来说入党只是为自己以后发展添增一份砝码!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便会发现,其实党就在我们身边,党的爱就围绕在我们的周围!
我们出生在一个沐浴着改革开放大发展春风的美好时代,成长之后我们只有在电视电影中才能看见老一代党员在战火中斗争。可那只是千千万万烈火金刚的缩影啊!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我们无法感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烈;我们无法体会铁道游击队的英勇;我们无法体会地道战的智慧;我们也无法见识战场搏杀的凄惨。可是,党的新一代整体思路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年,学院人数突破2万人大关。今年,学校四期工程动工,一座座教学楼和实训中心拔地而起!院领导又积极组建了前卫艺术团。并且我们还在为升本而努力着,年晋升本科院校。难道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发展吗?这不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学生处的老师和同学们,每天奔波劳碌在校园和宿舍里,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时还不被我们的同学理解,甚至会遭到谩骂!可是他们没有怨言,他们为的就是我们能有一个安全和谐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去年,我校成为山东第一个召开党代会的民办院校,学校领导及响应中央的政策,切实将工作落实到基层。这不就是各项工作要求实效给我们带来的光荣吗?
同学们!党就在我们身边!党的关爱就在我们身边啊!
每一次全国代表都是凝聚全党共识,推出新的战略思想进行重大战略布局,将祖国建设事业推向高峰的时刻!相信时期大业一定会完成它神圣的使命!江祖国的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最后,我在这里预祝十九大圆满成功!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诚信纳税、利国利民”是今年全国第十一个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为进一步宣传“诚信纳税”的重要意义,营造湖州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增强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湖州市地税局城区分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上级部署,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为努力推进依法治税和“信用湖州”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加强对税收宣传月各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分局成立了以丁芳芳局长为组长的税收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全体干部积极参与,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税收宣传是税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税收宣传月活动是分局调整与改善舆论环境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征管改革新形势下密切税企关系的有效手段,是分局的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因而大家对此项宣传活动做到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了税收宣传月活动项目、人员的落实。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活动。
1、开展“诚信纳税户”的授牌活动。分局为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客观公正地评估纳税人的信誉度,在全区3627户个体工商户中开展了“诚信纳税户”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是:对年1月至今纳税情况良好、无催报催缴现象且无拖欠税款情况,无偷、逃、骗、抗税行为发生,使用发票无违法违规记录等条件的个体经营户授予“诚信纳税户”的牌子。分局还以此为契机,为诚信纳税户上门进行了税收政策的辅导并赠送了有关涉税资料,使广大纳税人自觉增强了诚信纳税的道德观念,同时,也鼓励了纳税先进,鞭笞了后进,一些此次没有被授牌的个体户纷纷表示今后要诚信纳税,争取早日成为“诚信纳税户”。
2、建立城区。您正在阅读“××分局税收宣传月活动总结——爱国主义演讲稿”分局网页,利用网络进行税法宣传。分局在市局网站上建立了城区分局税法宣传网页,开辟了纳税公告、纳税指南、税法宣传、政务公开、地税论坛、税务动态、税务咨询等版块,并配备了具体的内容,面向分局所辖企业开展税法宣传、信息沟通、税务服务、形象宣传,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自己所需的税务知识,还可在网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税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见解,对一些涉税事项可通过上网咨询得以解决。网站的建立,为分局下一步准备开通网上申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网站开通的当天,由于分局通过湖州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网页作了大量的宣传,有许多纳税人上网点击浏览,它作为分局宣传财税的窗口和阵地,在分局与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之间有效地架起了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欢迎,较好地达到了“以用促学,以外促内”的目的,同时在分局内部掀起了学习电脑知识、网络知识的高潮。
3、利用公交车上的车载电视播放税法宣传片。分局抓住公交车活动范围大、接触社会面广的特点,主动与市公交公司联系,在全市100辆公交车上推出了利用车载电视播放税法宣传片,一时间众多行驶的公交车在湖城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流动的税收宣传站,使税收宣传深入了千家万户。
4、编发了重点税种——个人所得税的宣传资料。分局针对个人所得税涉及面广,与百姓生活日益密切的特点,为了让广大纳税人进一步了解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程序,掌握有关法规、政策,组织力量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施以来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了梳理归纳,编写了宣传资料,通过上街和办税服务厅窗口发放到纳税人手中,使个人所得税税法深入人心。
5、在市区主要街道——红旗路悬挂了写有“诚信纳税,利国利民”等八条宣传标语的横幅,与团市委合作,在东街骆驼下青少年画廊绘制了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税法宣传画,吸引了广大市民的驻足观看,继而营造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
6、开展税教共建活动。以少年税校为依托,发动学生们争做“小小税法宣传员”,分局干部还经常性地向学生们进行税收知识的宣传和辅导,培养小公民从小就树立“诚信纳税”的意识,并通过他们将税收知识向周围环境辐射。分局干部和税校学生还利用节假日到织里童装市场开展了税收宣传活动,进行税收知识的解答和政策的咨询,受到了经营者们的普遍欢迎。
第十一个税收宣传月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坚信税收宣传活动将是一项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
