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言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言1开卷考试已成为今后初中政治升学统一考试的方向和趋势,这一趋势对我们初中思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三):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四):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二。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1.教师提问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思品课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内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在开卷考试中较多,在平时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相关或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进行比较综合理解运用,达到融会贯。通过比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言2十几年来,一直都在进行课堂改革。高中阶段的教学,由于高考成绩的压力,很难有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加以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争取课堂改革“秀外慧中”。
我们的教学方式经历了:背课、讲课、导课三个阶段。学生听课的方式也经历了:被动的听---同步的思考---积极地练习,三个阶段。教学观念由最初的教师为主体逐渐改为学生为主体。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争取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自己能说的自己说,凡是学生能自己想的自己想,凡是学生能自己操作的自己操作,凡是学生能自己练得自己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不愿提问学生,嫌费时间,影响进度。我们自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检测下来发现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所以说,我们必须注重的是学生学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要给学生一定的记笔记的时间,记忆的时间,不为完成任务而忙。要讲究效果,提高效率。
提问学生,不善于引导,甚至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没有实际教学效果,反而会损害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适时引导帮助他完成思考,这对于他以后的学习起着深远的影响。
事实证明,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的学生,成绩往往很出色。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琢磨知识点的衔接,不断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要上好一堂物理课需要做以下准备:
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观念.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决杜绝:“台上天花乱坠,台下昏昏欲睡”的不良局面。
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就是要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训练是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近年高考的新要求。
教师最大的艺术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感官,激起学生求知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通过思维活动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跳起来“摘果子”,比较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学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则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难怪乎有“物理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之说。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中,这样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身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为有利。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贵在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索”;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不同年级,同一年级的不同层次的班级的授课方式稍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两个最重要的点:一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眼动、脑动、耳听、嘴说,手动)二是要关注学生这堂课到底学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语言力争更加简洁,更加幽默。给学生以正确有力,回味无穷的指导。做一个称职的导演,和那些可爱的演员们,共同上演一幕幕精彩的40分钟。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言3整理完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喝口水,抬头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净,宛如我此时的心情,轻松而明快。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准备就已汹涌而来,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通过学习杜郎口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将是一场艰苦的,但却是势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在去年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一教育专家的这些话语激起了我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时也勾起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憧憬。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术新教材的编者胡知凡教授过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全市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将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
赞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感言】相关文章:
1.关于学习师德修养感言
2.教师关于翻转课堂学习总结
3.国培学习感言
4.化妆的学习感言
5.师德学习感言
6.日语学习感言
7.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8.师德学习的感言
9.高效课堂培训感言
第二篇: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新学期、新学校、新环境。我有幸参加了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也引起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许多的思考,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既解放了老师,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且课堂也变得有生气了,随便讲话,喜欢睡觉的同学也没有了。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利益关系不很明显,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吃大锅饭,老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利害与共,这就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在与其他小组的.比拼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有职责,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是一切又都要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自己争取,这样又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把各方面做得更好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再次,这种教学模式把各小组的成员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的整体,不仅在学习上高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便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本小组的荣誉,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自觉的维护本小组的利益,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可以减少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改变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仅要知识丰富,还要能够在课堂上掌控住学习上的整个过程,既放得开,又能收得回,不能让整个课堂失控,更不能让学生在竞争与激励中约束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多学,多听,多请教,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上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中。我校的“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各抒已见,充分阐述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乐与探索,敢于探索,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手、眼等多种感官协同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更深刻的阐述了“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记住了;只有我做过的,我才能理解。”教育理念。教育大家叶圣陶也说过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希望我们的“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能达到教育大师说的效果。
在使用“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学习成绩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等进行同桌搭配、小组搭配,表达型和做题型做同桌,自学能力强的与需要帮助性同桌搭配。一般一个学习小组有四种学习能力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他们就会和睦相处。
要想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还要从教师本身找原因,应加强把握教材能力、驾驭课堂能力、以及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引导能力的`提高。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在备课及教学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到这几个问题:
①哪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②大约多长时间?
③问题怎么设计?
④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⑤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⑥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通过做细致的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加强合作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在这方面学生有待加强。一部分学生只想表现自己,不肯倾听他人回答;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更有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究,寻求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的漫长过程,但我们有信心并坚信一定能成功。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自从前几天去清怡中学听课,好像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别人的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那位看官要说了,你每天上课,也有时候听课,为什么单单这次才有认识呢?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自己每天上课,但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到底作为一个听课的人的角度,应该怎样认识课堂教学呢?这是原来思考比较少的问题。
其实,原来就经常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的所谓的备课,不是单单考虑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更多的考虑作为一个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认识和把握这些知识。
好,书归正传,说说我的.心得。
从听课的感受来讲,大致我觉得有两类,第一类就是文综类,还包括艺术类。这样的课堂应该给听课的人,包括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例如语文课,要体验美丽的语句,试着让学生去高水平的朗读;音乐课,要感受美的旋律;等等。要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被上课的老师搞的很枯燥,那就不成功。
理综类的课程呢,应当让学生或听课的人有成功的体验,觉得,我会了,我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明白的更多了,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这个世界。
总之,学生或者听课的老师应当是享受的,欣赏的,愉悦的。而不应当是枯燥的,迷茫的,被动的,煎熬的。
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的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上课之前,想办法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成功的体验,因为我是教物理的。想办法让我们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题目“会了”,自然现象“明白了”。对身边的事物,例如楼顶上的钢筋干什么用?(防雷)高压线上最上面有一根细线,干什么用?(防雷)家里的灯泡工作电压是多少?有没有办法测量灯泡的工作电压?灯泡的电阻有没有办法测量?哪些为什么导线用铜线和铝线?等等等。
通过这样搞,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变得很生动,很活泼,很享受。当然,这里不但是学生享受,老师也觉得上课很有趣,把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变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看,我们工作,是享受。休息,更不用说。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时时刻刻都在享受,这就是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本学期,我们宋庄小学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打造“211”和雅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感受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211”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所谓“211”包括三种含义:
1、在40分钟课堂时间分配上呈现“211”模式。师生对话交流的时间约为20分钟;讨论分享的时间为10分钟;学习成果展示,练习巩固的时间约为10分钟。
2、“211”课堂从课堂有效因素上讲,教与学的行为是其中的“2”,评价和现代教育媒体是两个1。
3、按照2:1:1的比例,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既要满足比例中的“2”即50%左右的一般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到两个“1”,即各占25%左右的优等生和学困生的需求特点。
二、“211”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211”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课本或其他途径去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在课堂里,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关注师生互动的过程。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心灵深处热爱学习,那么学困生一定会越来越少,学生也会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由此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必须发生变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讲的少,学生学的多;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提高课堂效率;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中等学生超长发展,学困学生自信发展、自主发展,同时体现了教育公平。
通过本次学习,我感到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通过“211”和雅课堂教学改革,能推进我校有效课堂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校的学生会学、善学,学得轻松;让我校的老师善教、乐教,教得幸福。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我校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为课堂教学的充实和丰富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通过自己的专研、与同行的探讨、观摩课以及说课汇报等形式,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学教材时三维目标要明确,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学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自学哪些内容,知道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自学提纲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自学成果。同时,通过自学提纲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性,题量要适中。
二、合作交流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自学提纲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结合小组成员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真正地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气氛。同时,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四、扩展延伸要有实效性。
