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5篇材料]

时间:2021-03-08 11: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对于广泛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推进髙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髙水平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会议书面传达了全省有关会议精神,宝毅同志代表市政府全面总结了去年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我完全同意。会议兑现了×年省市科技奖补资金,为市级科技特派员颁发了聘书。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获奖单位和获聘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创新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髙的敬意!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以促进科技创新为己任,学习先进、争创佳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再立新功!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速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科技创新工作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单。一是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提升明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较上年增长×个百分点,增幅达到全省第一;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引进范围进一步扩大,数量迅速增加,多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级科技奖励,突破历史最好成绩;

三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进展显著,市工业园区跻身省级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第一个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共建成国家髙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家;四是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成果显现,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三方托管工作,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大幅增长,去年首次获得“甘肃省专利奖”一等奖,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创新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中小企业研发投入、髙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资源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有“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勇往直前、奋起直追,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切实强化思想自觉,把握新时代创新发展总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引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召开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科技工作会、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座谈会,强调要把握科技创新的大方向,运用科技创新的大平台,对接科技创新的大战场,建设科技创新的大队伍,营造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上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目标指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支撑我市髙质量转型发展。在思路上,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科技工作方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髙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髙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创新生态建设。在政策上,既要在强化已有政策落实上谋求精准,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切实优化资源配置;

又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建立新的政策措施,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在落实上,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对接我市髙质量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强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和创新基地建设,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

二、增强科技创新供给,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主战场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科技创新的价值所在。当前,我市正处在推进髙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髙水平全面小康的关键期,全市科技创新部门和广大科技创新工作者要髙举创新创造的大旗,发挥自身优势专长,在增加科技创新供给上用劲出力,力争交上一份更加出色的科技创新“答卷”。

一要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髙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着力点,科技创新是动力源。受制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基础,我市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产业链条比较短,粗加工和初级产品多,具有髙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比较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相对较少。这些年我们在调整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作了积极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工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链条的补齐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离开科技创新的支撑。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如既往支持×集团公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面向交通、医疗、家电、汽车等领域市场需求积极研发钢铝品牌产品,扩大终端消费品生产比重,努力在质的跃升中实现量的增长。要把握十大生态产业发展机遇,支持中核甘肃科技城和中核军民融合髙新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嘉峪关工业园区争创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髙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要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见实效。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我市有各类企业×多户,数量不少,经营业务涉及工业、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各个领域,但整体创新能力薄弱,除国有企业分子公司及部分民营企业拥有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外,多数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缓慢,科研成果运用不多,技术装备水平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前不久,工信部公示了全国第一批×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省兰州、×、陇南等地的×家企业榜上有名,成为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排头兵。我市的科技创新部门和相关企业,一定要强化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进一步提髙对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瞄准市场需求和前端变化,在专、精、特、新上持续用力,依靠科技创新提髙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拳头产品。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落实好各级各类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依托髙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展协同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依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投贷债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辅导、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合作交流等公共服务,为企业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要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求突破。长期以来,我市农业小而不精,农村居民持续增收面临困难,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

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虽然收入绝对值保持全省首位,但增速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去年以来,我们实施“双促双增”精准帮扶行动,着力破解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农业资源髙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还有大量的难题需要突破,我们要以科技创新引导乡村振兴,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充分发挥文殊戈壁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休闲康养农业、循环髙效绿色农业,加大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带动。要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发、引进和示范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供给质量,培育一批附加值髙、竞争力强的农字号品牌,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不完善、集体产业少、附加值不髙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基层创新行为,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支持科技特派员牵头实施科技项目、进村入户开展农业科技全链条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要在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上做文章。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长。科技创新工作更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价值导向,主动回应人民期盼、共享创新成果、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创新创造意愿与民生改善需求直接对接,让科技创新成为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源泉。要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处置等重大民生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运作、主客共享的思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力配置力度,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各类数据平台的融通共享,打造更加便民利民安民的智慧民生。要聚焦人民群众在教育卫生、医疗康养、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文化生活、智慧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大幅增加普惠性公共科技供给,在云数据中心、应用系统、保障体系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现信息便捷化、交通便利化、管理髙效化、服务人性化,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维度衔接互动点火系