您正在阅读“分局税收宣传月活动总结——爱国主义演讲稿”多年来的税收宣传月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今后的税收宣传中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分局宣传同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宣传相结合,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税收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宣传税收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把税收宣传活动作为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富有成效,努力增强全社会的税收法制观念;三是税收宣传与实际征管工作相结合,做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对历史知识稍有兴趣的人都能真切地体会,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率领大军“破釜沉舟”东渡台湾海峡,完成了驱逐荷夷、光复祖国宝岛的壮举。他用短短的38年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他用全部的忠诚和激情,为人间树立了一股浩然正气,他用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战例,丰富了中华军事文化的宝库,他的辉煌功业和人格魅力光彩夺目,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读着郑成功的事迹,感受着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突然感到原来爱国是一种多么高尚而又平凡的情感,它可以在每个人、每一刻、每件事当中充分地体现。爱国的前提来自于有超群的本领和技术。郑成功就是哪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家……由于他有着超强的能力,他才能在短短10个月里,收复那被荷军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在攻打台湾城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把它一一都克服了。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谓“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确实有很多的爱国志士,就说一代名将岳飞吧!从小就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字样,为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又说中国的开国功臣周恩来总理,从读书时就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志士多各朝各代的奸臣、奸雄也不少。像与岳飞同时期的奸臣秦桧,祸国殃民,还害死了岳飞,遭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还有一代奸雄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不帮助共产党一致对付小日本,反而与自家人窝里反。被打败后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导致了现在的中国无法使领土完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南宋时期的民主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说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现代人都不屑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都本着“事不关己,己不为人”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认真赚钱,只要有钱了,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却不知,如果国家不安定,天天与别国械斗,今天被别国的原子弹打掉了大片地区,明天又要用氢弹去打别国,然后后天又被打……这样反反复复地打来打去,个人能有安宁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崛起爱国发言稿5
曾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曾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上下五千年而自豪。作为中华儿女——龙的传人,炽热滚烫的中国心燃烧着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本色激励着我们,一句共同的话语-爱我中华团结着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我们为之自豪、骄傲。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不竭动力。而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我们曾有着对自己故乡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和热爱。我们爱父母叫“孝”,我们爱祖国叫“忠”,忠孝是我们的基本道德。我们始终有着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这就是我们爱国的最好的理由。我们曾陶醉于祖国的锦绣河山,有着“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慨。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华土地上,我们都是黄种人。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矗它给我们精神慰藉和最终的归宿。我们都有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人”的亲切,有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恩之心,有着“一身豪气闯天下,五湖四海论兄弟”的真诚。保家卫国历来都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有国才有家,国土不有,国将不在。历来的侵略战争都是先侵城掠地、犯人国土。而战败国最大的屈辱就是割地赔款,是去国逃亡或在已沦陷的国土上做亡国奴。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面对着祖国的支离破碎和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发出了“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曲”的感慨。“还我河山”是一切爱国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共同呼唤。我们也有着“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即亡”的思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矗我们或许背井离乡,或许彼此隔离,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当我们已经长大并有些人生经历的时候特别是当我们背井离乡或漂泊在外时才发现这种对祖国的爱原来是早已深深地刻在心上,流在血液里,这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在异地他乡,一幅耳熟能详的对联,一句同胞好友的亲切问候,都能勾起我们对祖国的深深思念和向往。许多远在他乡的游子离国时身边带着一把祖国的土,阔别回来,不由得跪吻祖国的热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我们不变的承诺。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闪烁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我们有着精忠报国的满腔热血和赤子之心。陈毅有着“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志好儿郎”的真情流露,邓-小-平有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一腔热血。国家至上、人民至上、民族至上始终是我们不变的宗旨。国土是根、人民是本、文化是魂,如果我们无根无本无魂,那么我们是多么可怜。不但我们的身体漂泊不定,就是灵魂也无处可归宿。爱国:一要爱祖国的河山土地;二要爱祖国的人民;三要爱祖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血有种有志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虽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并没有被灭亡,反而在百年之后,重新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开始探寻自己的复兴之路。从昔日的东亚睡狮走到今日的腾飞巨龙,中华民族确实值得我们自豪骄傲。纵观中国历史来看,我们一直有着“忧国”、“救国”、“报国”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结。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身在何方,我们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何民生的苦乐。