扩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切记延伸要有度,不可漫无边际,要有实效性。
五、反馈验收需要老师好好的把握和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验收题。习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习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9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体品社教师经过研究探讨后,确定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小课题。
小课题立项半年来,为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了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或六人小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这几个月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积累了些许浅显的感悟和体会。
一、合理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有事做,并在做事中获得知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以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更使每个学生能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合理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精彩。
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就有同学主动地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兵教兵”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五、优化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六、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十几年来,一直都在进行课堂改革。高中阶段的教学,由于高考成绩的压力,很难有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加以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争取课堂改革“秀外慧中”。
我们的教学方式经历了:背课、讲课、导课三个阶段。学生听课的方式也经历了:被动的听---同步的思考---积极地练习,三个阶段。教学观念由最初的教师为主体逐渐改为学生为主体。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争取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自己能说的自己说,凡是学生能自己想的自己想,凡是学生能自己操作的自己操作,凡是学生能自己练得自己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不愿提问学生,嫌费时间,影响进度。我们自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检测下来发现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所以说,我们必须注重的是学生学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要给学生一定的记笔记的时间,记忆的时间,不为完成任务而忙。要讲究效果,提高效率。
提问学生,不善于引导,甚至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没有实际教学效果,反而会损害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适时引导帮助他完成思考,这对于他以后的学习起着深远的影响。
事实证明,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的学生,成绩往往很出色。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琢磨知识点的衔接,不断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要上好一堂物理课需要做以下准备:
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观念.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决杜绝:“台上天花乱坠,台下昏昏欲睡”的不良局面。
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就是要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训练是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近年高考的新要求。
教师最大的艺术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感官,激起学生求知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通过思维活动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跳起来“摘果子”,比较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学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则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难怪乎有“物理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之说。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中,这样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身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为有利。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贵在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索”;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不同年级,同一年级的不同层次的班级的授课方式稍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两个最重要的点:一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眼动、脑动、耳听、嘴说,手动)二是要关注学生这堂课到底学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语言力争更加简洁,更加幽默。给学生以正确有力,回味无穷的指导。做一个称职的导演,和那些可爱的演员们,共同上演一幕幕精彩的40分钟。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受益匪浅,特别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教学关系等方面印象尤为深刻.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生成性及教学情境等环节,它们是相辅相承.现将谈谈我在教学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即使初三学生处在复习阶段,也还是离不开对书本的阅读.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有一位老奶奶家里的圆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
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习,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习其用法,对练习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习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习,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习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讨论,使得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没有做对的习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在上课这个环节中,切忌不能成为一个对照答案的课堂!毕竟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点!可以适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在这里教师要重点精讲。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这里的讲解与传统的讲解还是不同的,因为学生的起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也已经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与课堂讨论后,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症结讲解就可以了。最后环节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在这一环节中,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适时点拨,正确引导。最后可以通过复述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另外,通过删减但课堂上仍处理不完的习题可留一小部分作为课外作业。
“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首先,提前阅读导学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主体地位明显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由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其次,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需要小组同学互助合作来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别人的意见,吸纳别人的长处,完美自己的主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听取意见的好习惯和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都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实现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生!
不过,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不但要学好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同时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三中的导学案课堂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笔者在执教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两年来,我积极实践我校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导,生进师退,小组合作。使学生焕发出惊人的智慧和生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逻辑严谨,学习者往往手动传递心动与思考。而传统数学课堂,老师主讲的时间几乎占据一节课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就会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在我校实施灵动课堂后,学生能在创设情景下很快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和氛围中,教室非常安静。尽管孩子们面对面的坐着,很少出现用调皮的神情或动作打扰对方。对学时,速度较快的同伴悄悄交换,暗暗寻找焦点问题。因为学生们已经明白,现在的探究是下一环节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学习的过程只停留在师生互动,显然是一种狭义的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学,群学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同龄学生之间更具有共同的语言和认知水平的可参照性。认知容易产生共鸣和见解冲突,这恰好就是学习的契机。经过培训的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基础,性格,能力,妥善安排本组学生发言的顺序。做到全员参与,一般会把发言的机会先给基础较弱不善言谈的孩子,尽管他表达的慢,但其余五名成员尽可能的鼓励和期待。只要你的发言是自己用心思考的结果,哪怕是错的,对同伴也是启发。
由于受心理特征影响的原因,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现象,但是我们的`灵动课堂必须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倾听为保障。特别是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仔细倾听同伴的见解,及时做出修改是灵动课堂学生交流的基本功。经过两年来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听同学发言时,看着自己的活动单思考结果,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要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意见不一致,要迅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争议做出标识。最为可贵的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断。如全班展示时,不仅听展示同学的发言,而且会对他所写所涂所画的展示材料仔细辨认,做到关注细节,关注区别,扩大收获。
随着我校“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灵动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使优秀小组的评选成为学生学习评价及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课堂进展的每个环节,学生都有比较明确的积分要求。每天积分,每周积分并评比,每月评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小组长,学科长的责任心很强,整个小组组员暗暗加油,小组展示有错,其他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强烈提出展示自己小组或个人的见解。甚至学生把周末的主动多写的作业拿来给个人和小组加分!这样的小组评价使学生加强了自律,培养了共赢的意识,增强团队的竞争力。
当然进步与困惑并存,收获与挑战同在!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感到欣慰,也倍增了我探索灵动课堂的信心与勇气!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听了他们安排的四节公开课,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最后听了曹明华校长的经验介绍,感受颇深。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从学校层面上,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曹校长对孙祖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从教师层面上,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孙祖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提高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从学生层面上,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以上就是本人观摩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心得,见识浅陋、文笔粗疏,只期抛砖引玉,引出各位专家同仁的真知灼见,对初试课改的同仁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美术课上,一年级八班的一个学生袁华晨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孙小迪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又想到这个男生手工课对他是个弱项,这样孙小迪可以帮他,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哟!”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我校的“135互动课堂”是充分了解和调查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感受幸福,让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主动学习,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师与生的纵向关系,变成生生关系、生师关系,让课堂不再是40分钟的时间,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彻底变成学生的学知识的场所,而不再是老师教知识的场所。
“135幸福课堂”,既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五步又可以看做三个过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反馈(训练评测)。
教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简要说出注意点,语言要尽量帖近生活;给学生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新内容,要求把看书学生和完成学案分开,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个别指导(自动探究);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对不懂的,不会的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解决(合作交流);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把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交给全班,看能不能帮助解释、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讲(展示质疑);其他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老师讲解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应有一些预设,对一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出,也要做为重点讲解和强调(教师精讲);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反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做完后让小组内先互相沟通,改正错误,相互点评,老师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题,再提出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讲解,用时十分钟左右(训练测评)。课堂开始的“学习目标”要贯穿始终。
这一课堂过程明确的体现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1、导学案在课堂的应用
导学案由一人主备,备课组讨论,印发给每个教师学生。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教学设计”由教师本人填写,其实是教师的个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导学案同时也是课堂笔记和作业本,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的指导都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每部分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自己不会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讨论。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决问题老师就绝不先讲,老师退到了最后一步。讨论时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老师穿插在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激励解惑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对于个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首先相互帮助,能者为师,兵教兵,兵强兵。通过合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到提高。