习近平总书记把体制机制改革形象地比作点燃科技创新重要引擎的“点火系”,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软件”保障。

一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要不断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科技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科技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统筹推进全市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二要构建“地企联动、军民融合、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深化与×集团公司、×等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统筹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科研布局。加强与×等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加速区域科技创新要素流动,提髙科技协同创新能力。

三要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和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科技部门要按照“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积极推动自身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更好服务于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

四要加快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作用,引进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让各类科技成果从纸面上“活”起来、从证书上“落”下来,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变现”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五要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另一方面,建立髙效的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机制,推动市校合作、校企合作,培养和引进髙层次人才,发挥市级领军人才作用,不断抢占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制髙点。

同志们,科技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全力加快科技创新,推进髙质量转型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第二篇: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关 新

(2006年4月5日)

同志们:

面对“十一五”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征程,面对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余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全区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五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团结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提供动力和支撑。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1·

一、充分肯定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1.8%。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全区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化资助资金5000多万元。一个以电子信息、生

·2· 物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共建了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以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化平台,以国家纺织CAD技术余杭发展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为主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平台。园区内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9家,有20家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区已有450余家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区的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达69家。我区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地区”,被杭州市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4、农业科技进步进展较快,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32个。区高新农业示范

·3· 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研究所6个,培育了以浙江林学院为依托的“苦竹种质资源库”等创新联合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受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医药卫生保健、治安电子监控、公共危机处理等体系,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5、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开展“750”干部培训和“139”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培育工程。全区人才资源总数已从2002年的30324人发展到2005年的69198人,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资源数从 380人发展到855人,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在西博会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洽谈,三年来,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3项,合同总金额达4.73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名校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我区打造先进

·4· 制造业基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特别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三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件,专利授权量635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拥有专利的企业已达87家。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79件,授权量达到359件,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12位。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正在我区蓬勃开展。全区已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1个,会员达10789人,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基本形成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技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短腿,是瓶颈,是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5· 增长方式转变和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面还比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很少,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70.29%,低于省市考核指标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要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我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46%、1.35%,分别列全省第44位、41位;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8%,列全省第59位,还不到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1%标准,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口占比不高与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孵化器规模较小,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咨询和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够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切实加以改进。

二、切实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在我

·6·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市委也相继作出了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余杭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之一,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

1、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技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古代,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近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

·7· 键环节;能源科学和技术,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近几年来,我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关停“十五小”企业,整治石头经济,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一的规模企业面临着发展困难,而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三的规模以下小型企业平均规模小、亏损面大,已经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延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必将死路一条。“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翻番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

·8·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多美元,“十一五”时期,即将跨入人均5000—8000美元这个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会阶段性地暴露,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会接踵而来。从余杭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准集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时期,产业结构正由轻工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

·9· 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进转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余杭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科技要办法、靠创新求支撑。从我区企业成长阶段来看,现有的企业多数孕育于原来的集体企业,属于第一代民企,家族制的烙印还非常明显,缺乏真正意义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的任务还非常重。从发展农村现代生产力来看,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也还很重。从余杭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我区的城市形态已开始从“平铺直叙”摊大饼转向规划主导重配套,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城乡布局开始从分散零落转向集约发展,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放到突出重要的位臵,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创新来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多样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社会管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激发创业热情、建设都市新区的要求来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认同性,需要我们创新组织体系、组织方式,提升组织能力,·10· 把广大市民、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团体紧紧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因此,创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以及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它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区是一个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区,是一个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产业平台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城区。面对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科技创新倾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基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5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

·11· 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ISO认定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60%以上;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4.5%以上;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750人以上;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25%。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着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力争成为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城区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能满足余杭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创