我们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结怀。忧心是一种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真正的忧国是把国家挂在心上,忘不得放不下,想得苦,思得深。当国破家亡的时候,“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振兴中华”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无数爱国者为挽救祖国而进行苦苦探索。不少爱国者丧失他们的生命。百年历程见证了我们洗刷了百年屈辱,振兴了中华。“救国”对我们来说,永远是最有力的号召。民族危机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也给我们留下了国难之痛,痛苦使我们清醒,痛苦使我们坚强,不忘国耻让我们更加爱国。不忘国耻才更加爱国。国运维艰才能激发我们的“忧国”、“救国”之情。随着民族的崛起和祖国的发展,报国成为我们的主旋律,“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效祖国,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祖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我们来说永远是最大的自豪与骄傲。无数爱国者默默工作,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的祖国,但不求任何回报。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定回来报效自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我想这也是钱老前辈等爱国人士决定回来报效祖国的最大动力和心愿。身在国外,却仍然牵挂祖国的一切。“国富则-民强,国衰则-民弱”,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我们每一个人民都希望自己的祖国腾飞发展,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国泰民安。我们有着对国家的自豪感,也有着对国家的深深牵挂。袁隆平教授一心从事于水稻研制的工作当中,把其余的都放在一边。为了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研制多年,最终研制成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水稻产量提高,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双手满是老茧的他最终站在世人面前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解决温饱问题。“平民教授”是我们对他的最佳感激,因为他把老百姓放在自己的心上,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我国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把祖国的发展和崛起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和的生活的最大的动力。报国之心是一份平常心。我们无需刻意去报国,只需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自己的祖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算虚度人生。意识到着一点,我们将会有更大的生活动力和人生激励。我们的一生才不会碌碌无为,毫无意义。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忧国”、“爱国”、“报国”的公民。是我们的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爱国发言稿相关文章:
1.爱国的发言稿
2.爱国的经典发言稿400字
3.爱国的发言稿400字
4.爱国的经典优秀发言稿400字
5.关于爱国主义的演讲稿五篇
第二篇:透过软实力视角看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
透过软实力视角看中国崛起的文化战略
摘要:在实现“和平崛起”的今天,中国的“软实力”不容忽视。然而,中国文化国力的增长面临着严峻的困境:一是传统文化危机,二是西方文化压力。因此,文章提出了挖掘传统文化潜力和加快 文关化键一产词:、业
软进实软程力两;实条中
对国
策崛力,起
以;的供文
参化含
考战
。略 义
最早在学术界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他曾在克林顿政府任职,在美国政界和学界都有广泛影响。1990年,他发表了《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出版了《注定要领导:变化中的美国权力的本质》,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约瑟夫?奈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过去,对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文化、教育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随着两个超级大国全球军事对抗的消失,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世界变革的情况下,“所有国家,包括美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源泉来实现其目标:操作全球相互依存,管理国际体系结构,共享人类文化价值”。约瑟夫?奈认为这种新的权力源泉就叫做“软实力”。
二、软
实
力
和
硬
权
力的关
系
我们可以看出,约瑟夫?奈所说的“软实力”是相对于“硬权力”(hard power)而言的。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约瑟夫?奈认为,“硬权力”是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威逼利诱别人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软实力”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拥有“软实力”一方所希望的过程和结果。归根结底,“软实力”是建立在强势文化基础上的吸引力。2O世纪9O年代以来,随着国际格局和大国竞争态势的变化,军事和经济要素在国家力量和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文化要素的地位急剧上升。传统意义的硬权力是以军事和经济等传统权力资源为主的强制性权力,而软实力则是同化性权力,它通过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对外输出、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说教、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定等渠道,向他国发挥“吸引”和“说服”的作用。可见软实力是通过同化形式而非高压形式在国际事务中达到目的的能力,相比硬权力而言,软实力更容易被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可,从而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力。
三、软
实
力
理
论的贡
献
“软实力”理论最大的学术贡献,在于它揭示了由于国家实力来源的变化而引起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和世界权力竞争态势改变。从理论上把以文化为主要因素的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为国家制定其发展战略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照。“文化国力”已经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态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国际力量平衡对比的重要因素。正如一些学者所强调的:“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政策的背景,而且也是一种权力,或者一种实力,可以影响他国的行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极为重视文化国力建设,如日本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法国也于近年提出“文化欧洲”的设想,谋求建立欧洲文化共同体;美国也吸收历史上霸权兴衰的经验教训,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在国际社会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霸权模式,即在注重发挥传统权力资源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影响和渗透。因此,从国家对外战略的层面对文化要素加以挖掘、整合与利用,对于国家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显然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四首先、得中