3、展示质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问题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学生展示的主要是问题不是表演,点拨疑难的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教师。
4、精讲点拔
教师要精讲和点拔学生解决不了的,存在疑惑的问题,还要在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主要归纳一类问题的规律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勾画出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5、训练评测
不仅要堂堂清还要人人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达标测试题逐一检查,然后教师统计完成的数据和质量。有个别学生做错或不会,先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提交全班解决。只有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老师讲解。
课堂教学要以体现自主、互动、高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感受成长的幸福为原则。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行“自学——互动——反馈”三部曲的基本教学模式。当然,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个动态的过程,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提升。使之真正形成本土化、原生态、科学性、易操作、高效能的“先学后教”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第三篇: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
本期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安排下,精心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目前,我依然在学习、模仿并努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及技能。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所获,从环节、优点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包括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等)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目标,自己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不要怕他们学不会,也不要怕他们出问题。对照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联想,这也是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第二步是“后学”,也就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例题,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第三步是“当堂训练”,就是当堂完成练习,完成作业。我认为这正是洋思中学教学经验的精华。通过先学后教掌握知识,必须要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功夫,这种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老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当然,老师更应该结合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题,有重点的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弥补学习上的缺失和漏洞。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先学”的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通过“先学”,学生至少要将书本上的内容看了一遍,先熟悉,然后才能要求掌握。“后教”的优点:有利于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老师点拨。“当堂训练”的优点:(1)促使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起来,使学生自学、听课都认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紧张程度。(2)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动手训练的机会,关键是杜绝了作业的抄袭。
三、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先学”阶段,教师要注意三点:
(1)、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怎样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2)、明确提出“先学”要求,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适时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仅愿学而且会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学习方法,这一点在起步时尤为重要。
(3)、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查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清主次,概括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2、在“后教”阶段,也要注意三点:(1)、知道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地方。
(2)、讲清规律或道理。学生遇到问题,关键是对道理、原理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和规律,使个别上升为普遍,在揭示规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水平,尽管教学语言不多,只是三言两语,但要能揭示规律,道破原理,其功夫主要在课前。
(3)、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3、“当堂训练”阶段,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得到反馈的重要操作环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再抽查面批,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而“当堂训练”的关键就在于课前教师的选题是否有代表性、针对性、强化性。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我校正在进行的学先进模式,创自己模式的活动,只要我们勤摸索,多总结,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2
十几年来,一直都在进行课堂改革。高中阶段的教学,由于高考成绩的压力,很难有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加以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争取课堂改革“秀外慧中”。
我们的教学方式经历了:背课、讲课、导课三个阶段。学生听课的方式也经历了:被动的听---同步的思考---积极地练习,三个阶段。教学观念由最初的教师为主体逐渐改为学生为主体。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争取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自己能说的自己说,凡是学生能自己想的自己想,凡是学生能自己操作的自己操作,凡是学生能自己练得自己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不愿提问学生,嫌费时间,影响进度。我们自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检测下来发现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所以说,我们必须注重的是学生学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要给学生一定的记笔记的时间,记忆的时间,不为完成任务而忙。要讲究效果,提高效率。
提问学生,不善于引导,甚至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没有实际教学效果,反而会损害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适时引导帮助他完成思考,这对于他以后的学习起着深远的影响。
事实证明,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的学生,成绩往往很出色。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琢磨知识点的'衔接,不断地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要上好一堂物理课需要做以下准备:
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观念.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坚决杜绝:“台上天花乱坠,台下昏昏欲睡”的不良局面。
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就是要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训练是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近年高考的新要求。
教师最大的艺术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感官,激起学生求知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通过思维活动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跳起来“摘果子”,比较轻松地获得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学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则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难怪乎有“物理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之说。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中,这样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翁身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为有利。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贵在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变“满堂灌”为“启发式”;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索”;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不同年级,同一年级的不同层次的班级的授课方式稍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两个最重要的点:一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眼动、脑动、耳听、嘴说,手动)二是要关注学生这堂课到底学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语言力争更加简洁,更加幽默。给学生以正确有力,回味无穷的指导。做一个称职的导演,和那些可爱的演员们,共同上演一幕幕精彩的40分钟。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3
两年来,我积极实践我校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导,生进师退,小组合作。使学生焕发出惊人的智慧和生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逻辑严谨,学习者往往手动传递心动与思考。而传统数学课堂,老师主讲的时间几乎占据一节课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就会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在我校实施灵动课堂后,学生能在创设情景下很快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和氛围中,教室非常安静。尽管孩子们面对面的坐着,很少出现用调皮的神情或动作打扰对方。对学时,速度较快的同伴悄悄交换,暗暗寻找焦点问题。因为学生们已经明白,现在的探究是下一环节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学习的过程只停留在师生互动,显然是一种狭义的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学,群学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同龄学生之间更具有共同的语言和认知水平的可参照性。认知容易产生共鸣和见解冲突,这恰好就是学习的契机。经过培训的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基础,性格,能力,妥善安排本组学生发言的顺序。做到全员参与,一般会把发言的机会先给基础较弱不善言谈的孩子,尽管他表达的慢,但其余五名成员尽可能的鼓励和期待。只要你的发言是自己用心思考的结果,哪怕是错的,对同伴也是启发。
由于受心理特征影响的原因,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现象,但是我们的灵动课堂必须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倾听为保障。特别是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仔细倾听同伴的见解,及时做出修改是灵动课堂学生交流的基本功。经过两年来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听同学发言时,看着自己的活动单思考结果,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要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意见不一致,要迅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争议做出标识。最为可贵的.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断。如全班展示时,不仅听展示同学的发言,而且会对他所写所涂所画的展示材料仔细辨认,做到关注细节,关注区别,扩大收获。
随着我校“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灵动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使优秀小组的评选成为学生学习评价及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课堂进展的每个环节,学生都有比较明确的积分要求。每天积分,每周积分并评比,每月评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小组长,学科长的责任心很强,整个小组组员暗暗加油,小组展示有错,其他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强烈提出展示自己小组或个人的见解。甚至学生把周末的主动多写的作业拿来给个人和小组加分!这样的小组评价使学生加强了自律,培养了共赢的意识,增强团队的竞争力。
当然进步与困惑并存,收获与挑战同在!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感到欣慰,也倍增了我探索灵动课堂的信心与勇气!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4
自从前几天去清怡中学听课,好像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别人的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那位看官要说了,你每天上课,也有时候听课,为什么单单这次才有认识呢?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自己每天上课,但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到底作为一个听课的人的角度,应该怎样认识课堂教学呢?这是原来思考比较少的问题。
其实,原来就经常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的所谓的备课,不是单单考虑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更多的考虑作为一个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认识和把握这些知识。
好,书归正传,说说我的心得。
从听课的感受来讲,大致我觉得有两类,第一类就是文综类,还包括艺术类。这样的课堂应该给听课的人,包括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例如语文课,要体验美丽的语句,试着让学生去高水平的朗读;音乐课,要感受美的旋律;等等。要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被上课的老师搞的很枯燥,那就不成功。
理综类的课程呢,应当让学生或听课的人有成功的体验,觉得,我会了,我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明白的更多了,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这个世界。
总之,学生或者听课的老师应当是享受的,欣赏的,愉悦的。而不应当是枯燥的.,迷茫的,被动的,煎熬的。
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的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上课之前,想办法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成功的体验,因为我是教物理的。想办法让我们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题目“会了”,自然现象“明白了”。对身边的事物,例如楼顶上的钢筋干什么用?(防雷)高压线上最上面有一根细线,干什么用?(防雷)家里的灯泡工作电压是多少?有没有办法测量灯泡的工作电压?灯泡的电阻有没有办法测量?哪些为什么导线用铜线和铝线?等等等。
通过这样搞,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变得很生动,很活泼,很享受。当然,这里不但是学生享受,老师也觉得上课很有趣,把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变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看,我们工作,是享受。休息,更不用说。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时时刻刻都在享受,这就是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5
我校的“135互动课堂”是充分了解和调查了当前的教育现状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感受幸福,让老师在课堂上变得轻松,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主动学习,让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师与生的纵向关系,变成生生关系、生师关系,让课堂不再是40分钟的时间,让课堂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彻底变成学生的学知识的场所,而不再是老师教知识的场所。
“135幸福课堂”,既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五步又可以看做三个过程:自学(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反馈(训练评测)。
教师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出示课题、学习目标,简要说出注意点,语言要尽量帖近生活;给学生十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学习新内容,要求把看书学生和完成学案分开,在此过程中,老师应对学生个别指导(自动探究);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对不懂的,不会的通过小组其他同学的解决(合作交流);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把问题提交给老师,老师把问题交给全班,看能不能帮助解释、解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讲(展示质疑);其他学生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的问题,最后由老师讲。老师讲解所用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十分钟,老师在课前应有一些预设,对一些易错、易混、易漏点,即使学生没有提出,也要做为重点讲解和强调(教师精讲);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和反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做完后让小组内先互相沟通,改正错误,相互点评,老师通过投影、多媒体展示答案,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题,再提出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讲解,用时十分钟左右(训练测评)。课堂开始的“学习目标”要贯穿始终。