·12· 新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新水平,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全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000件和2000件以上,全区拥有专利企业超过500家;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700人以上,人才资源总数超过14万人;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行列,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框架。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抓好省、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奥坦斯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两年内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突破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10%。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大科技合作机制等创新平台。提升政府组织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与产品的结合,做大做强新产业。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坚持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10个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二

·13· 是引进、培育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有余杭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继续大力引进、培育和孵化,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和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精新产业。用信息技术、现代数码纺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建设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及资源再生利用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实现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及产品转化率;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固废集体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再生回收利用系统;选择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试点,抓好仓前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园区和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效益、生态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抓好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强警、公共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和人文

·14· 教育,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贯彻《专利法》和省市《专利管理条例》,强化管理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扩大和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作用,认真制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区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坚持四个“两手抓”。

1、坚持一手抓投入产出扩张,一手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量质并进中跨越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走出低谷,跨过平原,开始爬坡,现在更是进入“换档加油”的快速发展平台。但是总的来说,余杭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发展空间不够宽广,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还是要靠投入来拉动,靠投入来增长。经济工作好比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总量就上不来;今天的技改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水平就上不去。近三年来,余杭工业性投入达到了近200个亿,就是凭借这较高的投入,工业经济总量才能突破千亿、不断扩张。“十一五”时期,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投入拉动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认

·15· 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要素制约、环境承载,仅仅依靠投入拉动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化的进程,又是科技不断创新、块状经济不断成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的过程。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处于领先位臵,电器电子行业有华立、老板、八方电信、华泰电子,建材行业有诺贝尔、钱潮、波达,家纺布艺有奥坦斯、众望、力达、柯力达、中亚,服装行业有华鼎、杰丰、博卡,汽配汽车行业有西湖离合器、科特、飞碟,生物制药行业有天元、杏辉,化工行业有争光、海虹、威尔达。此外还有金成数码、斯凯菲尔、益利素勒等等。但这相对于余杭这么多企业而言,还只是星星点点。今后,我们不但要坚持抓后劲投入、技改投入,更要把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摆上议事日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裂变和跨越。

2、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产业拓展,努力在优存育新中提升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同比略有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实现销售335.7亿元,比上年仅增加4.9亿元,除诺贝尔集团、华立仪表、西湖离合器等龙头企业外,其它规模企业的销售增长较慢,有的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说明我们的强企还不够强,大企还不够大,·16· 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老面孔,增长幅度微弱、发展后劲不强。应该清醒地看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自主品牌是企业的“神”,科技和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放大器。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大消耗,“贴牌生产”、“来料加工”,其利润只能是汗水钱、辛苦费,如果将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工人福利、甚至环境资源的破坏等因素计算在内,恐怕连这点汗水钱、辛苦费也是赚不到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导规模产业,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能级,越往上走,空气就会越来越“稀薄”,甚至还会出现“高原反应”。“十一五”期间,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滨江区通过引进UT斯达康仅财政收入就增加了6、7个亿。目前,全省经过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有10家,我区占1家。我们要珍惜这块牌子,珍惜这一资源,发挥这个优势,规划好、利用好这个功能区块。要以华立仪表、八方电信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通信设备、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以天元生物、杏辉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以金成科技、科汀光学、飞华照明等企业为骨

·17· 干,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此外,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镇乡工业功能区块内,要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确保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符合余杭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坚持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开放集成,努力在兼容并蓄中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比较难但却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可能转让,因为技术的独占优势能转化为市场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几斤枇杷的钱”。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原始创新能力,也可能被市场抛弃;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原始创新。我们浙江的吉利汽车,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没有一分钱的国家投入,没有外方任何的合资,短短几年内,就依靠原始创新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之一。我们余杭的争光树脂成为本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龙

·18· 头企业,产品用在“神舟六号”上,靠的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事在人为。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合作当中逐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当然,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倡导原始创新,绝不排斥开放与集成,更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兼容并蓄、集成创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好路子,既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开发周期。要鼓励企业以开放促创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提高集成创新的能力。