弄清国
楚中文
国化
文化国
国力
力的的现困
状。境
中国文化的脉流未曾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辉煌和百年的生死轮回之后,中国文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使得它能够应对时代的挑战,在传统中生长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新芽。今天,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尤其是中国人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时,文化选择就不再是一种被迫做出的抗争,而是积极创造自己新生活的推动力量。这不仅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文化自信心的表现。然而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还面临着深刻的难题,文化国力依然孱弱。
(一)中
国
传
统
文
化
面
临
危
机
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曾经在历史上吸引了众多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显示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但由于中国屡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再加上后来的国内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地位真的有些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了。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找回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二使)之
发西
展方
为强
中势
国的文
文化
化压
国力
力
日。
增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在这一场以西方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信息技术为媒介,生产经营跨国化为特征的面向全球化的经济扩张中,西方国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注定要有一场文化上的交汇、融合、碰撞和冲突。西方文明以强势经济做后盾推介强势文化,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其文化强势,大搞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实际上,从西方各国的物质产品中可以看到文化入侵的影子。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美国的大众文化,都在其经济活动得到体现。可见,名牌商品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效用,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占领,我们不能低估它给消费者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和文化影响。另一个方面的表现是强化文化外交战略。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在1992年9月《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提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新的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实力。”风靡一时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书,把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作为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一些权威人士声称:当中国年轻人喝美国的可口可乐、吃美国的麦当劳、唱美国的流行歌曲、跳美国的街舞、讲美国的语言时,美国的价值观就会通行无阻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将淡化,文化界限趋于模糊,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的民族文化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淹没在“西方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从国际上看,与中国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相比较,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还缺少实际的影响力和足够的吸引力。文化的输出不是一两天所能实现的,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依赖于整个文化生命力的勃兴。只有提升中国的文化国力,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崛起。
五、提
升
中
国的文
化
软
实
力
中国文化国力的现状尚不能适应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适时认清中国崛起的文化使命,并据此确定中国对外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一)挖
掘
文
化
潜
力,展
现
传
统
文
化
魅
力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天下大一统”,儒学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观点早已名扬海内外,墨家倡导的“兼爱非攻”主张为后人所敬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气生财”等“和合”思想更是深入人心。由“和合”文化而演化出的“和平、和睦、和善、祥和、和谐、汇合、结合、融合、联合、合作”等思想更昭示着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崛起自然也会选择以和平方式崛起。此外,中国还具有较强的文化凝聚力和遍布全球的华人网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如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台湾民众认同感等方面),应该发挥软实力所特有的作用。
(二)加快中国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发展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文化国力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现代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各国对外贸易能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文化产业的建设步伐。一方面,我们应继续强调“引进来”的战略方针,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应适时强调“走出去”战略,即以文化产业及产品“走出去”为依归来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参
考
文
献
: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王小德.美国文化与外交[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3、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4、(美)布兰德利?沃麦克.软实力评析[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美)约瑟夫?奈.“软实力”再思索[J].国外社会科学,2006(4).