这一课堂过程明确的体现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1、导学案在课堂的应用
导学案由一人主备,备课组讨论,印发给每个教师学生。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教学设计”由教师本人填写,其实是教师的个案。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导学案同时也是课堂笔记和作业本,自主学习贯穿课堂始终。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绝不先讲。教师对每个学习环节的指导都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每部分知识先让学生自学,自己不会的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讨论。全班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解决问题老师就绝不先讲,老师退到了最后一步。讨论时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老师穿插在学生中间,启发引导激励解惑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分组讨论,更多的是相互检测和帮助,对于个人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首先相互帮助,能者为师,兵教兵,兵强兵。通过合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到提高。
3、展示质疑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只有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问题才由教师进行点拨和讲解。学生展示的主要是问题不是表演,点拨疑难的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教师。
4、精讲点拔
教师要精讲和点拔学生解决不了的,存在疑惑的问题,还要在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主要归纳一类问题的规律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把所学知识勾画出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5、训练评测
不仅要堂堂清还要人人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达标测试题逐一检查,然后教师统计完成的数据和质量。有个别学生做错或不会,先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提交全班解决。只有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老师讲解。
课堂教学要以体现自主、互动、高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感受成长的幸福为原则。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实行“自学——互动——反馈”三部曲的基本教学模式。当然,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个动态的过程,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提升。使之真正形成本土化、原生态、科学性、易操作、高效能的“先学后教”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6
新学期、新学校、新环境。我有幸参加了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也引起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许多的思考,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既解放了老师,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且课堂也变得有生气了,随便讲话,喜欢睡觉的同学也没有了。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利益关系不很明显,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吃大锅饭,老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利害与共,这就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在与其他小组的比拼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有职责,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是一切又都要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自己争取,这样又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把各方面做得更好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再次,这种教学模式把各小组的成员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的整体,不仅在学习上高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便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本小组的荣誉,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自觉的维护本小组的利益,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可以减少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改变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仅要知识丰富,还要能够在课堂上掌控住学习上的整个过程,既放得开,又能收得回,不能让整个课堂失控,更不能让学生在竞争与激励中约束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多学,多听,多请教,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上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7
20xx年9月在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体品社教师经过研究探讨后,确定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小课题。
小课题立项半年来,为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题小组成员开展了合作学习方面的探究和课堂尝试。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或六人小组交流)、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这几个月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积累了些许浅显的感悟和体会。
一、合理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有事做,并在做事中获得知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以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更使每个学生能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合理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精彩。
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对有些问题不能自主解决,这时候就有同学主动地讲解,讲完后还要问明白了没有。如果还不明白,组长还会继续讲。“兵教兵”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表明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五、优化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六、教师的评价在逐步到位,而且开始具有了亲和力。
具有亲和力的评价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显现,这种评价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情。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8
我校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为课堂教学的充实和丰富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通过自己的专研、与同行的探讨、观摩课以及说课汇报等形式,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学教材时三维目标要明确,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学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自学哪些内容,知道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自学提纲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自学成果。同时,通过自学提纲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性,题量要适中。
二、合作交流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自学提纲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结合小组成员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真正地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气氛。同时,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四、扩展延伸要有实效性。
扩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切记延伸要有度,不可漫无边际,要有实效性。
五、反馈验收需要老师好好的把握和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验收题。习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习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9
6月6日,我们里庄中学一行16人到孙祖中学观摩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成果。听了他们安排的四节公开课,和授课教师及课改成型的教师进行了座谈,最后听了曹明华校长的经验介绍,感受颇深。结合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学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从学校层面上,要转变思想,高度重视,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必须性、紧迫性。从曹校长对孙祖中学课改之路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的困境,产生了“穷则变”的思想,进而认识到“课改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成立课改小组,学习课改理论,在思想上对课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课改成熟的老师到学校作指导;特别是带领学校全体教学一线教师两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观摩学习,震撼了教师的'心灵,催生了课改的动力,坚定了课改的信心;从模仿开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
从教师层面上,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认识到课改的可行性、长期性、实效性。对于课改,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老师们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持怀疑态度,再者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从孙祖中学的课堂结构和课改经验来看,他们的课改就从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模仿开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从“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持续动力,杜绝浅尝辄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认识到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另外,教师尝试课改一定要认识到课改的出发点和归宿:解放教师、发展学生、提高质量。因此,我们在课改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的扎扎实实。我们是在课改,而不是在“作秀”。尽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这种模仿是为了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的课改模式,所以不论最初的模仿,还是今后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课堂的实效为前提。我们既要课改,更要质量,课改是提升质量的前提,质量是推行课改的成果。
从学生层面上,要加强培养,树立信心,细致管理,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划分好小组后,要培养好小组长(组内学科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职责;还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其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到本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不让本组内任何一名成员掉队。进而实现“弱者优先”“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的课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受传统的影响,学生到讲台上去展示,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老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通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展示时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学,不要让身体挡住了要展示的知识点或任务项;重点知识要做上标记等心态和方法上的指导,既要让学生动起来,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学习与展示。最后还要建立起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的评价管理机制,用制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最初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靠规则的强制,等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他们自己自觉的习惯,合作、互助、交流、展示变成了一种强烈的需要,课改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以上就是本人观摩学习的几点体会和心得,见识浅陋、文笔粗疏,只期抛砖引玉,引出各位专家同仁的真知灼见,对初试课改的同仁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0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美术课上,一年级八班的一个学生袁华晨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孙小迪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又想到这个男生手工课对他是个弱项,这样孙小迪可以帮他,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哟!”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1
本次学习分享内容围绕的是xx的学导课堂模式,提到教学模式,我就想到了乡村小学英语培育站本月的阅读书目《教学模式》,此书的译者强调“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在任何时候适合所有的学生,优秀的教学往往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组合而成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变化,教育过程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就使得教与学的过程不断变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xx的学导课堂模式正是xx教育人顺应时代要求和当今学生特点而提出的新教学,它以“学导案”、“思维导图”和“小组学习”为中心串联课堂。看了《教学模式》一书后,我觉得与其说它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不如说它几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如社会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等。
《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请大家思考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是要交给他们如何学习内容?《教学模式》认为是“培养高质量的.学习者。”也就是后者。“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深入地进行认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活动结果。”xx的学导课堂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点。
xx的学导课堂模式突出“学导案”、“思维导图”和“小组学习”。学导课堂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合作小组是教师所构建学习共同体,这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导案和思维导图的指引下以小组合作形式评价组内成员的作业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个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这个学生的作业只能得几分,这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型教学模式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纯地布置任务、划分小组,教师需要积极地训练学生更有效地合作和积极地相互依存,教学模式提到合作学习效率训练时说简单的手势能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xx的教师对小组合作中成员展示的基本动作做了规定,如斜向或正向面对报告者,手指题目关键处,声音洪亮,环视全体学生等,正是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xx学校对教师课堂做了规定,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教学模式一书中在非指导性教学说到“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什么时候应该闭上自己的嘴。”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2
这是一次中国标志引领的世博之旅,这是一次白板环境下的全新学习体验,这是一次闯关竞技中的趣味训练,这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白板技术的完美结合。白板技术使课堂妙趣横生,白板技术为课堂带来无限精彩。
这是我执教的《春联》一课的教学特色,本课在20xx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观摩研讨活动获得了专家的好评,究其原因,我想就在于我利用白板技术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乐”中有所学,“乐”中有收获。