4、坚持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政府主导,努力在创新创业中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困扰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三大病症:一是“设备过剩症”,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二是“创新恐惧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消极心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三是“大脑缺乏症”,企业普遍人才缺乏,·19· 一些企业只能依靠聘请薪酬较高的“星期天工程师”。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区,必须切实医治好这些“病症”,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支持力、基础力、服务力“三力合一”,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举行自主创新与品牌余杭论坛,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冒尖、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做到高质量引才、高待遇留才、高效益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余杭工作、为余杭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科技成果、专利发明等价值

·20· 得以实现,使科技人才增强在余杭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创新创业创造。

四、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在1.5%以上,一般是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地区),都在2%以上。而我们余杭,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仅占全区GDP的1.35%。要用10年的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奏响科技创新大合唱。广泛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臵;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继续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

·21· 制考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根据工程的重点和需求安排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

2、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明确今天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余杭竞争力的投资,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迅速扭转全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还不到1%的局面,要求近期内一般企业提高到1%并力争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3~5%以上。区委、区政府已下大决心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拨款力度,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05年达到63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08%,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0.3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以上,2015年达到6%以上。各镇乡、街道也要在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同时,要发展融资担保投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多元化投入体系。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自然资源有限,智力资源无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坚

·22· 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臵。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余杭急需的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十佳科技人才奖、重才单位奖、引进人才购房奖的评选活动。要规划和建设好“人才公寓”,抓紧研究科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条件;继续实施“750”干部培训工程、“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等,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力优化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环境,完善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4、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的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政策文件,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

·23· 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资助专利申请鼓励发明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员的奖励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好这些政策,各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全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同志们,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自主创新事关全局、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昂扬斗志、克难攻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使自主创新的意识、力量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活跃、迸发和涌流,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4·

第三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刚才,我们为两个省级高新区授了牌、颁了奖,奖励了一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科研成果,希望受奖励的单位再接再厉、创新佳绩。省科技厅张震宇厅长在百忙之中参加我市科技创新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商丘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申报国家高新区、枢纽经济发展、科技引领、柔性人才引进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好高铁时代的交通区位优势,引进一些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提高我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攻关能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工作的省科技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大判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九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事关河南前途命运。全省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引领和支撑。所有这些,对我们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创优势、保民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积极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高新技术企业39家。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载体和平台建设,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高新区4个。三是开放式创新不断拓展。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市政府2013年就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市校合作、市院(所)合作、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普遍开展,不断紧密和深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和“双创”工作还存在创新创业基础薄弱,创新创业主体总量小、群体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创新创业投入明显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必然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十三五”时期,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召开这次大会,就是传达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创新驱动的强烈信号,吹响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密联系商丘实际,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以科技创新推进供给创新,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科技创新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从商丘实际出发,积极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市的优先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集聚资源、人才为先、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加快我市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结合商丘实际,我们要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必须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导向,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我市金刚石超硬材料及制品、碳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制冷装备、生物质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必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深度研发、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技术和人才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技术、工艺、产品、管理等多领域研发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针对我市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土地、资源、环保、用工等严峻瓶颈制约的实际,必须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依靠高新技术,推广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加工业,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企业降本增效、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围绕商丘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突出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提出加大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农业发展路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转折期,抓住机遇,就能够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我们要加快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推动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施高产多抗广适花生新品种、玉米新品种、马铃薯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选育示范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培训,继续抓好科技“三下乡”活动和“阳光工程”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

(四)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创新主体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途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

(五)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达到一定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为市级科研机构,享受国有科研机构的相应政策。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质检中心、检测中心等,组织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提升我市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建立科研项目资金公共管理平台,逐步探索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促进专业机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化。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奖补等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检测检验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研发、中试、技术转移、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平台。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全方位支持。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实现省级研发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全覆盖。

(六)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点面结合,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重点实施企业专利清零行动、知识产权优势培育行动,加大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增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资金投入,力争“十三五”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较前五年翻一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项执法,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秩序。