第三篇:现实主义看中国崛起
现实主义看中国崛起
——从米尔斯海默、沃尔特到施韦勒
现实主义是一个思想传统(tradition),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可以进行实证的分支理论。在现实主义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在这里我们选取显学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米尔斯海默,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沃尔特和施韦勒。
他认为国际体系有三个特征:无政府性、所有的大国都有进攻性能力以及一国无法知道其他国家的确切意图。生存是一国最重要的目标。而大国具有进攻性能力和意图的不明确造成恐惧,无政府状态加剧了这一情形。同时国家的终极目标是权力的最大化和统治整个体系。因此国家认识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尽量强大。有实力的国家在自己的世界(周围和势力范围内)建立霸权,并极力阻止敌对国家在其他地区建立霸权。当今没有也不可能有全球性霸权,最好的是地区性霸权。霸权国阻止另外一国在其他地区建立类似的地位。
从美国的霸权历程来看,首先它向大陆不断扩张,而1823年提出的门罗主义实质是追求地区霸权。而二十世纪它不断对德国、日本、苏联进行预防与打击,并在冷战后取得独霸地位。美国的底线,就是保持西半球的霸权,并在此基础上防止其他国家统治亚欧大陆。因此他对中国的中国未来提出预测认为中国希望像美国一样获得地区霸权,并且这是收复台湾的唯一方式。中国将提出自己的“门罗主义”。而美国也会遏制和削弱中国直到中国没有能力威胁美国的地位。就像冷战时期对待苏联一样。中国的周边国家会加入到美国的联盟里面一起遏制中国。这就是大国政治的悲剧。
而新古典现实主义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偏好、国内政治动员、领导人对威胁的感知和防御-进攻平衡。他们认为国家间的相对权力分布会改变国内约束和精英认知从而对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影响。
和米尔斯海默一样,沃尔特认为中国也将按照美国的“门罗主义”这条道路发展,但是中国崛起的路途将不那么平坦,中国周围众多的大国,并且这些大国都希望与美国加强联系。中国的战略:说话温柔但不停地造一根大棒。中国可能的做法是不断发展自身的军力,并且发展与美国“利益范围”内国家的关系、对邻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并让他们拉开与华府的距离以及在关键的地区问题上掣肘。但中国也将面临一些问题,包括与美国实力仍有较大差距,并非平等的竞争者(peer competitor),老龄化和中产阶级需求的上升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并影响国内和国际优先性选择以及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力量。
最后他得出结论认为伴随着中国实力的持续增长,中美安全竞争加剧,矛盾会越来越多,但不一定导致战争。
施韦勒认为,新兴大国是危险的,因为新兴大国是倾向于扩张的,而扩张的原因就是国家的成长与利益的碰撞。而在单极、两极和三极世界崛起是危险的,而在多极世界崛起是不危险的。各国对新兴国家的反应有预防性战争,平衡、遏制,约束,接触,推诿责任与疏远。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崛起的大国都不满足于现有的秩序或在这个秩序中它们的声望和地位。而且,崛起的大国不一定威胁其他国家。可根据修正主义目的的程度和性质与风险倾向来区分不满现状的新兴大国。而修正主义国家也可以分为有限的修正主义国家和目的无限的修正主义国家或革命性的大国。
首先,力量转换出现的速度和背景,影响到衰落的与崛起的大国如何相处和对于力量阶梯式的变化做出反应。其次,新兴大国的性质不管它是愿意冒风险还是不愿意的,是一个革命性的还是目的有限的大国,都将决定既有大国所采取的政策和政策的成功与否。第三,既有国家方面对于新崛起大国真正性质的准确认识,是体系管理过程中决定性的一步。
因此对于中国崛起来说,有几点忧虑:第一个是经历经济转变的国家倾向于自以为是和走向扩张主义而中国的政权极力保持其统治。中国内部政治和社会凝聚力的变化以及中国如何运用自身力量的意图。结论:中国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封闭性与防御性特点表明,它将不情愿地、困难地在现存国际秩序中进行接触和被整合进现存的国际秩序之中。既有大国恰当地看待挑战者的长期目标,并避免对发展的局势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