一、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
1、利用白板聚光灯功能依次出现五个福娃,播放春联欣赏视频。激发了学生兴趣,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2、利用白板优势检测生字,如:运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为字选正确读音,聚光灯功能认读本课词语,书写功能强调重点字形等。我还将利用白板技术优势创设情境,为五位福娃家选对联。学习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
3、品读感悟部分,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课件,通过图片、动画及影视等手段进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教学重点。环环相扣的故事性情境设计使枯燥的练习变得兴趣盎然。
4、练笔环节,播放世博会场馆视频和上海欢迎国际友人图片,同时伴随教师深情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达到较好的创编效果。
5、利用白板链接网站功能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把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开阔了学生视野。
二、白板技术使用剖析
【整合点一】激趣导入
环境设计背景:
(学生分析)福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四年级学生探究欲望强,让福娃走入课堂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可以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教学内容解读)四年级学生在春联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特点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通过视频的.激趣,可以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技术特点)这里借助白板课件的聚光灯功能出示福娃,激发学生兴趣。任务驱动的形式,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环境实施方法和过程:
上课伊始,我利用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依次出示五位福娃,并播放春联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出问题:“福娃们不知应该为自己的家选什么样的春联,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任务的驱动更为本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环境设计和实施评价:
此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实施中,春联的视频调动已有的知识体验,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欲望强烈。
【整合点二】以福娃过新年和福娃闯关设置情境
环境设计背景: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春联学生并不陌生,有初步的对对子的知识基础。但对仗和音律方面的特点,学生初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此环节运用多种白板功能,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解读)课文以五幅春联为例介绍了春联形式特点及表达内容,重点强调了春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的特点。
(技术特点)这里运用白板技术优势创设情境,白板的透镜、拖拽、连线、书写等功能的巧妙应用,使学生对春联特点有更深的理解。
环境实施方法和过程:
这部分是整节课中白板功能运用最多的环节,品读部分,我运用白板勾画功能在电子课本上现场勾画并分析春联的特点,然后又利用白板技术优势创设情境,为五位福娃家选春联,例如:晶晶的家是一所竹梅掩映的房子,则出示竹梅掩映图,再利用透镜功能显示房间的主人,然后为他的家选春联。(梅开春浪漫,竹报岁平安。)最后让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指导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从晶晶家出来时,我们已经完全体会到这幅春联意境。运用这种方法依次为五位福娃家选春联,这部分里电子白板透镜及拖拽等功能的巧妙应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闯关环节里,我组合课外资源,运用白板的连线,书写,层次关系等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春联特点的理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环境设计和实施评价:
此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实施中,多种白板功能的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满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这些特殊功能特点,带来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创设了更优质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整合点三】播放世博视频,学生创编世博春联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有初步的对对子的能力,这是创编春联的知识基础;当时上海世博会刚刚开幕,学生心中充满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这是创编春联的情感基础。
(教学内容解读)语文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创编春联是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情感升华。
(技术特点)白板的链接视频功能使学生受到最直接的视觉震撼。
环境实施方法和过程:
我结合当时世博会刚刚开幕的实际,链接世博视频,并配以深情讲述,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学生的创作灵感呼之欲出,此时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由选择图片写下联,课堂生成了许多精彩的世博春联。课堂容量大了,但学生丝毫不觉得累,整个课堂精彩纷呈,高潮不断。
环境设计和实施评价:
本环节白板技术的巧妙应用拓展了教学空间,使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升华了学生情感。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总之,集中了现代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提供了一条更便捷的途径,它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乐学”的教学思想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孩子们在精彩的互动课堂上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3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中。我校的“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各抒已见,充分阐述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乐与探索,敢于探索,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是学生手、眼等多种感官协同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加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更深刻的阐述了“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记住了;只有我做过的.,我才能理解。”教育理念。教育大家叶圣陶也说过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希望我们的“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能达到教育大师说的效果。
在使用“二三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其次,学习成绩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来分配,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等进行同桌搭配、小组搭配,表达型和做题型做同桌,自学能力强的与需要帮助性同桌搭配。一般一个学习小组有四种学习能力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的小组成员间必须建立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只有在明白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意义后,他们就会和睦相处。
要想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还要从教师本身找原因,应加强把握教材能力、驾驭课堂能力、以及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组织引导能力的提高。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在备课及教学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到这几个问题:
①哪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②大约多长时间?
③问题怎么设计?
④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⑤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
⑥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通过做细致的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加强合作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培养。如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在这方面学生有待加强。一部分学生只想表现自己,不肯倾听他人回答;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更有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究,寻求适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的漫长过程,但我们有信心并坚信一定能成功。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4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习“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
在这次学习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习,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习,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习其用法,对练习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习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习,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习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讨论,使得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没有做对的习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在上课这个环节中,切忌不能成为一个对照答案的课堂!毕竟学生学习能力有限,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点!可以适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在这里教师要重点精讲。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这里的讲解与传统的讲解还是不同的,因为学生的起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也已经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与课堂讨论后,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症结讲解就可以了。最后环节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在这一环节中,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适时点拨,正确引导。最后可以通过复述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另外,通过删减但课堂上仍处理不完的习题可留一小部分作为课外作业。
“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首先,提前阅读导学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主体地位明显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由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其次,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需要小组同学互助合作来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别人的意见,吸纳别人的长处,完美自己的主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听取意见的好习惯和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都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实现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生!
不过,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不但要学好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同时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三中的导学案课堂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5
6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来到我省,进行国外的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该次培训。培训结束后,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对翻转课堂模式有了比较浅显的认识。本次的远程培训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今后的有效教学提供指导。
翻转课堂,于20xx年在美国各地兴起,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创新教学模式,很快就吸引多方关注并风靡全球。翻转课堂模式表现为:教师创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视频,学生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师、学生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教学技术应用方式更加多样,其优势也得以显现。
一、师生角色的重大变化增加了学习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注意到部分学生会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他们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精妙之处在于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
因此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而非知识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将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
二、教学形式的翻转变革实现个性化学
翻转课堂是形式是先学后教,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把预习部分转化为观看视频。预习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出现,这比传统材料更加形象、具体化,并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此外,传统教学的统一课堂却无法真正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而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速度在任何时间地点来进行学习。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反复复习学习,并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教师的帮助。
这种翻转模式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革,关键是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甚至是校外,是对课堂地点的演变,使课堂变成了一切皆为教室。这是翻转课堂的理念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利于知识的高效掌握。
三、技术应用的多样化促进能力的学培养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内容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那么在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独立解决问题,开展交流和合作来进行探究式活动等。这些教学技术和方法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了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第四篇: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
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也积累了一些有用的教学经验,但通过20xx年远程教育通识培训(课堂教学反思)的学习,使我又进行了一次“充电”。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它给老师们提供了一吸取新知识的好的平台。它通过网络,无论是“教”还是“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新颖独特,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对我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提高教育层次是非常有益的,对日常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丰富的创造力和非凡的预见性,更能使我们领悟到教育学习的真谛,那就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同时也对远程教育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来谈一点体会。
这次学习我对《课堂教学反思》这专题的视频专题讲座、案例评析、互动对话、思考与活动等知识非常感兴趣,学过了,还想再学一遍。通过听课,孔凡哲老师讲的专家型教师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做好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等;这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而言是一个启迪。光具有专业理论、成熟的经验案例是不会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要想成为专家型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反思;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经验不断得到提练和升华,才可生成强大的理性力量,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对于像我年过半百,又工作在教学的前线上十多年,为什么只能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而不是名师、专家型的教师呢?通过学过了《课堂教学反思》才醒悟,我缺少的是反思呀!