(七)实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70%。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改革完善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聘用制度,优化工资结构,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资待遇水平。发展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市级技术转移网络。对经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在我市转化的项目,财政科技资金按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技术转移机构奖励。

(八)实施科技开放与合作工程。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继续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政府部门重点做好组织、引导、协调,牵头与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搭好台、引好路、服好务。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增强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深入落实市政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院、中科院所属院所、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单位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落实郑州大学商丘研究院、商丘师院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设立新的合作项目。各县(区)也要从本地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促进校地合作步入新阶段。

(九)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把人才作为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积极推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按照人在岗在、人走岗销的方式,引进高端、急需科研人才。发挥“星期天工程师”作用,鼓励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实行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多地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用产业集聚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十)实施科技资本结合工程。

科技创新的投入,财政投入是引导,企业投入是主体,金融投入是关键,要建立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按照科技投入法定增长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到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要开启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投资基金,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证券、金融等部门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着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三、落实政策,激发活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商丘来说,加快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双创”离不开科技引领,“双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把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同铺天盖地的“双创”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创新的力量倍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汇聚起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加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创新创业高端平台和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业驿站、创意坊、创业沙龙为代表,适合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立融资担保、财会管理、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二)强化创新创业载体。

遵循创新创业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谋划建设更多的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商丘、民权、柘城、虞城等四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加强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其他产业集聚区加强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招商引资科技含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根据其资金投入以及绩效情况给予奖补。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实施科学规划布局,统筹产业、旅游、生态系统配置,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自主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发挥政府的组织员、保育员、服务员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完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和领域抓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能力。

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履职尽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明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对科技创新的导向性作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强对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的研究谋划,科学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机制。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注重统筹协调,抓好业务指导,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各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提升能力。

在市场、产业、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层出不穷,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厚植创新理念、普及科技知识,列为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和干部教育的重要课题,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把握科技前沿、掌握创新规律、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营造真重视、真投入、真服务、真考核、真落实的浓厚氛围。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褒奖。

同志们,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力开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我们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巩固小康成果、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全局性会议;也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次动员大会。下面,就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实施科技创新,既是当务之急,更是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并强调要求,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发展的难度更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xiexiebang.com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前途命运之所系。这项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科技创新是推进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势头迅猛,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及时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省和苏州市也进行了专题部署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可以说,科学技术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稍纵即逝。这一轮机遇抓不住,不管是一个地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三五年以后必定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出局。从我市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看,加快科技创新也已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一是有综合实力优势。财政对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5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超过7000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2.53,高于周边县市,这为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保证。二是有规模经济优势。一批规模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望迫切,只要我们加强引导,注重激励,就一定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三是有创业环境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文明安全,适宜人居和创业,也是各类人才向往的重点城市之一,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此,全市各级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机遇,进一步弘扬xiexiebang.com精神,确保科技创新走在苏州市的前列,为新一轮发展赢得主动权。

2、科技创新是缓解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市的产业经济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型为主。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面临着瓶颈制约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未来“十一五”发展,我们提出经济总量要再翻一番,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增长方式,土地资源已经难以为继,环境容量已经逼近极限,能源供应已经不堪重负,劳动力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自主创新增创新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拓展新的空间,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3、科技创新是应对竞争的关键抓手。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与先进地区相比,尽管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低于苏州平均水平,单位GDP耗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土地的产出总量明显低于上海平均水平。即使是我们的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出规模在全国同行领先,但创新能力仍然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行业的外延扩张阶段,停留在与中小企业的同质竞争之中,始终没有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的跨越。这方面,周边地区的先进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常熟的梦兰集团,靠8根绣花针起家,在做强主业、进入中国家纺行业“十强”的同时,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一举打破了国外芯片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实现了从“纺织梦兰”向“科技梦兰”的转型。江阴的法尔胜集团,前身是江阴钢丝绳厂,他们引入澳大利亚研发机构,建办了全国第一家由中方控股的光纤预制棒、光纤生产企业,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产业化任务,目前已经拥有国内40以上的光缆客户,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主要投资方是台湾的全球制鞋大王,他们广引人才,与昆山合资建办了国内第三条第5代TFT-LCD生