第四篇:透过历史看中国的面子文化
透过历史看中国的面子文化
2013年04月25日17:39 来源:中国网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影响。应该说,这位干部处理“面子”问题的做法,值得肯定。
毋庸讳言,国人是很讲“面子”的。所谓“面子”,不外乎个人的社会地位、声望、成就与品格。其实爱“面子”也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在别人面前有尊严,是人普遍、自然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没有人希望人家说他不好。所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总是想告诉别人我是能干的,我是慷慨的,我是知礼的,我是善良的,我是忠实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是懂品位的,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此乃人之常情。人通过珍惜这样的“面子”,修身养性、矫正品行、建功立业,对社会、自身都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尤其当“面子”与尊严、骨气、人格系在一起的时候,这“面子”还非讲不可,就像当年朱自清宁可贫病而死,也决不领取美援的面粉一样。
但有些事可以讲“面子”,有些事就不能讲。平时大家在一起工作、学习,你追我赶、拼搏创优,落后了觉得没“面子”,此乃有上进心的表现。但在评功评奖时,就要发扬一点风格,不能为了讲“面子”而争功闹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都有亲朋好友,当亲朋好友遇到困难时,关心照顾一下,“给点面子”帮些忙,无可厚非。但如果有损社会和他人利益,就不该为给“面子”而强以为之。现如今有些人认为,穿名牌才有“面子”,喝洋酒才有“面子”,开靓车才有“面子”,抽高级烟才有“面子”;坐奔驰、坐奥迪比坐桑塔纳有“面子”;住山水别墅比住都市楼房有“面子”,住都市楼房比住大杂院有“面子”;不动用工资袋比动用工资袋有“面子”;打高尔夫球比在餐馆打工有“面子”;公款消费比自掏腰包有“面子”;没有工作没“面子”;工作不好没“面子”;挣钱不多没“面子”;婚礼冷清没“面子”;孩子不争气没“面子”;不当官没“面子”;官当不大没“面子”。
这些看法就很不正确。正是在这些错误观念下,国人为怕丢“面子”活受罪的有之,为怕丢“面子”吞下苦果的有之,为怕丢“面子”强词夺理的有之,为怕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有之,为怕丢“面子”弄虚作假、瞒天过海的有之。有的人办不到的事也信誓旦旦、大包大揽,“脸不变色心不跳”,宁肯巧取豪夺也绝不“跌份”。有的为了表现自己“能耐”,竟贪污公款给同事、朋友“廉价购物”。太爱“面子”,凡事都讲“面子”,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是非,这样爱“面子”,就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了。
不过很可惜,千百年来,国人是该爱的爱,不该爱的也爱,不管什么情况都死要“面子”。所以鲁迅先生早就说过:“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他在《说“面子”》一文中,把国人太爱“面子”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他说:“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没给他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输了银子,却赢了面子,对中国人来说,也并不算坏。”还说:“说面子是中国人的命根子,似乎并不为过。对女人来说,因为男人摸了自己的手,而砍掉之;因为男人动了自己的身子,而消灭之,在古时候,这样的事,并不鲜见。对男人来说,为了活得体面些,而不惜牺牲掉自己真正‘命根子’的人,也大有人在。” 人太爱“面子”,便虚荣起来,亦爱掩饰了。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这般。他用猪皮抹抹嘴唇,油光光的,装富有以掩贫寒;好说先前的阔,以祖宗的荣光,掩饰现在的卑贱。人太爱“面子”,通常会像小说《变色龙》里的人物那样去“变色”,这实不足取