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远程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这种开放式教育模式是现代远程教学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人们接受教育的自主性,为终身学习、自主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创造了条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努力通过这方便的学习的平台来增强学习意识,更新巩固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修养与内涵,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反思,为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努力奋斗!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2
两年来,我积极实践我校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以学定导,生进师退,小组合作。使学生焕发出惊人的智慧和生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逻辑严谨,学习者往往手动传递心动与思考。而传统数学课堂,老师主讲的时间几乎占据一节课的三分之二,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就会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在我校实施灵动课堂后,学生能在创设情景下很快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和氛围中,教室非常安静。尽管孩子们面对面的坐着,很少出现用调皮的神情或动作打扰对方。对学时,速度较快的同伴悄悄交换,暗暗寻找焦点问题。因为学生们已经明白,现在的探究是下一环节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学习的过程只停留在师生互动,显然是一种狭义的学习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学,群学无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同龄学生之间更具有共同的语言和认知水平的可参照性。认知容易产生共鸣和见解冲突,这恰好就是学习的契机。经过培训的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基础,性格,能力,妥善安排本组学生发言的顺序。做到全员参与,一般会把发言的机会先给基础较弱不善言谈的孩子,尽管他表达的慢,但其余五名成员尽可能的鼓励和期待。只要你的发言是自己用心思考的结果,哪怕是错的,对同伴也是启发。
由于受心理特征影响的原因,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现象,但是我们的灵动课堂必须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倾听为保障。特别是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时,仔细倾听同伴的见解,及时做出修改是灵动课堂学生交流的基本功。经过两年来的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听同学发言时,看着自己的活动单思考结果,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要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意见不一致,要迅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争议做出标识。最为可贵的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断。如全班展示时,不仅听展示同学的发言,而且会对他所写所涂所画的展示材料仔细辨认,做到关注细节,关注区别,扩大收获。
随着我校“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灵动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使优秀小组的评选成为学生学习评价及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课堂进展的每个环节,学生都有比较明确的积分要求。每天积分,每周积分并评比,每月评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小组长,学科长的责任心很强,整个小组组员暗暗加油,小组展示有错,其他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强烈提出展示自己小组或个人的见解。甚至学生把周末的主动多写的作业拿来给个人和小组加分!这样的小组评价使学生加强了自律,培养了共赢的意识,增强团队的竞争力。
当然进步与困惑并存,收获与挑战同在!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我感到欣慰,也倍增了我探索灵动课堂的信心与勇气!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3
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再从幼儿园小朋友到真真正正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也许他们还不曾意识到将为期十多年的学习之路就算开始了。从他们那抚摸新书包的轻柔动作中,从他们那背着书包进入校园的轻快脚步中,从他们那充满好奇地打量老师的明亮眼神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啊,他们多爱上学!顺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我猛然警醒——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孩子这天生爱学习的劲儿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永久永久地持续下去!难道不是吗?甜蜜的爱情需要情趣,幸福的生活需要情趣,否则人们会感觉乏味,那为什么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不需要情趣呢?我又想:我能够给他们有情有趣的感觉吗?我能让刚入学的孩子感到学习的快乐吗?反思与实践同行,以下是我悟出的些许头绪,权当自勉之用。
一年级孩子进入语文学习之门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对待这一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识,我们不能轻之亦不可重之,就像苏教版教材编委、特级教师高林生所说:老师要像妈妈教婴儿说话那样一遍又一遍说就行了,不谈发音技巧,不说发音部位,耐心反复操练就是唯一的好办法,而“反反复复”就免不了单调乏味,为此我试着动脑筋给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各环节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大包装”,如激励他们认认真真读,我会说:“谁的嘴巴金嘴巴?”孩子们总是起劲到边呼应边高举小手:“我的嘴巴金嘴巴!”如果确实读对了,我会竖起大拇指大张旗鼓地表扬:“你的嘴巴金嘴巴!”又当我要求他们用心听老师或者同学讲话时,我会神秘地问:“谁的耳朵金耳朵?”如果他们真的仔细听了,我会摸摸他们的小耳朵,贴着他的耳朵说:“你的耳朵金耳朵!”瞧着被表扬孩子的那得意劲儿,我深知此法灵,百用百灵!当我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后要求学生也来写一写或者指出书上某处是,我会充满期待地问:“谁的手指金手指?”孩子们举起小手告诉我:“我的手指金手指!”随即他们会很专心地完成我的“指令”,对待出色者或进步者我会伸出手和他们握握手,说:“大手握小手,一起朝前走!你的手指金手指!”可爱的孩子在兴奋之余却忘记了哪只手是右手,看到他们左手换到右手,右手换到左手的激动样,我明白这是“趣味说法”外加表扬激励起的作用。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我要让他们体会到依靠伙伴、团结合作的快乐,每次开始同桌合作学习前,我会说:“黄金搭档黑白配!”听到我这么说,他们立刻拉起了同桌的手说的说,读的读,特别是能干一点的孩子会像小老师一样帮助那些不够用心的同桌,如果同桌俩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下达的“命令”,全班同学会大声表扬他俩:“黄金搭档黑白配!”把这些深受孩子喜欢的广告词或食品词移植到我和孩子的语文课堂里来,嗨,还真有用!先不说学习效果有多大幅度的提高,最起码孩子们高兴了,快乐了,愿意上语文课了,而不至于讨厌、害怕语文课。
教师外花坛里种有一排小松树。一天,我在强调坐姿的时候,忽然来了灵感,顺口说到:“同学们,你们看那小松树多直啊,它们在看我们写字呢,如果我们坐得不直,小松树会笑话我们的,咱们和小松树比一比,好吗?”打那以后,看到孩子们趴在桌子上写字时,只要我说一声:“小松树!”孩子们就会边坐正边回答:“来啦!”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4
我校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为课堂教学的充实和丰富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通过自己的专研、与同行的探讨、观摩课以及说课汇报等形式,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认为,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学教材时三维目标要明确,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学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自学哪些内容,知道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自学提纲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自学成果。同时,通过自学提纲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性,题量要适中。
二、合作交流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自学提纲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结合小组成员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真正地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气氛。同时,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四、扩展延伸要有实效性。
扩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切记延伸要有度,不可漫无边际,要有实效性。
五、反馈验收需要老师好好的把握和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验收题。习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习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5
这次讲座非常精彩,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备好一节课,让与会者听后豁然贯通,更让我有所顿悟:
一、什么是备课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它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属于一条相互关联的完整性的教学环节,每一环不可欠缺。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现常说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和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现叫成长记录)、单元教学计划。
二、备一节课和备好一节课是一样吗?