产线,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年产出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球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面前,无论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还是各位企业家,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作用,坚持向科技

创新要速度、要水平、要后劲、要效益,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高全市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科技创新,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把握重点。

要按照“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形成特色、实现跨越”的要求,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上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型企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1、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源动力。从我市的实际来看,要突出抓好两块:一要发挥好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规模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要充分调动规模企业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引导规模企业不仅要在自主创业方面争当全市排头兵,更要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当好先行军。要积极鼓励规模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集团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推进技术改造,开展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真正实现“技术一流、规模一流”的目标。二要发挥好中小企业的活力优势。有资料表明,上个世纪对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飞机、光纤检测设备、心脏起搏器、光学扫描器、个人计算机等65项重大发明,全都是由中小企业或者个人创造的。在我市120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转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尽快形成面广量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2、更加注重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组织实施。要眼睛向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专项。对照上级政策要求,排出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积极争取,主动对接,确保上级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发挥实效。要眼睛向外,加快科技招“商”引“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努力实现xiexiebang.com产业发展的新的飞跃。

3、更加注重发挥载体的示范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各类载体建设力度,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xiexiebang.com保税区、省级开发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要立足产业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要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尽快达到国家级水平,形成“引进-孵化-毕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样板区。与此同时,要创造条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园,结合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规划建设生物医药、电子通讯、高档汽车配件、新材料等具有竞争力的高新产业专业园,以此吸纳人才,引进成果,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聚集区。

4、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无锡尚德等一批成功典型的经验启示我们,一个人才,有时会带动一个产业,实现经济的一次飞跃。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强调用人才集聚产业,把企业本土化与人才本土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加灵活。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才为xiexiebang.com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把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有干劲、善合作、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优秀团队。二是人才创业环境要更加优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载体,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更好的舞台。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加有效。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探索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实行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进一步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真正做到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益。

三、实施科技创新,既要完善政策,更要创新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需要机制创新有效推动。我们要注重从优化机制入手,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各镇、各部门、各企业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提高科学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使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要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各镇和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做到既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完善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快速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介入科技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市金泰科技创业投资公司要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促进更多的科技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尽快成为新的增长点。

3、构建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一要营造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一系列相关政策,认真实施我市出台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开展推进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精心组织好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要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使更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三要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引导和扶持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加快科技信息和技术市场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服务内容和交易规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创新教育和科普活动,扩大科技创新社会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各类支持创新、实践创新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生动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俱进弘扬xiexiebang.com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再创xiexiebang.com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副市长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一要确立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之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湖州作为一个经济以工业经济为主、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城市,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正处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要把创新理念体现到思想行动上。真正从灵魂深处认识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把它放到事关湖州率先崛起的高度来认识,放到事关经济发展和企业兴衰的高度来认识,牢固确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出路,就是对企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走科技创新之路,就是走发展之路、希望之路、腾飞之路、再创辉煌之路”的理念,切实抓好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我市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要把创新理念传递到各行各业里。传统产业要高新化,高新技术要产业化,创新是各个行业的职责、所有企业的事情,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要创新,中小企业也要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要创新,传统产业也要创新;思想观念要创新,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也要创新。必须进一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激发各方面的活力,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市民支持和参与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把创新理念灌输到所有企业中。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源动力。企业的认识到位了,办法肯定比我们多,路子肯定比我们广,步子也肯定比我们想的要快。与会的部门要把大会的精神尽早尽快地传递到广大企业、广大创新主体,让所有企业创新之情热起来,创新之劲鼓起来,创新之举动起来。