太过爱“面子”在中国历代官场尤为凸显。一个人做了官,宁死也要保住面子,有的被杀头时还想着穿戴官袍,以保住“面子”。农民起义领袖陈胜,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上升,自觉不自觉地讲起“面子”,一次竟因为穷乡亲来找他,觉得丢了自己“面子”,居然把人杀掉。朱元璋当了皇上,过去和他一起讨饭的穷乡亲投奔他,他认为有失体面,叫人推出去斩了。乾隆时山东巡抚国泰贪纵大案,如果深挖,可能涉及全省官员,于是乾隆给查办的钦差大臣一道密谕,假惺惺说什么不忍再兴大狱,实际顾虑的是“朕之颜面”,要“面子”不顾吏治,乾隆一朝结果腐败愈演愈烈。慈禧过寿为“面子”好看大讲排场,挥霍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以致削弱了抵御外侮的力量。这些世人早已耳熟能详的事例,足以证明历史上官场讲面子的程度有多深,危害有多大。
时至今日,一些为官者仍旧为“面子”所累。他们中,有者行必坐高级轿车,住必居气派豪宅,穿必名牌服装,吃必高档饭馆,办公室必豪华装修,把个官场的“面子”做到了极致。有者下基层前呼后拥,外出送往迎来,否则就不气派。有者为上司增加“面子”, 吹捧、附和、取悦,乃至请客送礼,以求上司对他的回报,在别人面前抬高他的“面子”。有者对屡犯错误或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一味迁就“面子”,批评不疼不痒,不触及实质,表面上给留“面子”,实际上在害人。不是有许多领导干部就因为缺少这种批评,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吗?有者挨了批评,丢了“面子”,不知“羞”而后勇,通过努力,纠正错误,挽回“面子”,反而耿耿于怀,寻机报复,甚至雇凶杀人,以泄私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有者讲亲情、友情“面子”,为一些老同学、老战友、老上级或亲朋好友提干、入党、立功等打电话、递条子,甚至做出“出格”之事,这种“面子”给多了,自己最终丢尽了“面子”。有者好大喜功,沽名钓誉,弄些应景之作、虚假政绩给自己充“面子”,他自己获得了所谓“面子”,却给党抹了黑丢了脸。有者为了面子,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行径也干得出来。
记得老革命家陈云同志树立家风,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机关干部要求自己,居旧屋、穿旧衣、用旧物,不搞特殊化,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失体面;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租住小户型居室,开破旧私家车算不算有失体面;伟人恩格斯敢当着别人说,“我主要是靠了马克思才获得荣誉”,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失体面;李立三给部队官兵作报告,直言自己奉行的“左”倾冒险主义曾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损失,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知道这算不算有失体面。其实,为官者真正的“面子”、最大的“面子”、最光彩的“面子”不在物质条件,不在官阶大小,不在自我评价,而在于百姓是否认可、信服、尊重、拥护。为了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淡泊名利、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在人们心中才最有“面子”,才真有“面子”,有好看的“面子”。那些当官图享受、到处摆谱,甚至利欲熏心谋取不义之财者,那些视个人面子唯大、不惜有损党和政府“面子”、大搞虚假者,虽生活优裕,威风八面,家藏万贯,仕途顺畅,看似风光体面,但遭受人们唾骂、发指,恰恰最没“面子”,最丢“面子”,“面子”最难看。党员干部应该擎起这样一面旗帜,那就是:自尊心健康,“面子”观正确,是非分明,为官而不被面子累,不死讲面子、滥要面子、乱给面子,戒掩饰、去虚荣,讲真话实话,做真事实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真正、最大、最光荣的“面子”。这个道理,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懂得。