备一节课,就按备课的一系列环节把教学预设的内容完成了就行。而备好一节课,那就难了。有人说把一节课备出来上成了一节优质课就备好了,这算备好了一节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师说:“备课一次,往往汇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只有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非易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三、怎样备课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为“有形教案”和“无形教案”,则“备课”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师将备课的部分内容,付诸文字,写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应该“简而实”。“简”即简单、简约。因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写出来的,有些内容完全可以记在脑子里,比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师教学用书》中都写好了,你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头脑里呢?如果你有补充,为什么不能补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呢?你只要把教学大致步骤、所提精当问题、所设计恰当练习、需要特别强调(指导)的内容,写下来,就行。节省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备“无形教案”。“实”即实在、实用。教案是教学的方案,是指导教学用的,如果你课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课堂上用(当然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那你还写教案做什么?简单、简约才实在,实在才实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又提出写“教后反思”(或称“案例反思”、“教学反思”)。“教后反思”当然属于“有形教案”之列,当然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说课课都要写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师的劳动,个体创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个体创造”。 “无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说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道德水准、工作作风、基本功夫等的综合体现。如果落实到某一课的备课上,就是老师为上好这一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备(有许多东西是无法、也无须用文字表达)。无形教案要“丰而深”,即丰富、丰厚、广博、深刻,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诸笔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脑。只有这样,课堂才有可能“动态生成”,才有可能“充满生命活力”。相对而言,“无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叶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生命乐章中跳动的音符,你如何谱写,就将有怎样的乐章。
5、备好教学方案。教案分详案和简案,实录式教案设计称为“详案”,多表现为师生问答式,我总感觉这种形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削弱了师生交流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随机应变和灵活调控的能力。应该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也称预案。预案设计是否可以说宜粗不宜细,理清整体思路框架,整体把握教学进程。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了以上的想法,或许所获、所思有偏颇的地方,但却是我内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6
自从前几天去清怡中学听课,好像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别人的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那位看官要说了,你每天上课,也有时候听课,为什么单单这次才有认识呢?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自己每天上课,但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到底作为一个听课的人的角度,应该怎样认识课堂教学呢?这是原来思考比较少的问题。
其实,原来就经常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的所谓的备课,不是单单考虑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更多的考虑作为一个学生该怎样思考,怎样认识和把握这些知识。
好,书归正传,说说我的心得。
从听课的感受来讲,大致我觉得有两类,第一类就是文综类,还包括艺术类。这样的课堂应该给听课的人,包括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例如语文课,要体验美丽的语句,试着让学生去高水平的朗读;音乐课,要感受美的旋律;等等。要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被上课的老师搞的很枯燥,那就不成功。
理综类的课程呢,应当让学生或听课的人有成功的体验,觉得,我会了,我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明白的更多了,我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这个世界。
总之,学生或者听课的老师应当是享受的,欣赏的,愉悦的。而不应当是枯燥的,迷茫的,被动的,煎熬的。
在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的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上课之前,想办法要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有成功的体验,因为我是教物理的。想办法让我们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题目“会了”,自然现象“明白了”。对身边的事物,例如楼顶上的钢筋干什么用?(防雷)高压线上最上面有一根细线,干什么用?(防雷)家里的灯泡工作电压是多少?有没有办法测量灯泡的工作电压?灯泡的电阻有没有办法测量?哪些为什么导线用铜线和铝线?等等等。
通过这样搞,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变得很生动,很活泼,很享受。当然,这里不但是学生享受,老师也觉得上课很有趣,把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变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看,我们工作,是享受。休息,更不用说。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时时刻刻都在享受,这就是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7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受益匪浅,特别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教学关系等方面印象尤为深刻。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生成性及教学情境等环节,它们是相辅相承。现将谈谈我在教学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即使初三学生处在复习阶段,也还是离不开对书本的阅读。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有一位老奶奶家里的圆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数学课是不成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情境,以及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出发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提问的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境的创设等课件都要充分考虑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这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程只有教师与教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情境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应该以新课标为标准。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体验数学具有自然科学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现象都存在一定数量和空间关系,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的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选择,尽量让自己的身高满足黄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买卖,储存贷款等都用到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容器,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但新课标要求,教学并不是老师塞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脑子可装进知识,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及主体性和独立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再次,在教学中,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教任务实际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是交往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只作听众,应自觉地动起来,操作数学,通过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可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合作交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发展个性中,要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还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处理师生间的关系,他们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独特的,独立的和发展的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只有把<<课堂教学>>的五个方面把握好,才会使自己的课堂焕发精彩的光芒。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英语新课改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锻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去交际,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在词汇方面,由于新教材词汇量较大,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单元的单词可分二至三部分进行背诵,鼓励他们通过音标、构词法等科学地记忆单词,并坚持课前小测;
二、在语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语法点,上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并提出重难点,然后再归纳总结,课后布置相关的配套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
三、坚持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和听力,还能让他们不断的回顾单词以及语法。
在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以表示鼓励。这样他们会因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面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知识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这阶段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耐心、爱心。
总而言之,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取其精华,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作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我们教师自身要深刻理解课改精神,把教学与课改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更新观念,与新课程共成长。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9
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的发展。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取得与搜集,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数学解题技能的形成及掌握,还有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等等,都必须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完成。丰富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体会到无比的快乐。我从事多年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对他们学习的规律有一定的掌握,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架起数学与生活桥梁,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来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让学生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动机去积极的探索和思考问题,而另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自己不探索出结果不罢休的思想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首先出示熟悉的五角星,让他们找出它的角,初步感知角,接着问:”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比一比,看谁找到的角最多“,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求异创新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动手实践与操作,不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发言,允许学生”插嘴“。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独特见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旦学生提问,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哪怕某些发问是可笑的、甚至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引导、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如,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出示了下面一组练习,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4+4+4+4
(2)5+5+5+4
(3)1+1+1
(4)3+3+3+4。
(1)、(3)学生很顺利地改写了,对(2)、(4)则表示否定。但通过仔细观察,有学生说(2)还可以改写成5×3+4、5×4—1,(4)还可以写成3×3+4、4×4﹣3,虽然改写的是乘加、乘减算式,但却说明学生善于联系,体现了创新意识,我给予了鼓励”你是好样的!“、”你能用多种方法解题,真棒!“,有效的评价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要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常采用的。教师是这种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备学生、备教材,理解教学目标,认识教学对象,确定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提供可研究的问题。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商品布置”小商店“;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学生组内合作,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拼出你喜欢的东西。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能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大家的智慧在一起碰撞出火花,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4、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这种激励性评价实际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虽然学生有时回答错误,但教师也不要批评,而要提示用简单的方法回答出正确的问题,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更有印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教师的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感受。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孩子,他们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那是不合适的。对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应不同。同一问题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回答,也应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对优等生的正确回答,除了要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对他们提出期待和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与创新中,把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生活的素材,提供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机会,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既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在教学时平心静气,多多去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及时反思与评价,不断完善,积极的落实新课标,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升。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还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多发现、多积累、多探索,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0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美术课上,一年级八班的一个学生袁华晨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孙小迪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和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又想到这个男生手工课对他是个弱项,这样孙小迪可以帮他,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马佳璇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哟!“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1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事业现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要转变,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构成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我们如何去理解创新精神呢?我们不能将创新惟一理解成问题解决,应当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建构主义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其核心观点在于: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就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在认识活动中能动作用的肯定而言,建构主义无疑有其积极的方面,并构成了对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严重挑战。在数学课上培养创新意识,从原问题创作出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结合多媒体教学能更有效的做出新问题。而教师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确定难点、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的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着重了解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数学概念是否真正理解,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运用水平如何。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包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波利亚指出:”解题是智力的特殊成就,而智力乃是人类的天赋,正是绕过障碍,在眼前无捷径的情况下迂回的能力使聪明的动物高出愚笨的动物,使人高出最聪明的动物,并使聪明的人高出愚笨的人。“在波利亚看来,这也就清楚的表明了数学教育应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的目标。而问题解决的研究应当集中在启发法之上。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解题活动、特别是已有的成功实践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一般性的思维方法或模式,而后者在今后的解题活动中就可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它会给你指出整个或部分解题途径,它或多或少的清楚地向你建议该怎么做。