二要把握创新定位。建设创新型城市,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从湖州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找准目标定位,走自己的路子。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原则要求。坚持立足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引导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做到科技与经济、创新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坚持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的原则,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放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坚持尊重规律、长期奋斗的原则,切实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科技进步规律,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担当责任,持之以恒,长期奋斗,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力量的支撑作用,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激发企业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共同推进自主创新。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这次会议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咬住目标不放松,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加大创新投入,转化创新成果,优化创新环境,确保到2010年,基本建立符合湖州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的三大目标。到2020年建设成为杭湖宁发展带重要的高科技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跨入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行列;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改革的示范区。要进一步明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在整体推进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跨越;二是突破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提高我市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突破一批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载和创新服务能力;四是突破一批行业标准制定,提高企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五是突破一批品牌创建,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六是突破一批示范型企业培育,加强宣传、典型引路,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当好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军。

三要突出创新重点。创新型城市建设涉及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科学技术、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任务相当艰巨繁重。必须从我市实际出发,选准主攻方向,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走出一条有湖州特色的创新之路。要更加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配套协作,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应用主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励和引导规模企业建立内部技术创新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及成长型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积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中,努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要更加突出产业优化升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与浙江大学的合作,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纺织、建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和金属材料、机电制造、现代轻工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中介服务业等,提升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要更加突出科技专项攻关。通过项目集中筛选,确定若干个技术基础较好、近期有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网络站突破的主题,形成一批重大专项,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重点跨越。尤其要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以实施火炬计划项目、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载体,组织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联合招投标、联合攻关,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抢占发展制高点,提高我市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的竞争力。近期,要围绕我市块状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排出一批纺织、丝绸、建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重点产业、重大产品、重要工艺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组织科研力量,加快技术突破,努力开发、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和产品。要在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及生态高效农业等领域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并逐步扩大优势。要更加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创新平台就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立足产业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行区。科技创业园要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尽快达到国家级水平,形成“引进-孵化-毕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样板区。与此同时,要加快建设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的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入驻,使其早日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聚集区。要更加突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加快培育品牌产品,重点扶持、发展保护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群体。要积极引导企业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品牌效应,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要更加突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政策,培养和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组织才能的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重大战略问题的创新团队。

四要完善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创新,需要机制创新有效推动。我们要注重从优化机制、完善体系入手,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制定政策,完善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完善科技发展规划体系。这次印发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科技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和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好,做到与其它“十一五”发展规划相互配套、相互衔接,使之成为全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关部门还要按照科技规划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意见,把相关政策措施细化、深化、具体化,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发展规划体系。要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充分利用杭沪宁等周边城市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和推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及组织形式,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人才资源、成果资源、信息资源,加快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协作关系,实现产业资本与科技资本的融合互动。要构建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推进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精心组织好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要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使更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要健全考核推进体系。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和考核推进体系,提高科学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围绕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得力、考核到位,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五要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型城市建设,关键是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宣传创新典型,推进创新实践,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创新氛围。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开设专刊、专栏,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坚持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一切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潜能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湖州精神。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途径,全面弘扬“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新时代湖州精神,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勇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业风尚,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创新型教育,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这次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后,国家和省在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科技计划等方面,制定出台了力度很大、“含金量”很高的扶持配套政策,我市的实施意见、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在大会后也将发布,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把这些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鼓励和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各类企业也要坚持科技兴企方针,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快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创新合作,切实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最后,希望湖州的企业家真正重视起来,真正成为讲科技、重科技的企业家,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家,让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型企业。

下载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2021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委书记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推进湖州科学发展、更快更好发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在我院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第四届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十 堰 市 科 技 局 (2012年2月24日) 同志们: 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十堰市人民医院第四届科技大会,会议对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隆......

    在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大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会议。刚才,隆重表彰了获得2004年度国家和省科技奖励......

    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在全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的大好形势下,我矿首届科技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是我矿科技战线上的一件大事,在此......

    县委书记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表彰为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

    在全县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创新能力同志们:这次全县科技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七届七......

    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富民创业为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大会的主......

    县委书记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一稿)

    在全县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宝丰县委书记王宏景 (2010年5月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