(周永杉 吴衡 本文原载于《前线》杂志)
第五篇:透过招聘看管理
透过招聘看管理
曾经两年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业,天天和各类型企业接触,对企业招聘工作理解愈加深刻。各类型企业招聘随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效果大不相同。运作规范的企业总是给我们出示一份完整漂亮的简章,对企业介绍、在行业中的情况、企业文化、职位在组织中的位置、职责权限、薪酬福利、上升通路等尽可能详尽描述,让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进入这些企业的求职者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并得到耐心的交流,指定专门人员培训,人事部门定期谈话,把握新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表现,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的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很高。相比而言,许多小型企业随意得多,有时口头说一下招什么人,待遇面议,剩下的就让我们自己去想;新人到企业也没有什么指导和培训,随便找个人带到车间先干着,工资就随表现来定,等到哪天想起来就关心一下,不过没等到去关心的时候新同志已经走了,然后打电话到职介中心“紧急招聘”!
招聘要求千奇百怪:“某省人不要,少数民族的不要,结了婚的不要,属相不对的不要,本地人不要,超过年龄哪怕1岁也不要”,要只要“吃苦耐劳的,有奉献精神的,听话乖巧的。。。”
小地方的企业待遇问题多多:同工同岗工资悬殊上千元;1000元请司机,1200请货车司机还有负责上下货;说好的工资标准到发放时少几百,给员工的理由是表现不理想;“稳定以后买社保”,“稳定”的周期可能达到一两年;“白班单休”往往白班长达14小时,单休的时段生产任务重就牺牲了吧,反正是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工资发放时间原则上是次月,若回款不佳则顺延,最长有拖两个月发放的等等。
人员面试过程中处处充满随意:有时求职者刚进门便被扫地出门,原因是第一感觉不行;中高级岗位如“主管、经理”类型的,其实只是名义上的,有些企业还没弄明白这些岗位的真正功能,做的都是基础的事务工作,但在面试时要求却要求很高;有时求职者等一两个小时,没人倒水,没人过问,问谁都说等某个人来办,实在不能等的被认为是缺乏耐心,这种人刚好是不要的;有些企业不用面试,直接上岗干活吧,边干边看能不能用,求职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基本情况都不清楚谁有兴趣先干着;有些企业面试了等通知,结果一等就一两个周,当求职者已经在别处上班才打电话来通知上班;有些老板自恃精明能干,自认为自己的企业强劲的很,于是花中选花,面试时盛气凌人,理念一大篇,求职者关心的实质的东西没有。和职介中心的关系有疏有密,职介业务对企业本是免费服务,理解我们的说声感谢,说话和气,不理解的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高,没有人应聘着急上火时逼问我们是怎回事,殊不知,我们服务的企业何止几百家。新人是否录用没有电话回复,只有我们打过去询问,导致电话费居高不下。有时,我们提建议涨涨工资吧,实在太低了,企业说够高了,要不你来试试。有些企业为了招聘人员,故意虚构待遇,等干了活发工资时才知道上当了,于是求职者威胁职介中心“我要投诉你们欺骗”。
以上现象不是我夸大其词,象这些情况很多小型企业都存在。我不知这样的企业如何治理的,招聘对企业总体运营而言只是一个小环节,但却能看出其内部的紊乱。究其原因:
1.老板自身运营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有待提升;
2.人事部门的功能还很薄弱,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制度;
3.处于生存期的企业重点在市场,解决生存问题,内部管理还没有排上日程。
个人认为,如果招聘这个小环节不能很好处理足以证明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大问题;企业对外抓客户,对内抓人力管理,这是企业的两个重心,内部人力不足必然影响外部市场,员工满意度决定了客户满意度。所以,希望各位小企业老板及人事管理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