数学启发法的用途不限于任何题目,我们的问题可以是代数的或几何的,数学的或非数学的,理论的或实际的。这种思维方法是与普通意识十分一致的,没有任何勉强做作,从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就十分易于接受,并能自然而然的加以应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的运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生动的将各种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能够多角度的接受数学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中有些知识用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很难解释清楚,而且比较费时间,通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计算机进行几何图形的动画模拟,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媒体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是一种手段。事实证明,课堂上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得知识技能,以求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如果在学生观察了多媒体的演示或借助多媒体而创设的情景后,教师不是越俎代疱式地分析、说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多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转变为学生的认知。
四、坚持教与学的反思
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而言,当一个概念被提及或当我们接触到它的某个特例时,就构成了对于人们记忆的一种刺激,处于长时记忆之中的某种东西并因此而得到了激活。概念意象具有丰富性、个体性、相关性,概念意象的各个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例如,就函数概念的理解而言,学生往往将其看成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过程,即是由给定的自变量的值进而去求取相应的函数值,但是关于函数概念的心智图像则又往往表现为一条光滑的、连续的曲线,从而事实上就体现了整合的观点,也即是将函数看成为一个单一的对象。概念意象还具可变性,概念意象并非某种先验的、绝对不变的东西,而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并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例如,上面所提及的,就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而言,其心智图像主要表现为一条光滑的、连续的曲线,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直接结果,即是由于教学中所呈现的函数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然而,这种意象有并非永远不变的,恰恰相反,随着学生经验的增加,特别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通过引入恰当的反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相应的不正确观念就可能逐步得到纠正。
坚持教学的反与思,积累教学经验,推进探究的深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发现、探究,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做到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2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笔者在执教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时观察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13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数学课堂也需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学生才能乐意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培养乐学兴趣,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课堂氛围,焕发乐学热情。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想学习。同时,教师要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学习。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砖,商店有25厘米、36厘米、64厘米三种型号的地砖让学生自由选择,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焕发起来。
二、鼓励动手实践,激活内在动机
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愉悦和谐的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椎体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椎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事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将学生带到沙堆边,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黄沙注满,并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
三、强化参与意识,提倡合作交流
过去,我班的学生参与意识不高,更谈不上合作交流,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见此状况,我结合我班实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寻回愿意学习的心态。
下面谈一谈我班学生数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措施。从总体上看,我班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呈现为:没有优生,而后进生比重突出。通过多方面比较和分析,我发现我班学生对计算方面和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偏低。见此情况,我在整理和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重点强化学生的计算关,优化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或强化训练,遵循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入手,促使他们从练习中得到启发或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应用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此外,还安排一些学习相对好的同学帮助他们整理知识和对知识点的再次巩固或强化。至于对那些成绩在中上水平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强化训练。分层次,有步骤地安排他们练习,同时要求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直至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
总之,我班学生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较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也各不相同,基础相对薄弱,最基本的概念、计算法规、公式都记不清楚,加上学生间没有一个好的竞争意识。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将采取除以上这些方法外,还要对每个学生都严格去做。如果这样做后,还没有转变目前的局面,我真的没有办法可行了。最后,我真心的希望各位同仁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方法指导。
第五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相长 快乐课堂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激烈的教育竞争形势,积极探索教育规律,走现代教育之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模式,把简单追求“教学成绩最大化”切实转向科学追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轨道上来,构建和深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快乐课堂,建设高效课堂。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导学案把知识变为问题,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最终又把问题变成知识。特点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造能力。
模式的基本原则:预为先导、学为主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易讲难引、少讲多练、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减少作业、前后衔接。
三环是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
六步是指:目标再现、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归纳小结。课堂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个方法、四个形态。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学习的目的前置,学习手段前置。
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个形态: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二.课堂教学模式时间“35+10”理解 1.“ 35+10”的解释
“35+10”是把课堂时间45分钟分为两段:前段35分钟,后段10分钟。前35分钟解决在此之前学生已预习的《导学案》,按“六步”式处理,完成本节课教学全部内容。进入后10分钟,分发下一堂课的《导学案》,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预习,确保预习效果和前后衔接。2.“35+10”的特点:
其突出特点:按课堂时间来说,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在了本课堂的最后;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是将学生学习的重心前移。其目的: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以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变先以老师为主(讲授),后以学生为主(作业),为先以学生为主(预习),后由老师参与(点拨)。
3.实现“35+10”的意义:
规定了学生预习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能够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学,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完全参与其中。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三.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准备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安排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准备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和集体备课记录单。各科任课教师,要在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开学初安排好学生座位,前后同桌四人为一组,确定组长,每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课堂上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互助学习,最终实现小组共赢。
【课前】
1.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要按照自主学习课堂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置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A为识记 B为理解 C为应用 D为拓展),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2.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能使备课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老师们通过集体备课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备课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1)集体备课的安排
【时 间】每教研组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教研组全体任课教师
【组 织】参加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备课室参加集体备课,带好参考资料,主备老师(上次集体备课定好的)带好已准备的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由组长负责主持,并填写集体备课记录单。
(2)集体备课的内容
【研讨内容】研讨下一周(备课日的第二天至下一备课日)的教学内容,按上次备课时的计划分工,由主备人对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内容、选编的导学案初稿做中心发言,要指出本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讲出导学案设计、题目选编的意图,要提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法和“六步”的实施办法。由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导学案定稿(形成导学案的第一次生成)。
【制定计划】制定再下一教学周的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将任务分配到老师。领到任务的老师在下一教学周里根据领到的课题编写导学案,为下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作准备。
【确定示范课】确定下一教学周一节示范课的课型、执教人、时间、地点、内容。【周作业设计】:针对一周学习的知识内容,结合教学的重难点,课标要求,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按照“难易适当、题量适当”的原则安排专人精编周末作业,提高学生双休日作业的质量,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助推器”—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就会达到让学生愉悦、主动和高效学习的目的。该周末作业将成为学生今后期末复习和初考、中考总复习的主要提纲,也作为学生月考、期末考试的主要题库。这样学生就会对周作业进行温故知新,通过每次的测试,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做到事半功倍。
3.个人备课
(1)备内容
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形成导学案的第二次生成),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4.学生预习
预习是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1)预习资料
预习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
(2)预习形式
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果。
(3)预习方法
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阅读一遍文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是将课堂45分钟分为35分钟和10分钟两段,前35分钟按“六步式”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1.前段
(1)目标再现:
上课时,老师再现“导学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2)学情调查:
【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
A级问题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
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3)问题汇总
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4)精讲点拨
A.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讲人”,这个主讲人一般是由学力较弱的同学担任,一旦出现错误,或表述不够严密,就会被别的小组揪住“尾巴”,而本组成员可以站出来帮助自己的“主讲人”加以纠正和补充。
B.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课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控”是指控制课堂时间进度、控制学生讲解时不要偏离主题、控制好整体课堂气氛),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5)当堂检测
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评价机制。(6)归纳小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归律、总结方法。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作),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批改。
2.后段
课堂的后10分钟是预习下一课内容的阶段,老师把下一课的导学案发下去,提出学习目标,简述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课的任务有初步了解,然后指示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全面预习,独立、尽量多地解决问题。【课后】 1.教师
(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
(2)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3)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形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2.学生
(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在课堂上参与多少,展示怎样,提出几个问题,主动解决多少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
(2)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
(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囊包”,是期末、初考、中考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一般使用八开纸,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这里说的作业不是课后作业,而是预习和课中前段用的,作业是下一节的导学案。
2.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坡度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真正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A为识记 B为理解 C为应用 D为拓展)。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的公式、概念、要点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知识链接: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小学、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哪些知识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又为以后学习作了哪些准备。
4.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凝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5.问题逻辑:学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6.学习反思:每学一个知识点、作一道题都要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必要时写在学案上,做好这项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7.作业布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A、B(基础):结合本节内容,选编基础性较强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C级(中等):结合本节内容,选编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题目要能体现学生对本节所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D级(拓展):结合本节内容,选编一至两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习题,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并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8.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注:一般1、2、3、8是显形的,其他项为隐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